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明朝期间泉州二十八都半岭回龙现是何地?南安市东田镇姓李的居住地在哪里
国洋李氏 国洋李氏素归李唐皇室,为大郑孝王亮公后裔,莅闽始祖为亮公七世孙李诲。莅鼎始祖谱牒可查的首推国洋鉴公,白琳德公,凤桐云公,均为杉洋诲公七世孙。三公于宋景德甲辰年(公元1004年)由长溪赤岸移徙而至,迄今有1001年,历43世(鉴公起38世)。家谱记载:莅鼎子孙在宋时颇见仕宦,刑部尚书、州府太守、通判、五品朝奉有之。明朝嘉靖年间族人英勇抗倭,捍卫家园、殊死搏斗,谱写了不畏强暴的正气歌。清康乾以后,族人迎来大力发展好时机。大家安居乐业,尤重举学读书,隆师课业,建书楼、办私熟,让族人明理开智,图强致仕。二百年间约百余人学而有成。考取庠生、监生、贡生者26名,举人2名。为官五、六、七品皆有人在。因兴学成果显著而累获表彰。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共鼎平县委所在地区域的国洋村,又成为游击队和赤卫队经常活动的基点村,刘英、粟裕、叶飞等率领红军在国洋村活动,开展支红、扩红,村里有十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有3位青年为革命英勇捐躯。村里的古井群、古枫群、古书楼、古祠堂和古墓,成为见证历史的宝贵遗物,目前古祠堂和古墓已经成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考古证据确凿,赢得福鼎市境内李氏同仁的认可,属于最先莅鼎李氏家族。近几年来沙埕支系和点头埕基里支系通过辛苦寻祖,最终归向杉洋李氏,在福鼎市纳入国洋李氏行列。国洋李氏目前有人口2000余人。其名行24世起为:延光文如学克大乃永传昌明奕世启后承先。分别居住在国洋古村、佳洋乡、前岐镇、沙埕镇、点头镇和市区,也有迁居宁德、厦门、福州、江西、浙江、上海、河南、台湾、香港、美国等。副处级以上(含副处级)5人,副科级1人。研究生3名,大学生、大专生50余名,中专生、高中生100余名。
2、章峰李氏 章峰李氏与国洋李氏系出一源,同为杉洋诲公后裔,是诲公11世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莅鼎,一世祖为耀公。肇居地在管洋镇章峰村。元末明初,山贼焚劫杀掠,几临灭族之灾,幸祖妣郑儒人遗腹子篪公继承香火。惟此劫致历史资料荡然无存,初次修谱已是乾隆年间。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族谱委托制谱先生行事,加上地域偏远、交通困难、消息闭塞未能觅得本宗始祖,而误接上杭县火德公门下。后裔贤孙丹生、启斌、永海诸君千辛万苦,终于寻到本宗始祖杉洋诲公,为正本清源立下大功。章峰李氏发展的几百年间曾经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监生、庠生、太学生和贡生。授五、六、七、八品衔皆有人在。其字行为:耀道谔玉正大光明孝得若篪善伯宗如有国廷凤其自开朝中俊启承永缵芳传逸才超嵇阮。已传33世。分别居住在章峰、唐阳、叠石、点头、沙埕、市区、霞浦和宁德、福州、泉州、浙江杭州、泰顺、南京、台湾。目前人口据统计达5000余人,副处级以上4人,正科级7人,副科级15人,研究生2人。大学生80余人。
