江苏淮安在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1收藏

江苏淮安在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第1张

韩信——兴汉三杰、汉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典故“一饭千金”“胯下之辱”“韩信点兵”“十面埋伏”

枚乘——汉赋家、汉赋的开创者之一,著《七发》

枚皋——汉赋家、枚乘之子,典故“枚速马迟”

臧旻——东汉享有盛誉的政治家、军事家

臧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臧旻之子

三国两晋南北朝

陈琳——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步骘——政治家、三国吴国丞相

陈骞——政治家、三国魏大司马

陈登——政治家,三国名人、广陵太守

鲍照——南朝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著《鲍参军集》

鲍令晖——南朝女文学家,鲍照之妹

李珏——晚唐宰相,典故“辕门斩子”

赵嘏——唐代诗人,名篇《长安秋望》

刘采春——唐代女诗人,名篇《望夫曲》

吉中孚——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刘仁赡——五代南唐名将,典故“辕门斩子”

李之仪——北宋著名词人,名篇《卜算子》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廉布——北宋著名山水画家

徐积——北宋文学家、诗人,有宋一代大孝子

卫朴——北宋天文历法学家、数学家,著《奉元历》

刘承规——北宋,制订权衡法

杨介——宋代医学家,著《四时伤寒总病论》

梁红玉——南宋著名抗金女将,四大巾帼英雄

龚开——南宋画家、诗人,作品《中山出游图》、《瘦马图》

汤垕——艺术鉴赏家,著《画鉴》

潘思诚——元代名医,人称古逸先生

吴承恩——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

王鸣鹤——明代著名军事理论家,著《登坛必究》

沈坤——嘉靖状元,抗倭名士,民间称武状元

瞿佑——小说家,著《剪灯新话》

蔡昂——政治家、礼部尚书

金濂——政治家、户部尚书

丁士美——诗文家,襄校《永乐大典》

叶淇——政治家、户部尚书

仲云鸾——女诗人,著《保世楼集》

关天培——清朝虎门销烟的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王瑶卿——京剧一代宗师、教育家,艺名通天教主

刘鹗——晚清著名小说家、实业家、金石家,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

阎若璩——朴学大师、清代汉学研究的先导

吴玉搢——朴学家、金石学家

边寿民——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陆立民——著名画家

周采名——著名画家

吴鞠通——著名医学家,《温病条辨》为中国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山阳医派宗师

汪廷珍——清代协办大学士、道光皇帝老师

李宗坊——清代大学士、汪廷珍学生,江浙学政

骆腾凤——著名数学家、著《开方释例》,被誉为“学开方者之金锁钥”

刘金方——晚清名医

潘德舆——文学家

鲁一同——著名文学家,桐城派古文大师、诗人、画家

张养重——著名诗人、被誉为清初诗坛魁首

黄钧宰——晚清文学家

丁晏——清经学家文学家

邱心如——女弹词家,《笔生花》为清代“弹词三大”之一

汪藕裳——女弹词作家,著《子虚记》

程袖芙——女诗人,著《旧红蚕馆诗存》

陈云贞——女诗人,著《寄外书》、《寄外诗》

梁魏今——围棋四大家之首,山阳棋派开创人

杨士骧——晚清名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丁宝铨——晚清名臣、山西巡抚

裴荫森——晚清名臣、船政大臣

秦焕——晚清名臣、广西按察使

近代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

罗振玉——近代著名学者、甲骨学的奠基者之一

李公朴——近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民主主义者,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新闻出版家

周作民——近代银行家,金城银行创办人

谈荔孙——近代银行家,大陆银行创办人、太平保险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朱虞生——近代银行家,盐业银行创办人

周信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艺名麒麟童

陈白尘——当代著名戏剧家

滑田友——雕塑艺术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谢铁骊——中国著名导演

吴 强——著名作家,《红日》的作者

顾祝同——国民党军“五虎上将”

