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大家长”孔令仪:头婚下嫁、二婚插足,92岁重返祖国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这句诗出自《诗经·小雅·湛露》,意思是:和乐宽厚的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得彬彬有礼。
诗中,令仪指“美好的仪容”。后来,“令仪”也常用作女孩的名字,寓意“ 优雅,气质 ”。
不知道孔祥熙和“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宋霭龄在给女儿起名字时,是否也是受了这句诗的启发。但身为父母,相信他们一定对女儿的未来寄予了美好的期望。
1915年12月,长女孔令仪在山西太谷出生,人称“孔大**”。
一如她的名字, 孔令仪一生都养尊处优,穿戴雍容华贵,饮食奢华讲究 。不论是幼年在父母身边,还是后来定居美国,她一直保持着老上海人的习惯,比如早起要吃燕窝粥,每天固定喝下午茶,糕点要限时空运,化妆品全是进口货。
初婚下嫁,离婚收场
父亲是民国巨富,母亲来自政治新贵家族,孔令仪从出生就注定了要过非同寻常的人生。
这种非同寻常,首先体现在她的婚恋观上 。
孔令仪是家中长女,性格和相貌又和父亲最像,所以最受孔祥熙的宠爱,随着女儿年纪渐长,孔祥熙和宋霭龄开始操心起她的婚事。
姨妈宋美龄也非常喜爱孔令仪,自然也对外甥女的婚事非常上心,并在国民党军官中为其物色合适的人选。
于是,时任国民党34集团军总司令的胡宗南进入了宋美龄的视线。
胡宗南年轻有为,不仅和孔令仪年纪相仿,而且是蒋介石的心腹,政治前途不可限量,用现在的时髦词来说, 胡宗南可以说是“钻石王老五”级别的人了 。
对于妹妹推荐的人选,宋霭龄也很满意,可是,孔令仪却嫌弃胡宗南是一介武夫,不懂得体贴和浪漫。
1941年,又有人提议把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介绍给孔令仪。
卫立煌是陆军上将,在国民党军队中颇有影响力,深得蒋介石信任,但孔令仪挑剔对方太老了,并质问父母,把自己嫁给一个快年长20岁的男人,是要去做小老婆吗?
后来,孔祥熙又为女儿物色了一个年轻帅气的飞行员。
此人名叫孙桐岗,因只身一人驾驶飞机从柏林出发,飞越万水千山,最终在南京成功降落,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不仅驾驶本领过硬,对飞机制造颇有研究。
为了政治前途,孙桐岗也积极向孔祥熙示好,而孔祥熙当时想当航空部长,急需航空人才,因此有意撮合孙桐岗和女儿的婚事,可孔令仪知道后火冒三丈,还跟父母大闹了一场,孔祥熙也只好作罢。
也许是见惯了上流 社会 的豪门公子,也许是厌倦了权钱交易中的虚伪和相互利用,孔令仪对于长辈安排的政治婚姻非常排斥, 在“我的婚姻我做主”的美好愿景中一路奔驰,结果一出“深情富家女爱上穷小子”的戏码上演了 。
在一次舞会中,孔令仪与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邂逅了,共舞一曲之后,孔令仪欣然接受了对方的咖啡之约,不久,两人便坠入了爱河。
孔祥熙获知消息后,赶紧命人打听年轻人的底细。
结果发现,挑来挑去,女儿居然看上了一个名叫陈纪恩的穷小子。
虽说对方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但 毫无背景,家境寒酸 ,甚至毕业归国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没有。
在孔祥熙和宋霭龄看来,陈纪恩显然配不上自己的宝贝女儿,但是他们的百般阻挠,换来的却是孔令仪“ 非陈纪恩不嫁 ”的决绝。
无奈之下,孔祥熙只好采取迂回策略。
一方面,为了安抚女儿,暂时同意二人交往,并对陈纪恩委以重任和提拔,任命他为国民党中央银行业务局的副局长;
一方面,又以开展国际银行业务为由,将陈纪恩派往美国办事处担任业务代理,借此分开两人,希望时间和距离能够冲淡女儿对陈纪恩的感情。
可是1943年,孔令仪悄悄飞往美国, 不久正式通知父母,她要和陈纪恩在美国结婚 。
事到如此,孔祥熙和宋霭龄也无计可施,只能同意了这门婚事。
为了不委屈女儿,宋霭龄利用特权,命人斥巨资为女儿置办了价值不菲的嫁妆,不想嫁妆之事经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后,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舆论纷纷指责孔家只顾一己私利,在国内战事未平、将士浴血奋战、百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如此挥霍无度实在极不光彩。
然而, 这桩违背父母意愿、为嫁妆让孔家背负骂名的婚姻,并没有持续多久 。
婚后,陈纪恩一改婚前的温柔体贴,彻底暴露了本性,他不仅在外面寻花问柳,还对怀有身孕的孔令仪不闻不问,俩人争吵不断,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导致孔令仪流产。
俩人的婚姻也因此走向了尽头 。
为了爱情,孔令仪可以对抗全世界,只为坚守内心;而面对背叛,也可以毅然抽离,保有独立尊严。
二婚插足,幸福终老
这段婚姻带给孔令仪的创伤有多大,或许只有她自己清楚。之后很多年,她都不愿再碰触感情,直到遇到第二任丈夫。
20世纪60年代初,孔令仪到台湾看望蒋介石和宋美龄。
出于对外甥女的重视,宋美龄指派了蒋介石身边的一名军官陪同,既当保镖又当导游,一举两得。
这名军官可不是平常人,正是后来成为孔令仪第二任丈夫的黄雄盛, 用内外兼修、文武双全来形容黄雄盛一点儿都不为过 ,黄雄盛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弃笔从戎,考上空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批赴英国学习驾驶喷气式战斗机的教官之一。
在担任蒋介石侍卫期间,黄雄盛每日为蒋介石诵读报纸,这个工作可不是读读报纸那么简单,因为蒋介石要时不时地针对时事新闻提出一些问题,而黄雄盛因为流利的作答、敏捷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深得蒋介石的赞赏。
在陪同孔令仪游玩期间,黄雄盛展现了更多吸引女性的特质: 体贴周到、风趣幽默、博学多才、相貌堂堂 ;而孔令仪虽然年近五十,不复妙龄少女的阳光和青春,却更显大家闺秀的雅致和风韵,其优越的出身和蒋宋的宠爱更是十足的加分点,短暂的相处中,二人渐渐互有好感,心生爱慕。
问题是,当时的黄雄盛已有家室,这可怎么办?