3、埕基里、南广、澳里李氏 埕基里、南广、澳里李氏一世祖百六公、百七公和百八公于宋绍熙2年(公元1191年)徙居福鼎。据家谱所载,先祖可郎公居浙江处州壁芝墩。埕基里一世祖百六公和南广一世祖百七公,携澳里一世祖百八公一同由福州移徙长溪赤岸,后再入迁福鼎。当时百七公先居秦川罗浮岭。后于元至正年间,七世祖齐三公迁居磻溪镇南广村,百六公徙居点头镇陇乾埕基里村,百八公于1272年徙居点头镇陇乾澳里村。三公在谱牒中痕迹为孪生兄弟,属上杭李火德胞弟土德公后裔,即闽越江王李元祥支系。近年通过多方考证,特别是南广李氏代表和澳里李氏代表在国洋村李传快和李声国帮助下,通过亲自到古田杉洋诲公居住地和上杭火德公居住地实地考察以后,统一看法是制谱先生误接祖嗣之举,最终确认自己的祖先是古田杉洋诲公的后裔。从时间生物学考证中,还明确了三公的关系为同宗叔伯弟兄,而不是原先谱牒所载的孪生同胞兄弟。南广字行为:百千万亿兆福齐曾御吉利恺怍个柏均有日故正士廷光大国道学启良家善宗应毓德。南广李氏分别居住在南广村、白琳镇和市区。澳里李氏分别居住澳里村、点头镇、白琳镇、市区和浙江温州,福州等地。目前南广李氏后裔人口1000余人,副科级1人,中专生数人。澳里李氏后裔1100余,正科级2人,副科级2人,大学生12人。
4、管阳大山李氏 谱牒记载:一世祖应机公自宋南渡后随父由浙江处州府缙云迁居长溪赤岸上洋。另有从龙溪迁赤岸和灵溪迁赤岸两说。依据历史迁徙时段分析,宋南渡后属于原来闽地北迁氏族成分见多,而在处州一带活动的李氏家族以诲公兄弟比率居高。且莅鼎可能在元末某个年间。即应机公移徙长溪廿四都,今鼎邑十七都姚洋半岭居焉。传至福荣、福贵公时迁葫芦岭,缘满公徙松树洋,至贞公时乃迁居大山。名行为:运会光明日广思济俊英忠贞贤自孝奕载颂升平。分别居住管阳镇、大山、市区和浙江泰顺和瑞安水头。人口1200余人,科级6人,留学生2人,大学生(含大专生)16人。
5、角头鼻李氏 前岐角头鼻李氏原籍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都湖头里,太祖为南溪公。二世祖上定公时闽边倭乱民无定居,遂于明季万历(约1623年)年间携三子不惮千里徙居浙江平邑北港,三世祖耀公移居金乡镇。至四世祖维凤公时(约1743年)又迁徙至福建福鼎县前岐镇采澳薛桥头七斗岗村。其后胞弟维信亦迁居角头鼻村。字行:上如耀孟维玉大亦晋孝友忠信克振兴昌。分别居住七斗岗村、角头鼻村、前岐镇、市区和浙江苍南的金乡、灵溪等地。目前大学生(含大专生)10人。虽无仕宦,却克勤克俭,睦邻友邦。
6、排(培)头李氏 原籍安溪长泰里镇抚乡。据谱牒所载:始祖翁公谥德斋妣陈氏,为人谦和,自守乡邦推重,叹老而无嗣难以继承,乃求武荣李氏之儿养为己子。养子朴斋公展孝思以承,养成之禋祀,怀首丘生身之李姓而不从翁之李。天从人愿世代绵延支派番昌,至五世功福公时衍派颇众。七世孙仕享公字旋亮,即我迁培始祖于清康熙戊午年(1678年)由原籍移平邑石头岭,再迁卅六都中峰。及二世祖淑宝公始至培头金山头遂定厥居焉。同时又有七世孙仕享之堂兄弟仕恩及九世孙志星、志高二公先后移徙来本里三斗等地。八世孙朝荣、朝选徙老鸦潭,其裔孙转徙溪底六斗坑,各派皆为功福公之后。值得一提的是朴斋公原姓之李,一世祖李广孙,籍在光州固始,于光启元年(885年)随王审知入闽,定居武荣(即南安市)芙蓉乡(今梅山镇)。虽然居住地在安溪境内,却不属闽越江王李元祥的后裔。有关史料表明泉州府李氏,旧谱记载大多是唐末随王审知入闽的,始祖为李君怀,可是有些李氏族谱早已把先祖追溯到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祥,和汀州的大唐历代皇帝比,还是差了许多,于是这一带的李氏家族,也纷纷放弃自己世系,合流于李火德。如此一来造成了世系大乱,唐末的李君怀变成了几百年后南宋李火德的十代孙。福鼎市排头李氏的情况大致与之相同,其错误因素复杂,深究意义不大,但可以肯定确为李氏子孙。其字行为:功进大云长光延宾义知新若敏求轶思铭景简靖迪先猷。分别居住在排头、库口、贯岭、市区和浙江苍南等地。目前排头李氏人口2000余人,如同角头鼻李氏一般,虽无仕宦,却克勤克俭,睦邻友邦。
