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族谱有多少卷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刘姓族谱有多少卷,第1张

问题一:刘姓族谱有几卷 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勇敢征 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子孙生活、栖息的地方。刘姓有“王者气象”,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 的第一个 ,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 、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 字。上帝对刘姓实在太垂清了,他把奠基中华文明基础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子孙。 高扬巨斧――刘姓的最原始根蒂 树有根,水有源。 作为中国第四大姓的刘姓,它的根和源到底在哪里呢?中国虽然有“张 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但倘若你去问别人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恐怕时下的人们, 甚至就连刘姓族人也鲜有能明确回答你的! 那 么“刘”字到低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不 妨借助汉语古文字学和现代语源学的钥匙,从“刘”字的字源着手进行寻根溯源。 刘字的原始形象 人们在介绍刘姓时常说:“姓刘,文刀刘”。这便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代表着华人世界数 千万刘姓族人的血缘徽记刘字。

问题二:刘姓的族谱最长有多少卷 20分 据说有1254卷

问题三:刘姓家谱辈分排列 刘姓是大姓,不知你是哪支啊.分支不同,排字也不同,而且有些宗族失散就自行排字的.所以很复杂..敢问祖上有无可查之人.

字辈排序都是按照```自家的族谱排序的。

字辈排序,族谱上是有规定的。

宗族起源族谱,一般都有记载。

```这种情况,最好查看`族谱。

一般族谱,第一页,为大公,记载宗族起源。族谱一般为,几个相近的乡,县,同姓人和修。

去你爷爷,所在地,查查,或许也效

问题四:刘姓家谱 刘姓家谱 刘姓家谱介绍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有无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而当时必定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我们认为,刘姓的谱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 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建立汉朝后,源出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 姓。公元前200年,也就汉高祖刘邦七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 ”。 宗 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姓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编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 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 终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姓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然都一目了然。 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姓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姓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时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 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姓族谱,是河南南阳《刘氏谱》,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引用。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朝大梁普通三年(520年)的一编《刘氏族谱序》。 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刘姓私家修谱的第一个 时期。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而实际上,当时的刘姓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在参考了唐代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 宋元时期,刘姓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了该家族自隋代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 宋代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谱,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姓族谱仅刘复礼的《刘氏大宗血脉谱》1卷。传世的宋元刘姓族谱则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姓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 明清时期是中国刘姓修谱的 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谱,就是明朝时的刻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姓族谱仅有8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刘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 现在存世最多的刘姓族谱,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刻印的,其中又以民国时期修纂的为主。