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姓的姓氏渊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提姓的姓氏渊源,第1张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勇士提弥明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提氏,系春秋时晋国大夫提弥明的后代。”本书考证,《姓氏寻源》的记载有误,其实提弥明并非晋国大夫,而仅是晋国大夫赵盾的车右,又称骖乘。骖乘,即古代陪主公乘车的人。按周礼规定,古时乘车,尊者(主公)坐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坐在右陪着尊者,称车右或骖乘,一般由武士充任,主要负责主公的警卫工作,如刘备的侍卫将军樊哙,其职务就是骖乘。

提弥明去世后,其后裔念其忠义,便将全族人等的姓氏均改为“提”,称提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的姓氏读音作dī(ㄉㄧ)。姬姓提氏族人皆尊奉提弥明为得姓始祖。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族挛提氏大单于冒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汉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匈奴人有名无姓,而班固则在史籍《汉书·匈奴传》中却又说单于姓挛鞮氏,为古匈奴族的王族姓氏。本书认为,“挛提氏”原非匈奴姓氏,应为部族名称,后来学汉制,以部族名称为氏。自冒顿单于开始,匈奴的单于一般都是由挛鞮氏担任的,近似于汉王朝的世袭制,不过其不一定是父死子继,经常是兄终弟及。挛提氏一族在匈奴最为贵重,其次是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大贵姓,常与单于婚姻,例如在汉王朝的和亲政策实施后,王昭君一个女儿就叫须卜居次云。

在匈奴族被汉武帝击溃后,挛鞮氏族人有逐渐融合于汉族中者,有人以原部族名称的汉字谐音汉化为鞮氏者,后改为提氏者;有以王族身份汉化为王氏、单于氏者;亦有被汉朝帝王赐姓为刘氏者。该支提氏的正确读音仍读作dī(ㄉㄧ)。该支提氏皆尊奉冒顿单于为得姓始祖。 源于姒姓,出自汉朝时期象林县功曹区连之子区逵,属于汉姓夷化又汉化改姓为氏。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氏。到了汉朝时期,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到了公元192年(一说为公元137年),东汉朝象林邑(象林县,一称林邑)功曹区连之子区逵(一作区达,自称释利摩罗),杀了县令,自号为王,始建占城国。占城国王自己独揽大权,区逵及其后历代君主,一直力图向北扩张,经常与当时统治越南北部的中国封建王朝发生频繁的战争,但也向中国政府朝贡,以进行贸易。公元十~十三世纪,占城国成为越南封建统治者扩张的主要对象。明洪武三十五年(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安南国(今越南)夺取了占城国的占洞、古垒两州,把越南领土推进到今广南、广义地区。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安南国后黎朝的黎圣宗率军亲征占城国,攻陷首都,“生擒”了占城国王区茶全,设置了交南州(广南道),使越南领土扩张到今归仁一带。

明朝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农历7月,安南国再次攻破占城国的都城,立其国人提婆苔为占城国王,使占城国成为越南的属国。但占城国故王之弟区古来不服,派使臣向明朝政府奏称提婆苔为伪王,请求明王朝依正统体制进行干涉。明王朝对占城国王位的继承问题很重视,明宪宗朱见濬(朱见深)与大臣专门就提婆苔是否为伪王,区古来是否是正统继承者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诏令抚谕提婆苔,使纳原降国王印,宥其受伪封之罪,仍为头目。但提婆苔拒不受命,明宪宗遂派大臣给事中李孟旸、行人叶应册封区古来为国王。李孟旸奏说:“占城国险远,安南的军队还在其国内,提婆苔又已经窃据其地,稍或不慎,反损我大明国威。宜令来使传谕区古来,先让他在广东受封,并敕安南悔祸。”明宪宗觉得有理,遂从之。因此,区古来自老挝挈家赴崖州(今海南三亚崖城镇),李孟旸对其竣封后,返回北京。之后,区古来又躬诣阙廷,奏安南国之罪。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明王朝总督宋旻建议传檄安南存亡继绝,迎古来返占城国,明宪宗遂命南京右都御史屠滽至广东,即传檄与安南国,宣示祸福。同时征募健卒二千人,驾海舟二十艘,护送区古来还国。安南国因为不敢与明王朝直接对抗,当屠滽大臣奉特遣来占城国时,因不敢反对,区古来乃得入城,恢复其国王地位。

