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最得意的“洋徒弟”大山,从爆红到销声匿迹,他经历了什么
相声起源于明清
距今已经有两三百年 历史 了
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是一种需要用中国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形式
说相声的演员自然都是中国人了
说英语的那叫脱口秀
说日语的那叫漫才
因为语言的不同
艺术形式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你说
有外国人说相声吗?
确实有这么一位相声演员是外国人
并且是姜昆的徒弟
登上过三次春晚
那么你猜出来是哪位相声演员了吗
没错就是姜昆的洋徒弟大山
大山是一个加拿大人
大山从小
就对中国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上大学的时候
还选修了现代汉语
因为这门课
从此就为大山打开了通往中国文化的大门
终于有次机会
让他被邀请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元宵晚会
出演了小品《夜归》中的许大山一角
大山外形和中国人不同
但是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这种强烈的反差
让他一夜之间火遍了全中国
后来也很幸运的拜在姜昆门下
成为了第一个相声门里的外国徒弟
大山姜昆学相声的同时
也跟着姜昆参演了许多的电视节目
像当时非常受到观众欢迎的编辑部的故事
大山就本色出演了一个外国友人
给他的师爷侯耀文搭戏
姜昆用五年的时间倾囊相授
那时大山在电视上露脸的机会
可比同时期的其他中国的相声演员多很多
经过姜昆的推荐
大山又先后五次登上央视的舞台
1996年大山呈现在了正月正的晚会上
马季 姜昆 赵炎 笑林 姚新光等人
扮演了相声《送春联》
后来幸运的大山还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和当时风头正盛的潘长江演出了小品《一张邮票》
此后,大山还登上过两次春晚的舞台
一次是和刘伟、马东、周炜、郑健扮演的群口相声《五官新说》
一次是和孔子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一同
扮演了群口相声《四海之内皆兄弟》
那时的大山
可真是非常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主要是因为
那时信息还不发达
许多人没见过外国人
更没人见过说着一口流利中国话的外国人
而且这个外国人居然还能说相声
这就大大引起了中国老百姓的好奇
其实要比相声的功力
大山完全比不过任何一个相声演员
大山只是比许多外国人中国话说的好了一点
那个时代又刚好是相声的低潮期
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愿意听相声
大山的出现自然也会让观众眼前一亮
可是后来大山为什么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呢?
用郭德纲的话来说
大山虽然能依靠一个流利的顺口溜
赢得观众一时的喜欢
但是人们听多了同样的一个套路
也就笑不出来了
而大山在相声上慢慢
也没有什么新的提高了
所以逐渐淡出了相声的舞台
大山能够走红
是因为那个时代
大山后期的衰败
也是源于那个时代
如今的中国
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
信息发达的国家
许多的人不再觉得外国的月亮圆
不再崇洋媚外
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有了高度的自信
随着郭德纲的相声团体德云社的红火
相声这门艺术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相声演员和剧团
姜昆那一派的相声也早已被人淡忘
大山自然也被淹没在了 历史 的激流里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狂热爱好者
大山还是没放弃
显然这些年
大山也意识到了
自己作为一个外国人说相声的短板
于是改变了方向
开始向中国的脱口秀方面发展
还开办了个人的脱口秀专场
《大山侃大山》
用自己这二十多年来
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写出了一些贴近生活的相声段子
另外融入了早些年学相声的心得
也算是为自己闯出了一片天
如今郭德纲自己撑起了相声圈的半边天
搭档于谦则撑起了相声圈的另外半边天
大山要想说相声肯定是比不郭德纲的
如今我们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越来越多外国人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
郭德纲也把相声带到了国外
国强则文化强
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你认为洋徒弟大山的相
声说的怎么样呢?
期待你的留言和评论
咱们下期接着聊
可以。
为什么?有人说,马三爷没有张寿臣的门长权威,没有小蘑菇的风靡一时,没有侯宝林的唱功,没有刘宝瑞的单口只是因为活得长,所以才被尊为泰斗。
这一点可以对比一下常宝华老先生,他是小蘑菇的四弟,马三立的徒弟,根红苗正的宝字辈,也是长寿的老演员,1985年曾当选十大笑星,晚年也很活跃。但有观众承认他是大师吗?没有。更多是问他的作品是什么?
