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游记(六)
01
凤凰古镇到墨戎苗寨80公里的路程,八点四十分,我们的大巴就停在苗寨前的停车场了。
早在5000多年以前,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的苗族同胞,因为战争迫使他们几度迁移,先是退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
又因舜帝“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徒。
而往西南迁使的苗族先民,又因楚汉战争,迫使他们又一次迁移,其中一部分从洞庭湖西迁的苗族先民来到了湘西,墨戎苗寨就是原先古丈的喜鹊营。
苗族人民的历史就是反抗统治阶级压榨的历史,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真正的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我们一行人来到河边通往寨子的门楼前,刘导把我们交给了苗寨的导游阿珍。
站在楼前看着对面一片黑色的瓦房,寨前经过的河水,以及河边一排黑色的大炮、各种颜色的小旗、还有那曾经去过北京奥运会的四方鼓,让我仿佛看见了以前这里的乡民在此与入侵之敌作战的场面。
02
苗寨的大门建在公路边,是一间高大黑色的高楼,连接着跨过公路的桥,也是一条古色古香的长廊。
我们爬过高高的石梯到了大厅里,阿珍站在大厅右侧的石阶上,只见她穿着苗族女式便装:灰色的小格子布料做的对襟衣服,黑色的领口、对襟边缘和黑色的袖口上都绣着好看的花色图形,胸前跨着一个黑色的小布包,上面也绣着漂亮的图案。后来我发现,在阿珍和其她女导游以及苗寨里大多数女工作人员的脸型上,都能看到宋祖英的影子,她们大多数人都像宋祖英一样的漂亮。
阿珍浑身上下的饰品全是银的,耳坠、项链、戒指、手镯全是银灰色,显出苗家姑娘的大方和典雅。
此时我们都成了她的“兵”,她举着一面三角形的小旗子,对着我们晃了晃,通过挂在耳边上的麦克风大声的介绍着自己: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石珍,你们就叫我阿珍吧。我是土生土长的苗家姑娘,下面由我带大家进入我们的苗寨。”
随后简要介绍一下行程,然后指着旗子上的数字告诉我们:
“我是30号导游员,下雨路滑请大家注意安全,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可随时告诉我。现在请大家跟着我出发。”
我们跟着阿珍,路过江边的大炮,近距离的摸摸名扬中外的四方鼓舞,从江边走上了通往寨子的带顶桥。
这也是一个长廊,通往寨子的必经之路。
只见长廊前面站着一排漂亮的苗家姑娘,拉起一条绣有漂亮圆形图案、红色的长布,拦住了我们的去路。
她们都穿着和阿珍一样的服装,戴着一样的银首饰。
她们用汉语唱起了迎客的苗家山歌,声音洪亮清脆,非常好听,唱完便要游客也跟着唱,不会唱山歌怎么办?她们说,一起唱《东方红》,大多数游客都很有兴致的跟着唱,不管什么歌,不管唱几句,但结束时必须得大声的唱一句“吆……喂!”
唱完就开始向游客敬酒,一杯杯苗家自己酿制的米酒,在她们的敬酒歌声中,游客一个个一饮而尽。
03
随后放行,我们走进了山寨。
在这座不算很高的山上,全部黑瓦、木质材料建造的吊脚楼,上下左右狭窄的石板路,像一根根长线,把整个寨子串联起来。
看到有的房屋的大门上方,有一块黑色的木板,上面雕刻着三个大字:“乖乖楼”。字的颜色与房屋木料一样为淡**。
为什么叫“乖乖楼”呢?孤陋寡闻的我,只好问导游阿珍,她告诉我:
“我们苗家姑娘结婚住的房屋不叫婚房叫’乖乖楼’,苗族讲究女娶男嫁,尊重女性,男方嫁到女方家,先试婚三年。前两年在阿妹家帮忙干农活,如砍柴,种地等,第三年跟银匠师傅学打银饰,为自己准备嫁妆,女方家看上你了,选个好日子便可以嫁到女方家了。”
看来苗寨是一个母权社会,女人在这里至高无上。
我们来到一处乖乖楼,导游问:
“哪位男士愿意当一次新郎?可以与阿妹牵手,谁愿意来体验一下?”
