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总督的历任总督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陕甘总督的历任总督,第1张

陕西三边总督 王文奎 16455~16461 顺治二年四月至十二月,未到职,孟乔芳代

陕西三边总督 孟乔芳 16462~16542 顺治三年正月至十一年正月,卒

川陕三边总督 金励 16542~16563 顺治十一年正月至十三年二月,休

川陕三边总督 马之光 16564~16579 顺治十三年二月至十四年八月,卒

川陕三边总督 李国英 165710~166110 顺治十四年九月至十八年九月,1661年任四川总督

陕西总督 白如梅 166110~166611 顺治十八年九月至康熙五年十月 罢

山陕总督 卢崇峻 166611~16681 康熙五年十月至六年十二月 免

山陕总督 莫洛16682~16711 康熙七年正月至九年十二月 调

山陕总督 罗多 16712~16724 康熙十年正月至十一年三月,1672年,停辖山西

陕西总督 鄂善 16724~167310 康熙十一年四月至十二年九月 调

陕西总督 哈占 167310~16839 康熙十二年九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68012改称川陕总督

川陕总督 禧佛 16839~168610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至二十五年九月,调

川陕总督 图纳 168610~16883 康熙二十五年九月至二十七年二月,调

川陕总督 葛思泰 16883~169211 康熙二十七年二月至三十一年十月 病免

川陕总督 佛伦 169211~16944康熙三十一年十月至三十三年三月,调 川陕总督 吴赫 169411~16997 康熙三十三年十月至三十八年六月 ,

川陕总督 席尔达 16997~170111 康熙三十八年六月至四十年十月 调

川陕总督 觉罗华显 170111~17042 康熙四十年十月至四十三年正月 卒

川陕总督 博霁 17042~17085康熙四十三年正月至四十七年四月 卒

川陕总督 齐世武 17085~17098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至四十八年七月 调

川陕总督 殷泰 17098~17135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至五十二年四月,病免

川陕总督 鄂海 17135~171811 康熙五十二年四月至五十七年十月

陕西总督 鄂海 171811~17216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至六十年五月

川陕总督 年羹尧 172111~17255 康熙六十年十月至雍正三年四月

川陕总督 岳钟琪 17262~17295 雍正四年正月至七年四月 调

川陕总督 查郎阿 17295~17318 雍正七年四月至九年七月 调

陕西总督 查郎阿 17318~17328 雍正九年七月至十年七月 调

陕西总督 刘於义 17328~17361 雍正十年七月至十三年十二月 调

川陕总督 查郎阿 17362~17388 乾隆元年正月至三年七月 调

川陕总督 鄂尔达 17388~17404 乾隆三年七月至五年三月 免

川陕总督 尹继善 17404~174210 乾隆五年三月至七年九月

川陕总督 马尔达 174210~17436 乾隆七年九月至八年五月 代璁

川陕总督 庆复 17436~17474 乾隆八年五月至十二年三月 免

川陕总督 张广泗 17474~174810 乾隆十二年三月至十三年九月 革

陕西总督 尹继善 174810~174812乾隆十三年九月至十一月

陕甘总督 尹继善174812~17517乾隆十三年十一月至十六年闰五 调

陕甘总督 黄廷桂 17517~17532 乾隆十六年闰五月至十八年正月 调

陕甘总督 尹继善 17532~175310 乾隆十八年正月至九月 调

陕甘总督 永常 175310~17557 乾隆十八年九月至二十年六月 调

陕甘总督 黄廷桂 17557~17592 乾隆二十年六月至二十四年正月 卒

陕甘总督 吴达善 17592~17598 乾隆二十四年正月至七月 卒

川陕总督 开泰 17598~176012 乾隆二十四年七月至二十五年十一月

陕甘总督 杨宝琚 176012~176412 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至二十九年十一月

岳钟琪

刘统勋

杨遇春

福康安

邓廷桢

林则徐

左宗棠

杨昌浚

谭钟麟

升允

长庚

杨岳斌

林之望 1862年代理

晚清同治、光绪之交曾发生过无数奇情冤案:其中最为轰动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在当时刺马案被公认为四大奇案之首,然而在后世的戏剧小说渲染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逐渐成为清末四大奇案中最为民间所熟知的。要弄清这究竟是怎样一桩奇案就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案件的两个主人公杨乃武和小白菜。