7、贯岭汪洋李氏 谱牒记载:原籍泉州府安溪慎益乡,后迁居莆田。清顺治年间,族叔鹏举公仕浙江处州郡守。莅鼎肇基祖忌公(名号生卒俱失,依其忌辰命名)往叔任所,鹏举叔赠赆仪而归。路温平黄坛口遭遇青潭山寇贼劫掠,仅保全其身,他乡孤客迷途摸索寓平邑五岱山品度日,后娶妣洪氏。洪氏妊娠七月,忌公抱恙易簧,洪氏为存生计而转醮廖子盛公。至怀孕周期生文选公,文选公七岁时子盛公又故。洪氏七年间累遭夫丧。为报廖姓养育之情,文选公兼祧两姓,情尽义终,两造神灵,李廖合祠合谱始于斯矣。分析汪洋李氏家谱,可据先祖仅祖叔鹏举为最,正如谱牒记载:年代久远,谱牒曾未细祥,以闽谱考之,安溪县慎益乡湖头之分派世次未详,讵敢妄引?则以忌公为始祖。但认君达为清溪始祖表明,所属应是固始支系,与排头李氏的关系,有待日后探询。其名行:世德留孝悌法祖上丕前勤俭还谦逊遗箴愿勉旃。目前汪洋李氏人口1300余人。副处级3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3人,研究生2人。
8、店下官林李氏 店下官林李氏原籍永春县官林。永春县《官林李氏七修族谱》载:李唐后裔江王李元祥封于闽越后,其后裔或居南安(今福建南安),或迁尤溪沙县(今福建省内),至18世有一支派徙于永春县(今福建省内)。而卜居官林乡之时间,由迟至明太祖洪武初年(约1368年),开基祖名祖友。官林乡旧属福建永春县九十都,今名狮峰。世系研究和族人拜访故居李氏同仁,较为肯定的认识属于闽越江王李元祥的后裔。其官林始祖为祖友公派下,十三世奕增公自官林迁徙于福鼎沙埕镇,在鼎邑已衍10世孙。其名行为(11世起至26世):维汝奕曾克缵世德笃学懋修嘉祚永锡。27世至42世续颁名行为:仁亲宝善习礼明诗钦崇儒训介尔纯禧。分别居住在店下、沙埕镇、市区和浙江马站等地。目前人口850人。正科级1人,副科级2人,大学生19人,中专生4人。
9、茗洋李氏 原籍闽南泉州府安溪县湖头里。一世祖文凤公号文贵字瑞闽,曾经移徙南安县二十八都半岭回龙居。生明正德己卯(1519年)年,卒万历己亥(1599年)年。二世祖明义公生于嘉靖庚戌(1550年)年,卒天启庚申(1620年)年。明义公于万历癸卯年(1603年)肇迁福宁州十九都茗洋村,二百余年间流离迁徙不一,迄士弼公卜居茗洋,遂蕃盛焉。茗洋李氏属于闽南的哪一支系,谱牒中未明示,尚待考证。名行为:(一世至十世)文化天观士世元永日锡(十一世起)仪绍孔盛步上大廷丕钦乃祖邦国维荣。分别居住在茗洋村、贯岭镇、市区、福州、宁德和浙江苍南县灵溪镇、桥墩镇、五岱村和平阳县等地。目前人口800余人,副师级2人、正处级2人、副处级3人、副科级3人。研究生1人、大学生20人。
10、武洋李氏 原籍福建福清海口北宅(经考证实际为高山北宅村)。肇基祖桂盛公于前明改玉之会(崇祯年间),为避寇匪锋刃,辞尘嚣而适彼乐土,伯仲偕行于鼎邑沙埕镇,见其关隘险峻土厚水深风俗茂美忘归而卜居焉。历两世转徙流离,三世俊生公昆季等乃迁二都武洋聚族并居。距祖遥远,未与祖家来往,谱志阙如。高曾考妣之名讳遂失其传焉。迁鼎邑十世,虽无仕宦,颇习诗书,正宜造谱牒以书往事诸般来兹。支系谁属尚未明白。在其家谱中见载的《李氏历代世系总考》也仅言及福清北宅始祖为宜隐,且存在误将莅闽诸李氏乱串一通,其中还错把自己归入苗裔之属,若要澄清史实需要时间来佐证。其名行从二十世起列:开鸿彦圣世赓登云振宗继祖长茂永昌。从四十世起:新枝焕发立德为本存仁守信行善承远泽。分别居住在武洋、新路头、照兰、市区、厦门和浙江苍南、平阳、玉环等地。
