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军校1-9期学员名单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保定军校1-9期学员名单,第1张

1、1期(1912年8月秋入学、1914年11月毕业、1114名)

唐生智、董宋珩、蒋光鼐、李世荣、晏勋甫、傅汝钧、魏益三、龚浩、曹士杰、曹浩森(肄业)、夏首勋、晏道刚、周址、周玳、周祖晃、荣鸿胪、荣臻、张定璠、张樾亭、张笃伦、张钺;

吴尚、杨爱源、杨澄源、苏炳文、刘文岛、刘玉珂、门炳岳、门致中、刘凤池、王镇淮、王天培、左世允、冯轶裴、向传义(肄业)、李必番、李品仙、孙楚、孙震、李树春、李兴中;

甄纪印、季芳(肄业)、郑大章、陈铭枢(肄业)、邓演存、傅汝钧、万耀煌、张维藩、李宗黄、荣鸿胪、王天培、田颂尧、邓锡侯(肄业)、谢珂。

2、2期(1914年初入学、1916年5-6月毕业、956名)

陈骥、陈国栋、陈树藩、陈继承、陈鼎勋、李云杰、杜春沂、刘兴、刘峙、刘文辉、刘尚志、马晓军、吕公望、刘玉珂、邓锡侯、李鼎新、陈嘉谟、王暤南、秦德纯、秦绍观;

叶琪、冯鹏翥、邢震南、周斓、施北衡、祝绍周、廖磊、唐俊德、富占魁、梁培璜、徐启明、陶峙岳、黄隐、彭诚孚、熊式辉、戴岳。

3、3期(1914年8月入学、1916年8月毕业、801名)

徐祖贻、徐庭瑶、徐培根、夏威、赵观涛、陶柳、陶钧、黄绍竑、梁朝玑、戴戟、周碞、周凤歧(肄业)、姚纯、贺维珍、何宣、何健、陈以忠、陈安宝、萧山令、张刚、张贞、张义纯;

张治中、陈焯、吴石、朱传经、王天鸣、白崇禧、毛秉文、张培梅、赵守钰、姚琮、于达、王懋功(肄业)、贾康、孔庆桂、吕焕炎、刘建绪、刘和鼎、杨效欧、吴国桢、颜仁毅。

4、4期(1915年秋入学、1917年秋毕业、209名)

朱怀冰、尹呈辅、王翰鸣、刘祖舜、刘膺古、汪之斌、胡宗铎、彭进之、程汝怀。

5、5期(1916年6月入学、1918年9月毕业、630名)

张荫梧、吴克仁、李服膺、王靖国、白濡青、李生达、杨耀芳、刘翼飞、严重、何绍南、耿幼麟(肄业)、赵承绶、唐永良、郑俊彦、孟宪吉、董英斌、鲁英麟、傅作义、赖世璜、楚溪春。

6、6期(1917年初入学、1919年春毕业、1333名)

林廷华、欧阳驹、周浑元、周毓英、郝梦龄、赵博生、胡祖玉、余汉谋、陈公侠、邵百昌、吴奇伟、李振球、李扬敬、李文田、上官云相、邓龙光、邓演达、叶挺、叶肇、吕超、吕瑞英;

华振中、朱晖日、刘茂恩、杨杰、杨宏光、李汉魂、阮玄武、顾祝同、徐旨乾、郭忏、吕竞存、谭邃、罗策群、缪培南、黄琪翔、黄镇球、覃连芳、韩汉英、韩德勤、彭位仁、彭毓斌、樊崧甫、何柱国。

7、7期(1917年秋入学、1919年秋毕业、191名)

陈长捷、黄维刚。

8、8期(1918年8月入学、1922年7月毕业、638名)

陈诚、马法五、王育瑛、王景宋、王以哲、古鼎华、史文桂、史泽波、孔令恂、刘奉滨、刘珍年、刘春荣、李士林、韩洞、邹洪、张权、张文清、张东凯、陈孔达、宋肯堂;

柳际明、周祥初、张厚琬、周至柔、郭思演、韩锡侯、傅仲芳、徐梁、高卓东、胡伯翰、裴昌会、郜子举、郗恩绥、罗卓英。

9、9期(1921年10月入学、1923年8月毕业、702名)

李宗弼、刘万春、刘多荃、李觉、牟中珩、何基沣、宋邦荣、张知行、张克侠、张寿龄、贺粹之、周福成、施中诚、郭寄峤、展书堂(期肄业)、董振堂、黎行恕、林伯森。

扩展资料:

保定军校军校共办了9期,到1923年停办。1901年11月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到保定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次年初,他在保定东关外创练常备军(新军)并设军政司(旋改督练公所),下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分别由刘永庆、段祺瑞、冯国璋任总办。

5月,经袁世凯奏准,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冯国璋任总办(校长)。1903年2月,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倡导正规军事教育。

同年于保定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开始第一届招生。1906年,清政府设立陆军部,8月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停办,该校变成全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直属清廷管辖。1906—1911年,分别在这个校址上开办过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和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当年7月,经陆军部批准把陆军预备大学堂迁至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10月,在保定原址开办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任校长为赵理泰。至此,保定军校步入历史舞台。