生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的杨乃武是浙江余杭县的乡绅,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考中举人。平时好打抱不平的杨乃武曾联合士子上书检举揭发余杭知县刘锡彤滥收钱粮敛赃贪墨的行为,因此引起了刘锡彤的记恨。当时有个叫葛品连的豆腐店小工租住在杨乃武家的一间房子里,这个葛品连娶了名叫毕秀姑的女子为妻。由于毕秀姑长相俏丽,又喜欢穿白衣绿裤,所以人送绰号小白菜。

平日里杨乃武和小白菜过从甚密:杨乃武常教小白菜读书认字,这一来二去四邻街坊中就出现了所谓“羊(杨)吃白菜”的说法。同治十二年十月杨乃武去岳母家办事,一连几天就住在岳母家。十月初九这天一大清早租住在杨家房间里的葛品连就害了病,起初以为是上火,于是也就没太当回事,可病情渐渐沉重,到后来吃药也不见好,到了当天下午申时(三到五点)葛品连就撒手人寰了,临死之际全身呈青黑色。

一个好端端的年轻人突然暴病而亡,死状又如此蹊跷诡异就不免引起了葛品连家人的怀疑。葛品连的母亲在料理儿子的丧事时从街坊四邻口中听到了“羊(杨)吃白菜”的说法,本就心存疑虑的她断定就是杨乃武和小白菜通奸并合谋杀人,于是她来到余杭县衙告状。余杭知县刘锡同得到报案后就带着仵作前去杨家验尸,结果仵作在验尸报告中认定葛品连系中毒身亡。

当时的仵作是依据什么得出葛品连系中毒身亡这一结论的呢?原来当时的仵作用银针刺探死者的喉咙时发现针呈青黑色。这与宋代法医学家宋慈在《洗冤录》中所载中砒霜之毒的特征是高度吻合的。然而用这种方式试出来的结构并不一定百分比准确,所以当时的验尸流程是要求试毒的银针必须用皂角水多次擦洗后多次测试才能下结论的。问题也就恰恰就出在这一环节上。

刘锡同当时派了自家的一个门丁去现场协助仵作验尸,结果这个门丁一看到银针呈黑色就坚称葛品连是被人下砒霜毒死的。非专业的门丁擅自发表意见令仵作感到不满,于是两人就发生了口角争执。吵到最后也不管什么操作流程了,于是就这么草草把死者系中毒身亡的结论给报上去了。刘锡同也听说过“羊(杨)吃白菜”这种说法,如今又得到这样一份验尸报告,于是就更加认定葛品连是被杨乃武和小白菜合谋毒死的。

刘锡同本来就和杨乃武有过节。这下他认为可算是找到报复的机会了。于是刘锡同先是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审问,小白菜并不承认自己有谋杀亲夫的行为,于是刘锡同就采用严刑逼供的方式试图令其认罪。一些野史小说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在这一过程中刘锡同使用的各种花样百出的逼供酷刑。不管刘锡同究竟具体使用了哪些手段,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他的压迫下小白菜承认自己与杨乃武有染。

刘锡同的目标可不仅仅只是让小白菜承认与杨乃武通奸,他还要坐实杨乃武和小白菜合谋毒死葛品连的罪名。最终小白菜在刘锡同的酷刑折磨下承认:她在当月初五从杨乃武手中得到砒霜,初九将砒霜下到桂圆洋参汤中毒死了葛品连。刘锡同在得到小白菜的供词后立即传讯了杨乃武,杨乃武则声称十月初九自己压根不在余杭县,所以根本就不具备任何作案时间。

这时刘锡同就打算用对待小白菜同样的方式逼杨乃武认罪,然而当时的刑律中有一条规定:不得对有科举功名的人用刑,于是刘锡同就向杭州府呈报了请求解除杨乃武的举人功名的公文。可就在他派出向杭州府呈送公文的衙役刚走当晚刘锡同就连夜对杨乃武进行了严刑拷打,可无论他怎么打杨乃武就是不招供。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锡同将自己认定的杨乃武与小白菜通奸合谋杀人的审讯结果上报杭州府并请求定案。

杭州知府陈鲁在接到刘锡同呈报的公文后做出了维持原判的决定,随即又将此案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濬,杨昌濬同样维持了原判决并将其上报刑部请求核准死刑判决。至此案件似乎已成定局,然而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和妻子詹氏始终对判决不服并坚持上诉,此后两年间各级官府层层袒护——根本没启动重审程序就宣布维持原判。换了其他人可能也就放弃了。

