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吉首田姓属于什么旗人?
田姓的起源与发展- -
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为便于国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姓中的妫满因此被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春秋时,陈历公之子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氏,改称田氏,田完成为田姓始祖。此事在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通志·民族略·以国为氏》载:“田氏即陈氏,陈历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子御寇,敬仲避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姓纂》载:“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通志氏族略》载:“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宜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姓氏考略》载:“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为田氏。”
田姓另一枝较早的源头可追至传说中农神田祖,《姓氏急救篇》中记载田祖的后裔以田为姓,但这一说法缺乏充足的史料佐证。
田姓自得姓后,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除了田姓人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于各种原因的加入也促进了田姓的发展。如《金史》记载女真族的呵不哈姓改为田姓。金朝建立后,由于受宋文化的影响,开始有女真人改姓汉姓,金初的世宗、章宗等,为禁止这种行为曾明令,“禁止女真人得译为汉姓”、“犯者抵罪”。但此举并未收到多大成效,女真皇族中的一些人冲破禁令,改姓汉姓,致使百姓纷纷效仿,到金末时已经有数十个女真姓改为汉姓,呵不哈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改为田姓的;宋朝庆元年间,绍兴年间进士,宁宗朝官拜左丞相的留正因为“庆元党禁”而遭罢逐,到绍兴隐居。明朝洪武初年,其后裔去掉留字上的卯,以田为姓;还有一支田姓是明初大臣黄子澄的后裔。“靖难之役”后,朱棣击败惠帝,随后便对主张削藩的大臣进行屠杀,黄子澄被俘后不屈而死,其子为避祸而改为田姓,其后裔就以田为姓;土家族中的田姓人很早就见诸于史籍,如《南齐书》等史籍中都有记载。目前脉络较为清晰的土家族中的田姓是湘西的一支土家族田姓,清朝江苏无锡人顾彩《容美纪游》中称容美当时的司主叫田舜年。有学者根据田舜年编修的《容阳世述录》和《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由田舜年一支田姓依次上溯为田甘霖、田玄、田楚产,田宗愈、田九龙、田世爵、田秀、田保富、田潮美、田胜贵、田光宝、田乾宗(土家浯名为田先什用)和元朝的墨施什用,墨施什用再往上的裔承关系已难以考证,不过由此可以得知,这支田姓诞生于元朝;台湾原住民中也有许多田姓人,台湾原住民中田姓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一枝比较特殊,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一位纹面老人叫田贵实,他的父亲叫西畔·乌茂,并不是姓田,日本侵占台湾时,将大批高山原住民强行迁至平地,田贵实的父亲就在当时被强迫迁下山,并被取了一个日本名字“材田三郎”,抗日战争胜利后,户籍人员进行姓名登记时,他的父亲告诉户政人员喜欢种田,因此就被登记为田姓,井因为人多、钱多、土地多而被登记为“田三多”。
此外,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汉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时赐元人察察田姓,清朝时,满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为田姓,在白族、藏族、高丽、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田姓。现在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县自称“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路白马乡白马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是瑶族人。回族中也有田姓。
