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屈辱的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中国有哪些屈辱的历史,第1张

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应该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根据题目,结束中国百年来的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在1940年左右。综观这十年的历史,应该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因为这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的真正独立自主,真正成为了一个主权国家,从此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和掠夺。即使是日本投降了,也只是说明中国结束了日本的压迫。中国还遭受着藏在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后面的美国的压迫。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是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结果。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由来已久,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达到惊人的程度。这种肮脏的鸦片贸易不仅使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政府及鸦片贩子获得暴利,而且与英国政府和整个英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密切的利益关系。1839年1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旨禁烟,并于6月3日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军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元。军事失利的清朝以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代表,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条约谈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军事压力下毫无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许清方对其提出的条件做任何修改,屡屡以进攻南京相要挟。条约中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定的。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汗华丽”战舰上签署了和约。南京当时称江宁,该条约又被称为《江宁条约》,今人惯称为《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1899年到1945年,这一百年来,中国经受了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侵略,清政府的闭关自守,封建主义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存续几千年,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这个东方物华天宝的圣地,早已让世界各国垂涎若滴,从1840年开始中国就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一次甲午战争,每次都以大量的赔款割地作为结束,此后,各国列强在经济上开始入侵中国,从东三省,香港,广州,还有戏称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海却是一天建成的”中国当时最为繁华的上海,基督教在中国也不断壮大,发展到几千万教徒,各地租借也是层出不穷,一个城市的租借面积比公共面积还要大,就这样,各国列强在中国享受着经济的繁荣,在山东与河北的交界处有位叫做赵三多的,义和拳的创始人,在列强的不断侵占下,中华人民与基督教与租界列强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最后各种环境综合起来激起了全国民众的反基督教反列强的义和团运动,慈禧也发布口谕说“民心可用”,义和团得到朝廷的许可后大肆进京展开反帝运动,在大栅栏路,北京最为繁华的街道,义和团在烧毁一家西药店的同时因为不细心导致整条街四千多家店铺以为灰烬,各基督教与租借代表也到处寻求帮助,这时,帝国列强在经济侵略受阻的情况下开始了号称八国联军的大肆侵华运动,义和团也被清政府寻求自保遭到背叛最后英勇牺牲。慈禧西逃到西安,李鸿章则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谈判,最后达成赔偿四亿万两白银的赔款条约,中国皇宫的稀世珍宝也被一扫而空,中国彻底遗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表格……

近代:1840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日海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再到后来就是国内军阀混战,抗日战争1931-1945,三年内战1946-1949

近代时期战争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1842年 中英鸦片战争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5月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战 

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 捻军起义 

1852年(清咸丰二年)12月至1853年1月 武汉之战 

1853年(清咸丰三年)3月 江宁之战 

1853年(清咸丰三年)5月至1855年5月 太平军北伐 

1853年(清咸丰三年)5月至1856年4月 太平军西征 

1853年(清咸丰三年)5月至1857年12月 镇江之战 

1853年(清咸丰三年)至1855年 上海小刀会起义 

1854年(清咸丰四年)6月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5月 大成国起义 

1854年(清咸丰四年)10月 湘军攻武汉之战 

1855年(清咸丰五年)1月至2月 湖口之战 

1856年(清咸丰六年)2月至6月 一破江北江南大营 

1856年(清咸丰六年)6月至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5月 云南回民起义 

1856年(清咸丰六年)至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年(清咸丰七年)6月至1863年(清同治二年)6月 石达开远征 

1858年(清咸丰八年)8月至9月 二破江北大营 

1858年(清咸丰八年)11月 三河大捷 

1858年(清咸丰八年)12月至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1月 黔西南回民起义 

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1859年(清咸丰九年)至1865年(清同治四年) 李永和、蓝朝鼎起义 

1860年(清咸丰十年)2月至5月 二破江南大营 

1860年(清咸丰十年)5月至6月 楚雄之战 

1860年(清咸丰十年)9月至1861年9月 安庆之战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6月 二郎场之战 

1862年(清同治元年)2月至1864年4月 浙江之战 

1862年(清同治元年)5月至1864年7月 天京之战 

1862年(清同治元年)5月至1863年10月 陕西回民起义 

1862年(清同治元年)至1873年 甘肃回民起义 

1865年(清同治四年)5月 高楼寨之战 

1867年1月23日(清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灞桥之战 

1869年(清同治八年至十年)至1871年 金积堡之战 

1869年(清同治八年)5月 黄飘之战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12月 纸桥之战 

1876年(清光绪二年)至1878年 收复新疆的战争 

1883(清光绪九年)至1885年 中法战争 

1883年(清光绪九年)5月 第二次纸桥之战 

1884年(清光绪十年)8月 马尾海战 

1884年(清光绪十年)10月 淡水之战 

1884年(清光绪十年)冬至1885年春 宣光之战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2月至3月 镇海之战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3月 镇南关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 平壤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 黄海海战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月至2月 威海之战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1年10月10日(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 武昌起义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至1914年(民国三年)8月 白朗农民起义 

