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用纸一般用什么纸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族谱用纸一般用什么纸,第1张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族谱经历几代的风风雨雨,存储下来的不是有残缺的,就是纸张发黄、字迹看不清的。所以,族谱应该怎么存储才能更好的传承给后代呢?所以编修族谱的时候用的纸张要有所讲究,在不少时候我们对族谱编修的时候大多会用到的是宣纸,可以说宣纸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还有轻和薄的特点,也正因为其薄的特点,不能双面印刷字迹,在做装订的时候采用蝴蝶装订,看上去及有古韵。宣纸还有一个最大特点是遇水后,墨迹不褪不变。这也是宣纸深受人们最为难舍的优点,当然,这个遇水不褪色是指短时间遇水后立即干燥是没有问题,比如宣纸作品湿水后,可用电熨斗熨平,对纸质无影响。

    但说回来对于宣纸来说,也有其一些缺点所在一是成本高。目前真正的宣纸因为人工成本增加,价格是蹭蹭上涨。一般只用书画。如果用于印刷族谱的宣纸,均不是真正宣纸。因为宣纸的轻以及柔软,在现在代的装订机器无法顺利进行批量化生产,更多的是半人工装订。特别是薄的宣纸,不能双面印制,这将使族谱成本进一步增加。

    随着目前宣纸工艺的改进,目前国内所生产的宣纸在厚度上有所改进,基本能适用于现代印刷机器的印刷要求,也可以双面印刷,到达降低成本。家谱一般古籍印制单位对此设计较为规范和统一,但也有为数不多的现有续修新谱在这方面设计得似像非像,有的甚至图省事而不印制版口或版心,造成内容查找的困难和排列的混乱,有的版面页码和内文页码不一致,张冠李戴,错码乱页,很不严肃。其次,存储一般放于樟木盒中樟木盒一般具有防潮防虫的作用,族谱放入其中,长时间不会虫蛀,有助于族谱的保存。

借阅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借阅部负责中文图书的典藏保管、外借阅览等,现有藏书150多万册(件)。设有:社会科学类图书借书处、自然科学类图书借书处、中文综合图书阅览室和中文工具书阅览室共四个开放窗口。

借阅部藏书和借阅窗口一览表 地点 收藏图书

类型 借阅方式 社会科学类图书

借书处 二楼北侧 1985年以后出版的社会科学类图书 凭本馆借书证借阅 自然科学类图书

借书处 三楼北侧 1985年以后出版的自然科学类图书 凭本馆借书证借阅 中文综合图书

阅览室 二楼南侧 1985年以后出版的中文图书 免证登记阅览 中文工具书

阅览室 四楼南侧 中文工具书

(包括年鉴\标准等) 免证登记阅览 注:1985年前出版的图书可通过馆藏中文图书数据库下载阅览。

报刊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报刊部主要收藏国内报纸、杂志,藏有建国前期刊1600多种,建国后期刊8000多种,报纸1800多种,合订本报纸杂志26万多册。设有3个对外阅览流通窗口。

二楼报纸阅览室有国内中文报纸144种,对外阅览,每日更新。

二楼中文期刊阅览室有516种现期期刊,对外阅览。部分中文过期期刊对外“查阅”,读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

三楼中文期刊咨询室藏有2087种中文现期期刊,读者可以查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

地方文献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现收藏有河南地方报纸合订本570多种、13万余册,期刊600多种、合订本4000余册,图书2万多册,皆为建国后的文献,以各种方志、家谱、统计年鉴、党史资料、地方报刊等方面的资料居多。

河南地方文献是河南历史的沉淀和缩影,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情况的真实记录。作为全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工作是河南省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地方文献部依托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向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提供文献阅览和参考咨询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我们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河南地方文献,努力构建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 凡河南出版物、河南人士著述和内容涉及河南的各类文献(含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均在征集范围之内,如地方史志、革命历史文献、河南名人资料、河南各地的地图以及家谱、族谱、书画、碑拓和民间工艺品、电子出版物等。

古籍部文献资源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以收藏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为主,1912年以后刊刻、影印、排印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也在收藏之列,总计有40多万册件。此外,该部门还收藏有570余种2000余册民国时期编印的、装帧形式为平装的河南地方文献。

