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廖姓的历史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1收藏

关于廖姓的历史名人,第1张

廖姓是中华民族常见姓氏之一,百家姓排行第66位的大姓,廖姓也是台湾地区第十八大姓。廖姓的源流较多,历史悠久。

廖扶:襄阳(今属湖北省)人,一作廖扶,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廖化: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封中卿侯,为人忠烈,以果烈著称。廖衡:宋代顺昌人,自幼聪颖,六岁能文,十三岁中乡举,官至转运判官。廖正古:宋代将乐人,任西安知县,反对王安石“青苗法”,著有《归田集》。廖执象:宋代顺昌人,聪慧过人,七岁能写,年二十入京献诗,太宗甚为欣赏。后赴省会考,病殁。据传,隐士陈抟是之曰:“余乃谪仙人,但不能久留尘世。”

廖姓起源古廖国,来历是得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

廖姓是中华姓氏,发源地是古廖国都城(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得姓始祖为古廖国第一任国君廖叔安,乃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原居帝丘(即今河南濮阳市),为楚国先祖。夏朝时被封于飂(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国所灭,后人以国为氏。

廖姓廖姓总人口约42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033%。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湖南、四川等四省,这四省廖姓大约占廖姓总人口的56%。广西、台湾、福建、河南等四省的廖姓又占了25%。广东居住了廖姓总人口的16%,为廖姓第一大省。

历史上廖姓的迁徙与分布

先秦时期,廖姓活动在河南、四川。到了秦汉,廖姓已扩散到河北、湖北。到两晋南北朝时,廖姓已越过长江进入湖南、广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唐朝时期,中原廖姓两次南下移民福建,在南方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末廖姓首次移民台湾。

宋朝时期,廖姓大约近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6%,排在第七十三位。廖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廖姓总人口的32%,占湖南总人口的1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湖北、福建、四川,这四省的廖姓大约占廖姓总人口的69%。其次分布于江西、广东,这两省的廖姓大约又集中了18%。

廖姓源流较多,主要源流一是出自姒姓,为夏朝宗室廖姓得姓始祖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姬伯廖之后裔,以邑名为氏;三是出自偃姓皋氏,尧、舜的贤臣唐朝追尊大唐德明皇帝皋陶的后裔,于“蓼”建国,以国名为氏。 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为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开国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古蓼国辖境为当今河南省唐河县、桐柏县,湖北省枣阳市、随州市,都城在(今河南唐河);飂氏传到36世伯高时,改成为“廖”。 最早一支廖姓源自黄帝后裔、夏朝宗室、西蓼开国国君—廖叔安,故廖叔安为廖姓得姓始祖。廖姓在中国宋朝百家姓排行第66位。

廖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大支:董姓、偃姓和姬姓。廖姓有夏商飂氏初始历经3000多年、西周时期的蓼国初始历经2600多年、春秋初开始于伯廖灭于楚国等三段历史,具体如下:

第一支出于董姓。高阳氏颛顼之后裔祝融氏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嘬为六个大部落。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惠连之子飂叔安,封于飂,飂的古址在今河南唐河的湖阳镇,是夏商时代的侯国,西周初为周吞并。古代飂、蓼、廖通用,飂叔安也称廖叔安,其后以国为氏。董姓廖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第二支出自偃姓。皋陶为尧舜时代的刑官,皋陶氏族属于东夷族一支,皋陶,字庭坚,偃姓,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西周初其后裔被封在蓼,蓼国古城在今河南固始东北蓼城冈,公元前622年被楚穆王所灭。古代蓼、鄝、廖通用,蓼国之后有廖氏,偃姓廖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第三支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周文王之子伯廖于古飂国之地,在今河南唐河南的湖阳镇,春秋初灭于楚国。子孙以国为氏。由于廖国国小势弱,也不见于经传,难以确考。很有可能廖、蓼、鄝、飂同为一地,同出一人之后。

当代廖姓的分布

廖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粤桂、湘赣、闽台、安徽西南、湖北东南、贵州东部、云南大部,廖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9%以上,其中中心地区的频率在19%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53%,居住了大约66%的廖姓人群。

在海南、贵州西部、云南东北和西北、湖北西部、川渝、陕甘南段、青海东南、河南东南、皖苏大部、浙江,廖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3%-069%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6%,居住了大约26%的廖姓人群。

关于廖姓的历史名人

廖姓是中华民族常见姓氏之一,百家姓排行第66位的大姓,廖姓也是台湾地区第十八大姓。廖姓的源流较多,历史悠久。廖扶:襄阳(今属湖北省)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