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至12月 南京之战 

1915年(民国四年)12月至1916军6月 护国战争 

1917年(民国六年)9月至1918年11月 护法战争 

条约: 

一、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 英国 

二、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10月8日 英国 

三、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四、望厦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五、北京条约 1860年9月21日 俄国 

六、马关条约 1895年4月4月17日 日本 

七、辛丑条约 1901年9月9月7日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望采纳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了挽救数千士兵的性命,在安顺场大渡河渡口向清军投降,最后被背信弃义的清军凌迟处死。而耐人寻味的是,在1863年初,石达开部尚有精兵3万余人,而且在川、黔、鄂三省并没有遭遇大规模的战争,为什么到了同年5月就只剩下6000多食不果腹、几乎饿死的残军?

原来,石达开部在1863年3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死亡士兵高达一万多人。这一食物中毒事件直接导致了石达开部官兵丧失战斗力,最终兵败安顺场。

01、出走

1859年9月,太平天国出现内讧。东王杨秀清囚禁了天王洪秀全,欲废掉不思进取的洪秀全自立。而洪秀全则暗中派人给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送信,召两位手握重兵的王(当时太平天国一共就6个王,即天王,东、南、西、北四王和翼王6人,其中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早已经战死)回京(天京)救驾。结果先回天京的北王韦昌辉带兵杀了杨秀清及东王部属2万多人,几乎是老幼妇孺都不留一个。石达开到达天京后,指责韦昌辉杀人过多,不符合太平天国一贯的友爱主张。韦昌辉见石达开没有带兵马入城,索性连石达开也想杀了,好操控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可怜英勇善战的石达开没有料到韦昌辉会如此丧心病狂,虽然在守城士兵的帮助下只身逃走,家人却被韦昌辉杀了个精光。(后来在安顺场和石达开一起被杀的儿子石定忠(时年5岁),是天京事变以后才生的。)

韦昌辉杀了石达开一家老幼,洪秀全却并没有指责韦昌辉,更没有追究的意思。石达开原本在天京城外驻扎了数万大军,只身逃出城后,喝止住部将想要杀入城报仇的想法。他对天王洪秀全还抱有一丝期望,希望洪秀全能够处置韦昌辉,给他及被无辜杀害的太平天国将士、百姓一个交代。结果洪秀全竟然以韦昌辉诛杀杨秀清有功不予追究。在这样的情况下,石达开对洪秀全心灰意冷,只得率部离开了太平天国的权利中心而单打独斗。

02、远赴四川

石达开和洪秀全分家后,慕名前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其军事势力最强盛的1859年,直属士兵高达30余万人,占领了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的大片土地。但是从内心就忠于太平天国的石达开最终还是屈服于洪秀全的“坑蒙拐骗”,在1860年前后将自己手下的大部分精锐部队派去解救天京之围。以自己手下将士的鲜血和性命,做了洪秀全等人的嫁衣。

1862年,经在云南、四川起义的农民军首领蓝朝鼎邀请,石达开打算离开有清军重兵把守的湖广一带,到清军防守薄弱的四川盆地去发展。石达开的战略意图是非常好的,如果他在四川站稳了脚跟,不但可以有一块富饶的抗清根据地,还可以牵制围剿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但是事与愿违,石达开率领3万大军及2万随军家属离开湖北进入西南后,就遇到了严重的补给困难。四川和贵州山区的贫瘠超出了石达开的想象,不要说是采购粮食,就是寻找野菜充饥都困难。大军所到之处,就和蝗虫过境一样,基本上能吃的东西都一扫而光。

03、食物中毒

1863年初,石达开的军队和随军家属已经被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有一天,军需官在一个小山村的农户家里发现了几大桶桐油,这些桐油是山民自己压榨出来准备拿到集市上换钱的,由于遭遇战乱,还没有来得及出售。这位军需官明知道桐油自古以来就不可以食用,还是如获至宝的将它带回了军营,给饥肠辘辘的士兵们炒饭菜吃。因为士兵们不要说荤腥,就连一顿饱饭都很久没有吃过了。结果吃了桐油炒的饭菜,士兵们马上就出现了严重的腹泻症状。那时的医药条件比较差,根本就没有治疗的办法。石达开等人因为身体强壮,逃过了一劫,但是上万名士兵和大部分了随军家属却陆续死于食物中毒,令石部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04、绝望大渡河

