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薛氏族谱调查简报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筹)2017年7月7-10
2017年7月7日至10日,在参加山西薛氏联谊会与深圳薛氏宗亲会在太原的交流会后,薛宗汉、薛重生与山西薛氏联谊会秘书长薛秀斌全程陪同进行了吕梁市薛氏族谱调查,并认真研讨了吕梁薛氏迁徙历史与河东薛氏族系对接梳理问题。
本次调查得到吕梁市薛氏家谱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薛玉龙、薛铭得(明德)、薛汉光、薛长生等研究会领导的大力协助和密贴配合,也得到专程自柳林赶来送交家谱的五位薛氏宗亲的支持,大家都热情地参加了吕梁薛氏文化大讨论。吕梁市领导及有关朋友也大力支持了调查工作并提供了热情的帮助。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本次共收集吕梁薛氏族谱27份,查阅并收集了《汾州府志》、《永宁州志》,涉及到汾阳县、孝义县、平遥县、介休县、石楼县、临县、永宁州(石洲)、宁乡县等涉及明清薛氏进士、举人及其相关史料,取得了较丰富的宝贵资料,为《中华薛氏通谱山西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
吕梁薛氏通谱调查简报:
1. 吕梁薛氏家族基本信息
吕梁市明清时期隶属于汾州府,明初河东薛氏移民吕梁的缘由尚不清楚,但是依据现在吕梁地区薛氏人口已达十万之众的数量分析,明初薛氏移民支系具有多源性和多时段性,且不排除吕梁自明朝之前就有河东薛氏或非河东支系薛氏落籍此地。从所收集的近三十部家族资料所记述的族系原居住地多为河东及陕西,但多数家谱对原支系先祖及居住地村庄皆无准确记载。现吕梁薛氏居住地非常广泛,明初迁徙此地后,有经历了多次的频繁迁徙,寻找更好的土地资源和家族发展空间。因此,吕梁薛氏的分布甚为广泛,仅在临县一域就有薛氏家族居住的249个村庄,其中,百人以上的75个村庄,百人以下的174个村庄。
二 明清两朝汾州府薛氏概况
据《汾州府志》、《永宁州志》及吕梁薛氏族谱资料,明清时期,吕梁薛氏人才辈出,薛氏人才以进士举人身份从吕梁山地走向九州各府各县仕宦做官,以清廉为民之志造福一方,入乡贤名宦者多人。据《山西通志》与地方志所列薛氏科举人物,现将名录列述于下,主要是希望吕梁宗亲进行修改并提供族谱信息,可以在文档基础上直接进行修改完善,在返回给薛重生即可,谢谢!
汾州府薛氏进士举人仕宦名录
(初稿存在一定的内容和文字错误,请修正)
1)薛琮,石州入,教授;
2)薛禄,临县人,安俯同知;
3)薛箴,石楼人,监特士;
4)薛清,石楼人,知州;
5)薛东海,石州人,滑县县丞;
6)薛呜凤,介休入;
7)薛瑾光,?人,?;
8)薛谦,宁乡县人,鳯翔府官;
9)薛炳,?人,武贤乡岁;
10)薛俊,?人,天顺朝贡生,知县;
11)薛捧章,?人,知县;
12)薛傅;?人,县府主簿;
13)薛良德,?人,嘉靖中贡生,州图;
14)薛固龄,?人,镂源上盐;
15)薛寅白,?人,礼绅;
16)薛尚义,?人,州府教授;
17)薛忠,?人,长垣县承;
18)薛凤翱,?人,威县训导;
19)薛善,?人,经历;
20)薛荒,?人,经历
21)薛维屏,?人,?任职;
22)薛锺秀,州任之贤;
23)薛登五,介休县人;
24)薛昌图,海州人;
25)薛维,?人,州判;
26)薛国昌,汾阳人;
27)薛启情,永州人,武举;
28)薛有焕,?人,乡贤;
29)薛琮,石州人,授授;
30)薛箴,石楼入,国子监博士;
31)薛清,石州入,高邮知州
32)薛鸣凤介休人
33)薛钟陇,汾阳人
34)薛谦,汾州人,正统中贡生,推官;
35)薛炳,?人,京东知事;
36)薛俊,临县人,知县
37)薛泰,临县人,县丞;
38)薛仪,?人,临淮主簿
39)薛良,汾州人,嘉靖中贡生,教谕
40)薛固龄;?人,婺源主簿
41)薛鸣凤,介休人,四年乙卯举人;
42)薛钟,汾阳人,任职?
43)薛谦,汾州人,正统中贡生;
44)薛炳,宁乡县人,京东知事;
45)薛俊,临县人,知县
46)薛仪,?人,临淮主簿
47)薛良,汾州人,嘉靖中贡生,教谕
48)薛固龄;?人,婺源主簿
49)薛寅,永宁州人,任职?
