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贺氏分布在哪个乡最多
一、重庆市巫山县贺氏人口分布最多的乡需要通过民政部门的系统才能统计到。重庆市巫山县的人口分布如下: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巫山县常住人口为495072人(户籍人口63万人),占重庆市常住人口的172%。
1、性别构成
2010年,巫山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54793人,占总人口的5146%;女性为240279人,占总人口的485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04。
2、年龄构成
2010年,巫山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4843人,占总人口的2118%;15-64岁的人口为337677人,占总人口的682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552人,占总人口的1061%。
二、重庆市巫山县的行政区划分:
至2013年,巫山县辖2个街道、11个镇、13个乡。
高唐街道
高唐街道位于巫山县中部,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2011年成立。面积5221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G42高速、S103公路穿境而过。
龙门街道
龙门街道位于巫山县中部,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2011年成立。面积1616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3个行政村。G42高速、S103公路穿境而过。
巫峡镇
巫峡镇位于巫山县中部。面积172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地。
双龙镇
双龙镇位于巫山县中北部。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镇。面积1419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巫(山)(巫)溪公路过境。大宁河纵贯镇境。景点有大宁河中的巴雾峡、滴翠峡和小小三峡。
大昌镇
大昌镇位于巫山县北部。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镇。面积1888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29个行政村。大昌古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溪镇
龙溪镇位于巫山县西北部。面积72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公路与巫(山)(巫)溪公路相连。
官阳镇
官阳镇位于巫山县北部。面积1184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县道巫(峡)官(阳)公路过境。
骡坪镇
骡坪镇位于巫山县东北部。面积1594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S103巫(山)巴(东)公路过境。
抱龙镇
抱龙镇位于巫山县东南部。面积14813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景点有巫山十二峰中的聚鹤、翠屏、净坛、上升四峰奇景。
官渡镇
官渡镇位于巫山县南部。面积2025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7个行政村。巫(山)巴(东)公路过境。
铜鼓镇
铜鼓镇位于巫山县西南部。面积9014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巫(山)奉(节)公路过境。
庙宇镇
庙宇镇位于巫山县西南部。面积14288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18个行政村。巫(山)建(始)公路过境。
福田镇
福田镇位于巫山西北部。面积1237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1个行政村。巫(山)(巫)溪公路过境。
两坪乡
两坪乡位于巫山县中部,长江北岸。面积13090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S103巫(山)巴(东)公路过境。
建平乡
建平乡位于巫山县中部偏东。面积10494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
曲尺乡
曲尺乡位于巫山县西部。三峡工程移民搬迁乡。面积11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长江横贯乡境。
金坪乡
金坪乡位于巫山县中北部。面积48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公路与巫(山)(巫)溪公路连接。
大溪乡
大溪乡位于巫山县西部,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口。三峡工程移民搬迁乡。面积76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古迹有大溪文化遗址、古骡马驿道、古石拱桥、清代贞节牌坊墓碑群、明朝大将军康茂才碑刻等,景点有错开峡景区、桃花山、乌云顶等。
平河乡
平河乡位于巫山县北部。面积13381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公路与县道巫(峡)官(阳)公路连接。
当阳乡
当阳乡位于巫山县北部。面积109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公路与县道巫(峡)官(阳)公路连接。
三溪乡
三溪乡位于巫山县东部,东与湖北省巴东县接壤。面积10696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巫(山)巴(东)公路过境。
竹贤乡
竹贤乡(已改为镇)位于巫山县东北部。面积90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公路与巫(山)巴(东)公路连接。
笃坪乡
笃坪乡位于巫山县东南部,与湖北省巴东县接壤。面积12325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巫(山)建(始)公路过境。
培石乡
培石乡位于巫山县东南部,濒临长江南岸。三峡工程移民搬迁乡。面积49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长江三峡中的巫峡在境内。
邓家土家族乡
邓家土家族乡位于巫山县东南部,与湖北省巴东县、建始县接壤。面积58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巫(山)建(始)公路过境。
红椿土家族乡
红椿土家族乡位于巫山县西南部。面积75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公路与巫(山)建(始)公路连接。
《易》始乾坤而生,六子相生至六十四卦,而变易无穷;乐以律吕而沦,五音相济至八十一数,而咏间不息。占《易》者,得其一爻,亦足以观,而不知阴阳之合德;作乐者,理属一音,亦足以娱,而不知声永之克谐。夫人本天祖而生,一姓相传,云礽无极,考厥所始,一脉如源。倘不纪诸谱系,则立世久远,繁衍涣散,势必尊者知其为尊,而不知敬;亲者知其为亲,而不知爱。各支属支,忘其本宗骨肉而秦越,不犹占一词而眛乾坤之大义,聆一音而不识大成之声振也哉?故谱牒之作,上溯由来,下分支派,鳞次胫列,挈领提纲。纵观之,由身而父而祖,以溯于曾高太始,少一气之流传;横视之,由亲而一从再从,以逮夫曾玄疏远,皆一脉之流贯。犹之八八分爻,无非乾坤健顺之所施;九九定数,无非律吕阴阳之所泻。源远者,属流长;本固者,属枝茂。祖宗万年,绵绵绳绳;子孙千亿,林林总总。敬所尊,爱所亲,仁孝之思,曷有其极!