1863年4月,石达开好不容易来到了安顺场大渡河边。只要安全度过大渡河,那边有蓝朝鼎率领的起义军接应,石部官兵就可以起死回生。但是当大家信心满满的准备渡船过河时,当地连续几天下起了大暴雨。大渡河河水暴涨,淹灭了石达开渡河的最后一丝希望。4月底,数万清军赶到大渡河对岸,让石达开部陷入了绝境。石达开军营里已经断粮几个月,近万名士兵是在强大的精神力号召下,把树叶野草用水炖煮充饥坚持下来的,就是对渡过大渡河还抱有一丝希望。如今希望破灭了,绝望的石部官兵心理完全崩溃了。为了减轻负担,石达开的几位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投大渡河自尽,还有上千名士兵自行离开了。石达开部剩余7000余人,不要说和清军交战,连举起武器都困难,只得呆在原地等待蓝朝鼎等人的救援。

05、凌迟

1863年5月初,蓝朝鼎被四川清军击败,退回自贡。石达开眼见外援尽失,已经没有任何出路,派人给对岸的清军将领唐友耕带话,愿意向清军投降,换取部下士兵的性命安全。唐友耕闻讯大喜,请示四川总督骆秉章后,亲自带了一船食物来石达开军营受降。石达开将食物分予奄奄一息的部众,将自己与儿子石定忠自缚,跟随唐幼耕来到了清军的大营。朝廷接到擒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消息后,怀疑有诈,派和石达开有数面之缘的刘蓉来验明正身。后经过审理,以叛逆大罪判处石达开凌迟之刑。石达开受刑时,被割几千刀,自始至终默然无声,令观刑的清朝官员和行刑的刽子手都肃然起敬。

石达开死后,其子石定忠被清军装入盛满生石灰的麻袋中,活活捂死,年仅5岁。根据石达开生前的要求,清军将他们父子合葬在一个秘密的地方(石达开投降后,料知清廷不会放过他们父子,遗愿父子同葬)。

一、屈辱史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2、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抢掠!

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3、日本侵占东三省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二、抗争

1、中日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2、抗日战争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九一八事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火烧圆明园

————中国资产阶级的起义

广州起义

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

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注意和第一次不是一个这次发生在1911年)。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

考点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开始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中国无产阶级起义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北伐战争期间,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北伐进军,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在中国***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南昌八一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揭开了中国***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

考点

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失败,使中国***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

  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考点

三湾改编

最后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广州起义(注意和前面也不一样)

中共党人发动的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广州起义,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考点 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

PS 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即南昌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百色起义

又叫右江暴动。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等同志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

黄麻起义

是指1927年11月由中共鄂东特委领导的黄安、麻城两县人民发动的起义。黄麻起义是中国***领导的在大别山地区举行的首次武装斗争。

骆秉章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

骆秉章军事思想初探(之一)

骆耀祖 刘任文 [if !supportFootnotes][①][endif]

摘要:骆秉章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实践家和经世派代表人物,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建军思想,治军思想,战略思想,战术思想和后勤保障思想。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失败,为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本文讨论了骆秉章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

关键词:骆秉章 建军思想 治军思想 战略思想 战术思想

骆秉章是晚清中兴八大名臣之一。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实践家和经世派代表人物,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建军思想,治军思想,战略思想,战术思想和后勤保障思想。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失败,为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对骆秉章军事思想的研究是湘军军事研究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近代的军事研究也大有裨益。本文对骆秉章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进行了讨论,对骆秉章的战略思想、军事科技思想和军事后勤思想将在另文讨论。

一、建军和治军思想

骆秉章不仅是湖南首脑,而且是一省之军事统帅。因此,湘抚骆秉章除了掌管民政之职,更有守土和制军之责。对于书生骆秉章来说,如何建军、治军显得非常重要。

(一)建军思想

骆秉章虽然名义上是抚标兵的领导,但除了统辖为数不多的本标官兵外,并不直接统辖其它镇协营兵。当时将不得私兵,兵不为将有,权力悉归中央。长沙保卫战,骆氏深深体会到绿营的腐败无能,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建立自己的部队。

(1)从“团”到“练”,从“大团”到“湘军”