换做旁人,也就罢了。但孔令仪是何等奇女子?她想要的幸福,不会轻易放手。
当时的具体内情已经无从考究,总之结果是,黄雄盛和原配离婚,不久再婚娶了孔令仪。
以拆散一个家庭为代价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从传统道德的角度来说,这段婚姻来得并不光彩,却也足见孔令仪的独立、勇敢、坚持,并具有一定的手段。
从来不妥协于别人的安排,认定了就坚持到底,错了也不惧后果;相信自己的判断,遵从内心的选择,哪怕不被世俗认可,也要努力争取。
所幸在之后的人生光景中,孔令仪与黄雄盛过得很是幸福 。
夫妻俩婚后一直生活在美国,虽然没有孩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却愈发浓厚和亲密。
和第一任丈夫不同,婚后黄雄盛对孔令仪一如既往地温柔体贴和具有绅士风度,据说吃饭时,他都会先将椅子拉出来帮妻子落座,这一习惯一直持续到老年。
1992年至1996年间,孔令仪的弟弟孔令侃、孔令杰和妹妹孔令伟先后过世,眼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孔令仪内心承受的悲痛、苦楚和孤独可想而知, 最艰难的时候黄雄盛一直陪伴左右 。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宋美龄移居纽约,孔家兄弟姐妹担负起照顾姨妈的生活起居,其中出力最多的是孔令仪和丈夫黄雄盛,弟弟妹妹过世后,照顾姨妈的重担更是全部落在了孔令仪夫妻的肩上。
可以说,宋美龄能活到106岁的高龄,与孔黄夫妻的悉心照顾是密不可分的。
2003年宋美龄去世前,孔令仪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导致头发一夜之间全部掉光了,姨妈的去世,对孔令仪的打击尤其之大,毕竟二人的感情深似母女,此时黄雄盛的贴心照顾和一应事物的妥善应对都给了孔令仪莫大的安慰。
宋美龄去世后,孔令仪成了家族中最年长的长辈,也是孔宋家族的代言人。 不管孔令仪做出任何决定,黄雄盛都默默支持她 。
捐献档案,重返祖国
孔令仪的非同寻常,更体现在她的淡泊上。
对于腰缠万贯的孔家来说,让子女享受精致生活和高等教育轻而易举。
学生时代的孔令仪学习认真,尤爱文学和艺术,虽然成绩优异,精通多国语言,却是家里唯一一个没有选择出国留学的孩子。
纵然出身官宦之家,生活追求精致、爱情崇尚自由,孔令仪却没有权力欲,一生远离政治。
与孔令侃、孔令伟与孔令杰热衷“权力与金钱”,骄纵无理、目中无人的行事风格相比, 孔令仪为人随和,行事低调 ,尤其再婚定居美国后,更是过着平凡的普通生活。
据见到孔令仪的人讲,晚年的她虽然衣着讲究,气质不俗,但是待人接物如邻家老人,温和谦逊。
虽然为人低调,鲜少参与政治活动在公开场合露面,但晚年作为孔家大家长,孔令仪还是要掌管和处理家族中的大小诸多事宜。
比如财产。
孔家财力雄厚,尤其孔祥熙夫妻定居美国后,购置了大量的房产、股票,并带去大量古董文物。
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孔家分别变卖佛罗里达州部分地产、蝗虫谷物业和佛州迪斯尼世界附近的多处土地, 其中佛罗里达州房产的售卖所得2000多万美元还捐给了学校及医院。
比如对孔家家族档案的处理,这也是孔令仪晚年做得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
在孙中山先生逃亡日本期间,孔祥熙作为“东京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协助孙中山先生筹集革命经费,后追随孙中山革命;民国时期,还担任财政部长和行政院长等要职。
作为这段 历史 的重要亲历者,他的档案资料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很想得到孔祥熙的档案, 但鉴于这是孔家个人隐私,如何处置还要尊重孔家人的意愿。
经过慎重考虑,孔令仪于2005年2月向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捐出大量孔家资料,其时间线跨越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到民国政府时期,涵盖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 。
尽管因为文件数量太大,且毁损严重,使得史学家的研究工作面临着很大困难,且导致大部分内容迟迟无法向公众开放,但这些资料还是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重大事实依据。
孔令仪表示:“ 是非功过,由 历史 判断 。”其开明的态度令人敬佩。
2007年,92岁高龄的孔令仪终于重返祖国,并到上海参观了幼年故居,这也是她离开中国60年后的首次阔别之旅。
再次踏上故土探访孔式旧居,老人激动不已,任时间流逝, 其殷殷乡土情、拳拳桑梓心,都不会改变 。
一年之后,孔令仪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寓所内去世,享年93岁。
孔字辈家谱排序如下:
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五十五代字辈为“克”,往后字辈如下所示。
大明洪武年间:厘定十个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五年:再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十九年:续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年间:孔子第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自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姓发源有四支
1、相传商代始祖契为帝喾之子,其母简狄吞玄鸟(燕)卵生契,赐姓子氏,商王成汤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为姓,遂有孔氏。
2、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正直贤明,在宋国主持商族的宗祀。他死后其弟仲衍继位。仲衍的曾孙宋闵公有两个嫡子,大儿子弗父何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宋厉公方祀。
弗父何的曾孙正考父历任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大臣。他的儿子名嘉,字孔父,在宋国任大司马,因华督作乱而被杀。当时孔父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到鲁国。木金父长大后以父亲的字为姓,称为孔氏。定居鲁国。
3、春秋时有孔悝,出于姬姓;陈有孔宁,出于妫姓,他们的子孙都称为孔氏。
