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韦昌辉家人多地多钱多,为何在小小的金田村混不下去?
金田起义前,广西桂平县的金田村是个闭塞的小地方,全村共计600多人,但只有三个姓氏,分别为谢姓、韦姓、黄姓。其中谢姓人最多,有300余人,韦姓次之,有接近200人,黄姓只有100多人。
广西桂平某旧村
但是,韦姓家族最富有,当然,这主要是靠韦昌辉家支撑着门面。韦昌辉之父韦源玠持有良田260亩,年产稻谷6万斤,同时还放高利贷,做小生意,操持季节性榨油业和贩牛等等。按道理,韦家人多钱多,日子应该过得不错,在金田一带也应该好混吧。但事与愿违,韦昌辉父子逐渐混不下去了。
韦家和金田一带的乡民们和地主同僚们的关系都不好。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韦家(客家人)是外来户,近几代才从广东迁来,对比而言,谢姓等可称土著。韦家突然成了暴发户,家大业大,自然受到当地人的嫉视。
另外,就是韦家自身的原因,韦源玠偏偏又是个守财奴式的土财主,一毛不拔,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重修宣里新墟三界祖庙碑记中所载,修三界祖庙时,捐钱最多的有十四两,一两以上的很多,最少的则为三钱,而财主韦元玠捐款四钱(约人民币5元,不能再多了)!因此,乡民都鄙视他的吝啬,其他的地主财主也都不拉他进圈子,他很孤立。
影视形象韦昌辉
如果这是在一个不太黑暗的朝代,韦家也许会默默无闻地继续生活在金田小山村,山风也吹不起多大声响。但是,晚清的官府却无比黑暗腐朽,桂平县的催粮官姓骆,骆大人扛着一杆鸦片枪,下到乡村四处催粮。
韦家是大户,像以前一样缴纳了粮食,过秤入官仓了,但是粮票一时半会没拿到,第二天,骆大人来到了金田村搞监督,查粮票,指责韦元玠没纳粮,韦元玠和韦昌辉气愤不已,但是民不敢与官斗,只好再次缴纳粮食,够冤!
事后,韦元玠悟出个道理,穷斗不过富,富斗不过官。于是,培养韦昌辉读书,希望他通过科举做官而出人头地,再不受那些鸟气。韦昌辉不是穷人家的孩子,学费不成问题,但他天资一般,考了很多次,秀才也没能考上。
韦元玠不死心,那时可以捐输,就是用钱买一个功名,韦元玠忍痛掏了一把银子帮韦昌辉买了监生身份(类似秀才,但可进国子监读书,不受地方县府管制,还可以直接参加乡试,福利还蛮多的)。
韦昌辉总算是有功名的人了,总算处于绅衿之列了。韦元玠决定大大地庆祝一番,震慑一下那些瞧不起韦家的乡邻。恰好韦元玠七十大寿,于是在门前过上了一块新匾,匾上镌刻四字:成均进士。
顺便解释一下,“成均”指的是清代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成均进士”与科举考试中的进士无关,清代泛指进入国子监(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监生”。
韦家挂这块匾除了炫耀和虚荣,也算不上不妥。但这风头盖过了当地的真秀才兰汝鉴,并且这个兰汝鉴恰巧又是个平日恨韦家且品质低劣的小人。于是,兰汝鉴想出了一个毒计。他伙同桂平县衙的朋友邓茂才,半夜把韦家匾上的“成均”二字铲去,用红油填好。
第二天一大早,邓茂才就到韦家质问:“你何等功名,竟敢立进士匾额?” 立刻把韦源玠抓进新墟团局,兰汝鉴早就和团局及县衙的人沆瀣一气,于是,一致咬定,要罚韦家白银三百两。没交钱之前,韦源玠被关押着。
更糟糕的是,这段时间那个催粮的鸦片鬼骆大人“不巧”也来到新墟,而且烟瘾发作,到处找钱买鸦片。烟友兰汝鉴又给骆大人想了个妙计,于是,他俩以官衙身份来到韦家,拽着韦源玠的事情趁机讹诈勒索,韦昌辉不敢得罪他们,只好忍气吞声地给了几十两银子打发他们。这还没完,附近的一些地主和恶人也趁机来韦家找事,韦源玠父子不堪折磨,只好乖乖地缴了那三百两白银。
经历这场事故后,韦源玠和韦昌辉发现,他们在金田村混不下去了。恰好,这时候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等拜上帝教头领在金田一带发展会员,他们团结和帮助受欺压的民众,反对恶霸和官府。
韦昌辉影视形象
更重要的是,萧朝贵等看到了韦家的家产和他们的绝望处境,于是积极地劝韦昌辉加入组织,韦源玠和韦昌辉正愁没地方出气,于是带着被逼上梁山般的无奈,举家加入了这个组织。这个组织后来发展为太平天国。
韦家最终乘着太平天国这艘船走出了金田村,清军随后烧毁了韦家那200多间房屋,从此,金田村里的韦家消失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历史爆读
广西韦家不是指的谁,是指的一个家族。
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
韦姓的发源地当是今河南。依资料记载,其早期的播迁始于汉朝:汉楚王太傅韦孟徙居鲁国邹县(今属山东);韦孟四世孙韦贤被封为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这样一来,汉代韦姓已是分布于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得姓始祖
元哲。据《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韦姓出自颛顼高阳氏,与钱姓、彭姓同出一宗,形成于商代初年,发源于今河南省滑县,始祖为元哲。