俗口流传,总说曾国藩起家团练,后来扩展为湘军,完成了平乱大业。其实,曾国藩没办过一天团练,而湘抚骆秉章才是湖南团练的推行者。

团练的精髓是八个字:清查保甲,坚壁清野。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湘抚骆秉章派朱孙诒去湘乡当县令,倡办团练,实为保甲,防盗自保。咸丰二年(1852)初,骆秉章奉旨急遣江忠源的“楚勇”赴广西,在蓑衣渡一战成名。四月,太平军入湖南境,骆秉章下发了《骆中丞并村结寨谕》,命令境内各县普遍推行团练,清理保甲。五月,骆秉章上奏说:“遵旨饬属力行保甲、并呈明现办章程”[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湖南的团练已经非常普及,湘乡知县朱孙诒刊发《湘乡团练单》,认为“团”的概念是保甲之法,“练”即操练。湘乡团练开始进入募勇训练阶段。七月,朱孙诒请罗泽南回到湘乡主持团练,建立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并有专人负责粮草、兵器等后勤事务,形成湘军雏形。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试图将各州县团练组成大团,他认为:团勇是业余武装,练勇则是专业武装。曾国藩组成大团、建立专业武装的工作,得到了骆秉章的大力支持。咸丰的圣旨让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所谓“帮同”的意思,就是说曾国藩没有被授权指挥,团练的指挥权在巡抚。按照团练章程,团练是不允出省作战的。六月,骆秉章派朱孙诒率罗泽南、李续宜、江忠淑等人率湘乡勇到江西南昌援助江忠源,第一次打出“湘军”的称号[ [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这样看来,骆秉章、朱孙诒也是湘军实际的创始人和缔造者之一。

(2)抚湘时的四级武装力量

咸丰四年十一月,“骆秉章奏劾署提督多顺庸劣湛酒,罢之。自此军事奏报专于巡抚”[ [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 ],骆秉章把湖南军政的大权全部集中到了自己手上。咸丰四年六月,曾国藩领军出省作战,骆秉章、左宗棠随即加紧省级武装力量的建设,建立了省级武装力量、各府县的勇营以及众多不脱离生产的团勇共三级武装力量。

首先是骆秉章直接指挥的省级武装力量。其中王鑫军、周荣耀军、江忠济军、刘长佑军等几支的人数在一千五百人至三千人以上。而周金城的南勇、何忠骏等的平江勇、李辅朝的楚勇、刘腾鸿的湘勇、田兴恕的虎威勇,以及长胜军等勇营的人数在数百至二千人以上。

其次是各府县自行组建的勇营,勇营由各府、县官绅自筹军饷,自行统带。虽一般只有数百人,但仍是—支脱离生产、有固定饷源的正式军队,且大多经过认真的训练,统带的士绅或弁目亦凶悍敢战。

此外,还有众多不脱产的团勇,虽战斗力不及上两种武装,但仍起了重要作用。湘南各县团勇早就闻名于世,咸丰三年后,处于湘鄂边界的岳州、长沙两府团练也日益著名。

以上三级,再加上出省征战的部队,湖南实际上就组建了四级武装力量。它们都是掌握在湖南官绅手中的武装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尽其职,互相补充。有了这些武装力量,骆秉章和湖南官绅就可以“内清四境、外援五省”,也锻炼了团练队伍,涌现出了如罗泽南、王鑫、赵焕联、刘长佑、萧启江等一大批湘军和楚军将领。为以后源源不断地向曾国藩和胡林翼提供兵员和将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督川时的三级防军体系

入川时,骆秉章只带着黄淳熙与五千一百人,加上在成都的萧启江余部,一共只有一万两千人左右。为了和三十万的李蓝顺天军和十多万的石达开军对抗,应对四川军情,骆秉章设立新的防军体系[ [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 ]。防军在人员配置上是一种战时的应急系统,骆秉章为四川防军系统的最高统帅。防军系统并不以朝廷所授予官职的高低来决定防军系统上下的职位。但不管人员如何配置,有个总前提则是,他们全部是总督骆秉章任命,并服从骆秉章的最高指挥。

首先是骆秉章的楚军。楚军中的战斗人员十人为一棚,十棚为一哨,五哨为一营,每营还配备着颇具规模的长夫和杂役。以营为单位,多少不定组建成军,设一位统领管带。统领及统领的以下营官哨官,都由骆秉章直接任命。除了战斗部队,楚军还有相当规模的辅助部门。骆秉章在总督署旁设立了通省营务处,并配备着相当规模的文职官员管理防军诸项事宜。

除了楚军,在四川的还有黔军和川军。骆秉章进川前,湘军萧启江部和川军、黔军互不信任。骆秉章对川、黔军进行整顿,和将领做好磨合。至于四川提督蒋玉龙,由于他手下川军的能人太少,骆秉章通常只派他们做一些防守的工作,也算是人尽其材。

骆秉章入川后,一再命令各州县整顿团练。全省团练事宜由四川大吏直接掌管,各道府设置团练总局,各州县设团练分局,各乡各镇建立民团。骆秉章让各个州县每邑就地筹饷,精选常练五百人,编为一营,以州县官员充当管带。这样,四川百余州县计约可得练丁80万到90万人。官府不用糜费军饷,就增加了近百万兵力。骆秉章规定州县不得动辄请兵,以腾出全省防军及制营的兵力对付大敌。本地的土匪,责成当地以常练肃清。力有不足,则由团练总局在管辖范围内调其它州县团练助剿。这些团练武装在保护本土、防护匪患非常重要,而当骆秉章的主力未能及时赶到时,团练武装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蓝朝鼎、石达开、赖裕新、中旗和李福猷部都被团练弄得焦头烂额。