可杨乃武应该感谢他的姐姐,尽管一再碰壁却没令杨淑英放弃为弟弟的案件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杨淑英得到了当年和杨乃武一起检举揭发刘锡同的同年好友们的帮助,尽管这些人在政治上无权无势,但毕竟有科举功名在身,在当地多属大户人家,面对整个大清官场官官相护的局面他们也广泛发动自己的关系网制造舆论,终于有一个大人物被他们纳入到这个关系网中。

因协助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被授予官爵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家中有一个名叫吴以同的西席(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家庭教师),此人正是和杨乃武一同考取举人功名者,他对杨淑英矢志不渝的精神大为感动,于是就和胡雪岩谈了这个案子。胡雪岩尽管是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人物,可他毕竟是一个商人,虽被授予了官爵,但更多只是一种荣誉象征,对案件本身他是无法加以干预的。

不过胡雪岩好交朋友,事实上他能从一个小伙计一步步成为红顶商人离不开身边一群朋友的帮助,这时胡雪岩的朋友中不乏在京身居高官者。在这其中就有一位叫夏同善的时任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司法部副部长)。夏同善在和胡雪岩就案件进行交流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杨乃武的妻子詹氏因上告失败反而获罪被拘,杨乃武的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

夏同善认为:无论杨乃武一案真相如何,詹氏不过是替自己的丈夫上诉,即使杨乃武有罪也与她无干,当地官府如此急迫想要定案莫非真是想掩盖什么。夏同善考虑一番后驳回了浙江巡抚呈报的判决公文,随后请得了命浙江三大宪会审的谕旨。夏同善的介入对案件走向造成了重大影响:首先他作为相当于国家副部级的高官级别足够高,其次他所任职的刑部正好管着这案子。这就应了那句老话“现官不如现管”。

在得知弟弟的案件被发回重审之后杨淑英怀抱侄儿去省城探视毕秀姑(也就是小白菜)。这次探视后毕秀姑随即翻供,这时从浙江巡抚杨昌浚以下的各级官吏为保护自己的颜面和顶戴下令用刑,试图以此阻止毕秀姑翻供,这一行为引起了在旁观审的浙江士绅的众怒,于是他们群起反对用刑。在这样的压力下杨昌浚不得不暂缓用刑。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深知杨昌浚在会审现场只是迫于众怒难犯而暂缓用刑。

可只要毕秀姑一押回牢房少不得又是一顿严刑拷打。这样下去毕秀姑未必不会屈打成招,那么自己好不容易才让毕秀姑翻供的全部努力就将前功尽弃。杨淑英想到这儿就赶紧去找杨乃武的同科举人们想办法,这时当初帮杨乃武的妻子詹氏伸冤的汪士屏联合了十八个同科举人联名向都察院控告。与此同时吴以同则将杨淑英引荐给胡雪岩,胡雪岩当即给了杨淑英一百两银子让她进京告御状。

来到京城的杨淑英前去拜访了夏同善,夏同善带着她一一叩见了在京当官的三十多名浙江籍官员。在夏同善的建议下杨淑英把自己的诉状分别投给步军统领衙门、刑部和都察院等多个衙门,从而尽可能扩大案件的影响力。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经过这番波折已拖了数年。此时同治皇帝已然驾崩,在慈禧的运作下光绪皇帝得以继承大统,而这时的夏同善正是光绪皇帝的师傅。

夏同善找到了光绪皇帝的另一位师傅翁同龢和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二人在了解案情后认为其中确有冤情,翁同龢随即跑到刑部衙门要求调阅案件卷宗。时任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部长)的桑春荣却不肯给他看,林则徐第三子林拱枢时任刑部坐办、主事、员外郎,他冒着得罪顶头上司的风险将卷宗调出来送到翁同龢的府中。翁同龢在查看卷宗后于次日早朝时请求两宫皇太后将案件责令刑部重审。

尽管夏同善时任刑部侍郎,又是皇帝的老师。可刑部的一把手毕竟是时任刑部尚书的桑春荣,他当场拒绝了翁同龢要求重审的建议。这时杨淑英投递在步军统领衙门和都察院的诉状发挥作用了。汪士屏的哥哥汪树棠正在都察院任职,于是他出面建议重审此案。当时光绪皇帝年幼,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两宫皇太后手中,而在两宫皇太后中慈禧则相对较为强势,那么当她面对这两派人马的纷争时如何处置呢?