缩微胶卷文献:包括国家图书馆赠送河南省图书馆以及由河南省图书馆购买和拍摄的古籍善本、古籍方志计168种219卷、民国报刊及建国后部分河南地方报纸计90种658卷。

古籍部阅览室存放有购入的一些影印古籍,主要有四库系列丛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二十四史系列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全译》。《乾隆大藏经》、《故宫珍本丛刊》等其他影印古籍总计6800余册。

少儿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少儿部始建于1982年,2008年因老馆拆迁建少儿馆,少儿部从优胜北路老馆迁至嵩山南路主馆内。在主楼六楼东侧开办有图书借阅服务和少儿期刊阅览服务窗口,主要服务资源有:

1、图书资源:有少儿图书2万余册,同时每年购置少儿新书近万册,这些图书主要包含了漫画、中外名著、作文、少儿读物、传记文学、小说、艺术、教育、百科知识、系列丛书等内容。

2、期刊资源:有适合少儿儿童阅读的期刊100余种,包括科普类期刊《我们爱科学》、教育类期刊《父母必读》、知识类期刊《知识文库》、文摘类期刊《少年文摘》、教辅类期刊《学生之友》、漫画类期刊《连环画报》、作文类期刊《妙笔作文》、故事类期刊《故事大王》、幼儿类期刊《大灰狼画报》等。

少儿部开展的服务项目有图书外借服务、期刊阅览服务、馆外图书借阅点服务、书展读书活动等。

外文部文献资源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外文部以收藏英文、日文、俄文三大语种书刊资料为主,兼有少量的法文、西班牙文、德文、朝鲜文、印度文、阿拉伯文等其他语种的外文文献资料十多万册,是我省公共图书馆唯一拥有大量外文文献资源的部门,担负着为河南省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任务,在促进河南的工农业生产、科教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文部位于主楼四楼北侧,设有外文书库、外文工具书检索和外文过刊库、外文书刊借阅室和外文图书分编室。外文部收藏有大量的外文原版小说和青少年外文读物,以及大型外文工具书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时代周刊 》《新闻周刊》等期刊。

外文部担负着外文读者流通服务的各项工作,以及外文定题服务、外文专题汇编、外文咨询、翻译等服务,还担负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任务。 地方文献介绍地方文献资源简介

作为全省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经过20年来的积累,图书馆地方文献书库现收藏有《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及各地市地方报纸合订本13余册,570多种,《中州学刊》、《新闻爱好者》、《企业活力》及省内高校学报等河南地方期刊合订本4000余册,600多种。2万册藏书中,河南省地方志、统计年鉴、党史资料、姓氏文化等方面的收藏较为突出,可为各级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及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历史借鉴和省情资料,为各行业的专业人员了解本行业的历史、现状和从事专业史研究提供系统的资料,为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考资料,还能为各地市县纂修地方史志、工具书提供历史资料。