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离现在只有几十年,保存较易的缘故。大凡官宦之家、富贵之家,甚至就是普通百姓刘氏,在明清和民国时期都有修谱之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基本上都停止了修谱,不过在个别地方也有续谱之举,如江苏丰县刘邦故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续谱活动。而海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刘姓的修谱活动则一直没有中断。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大陆地区修谱、续谱的现象又悄然兴起,并出现了大规模跨宗派、跨地区联合修谱的现象。这无疑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之后才会有的喜人现象。 新的族谱,虽然是在旧族谱的基础上续修的,但大都增加了反映新时代、新风气的新>>

问题五:刘姓族谱在哪?多长? 这个,不知道你说的是单一家族世代传承的族谱还是刘姓大家庭的族谱,要是刘姓大家庭的族谱的话你可以去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旅游风景区哪里去看一看。

问题六:刘姓族谱在哪里 上海文化馆

问题七:谁能告诉刘氏家族辈分 1、辽宁北镇满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2、福建南平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米、尔、祖,万、世、永、盛。……

3、江苏刘楼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敦、本、思、敬,绍、廷、克、光。荣、培、希、守,世、泽、延、长。……

4、吉安县富田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儒、德、君、明、世、家、道、永、昌。……

5、吉安文陂竹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

6、吉安文陂镜湖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

7、泰和高垅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宗、用、促、彦、希、宽、奇、见、先、诚、有、望、积、德、在、宗、贤、训、迪、惟、崇。……

8、赣州章水水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开、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9、江西永丰沙溪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厚、松、柏、樟、竹、弥、致、高、难、度、o、巨、景、文、庭、仕、冠、圣、得、人、德、各、庆、好、施、感、受、发、添、兴。……

10、广东紫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乌、郎、法、琏、应、开、纪、象、崇、永、朝、开、纪、昌、文、字、子、传、兆、志。……

11、山东滕州古滕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

12、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

13、沛县朱王庄藜照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昭、鸿、运,庆、履、祥。遵、祖、训,延、绪、长,建、家、政,诗、书、良。为、忠、厚,冠、汉、乡。……

14、江苏睢宁永思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良、延、荣、保,益、滋、廉、方,笃、厚、肇、隆,英、才、崇、尚,礼、贤、为、本,泽、惠、恒、长。……

15、睢宁城东汤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允、守、振、清,恩、庆、光、荣。邦、靖、德、正,朝、永、昌、明。树、义、延、培,庭、良、绍、兴。志、远、宏、伟,继、贤、盛、隆。……

16、睢宁凌城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其、业、宜、广,维、士、则、良。本、仁、祖、义,喜、尔、寿、县。……

17、睢宁王集林庙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18、江苏徐州铜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保、宗、祖、训,勤、忍、刚、正、宏,传、家、维、孝、友,为、善、本、忠、行。……

19、江苏盐城新兴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守、其、德,义、孝、承、先;人、如、达、立,家、必、兴、贤;郸、扬、廉、洁,荣、耀、超、前;书、海、恒、慧,昌、盛、万、年。……

20、吉安樟汲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廷、茂、以、文、彦、永、迪、梅、理、日、佐、乾、子、学、祥、瑞、愈、昌、德、配、孔、孟、建、贤、良、允。……

21、吉安值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子、伯、I、万、文、武、成、周>>

问题八:刘姓字辈排行是怎么排的,谁有? 刘的排行很乱,很多都排不起的。

问题九:刘氏家谱中所有堂号 刘邑,却仍在较长的时期内得以保存、流传下来。

现知最古老的刘地,在今河北省唐县。

查三民书局《大辞典》(上)第480页“刘”字的解释:“刘,地名,帝尧陶唐氏后裔的封地,在今河北省唐县。”同样的记载见于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以邑为姓》刘姓条:“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

古地名学的理论认为:有的地名是地因人而得名,而有的人群又是因地而得名。我们认为,帝尧陶唐氏受封于刘地,说明这里先就有刘地。那么,刘地的地名是怎么来的呢?刘地仍然是因人而得地名。不过,它的得名不是因为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此而得,而是因为最古老的刘氏族曾经居住、活动、生息于此而得名。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作出如下大胆的推测:现在可知的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就在今河北省唐县。这里就是远古洪荒时代那支高扬着巨斧,以刘为图腾,不继勇敢地征服自然,开辟文明的最古老的刘姓氏族的生活、栖息之地