11、畲族李氏 始祖,原为西突厥沙陀部落首领,名叫朱邪赤心。唐时,因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被唐懿宗封赐为李姓,号李国昌,世袭为晋王。其儿子李克用,孙李存勗五代时逮有后唐王朝,是为庄宗,南唐李升、后主李煜皆其后。南唐王朝覆灭后,其裔孙李保朱举六男,其三子李火德携子,于宋初逃难入闽,居福建上杭县稔田乡官田和丰朗两村,为入闽始祖。其十一世孙李君达,于南宋景定年间(1260年)由稔田迁徙泉州安溪县湖头。元至正13年(1353年)为避倭寇侵扰,其十六世孙李廷玉,自湖头迁徙至福州汤岭,畲族同胞相救,后纳为女婿,妻名蓝色艳。元至正23年(1363年),李廷玉由福州汤岭迁霞邑四都雁落洋,其裔与畲胞雷、蓝、钟结为姻亲,从畲俗、操畲语。明正德八年(1513年),李廷玉六世孙莅鼎始祖万十三朗由雁落洋迁居福鼎白岩村,生儿六人,分礼、乐、射、御、书、数六房。礼房派衍店下巽城樟岚、后壁垄、沿州祠堂基、前岐下坑、安仁管基、三娘坑。乐房派衍桐山深垄、管阳乾头、刘山。射房派衍浙江泰顺玉塔、昌基及霞浦龙门殿等地。御房派衍叠石茭阳、王海、店下鹧鸪岩。数房派衍平阳大麻洋牛角湾、浙江苍南水头状元里、五亩田头、鼎邑佳阳乡的大路、横坑、前岐镇的桥亭乌溪、熊岭岭头。人口1990年统计877户3586人,以10%人口增长率计算,至2005年为3620人。厅级1人,正处级3人,副科级以上11人。
12、管阳长社李氏 据载,长社李氏祖先居住安溪湖头漈内尾园溪仔。莅闽世祖为漳州李氏,先莅漳州后徙安溪湖头。一世祖大选公(生明万历22年,卒清顺治16年)于明万历年间携妣钱氏移徙浙江平阳北纲王湾居焉。第三世时春公迁居鼎邑管阳长社村。谱牒未列字行。分别居住长社、管阳、白琳和市区,目前人口110余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2人。
13、王西宅李氏 原籍泉州府安溪龙观里湖头大西坑,后徙焦溪,一世祖白须公。至六世祖仁伯公于明万历壬子年(1612年)迁徙浙江平阳四十都竹园居焉。两年后迁廿五都北澳。至其房公于乾隆丙戌年(1612年)迁徙鼎邑二十都,至今239年。虽无仕宦,亦勤俭耕读。字行:白明顺义圣仁福景世其如为成孝第发祖上丕前勤俭还谦逊遗箴愿勉旃。分别居住王西宅、前岐镇和市区。目前人口189人。大学生2人,师范生4人。
14、平阳青街李氏 原籍福建泉州府南安八都吕洋。一世祖稽公于清顺治年间与胞兄当稽、堂弟奉稽三人自闽地迁徙到浙江温州平邑五十一都周澳居住,为肇基始祖。远祖谁属尚未明确。名行(旧)星明荣坦汉应以时言行孚信克昌可知(新)承先启后丕振家声。十一世李月忠、李思忠兄弟于1942年莅鼎。李月忠衍裔儿孙13人,李思忠衍裔8人。分别居住福鼎市、宁德市。副处级1人,副科级1人,博士生1人、大学生2人。
15、秦屿后岐、亭下、寒碧、康湖李氏 原籍漳州,清康熙年间徙居鼎邑秦屿康湖村后岐。一世祖绣公生康熙壬戌年(1682年),迄今300多年传人12代。分别居住在秦屿、市区、福州等地。未取字行。人口 余人。秦屿街尾亭下李氏据说原籍也在漳州,人口300余人。寒碧李氏据说也是原籍漳州迁来,人口86人。其字行皆未取,居住在秦屿、市区和福州。康湖李氏原籍福建兴化,上祖未详。莅鼎开基祖子谟公生康熙壬戌年六月(1682年)卒乾隆壬申年(1752年)。据回忆开基祖李子谟公在康熙年间莅鼎,择居秦屿康湖村。名行:子春有廷志金景慕斯广懋德瑞启隆光尊亲笃敬执礼雅传家孝友亦代克昌。(卅四世起)思惠迪吉远见荣芳慈怀秉性良善为根。分别居住秦屿、白琳、市区和福州。人口100余人。正处级1人、副科级2人,大学生9人,中专生10人。
16、江西南平李氏 莅鼎一世祖容廷公字明远讳家望,生于清乾隆九年,卒于乾隆五十八年。原籍江西南丰县馆前乡,其江西可稽的始祖为承灿公。副处级1人,副科级2人,大学生6人。
17、南镇李氏 原籍在四川金堂。一世祖肇永公于明洪武年间迁徙至福建永春和平里卜居。莅鼎始祖约在清咸丰年间迁徙鼎邑沙埕南镇村。字行:汉子思启仲于世迪可(十三世至二十世再编)。二十一世起为:延功懋德乃佑咸绥孝友传家政诗书毓俊贤。分别居住在沙埕镇、南镇村、市区和宁德市、福州。正处级1人,副科级以上10人,大学生12人、高中生20人。