此后,提婆苔只得下台,但毕竟当过了三年国王。其子孙后代已无法在占城国立足,因而纷纷北迁,亦有迁徙入中国者,乃以其名的汉字谐音为姓氏,称提氏,读音亦作读dī(ㄉㄧ)。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朱提县,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朱提,读音作sū shí(ㄙㄨ ㄕˊ),汉朝时期犍为郡下辖一县名,以境内有朱提山为名。而朱提山则远在西汉以前就有了名称。西汉武帝刘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立朱提县,该县以拥有银矿、金矿,并盛产官制白银、黄金著称。其在史籍《前汉·食货志》中有记载:“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注:朱提县属犍为,出善银。北方人名曰提。”在史籍《汉志》中颜注引苏林曰:“提音时,北方名匕曰匙。”汉史或作“朱,从木。在文物《爨龙颜碑阴》中作“朱缇”。在典籍《水经注·若水》中记载:“朱提,山名也。应劭曰:在县西南。县以氏焉。”“朱提”原本是当地土著民族语言之译音,原先并没有定字。汉武帝置县后,以“朱提”相称,东汉、蜀、晋因之。这在史籍《御览》卷七九一引《永昌郡传》称曰:“朱提郡在犍为南千八百里,治朱提县,川中纵广五、六十里。”按朱提县故治谓“川中纵广五、六十里”,即今云南省昭通市坝子。昭通一带出土汉代朱提、堂狼洗甚多,可证。

在三国、两晋时期,朱提县在冶金技术上还有一项伟大创举,那就是白铜的制造。白铜是铜镍合金,而“镍”这种金属元素在欧洲要到公元十八世纪才提炼成功,而我国远在公元三世纪时即已经提炼出高纯度的镍金属,其产地即在盛产银铜的朱提。镍的首次炼成及白铜的合成,是朱提县劳动人民的卓越贡献,是中国人民创造的高度冶金技术成就。到了三国时期,犍为属国升为朱提郡,在政治上脱离了犍为郡,成为一个独立的郡。一直到唐朝时期改隶曲州,之后又分为今云南昭通、鲁甸两县,朱提建制不再,但朱提山之名仍在,曾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

在朱提郡、朱提县、朱提山一带的原住民中,多有以地名“朱提”为姓氏者,称朱提氏,后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严诏禁胡姓时期分改为单姓朱氏、提氏,后由于朱氏无赐不得用,多归于提氏,但该支提氏的正确读音作shí(ㄕˊ)。

姓欧和姓欧阳是不一样的。

一、分布不同:

1、欧姓今广东各地,江苏淮安,山西太原,内蒙古乌海,江西金溪、崇仁,广西北海、田林,云南河口、陇川、泸水、兰坪,四川合江,青海西宁,湖南长沙,贵州遵义、贵州黔东南等地均有分布。

2、欧阳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省广州西部、湛江北部、河源、江西省彭泽县(彭泽县欧阳为欧阳“懿”后代,生七子,遂为彭泽县欧阳氏七庄,有10000人以上)、吉安、永丰、万载,湖北省枝江、荆州、潜江,这三省大约占欧阳姓总人口的80%。

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

二、家谱不同:

1、湖南浏阳欧氏重修族谱,(清)欧新芬、欧汉炽修,欧显和、欧其鐄纂,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五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象山西乡欧氏宗谱十卷,(清)周丹忱、欧承天等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立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九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江西婺源锦川欧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欧阳杰绳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2、2015年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欧阳姓族谱27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欧阳姓族谱45部。

三、姓氏名人不同:

1、欧姓名人: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

欧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2、欧阳姓名人: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宋朝人。天圣八年中进士甲科,官至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和,退至颖川。博学多采,以文章闻于世。纂有《毛诗译本》、《新五代史》、《集古录》等,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欧阳菲菲,1948年9月15日出生中国台湾,是台湾与日本的华语日语流行歌手,是日本歌坛长青树,日本以菲菲台风形容她唱片唱销程度;弟弟欧阳龙是台北市议员。旅日歌星欧阳菲菲在日本歌坛创下的纪录直到2011年才被韩国籍女歌手宝儿打破。欧阳菲菲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就已经淡出歌坛。

欧阳震华:1961年7月28日出生于中国香港,影视演员。

欧阳夏丹:1977年7月28日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

区别一:姓氏源流不同

1、欧姓除了出自姒姓。属于欧阳姓简姓。还出自独孤氏。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再三国时期独孤氏一部分人改成了欧氏。

2、欧阳姓源于姒姓,出自战国末期楚国给越国勾践后裔子蹄的封地,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为欧阳亭侯,属于以封爵名称为氏。夏朝少康封其庶子于越,号无馀,在今浙江绍兴,后来建立了越国。

区别二:人口分布不同

1、当代欧姓的人口约113万余,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全国第一百三十四位。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欧姓人口增长率呈上升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湖南、四川,这三省大约占欧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贵州、重庆、广西、福建、台湾、海南、云南,这七省区市又占了29%。

2、当代欧阳姓的人口约8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全国第一百四十九位。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江西,这三省大约占欧阳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湖南为当代欧阳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欧阳姓总人口的43%。