开始大家都不好意思,老伴在旁边做了些想让我去体验一次这种活动,被我拒绝了,我说:
“这是年轻人的游戏!”
进屋以后,我们同伴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和一位年纪更大些的男士走了上去,“婚礼”主持人也是一个阿妹,她将一条肥大的短裤给他们穿上,要他们在地上跳几分钟,短裤掉下来的一位自动淘汰,另一位就是今天的新郎。
结果两人的短裤都没有掉下来,主持人就叫他们剪刀石头布,谁赢了谁就是今天的新郎。
结果年轻的游客赢了。
主持人便把准备好的头饰给他带好,在身上挂上一根红色的彩带,胸前的彩带上挂上一朵大红花,还给他一根没有秤砣的称杆,让他拿在手上,然后进入旁边的一扇门里,我们的眼睛都盯着这扇门,不到半分钟,门开了,新郎走了出来,右手牵着一条红布,戴着红盖头、穿着漂亮服装、银饰佩戴齐全的阿妹,被他用红布条牵着走了出来,屋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两人走到了房间正中间,主持人对“新郎”说:
“揭开红盖头,看看新娘漂不漂亮?”
当“新郎”笑眯眯的用称杆揭开红盖头的一瞬间,主持人又问一遍
“漂不漂亮?”
屋子里的人都大声的喊道:
“漂亮!”
04
阿珍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阿婆家的堂屋里,不大的堂屋里摆了几张长板凳,每张可以坐三、四个人,我们二十二个人进去坐下以后,就没多少空隙了。
前面有一张长桌子,上面放有茶盘、茶壶、茶杯等茶具,还有几包茶叶。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阿婆正在往茶盘里的白色小杯里倒茶
茶盘里摆满了装上茶水的小茶杯,一个小阿妹端着茶盘挨个给大家送茶,我坐在第一排,第一个喝上了茶,我平日里不喝茶,对茶没什么研究,都能尝出了茶的香味。
阿珍同时给我们介绍着苗寨的茶:
“墨戎苗寨是“古丈毛尖”的重要产区之一,我们烧水用的是银壶,银壶烧水可以杀菌、杀毒……”
离开前有几个喜欢喝茶的游客买走了部分茶叶。
接着我们参观了苗寨里的银饰店,各种银饰品都是苗家人手工打造的。导游介绍说:
“我们苗家的银全由官方提供,含银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几。”
我第一次听她说“是可以食用的银子。”
从银店出来,走进苗寨的特产商品区,我和老伴买了些当地特产的食品。
我们还看了苗寨的巫术表演。这里专门有一个小阿妹做解说,她穿的衣服以绿色为底色,图案都和其她阿妹的一样,她对着游客大声问道:
“谁愿意亲自来体验一下我们苗家巫术的神奇?”
只见游客中走出来两位大约四十五岁左右的壮汉,另外的工作人员拿过来两根大约五米长,一样宽、厚的竹片,叫两位壮汉分别站在两端,两手垂直贴在身体两边,握紧竹片。
年轻的巫师秀气文静的脸上没有笑容,没有表情,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指着竹片轻轻的晃动,左手拿着摇铃,左右摇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巫师嘴唇蠕动着念念有词,我们听不见,即使听见了也听不懂他念的什么。
“这叫仙人合竹大法,”解说员说:
“巫师做法后,两块竹片会自动慢慢的靠拢,紧紧靠在一起。”
大家明显看见两片相距将近400毫米的竹片,像有一种外力使它慢慢变成弧形,最后全部靠拢,合二为一。
表演完毕,解说员说:
“大家可以上前摸摸竹片,摸了会给你带来好运,给你和家人带来平安。”
大伙一下拥过去,伸手去摸竹片,同时也想看看其中的奥妙,却谁也看不出来,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感觉非常的神奇。
05
看完仙人合竹,差不多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大家跟着导游,来到了一个大院子里,中间一个好大的露天院坝,和两边的长廊里,都摆满了吃饭的长桌,这里就是苗寨办长桌宴的地方,正面是一个大舞台,台上正在表演杂技节目,一个穿着黑色服装的年轻艺人手上拿着一把燃烧着的火把 ,将火放在腿上烤,在一旁的解说员说:
“这是烤…猪…蹄!”