问题十:刘姓族谱有几卷 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勇敢征 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子孙生活、栖息的地方。刘姓有“王者气象”,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 的第一个 ,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 、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 字。上帝对刘姓实在太垂清了,他把奠基中华文明基础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子孙。 高扬巨斧――刘姓的最原始根蒂 树有根,水有源。 作为中国第四大姓的刘姓,它的根和源到底在哪里呢?中国虽然有“张 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但倘若你去问别人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恐怕时下的人们, 甚至就连刘姓族人也鲜有能明确回答你的! 那 么“刘”字到低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不 妨借助汉语古文字学和现代语源学的钥匙,从“刘”字的字源着手进行寻根溯源。 刘字的原始形象 人们在介绍刘姓时常说:“姓刘,文刀刘”。这便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代表着华人世界数 千万刘姓族人的血缘徽记刘字。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

  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

  ,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

  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

  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编辑本段]当今刘姓概况  时代在不停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

  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经过先辈们数千年的经营、创造、弘扬,到21世纪初的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代表辉煌的东方文明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作为中华民族主要成员之一的刘姓,他当前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他的最新面貌又是怎么样的?这大概也是每一个刘姓成员都想了解的问题。

  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往往都有构成这个民族主体的所谓大姓,如英国的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Smith、Johnson、Carson;法国的Martin, Bernard、Dupont;德国的Schultz、Mueller、 Shmildt;苏联的Ivanov、Vasiliev、Deternov等等。刘姓,则是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大姓之一。

  在中国民间,很早以来就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另外历史上也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刘姓的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早已在为中国人的共识。

  据198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杜若甫、袁义达在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千分之五随机抽样资料以及1970年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分布》一书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所作的综合分析,刘姓为全国10大姓之一,人口数仅次于李、王、张3姓,排在第4位,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4%。据此推算,到公元21世纪初的今天,刘姓在中国地区的人口总数,约有6500万。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实际总数(有估计为15亿),再加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和已完全本地化的刘氏后裔,则世界刘氏人口总数应该在8千万以上。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此外还广泛地分布世全世界各地。在海外的刘姓,又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部周边国家,如东南亚南洋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印支三国;又如南北朝鲜、日本;其次则是北美、澳大利亚;再其次是欧洲和南美,非洲则是世界上刘姓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

  在中国本土,据不完全的统计,刘姓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南部,如在北方,刘姓与李、王、张3姓一同为中国北方大姓,约排在第4位;而在中国东南,刘姓的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小在于在北方与中南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也排在前20位之内。

  有统计表明,刘姓人口在中国北方的北京市排在第4位,在辽宁、陕西二省也均排在第4位;而在华东的上海则排在第12位,在广东省排在19位,在福建省排在第12位,在台湾省排在第9位或8位;在四川省排在第4位。

  如果从人丁繁衍、人口数量来说,现代刘姓是北方强于南方的话,那么从宗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显赫来说,则明显地是南方刘姓胜过北方刘姓。(补数据)而在南方刘姓中,又明显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刘姓最为兴盛,如湖南的刘少奇家族,四川的刘湘家族、刘伯承家族,湖北的刘华清家族,江苏的刘海粟家族、刘淇家族。