缩微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缩微工作的起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图书馆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缩微工作,1996年,根据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北海)会议精神,按照《1997-201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规划》,投入专项资金购买了缩微摄影全套设备,包括富士M2拍摄机(35mm)、美能达DF1600拍摄机(16mm)、阿克发FP500冲洗机以及美国产PD1000拷贝机、3001接片机、4004密度计等,配备了以35毫米银盐卷片为主、16毫米银盐卷片为辅的缩微品制作系统。同时,配置了美能达605阅读还原机和其他缩微胶片阅读机,设立了供读者阅览缩微胶片的阅览室,建设起一个设备先进、系统完善的河南省图书馆缩微中心,开始抢救和保护馆藏珍贵文化遗产。1997年,馆领导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文献整理、拍摄、拷贝、质检、胶片保存、阅读还原等较为完善的缩微品制作、收藏和对外服务管理体系。2005年,为了拓展缩微服务领域,推进缩微工作市场化,在“分级分类分项目”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图书馆将缩微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由一副馆长直接管理。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缩微工作从起步、发展到成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历时十年,河南省图书馆的缩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96年—2006年共抢救馆藏古籍文献185余种、200余卷、100076拍(画幅),民国图书1189种、170余卷、164839拍(画幅)(还在进行抢救中),建国后本省地方报纸26种、230余卷、149769拍(画幅),共计拍摄1400种、580余卷、414684拍(画幅)。另外,加上解放前报纸、期刊缩微胶片200余卷和购进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缩微胶片460余卷。馆藏缩微品资料已达上千余卷,而且每年还在不断递增,为馆藏建设创造和增加了有形和无形的宝贵资源财富,使馆藏载体形式更富于多样化,为实现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牛氏系出中天司徒之后子主祭至孙成汤原姓于,世封商伐夏而有天下。历纪六百四十四年,相传二十有八君主,至殷纣王无道崇妲己,任崇侯狎侮五常毒病之四海,纣庶兄比干谏而死,箕子作狂而为奴,微子叹月残害兄弟不如挂冠而去,出五朝门时举目观看,太阳已过午时,遂以午字出头即是牛字,因而改为姓牛,此是牛氏所有来也时至元朝太宗天下平定,有圣定,有圣临川祖籍贯山东因官上河南开封府尉氏县,又出任山西省洪洞县后,寄籍山西洪洞椿树街衍生子三人,长子讳洪顺宗时由翰林院编修官居吏部天官;次子讳裨顺宗时由翰林院检订后坠陕西省三边总督;三子讳超顺宗时武进士出身因征南有功,后封为满汉大将军。

历后各生六子,同堂兄弟一十八位聚首何乐如此,至大明朱元章平定天下,迁民领者一家而故乡难留。

我祖兄弟一十八领先人装载守资并带大锅壹个,由山西迁居河南开封府郑州汜水县西十里亭,迨至红小泉贱人作乱,恃众抢掠。我祖兄弟一十八人各持弋戟以敌红贼,及战至三天三夜,我祖兄弟众人知势难敌,遂将大锅破分一十九片后,各执一片,闺女一片,婆家汝阳杨氏以为后记。以求生路分四面八方而去,各投亲戚为安身之所。后知颖祖骑至北直隶,堡祖以奔直肄,迁祖奔至山东,翼祖复回洪洞,其余兄弟一十四人皆散河南。以后兄弟难忘,各通信息,约定每年十月初一日十里亭对锅而会,及知迁居外省者四人,寄居本省者十四人。所谓根深叶茂,源流不息,迄今四百余年。我祖宗而身始得其来,而沐其教泽也。因地少人多,无以为养,遂以技艺四方以为糊口之资。因而远历外省近关本郡,乃一十八祖之寄居者,历历可考也。

有同祖而能明其世系者载之。同族不明世系者阙之。如密县而知郁祖之后,鄢陵而知志祖之后,洛阳而知秉祖之后,以及汝宁、上蔡、陈州、西滑、怀庆、温县无不秩然有序,昭然不索各名某祖之后。而为吾所观而目睹者也。慨然于祖宗功德不忘,水源木本之至诚而念也。楷祖迁济居地县东五里河。秉祖迁洛阳居城东牛家集(即今之潘寨)。末祖居汝宁固始县城内。抗祖居归德鹿邑县城中。捷祖居郑州牛家岗。铨祖居西滑。青祖居祥符东北,村名系沙滩。秦祖居夏邑东北庄名金刘家,健祖居密县东五十里后又分居八里岗,鹏祖居孟县后移温县西河村,志祖居鄢陵,世居亦各牛家集。园祖居上蔡县东牛家庄。栾祖居太康县东南水家寨。颖祖居宪 平县牛家大场。堡祖居泗州肝贻县城南边属江南凤阳。翼祖归洪洞县椿树街。颖祖山西平阳,迁祖居冠县东五县河附山东之东昌,又移至惟恐不远矣,皆身依岳家。

始祖讳川字圣临开封府尉氏县人,祖居仪封县,元太宗元年甲子科举人乙丑科进士,原任河南府教谕、堡山西洪洞县知县,后寄籍县南二十里椿树沟,其墓在尉氏县东中岳庙东山,配马氏生三子,长子名洪,次子名裨,三子名超。

洪祖字碧波娶李氏系阳府李翰林之女,元顺帝正十一年辛卯科举人、壬辰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坠吏部上书天官,后告老还乡,生六子:楷、秉、来、抗、捷、铨。