4、黄帝史臣孔甲的后代,亦称孔氏。望族居鲁国(今山东滋阳县西25里)。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英文名字:Confucius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褒成宣尼公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文圣尼父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先师尼父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先圣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宣父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太师
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隆道公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玄圣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大德十二年(公元1307年):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世宗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至圣先师。
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第二代,孔鲤,字伯鱼。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泗水侯,孔氏后人称为二世祖。孔鲤经常趋庭接受孔子诗礼的训导。享年50岁,先孔子而死。
第三代,孔伋,字子思。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圣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并列“十哲”之间,宋庆宗咸淳三年(1267年)加封沂恩公,升列“四配”,元宁宗至顺二年(1332年)加赠“述圣”。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孔伋成为述圣,前继承孔子,后通过门人传给孟子。孔伋享年82岁。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子思年62而卒。
第四代,孔白,字子上。博通群书,又善兵法,齐威王召为国相,不就,享年47岁。
第五代,孔求,字子家。享年45岁。
第六代,孔箕,字子京。享年46岁。
第七代,孔穿,字子高。博学、清虚、沉静,有遁世之志。当时楚、魏、赵三国争相聘请,孔穿不仕。享年51岁。
第八代,孔谦,字子顺。为魏相。享年57岁。
第九代,孔鲋,字子鱼,或子甲。博通经史,秦始皇召为鲁国文通君。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将其家传《论语》、《尚书》、《孝经》、《礼》等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得以保留下来。
第九代,孔腾,字子襄。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享年57岁。
第十代,孔忠,字子贞。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孔武,字子威。汉文帝封为博士。早卒。
第十二代,孔延年。博览群书。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将军。享年71岁。
第十三代,孔霸,字次孺。孔延年子。少时治《尚书》,师事太傅夏侯胜。昭帝末年为博士,宣帝时为太中大夫,被选为皇太子师,传授经书。后升迁詹事,掌管皇后及皇太子家事,后出任高密相。皇太子即位,即汉元帝,孔霸因曾为帝师,被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为什么要叫“褒成君”呢?如淳解释说:“为帝师,教令成就,故曰褒成君。”又为给事中,加赐黄金二百斤,宅第一区,徙户籍于长安。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赐爵关内侯,食封800户,号褒成君,并赐黄金200斤,宅一区,此为世袭爵位奉祀之始。诏令以其所食邑祀孔子,并徙其子回曲阜,主祀孔子。昭帝时征为博士。
孔霸为人谦退,不好权势,常称“爵位太过,何德以堪之!”汉元帝曾数次想让他做宰相,均被他谢绝。汉元帝感其诚,甚为敬重,赏赐甚厚。孔霸去世后,汉元帝两次素服去吊唁,赐赠东园秘器钱帛,以列侯之礼为之治丧。谥号“烈君”。孔霸四子:孔福、孔捷、孔喜、孔光。享年72岁。
第十四代,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封为关内侯。享年62岁。
第十五代,孔房。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袭封关内侯,赐932户。
第十六代,孔均,字长平。本名莽,因避王莽讳,改名均。好学有才,言辞清辩,奏对成章。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封为褒成侯。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欲拜孔均为太尉,上书辞谢未就职。享年81岁。
第十七代,孔志。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复封为褒成侯,食邑2000户。
第十八代,孔损,字君益。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袭爵,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至阙里祭祀孔子时,孔损助祭,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封为褒亭侯,食邑1000户。
第十九代,孔曜,字君曜。汉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封为奉圣亭侯,食邑1000户。
第二十代,孔完。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袭褒亭侯。孔完早逝,无子。由其弟孔瓒之子孔羡袭爵。
第二十一代,孔羡,字子余。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拜为奉议郎,二年(公元221年)封为宗圣侯,赐食邑百户。
第二十二代,孔震,字伯起。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封为奉圣亭侯,拜太常卿黄门侍郎,赐食邑200户。享年75岁。
第二十三代,孔嶷,一作孔亭,字成功。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袭封奉圣亭侯。
第二十四代,孔抚。历豫章太守,袭封奉圣亭侯。
第二十五代,孔懿,袭奉圣亭侯。享年61岁。
第二十六代,孔鲜,字鲜之。好学,有度量。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袭封圣亭侯。
第二十七代,孔乘,一作孔秉,字敬山,博学多才艺。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公元473年)封为崇圣大夫,食邑500户,并给10户以供洒扫。