  刘姓成员以汉族为主,但也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壮族、土家族等20多个民族之中,此外还分布于高丽民族、日本民族、越南民族等多个外国民族之中。,

  从宗族支派上看,当代刘姓中,除少数成员明确属于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姓为汉字姓刘氏之外,绝大部分都自称源于汉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创造过两汉文明的古老丰沛刘氏一脉发派繁衍而成,都是汉之子孙、刘邦及其兄弟的后裔。在民间,甚至出现了"汉后无二刘"的说法,意思即天下刘姓都是汉朝皇族后裔。(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似乎不准确。)

  虽然现代刘姓大都属于"汉室之后",但具体来说,又分为几大宗派,而且各个宗支所占比例也不一样。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现代刘姓主要有以下几个较大的支系:一是楚元王刘交后裔彭城刘氏派,该支刘氏分布范围较广,南北东西都有,但以北方较多。二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中山刘氏派,这一支刘氏人数众多,但主要分布在南方,以闽粤台地区最多,其次是浙江、江西、两湖、广西、海南、港澳、云贵川,另外在东南亚南洋的刘姓,也以源出中山的客家刘姓居多。三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长沙刘氏派,该派刘氏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系当年留在长沙国的一支,如安成侯刘苍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两省,并辐射到邻近的鄂、川、江浙、两广、云贵等省区;南支则是当年北迁南阳的东汉皇室后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华中、华北、华东地区,另外还辐射到朝鲜、日本等国。四派为梁王刘武后裔刘氏,这一支刘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山西、陕西和山东、江苏一带,人数较少,如今刘邦故乡汉里堂刘氏就是梁王后裔。五为代王刘参后裔刘氏,该支刘氏也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江苏、山东一带,人数较少。六是淮南王刘安后裔刘氏,这支刘氏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再辐射到邻近省区,人数也较少。此外,还有属于荆王刘贾后裔和代王刘仲后裔等派的刘姓。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

  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

  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

  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

  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

  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

  ,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

  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

  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

  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

  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

  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

  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

  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

  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

  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

  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

  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姓启刘国;望出彭城。 [编辑本段]大陆各地刘姓分支介绍  北方刘姓

  21 北京刘姓

  据北京市1978年人口调查资料统计,北京市共有2225个姓氏,刘姓为全市10大姓之一,人口总数仅次于李、王、张3姓,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7%,排在第4位。依此推算,则今天北京市刘姓人总数约有95万人(全市1989年总人口1240万)。

  22 河北、天津刘姓

  河北是刘姓的重要发源地。当年尧帝之子受封于刘,肇基刘姓,这个刘地邑,就在今河北唐县。作为今天世界刘姓中的主体宗派--中山刘氏和客家刘氏,也是发源于河北的刘姓中山国。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在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人口总数仅次于上海、北京、重庆。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26万人,其中市中心地区3693万人,辖13个区、5个县。

  刘姓也是天津的大姓。早在近代,天津刘氏就有一支家族以工商业起家,成为天津工商八大家之一。

  河北黄骅滕庄刘氏:

  形成于明代,来自山东,以刘五老为入冀开基始祖和族谱第一世祖,以刘五老之孙刘泽为本支始祖。

  据刘常山、刘恩道先生提供、清雍正二十一年刘照邻主修的河北省黄骅市《刘氏族谱》记载,黄骅滕庄刘氏开基始祖刘五老,原籍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金钯齿刘庄人氏。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靖难之后,刘五老奉诏率领家人子弟北迁,从山东即墨迁到河北省,落籍于河北省沧州府城东60余华里的沧县将相乡(今河北省黄骅市毕孟村)。刘老五的后裔后来世代居住在河北,散处于河北沧县、青县、保定、通州、宝坻、天津以及外省的哈尔滨、山海关、盐山、包头等地。至今,这支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五老的第24代,人口已达万余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南部地区。刘氏族人从事农、工、商者都有,其中明朝时有刘子延,字体仁,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任慈溪知县、工部主事、承德郎。