区别三:家谱文献不同

1、湖南浏阳欧氏重修族谱,(清)欧新芬、欧汉炽修,欧显和、欧其鐄纂,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五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象山西乡欧氏宗谱十卷,(清)周丹忱、欧承天等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立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九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2、2015年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欧阳姓族谱27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欧阳姓族谱45部。唐太宗敕定《欧阳氏谱序》:欧阳氏者,越王之胤(裔),姚(摇)王之始也。越王无疆之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因以为氏。

北宋欧阳修撰《欧阳氏谱图序》: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

以上内容参考 —欧阳、欧姓

家谱就是用来记录这个家族的迁徙情况,还有这个家族的人的。

所谓迁徙,指的是你们这个家族是在哪里起源,后来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留在当地的家族旁支,迁到其他地方的旁支。

老祖宗是谁,随之往下的儿女,孙子等各叫什么名字,各是什么关系。

戏剧上的杨家将故事基本上是按照历史事实演义而成,然又不完全是照搬历史。

正式历史记载着杨业、佘太君、杨延昭、杨文广事迹。民间流行的传说故事则更多。

杨、佘两家都是将门豪族,历代出了不少名臣、名将,他们两家又是世家。他们所生活的年代,正处在五代十国混乱时期,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为了保家卫国,两家世代都是习武的,一个形成“杨家将”,一个形成“佘家军”(按佘实姓折,当时佘、折同音),形成西北屏障,卫国干城。

杨业,并州太原人。据山西代县杨忠武词保存的《杨氏族谱》记载,杨业是汉太尉杨震少子杨奉后代。“父信,为汉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命亦犹用鹰犬逐雉兔耳。”(《宋史》)杨业20多岁到太原,受到北汉重用,任保卫指挥使、建雄节度使,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国人号为 “无敌”。皇帝赐姓刘,名继业,又升任为侍卫新军都虞侯 (五代时高级军官)。这时赵匡胤正图统一全国,杨业劝北汉皇帝刘继元归宋。开始,刘不听,却依靠契丹支援与赵匡胤抗衡。多次交兵,赵匡胤屡攻太原不下。宋太宗赵光义 (原名赵匡义)即位后,刘继元终因国力不支,于太平兴国四年 (979年)五月六日向宋太宗投降。在与赵光义作战中,杨业屡建军功,此时仍然坚守城南苦战。赵光义久闻杨业是员勇将,便命刘继元派亲信前往劝降,杨业“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宋太宗当即予以嘉奖,恢复姓杨,名业,不久任命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史。同年十一月,宋太宗以杨业 "老于边事,洞晓敌情",任命杨业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担负防御契丹的重任,并给予丰厚的赏赐。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辽国大军攻雁门,杨业命部将董思源等堵截峡口南口,自己则率几百名骑兵从小道绕到雁门关峡口北口向南猛攻,杀死辽军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从此,杨业声威大震,"契丹威之,望见业旌旗即别去。不久,杨业升任云州 (今大同)节度使,仍判郑州、代州。这引起了山西主将潘美的妒嫉,上书皇帝毁谤杨业,但太宗没有轻信,反而把书封好交给杨业,以示信任。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契丹三万骑分三路南侵,西路攻府州,被折御卿打败。东路攻高阳,被崔彦进打败。中路袭雁门,被杨业打得大败。宋军杀死辽兵三千人,俘一万多人,取得全胜。雍熙三年 (986年)正月,宋太宗下诏分三路北伐,东路曹彬、崔彦迸率主力玫幽州,中路田重迸部直趋飞狐。西路军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 (地方高级军官),命杨业副之,以蔚州刺史王侁为军器库使,监军,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师次桑乾河。出师初期,战斗颇为顺利,尤其是西路军杨业,在雁广北口首战告捷,乘胜攻占寰、朔二州,随后又攻克云、应二州。五月初,东路曹彬部被辽军打败,被迫撒兵。于是辽军集中兵力压向西路潘、杨部,杨业退回代州,辽军占领寰州 (即今朔县),这时宋中央政府命令潘、杨率军护送代北四川居民内迁。但在敌人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要完成这个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杨业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城,同时派骑兵接应,强弩千人守住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以保证三州民众撤走。监军王侁在潘美的支持下,有意陷杨业于困境,不同意杨业的意见,并讽刺杨业“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要杨业率兵出雁门向北进攻。刘文裕也从旁一唱一和,赞成王侁意见,杨业当即说道:“不可,此必败之势也。”王侁进一步挑衅地说:“君侯素号无敌,今先敌追挠不战,得非有它志乎?”逼杨出战。杨业非常气愤地说:“我不是怕死,我是考虑如何完成任务。既然你们这样责问我,我只好出战,这样必定失败。我是太原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临出发时,杨业指着陈家谷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步兵强弩,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救之,不然,我们将全军覆没。”七月八日夜,杨业率军出石碣路上,第二天早晨到达朔州东部,与辽将耶律斜轸相遇,双方激战,杨业部被围。后突围退到狼牙村时,被辽兵赶上,又打了一场恶战。黄昏时,杨业突出重围,来到陈家谷口。潘、王在当天于陈家谷口布阵,从早晨到中午,使人登高望之,王侁以为辽兵定被杨业打败,欲争其功,即领兵离开谷口进军,潘美不能制止,沿交河西南行10公里,打算领兵抢攻。可是不久即得到杨业战败的消息,便慌忙撤兵逃走。杨业退到陈家谷口,一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力战,身受几十处伤,士兵所剩无几。杨业仍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迸,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也战死。杨业叹息日:“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宋史》)