源流一
会稽贺氏出自东汉汝阴令庆仪曾孙庆纯之后,
属于因避帝王之讳改姓为氏。而会稽庆氏的来源则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源于姬姓。
三国时谢承的《会稽先贤传》对贺氏的起源作了明确的记载:“贺本庆氏,后稷之裔。太伯始居吴。至王僚,遇公子光之祸。王子庆忌挺身奔卫。妻子迸渡淛水,隐居会稽上。越人哀之,予湖泽之田,俾擅其利。表其族曰庆氏,名其田曰庆湖。今为镜湖,传伪也。安帝时,避帝本生讳,改贺氏,水亦号贺家湖。”该观点认为专诸刺王僚时,王僚的庆忌正出使郑国和卫国,后来庆忌逃到了卫国,而他的妻子和儿子则渡过浙江,逃到会稽山傍隐居下来,当时那儿是一片沼泽,沼泽中有些高地可以耕种,越人就把这些高地给他们耕种,称他们为庆氏,把他们种田的沼泽湖泊地区称为庆湖。该记载认为会稽贺氏起源于庆忌。另外,北宋著名词人认为会稽庆氏起源于庆忌曾经记载于唐以前的官谱中。
二是源于姜姓
据史籍《姓纂》记载:“庆姓,齐公族庆公之后。”又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考略》等文献记载:齐桓公的支庶后代庆封的后代中,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庆氏。春秋时期,齐桓公姜小白有个支孙名叫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史称庆父。庆封在齐灵公姜环执政时期(公元前581~前554年)出任大夫,到了齐庄公姜购执政时期(公元前553~前548年)为上卿,执掌国政,后在齐景公姜杵臼继位之后逃往吴国。到了东汉时期,庆氏后裔传至汝阴郡令(今安徽合肥、涡阳一带)、会稽人庆仪时,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在刘祜成为汉安帝之后,为避汉安帝之父清河王刘庆之名讳(追封的汉庆宗、汉孝德皇帝),改姓名为贺纯,其后代便相传为贺氏。
谢承的《会稽先贤传》
是关于贺氏来源的最早的记载,比后来的《元和姓纂》的记载早近600年。
贺氏族人大多尊奉贺纯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拓拔部中的贺兰氏、贺赖氏、贺楼氏、贺敦氏等部落,均改成汉字单姓为贺,称贺氏。
当时,鲜卑族慕容部中的贺若氏未予汉化,但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也逐渐汉化为汉字单姓贺氏。
图腾
贺龙家谱字辈:大廷良士,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
浙江嘉兴贺氏字行:启泰铉愚王召晟尚,开庆锡宸玉绍德。
湖北枝江贺氏字辈:学明应昌,必有盛德,光宗耀祖,永其世家。
湖南湘阴贺氏字辈:伯逢居均,仕子庆大,德原材必,敬克荣魁,添少洪祖,千万汝膺。
湖南益阳贺氏派语:祖房嶐支旧派:凤逢喜登美,贤良世际昌,鸿绪期久远,大德焕文章。祖房崇支旧派:中继绍友崇,廷朝世仕同,邦国人家永,贤能福再宏。嗣房旧派:玉兴水弥龙,师善必端宗,贤良方正德,诚信允存忠。嗣祁两房合派:文章(祁房人家)光上署,道学萃其时。续派:得遇升平际,长赓作育诗,声名宜益大,功业定传奇,祥发先之泽,因为远立基。
湖南安化贺氏字辈:崇孝必英廉,会集隆先德,才华万代昌
贺姓在古代是贵族。
贺氏从得姓始就是会稽世居大族和江南士族。历史上贺氏名人辈出,比较著名的有的贺齐、贺邵、贺循、贺知章、贺龙、贺国强等。贺氏是礼学世家,贺循、贺道力、贺道基、贺道养都以礼学闻名于世,贺循被称为当世儒宗。
贺氏还以书法著称,贺循、贺知章都以书法见长。据2007年统计,是第85大姓。属于大姓系列,人口已经超过二百八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以上。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是贺氏分布的主要省份。
迁徙分布
贺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从一开始起就是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氏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贺纯有孙名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邵之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氏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
