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的六大军阀分别都是谁,都有哪些光荣事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在民国时期的六大军阀分别都是谁,都有哪些光荣事迹?,第1张

袁世凯去世后,就意味着清朝的封建统治彻底结束,而集中的军权也开始分崩离析,越来越混乱。这个时候伴随着民国成立的,还有那分据各地,谁也不服谁管的众多军阀。这大大小小几十个军阀队伍中,最出名的还是要数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等。

段祺瑞

段祺瑞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冯国璋

冯国璋,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

曹锟

曹锟出生于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也是保定王。曾靠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吴佩孚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

张作霖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孙传芳

孙传芳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后人,直系军阀首领,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恪威上将”,人送外号“笑面虎”,号称“东南王”,是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大军阀。

孙传芳当时打的顺风顺水,有些得意忘形,根本没有把这事当回事,加之战前他多次联系施从滨劝降遭到拒绝,恼羞成怒下,杀人泄愤。

杨文恺著《孙传芳反奉联奉始末》也对此做了记载,孙传芳下令斩杀施从滨后,其幕僚谏言:我们打内战,对待俘虏,不宜杀戮,不如把施押送南京监禁。但孙传芳根本不听,拍着桌子大喊:你我要是被他们俘虏,还不是被杀吗!”

杨又劝孙冷静考虑,不可操之过急。并言道:“杀也可以,何必今夜,明天再问一次,杀也不迟。”孙声色俱厉地说:“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呢”施从滨当夜被杀!

扩展资料

众所周知,民国的军阀几乎全部出自北洋,无论什么奉系、皖系、直系,大家都是北洋六镇的战友,只要愿意找,总能找出点同学、朋友、亲属、老乡、老上司、老部下关系,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出来混,总要讲点情面,不然以后见了熟人都不好意思说。

再者说了,军阀混战,为的都是利益,既然是利益,得到就可以了,何必斩尽杀绝,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今天你杀了别人,改天说不定就是一个阵营的战友,人在什么话都好说,人杀了就是不死不休的血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民国时期仗打了不少,很少听说有高级将领阵亡或者被杀(郭松龄除外)。

施剑翘,被誉为民国第一女刺客,她蛰伏十年,最终枪杀了杀父仇人孙传芳。这事儿听起来颇有点武侠的传奇色彩,一个弱女子为报血仇,十年来隐姓埋名,精心谋划,最终手刃仇敌……

这事儿发生在小说里就已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何况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但是这场刺杀却不像武侠小说里的刺杀那样“直来直去”,快意恩仇。

刺杀的对象孙传芳并非是纯粹的坏人,而渲染这件事情的,也并非绝对的同情、掺杂一些政治和宣传的目的。

**《邪不压正》 关巧红的原型为施剑翘

这场不太寻常的刺杀,还得从这个不太寻常的刺杀对象—孙传芳说起。孙传芳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直系军阀首领,号称“东南王”。别的名头不说,这“东南王”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很牛逼的感觉,他是五省联军总司令,拥兵数十万,还把治下的江南五省打理的有声有色。即便后来兵败,他也拒绝做华北伪政府主席,不愿如日本人同流合污,选择在佛堂隐修。

即便如此,孙传芳也最多称一声枭雄,要说民族气节,孙传芳该是有的—无论真心还是假意,他至少没有做汉奸,但是民族英雄似乎还谈不上。要知道孙传芳还有另外一个名头—“笑面虎”。毕竟是乱世军阀,为了筹措军费,烧杀抢掠的事情也不是没做过,毕竟手下三十万人也要吃喝拉撒,而乱世百姓,有如鱼肉,在利益面前其它道德情怀似乎过于薄弱。

但我们也不应该否认,孙传芳在对比其他军阀来说,“吃相”稍微好看一些。在他的治理下,东南五省发展相较好一些,老百姓也对这个军阀有一些赞美。就他个人来说,他崇尚佛法、乐善好施,之后愿意放下屠刀,不算个太坏的人。