年轻艺人将火放在嘴上,解说员说:
“这是烤猪舌头!”
更绝的是小伙子把自己的大裤裆向前拉开,原地转两圈后,将火把插进裤裆里,然后在台上转着圈跳了几圈,解说员同时大声说道:
“这是我们的最后一道’菜’:红…烧…鸡!”
我们分别坐在长桌两边,很快服务人员陆续将菜端了上来,我们开始边看节目边吃饭。
桌上一共上了三个火锅,七、八个菜,有腌菜肉、炒玉米、炒土豆、炒豆角等苗家的家常菜。
大约半个多小时,大家都吃饱了饭 ,便启程走下寨来,结束了这次苗寨之行。
阿珍把我们移交给了刘导,和大家告别,并欢迎大家再来苗寨做客。
阿珍走了,我们跟着刘导上了大巴车,接着告诉我们:
“现在带大家去最后一个景点——土司城堡。”
2020年07月18日于长沙
大多数人对于湘西的印象都是来自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吧,沈从文以散淡而有韵致的文字构筑了一座远离尘世喧嚣的名城胜景。于是乎,奇特的吊脚楼、古老的渡船、铺着青石板的条条纵横交错的小巷、绿如翡翠轻柔清亮的沱江——勾勒出我心中凤凰古城的大体轮廓。自从看过《边城》之后就对这个不染城市喧嚣的地方大有好感,一直想着可以去看一看。
一杨家祠堂听一曲凤凰苗家老戏
杨家祠堂由太子太傅、果勇侯杨芳率族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开始建筑,杨家人信风水,大门斜开,正对着沱江,可以使祖业千秋,万世荣昌,如沱江之水源源不断。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木结构,上下两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杨家祠堂曾经是凤凰城里听书看戏的公众场所,黄永玉等凤凰名人小时候就经常在这里看戏,往返留连,而族中长辈则在二楼的两旁长廊观赏。唱戏之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盛极一时。如今,祠堂里的两边廊房已成为苗族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小型展览馆,同时为发扬和继承凤凰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杨家祠堂古老的戏台上每天都在上演精彩的民间戏剧(文茶灯、阳戏等),大家可以在演出时间前往杨家祠堂听一曲凤凰苗家老戏,感受老凤凰的魅力。
交通:凤凰古城沿着北门城楼步行200米,即可抵达杨家祠堂。
门票:杨家祠堂包含在凤凰八景之内,通票142元
杨家祠堂开放时间:7:30-18:00。
杨家祠堂演出时间:上午:09:30-10:30;下午:15:00-16:00
二《边城》剧场寻找心中的“翠翠”
小说《边城》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从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来的湘西苗族文化的“本质”。翠翠是一个纯真、善良、美丽、生动的少女形象。你心目中的翠翠是什么样的模样呢就让我们去《边城》剧场去寻找吧。《边城》以翠翠、傩送和天宝的浪漫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三人求爱无缘、各自生死天涯的凄美虐恋演出用苗家独特的对唱情歌,融入独特的民族舞蹈和音乐,唱出苗家人热情、淳朴的民风;生动再现了湘西人文风情。
交通:古城打车过去5到10分钟,即可抵达《边城》剧场。
门票:A区260;B区220
演出时间:20:30-21:40
三沈从文故居寻找大师的流年碎影
沈从文故居是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清朝晚期建筑,现在建成了沈从来生平事迹的展览室。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来凤凰很多人都是冲着沈从文去的,时常有许多年轻人拥挤在故居购书柜台前,争先恐后地购买沈从文的精品著作,既然到了凤凰那么还是很有必要去沈从文故居看看,在这里寻找大师的流年碎影。
交通:古城步行即可抵达。
门票:148元,凤凰九景套票包括景点。
演出时间:20:30-21:40
四泛舟沱江听苗族阿妹山歌
沱江泛舟,算是九景里不多的亮点了。沱江泛舟的起点在古城墙下,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顺水而下,直至穿过虹桥,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映入眼帘,还有两岸古老至百年之久的土家吊脚楼,一种远离尘世江南水乡的感觉悠然而生。往往人上岸,心在却还在沱江之中,驻足回望,回想着两岸那不断后退的人群、房屋,你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交通:凤凰古城内步行到北门码头,乘坐“沱江泛舟”的游船游览沱江,船上会穿越千年吊脚楼,可以在船上听苗族阿妹唱山歌。
门票:沱江泛舟包含在凤凰九景之内,通票148元
沱江泛舟运营时间:7:30-18:00。
五坐上乌篷船穿越古城梦幻夜景
来凤凰,一定要记得看那美丽的古镇夜景。夜色下,红灯笼和闪耀的灯光照射,让美丽的凤凰古城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和丽江,阳朔夜景不同的是整个古城就在宁静的沱江边,江水的倒影让古城的五光十色更加梦幻。
旅游旺季沱江边上也是熙熙攘攘的游客,这个时候建议大家避开拥挤的人群,选择坐上乌篷船穿越千年吊脚楼,在船上近距离赏夜景,微风袭来,真的是美级了!