宋朝时田兰生进入海南为官,他的儿子田天池中举后,任琼山令尹,父子二人都在琼山定居。
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0年),河南开封府陈留县田家庄的一支田姓人随驾南迁,经过长途跋涉,在天乐乡定居(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欢潭村),现欢潭村80%的人口为田姓。这一支田姓后来又出了许多名人,如明朝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田麟、清朝时有成都知县田轩来和台湾大学教授、鸟类专家田曾垲等,这一支田姓人也随着这些外出的人迁往了祖国各地。萧山区域厢镇道源桥也有一支田姓,是南宋绍兴年间中进土留正的后裔,留正曾于绍兴隐居,其后裔留伯成、留贵和于明朝洪武初年从绍兴迁至萧山道源桥。雁门的一支田姓人也于这一时期随驾南渡,定居于今天的浙江省永康市地区。
明朝初年,由于连年战乱,北方许多地区田地荒芜,人烟断绝,明朝政府遂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这些地区,形成了一次人口流动的高峰,田姓人也随之进行了大规模的播迁。据清光绪二十八年修的邯郸《田氏族谱》记载,邯郸的这一支田姓的原籍是山西平阳的洪洞县,于明朝永乐年间迁至邯郸。
明朝不仅北方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南方也经常根据官方的安排进行迁徙。现在湖南西部有一个水田寨,田姓是村中的大姓,原来在黔东铜仁所管辖的白水下寨,其开基始祖于明朝万历年间奉官府之命举家东迁至水田。
明崇桢年间,江西筷子巷(今南昌市内)的田氏三兄弟居家迁至今天的湖北省黄陂,这支田姓后来出了一位科学泰斗一田长霖。
清朝,许多满族的姓氏都改为汉姓,满族姓氏中的“田佳氏”改为“田姓”,满族的田姓随着满族全国政权的获得而迁往各地,沈阳、呼和浩特的许多田姓人就是“田佳氏”的后裔。在19世纪初,田姓人迁到了我国的北疆,哈尔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田家烧锅”就是迁来的田姓人创办的。
提及南方的人口迁徙,广东省南雄的珠玑巷不能不涉及,南雄珠玑巷被称为“七百年前桑梓乡”,现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百多个姓氏都与它有紧密的关系,许多人到这里来寻根问祖,珠玑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唐宋以来南迁的许多人都曾把它当作驻足之地,然后经此向其他地区迁徙,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的县志记载:“田氏之族……其先世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转徙广西至武宣县属之七星村,清顺治间分支至泥陂村。”
清朝,有许多田姓人迁徙到了台湾,据台湾《屏东县志》记载:“今琉球乡碧云寺之前身,称观音亭,即为田深氏于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所倡建,今上福村之田姓,多为其后裔云。” 乾隆八年,有福建的田姓人台湾苗栗二堡通霄庄开垦。
清朝时,田姓人也开始迁居海外,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便漂洋过海,谋生异国。这些海外华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就以血缘、地缘和业缘等作为纽带,建立了许多华人社团。旅菲华人中的田、胡、姚、虞、陈五姓于1908年成立了妫堂总会。
二战以后,迁往国外的华人比以往有所增加,如泰国巴坤猜“大埔”商行的东主田姓夫妇就是二战后粤东梅州山区县大埔的移民。现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田姓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播迁也越来越广泛。
田王一家,源于山东曹县田氏
《田王族谱》载:
《节录燕城集王氏墓碑概略》:……田氏始祖与我始祖同迁,故殁葬于一茔而并立焉。碑载始祖失讳,惟黄观寺前祖茔一世祖讳鉴,谱曰:铭钶铧鉌者,皆其胞弟也。今以田氏世系考之,始祖传至四世乏嗣,鉴祖承继,以后世代颇详。1985年《田王族谱》卷一 第14页