(二)治军思想

治军就是管理和约束军队。具体包括选将、选兵和整顿营务。

(1)选将

将领是军队的灵魂,是军队强大和无敌制胜的重要条件之一。骆秉章说:“营头既多,必须遴员统领。以专责成而肃号令。统领之选,实不易得,非威信素著、谋勇兼优、声望夙重、品秩较崇者,不能服各军之心,即无以尽各军之力。此办贼所以必先谋将也。”[ [if !supportFootnotes][5][endif] ]

骆秉章认为:“用军之道,选将为难。将得其人,则一卒得一卒之用,不但战胜攻取,克彰挞伐之威,亦且饷节兵精,可免虚糜之费。此筹兵筹饷所由必以筹将为先务也。”[ [if !supportFootnotes][6][endif] ]骆秉章慧眼识才,在他主政湖南期间,得到提拔的就有胡林翼、江忠源、刘长佑、罗泽南、王錱、蒋益澧、田兴恕等多人;在他执掌四川军务期间,又有黄淳熙、胡中和、唐友耕、刘岳昭、周达武、刘蓉得到破格任用。骆秉章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驭将有方,为大清朝组建了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队伍。

(2)选兵

骆秉章不亲自带勇,但对选兵一事也非常重视。骆秉章认为必须募勇必由知县,他说:“湖南勇丁所以稍稍可用者,原于未募之初,先择管带,令其各就原籍选募,取具保结,而后成军。成军以后,严加训练,层层节制。该勇丁均系土著生长之人,有家室妻子之恋,故在营则什长、百长、营官、将领得而治之,散遣归籍,则知县、团总、户长得而察之。遇有私逃,则营官、将领禀知本省,得按籍捕之。此明臣戚继光所以有募勇必由知县之说也。”[ [if !supportFootnotes][7][endif] ]他弹劾滥收游勇的周凤山、吴坤修,请旨将即选副将周凤山、广东南韶连道吴坤修先行革职,交江西抚臣耆龄查办。

在四川,骆秉章又弹劾云南巡抚林鸿年“招抚滇匪李开甲,使其得以进入四川掳掠;纵容属下李宜太,借回湘募勇之机,在途招摇滋事。”骆秉章认为不能招募散练游勇:“即李永和窜扰川省,亦云南之散练也,讵可轻言招募。”[ [if !supportFootnotes][8][endif] ]可见,骆秉章对于选兵是有严格要求的。

(3)整顿营务

管理军队,重要的就是依章办事,就必得有军规军纪。骆秉章说:“剿办贼匪为治标之计,而澄清吏治,整顿营务实为治本之图。”[ [if !supportFootnotes][9][endif] ]骆秉章在军纪方面讲究的是严令严行,对不守军纪、作战不勇猛的将领给予严厉处罚,也参劾了许多打仗不勇猛的官员。

咸丰四年底,骆秉章奏劾署提督多顺庸劣湛酒,多顺被罢免。从此之后,军事奏报专于巡抚。咸丰八年(1858),骆秉章参劾署理湖南提督樊燮挪用公款,贪污骄纵。随即又弹劾署永州镇总兵栗襄,说:“近来营务之坏,实由武职大员习气太深,骤难稍察之故。臣既有所闻见,自未敢依违缄默,致重愆尤。”[ [if !supportFootnotes][10][endif] ]朝廷将樊燮和栗襄免职。入川时,因先前所调人员——湖南候选道孙坦以及候选州同邹寿璋不愿入川,骆秉章奏请将二人革职。

咸丰十一年八月,骆秉章尚未到达成都,就参劾贪污乱纪的布政使祥奎,卖官鬻爵的署督标中军副将张定川等。周洵在《蜀海丛谈》中记述说:骆秉章从顺庆至省城成都仅用了六天时间,“沿途锄强暴,清内奸,惩蠹胥”,当他到省城的时候,已诛戮贪官污吏百余人,官场亦为之一肃[ [if !supportFootnotes][11][endif] ]。骆秉章此举是其整顿四川吏治和营务的开始。

在绵州战役中,唐友耕不服调度,观望不前;绵州战后,唐炯的黔军与楚军曾传理部下争功而械斗。骆秉章上奏弹劾,将在川勇中颇有战绩的唐有耕褫职留营,纵勇滋事之唐炯、不遵调度之尹士超等参革查办[ [if !supportFootnotes][12][endif] ]。经过整顿后,唐友耕和唐炯也变得“谨畏能战”,成为骆秉章麾下的得力干将。经过整顿营务,不断举荐得力人才,培养一大批精兵强将,骆秉章初步改变了川中无良将的局面。到咸丰十一年十一月,骆秉章奏称:“臣奉命督师,复益以果毅,护军等营,合之川中兵勇,为数已逾四万。”[ [if !supportFootnotes][13][endif] ]他已牢牢地控制了四川各支部队。