安守仁——黄埔军校十五期

现代

程莘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针灸专家

周泰冲——兽医病毒学家

陈鉴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工业界先驱

经福谦——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

温济泽——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科普作家

黄志千——(1914-1965),原名黄永埙,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组织部长

许嘉璐——副委员长

张贤亮——现代著名作家

邱健——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冠军

郎静山——摄影大师

谢冰岩——中国著名书法家

戚庆隆——中国著名书法家

陈士桂——中国著名画家

宋长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潘姓的源出有8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姚姓,出自上古舜帝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中国姓氏》记载,舜帝生于姚墟,因称姓姚,建都于潘地(今北京延庆)。后将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部。

商王朝时期,舜的后裔建有潘子国,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潘氏,是为潘氏之始。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潘氏的最早起源与姬姓关系非常密切。

姬姓是中国远古时期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姓。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伟大部族首领,他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黄帝本姓公孙,因常住在姬水而改姓为姬,黄帝曾居住在轩辕之立(今河南新郑轩辕立),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故称黄帝。

传说黄帝是一个有智慧、有能力,且有魔法的神人。在黄帝时代的部落争霸斗争中,黄帝借助各种力量,吞并了炎帝的姜姓部落联盟,击败了蚩尤的姜姓部落联盟,取得了绝对胜利,征服了中原天下。从此,黄帝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利代表,姬姓也成为尊贵的姓氏。后来的许多帝王和一些归附的少数民族也都以姓姬为荣耀,自称或被称为是黄帝的后裔。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的有十四子,共十二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些姓的后代。

夏、商、周人的始祖都与黄帝有关。夏王朝的始祖是治水的大禹,大禹是黄帝的玄孙;商王朝的始祖契,是黄帝曾孙帝喾的次妃简狄所生;周王朝的始祖后稷为帝喾的元妃姜嫄所生。

后稷承袭了姬姓,其后代子孙建立了周。到周文王姬昌时,姜自己的第十五个儿子姬高封在毕国(今陕西咸阳),后人称他为毕公高。毕公高是后来周康王姬钊的顾命大臣,他同周召公姬奭等大臣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成康之治”局面。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毕公高后来让其子姬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西安、咸阳一带),姬伯季的后裔子孙们遂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为潘氏,是今陕西潘氏之源,也是史称的潘氏正宗。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楚国公族芈潘崇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颛顼后裔陆终娶鬼方氏女嬇为妻。女姑怀孕三年,可是孩子总生不下来。最后陆终只好剖开女嬇的左胁下,取出了三个儿子,然后又剖开女嬇的右胁下,取出了三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代鬻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的教师。

到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追封前代功臣的后代,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在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周平王姬宜臼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楚武王,他的儿子熊赀于周庄王姬佗八年(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当时,楚国地域辽阔,包括了今湖北、江苏、浙江、山东南部,河南中部、湖南洞庭湖的广大地区。

春秋时期,楚国有潘氏,为季连的庶支后代,其祖源史无记载。

据史籍《姓氏寻源》、《潘氏家谱》、《史记·楚世家》等文献记载,楚国大夫潘崇助楚穆王芈商臣(熊商臣)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便以祖名为氏,称为潘氏。从此,潘氏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荆楚潘氏因此而来。

楚成王芈頵(熊恽)执政时期,楚国潘氏家族中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叫潘崇,是太子芈商臣的师傅。此前,楚成王欲立长子芈商臣为太子,曾征求令尹(总理)子上的意见。子上说:“大王年纪不老,且后宫的宠姬很多,不必急于立储。一旦立了太子以后再想改换,那就容易引起内乱,国家就会不稳定,社稷就会难保。再说商臣长相特别,眼睛鼓鼓的像黄蜂,声音尖尖的像豺狼,这是心狠手辣的征兆,肯定是个狠毒的家伙。为楚国的江山考虑,不宜立商臣为太子。”可是楚成王最终还是没能听取子上的建议,仍将芈商臣立为太子。

数年以后,楚成王年纪大了,又想废掉芈商臣,立宠妃所生的小儿子熊职为太子。

芈商臣也听到了有关废立的风声,因为不知道是否属实,就找来老师潘崇商量。潘崇建议他去有意得罪一下楚成王最宠爱的妹妹江芈,然后就可辨明废立的真假。商臣依计而行,故意对江芈不恭敬。果然江芈发怒了,骂道:“你这个畜牲!怪不得大王要杀你呢!”