第二十八代,孔灵珍。任秘书郎,袭爵。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改封崇圣侯,赐食邑100户。
第二十九代,孔文泰,袭崇圣侯。享年58岁。
第三十代,孔渠,袭崇圣侯。
第三十一代,孔长孙。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改封崇圣侯,食邑百户。孔长孙有二子,长子英悊,次子嗣悊。长子早逝,无子。享年64岁。
第三十二代,孔嗣悊。隋文帝时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升迁太子通事。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封为绍圣侯,赐食邑100户。享年70岁。
第三十三代,孔德伦。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封为褒圣侯,赐食邑100户,朝会时位同三品。武则天时赐予玺、书、衣服等。享年71岁。
(《宋书》卷十七《礼志四》还记载了另一个世系:“明帝太宁三年,诏给事奉圣亭侯孔亭四时祠孔子,祭宜如泰始故事。亭五代孙继之博塞无度,常以祭直顾进,替慢不祀。宋文帝元嘉八年,有司奏夺爵。至十九年,又授孔隐之。兄子熙先谋逆,又失爵。二十八年,更以孔惠云为奉圣侯。后有重疾,失爵。孝武大明二年,又以孔迈为奉圣侯。迈卒,子罶嗣,有罪,失爵。”
孔亭被封为奉圣亭侯事又见于《晋书》卷十九《礼志上》。
按照这一说法,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袭封奉圣亭侯的是孔亭,而非孔嶷。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袭封奉圣亭侯的是孔隐之而非孔鲜之。此后又有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封孔惠云为奉圣侯。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年)封孔迈为奉圣侯。期间又有孔亭五代孙孔继之被夺爵、孔隐之兄子孔熙谋逆失爵、孔迈子孔罶有罪失爵等。不但与孔氏谱牒的记载大相径庭,而且中间的传承关系也非常混乱。但更为有意思的是,宋人欧阳修等修《唐书》之《宰相世系表》与孔氏谱牒所记载的竟然完全相同。
孔氏族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孔继汾《阙里文献考》说:“今汾以臆度之,亭与靖之、继之三人,或系二十二代震之冢裔,至隐之、惠云、迈、罶等,或以大宗无人,遂取旁支代表,后因鼎祚屡移,子孙不嗣,家乘失传,殆由于此。至灵珍崛起,北朝大约由于支别,自溯祖父以接大宗。如懿、鲜,未必尽主其所封爵,或系追崇。”
也有人认为孔鲜与孔隐之为一人,隐之为孔鲜之字。还有人认为孔鲜的崇圣侯是后人追封的。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也只能存疑。但可以肯定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孔子家族的世系情况是混乱的。)
第三十四代,孔崇基。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袭封褒圣侯,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授朝散大夫,陪祭朝会。享年56岁。
第三十五代,孔璲之,字藏晖。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袭褒圣侯,特授国子四门博士。
第三十六代,孔萱,袭封文宣公,兼任兖州泗水今。
第三十七代,孔齐卿。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袭封文宣公,兼兖州司马。
第三十八代,孔惟眰。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袭封文宣公,任兖州参军,奉孔子祀,复50户以供洒扫。享年65岁。
第三十九代,孔策。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袭封文宣公,历国子监博士。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宰相白敏中奏请岁给户绢百匹,充春秋奉祀。享年57岁。
第四十代,孔振,字国文。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袭封文宣公。举进士甲科,官至监察御史,左补阙水部员外郎。享年74岁。
据孔氏家谱,孔振仍袭封文宣公,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举进士甲科,历兖州观察判官,至刑部员外郎。孔振生子孔昭俭,历兖州司马、曲阜令。但与家谱不太一致的是,《宋史·孔宜传》说“自璲之至策,五世并袭封文宣公”,“自策至昭俭,三世岁给封绢,以供享祀。”言外之意是,孔策以后,孔子子孙就失去了爵位。孔振、孔昭俭只是享受皇帝每年给的绢,来供奉孔子祭祀而已。
第四十一代,孔昭俭。袭封文宣公,授广文博士。享年60岁。
第四十二代,孔光嗣,字斋郎。唐哀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授泗水令,后因时世动乱,失封爵。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被庙户孔末所杀。享年42岁。
第四十三代,孔仁玉,字温如。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任曲阜县主簿,三年(公元932年)袭文宣公。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兼任曲阜县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幸曲阜拜孔庙及墓,召孔仁玉赐五品服。被孔氏后人誉为“中兴祖”。享年45岁。
孔光嗣生子孔仁玉。时值五代,军阀割据,皇帝们自然无暇顾及孔子的子孙了,定居曲阜的孔子子孙不但失去了爵位,而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差一点绝种。据说,南朝宋元嘉年间,曾以孔景等五户为林庙洒扫户,子孙世袭。孔景等本姓刘,因在孔府当差,仆随主姓,改姓孔。到洒扫户孔末时,见孔氏子孙人枝不旺,又多流寓他处,便于后梁乾化三年(913年),设计杀害了孔光嗣,冒充孔子后裔袭封爵位,并兼任曲阜县令。这就是孔子家族史上著名的“孔末之乱”。据说,事发时,孔仁玉只有九个月大,正被其母抱着在孔林西北张羊村的外祖母家。孔末为斩草除根,率兵包围了张家,张家为了保全孔仁玉,忍痛将自己的儿子交了出去。此后,孔仁玉便改名换姓,由张家养大。孔氏谱书称,孔仁玉发奋读书,九岁时就能“通《春秋》,姿貌雄伟”。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有人将孔末冒充圣裔之事诉诸朝廷,经朝廷核实,孔末被诛,孔仁玉得以主持孔子祀事,兼任曲阜县主簿,中断了近二十年的孔氏大宗支始得以复爵。长兴三年(932年),孔仁玉两年考满,迁龚邱(今山东宁阳)县令,袭封文宣公。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年),又改任曲阜令。后周高祖广顺二年(952年)六月,郭威攻克兖州,到曲阜祭祀孔子,同时召见孔仁玉,赏五品官服及银器、杂彩等一宗,仍以之为曲阜县令。