  这支刘氏家族在清雍正二十一年首修族谱时,制订了一个16个字的四言派语:"世守中合,习北元吉;文明延祚,永存成式"。

  刘老五的孙子刘泽,又从黄骅市毕孟村迁到黄骅市滕庄乡李官庄村。现将李官庄村刘氏两位资料提供者的祖先递世系抄录如下:

  1刘五老→2刘真行→3刘泽→4刘祈→5刘思睦→6刘永良→7刘观→8刘九河→9刘国发→10刘世美→11刘瑶→12刘文旺→13刘清→14刘玉麟→15刘凤亭→16刘常山

  1刘五老→2刘真行→3刘泽→4刘祈→5刘思睦→6刘南刚→7刘邦宠→8刘允康→9刘养儒→10刘凤翔→11刘福恩→12刘子榛→13刘全立→14刘义→15刘长安→16刘其廉→17刘朝宗→18刘恩道。

  天津大港刘氏:

  天津建市前属于河北省,因而天津刘氏大多自认为河北刘氏。如天津市大港区刘岗庄刘氏,就是属于河北沧州聚馆刘氏一派。

  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天津敦睦堂《聚馆刘氏家谱》记载,聚馆刘氏来自山东即墨,该族因有"二十世源分即墨,五百年派沿沧江"的宗联。聚馆刘氏形成明代,以刘洪为该族开基始祖。谱载该支刘氏是唐代著名将领刘巨容的后裔。刘巨容生2子:刘德、刘量。刘量立军功,任临河尉,生3子:刘汾、刘回、刘迪。刘迪因功封麻城国公,因此迁居麻城。刘迪娶绕州牧代叔伦之女为妻,生3子:刘亦、变、刘信。刘信生14子,其中第九子刘荣胜官任州牧,又生5子:刘义逵、刘义传、刘义宗、刘义江、刘义荣。刘义荣生子刘仁彻,刘仁彻中进士,官任大理评事,生子刘大显。刘大显,字文丕,赠通议大夫,夫人许氏,生3子:刘省一、刘省二、刘省三。刘省二,又名刘定,宋中宗皇祐年间高中状元,官任吏部尚书、朝议大夫,至夫人黄氏,生3子:刘一三、刘一二、刘一六。刘一六公迁山西晋城,官任直秘阁、朝议大夫赐紫金鱼袋,生5子:刘五一、刘五二、刘五六、刘五十一、刘五十二。其中,刘五六公又名刘高,字念伦,官任河南中宪大夫,生3子:刘七三、刘七四、刘七八。刘七三官任资政大夫,生3子:刘丁二、刘小三、刘小六。其中,刘小六,又名刘落,夫人汪氏,生2子:刘伯一、刘伯三。刘伯三,字渊曜,生子刘三一。刘三一生子刘千四。刘千四在山东莒州做官,后因官留信山东莒州,生子刘万三。刘万三,又名刘仕进,字连三,号儒贤,又迁于山东即墨,为即墨刘氏开基始祖。刘万三生3子:刘洪、刘汉、刘清。其中,刘汉一支留居即墨;刘清后裔居军粮城。大老刘洪,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奉旨率领4个儿子和2个侄儿随驾北迁,落籍于直隶沧州东北乡聚馆,成为聚馆刘氏的开基始祖。到今天,聚馆刘氏后裔人丁兴旺,广泛分布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23 山西刘姓

  山西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因为当年尧帝的主要活动地区就在今天的山西。另外,有许多刘氏族谱认为,山西洪洞是刘氏的最早发源,并说当年刘姓的得姓大始祖、尧帝的儿子源明的封地--刘,就在洪洞。笔者虽然不敢赞同这一说法,但却相信山西确是先秦时期也即刘姓滥觞时期刘姓远古祖先们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

  山西洪洞刘氏:

  此洪洞刘氏是山西地区比较古老的刘姓宗族之一。但据康熙五十四年(1754年)洪洞《刘氏宗谱》记载,现在的"洪洞刘氏之先为汉诸王孙,其世次不详矣",因此,该族以明朝人刘祥为可知一世始祖,到康熙年间修谱时已传十三代,到今天大概已传到二十四、五代。

  洪洞苏堡刘氏:

  此支与上一支同姓不同支。据民国二十一年洪洞《刘氏宗谱》记载,这支洪洞刘氏宗族形成于明朝初年,来源于汝南。明朝初年,刘氏"有老翁同汝南携三子入滋",其中长子刘道韵、二子刘怀翁。此后5个半世纪以来,洪洞苏堡刘氏族大丁繁,枝繁叶茂,而且"自金吾公以诗书科第显,后先辉映,衣冠蝉联甲天下",蔚然而为山西刘氏望族。该族自乾隆时始创修宗谱,此后同治四年、光绪二十三年、二十六年、民国二十一年,均有续修。

  山西太原刘氏:

  据《太原文存》卷8《刘氏族谱序》记载,太原刘氏形成于明朝,以刘信为开基始祖。刘信,明成化时人。

  山西芮城刘氏:

  形成于明朝初,以刘敏为开基始祖。该族以"孝悌堂"为堂号。至明嘉靖时,有第7世孙刘良臣,始创修芮城《刘氏家传》,明万历时刘良臣的儿子续修。清康熙时,刘敏第十四世孙也即刘良臣的第七世孙刘士锡,再次重修《芮城刘氏家传》。

  山西岳阳(今古县)刘氏:

  据清咸丰时手抄本山西岳阳《刘氏宗谱》记载,该支刘氏家族形成于明初,以刘美天为开基始祖。刘美天在洪武年间定居岳阳县金堆里石佛叠,传到第七世时分为四大房,分别居于岳阳县罗家山、弱柳、凌云、邓家山等地。清朝乾隆58年(1793年),四大房始合宗祭祖,创修族谱。现在,这支刘氏家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美天的第24代。

  山西徐沟太常村刘氏:

  据民国二十六年手抄本《太常村刘氏系图》记载,该支刘氏形成于明初,开基始祖刘仲礼,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徐沟太常村。到今天,该支刘氏已传到始祖刘仲礼的第27代。

  山西交城刘氏:

  据民国末年刘学光编交城《刘氏世谱》记载,这支刘氏家族原籍江南,明朝初年徙居山东省济南桓台县等地,清朝光绪十五年以后,才陆续迁入山西省中南部八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有一支又由屯留迁入交城瓦窑村落籍,此后到今仍居于此。这支家族现在已传到第23左右。据族谱记载,该族历史上较著名的人物有刘麟,曾任直录河间府通判;刘泰华,曾任下德骑尉、候迁守备;刘志通,曾任安徽怀远县丞;刘得洪,任江西浮梁知县,补用知府。

  24 辽宁刘氏

  辽宁刘氏有汉族、满族、朝鲜族等族。

  据8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辽宁刘姓是全省10大姓氏之一,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9%,排在第4位。据此比例推算,现全辽宁全省人口万,其中刘姓若有万。

  辽宁北镇满族刘氏:1941年刘恩铨、刘名仁等重修北镇《刘氏宗谱》记载,这支刘氏宗族本是汉族,原籍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俗名山后大户刘家。据先人传述,与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帝刘秀均系同族,与宰相山东诸城刘墉更属一派。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因"山东诸邦烽烟相望,吾一世祖忠公,携家避乱,乘筏匿岛。居无几,遂飘泊乎洪涛巨浪中,经旬日而入于辽东,至盖川西十里海山寨居焉。"后遂加入满族,属汉军正黄旗人。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又迁居海城县前三台子、新河屯两处居住,直至今天,仍世代居此。到20世纪中叶,这支满族刘氏已传到第二十代,发展350户2500多人,分布在前三台子屯、新河屯、大二台子屯一带,为当地望族。族谱还记载,该族"移居盛京、安东、吉林、龙江、锦州、盖县、盘山县等处之户人口非常稠密,可以称为兴旺族耳"。