事实上老佛爷真正所关心的并非杨乃武和小白菜这样两个小人物的命运,她所在意的其实是自己的权力。那么这样两个小人物是如何与老佛爷的权力挂钩的呢?我们不妨先看看当时的浙江巡抚杨昌濬的出身:杨昌濬是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是湘军鼻祖曾国藩的同乡,他自己也是湘军的骨干成员之一。因为跟随曾国藩、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所以被封为浙江布政使,后来又升任浙江巡抚。

清朝的传统军制以八旗军和绿营军为主,然而这两支军队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都充分暴露出其腐朽不堪的本质,所以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以湘军、淮军为首的地方团练武装势力开始做大。自身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时不得不倚重地方势力,不过清政府对地方势力的做大多少还是心存戒备的。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势力几乎控制了作为朝廷财赋重地的整个江南地区。

说起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子,其实和周星驰所演的《九品芝麻官》中的剧情颇为相似。

这小白菜原名毕秀姑,由于出身贫寒,自小就被卖到葛家当童养媳,他的丈夫叫做葛品连,是个以卖豆腐为生的小生意人。而杨乃武则是清末的举人,不仅社会地位高,家庭也比较殷实,所以两人本来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因为葛家曾经租过杨乃武家的房子居住,所以长此以往,两家也都比较熟悉,小白菜和杨乃武的老婆关系还处得很不错,经常被邀请到家里来吃饭,杨乃武还曾经教过小白菜读书写字。不过,由于小白菜人长的年轻貌美,当时坊间就有某些无聊之人传言杨乃武和小白菜有私情。

后来,当地知县刘锡彤的儿子刘子和垂涎小白菜的美貌,于是就找机会下迷药奸污了小白菜,还把她丈夫葛品给毒死,还对外声称是旧病复发而暴毙。

本来,小白菜畏惧知县儿子的势力,是不敢报官的,但葛品连的老母亲却不相信儿子是暴毙身亡,再联想到小白菜和杨乃武之前交往过密,她便怀疑儿子是被害死,所以果断报官。

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正是知县刘锡彤,他很清楚背后的凶手其实是自己的儿子,但他肯定不愿意让儿子担罪,所以他就决定移花接木栽赃给杨乃武。反正杨乃武和小白菜本身就不清不楚,而葛品连的老母亲、还有乡邻街坊都怀疑对杨乃武有怀疑,再加上他与杨乃武也有私怨(杨乃武曾向上举报知县贪赃枉法),所以干脆趁机整死杨乃武。

于是,在接到报官后,知县刘锡彤先是将将杨乃武骗至县衙关起来,接着把小白菜抓到监狱严刑逼供。据说,为了让小白菜尽快招供,刘锡同使用了许多残酷的大刑,比如夹棍,还有烧红的铁丝刺进双乳,用融化的锡水浇她的脊背,小白菜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只能被迫违心招供自己伙同杨乃武谋害亲夫。

得到小白菜的口供后,刘锡同立马提审杨乃武,为把这个大案尽快解决,他不顾杨乃武的举子身份,擅自对杨乃武动大刑,但杨乃武在严刑之下仍然拒绝承认,不过这对刘锡同来说已经不重要,首犯小白菜招供画押就是最好的证据。

随后,他将此案定性为两人共谋害死葛品连,最后命令衙役将一干人犯和案卷等等送至杭州府,请府里进行二审。当时负责二审的是杭州知府陈鲁,他和刘锡同是好朋友,所以在刘锡同的暗示下,他上来也是严刑逼供,最后杨乃武终于撑不住,只好违心画押。

在这场背景下,陈鲁就正式以“小白菜伙同杨乃武谋害亲夫”结案,并判处杨乃武斩立决,小白菜则处以凌迟,随后他把此案上报给了浙江省按察使批复。不久,浙江巡抚杨昌濬在三司会审之后,维持了杭州知府陈鲁所做的判决。到此,这个案子按照常理来说已经是铁案难翻。

但是,杨家人显然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他们决定到京城告御状。于是,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先买通狱卒,让杨乃武写了诉状,再由姚贤瑞作抱告,由杨乃武的妻子詹氏、杨淑英带着杨乃武的儿子杨荣绪去京城告御状,然而第一次告状以失败告终。

其后,杨家人又跑了十几趟,但都因为官官相护,仍然没有结果。后来,好在杨乃武有个叫做汪树屏的同窗好友,他的哥哥正在京城当官。杨乃武便告诉杨淑英可以去求求他们。杨淑英便找汪树屏帮忙,于是汪树屏便联合十八个同科举人,联名向都察院控告,请求提京复审。