第四十四代,孔宜,字不疑。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任曲阜县主簿,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累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文宣公。享年46岁。
第四十五代,孔延世,字茂先。博学、善吟咏。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袭封文宣公,兼任曲阜县令,赐白金束帛及太宗御书印《九经》。享年38岁。
第四十六代,孔圣佑。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袭封文宣公,兼曲阜知县事。卒年35岁,无子。后孔延世弟孔延泽之子,孔宗愿袭封。
孔宗愿,字子庄。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袭封文宣公,知曲阜县事。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改封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此为封衍圣公之始。
第四十七代,孔若蒙,字公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袭封衍圣公,兼曲阜县主簿。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将爵号改为“奉圣公”,专主祀事。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废掉孔若蒙的爵位,由其弟孔若虚袭封奉圣公。孔若虚,字公实。死后,仍由孔若蒙的长子孔端友袭封衍圣公。
第四十八代,孔端友,字子交。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袭封衍圣公。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孔端友随高宗南渡,寓居衢州,称为南宗。孔端友之弟孔端操留守林庙,金命权袭衍圣公,称为北宗。
南宗孔端友无子,其弟孔端操幼子孔玠袭爵,孔玠子孔搢,孔搢子孔文远,孔文远子孔万春,孔万春子孔洙俱袭南宗衍圣公。至五十三代,孔洙让爵于北宗,出现了南宗、北宗合一局面。
第四十九代,孔璠,字文老。孔璠系孔端操次子。金太宗天会十二年(公元1133年)袭封衍圣公,主管祀事,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丢掉爵位。熙宗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金廷准备授孔璠承奉郎,袭封衍圣公爵位,未来得及受封便去世。享年38岁。
第五十代,孔拯,字元济,金熙宗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孔拯卒,时年26岁,无子。其弟孔摠袭封。
孔摠,字元会。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赠光禄大夫。孔摠在宋金对峙混战中,依靠孔氏族人力量,修建林庙,赢得族人敬畏。享年53岁。
第五十一代,孔元措,字梦得。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后兼曲阜县令,授中议大夫,金宣宗贞佑二年赴汴京,金亡,回曲阜。享年70岁。
第五十二代,孔浈,字昭度。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袭封衍圣公。孔浈后被人告称乃驱口贱民李姓所生,因而被夺爵。
第五十三代,孔治,字世安。元成宗元年(公元1295年)封为衍圣公。孔治是孔宗愿第三个儿子孔若愚的六世孙。他们中间是:孔若愚——孔端立——孔琥——孔拂——孔元用——孔之全——孔治。孔子后裔的袭爵,由孔浈被剥夺衍圣公爵号后,中断43年之久,直到孔治才又袭封衍圣公爵。
第五十四代,孔思诚,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袭封衍圣公,因支庶袭封,为族人不服,因而被解除爵位。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改由孔若愚的后代孔思晦袭封。
孔思晦,字明道。资质端重,勤学博识,而且以孝闻名。在修建林庙、重刻族谱等方面使之日益完备。享年67岁。
第五十五代,孔克坚,字璟夫,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袭封衍圣公,阶嘉议大夫。授通奉大夫,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均未赴就。朱元璋诏见时,假托有病未去,后朱元璋亲笔谕孔克坚,接诏后兼程进见。洪武元年十二月,钦颁圣旨,孔氏子孙皆免差役,同年赐给孔府两千大顷田地。
第五十六代,孔希学,字士行。好读书,善写隶书,文词尔雅,谈笑挥洒,灿然成章。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袭封衍圣公。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令衍圣公班列文臣之首。从洪武初年开始,衍圣公不兼地方官,专主孔子祀事。享年47岁。
第五十七代,孔讷,字言伯。诗书都有较高造诣,为人宽厚。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袭封衍圣公。享年43岁。
第五十八代,孔公(左钅右监),字昭文。明惠帝建文三年袭封衍圣公。享年23岁。
第五十九代,孔彦缙,字朝绅。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袭封衍圣公。享年55岁。
第六十代,孔承庆,字永祚。未能袭爵即逝,后追封衍圣公。享年31岁。生有二子,孔宏绪、孔宏泰。
第六十一代,孔宏绪,字以敬,号南溪。明代宗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袭封衍圣公。后因宫室逾制,削夺了爵位,改由其弟孔宏泰袭爵。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恢复孔宏绪衍圣公冠服家居。享年57岁。
孔宏泰,字以和。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袭封衍圣公。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六月,孔庙遭火灾。孔宏泰正在朝中,孔宏绪率弟子奔救,火后孔宏绪素服哭庙,蔬食百日。孔宏泰回来后亦哭如居丧。享年54岁。卒后,其爵位仍由孔宏绪之子孔闻韶袭封。
第六十二代,孔闻韶,字知德,号成庵。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袭封衍圣公。次年新庙建,规制依旧。享年65岁。
第六十三代,孔贞干,字用济,号可亭。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袭封衍圣公。享年38岁。