  这支刘氏宗族的一世祖刘忠死后葬在海山寨东北山,传到六世祖刘德进,生子4人,后裔因此分为4大房。从一世到十五世"多以耕讲工商为业,忠厚传家。入军政两界充差者,率皆显耀门第,颇极一时之盛。"这个宗族在清嘉庆八年、咸丰七年、民国三十九年先后编修了宗谱,并订立了一个16字的字辈:

  汝应学养,名显文登

  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到今天,该族已传到了"文"字辈、"登"字辈。

  江苏刘氏

  江苏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中华刘姓的摇篮。当年的汉朝皇族,就是从江苏丰沛地区崛起于世的。后来,江苏的彭城--今徐州市,更成为天下刘姓公认的郡望。历史上,江苏地区刘姓也是名人辈出,族姓盛兴。一直到现代,江苏刘姓在整个刘氏族姓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此处特将江苏刘氏从华东地区刘姓中单独抽出作为一节向读者介绍。

  丰县刘氏

  汉皇故里刘氏

  今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就是当年的刘邦出生的丰邑中阳里,当地人又称之为汉皇故里。这里有一支刘氏家族,世代守护着汉家祖先的陵墓,他们自称为汉皇故里刘氏。

  据(丰县)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刘恒心行生提供的《古丰刘氏族谱》和《汉祖流史》记载,汉皇故里刘氏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出自汉文帝第二子、汉景帝之兄梁孝王刘武。本族以刘邦为一世始祖,以梁王刘武为分派祖,以刘武的第6代孙灵乡侯刘欣为回归丰县汉皇故里开基始祖。

  正史记载载,公元前168年,刘武由淮阳王改封为梁王。当时仍留住长安,直到公元前161年才正式就国来到河南,肇基刘氏梁藩王族。刘武所建的汉代梁王国建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统辖从河南开封到山东泰安一带的40多坐城市。梁国疆域辽阔,土地肥沃,是西汉中期势力最大的几个藩国之一。

  梁孝王刘武生梁共王刘买,刘买生梁平王刘襄,刘襄生梁贞王刘毋伤,刘毋伤生梁敬王刘定国,刘定国生14个儿子。

  第五代梁王刘定国的第十个儿子刘欣(族谱误作"刘欣")封陵乡侯(族谱误作"灵乡侯"),从睢阳移居沛郡丰县金刘砦汉皇故里,世守汉朝皇帝祖陵墓地,后裔遂繁衍成今日汉家刘氏的正宗之一--江苏丰县金刘砦汉里堂刘氏,又称古丰刘氏或丰沛刘氏。

  陵乡侯刘欣在汉成帝建始二年被削爵免为庶民,从此留在汉皇故里祭扫祖墓,专尽孝道。他的后裔到宋代有第45代孙刘运太,开始纂修汉皇故里刘氏的第一修族谱。后来,因金兵和蒙古相继入侵中原,古丰地区也战果纷飞,刘氏族人为避战乱,一度失散避乱南迁。后来战乱平息,一部分刘氏族人又重返故里,继续承担起守陵扫墓的责任。

  汉皇故里刘氏堂号为"汉里堂"。历史上,汉皇故里刘氏曾5次撰修族谱:宋代第54代刘运太首修,明代第51代祖刘廷立二修,民国二十三年刘作检三修,1962年刘万邦四修,1995年刘恒心五修。

  宋代刘运太创修族谱时,订立了24字的汉皇故里刘氏四言派诗:

  "运继昌期,家修廷献。安兴基业,尊崇西汉。宗德万怀,应水泗玉。"

  其中,"运"字派是刘邦的第45世。民国二十三年刘作相三修族谱时,又续订了如下16字的字派:

  "本敬作法,恒念相承,远绍明训,恪守仪型。"

  此字派与首次所颁字派相接,"本"字派为刘邦第69代。1962年刘万邦再续订如下16字字派:

  "忠厚显著,永庆升平。唯善吉祥,世续繁荣。"

  汉皇故里刘氏到今天已传到刘邦的第77,全族人口约有6万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

  汉皇故里刘氏自汉高祖刘邦至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汉皇祖陵管里处主任刘恒心会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2刘恒→3刘武→4刘买→5刘襄→6刘毋伤→7刘定国→8刘欣→9刘孝→10刘贡→11刘晨→12刘炜→13刘然→14刘熙→15刘陵→16刘隆→17刘泰→18刘光→19刘崇→20刘乾→21刘符→22刘元康→23刘弘圣→24刘淳→25刘裕→26刘祥→27刘邕→28刘权→29刘祖哲→30刘立显→31刘洪昭→32刘群范→33刘敦诚→34刘谕铭→35刘后起→36刘贤明→37刘孝慈→38刘义礼→39刘谨遵→40刘记敬→41刘福海→42刘泽纪→43刘延庆→44刘传仁→45刘运太→46刘继荣→47刘昌意→48刘期明→49刘家龙→50刘修磊→51刘廷立→52刘献麟→53刘安康→54刘兴成→55刘基建→56刘业立→57刘遵德→58刘崇文→59刘西安→60刘汉川→61刘宗尧→62刘德远→63刘万成→64刘怀桢→65刘应祥→66刘汕配→67刘士禄→68刘官配→69刘本键→70刘敬思→71刘作检→72刘法崇→73刘恒心→74刘伟。

  江苏沛县刘氏

  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

  据世界刘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兼(沛县)中华刘氏宗亲总会会长刘忠新先生提供的资料,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属于西汉皇族,出自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一支。这支刘氏家族以"藜照堂"为堂号,以刘邦为族谱第一世始祖。

  刘园刘氏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汉高祖)→2刘肥(齐王)→3刘章(城阳景王)→4刘喜(城阳共王)→5刘延(城阳顷王)→6刘义(城阳敬王)→7刘武(城阳慧王)→8刘顺(城阳荒王)→9刘勋(高广节侯)→10刘贺(高广哀侯)→11刘福(高广质侯)→12刘吴(高广侯)→13刘畋→14刘般→15刘瑾→16刘沇→17刘耿→18刘憍→19刘(亢+鸟)→20刘詻→21刘距→22刘富→23刘凗→24刘模→25刘耀→26刘珩→27刘钺→28刘澧→29刘椿→30刘光→31刘基→32刘镇→33刘渭→34刘轲→35刘炎→36刘坤→37刘锺→38刘广业→39刘锜→40刘法→41刘树→42刘煇→43刘垣→44刘录→45刘琥→46刘焕→47刘信→48刘定家→49刘盛→50刘慈→51刘满→52刘和亭→53刘杰→54刘茂→55刘禄→56刘致→57刘朴→58刘锏→59刘岭→60刘子龙→61刘恕太→62刘爵一→63刘礼→64刘学道→65刘士棠→66刘玉璋→67刘效春→68刘彦德→69刘敬汉→70刘凤奎→71刘忠新、刘忠保、刘忠国、刘忠家、刘忠智、刘忠杰。