二、战术思想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初四日,江南道监察御史骆秉章回广东扫墓,上奏了《奏为粤省军情条陈管见摺》[ [if !supportFootnotes][14][endif] ],指出了广东当时军情的弱点,希望广东当局能够加以改进。在湖南的时候,骆秉章曾经写过一本名为《用夷图阵》的兵书。他考察古今战例,认为任何战役战术思想在战争中的成功运用,主要是基于对战场情况的侦察,即“审明地势”。《蜀海丛谈》记载说:在四川,每当公事完了,骆秉章就到总督署后花园来喜轩去看地图,时时对着地图进行思考,他对地理的熟悉简直到了神奇的地步。由于对于四川的山水及道路要塞,都已经融会在胸中,所以无论是围剿李蓝顺天军,还是石达开太平军,骆秉章都能指挥如意[ [if !supportFootnotes][15][endif] ]。

咸丰十一年,骆秉章在《覆陈川省军务情形疏》中详论用兵之道,起首便称:“臣在湖南筹军十年,虽未尝躬历行阵,然于用兵先后缓急之序,亦颇习闻”。骆秉章的战术思想,简单地说,就是“用正、用奇、用间、用势”。

(一)用正用奇

孙子兵法的核心,除了“兵者诡道也”之外,可用一句话概括:“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军事是运用力量的艺术,力量对抗的通行法则是强者打败弱者。但是,也可通过灵活变换战术和正确使用兵力,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1)以主待客,以静制动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if !supportFootnotes][16][endif] ]在长沙保卫战中,骆秉章采取的就是这种策略。太平军兴,骆秉章估计太平军随时入湘,情势危急。咸丰元年秋天的时候,骆秉章看到长沙城墙很多已经坍塌。便率先带头捐修城款三百两,又即奏请借库款两万两启动修城[ [if !supportFootnotes][17][endif] ]。城防工程浩繁,骆氏亲临现场认真督催。咸丰二年七月中,城门修好,城垛已备。

咸丰二年六月,太平军攻入湖南。当时清军各路援军以及正帅、副帅皆未到,且省城内外防兵止有一千数百名,并且没有一员有作战经验的将领。骆秉章考虑到防堵工作需要火器,命令黄冕赶造一二千斤大炮和一百斤熟铁炮,并饬制造抬炮一百杆,及鸟枪、火箭、火罐等项,以备轰击。考虑到省城人口很多,粮食储备非常紧要。骆秉章命令藩司筹借银一万两,发交绅士多购谷石,以免短绌。六月二十八日,帮办湖南军务罗绕典抵省城,七月初八日,罗绕典上奏说,骆秉章督促修补修城墙的工程渐次蒇事,铸炮制械,添补军装一律整齐。所练壮勇、广勇、浏勇、湘勇计三千二百多人,査点均实,对骆秉章在长沙筹备防堵的情形表示满意。

七月二十八日早上,萧朝贵率部突袭长沙城南石马铺,逼近南门外妙高峰驻扎。二十九日,太平军攻打长沙南门、浏阳门、小乌门等处,妙高峰上的太平军对城开放枪炮掩护进攻。萧朝贵被长沙南城楼上的清军用大炮击中,伤势危殆,随后死于军中。从八月初五日开始,邓绍良、贾亨晋、王家琳、和春、向荣分别带援兵到达长沙。和春、江忠源在蔡公坟构筑营垒,截住了太平军通向长沙东、北各门的去路。到左宗棠和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八月廿四日槌城进入长沙城时,形势已经基本稳定。当洪秀全、杨秀清等率大队于九月初一日赶到长沙时,清军兵力已达五六万人,城守渐趋稳固,太平军失去了乘虚攻取的战机。最后,太平军只好悻悻地离开长沙,向湖北进发。

骆秉章的修城决策和调度方略正确和及时,不但为长沙防守赢得了地利,也为援军的到来赢得了时间。即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2)集中兵力,速战速决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骆秉章初抵川境。即将川省军务、并经过地方一切情形驰奏。骆秉章在该奏摺中认为:顺天军的特点是散而不聚、漂而不留、伏而不出。他提出了剿灭义军的思路是歼厥渠魁、节节剿洗[ [if !supportFootnotes][18][endif] ]。

此时,李蓝顺天军统帅蓝朝鼎正集中全部主力之三分之一(约十七万人)攻打绵州城(今绵阳)。由于绵州城垣坚固,易守难攻。署理绵州知州唐炯紧闭城门,婴城固守。蓝朝鼎十余万人围城数月,先后使用了诈降、火攻、筑坝拦水冲毁城墙、挖地道埋藏炸药破城等方法,均未得手。骆秉章最怕顺天军“散而不聚”,蓝朝鼎聚众围攻绵州,正合骆秉章的心意。