50)薛尚义,?人,州府教授
51)薛忠,?人,长垣县丞
52)薛春芳,永宁人,承考;
53)薛维屏,?人,平定训导;
54)薛文杰,?人,曲沃训导;
55)薛锺秀,石楼县人,乙卯副榜,州府任职
56)薛登五,介休县人,
57)薛昌龄,?人,明贡监,州目;之列仕籍者
58)薛海,?人,明贡监,州目;
59)薛国昌,汾肠人,明嘉靖丙午武举;
60)薛启后,永宁州人,明嘉靖丙午武举;
61)薛肤,汾阳人,万历癸丑武进士;
(以上汾州-吕梁薛氏人物以明朝人物为主,人名有重列者,可修正)
三 吕梁薛氏族谱
本次及2015年薛军帮助收集的吕梁薛氏族谱累计近三十余部,但几乎都是断代支谱,在研讨会上,认为目前需要结合各种地方志和其他历史资料,尽可能完善吕梁薛氏各地支系的源流梳理工作。会上提出当前三个努力弥补完善的措施:
(1)结合府志、州志、县志史料,以吕梁薛氏科举人物信息为线索,进行各地支系的梳理工作;
(2)结合山西、陕西及相关地区的族谱资料,查找与吕梁薛氏迁徙有关的族谱信息,追踪始迁祖的原居住地和支系归属信息;
(3)对吕梁现有的族谱进行支系梳理,将全地区的各村薛氏支系进行大清理和大归纳,理清吕梁薛氏支系脉络。对现存的三十份族谱进行支系梳理工作量巨大,希望尽快建立吕梁薛氏支系梳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明清薛氏人物纳入到吕梁薛氏通谱之中;
(4)与陕西佳县、吴堡、榆林薛氏建立密切修谱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协调支系梳理,完善并提高该地区跨省支系梳理和修谱工作。
四 致谢
本次赴吕梁进行《中华薛氏通谱》调研,得到山西薛氏联谊会秘书处和吕梁市薛氏家谱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特表衷心感谢。《中华薛氏通谱》是全薛族的谱牒文化工程,她关系到中华乃至全球薛姓的每一个族人,让我们团结起来,为薛氏五千年文化而骄傲!为遍布全国及全球的河东薛氏后裔的寻根问祖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
如下所示:
1、辽宁锦县薛姓一支字行为,继致顺积美,大中其允从。
2、河南新蔡牛湾薛姓的辈份序列为,孝灵兆庆,守善光宗,恩培世荫,一道统风。
3、山东德州薛姓始祖薛山白,后传十四世,十四世以后的辈分为,福九长春,洪儒景林,懋秀玉才,厚德明新。
来源一:属于以居邑为氏薛氏的起源 薛姓起源地
相传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据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通志》等记载,黄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成年后皆以德行出众,受封为十二个不同的姓族,散居于各地。其中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受封于任(今山东济宁任城),而为任侯。
来源二: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战国时匈奴开始与中原各政权接触,其后长期影响中原各地,直至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通过战争、和亲和关市,匈奴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
起源三: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薛姓的姓氏典故 薛氏的姓氏趣事
唐朝时期,有一著名的人,叫作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自称周文王后世子孙,鄠人,闯荡江湖,在同官县贩卖药材,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犷中不失数分英俊。冯小宝发迹后,其兄弟子侄乃至姻亲裔孙纷纷冒姓薛氏,以崇其位,此后沿袭不改。
薛姓家谱字辈排列
江苏南京薛氏字辈:“兴广敬信和”。
江苏响水薛氏字辈:“梁堂应以国”。
辽宁锦县薛氏字辈:“继致顺积美大中其允从”。
辽宁大连薛氏字辈:“恩朝洪良云玉天永宝寿长连”。
辽宁鞍山薛氏字辈:“文明进宝金”。
山东泰安薛氏字辈:“训文其玉福提辖”。
山东巨野薛氏字辈:“传巨乃垂现广见成怀本首之念体正”。
山东梁山薛氏字辈:“熙东传亭广兆宪庆凡祥令”。
重庆云阳薛氏字辈:“天胜德义光世泽道隆昌敦本传家茂人文大启长”。
四川邳县薛氏字辈:“鸿堂家生以道良”。
福建平潭薛氏字辈:“贤由来理学万年青”。
薛姓人口数量薛氏的历史人物 薛姓明星名人
薛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薛姓总人口的41%,占山西省总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浙江,这两省薛姓大约占全国薛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南、福建、山东,这四省的薛姓又集中了28%。全国的薛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形成了以山西的北方、浙江的东南、西部的四川为中心的三块薛姓聚集区。
68 薛姓起源参考之一
「薛」源出 :
一 ; 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奚仲居於薛(山东滕县),一度迁於邳(山东徽山县)。春秋後期迁到下邳(江苏邳县),後成为齐国的属地。战国时为楚所灭。公子登仕楚。怀王赐沛邑,为大夫,逐以原国名「薛」为氏。
二﹕据《吴录》所载,孟尝君受封於薛。秦灭六国而失祀,子孙逐以「薛」为氏。