少康为夏帝时,封大彭氏国支孙元哲于豕韦(今河南省滑县),并建立诸侯国,成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韦国又称韦国,夏末时被商汤所灭,韦国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孙后代便以原国名韦为姓,遂成韦姓。
韦姓的最初发源地“豕韦”,据后世考证,大致是在今江苏省铜山县的附近,因为,当初彭祖的封地是在大彭,大彭就是现在的江苏铜山,而《姓纂》上指出“家彭城”,彭城也就是今江苏徐州的古称,所以,当初豕韦的位置,也应该不离江苏铜山的附近。 古代习惯在名的前面冠以地名来称呼人(就如同现代对领导前面冠以职务同一个意思),人们于是对豕韦国的人称呼为豕韦某、豕韦某某,久之豕韦就成了这个地方的人习惯前面加的称呼,也就演变成了豕韦姓,再后来就去掉复姓豕韦,而单用韦,这就是韦姓的最早起源,来自于夏朝的豕韦国。朔源:黄帝有二十五子,一子为昌意;昌意子为高阳(帝颛顼);高阳子为卷章(老童);老童生二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生一子陆终;陆终生六子:昆吾、参胡、彭祖(即钱铿)、邻人、安、季连(楚国先祖);元哲即为韦姓的始祖,为黄帝的十世孙;这就是最早真韦氏族谱记录的世系来源。
京兆韦氏是唐代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在唐朝的京兆地区很有影响,民间有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唐朝李渊夺取天下后,621年便令李靖平定了岭南;这时候岭南韦氏世袭显赫大首领家族韦厥为首领,率领家族千余口归附了唐朝,韦厥向唐朝皇帝申明了家族身世,为西汉邹鲁大儒韦贤之后,并且带领唐军平定了十万大山(广西合浦一带);李渊为了有效的对岭南进行管理,对岭南名门进行了封赏,韦厥被封为澄州刺史(今上林县境内),刺史职位家族可以世袭。韦厥长子为韦敬一,其后还有韦敬瓣等人。因为韦敬瓣文武双全,所以韦厥老,即以韦敬瓣袭家族大首领和澄州刺史职位,韦敬瓣再次被唐朝皇帝封赏员外郎(正员之外,副职官员),驻(等待分派值班)京(长安)四品武官;意气风发的韦敬瓣于是为家族修筑了大宅,将千余人口,移居于大宅中;于是在682年写下了《六合坚固大宅颂》,其后落款为岭南大首领,697年韦敬瓣书写,韦敬一篆刻,兄弟再次写下了《智诚洞碑》,落款廖州大首领。这两副碑文诉说了这里的韦氏首领家族身世,以及韦氏当时的辉煌富裕,家族团结和睦,家族集中居住;以及因为不以长子世袭所造成的兄弟矛盾,还有廖州智诚山的美丽风景还有智城之牢固。家族首领和刺史职位传到了韦敬瓣的儿子韦守盈的时候,722年因为《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诚洞碑》里面的岭南大首领字眼以及歌颂家族先祖曾经受封为诸侯王的经历;因而被邕州刺史诬告韦氏家族欲行谋反,于是唐朝廷查封了韦氏坚固大宅,和上百万的家族财宝;武则天再次审视了这里韦氏家族来历和所刻岭南大首领和先祖为诸侯王身世,最后:明韦守盈的不叛,韦氏千余口及家财上百万得以幸免和归还。这时候,韦氏家族很多人才觉得这里的风水可能不好,于是开始迁离此地,家族从这个时候开始迁往四处(百色、东兰、古田、等一带居住)。而分往各地居住的韦氏子孙后来也知道怎么利用钱财和武艺来谋求当地土官职位了!所以韦氏在广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广西以及从广西迁徙到广东。
进入隋唐,韦氏家族政治、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表现为:有唐一代韦氏家族成员拜相者共计二十位,势冠全唐;家族仕宦率极高,尤其是高品级官吏的仕宦人数急剧增加;家族成为皇室通婚之重要对象,共有近三十位成员与皇室成员进行婚姻来往;家族广泛与山东、江南、关陇地区的一流士族联姻,此举密切其与各地士族的交往,扩大家族影响,韦匡伯、韦嗣立家族可谓典型。导致家族繁盛的主要原因有二:一凭藉门荫与科举,双轨并进,占据宦途要津,保持家族政治地位之不坠。二是充分利用家族固有影响,通过婚姻关系,扩充其政治关系和影响。此二者,如鸟之双翼,共保韦氏家族在唐代的富贵。由于受到科举取士制的影响,韦氏家族文化的文学性逐渐加强。其成员在诵习经书的同时,文学修养亦日渐提高。此外,从其交往的情况看,有唐一世但凡知名的文学家皆与韦氏成员有过诗文交往。而且,从唐代文人的接受角度看,韦氏家族成员的作品亦多为雅俗两界所称赏。最后,就具体创作情况言,韦氏共有诗文总数千余首(篇),留有姓名的文学家近百人,为后世所激赏的作品数十篇,并产生两位著名的诗词名家,即韦应物和韦庄。有唐一代,韦氏家族在文学创作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于当时享有盛誉。韦应物、韦庄、韦绚、韦瓘等是韦氏家族诗(文)名较著的成员。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韦氏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立李重茂为帝 ,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奢侈无度。
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
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指代中国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 。