杨业死讯传来,宋太宗非常痛惜,在诏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对杨业作了很高评价:“执干戈而卫社棱,闻繁鼓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诫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飙厉,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引文同上) 宋太宗对杨业的评价是很公正的。诏书还决定把王侁、刘文裕除名为民,潘美从大将军降了三级 (但后来又升了官,加同平章事,可以行使宰相之权了)。为了表彰杨业,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

杨业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攻战与士卒同甘苦。雁门以北苦寒,人多穿毛毡,“杨业但夹纩(棉衣),露坐治军事,旁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有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淄州刺史王贵杀数十人,矢尽遂死,余亦死,无一生还者,闻者皆流涕。”(引文同上)

杨业有七子,亦说八子。据杨氏族谱记载:有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昭、延朗、延兴、延玉。实际上延昭、延朗乃是一人,延朗因避讳,改名延昭。延昭幼年即喜习武,最为杨业重视,认为最像他,能够继承他的事业,所以每次打仗,都把杨延昭带在身边,并屡建功劳。延昭出知景州时,江淮地区有自然灾害,朝廷命他把任淮南郡巡检使 (数郡连结处的武官),崇仪使,知定远军 (地方行政长官,同知州)。后来长期在前线御敌,智勇善战,屡建奇功。他关怀下属,与士卒同甘共苦,所得赏赐都用来犒赏军队。杨延昭和敌人作战常身先行阵,打了胜仗总推功于下,所以将士皆乐为所用。他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很怕他,号称杨六郎(边疆以六郎命名村寨甚多,北京近郊至今尚有六郎村)。杨延昭卒于祥符七年 (1014年),死后宋真宗甚为悼惜,派中使护送他的灵柩回到他的家乡,河朔一带民众多望柩而泣。

《宋史》:杨延昭有三个儿子,以杨文广最为出名。但据《杨氏族谱》中记载:杨延昭子宗保、宗政、宗勉,杨文广是宗保之子,杨文广尚有两个弟弟充广、文贵。杨文广,宇仲容,因讨张海 (陕北农民起义军)有功,授殿直 (警卫皇帝和京城的武官)。宋英宗器重他,说:“文广名将,后且有功,命他保卫京城。”范仲淹也赏识他,曾收他为部下。后又曾从狄青南征,任广西钤辖,屯守广西十余年。后来又调他到西北边防,在韩琦部下抵御西夏,英勇多智谋,屡建战功。大将韩琦被宋神宗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使,统筹对西夏的战事,兼领永兴军路,治今西安。时杨文广以兴州防御使出任秦凤路副总管,治秦州 (今甘肃天水)。为了抵御西夏向东南侵犯,韩琦接受秦州知州马仲浦建议,在秦州西北90公里的筚篥 (今甘肃甘谷县)筑城屯兵,一以保护居民耕种,一以警备西夏。经宋神宗批准后,把这个任务交给杨文广。这时西夏正谋南下秦川,杨文广感到军情紧急,宣称筚篥堡有泉喷珠,鼓励士兵一昼夜急行军90公里,到达筚篥,立即进行部署。第二天早晨,西夏兵马献出现在筚篥城堡下,他们看到宋军已严阵以待,乃不战而退。杨文广乘势开城迎敌,杀伤数千人。大家都认为杨文广用兵如神。接着杨文广下令自鸡川砦(天水)沿线筑堡,自此沿线以南数百里皆成“内地”。神宗大喜,褒奖杨文广,并改筚篥堡为“甘谷堡”,这就是今之甘谷县城。后来北辽借故南侵,宋廷内部分主战、主和两派,杨文广赞成韩琦、沈括等主张,与辽兵决战,并乘机收复幽燕失地。他并表示愿意担负作战任务,积极整备定州兵马,绘制了进兵地图,但末及回报,不幸于熙宁七年 (1074年)病故于军中。宋廷追赠杨文广为同州观察史。杨文广一生南征北战30余年,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诚卫国安民的业绩。