与此同时,杨乃武的另外一个叫做吴以同的同窗好友听闻此事后,也决定出手帮助。这吴以同是胡雪岩的幕僚,他通过胡雪岩的关系,联系上时任刑部侍郎的夏同善,而夏同善则向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禀明了此事。

翁同龢在看完诉状后看,也觉得这当中确实很有冤情,于是他亲自去刑部查阅本案全卷,并在第二天早朝时向慈禧述说了这件事情,这时候汪树屏等十八同科举人的诉状也被汪树屏的哥哥提交上来,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慈禧太后才下了一道谕旨,要求浙江巡抚杨昌濬重审。

但是,杨昌濬考虑到此案已经影响全国,惊动了朝廷,如果改判,手底下一大堆官员都得丢乌纱帽,甚至自己的前途也要受到影响,所以为了大家的前程,再加上他依仗拥兵边疆的左宗棠之势,所以直接会同藩台等蓄意抗命,不准小白菜和杨乃武翻供,仍叛他们“通奸谋命”,然后向慈禧复命说“此案无疑”。

此结果一传出,浙江士绅们纷纷表示抗议,杨家人也表示不服。随后,这个案子也成为大清国街头巷尾热议的大案,而朝廷里也俨然分成了2个阵营。其实,到了这一步,这个案子已经不再是一桩单纯的案子,而是演变成一场政治斗争。

因为,如果这个案子被改判,那整个浙江官场从上都下将是一场大地震,到时会有无数的官员下台。这样一来,首先那些候补的官员自然就可以熬出头,其次还有很多人就可以趁机将自己的人插入到浙江。最后,对于慈禧太后来说,这也是一次全面打击湘军的好机会。

要知道,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江浙地区从省到府县,几乎都掌控在湘军的手里,而江浙作为清朝的最重要财税来源地,清廷一直非常重视,慈禧也一直在寻求打击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派系,现在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子,正好给了她这样一个大好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浙江的大小官员都在全力压住这个案子,但为这个案子而奔走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最后,在众人的呼声之下,慈禧太后下令刑部尚书桑春荣亲审此案,亲并通过开棺重新验尸,最终澄清了案情,杨乃武和小白菜才得以沉冤得雪。

接着,慈禧太后借此案,将涉案的300多名官员进行严打,连左宗棠亦受牵连,其中有30余人被革职、充军或查办,150多名六品以上的官员被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湘军势力由此大大受损。至于案件中的杨乃武和小白菜,一个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尼,一个则终身残废,了此残生。

杨昌浚因“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而偏袒湘军下属,当好好先生,导致冤案,从而被人嘲弄,自己也备受心灵上折磨。在此案中,杨昌浚过于轻信下级,一意袒护州县官员,企图维持原判。清廷追究责任,杨昌浚以“既不能据实平反”,又对下属“始终回护”被撤职。但左宗棠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高度评价了他担任浙江巡抚七年的这段历史:“杨昌浚以余杭案去官,时论异同,臣固无庸置喙;然观浙民去思之切,亦足见其无负于浙人也。”

  五月丙子,命李成谋总统江南兵轮。己卯,岑毓英辞节制粤、楚各军,许之。丁亥,授文煜武英殿大学士。戊子,额勒和布、阎敬铭并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己丑,京师久旱,谕有司平粜。赏徽宁太广道张荫桓三品卿衔,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学习行走。辛卯,诏中外保荐文武人才。甲午,诏皇太后五旬万寿,停秋决。丁酉,诏中外大臣“率属尽职,勿耽逸乐、尚浮华”。戊戌,诏左宗棠仍为军机大臣,毋庸常川入直,并管理神机营。免武昌、黄州二卫额粮。壬寅,诏举宗室及旗、汉世职人才。

 闰五月乙巳,命工部尚书福锟、理藩院尚书昆冈、左都御史锡珍、工部侍郎徐用仪、内阁学士廖寿恒并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丁未,命前提督刘铭传督办台湾事务,锡珍、廖寿恒、陈宝琛、吴大澄往天津会商法约。庚戌,命太常卿徐树铭勘献县新开横河。法人犯观音桥,潘鼎新击败之。辛亥,山东河堤工成。甲寅,以法使言和,调潘鼎新诸军回谅山,岑毓英军仍驻保胜。乙卯,自四月不雨,至於是日始雨。颁定蠲缓钱粮章程。庚申,思恩匪首莫梦弼伏诛。丙寅、法舰犯闽海。丁卯,谕曰“法使延不议约,孤拔要求无理,我军当严阵以待。彼如犯我,并力击之。敢退缩者,立置军法”庚午,授曾国荃为全权大臣,与法使於上海议约,命陈宝琛会办。