韦氏 ( ?~710 ),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期间夫妇二人同经风雨,故而中宗对韦后有极高的信任。
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 。作为信任与报答,中宗每次临朝,韦后即置幔坐殿上,预闻政事。中宗任用曾为武则天掌文书的昭容(宫中女官)上官婉儿主持撰述诏令,以武三思为相。当时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武三思通过韦后及其爱女安乐公主,诬陷并迫害拥戴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中宗对揭发武、韦丑行的人处以极刑,武三思因而权倾人主,作威作福 。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遭到韦后厌恶;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武三思子)经常侮辱重俊。重俊于神龙三年七月发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谋诛韦后、安乐公主,因相从的羽林军倒戈,政变失败,重俊被杀。武、韦集团权势依旧不减。此时内地水旱为灾,户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却与韦后恣为*乐,不理朝政,还处死上书告发韦氏乱政的人。据说,景龙四年(710年)韦氏惧怕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想要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
中宗驾崩后,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唐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即唐睿宗。韦后之乱至此结束。
韦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4位。“百家姓”是一部汉语家谱文献,其中记录了最常见的100个姓氏。据说这部文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与人的身份、家族和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拥有某个姓氏的人来说,了解自己的姓氏背景和历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份和文化根源。
我家的家谱
恩显尚庭 朝帮英林 芸莲观高 永又兰香
但是家谱上也记录了 上官 这个姓氏是在家谱第一页是记于明朝初,98年和家人回江西祭祖才得知我家这族韦姓是唐朝上官姓氏之后,听老人口述是上官婉儿和韦皇后为政权部分上官姓族人被赐姓韦以扩张势力,上官家族因此也可平衡当时李家的势力,后因时局变化又逃离长安迁至奉新。
字的排行 写的是上官婉儿。
“广西的韦氏是不是韩信的后代”,笔者不得而知。但是广西很多的韦氏是“韩氏”的后代,笔者却是可以确定的。
一·广西韦氏族谱
因为笔者曾经看见过广西韦氏的族谱,并且简单的翻阅过。虽然现在已经隔了十多年之久,但是笔者依然记得广西韦氏族谱上记载的一些关键内容:关于广西韦氏的迁徙、广西韦氏姓氏的来源。
二·广西韦氏的祖先姓“韩”
广西韦氏族谱记载,广西韦氏的祖先,原来的确是来源于韩氏,姓韩。但是族谱上面并没有明确记载,广西韦氏的祖先是韩信;也没有明确记载,广西韦氏的祖先是韩信的后代。
三·广西韦氏祖先躲避仇家追杀,迁徙到广西
1广西韦氏族谱记载,广西韦氏的祖先,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而一路向南迁徙,最后迁徙到了最南端的广西区域。
2并且为了躲避仇家追杀到广西不被发现,索性连自己的姓氏“韩”也改了。将“韩”字进行拆分,而保留右边“韦”字。自此这一支躲避仇家追杀的韩氏族人,都改姓“韦”姓了。
四·广西韦氏的字辈
1时隔十多年,笔者依然记得,广西韦氏族谱上关于字辈的记载:祖、宗、百、万、家。各位广西的读者,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广西韦氏族人姓名真的是这样子呢:韦祖、韦宗、韦百、韦万、韦家。
2现在广西韦氏“祖”字辈的族人,算是辈分非常高了的,现在都非常少见了。在农村里,韦氏“宗”字辈、“百”字辈的老人比较多。而广西韦氏“万”字辈、“家”字辈,现在多是年轻人。“家”字辈再往下到什么字辈,笔者就记不得了,不知道是不是倒着轮的。
3广西韦氏的字辈是由两句话组合而成的,上一句是什么不记得了,应该是五个字。下一句就是“祖宗百万家”,正好是五个字。合起来是“……,祖宗百万家”,意思是非常牛的,可惜笔者实在不记得了。
有广西韦氏的族人记得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补充一下。
太平天国:韦昌辉家人多地多钱多,为何在小小的金田村混不下去?
本文2023-10-14 05:31: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5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