交通:凤凰古城内步行到北门码头,乘坐“沱江夜游”的游船游览沱江
门票:80元
六准提庵寻黄永玉老先生真迹
凤凰回龙阁有一个叫做准提俺的庵堂值得您一去的。这里是凤凰历史上唯一一个完全保留下来的佛教寺庙,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可能是中国zui后或者唯一一个生在四星级以上旅游景区而没有靠烧香拜佛挣钱的净土了吧!在这里鄙视一下少林寺。不管信不信佛,都可以去参观一下里面的庙宇殿堂。往功德箱里面五块十块随便随喜一点钱,跟主持商量一下让她老人家容许你进到后山参观一下,里面有著名画家黄永玉老同学的壁画。再了解一下十八层地狱里到底是些什么,你就不虚此行了哦。
建议游玩:30分钟
门票:免费
七蜡魂艺术馆体验手工蜡染
蜡魂艺术馆坐落在回龙阁,远远的可见墙面上,橱窗里,展放许多王曜的作品,其作品大体分为:民族类,山水类,人物类,图案组合类,颜色与原来传统的蓝白两种发展到今天的彩色蜡染,艺术馆独特匠心店铺装饰和别具风格的作品,让很多游客流连忘返,是到凤凰游玩不可错过的地方之一。
建议游玩:1小时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冬天:8:00~17:30;夏天:7:30~18:00。
八土桥垅夜市把苗家美食吃个够
凤凰古城除了悠远的历史和古朴的风土人情,这里还有很多美食值得一尝,来凤凰旅游,不吃一吃这里的特色小吃,真是白来啊!但很多人担心在凤凰古城买东西吃的时候,一口标准或塑料的普通话深深的出卖了自己,被人狠宰,所以压根就不买小吃,其实这个也造成了很多遗憾,这里就给大家推荐目前凤凰人气zui旺的美食街为土桥垅夜市,由原新马路夜市整装搬迁至土桥路段而得名,夜幕降临后人流量zui大,几百米都是摆的烧烤摊,人气也是很旺,凤凰本地人很多过去吃夜宵。至少具体哪一家好吃呢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诀窍告诉大家,哪家人多去哪家准没错!