而且当时军阀还有个规矩,叫“将官免死”,也就是兵败了当官的不杀,毕竟大家生逢乱世,风水轮流转,都怕有个不测,不如“官官相护”,不死道友也别死贫道,大家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但孙传芳坏了规矩。他把一个兵败的老军阀—施从滨给杀了,不但杀了,还悬首三日,余下的俘虏也尽皆斩首。

要知道内战一般是不杀俘的,毕竟都是国人。孙传芳杀了,杀的还无所顾忌,理由是施从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施从滨的军纪确实也不怎么样,但军阀的军纪好像都不怎么样,这个理由似乎有点贼喊捉贼的意思。还有一个理由是,当时北洋少壮派不喜施从滨,欲杀之而后快,孙传芳杀他也许有点交好的意思。

孙传芳杀俘不仅犯了忌讳,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颗种子就是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施剑翘20岁的时候,听闻父亲惨死,被枭首示众,作下一首明志诗:“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意思就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报此仇誓不为人。随后把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可彼时孙传芳势大,报仇谈何容易?

施中诚反而劝施剑翘打消报仇的心思,施剑翘大怒,与施中诚断绝了关系。后来下嫁施靖公,因为施靖公答应助她雪仇。然而,也许只是施靖公一时意动,答应施剑翘的事一拖再拖,在施剑翘为他生下两个孩子后,两人终于决裂。施剑翘十年隐忍,似乎无所作为,她亦有感于心,吟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满腔愤恨,却无可奈何。

风水轮流转,施剑翘苦候十年,终于等到机会—孙传芳兵败失势,隐居天津佛堂。无权无势,又住在僻静的地方,岂不是天赐良机?在摸清孙传芳作息规律后,立下遗嘱《告国人书》,就决定行刺了。

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死在天津居士林佛堂,而杀他的人不过是个年仅30的女人。

孙传芳被杀,经报道后轰动全国。而施剑翘一时也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来孙传芳大名鼎鼎,虽然已经“下野”,但被刺杀也是个大新闻;二来这件事委实太过离奇,施剑翘的经历还颇有武侠风范,想不博人眼球都做不到。

而且施剑翘杀了孙传芳后随即自首,并在遗嘱《告国人书》中说明了“缘由”—当然是被害者视角的缘由。在施剑翘眼里,老爸施从滨当然是个好人,而自己为报杀父大仇隐忍筹措十年,这些落在公众眼里,活脱脱一个女侠呀!

于是舆论一片同情,甚至少不得竖个大拇指,赞声“女侠”!后来施剑翘还被誉为民国第一女刺客,倒不是她的刺杀技巧有多高超,心思有多么缜密,而是她杀的人实在不太一般。就好比荆轲刺秦,荆轲刺杀的本事大概也算不上高明,毕竟一场蓄谋已久的刺杀竟然被“秦王绕柱”给化解了,那场面实在有点奇妙。虽然最后刺杀失败了,但荆轲刺秦还是被后人交口传颂,流传百世。这其中原因大半也是因为秦王身份非比寻常吧。

但这不是全部。荆轲刺秦前,易水旁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尽显场面悲壮,而刺秦用的武器是徐夫人的名器,投名状是将军樊於期的头颅,而这场刺杀更关系到燕国的生死存亡,而这场准备不可谓不充足,过程不可谓不悲壮的刺杀最后失败了。而最后种种因素导致,舆论倒向了荆轲。也许是这场刺杀太过曲折,太富有传奇色彩,也许是人们敬佩荆轲的侠义,总之荆轲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赞扬。

而施剑翘也是,一场刺杀裹上“杀父之仇”,“十年隐忍”这些颇有戏剧性的情节后,一个“弱女子”顿时就勾起了大众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告国人书》在舆论引导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种存了死志立下的遗嘱谁不感动?于是这场刺杀变得更加传奇,施剑翘的人气也蹭蹭的往上涨。而这背后的原因,自然离不开当时的知识分子想借施剑翘刺杀孙传芳这事儿让反军阀的意识深入人心,毕竟孙传芳好说歹说是一个“军阀”,那军阀就是死有余辜,施剑翘无形中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这场刺杀落幕后,仅过十一个月,施剑翘便被特赦出狱。