介绍了杨家将,回头再来介绍杨业的大人折 (佘)太君。史学家毕沉《吴中金石记》说:“折太君,杨业妻,折德底女。”她原名折赛花,太君是后来的封号。折姓罕见,东汉有折象,其祖封折侯,因以为氏,聚居于陕晋边一带。折赛花是陕北府谷人,自唐、五代、宋,折家都是将门豪族。折赛花曾祖父折嗣伦、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扆 (读衣)、弟折御勋和后世的折克行、折可适等,皆为名将。《五代史》有折从阮、折德底的传记。折家祖孙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 “折家军”,“控扼西北,中国赖之”(《五代史》)。

她的祖父折从远,字可久,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名,改从阮。从阮的父亲折嗣伦是麟州刺史,后唐庄宗李存勘镇太原,以为牙将,后为府州刺史。后晋出帝 (石敬塘子)与契丹败盟,从阮以兵攻契丹,取其城堡十余,升为本州团练使,兼领朔州刺史、振武军节度使,后汉高祖刘知远代后晋为帝,于州府建永安军,以从阮为节度使,加检校太师。隐帝时,又迸封歧国公。后来他儿子折德庆被任为府州团练使。后周显德六年 (959年)自检校太保加检校太傅。

折赛花生长在世代名将的家庭环境中,自幼即爱骑马射箭,舞剑耍刀,且学习兵法,颇通兵略,协助父兄把关御敌。一年秋天,契丹派耶律敌烈率兵五万侵犯府州,老将折德扆在敌我力量悬殊下,又兼身体欠佳,折赛花毅然向父亲提出代父把关。她一方面采取拖延战术,一方面急派人到火山王杨弘信那里求援。杨弘信是杨业的父亲,与折德扆是世交,弘信即亲率军队前往府州援救,辽兵在杨、折两军夹击下大败,耶律敌烈也被杨弘信杀死。这次胜利,表现了折赛花的军事才能。

由于杨折二家是通家之好,又兼杨业和折赛花自幼青梅竹马,志趣和爱好相同,于后汉乾佑二年 (949年)结为夫妇。婚后折赛花随夫居住太原北汉 “杨府”。平时,她组织杨府内女仆习武训练。康基田著 《晋搜略》一书中说:折赛花家中“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夫人 (梁红玉)之亲授桴鼓然。”现在戏剧上的“杨门女将”大多有其原型,是经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有一定的根据。如八姐、九妹。据山西代县鹿蹄涧村杨家后代说,杨业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杨延琪,一个叫杨延琅,是折赛花的得力助手。但 《杨家将世系表》中无此二人。因为旧社会家谱一般郡不录妇女,不管怎样,折家军也是一间巾帼英雄。代县杨忠武伺保存的《杨氏族谱》中对折太君作了全面评价:中心乐善,内助教忠,受龟寿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贵,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尔炽俾尔,昌焕乾坤之新渥。爱稽邦典,益迸郡封。汝有子,若汉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候寿母松柏弥坚。被我宠光,贰缓休祉,可特封郑国科太君夫人。”这个评语的根据应是皇帝的浩封,也是后人尊称之为折(佘)老太君的由来。

关于折太君的生卒年月,据杨维森先生所若 《弘农杨氏族史》一书称,折太君卒于934年,卒于1014年,享年80岁。她死后葬在今山西保德县城南20公里折窝村 (乾隆《保德州志》),陕两白鹿原鲸鱼沟有佘家坡头村,村中佘姓皆佘太君母家后代。

从《杨氏族谱》中,可以看到杨氏一族,出将入相,世代簪缨,从两汉到明代,名人辈出,成为山西的茂族,一般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杨家却是例外,可能和杨氏的家风有关。