《叙论》:……先祠墓碑牌位田王二公为合族始祖,固不得妄生议论也。田王二公同茔立祖,王祖传四世而绝,即以田氏五世祖铭钶铧鉌之胞兄讳鉴过继承嗣,果非一脉相传安能相传四世尚有过继关系况当时情谊如此之重,年代亦不为远,又焉有不知先人名讳之说…… 二十世孙田养廉沐手敬撰。1985年《田王族谱》卷一 第17-18页
《家谱序》:……始迁祖失讳,以下又不知遗缺几世,故以鉴祖为一世祖矣。考之田氏铭钶铧鉌皆鉴祖爱弟,田王一家,从可知也……光绪二十五年二月下浣十六世孙(王)化行沐手敬书。1985年《田王族谱》卷五 第2页
《修谱记略》:我族分田王两氏,姓虽不同而确属一脉。前有谱序至为明晰,……我王氏始祖暨我二世三世四世诸祖均失讳,故于光绪二十五年间经我族伯化行、旭亭、振清诸公暨我严君子立公创谱时以五世鉴祖为始祖,今既田王两氏合编一谱,乃应以鉴祖为五世祖,庶使世系相符而不紊也。二十一世孙王体仁由郭庄本宅谨记。1985年《田王族谱》卷一 第21页
田健(1932-2000),山东省肥城县(今肥城市)人。
1945年,田健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
历任中共平原省军区随营学校第四队区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司令部机训队文书。解放后,田健历任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秘书处代理处长、省委副秘书长。
1984年1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后历任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部长兼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共山东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2、田健自述
我于1932年农历四月六日出生于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的田家东史村。当时,我们田家已是一个有22口人的大家庭。有祖父、祖母、伯父、伯母、叔叔、婶子以及4个哥哥,我排行最小。村里刻制田姓家谱,在我出生的前几个月,祖父预测我是男儿,预先把我的名字刻在了家谱上。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我倍受祖父的喜爱。祖父走亲访友,几乎都带我一同前往。我7岁在本村上小学,开始读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尔后改读国文,学习语言、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父辈非常重视我的学习,尽管那时家庭经济状况不算富裕,但对我所需的学习用具都给予满足。在小学读书期间,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差不多总是前3名,因此全家都为我学习成绩优异而感到高兴。在我出生之后,叔兄弟逐渐多了起来。到我上小学时,叔兄弟已经10多个。其中与我同龄的就有4个,比我小3岁的也有6个。小孩子多了,家庭倍加热闹。每天放学后,在院子里吵吵闹闹,还时常打来打去,乱得长辈们不得安宁。我的小叔、姑姑就经常拿着棍棒,像赶鸭子一样往院外撵。那时吃饭也不安静,一群孩子围着一张大桌子,边吃边说话,为吃菜你多我少争个不停。整个家庭只有晚上都睡觉了才得以清静。当时家里尽管人多,还能吃上玉米面做的窝窝头,每顿饭除了咸菜还能吃上萝卜丝或者炒白菜。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因为当时村里还有不少人家连饭都吃不上。记得每年过春节,村里有不少人到我们家里要饭吃,祖父和父辈们都把事先准备好的干粮送给他们。为此,村里很多乡亲都称赞祖父是位善良慈悲的人。祖父在乡里为人好,威望高,村民们有什么事,都愿意找祖父谈,邀祖父为他们解决问题。在我上小学的前后几年,虽然大家庭人口多,但在祖父和父辈们严格教育下,非常团结和睦。记得那时,大伯父田锡琦,又名田景韩,在抗日县政府搞教育工作。二伯父、我的父亲以及小叔也在做抗日工作,很少在家。经常在家的只有5叔和6叔。5叔是全家种田的主要劳动力,6叔主要经营油坊和中药铺,总的说来家境还比较好。可是好景不长,大概是1940年,日寇把据点建在肥城县边院、安驾庄等地。因为我的家在乡里是有名的抗日家庭,日寇安下据点后,在汉奸指认下,首先抄了我的家。家产有的被火烧掉,有的被抄走,大门贴了封条,土地全部被霸占。从此,一家30多口人无家可归,分别避难于亲戚家中。大约也在这年,2伯被日寇逮捕,押在泰安。5叔在一次耙地时,不幸被耙齿尖刺穿腿部,得了破伤风,无处医治而去世。2伯在日寇监狱多次受刑,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祖父为此悲伤至极,卧床不起,不久也与世长辞。为保2伯出狱,家中卖掉了10多亩土地,也未能保释出来。