裨祖字程波,娶郭氏,系洪洞县郭部吏部侍郎次女,元顺帝正十四年甲午科举人、乙末科进士,入翰林院检封坠陕西省上边总督,生六子:青、健、郁、颖、秦、堡。

超祖字振波,娶陈氏阳城县武殿大学士陈公之女,元顺十七年丁酉科举人、戊戍年科进士,后征南有功,帝封为征南大将军、满汉大将军,生六子:鹏、志、园、翼、栾、迁。

以上是川祖三子并十八孙也。

洪祖后 六子

楷字大儒,娶女郝氏系源县郝总兵长女,生六子,住县东五里河;秉字璨然,太学士,娶黄氏,系洛阳县黄汉林第六女,生四子,住县东西牛家集(即今之潘寨),后第三子分居城内,次子移居伊南蒂驾庄(即今牛家庄),四子移居洛阳七立射庄。长子孙系支:来字奏凯,宋贡生,娶刘氏谷始县民女,生六子,住汉宁府固始县城内;抗字超西,太学生,后选园州,娶李氏系鹿邑县城内;捷字会九,廪膳生娶女郑州张翰林之女,生好六,俱廪膳生员住郑州东牛家岗;铨字奉简,太学生,娶女裴氏,系西滑县牛家集。

裨祖后 六子

青字奉白,廪膳生,娶妻生三子,贪婪祥符县东北沙滩村;健字乾乙,贡生,娶妻刘氏系汤阴县民女,生七子,住彰德府怀县东沙滩河村;郁字文培,武举生,娶妻张氏,系密县民女,生五子,住县东五十里分店八里岗;秦字西会,附生,娶妻周氏,系夏邑县民女,生三子,住夏邑县东北金刘家;颖字奉州,太学生,娶女陈氏,系保定府完平县民女,生八子,四进士二举人一贡生一附生,住完平县牛家大场;堡字路有,廪生,娶妻薛氏,系盱眙薛宰相之女,生六子,住凤阳府泗州盱眙县城南边。

超祖后 六子

鹏字程九吏元,娶妻薛氏,系孟县民女,生四子,住温县西河村;志字盖山,廪生,娶妻相氏,住开封府鄢陵县南牛家集,生五子;园字百生,武举生,娶妻孙氏,系上蔡县民女,生四子,住县东牛家庄,又分居城内;翼字鹏飞,廪生,娶妻徐氏,系洪洞县徐公树之女,生十子,六进士二举人一贡生一副榜,住洪洞县椿树沟;栾字伯纯,太学生,娶妻高氏,系太康县民女,生二子,住太康县东南水家集;迁字伯移,廪生,娶氏卫氏,山东省冠县卫宰相之女,生六子,住东昌府冠县东五里河 牛氏家谱,载明始祖,讳川墓在尉氏县东岳庙东山,于楷祖十四世孙讳凤山系状元汜水县居住。囡子名宣于同治四年乙丑科中武贡生,殿试一甲第一名钦点,金殿传膳奉旨旧里先庙祭祖,囡思追考始祖之墓,并一十八祖宗嗣于腊月初自至密县祭郁祖,又赴鄢陵祭老祖,又赴尉氏祭超祖,又复始祖之墓。族众均原知者,在三查问,有一牛典,据程说,河水未波以前,东岳庙东山四十余步,有一墓冢,传问是牛氏墓坟之地,被他人侵占,又进朝控告,将地争回,经河水涨后,迄今不知有墓冢否。于是遂者领路到墓冢查看,仍有墓冢形迹,上有砖头数块,查问该庙主持者,俱程牛氏老坟,复询地主贵孙,亦系牛进朝将此坟地三亩捌分立约新当价钱三十二仟,又托身添起坟地等处余,因着人将冢封起竖立旗杆一对,复嘱族从务清明节以前将碑竖立此查真实,乃始知其为牛氏始祖之墓也。

族谱用纸一般用什么纸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族谱经历几代的风风雨雨,存储下来的不是有残缺的,就是纸张发黄、字迹看不清的。所以,族谱应该怎么存储才能更好的传承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