杨氏出自黄帝之姬姓,后稷的裔孙。周宣王少子尚父被封为杨侯,食邑于杨 (今山西洪洞县东),因以为姓。据杨维森考证,杨姓始祖有二:其一如上述,其二是据西汉杨家所撰家传,晋武公之子伯侨因食邑于杨邑,囚以为姓。而尚父所封杨国,春秋时为晋所灭,世系失传。故所册多尊伯侨为杨姓之祖 (即得姓之祖)。杨氏历来为“弘农”望郡,弘农杨氏之第一氏祖,当为战国时秦国左庶长杨章,因攻灭楚国有功,封华阴侯 (属陇西弘农郡),故被弘农华阴杨氏尊为一世祖。杨喜为四世祖。杨喜助汉高祖征战有功,封赤泉侯 (也有资料称杨喜为一世祖的,实为一支之祖)。中国修谱,只能从有文字可考者为第一代,实为一支开派之租,或称始迁祖,或称“来祖”。(如赵姓家谱以名人赵孟頫为始迁祖,五河欧族以欧怀英为来祖,因五河欧氏家谱写明欧族“由苏迁五”。明代朱元璋从苏南吴县一带迁移十八万户充实凤阳府,欧氏来祖欧怀英将军是这十八万户之一。)四世杨敞,西汉时以给事大将军迁大司马、御史大夫,汉昭帝拜为爪相,封平安侯。八世杨震,以拒贿“天知、地知、我知、子知”四知闻名于世。所以杨族党号为“四知堂”。杨震与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四世太尉。杨震另一个儿子杨奉是后汉城门校尉、中书侍郎。成为汉代名门望族。以后从汉末、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以来,皆有做高官的。以宰相、公侯、进士、将军、侍郎,到进爵为王、公、侯的,都有事迹记载。杨业是杨族第三十四世孙。杨业后代知名的有南宋的杨存中、杨再兴,皆抗金名将。(杨再兴是岳飞手下大将)文官中值得一提的如杨梦弼,明代举人,初任河南浙川县知县,升陕西巩昌府同知,后改授河南开封府同知。时有仪封王行为不轨,杨公欲调查此事,仪封王害怕,遗金十万,杨梦弼遂将仪封王不轨之事与贿金上奏朝廷。明神宗下诏,削仪封王王籍为庶人,并御书杨梦弼为“天下清官第二员”,名震中州,人称 “小包公”。杨梦弼弘扬了杨族“四知堂”的家风。杨氏族中,出现那样多的廉吏名臣、爱国将领、知名人士也不是偶然的。我们从《族谱》中了解这些情况,说明族谱学、谱碟学在研究历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墙头村,以墙头得名。2004年5月墙头镇行政村调整,朱家、丁家、屠家3自然村划入墙头村,辖4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墙头,村级管理机构:0象山县墙头镇墙头村党支部、象山县墙头镇墙头村村民委员会、象山县墙头镇墙头村经济合作社。 墙头村地处西沪港南岸,大雷山西北麓,白仙山东北麓,沿甬台温高速公路象山连接线(象西公路)南北呈块状分布。村耕地面积2319亩,其中水田1920亩,山林8000亩,其中毛竹3000亩、柑桔350亩、茶50亩。以农为主,兼营工商。 墙头村人口3620人,1480户,122姓。欧、陈两姓居多。《陈氏家谱》载:宋咸淳间(1265-1274),始祖梦月充任象山椽史,从鄞县姜山迁象,卜居大雷山北。《欧氏宗谱》载:宋仁宗时(1023-1056),始祖大都福州人,任明洲录事参军,致仕归隐,始迁象邑西乡伊家山。元至正间(1341-1368),其十三世孙欧诚、欧_从伊家山迁入墙头。 据《陈氏宗谱》序云,陈氏自姜山卜居此地,“环堵之下遍植以杏。因其花之盛,故曰杏墙,也称杏花村,见其家之大,故曰墙头。”另一说:从村里可以望见西沪港船桅之顶,因而得名樯头。 墙头村宋时属政实乡西沙保,元时象山为中县,延佑(1314-1320),改乡为都,改里为图,都下设保。全县辖24都,240保。明时属政实乡美政里12都,清时康熙间(1662-1723)属政实乡13都,宣统三年(1911)属西一方。民国18年(1929)属墙头乡,民国28年(1939)属沪西乡,民国35年属西沪乡。1949年属西沪乡,1951年属墙头区墙头乡,1956年县直属属墙头乡,1958年改乡为公社,溪里方村并入墙头建墙头生产队属象山公社。墙头大队,1961年属墙头区墙头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属南庄区墙头乡,1987年改乡为县建制镇属墙头镇。 墙头向是西沪港延岸商业中心,集市点,是象西商业贸易自然镇。解放前主要商贸农贸,主要商店有“长兴店”、“东兴店”、“布店”、 “柴爿行”、“毛竹行”等,皆小本经营。药铺有“百龄堂”中药铺、“松茂堂”中药铺。50年代有国营商店和供销社。80年代各类商业蓬勃发展,集市贸易从老街(建于乾隆间)象西扩展,新建主街3条(中街、东街、西街)和新菜市场一个。

墙头村素有名村之称,墙头“欧家屋”闻名全县,墙头欧家西二房古民宅院落保持较完整;前头孔家明堂孔昭黎举人故居,原貌保持较好;墙头乌龟岭头老医院石拱门小院;村西角孔家家院;东门桥头下徐家道地;丁家村孔智二房院落,保持原貌较为完整;墙头陈氏家族家业颇有名气,有“九井十明堂”之称;墙头欧氏家族在民间27年(1938)创办私立三中学(前身果育小学),民国3年(1914)欧氏家族新建欧氏新祠,有“六祠一庙”之称。村东大雷山麓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刹大雷寺,始皇庙古遗址在大雷山麓朱家茅山脚下。庵有山海的镇海庵,慈云庵(俗称赖家庵),狮子庵(已圮),茅坪庵(已圮)。古桥有登瀛桥(初名登明桥),金锁桥(村西),聚秀桥(村东明堂巷)。始建于北宋治平间(1064-1067),明时为官渡,位于西沪港东南岸的跳头嘴古渡-墙头渡。 墙头有“八景”胜称,《陈氏宗谱》载:“东山牧笛”、“西沪渔灯”、“石壁龙吟”、“明桥鱼跃”、“古寺苏文”、“_廪樵歌”、“屏风仙迹”。 民间广为流传曲艺“细十番”(舟山码头),墙头是发祥地,今得到恢复,“走书说唱”广为流盛,深为村民喜爱,地方戏逢年过节经常举行。