后来据说是汪精卫投靠日寇后释放政治犯,加之我们中共地下党多方做工作营救,2伯才得以出狱。2伯出狱后,立即又回到了抗日游击队。为此,日伪汉奸对我的家庭恨之入骨,加紧了对八路军和抗日家庭的扫荡、抄袭、追杀。1942年4月12日,占据在汶阳镇的日伪乡政府,在乡长田锡昆的带领下,又一次突袭田家东史村。他们妄图逮捕我的父亲和6叔,但未能得逞,他们抓到了我的哥哥田纪雯。汉奸们威逼我哥哥,要他说出父亲的隐藏地点,遭到哥哥的拒绝。汉奸们开枪打掉了我哥哥的一只耳朵,哥哥毫无惧色,对汉奸们破口大骂。汉奸气急败坏,竟连开3枪杀死了我年仅13岁的哥哥。日伪汉奸曾经发誓说,要把我家的人员斩尽杀绝。从那时起,全家又一次逃难,远离老家。在亲朋好友家常住,有的怕担风险,口头不说,心里并不欢迎我们。无奈,只有借其他人家的房子住,房租交不起,吃饭也很困难。这种有家不敢回,终日提心吊胆,吃不饱、穿不暖的处境,真是度日如年。1944年春节过后,我的大哥,伯父的大儿子田德普当时在抗日5专署工作,看到家中这种状况,就让我6叔把我婶子和田纪云、田纪震、田纪雷还有我接到了解放区,我们才得以继续上学读书。1942年,纪云哥先是在解放区一个兵工厂当了一段时间的学徒工,后又在某部队当了一段时间的司号员。因年龄太小,回家过了一段时间,这次是第2次到解放区。纪云哥一到5专署,就进了第三抗日中学。我和纪震、纪雷先入冀鲁豫抗属子弟小学,1945年7月底也考入第三抗日中学。从那时起,我踏入了革命阵营。到抗日中学不久,1945年7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全校师生和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热烈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那时,我天真地认为,从此国家就太平无事了。谁知没过多久,国民党蒋介石又发动内战,进攻解放区。在鲁西南大阳湖战斗之后,我和一批三中同学,赴前线当了伤病员的护理员。大约是年秋,我又随从专署办公室主任赴东苑县——即建国后的东明县征粮。就在那次征粮中,我们被当地国民党保安团一股队伍发现,包围了我们,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我们征粮人员因人数太少,寡不敌众,边打边撤,最后退到一个二层楼顶上,眼看有被歼灭的危险。恰在这时,我们的武装民兵对这股土顽进行了反包围。民兵除了真枪实弹攻击土顽外,还把鞭炮装在水桶内叭叭爆炸,土顽恐慌万状,仓惶逃跑。这是我参加革命以来的第一次战斗。 1946年秋,国民党新五军进攻山东,我们随学校北上,从定陶县到聊城的朝城。1948年底,冀鲁豫边区随营学校,招收一批学习机要工作的学员,我被选上。1949年9月,机要训练队结业,冀鲁豫军区决定抽调部分机要人员南下,我第一个报了名,自愿到艰苦的地方工作。 (文/田 健)
这是我转来的,不是原创的,怕您不熟悉网,如果您知道百度吧,可以到 田氏吧、昌乐吧、田氏家谱网看看,收获会多些的:
山东昌乐 田氏族谱
十八世;世 作 乐 尔 十九世;源 本 善 名 之 二十世 道 来 恒 保 守二十一世;以 敬 清 怀 思 二十二世;仁 开 志欣 芳 二十三世 ;克 承 有 法 式 二十四世;公 伯 选 秀 生 二十五世;祥 洪 盛 英 齐二十六世;万 瑞 茂 隆 绍 二十七世;洵 在 廷 庆 滋 二十八世;章 久 臣 兴 中二十九世;家 国 礼 全 时三十世;建 大 崋 伟 业 三十一世;昌 星 振 义 起 三十二世;坤 寰 普 雨 润三十三世 福 广 民 安 喜 三十四世;宗 文 学 和 令 三十五世;沛 泽 兆 吉 三十六世满 豊 登 同 泰 三十七世;汇 良 俊 君 立 三十八世;才 冠 鲁 彦 耀三十九世浩 洲 永 存 纪 以上 按照田氏家乘三支以后田氏家族的子孙后代尽量按照家谱起名,以振兴我们田氏家族, 由二十一世 敬潭 炒写;;
山东应该是田姓发源了,当时周分封天下,姜子牙分在齐国,是姜姓和吕姓祖先,后来一个舜的后代因杀人逃到齐国改名换姓叫田完,后来姓田的成为一个大的家族,并且还是一个大商人,那时候还没有歧视商人这一说,商人地位还是很高的,姓田的就通过低息或者无息放债,结果是当时周天子欠他钱,齐国很多老百姓受他恩惠,然后姓田的人气很高,取代了姜姓为齐国国君,也没什么人反对。然后田姓就大大的开始开枝散叶。
据现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田家窑田氏族谱记载,田家窑田氏始祖田七公原籍山东青州昌乐县田家老庄。 据田家村田氏族谱记载,先祖田福贵、田布化兄弟两人(可能是田家窑第三世),于明朝永乐年间,从现青岛胶南市王台镇田家窑迁居青岛。兄福贵居现青岛市李沧区瓮窑头,弟布化居现青岛市市南区田家村。
我们的辈分是:
从第十世开始,达翁村辈分是: 万启玉兆修 ,公平祥祯瑞,克昌延先泽,
崇本明伦业 ,敦宗睦祖德 。
田家村辈分是: 万启中立修 ,公平祥祯瑞,克昌延先泽,
崇本明伦业 ,敦宗睦祖德 。
我是第十八世“祯”字辈
祝您吉祥如意!