18、山西阳城李氏 原籍山西阳城县。莅鼎一世祖李世华于1949年随南下服务团到达福鼎,后在福鼎安家落户娶妻生子。衍裔1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2人。
19、山东寿光、青岛李氏 原籍山东寿光县。莅鼎一世祖李敦于1949年随华东野战军28军南下解放福州,后转为福建公安队驻扎闽侯,后转罗源,1958年莅鼎后迄今47年。衍育儿孙11人。副科级1人,高中生3人。青岛李氏原籍山东青岛,莅鼎开基祖为李锡贵。1949年随解放军28军83师到达福建,1952年调福鼎工作。衍裔4人。正科级1人。
福鼎市李氏在既往的年代曾经为国家赢得风光,为氏族争得荣誉。据新编《福鼎市志》载述:新中国成立以前在福鼎市为国捐躯的1652名烈士当中,就有100名李姓烈士。解放后荣获全国劳模等荣誉称号的有12人,荣获全省荣誉称号的有6人,他们有的是企业精英,有的是技术能手,有的是专家,有的是教授,有的膺选人大代表、有的荣膺政协委员。在不同的领域为国家、为民族做奉献,不断为我李氏宗族获得荣耀,不愧是我们李氏子孙学习的榜样。
李廖宏
出生地
河北省高碑店市
出生日期
1940年3月3日
毕业院校
中央民族学院
主要成就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代表作品
《西夏文化》
姓名「廖梓妍」的基本信息廖
14划(火)梓
11划(木)妍
9划(水)得分:45
(凶)天格:15分(土)人格:25分(土)地格:20分(水)外格:10分(水)总格:34分(火)「廖梓妍」的“三才”解析 (土土水)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虽可成功于一时,但因基础不稳,易招致失败,甚至有急变而失败之虑。(凶)
1、总论:青少年运不佳,中年或许有一时的成功,可惜因顽强的个性或好充面子而遭受损失,最后有陷于失败的灵意。慎防意外灾厄,天运五行属土时有早亡之兆。
2、性格:表面温和,内在个性强又好出风头,讲话也不认输,做事欠考虑,容易惹火烧身或卷入朋友是非中,平白遭受损失,宜慎重。一生亲友少助,靠孤军奋斗。
3、意志:意志不坚定,思想及事业多变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碰到的困难较多。
4、事业:这种配置对事业的重重考验很多,要求稳定绝非易事,忍耐可减忧。
5、家庭:配偶与长上不和睦,夫妻亦难圆满,有子女多累之兆,注意婚姻危机。
6、婚姻:男娶懦弱固执之妻,婚后生活不美满;女嫁固执寡和之夫,婚后多争吵。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个性较孤独,身体状况也稍差。
8、社交:人缘不错但社交不佳,常为强辩而得罪人,与人相处颇多不适应之感,容易卷入朋友是非。
9、精神:内外都不能如意,精神烦闷不安,应多保重身体为要。
10、财运:财运不佳,应未雨绸缪,多节俭为要,以免常为财务而困扰。
11、健康:易患胃肠、心肌病、泌尿系统等症。
12、老运:晚景无显著进展,有力不从心之兆,缺乏天伦之乐。
李典(李典(174—209,一说180—215),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李严( 男
籍贯 [荆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中都护 骠骑将军 都乡侯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刘表 刘璋 刘备 诸葛亮 费观 孟达 陈震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刘表|琮 刘焉|璋