 六月癸酉朔,以郧西余琼芳狱事谳不实,下总督卞宝第、巡抚彭祖贤部议,承审各官贬斥有差。甲戌,河决历城等县。以乞援守城,追予沈葆桢妻林氏附祀广信葆桢专祠。丙子,建昌、多伦匪首杨长清伏诛。丁丑,吴长庆卒,旌其子主事保初孝行。己卯,谕直省考察州县官。壬辰,法人陷基隆。诏集廷臣议和战。乙未,刘铭传复基隆。己亥,懿旨,神机营选马步军三千,巡捕五营选练军二千,以都统善庆为总统,前锋统领托伦布为帮统,分防畿东,并抽调直隶练军协守。命曾国荃、陈宝琛回江宁布防。是月,赈顺德、青浦风灾,叶县水灾。

 秋七月乙巳,命吴元炳勘山东河工、海防。授张之洞两广总督。丙午,法人袭马尾炮台及船厂,陆军击退之。戊申,醇亲王奏延煦劾左宗棠,斥为蔑礼不臣,肆口妄陈,任情颠倒。懿旨坐延煦夺职留任,罚俸一年。诏与法人宣战,杨昌濬赴福建督师。癸丑,法人毁长门炮台。丁巳,谕穆图善、张佩纶毋退驻省城。诏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福州将军穆图善、漕运总督杨昌濬副之,张佩纶以会办大臣兼署船政大臣。授曾国荃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丙寅,论北宁失守罪,已革道员赵沃、提督陈朝纲并论斩。戊辰,以杨昌濬为闽浙总督。普赈历城等县灾民。是月,赈浮梁及齐河、长安等处水灾。

 八月壬申,命鸿胪寺卿邓承修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论马尾战事功罪,褫何璟职及张佩纶卿衔,下部议,提督黄超群等颁赏进秩有差。建、邵匪首张廷源等伏诛。甲戌,河决东明。赈南海等县水灾。丙子,授李鸿章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戊寅,懿旨赏醇亲王子载沣不入八分辅国公。文煜以病免。命崇厚、崇礼、文锡、文铦输财助饟。庚辰,赈台湾风灾。丁亥,法人复陷基隆。戊子,命道员徐承祖充出使日本大臣。己丑,诏刑部本年情重各案及秋、朝审官犯,并停查办。癸巳,苏元春及法人战於陆岸,败之。命杨岳斌帮办左宗棠军务。赈星子水灾。戊戌,法人犯沪尾,提督孙开华击败之。

 九月癸卯,逮唐炯下狱廷讯。乙巳,出帑金五万赉刘永福军。辛亥,严谕南北洋轮船悉援台湾。壬子,刘铭传为福建巡抚,驻台湾督防,苏元春帮办潘鼎新军务,杨昌濬等分防澎湖,张兆栋、何如璋并褫职。诏免云南田税,暂荒缓三年,永荒蠲十年。甲寅,刘铭传自请治罪,诏原之。戊午,留新漕十万备山东冬赈。庚申,以沪尾战胜,予总兵孙开华世职,发帑银一万犒军。授额勒和布体仁阁大学士。乙丑,以刑部尚书恩承协办大学士。丙寅,赈凤凰城潦灾。庚午,官军及法人战於陆岸,又败之,予苏元春世职。辛未,新疆改建行省,置巡抚、布政使各一,裁南北路都统、参赞、办事、领队诸职。

 冬十月壬申朔,懿旨晋封奕劻庆郡王,奕谟固山贝子。癸酉,以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戊寅,赈江北厅等处水灾雹灾。辛巳,皇太后五旬圣寿,上率王以下文武大臣等诣慈宁宫庆贺。辛卯,鲍超屡误师期,切责之。癸巳,以讬疾规避,夺提督王洪顺职。甲午,张树声卒。乙未,朝鲜复乱,吴大澄往察办,续昌副之。文煜卒。庚子,刘永福及法人战於宣光,败绩。

邓廷桢(1839年—1840年)

颜伯焘(1840年—1841年)

杨国桢,四川省崇庆州(1841年—1842年)

怡良,满洲正红旗(1842年—1843年)

刘韵珂(1843年—1850年)

裕泰(1850年—1851年)

季芝昌(1851年—1852年)

吴文镕(1852年—1853年)

慧成(1853年)