交通:古城需乘出租车前往,车费大概在15元左右。
营业时间:19:00-24:00。
九品尝zui正宗的阿牛血粑鸭
血粑鸭子是湖南凤凰zui有特色的地方菜之一,由鸭血加上糯米制成,味道香辣,令人食欲增大。随着商业化的进程,真正做血粑鸭的本地人越来越少了,目前凤凰zui出名的血粑鸭就是位于北门城楼附近的阿牛血粑鸭了,因为购买的人太多,目前已经做成了真空包装对外出售了,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起来口感香浓,食欲大增,真是稀有的人间美味佳肴。
Tips:镇竿阿牛是凤凰本地一家知名的特产店,这家位于北门附近,位置还是比较好找的。凤凰古城内,假特产特别多,比如姜糖是用辣椒和面做的。他家品质有保障,以血粑鸭、麻鸭、姜糖、蒿菜粑等土特产为主,信用和味道有保障。
十去趟苗寨体验少数民族风情
来凤凰除开古城意外zui值得一去的就是乡村苗寨了,周边神奇的山水景观,热情奔放的苗族妹纸,地道的苗家饭都是让来过的游客恋恋不舍的理由,如果出行前自己做了充足的功课,可以自己转转看。但是你若对当地历史背景不是很了解,建议参团或者请个导游来讲解。游玩苗寨似乎已形成固定模式,进入景区后,需要爬上苗王洞,再经两次船才正式进入苗寨,先喝拦门酒,接下来可以参观苗族博物馆(即苗王府——苗王龙云飞的居所),看看苗族妹子们的传统服饰。如果想要感受更纯粹的苗族文化,可以到苗教堂前的广场,看看苗族歌舞、惊险的踩钢刀表演,参与互动游戏跳竹竿等。
苗族分布广,支系众多,想要了解苗族,必须要从苗族的服饰开始,这不仅是因为苗族本身服饰的重要性,而且苗族服饰也是具有代表苗族历史的意义,服饰不仅代表了苗族对事物由感性识别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基础。
也是民族识别的手段之一,也是区分民族间的特征之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或世界观。在众多的民族服饰中,成为最为艳丽多姿的服饰,这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舞台上表演的时候,苗族姑娘身上的精美服饰,尤其是,一个苗族姑娘将自己亲手绣的花带赠与情人时,则不用更多华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情人如何的忠贞,只要通过绣花飘带就将姑娘所要表达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用这种装饰来表达极为丰富的感情,也是十分奇特的现象。
苗族从古至今,都有苗王之说,苗王并没有真正的实际权力,但是却影响着整个寨子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这种在长期历史不断延续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苗王在各种祭祀中,节日中,舞台上,都有不同的服饰装扮。
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都能够体现出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盛装,经典,完美,精致;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是日常穿着之用。
苗服根据的服饰颜色可以分为“红苗”、“花苗”、“汉苗”、“白苗”等,单单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来颜色不同,代表了不同的苗族,而如果从观赏角度来看,“花苗”的服饰最能体现其特点和制作工艺,花苗的任何服饰,都习惯镶上色泽艳丽的刺绣花边。
苗族服饰在现实中上展示出朴实,恬静,和舞台的绚丽不同,仔细看的确能分清楚古典与现代物质与精神带回的与留下的一种变化。
当我走进市场,看到的这些来自各地的苗族服饰和配饰,深有感触。随着苗族传统工艺的衰落,精美的手工制作的苗族服饰越来越少,随着老一代苗族会这种传统工艺的人的离去,传统的苗族服饰渐渐变的有些渺茫。
从观赏角度来看,这个时代的苗族服饰,有了新的变化,比如她们的所有服装包括衣、裙、包头、腰带、绑腿及背包、背兜等,都绣满了各式各样的图案。