李严 - 简明历史传记
李严,字正方,以办干练著称,在各处势力任职都受到器重,刘备伐蜀其间,李严率领部队投降刘备,任地方官,表现出其出色能力。施政上,李严是历任犍为太守中成绩最好的一位。军事上,曾两度平定地方上的叛乱。章武二年任尚书令。章武三年与诸葛亮同为辅命大臣,任中都护,留镇永安。建兴四年,李严因诸葛亮准备北伐而负责后方事务。移住江州,其间曾写信诱降孟达。建兴八年,因曹真大举伐蜀,受命带兵二万赶赴汉中,后代管丞相府事务。建兴九年诸葛亮北伐,李严督运粮草,但办事不力致使蜀军北伐被迫停止,李严为了推卸责任,不惜编造谎言诬陷诸葛亮,又想杀死督运领顶罪,直到诸葛亮用证据揭露其无耻行径后才认罪,加上李严平素自私,人际关系差,招致大部分同僚的敌视,所以被罢官流放梓潼郡。建兴十二年,李严闻知诸葛亮逝世,认为后人不会给予起用他的机会,于是气愤病死。
李严 - 简明演义传记
刘备伐蜀时,李严受刘璋妻弟费观举保一同镇守锦竹,又与黄忠单挑数十回合而不分胜负,后中诸葛亮之计归降。刘备死后,受诸葛亮之命留驻永安拒孟达、防陆逊,诸葛亮五出祁山时,李严为掩饰自己运粮不济之过,假托东吴举兵入川,骗取诸葛亮回师,又妄奏后主以推卸责任,后罪行被揭发,被刘禅废为庶人。后闻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大哭病死。
李严的历史评价
诸葛亮: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诸葛亮:正方才高,可比吴国陆逊(《三国志李严传》)
陈震: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
陈寿:都护李严性自矜高。(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附引《季汉辅臣赞》)
诸葛亮: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注引《诸葛亮公文上尚书》)
陈寿:李严以干局达……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常璩:其太守,汉兴以来,鲜后显者。 (《华阳国志—蜀志》) )
李儒(李儒,三国人物,生卒(?—?),字文优,司隶冯翊郃阳人。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禅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正史上李儒并没有在董卓败亡时被杀,董卓死后几个月,李傕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控制了朝政,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李儒不知所踪。)
这是一个好问题,廖立也算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很重要的人物,由于其自身的原因,罗贯中出于小说效果的需要,无法在演义中给他安排更多出场的机会,因此,廖立并不为许多读者了解。
对于喜欢三国的友友,反而更应该了解一下廖立的故事,这对于了解整个蜀汉集团的状况,很有帮助。
蜀汉廖立既有名也有才,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对于廖立的才能还是比较认可的,但都没有重用他。因而,在廖立一生中,也就没有高光时刻。