骆秉章说:“虽然各处报警,皆有所不暇兼顾,而惟以迳捣绵州为事。”[ [if !supportFootnotes][19][endif] ]绵州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在三十万人以上。骆秉章铁了心集中全部兵力,合力会剿,发动强攻,速战速决,取得了胜利。

(3)围城打援,数路配合

围城打援,数路配合这一战术这一思想在刘岳昭收复绥阳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治四年,奉川督骆秉章命,刘岳昭征讨吴元彪,攻打绥阳。在攻破天台山义军阵地后,楚军进逼绥阳县城。围城两月,多次攻城,皆被吴元彪义军击退。楚军进逼城垣,在四方城门外开挖长壕围困县城。吴元彪凭借城墙坚守。

在被围困期间,吴元彪派蓝山虎潜出县城,分别前往遵义刀坝水、贵阳五华山、施秉香炉山以及高粱山苗族四十八寨等处,联合当地义军前来救援。但各路大股支援的义军,均被楚军各营迭次截剿败遁,纷纷恳求反正、具血禀乞降、输诚求抚。刘岳昭命令各营环城逼扎,断敌樵牧,并垒土筑堤灌城。三月初,由遵义、施秉等地前来支援吴元彪的五千青号、苗军等大批义军,在四面山遭官军伏击,全军覆没。楚军一面截剿支援的义军;一面围攻绥阳城。吴元彪无路可退,自缚其身车载棺材出城请降。[ [if !supportFootnotes][20][endif] ]绥阳、遵义周边悉平。

(二)用间用势

间就是间谍,势就是势能。

军队的统帅可以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通过一定的技巧(术)使得力量的格局在一定时空内重组,来实现敌我优势的转化,要有势借势,无势造势,蓄势待发。

(1)“请君入瓮”紫打地

所谓有势借势,强调的是因势利导,将势导向利于自己这一方。

同治二年(1863)春,石达开率部在云南边境从米粮坝渡江,急进四川。骆秉章深知石达开是个不易对付的敌手。他的计划是:迫使石达开部经冕宁、大桥、拖乌、铁宰宰到达大渡河边上的紫打地。骆秉章调兵遣将之后,仍然担心:“石逆凶狡多谋,一处疏漏,即不足以制其死命”。于是,又命樟木菁村民赖由诚以献策为名,引诱石达开从小路到达紫打地。三月廿七日,翼王终于钻进了骆秉章布置的口袋。

是夜,河水陡涨数丈,石达开赶造船筏,多次组织强渡,均功亏一篑。王应元利用松林村北临大渡河、东有松林河的地理优势,与石达开隔河对峙。由于时间拖延,太平军粮草渐罄,石达开只好向骆秉章投降。

(2)“伐木作堰”蓑衣渡

所谓无势造势,即将未成为“势”的力量放大为“势”。例如蓑衣渡的“伐木作堰”。

蓑衣渡受挫是太平军在出广西期间遭受最大的一次挫折。王闿运在《湘军志》中说:“言者谓蓑衣渡一战,为保全湖南首功云”。以前人们都认为蓑衣渡一战全是江忠源的功劳。但实际上,“伐木作堰”是由骆秉章、程矞采筹划,和春实施,江忠源执行的。

咸丰二年四月十三日,湖广总督程矞采、湖南巡抚骆秉章奏报说:“前因黄沙河为第一要隘,……又令各文武査明水路浅窄处所,多钉木桩,于两岸设立枪炮,以遏其顺流直下。”[ [if !supportFootnotes][21][endif] ]骆秉章、程矞采多次写信给和春,说明在水路浅窄处打桩阻挡太平军船队的规划。

江忠源探得水塘湾河水较浅,和春亲往踏勘地势,许给赏银,“连夜督勇数百砍取大树,拦江密下排桩,人地出水,各皆三尺有余。”[ [if !supportFootnotes][22][endif] ]又运来大炮准备阻击。十八日,当太平军船队通过蓑衣渡口,下驶到水塘湾时,发现河道已被清军“伐木作堰”所堵塞。江忠源伏兵居高临下,以大炮猛烈轰击,和春亲督兵勇四路奋攻,太平军死力拒敌。经过二昼夜的激战,太平军仍无法疏通航道前进,不得不改变原定沿江直捣长沙的计划。

此外,在刘长佑克复江西临江府城以及围攻川南丹棱城中的长壕锁围,对龙孔场的李永和使用长濠、石墙、木栅、梅花椿进行围困。“昼则环营伺守,夜则派队周巡。并堆积木柴作为烽火台”[ [if !supportFootnotes][23][endif] ],等都是有势借势、无势造势的极好战例。