但是不管这场刺杀,但却是让一个自小生活安逸平静的20岁女孩,付出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十年青春去浇灌这颗仇恨的种子。仇恨的力量让人心悸。

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在浙江,诸葛后人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据说,他们都发源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

在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儿子诸葛瞻出生。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

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拒绝魏军诱降,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殉国之时,他的次子诸葛京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令,并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后来,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东琅琊一带的族人之外,史书上有记载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和诸葛诞之子诸葛靓,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吴佩孚之死

一、拒做汉奸

饱读诗书的吴佩孚在卧室中,用悬挂着自撰的联语自律:“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犟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抢壁,真个解甲归田。”吴佩孚的确是这么做的。他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失败以后,在情况十分危急时,有人劝他躲进外国租界地暂避一时,或者是取得洋人支持出国,以求东山再起。但吴佩孚都坚决拒绝了。在他忍辱负重逃到四川奉节白帝城以后,日本人又派特使找到他,答应给他财力和武力的大力支持,帮助他报仇雪耻,恢复霸业。但是,吴佩孚却不为所动,他对日本人的回答是: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用不着外人插手。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溥仪搞伪满洲国,他当即通电反对。1935年日本侵略者策动汉奸搞华北自治,请吴佩孚做“华北王”。吴佩孚愤然作色道:“自治者,自乱也。”加以拒绝。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要他出任北平维持会会长,他也俨然拒之。1938年日本侵略者决定把华北伪政府和伪南京政府合并为一个汉奸政权,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又要拉吴佩孚做“中国王”,吴佩孚说:“叫我出来也行,你们日本兵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去。”日本侵略者当然不会撤兵。吴佩孚大义凛然的态度,使日本人十分恼火,决定杀害他。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死在了北平。

二、有清廉名

吴佩孚为人的信条是:“不贪财,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

大量史实证明,吴佩孚是言行一致的。以女色为例,当时似他一样的权贵人物,袁世凯也好,曹锟也好,张作霖也好,一个个都是三妻四妾,美女尽收床前仍嫌不足。而吴佩孚,却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发的老妻张佩兰相伴,从不拈花惹草。据传,有位叫露娜的德国女郎慕吴佩孚之名,不远千里跑到中国来追求他,他却以“老妻尚在”为由,断然拒绝了这桩婚事。像这样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应当说是难能可贵的。不过,也有传说,吴佩孚也不是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他在北京寓居期间,就曾被一个日本女特务勾引得神魂颠倒。但不管怎么说,吴佩孚一生中只有张佩兰一个老婆,这却是基本事实。 当时***重要人物董必武的一番评价,足以代表***人对吴佩孚的基本看法。董必武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个军阀,但他有两点却和其他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关(羽)、岳(飞),他失败时不出洋,不居租界……;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他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军队,他没有私人积蓄,也没有田产,有清廉名。”

三、死因之谜

吴佩孚究竟是怎样死的?从我掌握的情况看,至少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病死说”。

二是暗示“日本人害死说”。吴佩孚1932年1月后寓居北平。

1935年拒绝参加汉奸策动华北自治活动。“七·七”事变后,拒不出任日军策动组织的北平维持会会长职。1939年11月因牙疾被迫入日医院治疗,当日猝亡。

三是“死因多方面说”。《民国人物传》(中华书局1980年版)一方面暗示吴佩孚死在日本人手中,一方面又说另有原因。其文是:“1939年冬,吴佩孚牙疾发作,右颊肿痛。12月4日,日本特务川本芳太郎介绍日本医生为他开刀拔牙,当天暴卒于什锦花园公寓。”