芈商臣把江芈说的话告诉了潘崇。潘崇说:“你甘心做职的臣吗?”商臣说:“不甘心!”潘崇又伺:“你愿意逃走吗?”芈商臣答:“不愿意!”“那么你敢做大事吗?”芈商臣又想了一想说:“敢!”于是,芈商臣在潘崇的授意下,立即召集东宫卫队包围了楚成王的住处,活捉了楚成王。

楚成王知道难逃活命,因平时最喜欢吃熊掌,故要求临死之前再吃一次熊掌。可是芈商臣却说:“熊掌难熟,煮起来很费时间,夜长梦多啊!我不能再等了。”楚成王无奈,在长子的逼迫下只好自杀。

芈商臣继位后,即为楚穆王,除了晋封他的老师潘崇为太师外,还对潘崇大加赏赐,把原来太子宫里的财物全都赏给了潘崇,以示恩宠。从此,潘氏一族在楚国成为有权有势的大氏族。

潘崇家族由于受到楚王的特别恩宠,故发展特别快,其后裔子孙的足迹几乎遍布楚国各地,在古籍中所记载春秋时代的潘氏名人,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今天江苏、浙江、河南等地,皆有该支潘氏的后裔。

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破多罗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把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迁到洛阳(今河南洛阳)。

为了使鲜卑族人适应由游牧生活到农耕生活的转变,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改革鲜卑族的旧习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如鲜卑人改穿汉族服装;提倡和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朝廷上不准用鲜卑语而用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都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等等。

在北魏王朝的这次大规模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曾把繁杂难记的鲜卑姓氏全部改为一个或两个字的汉族姓氏,其汉姓化的方法是根据同音对译的原则把鲜卑姓氏的第一个字译成对应的汉字,其中破多罗氏的首音与汉字“潘”谐音,故把破多罗氏改成潘氏。

从此,这支由鲜卑族人改汉姓为潘氏的后代就留在了中原地区生息繁衍并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为今河南潘氏的主源之一。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邻部,属于一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巴林氏,源出元朝时期丞相巴邻·伯颜的后裔,以地为姓,世居巴林(伯力,今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叶赫(今吉林梨树)。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ri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巴林氏多冠汉姓为潘氏、詹氏、白氏等。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东海女真伊拉哩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伊罕阿林城(今吉林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锡伯族伊拉哩氏多冠汉姓为潘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苏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第七个渊源:源于高山族,出自清朝时期台湾府岸里大社酋长阿穆,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清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延平王郑克塽永历三十七年,公元1683年),清军收复台湾,东宁国延平王郑克塽投降清军,割据海外的东宁国灭亡。此后,台湾岛的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地区)酋长阿穆率部归顺满清政府,被康熙大帝赐姓为潘氏,世代为岸里大社土官。

到了清光绪十一年农历9月5日(公元1885年10月12日),清廷下诏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省,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并决定由抗法英雄、原福建巡抚刘铭传充任,从此,台湾成为满清政府的第二十个行省。

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台湾省成立抚垦总局,下设十多个分局。刘铭传亲任抚垦大臣,开始开山“抚番”。他派大军修通进山的道路,委派地方官、官军一起去做“番酋”的工作,进行招抚。对招抚之后的“番民”,又设立“番学堂”进行教育,指示地方官发给衣服,教他们穿衣,让他们知礼。他还帮助高山族同胞革除杀人驱疫的恶习,通过教唱通俗易懂的歌谣宣传不该杀人的道理。刘铭传要各地“认真教导,不拘番童、番丁男女,朝夕歌唱,并为之讲解,使之家喻户晓,期革嗜杀之风,渐知人伦之道”。根据史书记载,仅在清光绪十二~十三年(公元1886~1887年),全台湾岛就有四百余“番社”、八万多“番民”接受招抚,同时开垦农田数十万亩。