  沛县朱王庄藜照堂刘氏:

  沛县朱王庄刘氏是沛县有名的望族大姓,相传属于中山靖王刘姓大宗,出自三国蜀帝刘备次子刘永。但刘氏明确可知的始祖,则是明朝初年的刘元、刘真、刘冠、刘启4兄弟。

  据1998年刘鸿爱主编的(沛县藜照堂五修)《刘氏族谱》记载,最早迁回刘邦当年发迹起家的根据地沛县开基始祖,是刘备的曾孙、刘永的孙子刘乾玄。

  当年刘备的次子刘永受封为为思王,后改封为甘陵王。蜀汉亡国后,刘永随后主降魏,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刘永生子名叫刘晨,刘晨,字耀辉,娶妻张氏,生3子:刘乾玄、刘乾镇、刘乾清。

  魏晋之际,洛阳一带战火频繁。后来又发生"八王之乱",洛阳再度成为兵荒马乱之乱。迁居于此的蜀汉刘氏皇族,为了避难,又开始向四处迁散。刘晨的次子刘乾镇和三子刘乾清均南迁江浙和福建,而长子刘乾玄则迁回沛县故里,落籍沛县西北老刘庄。从此,这支刘氏皇族就以庶民的身份在沛县世代居住下来,形成沛县的刘氏望族。他们以刘邦为本族始祖,以刘乾玄为回归沛县开基祖。

1、江苏徐州铜山刘氏:梅、玺、泰、山、守、德、传、正、文、光、振、西、继、世、宏、昌。

2、陕西安康刘氏:金祥治(志)家邦,定国显名扬。

3、辽宁北镇满族刘氏: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4、江苏兴化市安丰镇刘邹村刘氏:步忠堂学新,德厚传桂芳,龙政万年树,则守焕金银。

5、睢宁王集林庙刘氏: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扩展资料:

刘姓人口分布:

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刘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河北、山东西北、新疆喀什地区,刘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21%;

在青海以东、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42%—7%,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86%;

在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大部、台湾、广东中部、海南南部、云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东部、新疆西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14%—42%,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5%;在其他地区,刘姓分布频率不足14%,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

-刘姓

-刘氏家谱  

山东(山西洪桐县大槐树搬来的)刘氏:洪开振广,奉继书国。山东(从徐州南边搬迁来台儿庄的)刘氏:士元宝(保)常(长)富贵。山东(刘墉后裔)刘氏:英九廷文国,德世宗永长,春瑞祥云照,成志玉保恩。山东(清河刘)刘氏:土火金水木,克嘉承恩广。山东(蒲鞭堂,刘邦二哥刘仲后裔)刘氏:世金体学广。山东几密县刘家庄刘氏:同德文自尚,孚庭世丙东,益善丛仁政,存中治国荣,广有祥源照,长功志庆成,品方禄振胜,义种福荫龙。山东日照东关刘氏:允世惟贤,嘉祥兆应,振志勋名,龙廷吉庆。山东日照南湖花峡峪刘氏:云世为贤加祥兆。山东日照涛酪刘家湾刘氏:云世为贤加祥兆。山东日照秦楼刘东楼刘氏:云世为贤加祥兆。山东日照高兴镇刘家尧王刘氏:云世为贤加祥兆。山东长清县小刘庄刘氏:安生书业广,传家心田良,润玉得乃达,名远义路长。山东东阿县刘氏:道昌恒光利吉业。山东东营垦利县刘氏:文延永荣。山东乐陵市市中街道办事处五里岔村刘氏:裕登敦尚崇隆。山东古滕(滕州市)刘氏:茂朝开学新。山东巨野刘海村刘氏:思孔文世宗,家元方朝德,继子照宪祥,庆繁毓美惠,教学同衍善,光明熙来瑞,乃法传永昌,景其登高贵。山东平阴县刘氏:家声传纪广。山东平邑县刘氏:世国民成士泽。山东省平邑的辈分:东汉振万文,宗继德玉广,明成运荣庆,长发祥瑞昌。山东平度市张舍镇刘氏:兆文永甲辉,鸿田景元多。山东东平蔡庄店~三官庙刘氏,献曰含贵养,同信衍弘祥,褚祚保全久,笃荫守繁扬,先春圣启厚,贤子良孝章。山东刘氏:永吉桂兰发,升玉石长荣。山东刘氏:玉洪永长延。山东刘氏:纪成先仲业。山东刘氏:佩振嘉生,继业长洪。山东刘氏:宗青关文修德泺单堂。山东刘氏:明汉相为执,钦坤淑礼纪。山东刘氏:炳乙言田恩.心真传世忠。山东刘氏:崇殿可文。山东刘氏:渊源庆延长。山东刘氏:隆道永荣面研子。山东刘氏:尊汝家矩,曰厚乃长,元本敬慕,启绪衍详。山东刘氏:耀作声德茂学。山东牟平刘氏:清家继传德,合教永远明,一朝来复本。山东阳谷刘氏:世福金兆保守存。山东阳谷刘氏:景广金明玉,晓东昭峻翔。谱科咏洪治,登高朝秋罡。荣纪书盛礼,魁阁居青长。山东阳谷县刘华育村刘氏:玉明金广景文。山东即墨刘室刘氏:人思敦本一志同方。山东即墨店集刘家河北刘氏:文章可殿元,德乃泽成宗。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新唐书》等资料所载,出自祁姓尧帝之后。以字名为氏。 2、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出自姬姓周太王古公 父之后裔。 3、改姓而来。据《史记》所载,刘邦称帝后,赐有功之臣娄敬、项伯为刘姓,并赐其他降汉的项氏家族改姓刘。其它姓氏改姓刘。据《史记》所载,西汉公主嫁与冒顿为妻,其子女皆从刘姓。另外有薛、何、美、陆终氏和少数民族鲜卑孤独氏,女真族乌古论氏、移剌氏、满族宁古塔氏、留佳氏等众多姓氏改为刘姓。 得姓始祖 刘累。刘姓系上古圣帝尧的后裔。尧出生时其母庆都寄居 于伊长孺家的伊祁山下,故从母所居之地为姓“伊祁”。后又分出“伊”、“祁”二姓。尧帝的祁姓后代有一支被封于刘邑(今河北唐县境),建立刘国。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出生时有纹在手曰:“刘累”,于是便以此为名。刘累长大后,跟随豢龙氏学习养龙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 御龙氏”,负责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孔甲。孔甲感觉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赏赐给刘累许多财物。不料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领家眷逃到鲁阳(今河南鲁山)。又不敢再用祁姓,就用名字中的刘字作了姓氏。刘累之后,其裔又先后被封于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唐(今山西翼城)、杜(今陕西西安)。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被害,杜伯之子隰叔逃入晋国,担任士师(主管刑罚、狱讼、禁令的官)隰叔之子士艹为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士艹为之孙士会就是辅佐晋文公、襄公争霸天下,使晋国成为五霸之一的范武子。