第六十四代,孔尚贤,字象之,号希庵。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袭封衍圣公,赠太子太保。孔尚贤有二子,胤椿、胤桂,都先卒无子嗣,乃以孔尚贤从弟孔尚坦之子孔胤植袭爵,后来为避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讳,改“胤”字为“衍”字。孔尚贤享年79岁。
第六十五代,孔胤植,字对寰,号懋甲。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袭封衍圣公,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加太子太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晋太子太傅。清朝对历史上所沿袭下来的对孔家种种优待“俱应相沿”并“期于优渥”。孔胤植凡进京朝见,皇帝都遣迎劳,入朝,班列大学士之上。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在都城太仆寺街赐第一座,计门、厅、楼、房一百多间。这就是北京的衍圣公府。享年56岁。
第六十六代,孔兴燮,字起吕,号辅垣。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袭封衍圣公,七年晋太子太保。享年32岁。
第六十七代,孔毓圻,字钟在,号兰堂。为人质朴爱好诗文,工于书法,擅于写擘窠大字,善画墨兰。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袭封衍圣公,九年授光禄大夫,十五年晋阶太子少师。清圣祖玄烨来曲阜庙谒林,孔毓圻除施以必要之礼,并叫族人为皇帝讲经、引驾,还请求扩展孔林、减轻租赋设置百官,玄烨均予以答应。享年67岁。
第六十八代,孔传铎,字振路,号牗民。好读书,学识广博,通礼乐,工诗词。其著作甚多。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袭封衍圣公。康熙年间赐孔传铎二品冠服,袭爵一年以后,世宗幸学,召孔传铎陪祀,六月孔庙遭火灾,率族人素服哭三日,清世宗派人祭告,并传旨慰问,拨款重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孔庙重建工程完成,九年世宗又命修孔林,十年孔林竣工,复开馆辑《阙里盛典》。享年63岁。
第六十九代,孔继棨,字体和,号纯斋。未袭爵即病故,后被追封为衍圣公。享年23岁。
第七十代,孔广棨,字京立,号石门。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袭封衍圣公,授二品冠服。多次受世宗、高宗召见,并给赏赐。能诗文,著有多集诗卷。享年31岁。
第七十一代,孔昭焕,字显文,号尧峰。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袭封衍圣公。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正月,弘历巡幸阙里,祭祀孔子,孔昭焕命其族人、举人孔继汾等在诗礼堂给皇帝讲经,是日弘历谒孔林,赐孔昭焕宴、书籍、文绮、貂币,升孔继汾中书,族人有官者,皆进秩。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孔昭焕上疏,弘历大为不满,下吏建议夺其爵,弘历念其年少未夺。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弘历到曲阜祀孔子,还京师后,将内府所藏十件商周祭器赐给孔府,以便在国祭时陈设。享年40岁。
第七十二代,孔宪培,字养元,号笃斋。博学多才,工书画,善画兰,得先祖孔毓圻遗法。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袭封衍圣公。孔宪培原名孔宪允,乾隆皇帝亲自为其改名,并将女儿嫁给他,由此,孔府步入盛世。仅在孔宪培生时,乾隆皇帝就曾5次到曲阜,并每年得到貂皮、锦缎、笔、砚、徽墨、貂冠朝服、蟒袍、御制诗、御论、御制墨刻等多种赏赐。享年38岁。
第七十三代,孔庆镕,字陶甫,号冶山。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袭封衍圣公。孔庆镕博学多才,擅长写诗作文、绘画和书法,是历代衍圣公中最有才学的著名人物。自幼善辞令,且顺从上心,一生多次受皇帝召见并十几次受到御制墨刻、匾额、诗、图、貂皮、朝冠、衣物等赏赐。享年55岁。
第七十四代,孔繁灏,字文渊,号伯海。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袭封衍圣公,晋太子太保。享年57岁。
第七十五代,孔祥珂,号观堂。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袭封衍圣公。享年29岁。
第七十六代,孔令贻,字燕庭。清光绪二年(公元1877年)袭封衍圣公。1915年袁世凯仍封孔令贻衍圣公,称帝后,曾加郡王衔。曾受光绪帝召见,并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奉母挈妻进京贺寿。慈禧太后特赏他及其母、妻御笔大“寿”字各一张,孔令贻又蒙双眼花翎之赐。享年48岁。
第七十七代,孔德成,字达生。1920年袭封衍圣公。1935年由南京政府改任为特任官待遇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48年底去台湾,于2008年逝世。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赵构因受金兵进犯所迫,举朝南迁。此时在山东已被御封“衍圣公”的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及其部分孔氏族人,也一起携带了那对“孔家传世珍宝”———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随后南渡至浙江衢州落脚。次年,高宗又御准孔端友等在衢州兴建孔府孔庙,在此生息。而未随驾南迁的,则仍留在山东曲阜。至此孔氏后裔,便形成了南北二宗。
元朝建立后,至孔氏五十三代孙时,元世祖欲统一孔氏二宗,让南宗仍回归山东。而南宗五十三代孙却申奏朝廷,意谓已有五代祖先在衢,舍之不忍,并愿将世袭之“衍圣公”封号让于北宗孔氏族弟承袭。元世祖闻之赞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之后也”,遂准其奏。自此,南宗失其爵位,社会地位日衰,后曾一度沦为平民。直至五十九代孙时,才又被朝廷册封为“五经博士”爵号,子孙世袭。然而因其衰落了几个朝代,加之衢州地处浙南,乃历代兵家争夺要地,南宗孔庙屡遭浩劫,远不如北宗山东曲阜孔府孔庙保存完好。故人们至今只以北宗曲阜的孔氏家族为正宗。
1935年,国民党政府明令废除一切封建爵位,将南、北两宗孔氏家庙的主持人,分别改授为“大成至圣先师北宗(南宗)奉祀官”,看护孔子夫妇楷木像和孔府建筑。如今,孔子后裔约有100万人,遍及全球,分布海内外各地。末代“南宗奉祀官”——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祥楷曾殷切地说:“我热切希望北宗、南宗、海内、海外的孔子后裔都常来常往,互相走亲串家,为光大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精华,为实现创办中国孔子大学的心愿,献出自己一份得天独厚的力量!”)