马三立先生的江湖地位是客观形成的。
首先是辈分高,姥爷、父亲、师父都是著名的前辈,地道的相声世家。
其次是本人表演上有过人之处,那些慢慢腾腾的段子,换个人来表演,同样的台词,不能达到那个效果。
第三老爷子长寿,权威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再天纵英才,英年早逝了也没有用。活得久,机会多,这就是优势。不仅仅在文艺上,古代政治也是如此。
第四德行好。这是成为泰斗的关键之一。
第五,儿子不败家。少马爷口碑也很好,不像其他相声世家那样。
第六,后辈拥戴。马三爷告别舞台晚会上,马季的公开表态,献的那幅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是一个符号。同样的话,马季没有评价过他老师侯宝林。而如今相声体制内的****,姜昆冯巩都是马季的学生了。
当下最红的是郭德纲,他对相声复苏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德云社也占据了商演的大部分份额,但老郭是最有钱的相声艺人,未来也不会达到马三爷的江湖地位。
当然对于马三爷的泰斗之称,也有不愿意承认的,看看那场晚会,谁没去,就略知一二了。
相声界没有排行榜,没有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一说,但马三立有一条目前应该能排第一,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说错了,请您指正。
2001年5月29日,马三立在天津举办告别演出,也是纪念他从艺80周年。当时,他已年满87周岁,虚岁88岁。如此高龄还办相声专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有人说,南京相声名家张永熙90岁还登台表演呢,但张老爷子办的不是专场,他只说了一段相声,而马三立足足说了四五十分钟。无论是从体力,还是脑力来说,这两者差别还是很大的。
其实,马三立起初不同意办告别演出,因为他不想跟他的观众说再见,加上当时他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他三子马志良张罗着要办,后来马志明也同意,并帮着说服了老爷子。据马志明曾透露说,他爸爸裤子里面藏着尿袋,是带病坚持演出。当马三立问观众:“我值吗?” 观众齐声回答:“值”。这一个“值”字让马老爷子乐了一晚上,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他风趣地说:“告别舞台是让贤。告别舞台,不是告别相声。”
当晚,马季送给他师爷马三立一幅字,上书八个大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冲着这八个字,马三立真就可以排第一了。当然,也别忘了还有另外一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最棒的相声大师,他可以是马三立,也可以是别人。要我说,不管是不是马三立,马三立永远是中国相声界的泰山北斗。
我是萧陶,写相声故事,说相声人物,评相声热点话题。只输出干货,关注不迷路。
呵呵,闲来无事,叨叨几句,说得好不好,多担待。用马先生的相声讲:妈妈,他拿咱家褂子了。谁呀?逗你玩儿。
首先,我们聊聊这排第一。想必关注此话题的多是相声爱好者,现如今相声界大咖是谁?估计都异口同声:郭德纲。听郭德纲相声的人都知道,他登台开场爱谦虚一下:我是相声界的一名小学生。你看看,这么大的腕儿,在大家面前还这么谦虚。那他是真谦虚呢?还是客套话呢?其实是真谦虚,郭德纲一路走来,除了砸挂和讽刺给他使绊子的同行外,对行内有德行的有真玩意儿的前辈还是非常尊敬的。因为他还经常说这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相声就是这样,没法论第一第二,萝卜咸菜各有所爱,一千个人心里可能有一千个大师。所以,真要在相声界排第一,没门儿,压根儿没有衡量标准。即便现在挣钱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郭德纲,在很多专业的相声迷心里,很多活儿说得也不地道。
第二,那这玩意儿,就没法排次序了吗?当然有,不然单位年终评先进员工怎么评。单位各个业务口儿总有一两个人业务过硬,让大家信服;即便没有突出人物,也有办法,那就是论资排辈。马先生就这样的,在相声业务上是佼佼者,取得过不俗的成绩,有相当大的观众群体和良好的口碑。当然,郭德纲也说过,100个说相声的,死了99个,剩下的就是艺术家。他暗讽的就是肚子里没真玩意儿,靠辈分上位,倚老卖老的个别人。即便真的按辈分,马先生也有资格。
最后,在相声短短100年的 历史 进程中,总共也没有经过多少代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像马三立,侯宝林等都是相声界的代表人物,可以算是第一梯队的人,但是单论谁排第一,估计谁都不服谁。行内规矩就是排辈儿,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直接回答您,马老在相声界排不到第一!虽然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根据各位大师们在所处时代的影响力,以及对后世的相声艺人的影响来说,也不难找出相声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人,那就是“万人迷”李德钖!