王懿德 河南祥符(今开封) 咸丰二年(1854年—1859年)

庆端 咸丰八年(1859年—1862年)

耆龄 满洲正黄旗 同治元年(1862年—1863年)

左宗棠 湖南湘阴 同治二年(1863年—1866年)

吴棠 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 同治五年(1866年—1867年)

马新贻 山东菏泽 同治六年(1867年—1868年)

英桂(1868年—1871年)

张之万(1871年)

李鹤年 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 同治十年(1871年—1876年)

文煜 满洲正蓝旗 光绪二年(1876年)

何璟 广东香山(今中山) 光绪二年(1876年—1884年)

杨昌濬 湖南湘乡 光绪十年(1884年—1888年)

卞宝第 江苏仪征 光绪十四年(1888年—1892年)

谭钟麟 湖南茶陵 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4年)

边宝泉 奉天辽阳(今属辽宁) 隶汉军镶红旗 光绪二十年(1894年—1898年)

许应骙 广东番禺(今广州)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903年)

锡良 蒙古镶蓝旗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李兴锐 湖南浏阳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904年)

魏光焘 湖南隆回 光绪三十年(1904年—1905年)

升允 蒙古镶蓝旗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嵩蕃 满洲镶蓝旗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端方 满洲正白旗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906年)

周馥 安徽建德(今东至) 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丁振铎 河南罗山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907年)

松寿 满洲正白旗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911年)

因为没办法呀,那时候中国和法国战争开始了,也是赶上了过年了,左宗棠觉得,法国人肯定会趁着这个时候搞个突然袭击什么的,所以就不准士兵放假过年,而要带着他们在厦门备战,去迎接法国军队。

当时,本来是要让士兵回家过年的,毕竟可能一年也就这次假期,但是左宗棠不允许。说左宗棠冷血,其实也不是,他知道过年的重要性,也想士兵和家人团圆,但是他没有办法,战争正在发生,虽然说现在可能平静,但是法国军队很有可能趁着这个时候来进攻,所以左宗棠就不允许他们过年。而且其实,左宗棠也作出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呀,他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高龄了吧,但是他接到这个任务,却还是义不容辞去上战场,他是个好榜样呀。

在中途,有几位官员来劝过左宗棠,让士兵回家过年,说不会有事的,但是都被左宗棠严厉回绝了。当时有闽浙总督杨昌浚和福州将军穆图善来拜年吧,他们有想让左宗棠和他的士兵回去过年吧,但是左宗棠很严肃地回绝了他们,表示一定要去厦门,后来事实证明呢,确实法国的舰队趁着过年的时候,偷偷地靠了过来,但是左宗棠的战队已经在那里埋伏好了,所以法国舰队并没有得逞。

所以说,左宗棠真的决定的事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而且他很有战略和策略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呀。

晚清时期,中国 历史 遭遇了三千年未遇地大变局。时局变幻之际必出风云人物,在晚清人物中,曾国藩因功绩和品格出众,被公认为半个圣人。

主席也曾夸奖过曾国藩,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属于大器晚成的典型。论天资, 曾国藩难称天赋异禀 ,他连秀才都连考几次才中,所写的文章还曾被主考官公布,作为此文典范。

在军事上,他是屡败屡战,比起日后几乎战无不胜,收复西北的左宗棠,他的军事天赋相差甚远。

曾国藩为人 出色的一面在于做人和看人 ,他举贤没有任何忌讳,所举荐和提拔的人才如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等多达千余人。

这些人日后都成为清廷的栋梁,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 历史 的发展。

湘军是曾国藩赖以立身的资本, 在建立之初,湘军在绿营兵的排挤和太平军的打击之下,境遇颇为艰难。

直到曾国藩提拔了一位多年不得志的老秀才罗泽南,才让湘军彻底脱胎换骨,成为清廷在19世纪后期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

罗泽南和曾国藩都是湖南双峰人,与自小衣食无忧,可以专心考学的曾国藩父子不同,罗泽南家里十分贫寒。

虽然家贫, 罗泽南的祖父罗拱诗却十分重视教育 。没怎么读过书的罗拱诗为了让罗泽南接受好的教育,祖父很早就把他送入私塾接受。

罗拱诗十分重视罗泽南,经常教导罗泽南惟有读书高的道理,罗泽南一直铭记着祖父的教诲。

在古代,受教育需要经济实力支撑, 罗拱诗当时已经年过古稀, 加上家徒四壁,一家人连饭都不一定吃饱。窘迫如此,罗家依然支持着罗泽南的教育。

由于家贫,罗泽南接连遭遇刻骨铭心的人生打击。从他13岁开始,他就不断经历母亲、兄嫂、祖父、还有自己的儿子等人离世的痛苦。

这些家人中, 有很多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死 。罗泽南的妻子也因为儿子们的离世而伤心过度,竟然哭得眼睛都瞎了。