第七十八代,孔维益,孔德成的长子、孔子第七十八代嫡孙孔维益于一九八九年因心脏病去世,生前在台湾艺专教语文。
第七十九代,孔垂长,孔维益遗有一子一女,第七十九代嫡孙为孔垂长,目前从商,与吴硕茵结婚。
第八十代,孔佑仁,于2006年元旦出生。
这个并不奇怪啊,封建大家族中同一房的兄弟长兄与幼弟之间年龄差距30岁的比比皆是,老话讲拄杖的孙子,吃奶的爷爷,说的就是这种情况。2000多年,70几代,同辈人差出几百年一点都不稀奇。确定辈分需要两个条件,1是家谱,2是通字,也就是老百姓讲的这辈范什么字,孔家家谱是中国最完整的家谱,而且孔府行辈字从明初,朱元璋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后,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衍圣公府还专门颁布《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明崇祯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清同治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以上计五十字五十辈,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令字辈是第76代。孔令贻为第76代子孙是没有错误的。
新谱将在2009年完稿付印
从古至今,《孔子世家谱》已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最近一次《孔子世家谱》修订数据截止到1937年,收录56万人。
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介绍,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第五次修订,目前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女孩,现在辽宁省。
据续修工作协会续谱办公室主任孔德宏介绍,现在续修工作已全面进入编辑阶段。据其预计,新谱将在孔子诞生2560周年(2009年)完稿付印。据估计,目前健在的孔子后裔至少有300余万人,在大陆的孔子后裔有250余万人。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也分布着大批孔子后裔。
孔子家族多少代,孔子现在的后代有多少
孔子现在的后代有多少现在的掌门人是:孔德成(1920—)是孔子的第77代嫡传孙。
孔子第80代嫡长孙2006年元旦在台湾出生,“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前“考试院长”孔德成经过一个半月的考虑,为曾孙命名为孔佑仁。
10代人跨越266年
据媒体19日报道,由于“奉祀官”为世袭,孔家将于最近向“内政部”报告孔子第80代孙孔佑仁已诞生。
他在台大医院出生时重3400克,十分健康,孔家已于几天前向户籍地台北县新店户政事务所报了户口。
帝制时期,孔子家族嫡长孙(第46代)自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起世袭爵位“衍圣公”。
第50代孔拯于金熙宗时(1142年)袭封“衍圣公”、60代是明成祖左右的孔承庆(早死未袭爵,追封)、70代是清雍正帝时的孔广(1731年),每十代相隔约300年。
孔佑仁的出生,距70代孔广袭爵有266年。
孔子家族现在第几代了孔垂长,1974年出生在台湾,孔子第79代嫡孙,末代衍圣公、台湾前“考试院长”孔德成之长孙。2009年9月28日在台湾举行的“中枢祭孔大典”仪式上,接替孔德成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记得采纳啊孔子家族现还有多少人?据新华社电经过10年续修,新版《孔子世家谱》昨天在孔子的出生地山东曲阜孔庙举行颁谱仪式,标志着这部传承2500多年家谱第五次大修最终完成。 这部耗资千万元续修而成的新版《孔子世家谱》再次打破由其自己保持的世界最长家谱纪录,将续修前家谱记录在案的孔子后裔代数向后延续1代至83代,并将在册后裔人数从56万增加到约200万人。
孔子家谱辈分排序 家谱一、孔子家谱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第74代衍圣公孔繁嘉、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孔祥壮、孔祥娜(南宗) -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2008年)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佑仁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子后人的辈份是怎么排的孔子后人的辈份依次是: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扩展资料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子家族
为什么孔子家族被称为“天下第一家”?孔夫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死后的第二年,人们将其住宅改为祭祀他的孔庙,后代帝王对他的思想观点大为推崇,不断对其加封熏不断扩大祭祀他的孔庙,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现存的孔庙面积约有327亩,建筑物466间,前后共有9进院落。藏有历朝皇帝赐书的奎文阁在第4进院落中,第7进院落的“杏坛”为传说中孔子为弟子讲学的地方。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孔庙主殿是大成殿,高约32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还有28根云龙雕柱。孔庙中还有大量的碑刻和画像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资料。孔林又称至胜林,面积约3000多亩,位于曲阜城北1公里处的汜河南岸,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子的坟墓封土高达6米。林内古木参天,碑碣林立,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墓碑前的各种形象石刻,都是根据其生前的爵位而雕成的。整个孔林延用时间长达2500年,是世界上延续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也是遍布世界各国2000多座孔庙的始祖。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于宋朝,历经扩建形成今日规模,面积约有200多亩,房间480多间。官衙和住宅修建在一起,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地主庄园。孔府后有一座花园,清幽典雅,布局别具匠心,是园林建筑的佳作,也是园宅结合的典范。孔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以及历代服饰、用具等历史价值很高的文物。历代帝王多对孔子嫡系后裔封官进爵,以示恩泽,一直延续至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历时880多年,使孔子家族成为中国最大的贵族世家,有“天下第一家”之圣称。
孔子家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据《史记》记载,孔子并非婚生子。他母亲生他时只有18岁,而父亲已经70岁了。孔父在孔子三岁时去世,从此他跟随妈妈过上了贫穷的生活。孔子曾作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牧牛羊、记账的以及图书管理员。22岁时,孔子的母亲去世,他服了三年丧。孔子53岁时晋升为大司寇,在鲁国服侍两年后孔子辞去职务,因为他对诸侯的政治极为不满。 据《论语》记载,鲁国当时在孔子的管理下非常繁荣。但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孔子没有在鲁国或别的国家担任过重大职务。传说鲁国的邻国齐国担心鲁国太过强大会威胁到齐国,于是为了破坏鲁国的改革,送了上百匹好马和八十位美丽的舞女给鲁国诸侯。鲁国诸侯遂沉溺于安逸享乐之中,对政务不闻不问,甚至有一次连续三天没有上朝。孔子极为不满,踏上了长途之旅(周游列国),拜访中国中北部的一些小国,包括卫、宋、陈、蔡。他宣扬了自己的那些政治信仰,但并没有哪国去实施。孔子68岁回到家乡教书,收了不少弟子。晚年的他和弟子一起编纂了传承先哲智慧的结晶——《五经》。由于不能承受失去儿子和自己的心血的双重悲痛,孔子于72岁(或73岁)与世长辞。孔子家族的家谱历史孔孟后人自明朝初起开始使用由中央政府颁布的字取名,并区分家族内部辈份。