随着历史前进,时代的变迁,墙头村古老的商业贸易镇,旧貌新艳。1980年初开始规划村境村貌建设,1999年至2006年村投资千万余元,改造了四自然村网络公路7条,84条大小村道墙巷,均改建水泥路面。村周边修建15米,宽为45米的机耕农路完成了四自然村自来水管道的二次改造。完成民电网改造。清除村边所有粪坑,净化了环境。疏通修建大雷溪工程,再现昔时“明桥鱼跃”美景中“水流鱼跃两相便”的乐感意境。村生态绿化全面实施,绿化面积达到10995平方米。建立村西石硼头生态公墓区,清理整治村周边土墓堆。2006年评为省级卫生示范村和市级生态形示范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朱家大棚草莓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建立,解决民众吃放心菜的问题。广泛开展科普教育,走科普发展经济道路。2005年开始村连续举办“科普文化节”,2005年村列为省级科普示范村。2003年村出资新建1900余平方米健康活动场地。2004年村民实行低保,参保率为95%以上,民房保险由村出资代保保险率100%。

朱家 朱家,又称隔溪朱(民国《象山县志》有载),自然村,在墙头东侧隔大雷溪,沿大雷山西北麓呈状分布。朱、李、陈3姓居多。唐翰《朱氏宗谱》载,清康熙间始祖天郎从本县泗洲头唐翰析此建村以姓得村名。清时属政实乡13都,宣统二年属西一乡,民国18年属墙头乡