在图案构成上,较多地使用菱形、方块等几何图案和花边图案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和放射状线条也较常用,每件绣品都由多种不同形状的图案组合而成。
砰——砰——砰——
三声鼓响炸裂了山寨夜的宁静。
三团烈火绽开了《苗寨故事》演出的序幕。
此时天已全黑。戏台后山的黑,院落上空的黑,所见一片黑,天地一体,都成了演出的背景。
这阵势倒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尽管刚才玩火青年惊险的表演让我着实揪心了一阵,尽管那穿衣互动让大家很是开心了一把,但我依然想不出,这小小的院落,小小的戏台,能有怎样大气的演出。
可眼下,这一片黑中哪还有戏台,哪还有院落,有的全是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般的美景。想不到这小小的苗寨,小小的院落,也能演绎如此奇妙的梦幻景致。
这院落实在是小,小得和普通农家院子没什么两样。它紧邻苗王寨,形如撮箕,有木楼,有砖瓦石屋,有农家常见的器物。所不同的是,它有看台,有戏台。看台有棚,紧靠身后的木楼,内有木座,梯级固定,风雨不惧。院中也有座,甚至比棚内更多,一色的低矮长凳,也是梯级排列,个高腿长的怕是要皱眉。不过这里离戏台近,天气也不错,无风亦无雨,因此坐的人反而多些。两侧木楼较看台后木楼低矮,算是撮箕的侧部。正前方是戏台,颇有层次感,如展开的卷轴。顶部有棚,边沿木架,牛角造型,正中挂有银项圈状饰物,颇有民族风味。戏台灰色一片,与院中青石板地面浑然一体。
据说,这苗寨博物馆是民间搞起的,没有太多的修饰,一切都照了本来的模样展示,苗王寨里转了一圈后,我觉得这话也颇实在,因为事实的确如此。虽是走马观花似的一瞥,但那或低矮或高耸的木楼石屋与碉楼,那攀墙附生枝叶繁茂的青藤,以及那些随意摆放的农用器具,也依然让我记住了苗王寨,记住了寨中寻常人家农耕时代的没落与荒废。我甚至有一瞬恍如穿越,以至于那个说马上要关门的老者突然出现时,还让最后离开的我大吓了一跳。
长桌宴也不过如此。一个大棚,两排长桌,一溜瓦钵,几个竹编饭篮和火锅,几个家常菜,大家随意坐了,随意吃了,然后抹抹嘴,也就随意散了。这感觉我并不陌生,农家设宴就这个味,简单,不过也还亲切。
我想这所谓的《苗寨故事》的演出,大概也就这个味吧。
可我显然错了。
几声狗叫响起,几道白烟卷过,几片红雾飘来,幽蓝的背景光影变幻,似乎凭空腾起一股阴惨惨的风来。
一个声音随之响起。这声音像从天际传来,时高时低,时长时短,介于说唱之间。不能说苍老吧,但颇有些沧桑。是老汉独语,还是上天神谕?是枯坐炉火旁,还是隐于暗夜长空?说的该是苗语,但于我而言,与鸟语无异。不懂倒也无碍,有字幕,那字也够大,我虽近视,但认了真,凝了神,还是不难辨认。
这是一段旁白,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蚩尤的后裔,苗族的祖先从中原爬山涉水来到了湘西,从那以后便开辟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文世界。巫术是湘西苗族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它能预测吉凶祸福、除魔驱鬼、治病和解蛊毒。湘西苗族人自古崇拜天地之神,与大自然的生灵万物和平共处。巫术文化源远流长,因为地区封闭而造就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它的神秘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虽同为湘楚,但孤陋寡闻如我,湘西,苗族,我几乎一无所知。仅有的一点认知,来源于宋祖英,来源于她天籁般的民歌小调。除此以外,怕只有那些取材于湘西的恐怖剧了,巫蛊,赶尸,落洞,似乎提及湘西,总绕不开这些神秘传说。
戏台明明只有灰墙,台上也空无一物,可眼下哪还有戏台,倒像一侧立透明染缸,那红啊,蓝啊,白啊,弥散开来,浓烈而诡异。一团黑影幽灵般缓缓移至台中央,蓝散去,红亮起,一声长哈破空而来,一个蛰伏的身影舞动着双臂从黑影上大字型立起。他一身巫师装扮,天师作法般摇动着手中铃,口中念念有词,声音穿透四方。这是要呼风唤雨么?这就是传说中的猜王护法么?这铃就是那所谓的摄魂铃么?