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叱乾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後,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薛」氏。
家族名人
薛仁贵(612~681) 名礼,唐绦州龙门人(今山西省河津县西二里)。少贫贱,以田为业。善骑射,贞观年间随太宗征辽东,所向披靡。高宗时屡破高丽、契丹、突厥,而立奇功,官拜本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卒,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後世据其功勋,编撰杂剧与演义。
薛涛(768~831)字洪度。唐长安人,知音律,工诗文,有才情,为一代名妓。晚年居浣花溪,能制松花纸与深红小粉笺,裁书供吟,酬献贤杰,时人称为薛涛笺。著有诗集一卷。
地望分布:山西河东郡,河南河南郡,河南新蔡郡,安徽沛郡,山东高平剧。
薛姓起源参考之二
“长泰山重”说薛家
在福建省漳州市的长泰县有个山重村,台湾回来的乡亲们,看到这村口熟悉的樟树,还有祖先当年走过的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它连着山那边的厦门,又和海峡对面的台湾岛,紧紧地连在一起,更加确认这里就是两岸薛氏1300多年来祖居地。
福建漳州长泰县山重村村长薛选民说:“我们(村)整个有50平方公里的面积,南面只隔一座山就到了厦门,我们全村总人口3810人,其中姓薛的有2600多人。”
有关薛氏的渊源,历史上记载很多。《元和姓纂》云:“黄帝二十五子,一为任姓,裔孙奚仲居薛,……遂以国为氏,望出河南、新蔡、沛国、高平。”可见,后世的汉族薛氏,最早来源于河南省新蔡县,山西黄河流域以东,和今天安徽省宿县一带,后来有些迁移到福建和广东,而后迁往台湾。
山重村薛氏于唐朝时由河南光州固始县迁此定居。
福建漳州长泰县山重村的薛寿椿说:“唐朝那个时候是在垂拱第二年,我们的祖先(薛)武惠公,看这个地方山水不错,就定居下来。到台湾去,一个情况是到顺治十一年,闽南这个地方天旱,叫甲午大旱,田间颗粒无收,但是朝廷的丁税、关税压顶,再加上我们的(薛)玉进公,当时惹了官祸,朝廷要抓他,这个情况下,他不得不深夜逃到台湾。”
薛氏祖先去台湾的时候是1654年,比郑成功去台湾还要早7年,随后他又把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接了去,这就是长泰山重薛氏去台湾的祖先。
后来他事业比较有成就以后,才在台南高雄市茄萣那个地方安定下来,开始建他的家舍,后来在茄萣繁衍非常快,在此产生了上茄萣 ,还有一个下茄萣。
三百多年来,薛玉进公的后代,繁衍到了高雄、台南、台北、屏东、永安,人丁兴旺,渐成望族。大家都很清楚,就连茄萣、山庭等地名,都是薛氏祖先赴台后,用家乡地名的谐音命名的。在台湾,许多薛氏家族的门上都刻有“长泰山重”的字样。
薛选民说:“薛家从台湾到大陆来寻亲,薛清财先生他们不辞劳苦,飘洋过海,到大陆以后,千方百计,一直找到我们山里来,很不容易啊,他们回来后看到这个祖庙、祖祠、还保存的这么完整,心里很高兴。”
从1988年以来,台湾岛上的薛氏后人曾多次回到山重村,他们不仅捐资修缮祖祠,还捐资家乡的地方建设和教育事业,又为村里的父老乡亲盖了一座茄萣公园。据说,历史上山重村曾因大旱缺水,薛家和林家为争水还发生过打斗,这次薛氏后人从台湾回来又捐款为村里修建了自来水工程,不论姓氏,全村每一家都用上了从山上引来的纯净的自来水。
在这山青水秀的山重村,人们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
记者采访村民薛甲乙:“您今年高寿?”“92岁。”“您是不是村里最长的长者?”“还有一个女的多我几岁,她101岁。”
“长泰山重”已经深深地刻在两岸薛氏后人的心里。
薛姓起源参考之三
薛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八,在台湾排名第六十位。薛姓出自任姓,是黄帝的后代。据传说,黄帝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姓十二个,其中黄帝的小儿子禹阳,因为受封于任,因此得了任姓。禹阳的第十二代孙子奚仲,被封在薛,建立了薛国。奚仲的后代,曾任商朝宰相,周灭商以后,又封奚仲的后代在薛,并且被称作薛侯。战国时,薛国被齐国所灭,薛国的国人就有人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薛。薛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有一支薛姓出自田姓。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孟尝君田文,因功被封于薛,建立薛国。后来,薛国被秦国灭掉,子孙从此也姓薛。此外,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把鲜卑族的叱干氏改成了薛姓。薛姓早期主要在山东发展,战国时已经扩展到了湖北,江苏,湖南,河南,河北等地。三国时,薛姓跟随刘备开始进入四川,并且在魏国已经发展到了甘肃。南朝时期,薛姓首次进入福建,南宋时,开始进入广东。清朝康熙年间,薛姓开始有人迁入台湾。薛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高平,沛国,新蔡,河东,淮阳,汾阴,竹邑,天水,晋安,海阳,五华,兴宁,梅州等。按周时封黄帝之后奚仲于薛,子孙以薛为氏。又齐封田婴于薛,后亦以氏,见吴录。
吕梁薛氏族谱调查简报
本文2023-10-14 00:56: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