墙头村附近有松兰山海滨度假区、中国渔村游、象山影视城、石浦古城、东门渔村等旅游景点,有象山紫菜、象山大黄鱼、象山梭子蟹、象山红柑桔、鲨鱼等特产。

1孔雀鱼、2红剑鱼、3玉面皇冠、4黑玛丽、5蓝曼龙、6珍珠马三甲、7虎皮鱼、8神仙鱼、9地图鱼、10血鹦鹉、11金鱼、12锦鲤、13六间鱼、14黑魔鬼鱼; 15七彩神仙鱼、16泰国虎、17花罗汉、18刀鱼、19银龙鱼、20金(银)鼓鱼、21蝙蝠鲳、22红尾鸭嘴、23红绿灯鱼、24斗鱼、25鸭嘴、26战船、27海象鱼、28尖嘴鳄、29水晶虾; 30龙鱼、31射水鱼、32恐龙鱼、33魟鱼、34反游猫、35大型鱼特辑:加拉辛(黄金猛鱼、皇冠九间等)、36鲶鱼类(虎皮鸭嘴、成吉思汗等)、37肺鱼、38金菠萝、39七彩凤凰、40长须狮子鱼、41小丑鱼、42狐狸鱼、43星点东方饨; 44鳐鱼、45珊瑚-褐海扇、46气泡珊瑚、47鹿角珊瑚、48脑珊瑚、49爱琴鱼、50三叉琴尾鱼、51南美短鲷、52捆边鱼、53中华鲟、54黑脂鲳、55电光斑马、56裴莉短鲷、57魅力慈鲷-牛顿、58折射珊瑚红双剑; 59接吻鱼、60胭脂鱼(一帆风顺)、61大铅笔鱼、62金娃娃(深水炸弹)、63玻璃猫鱼、64黑裙鱼、65玻璃拉拉鱼、66红鼻鱼、67一眉道人、68黑线飞狐、69漂亮宝贝、70竖琴琴尾鱼、71蓝彩鳉、72贡氏红圆尾 、73蓝色精灵 74黄金火焰、75金斑马、76黄金鱂、77橙凤凰、78三叉琴尾鱂、79花七彩、80黑宝贝鱂、801长征火箭、82厚唇朱古力、83五线鱂、84红粉佳人、85绿精灵鱂、86二线鱂、87斑节鱂、88鳉鱼(饲养概论); 89帝王艳红(马鲷)、90月光鱼、91玫瑰扯旗鱼、92玻璃扯旗鱼、93宝莲灯鱼、94荷兰凤凰、95蓝眼贝、96蓝眼鲫、97丽丽鱼、98两点短鲷、99两线短鲷、100林开短鲷、101六间短鲷、102绿宝石短鲷、103罗氏琴尾鱼; 104 马达加斯加彩虹、105 马克短鲷、106 马克吐司、107 马面鲷、108 盲鱼、109茅尖鱼、110 玫瑰鲫、111 美国旗鱼、112 蒙面皇冠、113 迷你马甲、114 霓虹燕子、115 三色神仙、116 三角鲷、117 三棘狮子鱼、118 喷点棋盘鲷; 119 欧氏攀鲈、120 女王短鲷、121水虎特辑——红肚水虎、122黑斑红肚水虎、123胭脂水虎、124黄肚、125辛谷水虎、126黄金布兰提、127印地安武士、128艾伦、129黄钻、130卡塔辛那、131虾虎鱼、132霸王短鲷、133T字短鲷; 134翡翠凤凰·斑迪乌莉、135红宝石鱼、136阿卡西短鲷、137红裙鱼、138斑马鱼、139头尾灯、140红钩扯旗、141金铅笔、142铅笔鱼、143银鲨、144德州豹、145非洲王子、146海水鱼专辑-黄火箭、147黄三角倒吊、148粉蓝倒吊; 149鸡心倒吊、150印度狐狸倒吊、151紫色倒吊、152三点白、153蓝线雀、154蓝魔鬼、155黄尾蓝魔鬼、156黄肚蓝魔鬼、157蒙面神仙、158霞蝶、159红尾蝶、160红海黄金蝶、161珍珠蝶、162一点蝶、163虎皮蝶; 164月光蝶、165 三间火箭、166 黑白关刀、167 红海关刀、168 女王神仙、169 马鞍神仙、170 大西洋神仙、171 黄背蓝肚神仙、172 金圈神仙、173皇帝神仙、174 黄新娘、175 蓝面神仙、176 红横带龙、177红闪电、178三色龙; 179红龙(海水)、180黑白龙、181古巴三色龙、182黄点龙、183尖嘴青龙、184喷射机、185狗鲨、186白鹦哥、187六线妞妞、188紫印鱼、189黄尾鲈、190大眼黑鲷、191黑横带鲷、192红边蝙蝠、193条纹鲷; 194 黑炮弹、195长鳍蝙蝠、196短翅蝙蝠、197刀片鱼、198大溪地火鸟、199海马、200木瓜鱼、201清洁虾、202火焰虾、203鸳鸯炮弹、204燕子花旦、 205小丑炮弹、206象鼻狮、207大肚海马、208日本婆; 209牛角、210雷达、211黄狗头、212狗头、213叶海龙、214斑节海龙、215海葵、216海星、217海胆、218红魔鬼、219蓝宝石、220火口鱼、221石美人、222电鲶、223紫红火口; 224飞凤鱼、225象鼻鱼、226红尾黑鲨、227清苔鼠、228火鹤鱼、229白云金丝鱼、230叉尾斗鱼、231圆尾斗鱼、232剑尾鱼、233蓝剑鲨、234红肚凤凰、235半月神仙、236长江火花鱼、237叶形鱼、238西吉彩鲫鱼; 239豹纹斑马鱼、240玻璃炸弹、241黄帝鱼、242石美人、243清道夫、244真飘飘、245大帆倒鲷、246叶结鱼(濒危物种)、247杰克天使、248阿莲卡蓝袖鲷、249银水针、250皇冠豹、251白蓝特短鲷、252帝王老虎魟鱼、253双点狮子鱼; 254巧克力娃娃、255黑珍珠鱂、256红翅鲫、257皇后神仙、258草绳恐龙、259、蓝珍珠鱼将、260斑节鱼将、261刚果鱼、262霓虹燕子、263针嘴鱼、264波里尔、265胭脂鱼(成鱼)、266七彩雷龙、267七彩过背金、268棕色野生七彩; 269威力史瓦滋(七彩)、270绿色野生七彩、271魔鬼七彩、272鸽子鱼、273蓝色野生七彩、274、蛇纹、275双色草莓(海鱼)、276三间鼠、277匙吻鲟、278蛇仔鱼、279爬岩鱼、280四眼鱼、281银斧鱼、282虹彩光唇鱼、283四间龙鱼; 284溅水鱼、285帝王三间、286新版麒麟鱼、287豹斑脂鲶、288仙女鲶、289斑腰单孔鲀、290黑带太阳鱼、

宁远欧氏,属于平阳郡,太晚公大河分系永椿支系

湖南省永州市南六县和郴州市西南部分县市的绝大部分欧氏子孙族人代表齐聚宁远县城北门欧家,集体修订了家谱,并编排了新800年的辈分表 据家谱记载,这些地区的欧氏族人均系太晚公的后人

提姓的姓氏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勇士提弥明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提氏,系春秋时晋国大夫提弥明的后代。”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