罗泽南自己也是重病缠身,行动不便,连吃药的钱都没有。对比起贫苦的人生路,罗泽南的科举之路也十分的坎坷。

从19岁开始, 他开始参加科举, 直到33岁才通过童试成为秀才,直到去世罗泽南也没有考上举人这样的正经功名。

这些困苦和磨难并让消沉下去,在这些痛苦的日子里,罗泽南唯一坚持下去的就是授课和读书。

与左宗棠相似,罗泽南除了看科举的八股之书, 更喜读《左传》, 他经常对着《左传》里的人物事件大发议论。在少年时期,顾王黄的经世致用之学成为罗泽南常读之书。

从19岁开始,罗泽南就开始设馆收徒。广泛的爱好让罗泽南在教学上也是独树一帜,他不仅教授应试的八股文,更注重对学生心性的修炼。

他还喜欢讲授经世致用的学问, 这对他的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他的学生中,有湘军悍将李续宾、李续宜兄弟,后来的闽浙总督、兵部尚书杨昌濬,还有曾国荃、曾国葆兄弟。

罗泽南的这些学生都是日后湘军的重要将领,清廷的封疆大吏。纵观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皆有罗泽南的影子。

罗泽南一边教书一边读书,直到了他44岁还是如此。在那个平均年龄不过40岁的年代,他已经算是老年人了,看起来他的整个人生就要被 "穷书生" 这个评价给定义了。

命运终究给了罗泽南一个雄起的机会,在太平军进入湖南后,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长沙。湖南的绿营兵连连战败,一时间湖南震动,长沙危在旦夕。

为了挽回败局, 清廷接连颁布诏书, 鼓励地方官吏举办团练,镇压太平军。罗泽南为了保卫长沙,奔走于湖南士绅之间,呼吁举办团练。

罗泽南的奔走引起了曾国藩的注意,当时丁忧在家的曾国藩准备举办团练,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出力组建湘军。湘军在建立之初,穷书生罗泽南取代了湖南的众多官吏,成了曾国藩最为倚重的助手。

在湘军创建的过程中,罗泽南出力甚多。湘军从招募兵勇到训练军队,从粮草供应到兵器打造,都离不开罗泽南的身影。

加上当时湘军的将士兵勇中,多有罗泽南的学生。因此, 罗泽南被称为"湘军之父"。

罗泽南的练兵很有特点,由于当时湘军兵勇多为书生,罗泽南对格斗技术并不着重,更注重对精神气的培,在罗泽南的军中,思想教育是每天必不可少的。

当时湘军读书的氛围很浓厚, 军纪十分严明。 这样一支打仗不怕死,纪律严明又好学的军队,战斗力远非散漫的太平军和绿营兵能比。

常言道,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自古读书人除了当官,一般和军事一直是不沾边的,罗泽南不拘泥于传统,打破了读书和当兵的界限,把读书和打仗结合起来。

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或许才是曾国藩真正看上罗泽南的原因。

湘军成军后,罗泽南率军首战南昌,为南昌解了围。在之后的安福之战中,罗泽南率三百湘军以少胜多,击溃三千太平军。

在战斗中,罗泽南这支"书生军"作战凶悍,毫不畏死,此战过后, 湘军之名传遍全国 。此后,湘军在岳州大败太平军,不久后收复湖北首府武昌。

到1856年,湘军在罗泽南的带领下,赢下两百场战役。罗泽南的获胜为之后湘军进攻安庆,直取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天京扫清了外围的障碍。

罗泽南成为了湘军名将 ,咸丰皇帝对罗泽南十分的喜欢,不断加封。到1856年,罗泽南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秀才成为从二品的布政使。

遗憾的是,罗泽南并没有时间去享受这些高官厚禄。1856年,罗泽南在作战中阵亡,享年48岁。

文/羽昕

陕甘总督的历任总督

陕西三边总督 王文奎 16455~16461 顺治二年四月至十二月,未到职,孟乔芳代陕西三边总督 孟乔芳 16462~16542 顺治三年正月至十一年...
点击下载
上一篇:郑氏家谱下一篇:学家训传家风征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