(3)“投诚免死”散敌兵

 “势”也可以是人势(人员数量)的改变。在咸丰九年的宝庆战役中,骆秉章和左宗棠见到石达开军人数太多,于是贴出告示,设法解散了六七万人。同治二年,在大渡河畔的洗马姑“竖立‘投诚免死’大旗,即有李、刘二逆,奔赴小水河乞降,先后招出伪宰辅曾仕和、黄再忠及老贼胡天才等六十一名。伪宰辅邹姓先送家属为质,约为内应,立功赎罪。”[ [if !supportFootnotes][24][endif] ]石达开也出来投降。这些都是用“势”改变敌我力量的很好战例。

(4)“神妙莫测”用间谍

孙子说:间谍的运用有五种,即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用起来,使敌人无从捉摸我用间的规律,这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也正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入川伊始,骆秉章就在军中设立相应的情报机构,以便搜集军事情报,为作战决策提供依据;中、下级军官的麾下也都有大量的侦卒与探差,地方州县团练也有专门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员。这些情报机构与骆秉章的情报机构并网,提供情报支援。在石达开撤退时,经骆秉章授意,雅州知府蔡步钟就遣心腹,收买耳目,化装成难民刺探石达开行踪。并沿途留下记号,使得后续部队总能咬住石达开的尾翼。“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骆秉章的奏折中有大量利用间谍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结论

骆秉章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建军思想,治军思想,战略思想和战术思想,维护了清朝的统治,为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王闿运说:“秉章督川三年,平群寇,擒大酋,遂以知兵闻于天下”[ [if !supportFootnotes][25][endif] ]。太平天国的首义五王,除了杨秀清和韦昌辉死于天京事变之外,其余三王萧朝贵、冯云山、石达开均死于骆秉章之手。

除了本文讨论的骆秉章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之外,骆秉章的军事战略思想、军事科技思想与后勤保障也是很值得研究的的课题。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另文叙述。

[if !supportFootnotes]

[endif]

作者简介:[if !supportFootnotes][①][endif] 骆耀祖,原韶关学院计算机系主任。刘任文,原韶关大学副校长。

[if !supportEndnotes]

[endif]

参考文献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贾桢等:《咸丰朝实录》卷33,咸丰元年五月,己亥条。

[[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彭洋中:《湘勇源流记》,咸丰八年十一月。

[[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王闿运:《湘军志》。

[[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周询:《蜀海丛谈》。巴蜀书社,1986。

[[if !supportFootnotes][5][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十四,请调李道总统宝庆诸军片。

[[if !supportFootnotes][6][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十三,接济贵州韩道(韩超)军饷缘由片。

[[if !supportFootnotes][7][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十一,援军将领滥收游勇溃事请旨革讯摺。

[[if !supportFootnotes][8][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川中稿·卷8·奏为统筹滇黔两省军情缓急情形恭摺》。

[[if !supportFootnotes][9][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川中稿》,卷1《四川吏治营务废弛已极疏》。

[[if !supportFootnotes][10][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十三,参劾栗署镇规避取巧片。

[[if !supportFootnotes][11][endif]]周洵:《蜀海丛谈》。巴蜀书社,1986。

[[if !supportFootnotes][12][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自订年谱》。

[[if !supportFootnotes][13][endif]]宝鋆等:《同治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if !supportFootnotes][14][endif]]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三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if !supportFootnotes][15][endif]]周询:《蜀海丛谈》。

[[if !supportFootnotes][16][endif]]孙武撰:《孙子兵法·形篇》,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华书局,2012年。

[[if !supportFootnotes][17][endif]]赵尔巽等:《清史稿·列传·骆秉章》,中华书局,1976年。

[[if !supportFootnotes][18][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川中稿》卷1《覆陈川省军务情形疏》。

[[if !supportFootnotes][19][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川中稿》《现筹剿办川北巨股调集各军分途前进情形疏》。

[[if !supportFootnotes][20][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自订年谱》。

[[if !supportFootnotes][21][endif]]《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3册,P215-216。程矞采奏报全州失守敌逼近楚疆饬属竭力堵御摺。

[[if !supportFootnotes][22][endif]]《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3册。P219-223。赛尚阿奏报敌陷全州被围势将他窜仍饬诸军奋力攻剿情形摺。

[[if !supportFootnotes][23][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川中稿,卷五。官军进围龙孔场连获大胜首逆就擒全股殄灭恭摺。

[[if !supportFootnotes][24][endif]]黄彭年:《黄彭年代刘蓉禀稿》。《太平天国资料》科学出版社,第218页。

[[if !supportFootnotes][25][endif]]王闿运:《湘军志·筹饷篇第十六》。

中国有哪些屈辱的历史

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应该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根据题目,结束中国百年来的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在1940年左右。综观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