保定军校主要培训初级军官,教育方法多采用日本和德国方式,学期两年。军校共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5科,在校生约1300多人。

保定军校人才辈出,不少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如后来成为***将领的叶挺、赵博生和董振堂等,如蒋介石、白崇禧、陈诚、顾祝同、薛岳、唐生智、熊式辉、刘峙、罗卓英等国民党将领,如张治中、傅作义、陶峙岳等为新中国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将军。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元末乱世,渔民出身的陈友谅是个桀骜不驯的主。

他原是天完皇帝徐寿辉手下的部将,却不甘为人下,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悍然杀主,在江州建都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摇身成了“大汉皇帝”。

陈友谅不但不甘为人下,而且榻旁容不得别人酣睡,为了灭掉在自己榻旁酣睡的朱元璋,其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亲率六十万大军,驾着代表当时一流造船技术的巨大战船,满载家属百官,狂攻南昌,最后演变成历史上著名的水军大战——鄱阳湖大战。

该战,陈友谅输得很惨,不但全面崩盘,其本人从船窗伸出头来指挥作战时,被大明悍将郭英觑得真切,张弓搭箭,一箭贯穿头颅,当场挂掉。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

朱元璋取得了鄱阳湖大战的胜利后,在战场上再无大的障碍,顺风顺水,荡平群雄,驱逐蒙元,一统宇内,开创了煊赫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

陈友谅的“南汉集团”则在鄱阳湖大战之后迅速瓦解,其妻儿老少、旧臣故将的去向,悄然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去,不为大多数人所关注。

时间过了数百年,即到了公元1908年,革命党人万耀煌、耿仲钊在武昌蛇山黄鹤楼脚下的山坡意外地发现了陈友谅的墓地。

经考证,是鄱阳湖兵败后,陈友谅的部下将其遗体运回武昌,葬于该地。

辛亥革命胜利后,湖北省内务司于民国元年(1912年)对该墓进行整修,在墓前修筑了墓道和一座高大牌坊,牌坊前额书“江汉先英”,后额书“三楚雄风”。墓两侧还各建一座碑亭。

整个墓园占地约长30宽15米,与朱元璋的孝陵相比,是很小很小了,但也有模有样,算是一座微缩版“帝陵”。

解放后,武汉市人民政府于1956年对墓园给予了修葺,并在墓旁竖一生平事略碑,记载了陈友谅的生平事迹,其中有:“…1360年自立为帝定都江州,国号为汉年号为大义…”

1956年11月5日,陈友谅墓还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即陈友谅墓在武昌蛇山南麓渐渐成为了史界共知的常识。

但是,近来,有自称为陈友谅的第24世孙的人士出面指证:武昌蛇山南麓的陈友谅墓只是一座为掩人耳目的假墓,真墓其实在浙江舟山衢山岛。

这位陈友谅24世孙,名叫陈蕙芬,女,1956年生人,退休前曾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助理经济师、嘉兴市第三届市人大代表。

陈蕙芬为什么现在才指出老祖宗的真墓所在呢?

原来,从2015年5月开始,她才担起家谱修订之任,整理和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并通过拜访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的专家、老师,对老祖宗陈友谅的兴亡史有了比较翔尽且真实的了解,最近才确认陈友谅真墓是在浙江舟山衢山岛的。

陈蕙芬说,当年陈友谅身死,军心大乱,士气瓦解。在这紧要关头,邹普胜太师、张定边太尉、以及一位名字已不可考的赵将军,经过紧急商议,最后作出决定,由邹普胜太师、张定边太尉,带领众将士保护陈理及陈友谅遗体全力突围;由赵将军带领一支精干队伍营救、保护陈友谅三子陈孝突围。

成功突围、并且又顺利会合后,大家猜想朱元璋会寻找陈友谅的遗体,为了保护陈友谅尊容尊严,他们不得不对陈友谅遗体进行秘密的火化,并由陈友谅之子陈理、陈孝把父亲的遗骨装封入坛。

接着,他们再次分兵撤离:由张定边太尉等将士,保护陈友谅二子陈理并携带虚设的陈友谅灵柩(陈友谅的遗物),往西方向武昌撤离。由邹普胜太师、赵将军等一行,保护陈友谅之子陈孝并携带陈友谅的遗骨顺长江向东撤离。

陈理在张定边太尉及将士们的保护下回到武昌,称帝,改元德寿,为陈友谅在蛇山南侧建立了衣冠冢。

陈孝则在邹普胜太师、赵将军一行的保护下,携带着陈友谅的遗骨,向东逃亡,江北到了江东,进入了东海舟山海域,在衢山岛屯驻了下来。

陈蕙芬还说,邹普胜等人在衢山岛的中北偏西位置选了这一带最高的、现在叫皇峰墩的丘峰,依托山丘建造了一座皇坟,坐北朝南,立墓碑,碑上镌刻“大汉皇帝陈友谅之墓”。但这还是一座假墓。

保定军校1-9期学员名单

1、1期(1912年8月秋入学、1914年11月毕业、1114名)唐生智、董宋珩、蒋光鼐、李世荣、晏勋甫、傅汝钧、魏益三、龚浩、曹士杰、曹浩森(肄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