四是明示“日本人害死说”。《民国怪状大观》就是这么说的。

原文是:“据说吴佩孚死于牙疾,且主刀者系日本人医生寺田。那日医动手术时,只一刀下去,只听吴大帅一声惨叫,顿时喉管开裂,血流如注而身亡。终年66岁。”

吴佩孚究竟是怎么死的?当时没有人深究,后来也没人查证,造成了至今众说纷云。

我认为,关于吴佩孚的死因,是个应当搞清、而且可以搞清的问题。如果能够证明吴佩孚的确是坚持抗日、拒做汉奸而被日本人杀害的,那就应当堂而皇之地写入正史,以示我们对为民族正义事业而牺牲的历史人物的敬重。假如经查证,吴佩孚的确是因病而亡,那也应当有个统一的说法,以免造成一个历史悬案。 1999年4月21日,我和老伴几经周折,来到北京玉泉山脚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半扇门村村南找到了吴佩孚墓——一个大大的圆丘。

圆丘是用水泥和砖头建造的,很高大,有一间房那么大,比一般的房还高。这圆丘孤零零地立在一条小路下的一片果园中,下部的平台已被拆毁;中部的洋灰外皮已被砸去,还凿开了几个大洞;北边有一棵榆树,西南也有棵臭椿树。

据当地村民介绍,吴佩孚墓早些年不光有碑文,而且有人看守坟墓,看坟的人是吴佩孚手下的一个师长。每年的清明节,吴佩孚的后人都来烧香上供,祭扫一番。“文革”开始后,吴墓遭到破坏,加之年久失修,日见颓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站在吴佩孚墓前,我突发其想,呼吁文物管理部门过问此事,能否把吴佩孚的坟保存下来,改善周围环境使之成为旅游点,我想总比那些不伦不类的人造景观更有历史意义。

孙传芳1935年11月13日,天津居士林发生一起“血溅佛堂”的特大案件:侠女施剑翘为报其父施从滨被杀之仇将孙传芳击毙。

施剑翘杀孙自首后,被天津法院判处7年有期徒刑。但入狱不到一年就被南京政府特赦了。

施剑翘之获特赦,据当时报章所载,是冯玉祥、李烈钧、张继等人向南京政府请求的结果。有的报纸还披露过冯玉祥曾单独向蒋介石请求特赦施剑翘的消息。

冯玉祥不认识施剑翘,但与施剑翘的四叔施从云烈士是辛亥革命滦州起义时的亲密战友,所以才邀集李烈钧、张继等人营救施剑翘。

蒋介石接受了冯玉祥的请求,以南京政府的名义,将施剑翘特赦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施剑翘被特赦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孙传芳早就是蒋介石要杀掉的人。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正符合蒋介石意愿。蒋介石乐得对冯玉祥卖个人情,将施剑翘特赦了。

蒋介石为什么要杀孙传芳呢?这还要从1933年军统局刺杀张敬尧说起。

1933年5月7日,军统局北平站站长陈恭澍、天津站站长王天木伙同军统局北平站工作人员白世维,将曾任湖南督军的张敬尧刺杀于北平东交民巷六国饭店。

多年后陈恭澍透露:刺杀张敬尧,是执行当时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的制裁令。因张敬尧受坂垣、土肥原的指使潜入北平,策动驻军叛变,制造暴乱。又说和张敬尧一起来北平共同作乱的,还有曾任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后他侥幸逃掉了。

孙传芳虽然当时幸免一死,但也跟张敬尧一样,入了蒋介石的制裁名册。只是,因为孙传芳深藏于天津租界内,窥伺时机,暂停汉奸活动。再加上蒋介石又下达了对石友三的制裁令,军统局顾此失彼,才使孙传芳又多活了两年。

摘自《流年岁月》

在民国时期的六大军阀分别都是谁,都有哪些光荣事迹?

袁世凯去世后,就意味着清朝的封建统治彻底结束,而集中的军权也开始分崩离析,越来越混乱。这个时候伴随着民国成立的,还有那分据各地,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