为什么说马三立大师排不到相声界第一人呢?因为,在与马老同一辈分的相声第五代艺人当中,第五代的门长张寿辰老先生比马老也差不到哪去!而在同时代的相声艺人当中,侯宝林大师的影响力甚至还要比马老大一些。
但是这位“万人迷”李德钖则是完全不同。大家都知道,相声艺术的黄金时期是由相声第四代艺人“相声八德”开启的,这八德包括:裕德隆、马德禄、周德山、焦德海、刘德智、 李德钖、李德祥、张德全。
“万人迷”李德钖虽然不是相声第四代的门长,但却是“相声八德”当中名气声望最大的一位。大到什么程度呢? 当年“万人迷”李德钖走红的时候,曾经给“相声八德”中的马德禄、周德山、张德全发放包银!就是说这三位响当当的“相声八德”中的三德,不管是不是给李德钖量活,李德钖到月底都给发工资!
要知道这三位在当时也都是叱咤风云的人啊!马德禄是马三立大师的父亲,周德山“周蛤蟆“是马三立的师父,张德全“张麻子”也是享誉京津的名角。这三位老先生都要轮流给“万人迷”李德钖捧哏!
甚至说相声大师马三立从艺也与李德钖有关。当年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老先生,不想让儿子马三立再学习相声,只想让他读书,希望马老长大成人后谋一个正当的差事,不想让他再从事下九流的相声行业。但是由于李德钖英年早逝,导致马德禄老先生失去了主要经济的来源,无法再继续供马三立上学念书,于是马三立辍学拜周蛤蟆为师,这才走上相声艺术的道路。
另外在相声界,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李德钖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在他三十多年的相声生涯中,代表作单口相声《满汉斗》、《古董王》、《三进士》、《日遭三险》;对口相声《交租子》、《对对子》、《卖对子》、《灯谜》、《羊上树》、《八扇屏》、《三节会》、《绕口令》、《老老年》、《窦公训女》、《耍猴儿》、《倭瓜镖》、《讲三字经》;群口相声《扒马褂》、《大审案》、《四字联音》。直到现在依然被后代相声艺人不断的演绎。所以说,如果非要在相声界找出一位第一人,我觉得非“万人迷”李德钖莫属!
相声界还真没法排出来第一第二,就拿当下来说,郭德纲肯定在大多数观众心目中排名第一,但是在相声届还有辈份之说,论辈份郭德纲别说第一了,比他辈份高的人有的是,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排第几去了。可是马三立就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老可是中国相声届辈份最大的演员。
相声届按“德寿宝文明”来排辈份,马三立的父亲是德字辈的相声名家马德禄,所以马三立就是寿字辈的相声演员,就连当时与马老齐名的候宝林都是宝字辈的演员也要比马三立小一辈,我是83年生人,记得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就从报纸或电视得知,马三立是当时中国相声届辈份最高的演员,由于马老长寿所以相声届NO1的称号保持了很久。
马老非但辈份高,而且说相声的功力也是相当高,小时候有一档节目背景是一个大扇子,马老会在这个节目中说单口相声,他总是在不紧不慢的铺垫中突然使出一个包袱让人忍俊不禁,“妈妈有人偷咱东西啦,谁啊,逗你玩……”像这种经典的台词,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中永远不会被忘记。
马老在世时无论从艺术上还是辈份上,都是相声圈内的佼佼者,他觉对是相声届泰斗级的人物,在我心中马老绝对排在第一名。(dh)
解放前,李德扬,张寿辰,候宝林,张继尧,李宝瑞。解放后,候宝林对相声的传承发展贡献大。张寿辰,候宝林,张继尧,常宝堃,马三立。文革中期,马季,唐杰忠,赵连甲三剑客。后期,姜昆,冯巩,李金斗,苏文茂。八十年代后,候耀文,马季,姜昆,马志明,杨毅。 相声沉默后由郭德纲,于谦至今。
自有相声以来,相声界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自然是其中的“泰斗式人物”。但要说相声界谁排第一?我觉得不是马三立,更不是别人,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给相声界诸位前辈排次序并不讨喜。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个说、学、逗、唱,自问世以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比如马三立、刘宝瑞、侯宝林、马志明、马季、侯耀文、牛群、冯巩、郭德纲、于谦等……
每个喜欢相声的朋友都有自己相应喜欢的相声演员,所以,相声界谁第一,完全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来。
若按照辈分,那马三立高于刘宝瑞和侯宝林,理应排第一。但若按照喜好,很多人喜欢刘宝瑞的单口相声,侯宝林也有为数众多的听众,他们可能觉得刘宝瑞和侯宝林不亚于马三立。