明建文二年,惠帝赐孔氏八字行辈:“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以供取名。由于56代及57代衍圣公孔希学及孔讷先后于明洪武时袭封,所以“希”“言”亦用他行辈,排在“公”前。明崇祯元年,原行辈已经不够用,经65代衍圣公孔胤植奏准续十字,取名行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而据《阙里志》载,此十字行辈亦连同十个表字辈:“起钟振体京,显法泽羽瑞”。而“弘”字避清高宗讳改为“宏”;“胤”字避清世宗讳改为“衍”,又有改为“荫”、“允”、“坛”,但较少见。清同治二年,75代衍圣公孔祥珂袭封时因原有行辈经已用尽,故奏准新立行辈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曾拟二十行辈,但未及上呈而逝世。民国九年十月由其遗孀陶夫人召集合族,议定先公所拟二十行辈,咨请北洋政府内政部核准公布。新拟行辈为:“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有文献将“懿”字改成“彝”,“长”字改成“常”,“绪”字改成“续”。另外,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赐孔、孟、颜、曾四裔十字行辈:“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但此不为四裔后代所承认。孔子后裔自56代起至于105代行辈如下:“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自此,用于孔子家族的辈份排定的字数共计50个。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曾对外介绍说,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孔子世家谱》的第五次修订,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女孩,在中国辽宁省。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孟、曾、闵、冉(伯牛)、冉(仲弓)、端木、仲、言、卜、颛孙、有、东野等孔子弟子或其他先贤之后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唯有颜氏,因与孔子有亲缘(孔子母亲颜征在),另用字派。有多少(23)孔子(76)
清末的晋商八大家,大都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典范,他们留下的晋商精神大院文化,依旧是学习典范,以下晋商八大家:
1、太谷的曹家。
太谷曹家的创始人是曹三喜,他也是一个普通农民,不过他没有走西口也没有走东口,而是学山东人闯关东。曹三喜辽宁朝阳的三座塔村,经商成功,曹家经历几代人努力,最终雇员达37000余人,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
2、祁县的乔家
乔家商业集团的创始人是乾隆年间的乔贵发,他原本是祁县乔家堡的一个穷汉光棍汉,迫不得已走西口,做豆腐贩黄豆赚了钱,成立了客货栈广盛公。到嘉庆年间,乔家子弟再次复兴了广盛公,称为复盛公,“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足以说明复盛公的巨大影响力。后来乔家子弟乔致庸,创办了票号大德通等,把乔家生意推向了极盛,总资产达千万两白银。
3、介休的侯家
介休侯家,发端于康熙年间的侯百万——侯万瞻,后来侯家也经营了票号生意最重要的是蔚字号。
4、榆次的常家
榆次常家的创始人是乾隆年的常威,他走的不是西口杀虎口,走的是东口张家口。常威走东口,一路靠给人算命赚取路费盘缠,也是白手起家的典范。常氏一门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家”。
5、临汾的亢家
相比其他家族长期保持数百万两白银的资产,临汾亢家则保持在千万两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山西首富。据说,亢家起家靠的是李自成的金银财宝,李自成被清军打败,逃亡过程中把金银寄存在亢家,这是亢家起家的原始资本。
6、祁县的渠家
论起历史最悠久的商业帝国,莫过于渠家。祁县渠家发源于元末明初的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弟。到清代,渠家后辈渠源桢独资开设了“三晋源”票号、“汇源通”票号。成为清末金融界大佬。
7、介休的范家
前文中提到,明末清初八大皇商靠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起家,其中最大的就是范永斗。清朝建立,范永斗极其子孙靠着特权经商,取得了巨额利润。把介休范家生意做到最大的是范永斗的孙子范毓宾,范毓宾在清朝征讨准格尔战争中,负责为清廷输送粮食,立功很大,直接被赋予了西北贸易特权。后来,范毓宾还贩运铜矿,成为清朝中前期的最大官商。乾隆年间,范家亏损太大,被革职查办,范家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8、太谷的孔家
太谷的孔家,是晋商最后的辉煌,创始人是民国“财神爷”孔祥熙,与传统晋商不同,孔家与民国政府和海外关系匪浅。孔祥熙早年贫困,捡过煤渣,后来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回国后娶了宋霭龄,与美国合作经营煤油,大发其财。孔祥熙的连襟一个是国父孙中山,一个是蒋介石,这样的身份背景让孔家的生意有了很大的官方背景。孔祥熙家族,是民国“官僚资本主义”的主要代表。
后续这八大家覆灭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清那个倒霉样,晋商怎么可能会好。当时大清这艘船快要沉了,大家都活不了,要不搬,要不沉,晋商最后跟着沉了。
孔子家族一直是嫡子嫡孙血脉相传,一代也没断过吗
不好说。孔子家族在元朝时候逃亡浙江衢州,元后来追封孔子,衢州孔子家族拒绝搬回,于是元就立了孔子家族一个旁支。现在这支旁支的嫡子在台湾。曲阜的孔子家族已经不是那么正宗了。
为什么孔子家族被称为“天下第一家”?孔夫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死后的第二年,人们将其住宅改为祭祀他的孔庙,后代帝王对他的思想观点大为推崇,不断对其加封熏不断扩大祭祀他的孔庙,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现存的孔庙面积约有327亩,建筑物466间,前后共有9进院落。藏有历朝皇帝赐书的奎文阁在第4进院落中,第7进院落的“杏坛”为传说中孔子为弟子讲学的地方。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孔庙主殿是大成殿,高约32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还有28根云龙雕柱。孔庙中还有大量的碑刻和画像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资料。孔林又称至胜林,面积约3000多亩,位于曲阜城北1公里处的汜河南岸,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子的坟墓封土高达6米。林内古木参天,碑碣林立,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墓碑前的各种形象石刻,都是根据其生前的爵位而雕成的。整个孔林延用时间长达2500年,是世界上延续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也是遍布世界各国2000多座孔庙的始祖。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于宋朝,历经扩建形成今日规模,面积约有200多亩,房间480多间。官衙和住宅修建在一起,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地主庄园。孔府后有一座花园,清幽典雅,布局别具匠心,是园林建筑的佳作,也是园宅结合的典范。孔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以及历
“孔家大家长”孔令仪:头婚下嫁、二婚插足,92岁重返祖国
本文2023-10-14 03:41: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