会稽贺氏在汉、魏六朝时期,他们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兵连祸接,各民族不断大举南迁,使得南方的贺氏家族分布更广。出自鲜卑的贺氏,也很快繁衍壮大,后与从江南北上的贺氏不断地融合发展,逐渐在北方形成两大郡望,即河南郡、广平郡。
“镜湖”,地在今天浙江绍兴
绍兴古称会稽,是贺氏的主要聚居区,祖先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姜小白有个支孙名叫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史称庆父。
东汉时期,庆氏后裔传至汝阴郡守会稽人庆仪时,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在刘祜成为汉安帝之后,为避汉安帝之父清河王刘庆之名讳,改姓名为贺纯,其后代便相传为贺氏。
关于“镜湖堂”,我只听说江西永新的支系,祖先是贺凭,他是唐朝会昌年间从会稽迁出的,当时是到永新一带做官,就在当地定居了。另外,湖南一些地区的“镜湖堂”则是明代从江西迁过来的,始迁祖叫贺礼,是嘉靖年间的人,他带着弟弟贺智从永新垅田徙湘潭。
家谱是按同族同宗血缘关系排的,同一辈分的男性一般名字中带有一个同样的字,字辈是由先人排的,一般排16个字或者20个字,用完之后由当代的族长重新排
字辈,名字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
四言类诗体属于比较常见的,其广泛被各大家族使用。譬如山东日照丁氏,他们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从第十三代开始将字辈定为:“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这套字辈以四言的形式,叙述了日照丁氏的来历、迁徙、发展以及对子孙后世的祝福与期望。再如贺龙元帅家族的字辈,贺氏先人贺从先,明末从军来湘。第二代叫贺云贵。第三代兄弟五人,分别以象、虎、龙、凤、凰名之。除贺凰无出外,余者繁衍成今日洪家关贺氏四大房。从第四代起,贺氏宗族即以“大廷良土,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辈。在桑植,贺氏宗族支脉繁多,盘根错节。“门第鼎盛,簪缨蝉联,世为吾邑望族”绝非虚妄。贺龙乃贺氏第三代长房贺象之后。先祖贺大忠,曾祖贺廷宰。廷宰公幼读诗书,颇具文采,但命交华盖,屡试不第。他只得开馆授业,在家乡教起私塾来了。不过廷宰公“丰有财宅”,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全乡闻名。
贺龙不是土家族人,而是汉族人。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
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
1939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指挥了著名的陈庄战斗。
1949年12月,贺龙率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由陕入川,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歼敌数十万人于成都地区。
1959年底,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同罗瑞卿等领导了我国的国防工作建设。
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终年73岁。
贺龙的人物评价:
贺龙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生追求真理,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战争年代,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和平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大公无私,刚直不阿,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平易近人,豁达大度,爱护战士,关心群众。他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品德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重庆市巫山县贺氏分布在哪个乡最多
本文2023-10-14 04:32: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