其间,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之后皆被台湾巡抚刘铭传依清前例赐姓为潘氏,形成今台湾省高山族潘氏一族。

第八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瑶族、仫佬族、回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潘氏族人分布。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抽暇予以考证后再进行补充。

得姓始祖:姬伯季、潘崇、阿穆。

中华之骨

http://blogsinacomcn/u/1978966010

  潘安 潘长江 潘阳 潘霜霜 潘玮柏 潘晓婷 潘辰

  潘氏名人在我国历史上,潘姓名人辈出。

  见于史籍,最早的潘姓人物是春秋时楚国太师潘崇,其世代为当朝有势力的家族。

  西晋时有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以其文字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他长于诗赋,文词华靡,为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与陆机齐名,其《悼亡诗》为世传诵。

  宋代有大将潘美,为赵匡胤手下重要军事将领,屡立战功,累官至忠武军节度使,封代国公。

  明代有著名水利家潘季驯,他自嘉靖末到万历间,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他治黄方法是: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黄河)通运(运河)。他著书多部,甚有影响。

  清朝有学者潘来,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现代人潘天寿,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才等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笔墨有金石味,朴厚劲挺,气势雄阔,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

  http://wwwdzhzpcomcn/clansmanphptype=famous&fid=cNePrZF748qYbper

  潘佺

  〔清〕清初人。工细花鸟,得宋人法。《历代画史汇传补编》

  潘大临

  〔约公元一O九O年前后在世〕黄冈(书录解题作齐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哲宗元佑中前后在世。善诗文,又工书。为人风度恬适,殊有尘外之韵,曾同黄庭坚、苏轼、张耒诸人游。家贫甚。谢逸当以书问;有无新作?他答书道:“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杀。昨日清卧,闻觉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兴,止此一句奉寄。”大临自云诗法老杜,其宝不甚相似,仅得句法于苏轼耳。著有柯山集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潘大同

  〔清〕(一八二二至一八六二)字吉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楷长子。廪膳生。善画芦雁,学边寿民。卒年四十一。《艺林悼友录》

  --------------------------------------------------------------------------------

  潘大琨

  〔清〕字梧庄,江苏宜兴人。官县丞。吴岫弟子。工写生。《清朝书画家年录》

  --------------------------------------------------------------------------------

  潘德舆

  〔清〕(公元一七八五年至一八三九年)字彦辅,一字四农,江苏山阳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九年,年五十五岁。性至孝,博学工文词。阮元为漕运总督,招之,力辞不往。继游京师,与郭仪霄、张际亮、张履、汤鹏等友善,互相研讨。道光八年(公元一八二八年)举人。十五年,任安徽知县。末几,卒。德舆文入幽出显,沈痛吐露,诗复精深奥博,耐人寻味。所著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剳记》九卷,诗余三卷,诗话十三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

  潘丁丁

  〔现代〕一九三六年生。北京人。擅水粉画。乌鲁木齐军区某部。

  --------------------------------------------------------------------------------

  潘定澜

  〔清〕字柳塘,广东长宁人。岁贡生。工诗,善米芾书,尤长于画。兼工山水、人物,所绘北游图,风帽雪衣,倚装独立,慨然有澄清之志。尤以桃花一帧最工。阳春谭敬昭题其春园读画图,亦有兼长三绝之目。《七十二峰草堂文勺、听云楼诗钞、梦香居诗三集》

  --------------------------------------------------------------------------------

  潘东

  〔清〕江苏昆山人。澄(?至一六五五)子。澄善诗画,为“玉山高隐”十三人之一。东承家学。画笔高古,不入时蹊。《艺林月刊、昆新合志》

  --------------------------------------------------------------------------------

  潘恩

  〔明〕(约公元一五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仁,上海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前后在世,年八十七岁。六岁能辨四声。嘉靖二年(公元一五二三年)进士。历为山东副使。因事忤旨,谪河源典史。四迁为江西副使,进浙江左参政,御倭有功。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劾徽王载论,伊王典瑛贪虐骄横,声名大著。后以左都御史致仕。卒,谥恭定。恩所著诗赋策表赞铭祭文等篇,今有笠江集十二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潘坊