随着巫师调兵遣将式的呼喝,白烟腾起,光影亦随人拓展,数十个类似装扮的法师从台上黑暗中鱼贯而出,分两列左右弧形而走,最后排成方阵威严而立。巫师坛上作法,光影散乱,神秘符号如飞鸟,如惊蜂,翻飞而出。一列法师托盘肃立于前,其余人众拜伏于地,台上白雾升腾,众人三叩首立起。光影变幻,音乐响起,鞥——哄哄,鞥——哄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恍如小鬼欢呼雀跃,巫蛊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寒而栗。
继而巫影倏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夜的黑,是亮光下一对苗家阿公阿婆。只见他们相依相伴,坐在自家庭院抽烟纺线,画面温馨而不失浪漫。
不久,温馨隐去,壮观陡现。冠盖四方的大树下,一男人蹲地击石取火,随后不少人也从黑暗中陆续走出,击石取火。一时间台上火花四射,噼啪有声,光影变幻,状如闪电。又两拨人从旁鱼贯而入,聚合而圆,牵手而立。暗光退去,亮光再起,群峰峭立,高坛牛头,立鼓腰鼓,列阵而击。歌声响起,鼓点响应,鼓槌挥舞,鼓声阵阵。鼓之舞之,活力四射,极富节奏,极富美感。那火一般的热情,火一般的狂放,火一般的力量,我想,再心如死水,怕也要被敲得躁动起来。
声随人落,画风陡转,夫妇再现。男人脚踩木锤,女人长勺搅动,夫唱妇随,配合默契。
苗家院内,酒坛成排,高灶木橧,男人持棒力搅,粗犷豪放。女儿活泼前来,飞身上灶,为父擦汗,温柔甜蜜。女儿娇嗔欲帮,父亲含笑教授。酒成,女儿接了,一旁偷喝。父亲发现,悄悄走近,一把抢过,喜不自胜,席地而坐,乐滋滋喝。女儿绕至身后,伺机夺过酒碗,碗空,再去接酒。父慈女娇,幸福漫溢,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夸张可也自然。
一声吆喝,荡气回肠,光影再变,苗寨出现。村口路上,大树底下,一众苗女坐于竹篓之上,敛手低眉,作沉思状,忽而立起身来,频频招手,似在招呼心上人。喝——酒呢——苍凉声音再度响起,那声音喊得千回百转,久久不散。须臾,众女子抱篓退去。一列男子怀抱酒坛,碰擦碰擦走上台。那坛或腰间,或肩头,或怀中;那步或迂回,或稳健,或深沉。音乐响起,歌声唱起,舞步跳起。一杯,一杯,一杯;鞥哄,鞥哄,鞥哄;喝酒,喝酒,喝酒。那酒喝得豪迈,喝得痛快,喝出了苗家阿哥的率性与狂野。那一举手,一投足,尽显男子的粗犷与狂放。许是喝多了,喝够了,脚步儿有些趔趄了,阿哥们酒坛放下,一边立定,手望空一扬,高声呼喝,女子应声而至。男女对歌,边唱边跳。女子娇嗔“又是喜来又是忧”,男子开心“两只眼睛水汪汪”……这就是湘西苗族赶边边场么?这就是苗族男女对歌定情么?那歌对得大胆,直白也含蓄;那舞跳得野性,妩媚也有力。唱着跳着,男女混合起来,音乐欢畅起来,情感也亢奋起来。我的眼越过戏台,望向后山框架式的黑,我似乎看见一种东西腾地跃起,直接冲向夜的黑。
不容分神,一个爽朗的声音扬起,眼前又是苗家大院。苗家汉子热情招呼,“你们来到我们苗家,就是我们的朋友,为表我的心意,拿——酒来!”这声音狂放有力,响彻四方。阿哥们欢呼响应,阿妹们闪电搬桌。汉子跃上桌台,手拿大碗,与众阿哥一唱一和:过年了,喝酒;结婚了,喝酒;高兴了,喝酒;心烦了,喝酒;流泪了,喝酒;朋友来了,喝酒;朋友走了,喝酒;演出前,喝酒;演出后,喝酒……嗨,喝酒。这喊声节奏感十足,鼓动性十足。“嗨,兄弟们呐,我龙大山就这么个女儿,谁要是赢了,我就把女儿嫁给他”,汉子豪兴大发,当众许诺。一只螃蟹八呀八只脚,两只眼睛这么大的壳,喝酒,喝酒,喝酒。大伙猜拳行令,场面十分热烈。兄弟们啊,我们苗家人喝酒,宁愿伤身体,不愿伤感情。酒喝多了,醉了,好酒哟喂。汉子高声呼喝,众阿哥群起响应。那歌唱出了热情,也唱出了豪情:好酒好酒,苗寨走一走喂——喝酒,喝酒,喝酒哇——一杯,一杯,好酒,好酒——醉了,倒了!台上台下,演员观众,友情互动,斟酒喝酒。那酒什么味啊,醉了吧!