就我个人而言,谁排第一不重要,相声好好发展最重要。我个人还是觉得侯宝林相声最有趣,说学逗唱都很出色,算是样样精通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相声这东西很显然是属于第一种类型,个人主观性太强。但就我个人来说,马三立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他之外,什么侯宝林马季,侯耀文以及他的徒弟,都在下面一个层次。为什么?因为所有说相声的加一起,只有马三立一个人能够把表演融化到家长里短的闲聊中,听马三立的相声,我分不清哪是他的表演,哪是他在跟我聊天。所有马三立说过的段子,我只听他一个版本的,因为这个版本是最好的,其他人说的没必要听(一个段子例外)。
在相声界,马三立,马老当之无愧的排在第一位 !不管是他的为人,他的艺德,他的艺术修养,艺术造诣都令世人无比敬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登峰造极!五体投地!侯宝林,侯大师都不能与其争锋!侯大师是随风草!心机比较多!许多人会对他有些微词!马季,虽然为相声的承前启后,作出的很大的努力,但是他的 历史 有些不算清白,作出过大不敬侯大师的事,作为大师有些牵强!郭德纲有才无德,小肚鸡肠,小人得志,不可能成为“大师”,只是一个下九流!他要是被封了“大师”那就瞎了天眼!
论辈分、德行,马三立先生绝对第一。但论对相声的贡献和影响力,侯宝林先生当之无愧属第一。侯宝林先生在老舍先生的帮助下,净化了相声的语言,纯洁了相声的表演,提高了相声的格调,使相声从一门抵挡的地摊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特别是侯宝林先生能在相声“俗”的形式中,赋予相声“雅”的生命,成为相声俗中见雅,化俗为雅的带头人,这是侯宝林先生对相声最大的贡献!
相声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最早是在路边说的,相声注重的是雅俗共赏,其实这就说明了相声是一个囊括其他艺术形式特色的这么一门艺术。因为艺术没有高低之分,但有雅俗之别,相声正好做到了雅的很俗,俗的又那么雅。说到文化,第一个词想到的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简单理解其实就是老一辈艺人留下的东西,深层次的挖掘,其实它是有更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它能令观看者身心愉悦的同时,学到东西,因为“学”本身就是相声的四大基本功之一。说相声者,可以没有文凭,但一定要有文化!因为他要学很多东西,来给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观看者带来不同的乐趣和爱好点。
9月20日,“新华情相声俱乐部”揭牌成立。这个以“把传统文化搬到家门口”为目标的相声俱乐部,吸引了姜昆等名家为其揭牌。当天,近百名相声爱好者慕名而来,感受著名相声演员应宁、王玥波、甄齐等人的现场表演。热闹的情景,似乎为这个相声俱乐部的未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注解。对于现如今的相声市场,他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姜昆表示称,希望年轻人不要忘记品味,要听有文化的相声,说有文化的相声,欣赏有文化的相声。
而至于姜昆说的是什么意思,估计大家心里也是门清的。其中那句听有文化的相声是说给观众的,那句说有文化的相声就意有所指了,似乎在影射某些相声没有文化。换成白话文就是,要少听郭德纲那种没有文化,不入流的低俗相声。多听主流艺术家的高雅相声。
什么叫“有文化”?有文化就是有修养,懂得如何对待他人和自己。文化感这种概念是指人本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知识与自身气质融为身上所体现的谦虚、儒雅、低调、满腹经纶又思维逻辑清楚的一种自身气质。有些说起话来夸夸其谈,做起事来百无一用。这种人看起来很有学问,实际上也是没有文化呀!把学历和文化必然联系起来,那也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啊。
郭德纲学历虽然低,但人家刻苦努力,学习、发掘、保护、传承,许多老玩意儿都是人家整理出来,咱们才听到看到的。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对传统相声的继承与传播,还在于他对多种曲艺节目的发掘,使那些尘封多年的艺术品重现人世。在相声濒临崩溃的时候,是郭德纲坚持在剧场说相声,让相声回到观众中去,使到剧场听相声成为人们的一种休闲方式,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新发展,使相声事业起死回生并重新繁荣——这就是郭德纲的文化。因此,文化无处不在,有心人处处学之用之,没心没肺的人学不到也看不到,即使别人有文化对他来说也未必看得到,也未必承认人家。