  〔公元一二O四年至一二四六年〕初名筠,字庭坚,福州闽人。(一作富沙人)生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卒于理宗淳佑六年,年四十三岁。端平二年(公元一二三五年)进士。历太学正,通判潭州,因日食上忆丞相游似。似心善其言,将用之,适坊已卒。初,坊在闽司帅府机宜文字,日醉骑黄牛,歌离骚于市。尝约同舍置酒瀑布前,行令曰:“有能以瀑泉东灌顶而吟不绝口者,众拜之”。坊被酒豪甚,脱巾髽髻裸立流泉之冲,高唱沧浪歌。及归,乃卧病不起。坊工诗词,有紫岩集《绝妙好词笺》行世。

  --------------------------------------------------------------------------------

  潘封

  〔清〕字小桐,浙江新昌人。西凤子。亦善制竹印,能傅家学。《飞鸿堂印人传》

  --------------------------------------------------------------------------------

  潘高

  〔清〕(约公元一七二二年前后在世)字孟升,江苏金坛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末前后在世。家贫工诗,五言素娥章、柳。陈维崧尝写其诗寄王士祯,士祯称其“清真古澹,王庭相颉颃”,以是有名于时。应督学试,列下等,怡然自得。金陵诗社赋《秦淮晓渡》诗,诸名流咸集,高曰:“我年老才尽,止绝句二十字。”其诗云:“潮长波平岸,乌晒月过街,一声孤擢响,残梦落清淮。”众见之,捷为搁笔。子玢亦工诗,著有《双清集》及《句溪集》,(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

  潘圭

  〔清〕字镇卿,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恭寿侄,思牧子。工山水,惟师米友仁,能续家法。《扬州画苑录》

  --------------------------------------------------------------------------------

  潘果

  〔清〕(约公元一七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师仲,江南无锡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初前后在世。工诗,雍正元年(公元一七二三年)进士。官辰州同知。

  --------------------------------------------------------------------------------

  潘鹤

  〔现代〕一九二五年生。广东南海人。擅雕塑。广州美术学院。

  --------------------------------------------------------------------------------

  潘鸿海

  〔现代〕一九四二年生。上海人。擅油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潘厚

  〔近现代〕(一九O四至一九四三)字博山。善画山水、花卉。一九三五年作残月半桥霜图,一九四三年作岁朝清供图。卒年四十。《明清画苑尺牍附蘧庵遗墨》

  --------------------------------------------------------------------------------

  潘焕龙

  〔清〕(约公元一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卧园,湖北罗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宣宗道光中前后在世,年七十三岁。道光五年(公元一八二五年)举人。敦品励学,尤工于诗。游京师,与曾燠、陈沆、黄爵滋相切劘,所诣益进。尝赋《七白松歌》,苍郁古厚,一时传诵都下。历官河南洧川、商邱及山东邹平知县。所至有循声。暇则与邑人士酧酒论文为乐,乞养归。焕龙著有《四梅花屋诗钞》十三卷,《卧园诗话》十卷,及《泰山游记》、《读书日记》,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

  潘徽

  〔公元?年至约六二二年〕字伯彦,吴郡人。生年不详,约卒于隋炀帝大业九年。性聪敏,少受礼、诗、书,讲老、庄,并通大义,尤精三史,善属文,能持论。仕陈为客馆令。陈亡,为州博士。奉孝王俊闻其名,召为学士。尝于马上为述思赋,行一驿面成。俊卒,晋王广引为扬州学士。及炀帝立,为京兆郡博士。与杨玄感兄弟友善。玄感败,出为威定县主簿。意甚不平,行至陇西,发病卒。徽曾奉奉孝王命为万字文;并撰集字书,名曰韵纂,凡三十卷,自作序。居江都时,又奉晋王令,与诸儒撰江都集礼,凡一百二十卷,并奉令作序。复助杨素撰魏书,因素卒而止。