有,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姓氏起源:
出自田姓。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消灭各地豪强的残余势力,曾经把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王的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房陵(今湖北房县)一带定居。在迁徙原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族大人众,故改变了原来的姓氏,以次第相区别,分列为第一氏到第八氏。首迁者往第一门,为第一氏;田广之孙田登迁往第二门,为第二氏;田广之孙田癸为第三氏,以次类推,田广的田英最后迁徙,住在第八门,为第八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这一支后来出了不少名人,所以作为显姓收到《续百家姓》中。
第一至第八等姓,后来都改为单姓"第",现在保留复姓的很少。
聚集地:
暂无
历史名人:
第五元先:东汉学者,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为郑康成之师。
第五琦:唐代扶风郡公。能言强国富民术,不益赋而用以饶。乾元时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刺史,有惠政。
第五上:东汉刺史,为官冠名州郡,永寿中以奉使称职,拜高密侯相,惩治贪恶,刚直不宥。
第五伦:东汉司空。耿直公正,建武年间举孝廉,任会稽太守,以清节著称。在朝中作官一心奉公,始终保持清廉。
#五年级# 导语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以下是 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五年级下册姓氏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田,我也姓田。于是我想了解一下田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田姓在人口的数量排位。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田姓的来源:妫姓,田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陈国灭亡后,陈胡宫后裔陈完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得姓始祖为陈后完。
田姓的历史名人:
1、田穰苴。
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
2、田单。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
3、田齐桓公。
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 代国君。
4、田横。
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 杀。
5、田锡田。
清代书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6、田文镜。
汉军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7、田兴恕。
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 压太平军、贵州苗民起义,而历任青州镇总兵、贵州提督、贵州巡抚、钦差大臣等职。
田姓的现状: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贵州四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贵州为中心的中原冀豫鲁、川湘两个田姓高聚集区域。在600年期间,田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回迁的流动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四、研究结论
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妫姓中的妫满被封为陈侯,称陈胡公,后裔姓陈。春秋时,陈历公之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恒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姓,改称田氏,陈完成为田姓始祖。历,外族因种种原因改姓为田也是田姓来源之一。
2五年级下册姓氏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学校里,很少有人姓“曹”,在妈妈的单位里也很少有姓“曹”的同事,“曹”姓是最多的吗?“曹”姓的名人有哪些?“曹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曹”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我上网查了一下“曹”姓是不是最多。曹姓,中华姓氏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国姓,主要源自上古时期火正祝融支系和西周王族支系,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18年排名第三十五。宋代曹姓在川甘地区和中原比较兴盛,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四川,甘肃四省,占全国人口058%,总人口约730余万。现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为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0%这证明了“曹”姓不是最多的。
我从书上知道了姓“曹”的曹雪芹。我还查了一下百度。知道了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四、研究结论
1、我国“曹”姓历史悠久,“曹”氏家谱原书在宋代。因为宋代家谱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国家对私家谱的提倡,所以“曹”姓宗谱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还一直保留到今天。
2、在浩瀚历史的长河中,“曹”姓人才辈出。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汉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曹操及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冲等。有大孝女曹娥,近代作家曹禺……;现在的文代作家曹文轩……我为我们祖国骄傲。
3五年级下册姓氏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我身为崔姓子孙的一员,对自己的姓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它的历史,于是,我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崔姓的来源和人口数量。
2通过中华崔姓网了解崔姓的历史和人口分布情况,并搜集名人故事。
三、结论
1我国的崔姓源远流长。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崔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2崔姓人才辈出:有史学家崔鸿魏,唐代大诗人崔颢、崔护,北宋名画家崔白,军马都元帅崔立,元朝名臣崔斌,清代历史学家崔述,书法家崔瑗明代画家崔子忠;当代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娱乐明星崔健、崔智友……我真为崔姓人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中国崔姓分布最多的是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山西,北京,河南,甘肃及北方所有省份。而南方诸省较少。
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崔姓已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新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崔姓人口约有445万,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五十四位。
4五年级下册姓氏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多人都姓王,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一万年前是家!”有几次在家里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历史文化,很值得你去研究哦!”于是,我开始了对王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来了解王姓的来源与王姓的历史名人。
2、通过历史教科书、报刊来进一步了解王姓人口的数量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王氏的来源:王氏出自“姬”姓。公年前225年被秦氏所灭,其子孙四散,因为是王者之后,所以被称为“王家”,也就是现在的'“王氏”。
2、历的王姓名人:有王羲之、王维、王安石、王献之、王通、王世贞、王之涣、王昌龄、王涵……
3、王姓人口数量:经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信息,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数总数的725%。
四、结论:
5五年级下册姓氏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说,姓氏也是一种汉字的形式,今天我就来查查我的姓氏——“苏”。“苏”姓是怎么来的?历姓苏的名人有哪些?“苏”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苏”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借阅书籍。
2、网络查找。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来源
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陆终有子6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再后来,昆吾氏的子孙中又有人别封于苏(今河南温县一带),其子孙也以封地为姓,姓苏,成为当今苏姓人中最早的一支。
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回族苏姓起源: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回族苏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
2、历史名人
苏秦,建合纵联盟,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洵,擅长于散文、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苏轼苏辙,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本善,抗日名将,曾任浙江保安部队第三纵队中将司令……
3、现状
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苏姓人群大约占了047%。即每一10000个中国人中姓苏的人至少在47个。总人口大约在564余万。
四、研究结论
1、“苏”姓的来源有三: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出自古代少数民族;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
2、历,“苏”的名人不多。有策略家苏秦,持节不屈的苏武,文笔甚好的“三苏”父子……
3、2020年苏姓是排名四十一位的大姓,从人口大约在564万。
湖南吉首田姓属于什么旗人?
本文2023-10-14 02:34: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