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文房四宝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1收藏

安徽的文房四宝,第1张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是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扩展资料

中国的用具,不少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 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最典型的是被称为“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纸、笔、墨、砚。

纸,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以千万计,但“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纸寿千年”的声誉。

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县侯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自元代以来,浙江湖州生产的具有“尖、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从“李墨”名满天下。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

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古代中国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文房四宝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 又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中国优秀文化,正是为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文房四宝_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形容的非遗项目是宣纸。

宣纸,安徽县宣城市泾县特产,安徽的标志性产品,文房四宝之一,它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主要是因为它的质量好。唐天宝年间,宣城郡已经开始生产纸与笔了。宋元时期,以青檀皮为原料制作的宣纸出现了。明朝宣德年间,宣纸加工纸出现了。

宣纸的原料对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这里的气候、湿度、温度、雨水量都适宜于宣纸的取材与制作。因为宣纸的质量之高截止2015年年底,安徽泾县宣纸年产量约八百万吨,宣纸受到了极大的推广,荣获了许多奖项。

宣纸除了用到了青檀皮,还用了沙田稻草,并利用了泾县独有的山泉水,这才以制成,它具有耐久性等独特功能。宣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将这门技术传承下来。

宣纸的产品特点

1、品质特性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2、常用规格

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应平整,有隐约竹帘纹,切边应整齐洁净,纸面不许有折子、裂口、洞眼、沙粒和附着物等影响使用的瑕疵。同批产品色调应一致,亮度(白度)差不得大于3%(绝对值)。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形容的是宣纸的非遗项目。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既是古人对宣纸美妙的评价,又是对故乡千古情思的一种寄托。宣纸得名于它的产地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汉族传统造纸工艺之一。

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2002年安徽宣城泾县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泾县,这些地区都属宣州府(宁国府治宣城)管辖,所以称为“宣纸”,宣纸易于保存,经久耐用,不会褪色,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既然有这么多好处自然手工做出来的过程肯定也是极其复杂和辛苦。“纸之制造,首在于料”,因宣纸制作选材要求极其严格,泾县境内的青檀树皮纤维是制造优质宣纸的最佳原料。

青檀纤维与一定比例的沙田稻草纤维混合后,使得宣纸具备了纯白细密、绵韧而坚、百折不损、不蛀不腐等特点。

感官指标:

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应平整,有隐约竹帘纹,切边应整齐洁净,纸面不许有折子、裂口、洞眼、沙粒和附着物等影响使用的瑕疵。同批产品色调应一致,亮度(白度)差不得大于3%(绝对值)。

造纸术是古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但是这种说法据考证,并不可信。

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已把宣纸用于书画了。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旧唐书》载:唐天宝二年,陕西太守韦坚向朝廷进贡时,各郡贡品就有“宣城郡船载,纸、笔、黄连等物”的记载。《新唐书·地理志》和《唐六典》上记载着“宣州贡纸、笔”等文字,可见该地所产纸、笔在当时已甲于全国,因唐代的泾县、宣城、宁国、旌德和太平等均属于宣州管辖,而据《宣州府志》载,宣纸主要集中在泾县一带,由此推断,宣纸之名的产生与当时所管辖的州府息息相关,也即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极其密切。 可见宣纸在当时已冠于各地。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关于宣纸生产的记载则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清乾隆年间重修《小岭曹氏族谱》序言云:“宋末争

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曹氏 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维生计”。宋末曹大三因避战乱,迁至泾县小岭,以制宣纸为业,世代相传。曹氏一族历来是宣纸生产技艺的主要传承者,直到近代才有外姓人介入,传至今天已有30余代。 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

2011年3月5日和18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批准号:10&ZD084)课题组先后在宣纸原产地安徽省泾县和首席专家所在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和开题报告会。课题组搜集点校整理了《泾县小岭曹氏宗谱》。该宗谱是唯一记载有宣纸史料的家谱材料,弥足珍贵。《小岭曹氏宗谱》有乾隆刻本和民国3年刊本两种,乾隆本只有半部存于民间,民国3年刊本善本只存1部。在这次田野调查中,课题组将24卷全部拍摄在存,经过点校整理,形成简体字文档文本,给课题组研究宣纸发明者小岭曹氏世代演变,以及曹氏对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发展和完善历程提供了第一手文字资料。

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形容的是宣纸,2009年9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纸,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

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2002年8月,宣纸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09年9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纸的出处

宣纸最早出现在唐朝,起源于唐代,产于安徽宣城。其制作工艺和材料独特,以青檀树皮和稻草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宣纸具有轻薄柔软、吸水性好、耐久性强、纹理独特等特点,是传统的书画用纸,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安徽是中国宣纸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中以泾县的宣纸最为著名。泾县是中国宣纸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泾县的宣纸制作工艺繁琐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手工操作才能完成,因此价格较高,但品质极佳。除了安徽之外,浙江、江苏、四川等地也有宣纸的生产和销售。

宣纸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其制作工艺和材料来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宣纸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形容的非遗项目是宣纸。

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则漂絮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纸的左边是“系”旁,这就意味着,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最原始的纸实际上是属于丝一类的絮,可见造纸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智慧的结晶。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苎麻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成为现代纸的渊源。此后纸产量大增,得到普遍使用,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种类繁多的纸品,其中尤以宣纸最负盛名,文房四宝中的“纸”,自宋朝以来就专指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是古人对宣纸最美妙的评价。

宣纸的介绍:

宣纸是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7℃,气温年极端最高值为408℃。泾县境内草本植物约计1000余种,适宜宣纸的取材与制造。

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

以上内容参考-宣纸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形容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宣纸。

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仍延续着古老的制作技艺,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厂,一百多道操作流程,确保宣纸能传承千年、不蛀不腐,因而有“国之瑰宝、纸寿千年”之称。

宣纸,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7℃,气温年极端最高值为408℃。

泾县境内草本植物约计1000余种,适宜宣纸的取材与制造。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

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品质特性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

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历史渊源

宣纸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

宋元,曹氏一支辗转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后,开始了全面系统地以青檀皮为原料制作宣纸的历程。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由皇室监制的“宣纸”加工纸的出现。

产地环境

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7℃,气温年极端最高值为408℃。泾县境内草本植物约计1000余种,适宜宣纸的取材与制造。

因为宣纸的质量很好,产量少,还是贡品,所以非常有名。

1、宣纸得名于它的产地,宣纸是中国传古典书画用纸,族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2、宣纸之所以具有优异的性能,还离不开制作工艺的严谨精细,处理条件缓和,胶汁使用得法,捞纸技术娴熟,晒纸手艺高超,从而保证了宣纸的质量。

介绍

2002年安徽宣城泾县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

安徽的文房四宝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