  --------------------------------------------------------------------------------

  潘吉

  〔明〕见沈洪。

  --------------------------------------------------------------------------------

  潘吉兹

  〔近现代〕一九一九年生。浙江武义人。擅国画。北京画院。

  --------------------------------------------------------------------------------

  潘季驯

  〔明〕(公元一五二一年至一五九五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年七十五岁。嘉靖二十九年(公元一五五O年)进士。官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人民称便。累迁工部尚书,右都御史。前后四奉治河命,在工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功绩最著。乞休归,卒。季驯著有《留余堂集》四卷,及《河防一览》、《河防管见》、《两河经略》等,《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

  潘佳晴

  〔清〕字快雪,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寓秀水金明寺三十年,卒于僧舍。诗学李商隐,书苍秀得苏、米法。《秀水县志》

  --------------------------------------------------------------------------------

  潘家峻

  〔现代〕一九四七年生。广东南海人。擅油画。湖南衡阳某部队。

  --------------------------------------------------------------------------------

  潘江

  〔清〕字乐湖,广东南海人。山水秀润,所居南雪草堂,多鉴藏前人书、画、金石、彝鼎,好与高人逸士游住山水。画学恽、王,晚宗沈周,气苍骨重。谢兰生题其画册云:“乐翁画泛涉诸家,此册前十叶摹恽正叔上,与前骨格又别颖。翁专习绘事,凡一轴成不取自是,有指摘者,应时改定。”《常惺惺斋书画题跋、剑光楼笔记》

  --------------------------------------------------------------------------------

  潘君仲

  〔清〕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能以纸制奕子,状如滇式,色莹亦然,且敲之有声。其为五瓣梅花香盒,蒙之以锦,不可觅其联缝之迹。皆奇技也。《闽小纪》

  --------------------------------------------------------------------------------

  潘俊

  〔清〕字逸伯,浙江余姚人。工篆刻,得赵之琛衣钵正传,所作酷肖,不差累黍,与笪晓山交最深,晓山印多出其手。《广印人传》

  --------------------------------------------------------------------------------

  潘俊麟

  〔清〕上海人,承湛子。精鉴别,亦能画。《海上墨林》

  --------------------------------------------------------------------------------

  潘可藻

  〔清〕字宾文,号懒庵,浙江景宁人。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岁贡生,少负奇气,淹通典籍,工绘事。有懒庵集。《清画家诗史、景宁县志》

  --------------------------------------------------------------------------------

  潘坤

  〔清〕字寿石,号寿卿,钱塘(今杭州)人。工八分书,善人物、花鸟,工致秀丽。《画传编韵》

  http://13833888blog163com/blog/static/516144972010101764441405/

潘姓起源及简介

潘姓起源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潘姓郡望堂号 堂号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郡望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潘姓家乘谱牒 暂无! 潘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潘姓早期在河南发展,唐代扩展到河北、陕西等地。第一次进入广东是在西晋年间,后又发展到湖北、江苏、浙江。第一次进入福建是在唐代(现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涂楼自然村,全村共有100余口人,均为姓潘),后又迁居广东、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间,潘姓第一次移居台湾。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为楚大夫;孙子潘党,继为大夫。 潘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潘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潘大临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潘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潘翼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问题、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现家谱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槛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媚”。

潘世忠(1889--1930)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毕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各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表演,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我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航空炸弹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

潘德明190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时寄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1937年7月返回上海。于1976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

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20年代,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成本会计》等。

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之一。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功勋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等,近受吴昌硕、黄宾虹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气,朴厚劲挺,气势雄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道周风。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自风格。又长于指头画。于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作品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潘天寿书画集》等。 暂无! 潘

江苏淮安在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

汉韩信——兴汉三杰、汉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典故“一饭千金”“胯下之辱”“韩信点兵”“十面埋伏”枚乘——汉赋家...
点击下载
上一篇:娄氏家谱下一篇:清朝皇室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