究其原因,除了廖立本人恃才孤傲,喜欢针砭时政、重臣以外,更主要是与刘备、诸葛亮的军事战略相左。也就是说,廖立不仅情商不高,而且与主政者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基于这些原因,廖立不可能得到重用,更不会替代庞统辅佐刘备。
在豹眼看来,也或许是刘备犯下了一个大错,没有充分认识廖立的价值。
01
《三国志》有廖立的传记,但从中看出,他无法与诸葛亮、庞统相提并论。
陈寿做传记遵循着一般史书的规则,从人物传记的顺序及所占用的篇幅,可以看出,每个传记人物在陈寿心中的份量。
《诸葛亮传》在前,仅次于先后主及二主妃子传,之后是庞统法正传,廖立不仅是与刘彭廖李刘魏杨等人合传,而且比较靠后。
作为传记人物,不仅仅是看名声,更主要的是看成就。廖立没有突出的作为,也就不可能在陈寿的笔下有太多的记述。
据《三国志·廖立传》记载: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
廖立是武陵临沅人,在刘备自领荆州牧后,征辟为从事。年纪不满三十岁,就被提拔为长沙太守。
这个年龄在当时也算不得非常突出,但作为太守一级的地方大员,还是说明其能力的。相同时期,关羽出任襄阳太守、张飞出任宜都太守、赵云出任桂阳太守,廖立能够与关羽、张飞、赵云同时出任太守,可见刘备对于他的器重。
长沙郡是荆州南三郡之首,其重要性要在赵云的桂阳太守之上。
应该说廖立的开局不错,他理该有更大的发挥才是,但一把好牌被他打得稀巴烂。
这与廖立的个性及与刘备、诸葛亮的军事战略相左有关。
02
主动放弃长沙防守,自此失去了刘备的信任。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命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廖立继续镇守长沙。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遣吕蒙袭击荆州南三郡,廖立不战而逃,跑回刘备身边。刘备一向赏识他的才能,没有深加责备,仍然任命其为巴郡太守。
这种事,刘备嘴上不说,那是人家刘备会做人,但心里肯定不爽。委任你出镇地方,作为一郡之首脑,好吃好喝地伺候着,敌人一来你就脚底抹油,这哪行哦?
一般情况下,这是杀无赦的。但刘备刚刚得到益州,一方面需要人才,另方面也需要笼络人心。虽然弃掉了长沙,好在千里迢迢又回来了,没有投靠孙权。相比当时的零陵、桂阳太守的投降,廖立还是好一点的。
如果刘备对其处罚,就会对其他驻守的将领、官员释放一个信号,丢掉城池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如此一来,一旦抵抗不了敌人的进攻,就会选择投降。
刘备不杀廖立,更多是枭雄的权谋,而并非是对其多么器重。
经此一阵,刘备咋会再倚重廖立呢?
当然,这事发生在庞统已死、刘备取得益州之后。
当时,刘备决定征调诸葛亮等人入蜀,廖立也就没有必要非入蜀不可。况且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后,协助关羽镇守荆州也是相当重要的任务。既然廖立是个大才,那就驻守荆州,担当此大任吧。
因此,刘备没有在庞统死后征召廖立替代,一方面是廖立不可能取代诸葛亮,另方面刘备并不想放弃荆州,留下廖立也算是重用。
廖立逃归刘备之后,被任命为巴郡太守,这是后来张飞干过的活。此时,刘备还是非常器重他的。
廖立为了给自己弃守长沙是否找了个借口,不得而知。但从诸葛亮主政时期,廖立的一些言论,可以窥知一二。
请问明朝期间泉州二十八都半岭回龙现是何地?南安市东田镇姓李的居住地在哪里
本文2023-10-14 03:03: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