动而复静,人影散去。苗寨院子,推磨做豆腐。阿公推磨,阿婆放豆,苗家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恬静。
一个声音于黑暗中响起,依然类似鸟语,依然得借助字幕:今天看到一个苗家姑娘她长得可真漂亮。想和你做个朋友愿不愿意,我的妈呀,你长得确实很漂亮,想和你出去玩,晚上去山洞里约会,我给你讲故事听,一起谈天说地,谈感情。好吗?湘西苗族人向来喜欢用山歌来传情,约会的恋人以唱山歌来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纯净的大自然中,阿哥喜欢吹树叶来吸引附近的阿妹。
景随声换,柳绿桃红,溪流潺潺,阿哥阿妹两情相悦,追跑欢闹。山野鲜花盛放,男女列队对歌。阿妹蓝衣短裙,绿伞舞动;阿哥黑布包头,一身短打。山路蜿蜒,新月在天。阿哥来到阿妹楼下,哨声调皮吹起;阿妹楼头出现,妩媚妖娆回应。
场上字幕再现:赶边边场是湘西苗族谈恋爱的独特民俗和文化,凤凰苗族自古提倡恋爱自由。白天赶集,寻找喜欢的人,如果双方都喜欢对方,就会相约晚上到山洞约会,或者去寨子附近人家的稻草堆里幽会。画面唯美,音乐含情,表演温馨,再现美好恋爱场景。旁白又起,深情婉转:从此以后,我们会过得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美满,感情越来越幸福。
不闻媒妁之言,不见包办婚姻,自由美好,幸福绵长。难怪导游自豪:我们苗族离婚率最低。
锣鼓响起,音乐欢快。边楼字幕跳出:我们要当新郎新娘了!
穿银饰衣服的姑娘们,柳腰轻摇,欢唱自己的幸福;着王子装束的阿哥们,英姿勃发,展示自己的豪情。男女混合,载歌载舞。红氅的新娘,蓝氅的新郎,并肩走出,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红盖头掀起来,深情对望。女子们载歌载舞合,男子们气宇轩昂走。
新人的长辈们也相继走出,鞠躬致谢。
大戏终场,韵味悠长。
篝火熊熊燃起,主客牵手环跳。
小院沸腾了。
董宇辉遇上苗家姑娘害羞了,引发热议!虽然董宇辉和阿妹互动不多,但从董宇辉送花给阿妹时搞“特殊”送了一大把来看,董宇辉“心动”了!从阿妹接过董宇辉的花,脸部微微泛红来看,阿妹对董宇辉也有意思,如此这般,董宇辉和阿妹之间只差“时机”,不知道这个“时机”会不会早一点到来!有一种感情不必轰轰烈烈,淡然处之,胜却一切!阿妹和董宇辉之间已经有了火花,相信董宇辉对阿妹一见钟情了!
此次董宇辉贵州行收获颇丰,不仅助力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还结识了倾国倾城的阿妹,让人很是为其高兴!众所周知,董宇辉还是单身,他的同事连孩子都有了,他还是单身,难免会让一众粉丝为其着急!董宇辉是时候考虑终身大事了,此次他有了怦然心动的对象,可要大胆一点,相信董宇辉只要主动一点,他和阿妹便可以有故事!一笑倾城,淡然相向,董宇辉送花的女子当得起“美女”二字!她没有化浓妆,也没有穿的很时尚很大牌,一身苗家装扮,更显得清水芙蓉!
追求
董宇辉是一个非常有追求的人,他在没有大火前,薪酬已经高达百万,因此,钱不是阻碍他找对象的因素,他之所以至今单身,是因为没有找到那个心意想通之人!而今,董宇辉在一位苗家阿妹前脸红了,激动了,由此可见,他心中的那个“她”出现了!相信两个人若是能够有所了解,关系必定会更进一步!
尚早
董宇辉和阿妹的确擦出了火花,但现在谈婚论嫁还有些早!董宇辉虽然是大龄青年,但感情之事必须慎重!相信他即便喜欢,也会交往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董宇辉遇上苗家姑娘害羞了,对此你怎么看?
湘西游记(六)
本文2023-10-14 04:05: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