姜昆老师自出道之日起,就被视为未来相声扛鼎之人,到上个世纪末就开始担任曲艺协会的主席,纵观整个相声艺术生涯,都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姜昆可能是最早在网络上扒段子的相声演员之一,但是后来演出渐渐少了。记得听过德云社张鹤伦说的一个相声段子,里面的内容与姜昆说过的相声很相似,关于写诗的。因为年代吧,姜昆的段子也成为传统了。在相声百年史中,属于姜昆们的二十年已经过去了,长江后浪已变前浪。年轻人如何更好地欣赏相声?“现在的年轻人对娱乐的欣赏方式已经和我们那时候不同了。”姜昆在接受采访时说。但是在他眼中,娱乐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我希望年轻人,不要忘记品味。”
在以前,相声没有雅俗之分,只是风格不同罢了。要说雅,我认为文哏大家苏文茂算一个,北京"二赵"的赵振铎先生也算一个,别人真谈不上。相声本身就不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是"俗"的一门艺术。但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俗",是指通俗,既多是大白话,通俗易懂不拽文,一听就明白,这昰通俗文学的一类,而不像京韵大鼓似,没点文学功底真听不太明白。最类似的还有山东快书,因为通俗,故而喜闻乐见。相声的本身是街头,茶馆表演艺术,本身就是娱乐生活的一种东西!寓教于乐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起码你得先让人开心,大家觉得呢?
有位老艺术家圈里颇有威名,陈佩斯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对她更是心有余悸。
殷秀梅,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也是国家一级演员,这个职称并不一定非得是演员才能获得,只要文化艺术修养足够高,专业能力足够强便可。
能获得这个职称,已经从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殷秀梅的优秀,而她的性格究竟如何,还是得从外人的评价里来一探究竟。
在大众心中,陈佩斯已经是个够横够直接的人,但依旧会被殷秀梅“吓坏”。
在陈佩斯的第一印象中,殷秀梅顶着一根辫子,又黑又粗漂亮得很。
可你要是离她近了,那辫子也能抽得你生疼。
殷秀梅要是喜欢一个人,就会特别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反之亦然。
而且,陈佩斯形容她是个万万不能得罪的人;“你要得罪她,张口就给你一个下不来台。”
在殷秀梅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阿谀奉承,喜欢就是喜欢;而你要是得罪了我,我也不怕得罪你。她的说话方式就像是迫击炮,直不楞登,也冲得很。殷秀梅也喜欢开玩笑,有时候就喜欢直接上手,其中一位“受害者”,就是陈佩斯的好友。
朱时茂的脸也曾帅气十足,但殷秀梅却丝毫不手下留情,经常上手去拧,半边脸都发紫。
她要么开玩笑说:你几天不洗脸啊!要么就直截了当地说:我给你搓搓泥啊!
估计朱时茂顶着半边紫脸,也是又好笑又无奈。
而另一位“受害者”,则也有个众人熟悉的名字:姜昆。当年,殷秀梅凭借一把好嗓子,在广交会的演出上惊艳了听众们。
殷秀梅被你争我抢,最终还是中广获得胜利,却没想到人家不肯来。
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发电报,她都一概不理。
那时已经接近年底,如果她再不到位,名额便会报废。
姜昆虽然也觉得头疼不已,但也没介意,毕竟在他眼里,20岁的殷秀梅就像是小孩。
殷秀梅看起来横,其实也全都是性格使然,完全不会令人生厌,很久之后,殷秀梅想起那些年的趣事,也觉得自己有点不对;
她经常在节目上提起并感谢姜昆,更是特意致过歉。“当时因为我的倔脾气,差点误了他结婚,特对不住他。”
而且当时的事也可以理解,她本来就常年在外,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
姜昆接她的时候,她刚回家没待几天,不想走也是情理之中。
后来两人接触久了,姜昆了解她之后,也发现了她的优点;“她有大侠风范,她的个性就是敢说敢做,朋友有事她都乐于相助。”
姜昆也把她当妹子看,姜昆的妻子更是将她当成自家人对待。
而陈佩斯和朱时茂二人,也拿她当好朋友、好兄弟,每次见面都是开开心心的。
她的横,不是蛮不讲理的横,更容易被人接受,这才能被叫做真性情姜昆最得意的“洋徒弟”大山,从爆红到销声匿迹,他经历了什么
本文2023-10-14 01:54: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