士会曾居于秦国,其后有留于秦国者便恢复其祖姓为刘姓,是为陕西刘氏。汉王朝的创立者刘邦便是士会的后代。刘邦对刘姓家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士会也成为刘姓共认的祖先之一。 繁衍播迁 河北唐县是刘姓的祖居之地,而刘姓的发源之地当在今河 南省境。而源于陕西省境的刘姓当为河南刘姓之分支。战国时期,陕西刘氏播迁到河南及江苏地区,到汉代沛县刘姓成为皇族,大封同姓诸侯,显贵无比。纵观刘姓繁衍情况,可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为汉代,江苏刘姓族人刘邦建立汉室,随着“同姓封侯”,刘姓人遍布彭城、沛国、弘农、中山、南阳、东平、天水等地,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大姓氏。汉末群雄争霸之际,中原刘姓为避战祸四方迁徙。第二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刘姓人大举南迁外,许多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取刘姓代替自己原有姓氏。与此同时,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其族在江南最为显赫,被封王侯的刘姓遍布江南。第三时期为唐至五代。据《兴宁刘氏族谱》所载,唐翰林学士视察使天锡公,为避战乱弃官奉父祥公迁至福建宁化县,后成汀闽望族。这一时期,刘姓支脉遍布大江南北。宋元至明清时期,刘姓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 郡望堂号 刘姓在其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1、彭城郡;2、沛郡;3、弘农郡;4、河间郡;5、中山郡;6、梁郡;7、顿丘郡;8、南阳郡;9、东平郡;10、高平郡;11、东莞郡;12、平原郡;13、广陵郡;14、临淮郡;15、琅邪郡;16、兰陵郡;17、东海郡;18、丹阳郡;19、宣城郡;20、南郡;21、高阳郡;22、高密郡;23、尉氏郡;24、竟陵郡;25、长沙郡;26、河南郡;27、广平郡。 堂号: “彭城”、“弘农”、“沛郡”、“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河南”、“尉氏”、“广平”、“丹阳”、“广陵”、“长沙”、“临淮”;还有“豢龙堂”、“藜照”;另有自立堂号,如 “敦睦”、“敦本”、“天录”、“再思”、“树德”、“守三”、“青云”、“传经”、“五忠”、“恒德”、“庆元”、“怀贤”、“墨庄”等。 宗族特征 1、刘姓家族地位显赫,从古到今,称王称帝者多达六十六 人,统治时间长达六百五十多年。 2、刘姓家族有其排列有序的字行辈份,据刘祥澍所修《刘氏族谱》载有清代江苏刘姓一支辈份字行为:“祥瑞肇英贤,明良继仁孝。”清光绪年间刘一诚所修《刘氏宗谱》载有彭城(今徐州)刘姓仲盛公一支辈份字行为:“寿福永彦仲,伯仁义尚若,余洪继应一,启世道昌从。” 名人精粹 刘邦:沛县丰邑(今江苏沛县)人,秦末聚众起义,得胜,建立西汉。刘歆:西汉沛人,古文学派的开创者。所撰《七略》对中国目录学的建立有一定贡献,刘歆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圆周率的人之一。刘秀: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刘洪:东汉天文学家,山东蒙阳人,所著《乾象历》是我国考虑了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第一部历法。刘备: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中建蜀汉政权,与东吴、曹魏成鼎足之势。刘伶:沛国人,为西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建威将军。刘渊:系匈奴人,十六国中的汉国建立者,称号“汉王”。刘义庆:彭城(江苏徐州)人,十六国时宋国著名文学家。有小说集《世说新语》。刘勰:东莞莒县(今山东)人,十六国时期梁国杰出的文学家、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被称为文学理论批评史巨著。刘知几: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杰出的史学家,所著《史通》为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的专著。刘禹锡:洛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著有《天论》等。刘墉: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刘鄂:江苏丹徒人,清代小说家,著有小说《老残游记》。刘少奇:湖南宁乡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参考资料:

http://wwwcnbjxcom/Baijia_showaspid=108

山西洪洞大槐树家谱刘姓家谱:100 世刘备(玄德);101世刘 永(公寿);102世刘晨(耀辉);103世刘乾清(玉静);104世刘文琥(文虎);105世刘麟( 麒 );106世刘振河107世刘习文( 雅 );108世刘棣鉴(瑾升);109世刘淳震(继明);

110世刘坤仁(若宰);111世刘丹(子圭);112世刘昞(延明);113世刘珍偦(刘珍);114世刘於政(楚云);115世刘虬(友圭);116世刘之遴(时俊);117世刘桢(汉鼎);118世刘子翼(福庆);119世刘可寿(东山);120世刘尚文(世珍);121世刘学昜(贤);122世刘洪(处智);123世刘曙道(伯昂);124世刘宗翼(存者);125世刘岖衡(刘贿);

扩展资料:

我始祖于元末明初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邹平县大刘家庄,一世刘海,二世刘得山,三世长子刘子仲,定居邹平,次子刘子焉即为我小张始祖,公元1370年前来治理淄水,公元1405年定居小张。

小张刘氏祖先自定居小张后共续谱5次: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公元1963年,公元1993年,公元2013年。

通过几次续谱,仍有部分始祖后人无法取得联系,现公布如下:子焉祖两侄子:刘从文(二世),长子刘思禄,次子刘财惠(三世);刘从礼(二世),长子刘景时,次子刘养体(三世)。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刘姓族谱有多少卷

问题一:刘姓族谱有几卷 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勇敢征 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子孙生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