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姓是读piao还是pu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朴姓是读piao还是pu,第1张

朴姓是读pia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黑龙江之嫩江县,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等地均有分布,朝鲜族多此姓。《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

起源

中国朴姓最早起源于东汉时益州(今大致为四川)巴郡。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如今吉林朝鲜族此姓甚多,这是朴姓的另一个来源。注意,这个目录中的前后的地名都是在朝鲜半岛上的,非在中国大陆地名。有朝鲜半岛上的善山、吉林、平泽、罗州、顺兴、安东、野城、顾水、广州、庆州、松山、金州等朴氏。

朴piáo

《姓氏考略》注云:“板楯七姓蛮有朴氏。”

《三国志·魏志》:“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是巴夷亦有朴姓。

朝鲜族之朴姓,亦非同源:其一,来源古代传说。朝鲜《三国史记》载:“朝鲜遗民分居山谷之间,为六村:一曰阏川杨山村;二曰突山高墟村;三曰觜山珍支村(或云‘干珍村’);四曰茂山大树村;五曰金山加利村;六曰明活山高耶村,是为辰朝六部。高墟村长苏伐公,望杨山麓萝井旁林间,有马跪而嘶,则往观之。忽不见马,只有大卵。剖之,有婴儿出焉,则收而养之。及年十余岁,岐嶷然夙成。六部人以其生神异推尊之。至是立为君焉。辰人谓瓠为‘朴’,以初大卵为瓠,故以朴为姓。”

其二,清代为高丽族姓氏,世居易州、平壤等地方。其三,或为王姓所改。《姓氏考略》载:“元顺帝时宦官朴不花,高丽人,其先姓王。”一音fú,又音pó,皆为姓。宋代有朴忠,潮州通判;明代有朴淳,卫指挥;又有朴素,新安卫左所镇抚,以孝闻。

中宗实录记载

中宗 74卷, 28年(1533 癸巳 / (嘉靖12年) 5月 23日(乙丑) 2

○议于三公及推官等曰: “台谏以福城君、朴氏,快断处置事启之。 此何以为之之事欤 虽不出于大事,物论已疑朴氏,故累日论启,而予以为:‘方推大事,不可先治其罪也,故持难矣。’ 朴氏虽不预谋,然今有朴氏为之之说,势不可保全也。 罪有轻重,赐药乎 定大罪乎但有为朴氏为之之说,而无为福城为之之说,福城之知谋预谋,未可知也。 然当为处置之事也,而罪有轻重。前日则任便在外,谓居住尚州也。今乃远方付处乎,安置乎 何为而可” 委官等同议以启曰: “台谏亦岂不知其难,而启之乎乃为国家大计,而启之,是在上裁。” 传曰: “朴氏赐药,福城君远方安置可也。 常人赐药,则只遣都事,朴氏虽废为庶,今不可使郞官罗将看审。依祖宗朝妇人赐药例,都事与医女,并给马遣之,以其罪明示中外。”

敬嫔朴氏生有一男二女,中宗四年九月,中宗的长男福城君李嵋出生,备受中宗宠爱。三年后的正月廿五,朴氏再生惠顺翁主,中宗九年十月初十生惠静翁主。

集中宗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敬嫔朴氏,积极为其子福城君的王位之路努力,与朝中权力结构有很深的纠葛。中宗十四年发生己卯士祸,赵光祖遭流放陵州以及赐死,传言敬嫔朴氏为其子福城君宝座,也在中宗之前进行谗言。中宗十八年,王世子李峼(后来的朝鲜仁宗)选世子嫔,支持王世子继位的大尹派人物金安老和尹任掌权,不久被敬嫔朴氏和勋旧派陷害,金安老被流放外地。

中宗二十二年(1527年)三月,东宫寝宫发现鼠样的诅咒物,史称“灼鼠之变”,当时嫌疑犯直指朴氏,4月21日被废嫔位被贬为庶人,其子福城君亦被废除宗室身份,中宗二十八年(1533年)五月廿三,敬嫔母子双双被赐与毒药赐死。

主要氏族

  宣统二年(1910)春二月重编的《承德县志》记载,沈阳满族主要氏族有:

  皇族

  旧居宗室觉罗,姓爱新觉罗氏,国初留守陪都分左右翼八旗。 新居宗室觉罗,由此系移居于省城东二里许宗室营,亦分隶于左右翼八旗。

  满洲氏族

  齐佳氏: 宗族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初仅两户。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亦有祁 齐佳氏是满族中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不多 著名人物有:布色赫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叶赫,崇德三年征明,赐号巴图鲁,授骑都尉。入关击李自成,晋世职一等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布三台 佟佳氏: 辽东巨族也。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留盛京驻防者至今传十一世。 乌喇瓜尔佳氏: 居乌喇国,因以为姓。国初,胡尔哈器之妻与孝慈高皇后为姊妹,为国威。胡尔哈器之孙锡特库,雍正三年袭六品官,传十五世,今居东营房。 马佳氏: 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著战功,授一等男。库噶哈亦以战功授男爵。及入关定鼎以战伤时作留奉休息。至十二世升寅,乾隆已酉拔贡,授七品小京官。嘉庆庚申历官至工部尚书兼正黄、镶兰满洲都统。至今传十六世。 赫舍里氏: 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满洲正黄旗。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 喜他拉氏: 世居喜他拉地方,因地为氏。国初,隶正白旗满洲,世为福陵章京品级。至今传十七世。 富察氏: 因地为氏。居长白山。隶属正白旗满洲,至今传十四世。 叶赫纳拉氏: 因地为氏。世守昭陵,至今传十余氏。 乌喇纳拉氏: 因国为氏。世守昭陵。至今传十余世。 哈达纳拉氏:  因地为氏、世居哈达,至今传十三世。 钮祜禄氏: 居长白山者尤著,后并散居于英额地方。世祖入关,多随从。留奉天驻防者,隶满洲镶黄旗。其族甚繁,至今传十余世。 伊尔根觉罗氏: 氏族甚繁,居处之地不一。其居叶赫地方者,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传十余世。 梅勒氏: 世居叶赫地方。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传十余世。 完颜氏: 世居完颜地方,因以为氏。今传余世。觉罗察氏:先世有牙赖者,至今传十一世。 以下为满族各姓氏详细解说: [完颜] 拼音---Wanyan 郡望---女真 名人---完颜从善,完颜伟,完颜仲元,完颜麟庆 文献---缺 历史---女真族姓,以地为氏,是金朝皇族,也有部份是金国赐姓者,如完颜仲元、完颜阿林本姓郭;完颜霆、完颜耀珠本姓李。 是金、元两朝着姓,后改汉姓为王、汪。据史载,完颜部阿骨打建金国于北宋时期,并据有中国北部地方,时间起于公元一一一五年,终于公元一二三四年,共计历经九个皇帝。清朝张澍云:今完颜氏皆去完为颜,惟曲阜不敢冒兖国之姓,特称完氏。满清建国后,有完颜伟属满洲镶黄旗人。 [费莫] 拼音---Feimo 郡望---满洲 名人---费莫温达,费莫温福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麻氏。 [纳喇]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纳喇安达立,纳喇穆占,纳喇苏克萨哈 文献---辉发纳喇氏族次三房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洲着姓之一,后改汉姓为那、南、叶、白氏。 [乌雅] 拼音---Wuya 郡望---满洲 名人---乌雅穆和蔺,乌雅福崧,乌雅长麟 文献---满洲正黄旗乌雅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碧鲁] 拼音---Bilu 郡望---满洲 名人---碧鲁赛碧图,碧鲁鄂辉 文献---碧鲁氏通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一作必禄。 [图门] 拼音---Tumen 郡望---满洲 名人---图门青□麟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乌喇,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一作图们。 [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郡望---满洲 名人---瓜尔佳费英东,瓜尔佳鳌拜 文献---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他塔喇] 拼音---Tatala 郡望---满洲 名人---他塔喇博尔康,他塔喇谭拜,他塔喇裕泰,他塔喇阔普通武 文献---他塔喇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唐氏。 [钮祜禄] 拼音---Niuhulu 郡望---满洲 名人---钮祜禄额赤,钮祜禄穆克登布 文献---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赫舍里] 拼音---Hosholi 郡望---满洲 名人---赫舍里索泥,赫舍里定寿,赫舍里赛冲阿,赫舍里长丰 文献---赫舍里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高、康、赫、何等氏。 [索绰络] 拼音---Sochuolo 郡望---满洲 名人---索绰络德保,索绰络景星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式之一,后改汉姓为索、曹氏。 [舒穆禄] 拼音---Shumulu 郡望---满洲 名人---舒穆禄塔瞻,舒穆禄谭泰,舒穆禄赫寿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舒、徐、米、宿、郑等氏。 [库雅喇] 拼音---Kuyala 郡望---满洲 名人---库雅喇克彻尼,库雅喇科齐,库雅喇启秀 文献---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胡氏。 [喜塔腊] 拼音---Shitala 郡望---满洲 名人---喜塔腊穆和伦,喜塔腊裕泰,喜塔腊裕德 文献---喜塔腊氏谱书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图、祝、赵、文、齐等氏。 [萨克达] 拼音---Sakoda 郡望---满洲 名人---萨克达察哈泰,萨克达穆通哈 文献---满洲三甲拉佐领下萨克达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里、麻、骆、仓,钟,黑,老等氏。现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有一里家村。 [萨嘛喇] 拼音---Samala 郡望---满洲 名人---萨嘛喇庆山 文献---萨嘛喇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亦作萨玛喇或萨嘛拉,后改汉姓为蔡氏。 [爱新觉罗] 拼音---Aishi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裕庸 胜迹---北京故宫,承德夏宫 文献---爱新觉罗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后改汉姓为金、赵、肇、罗、艾等氏。据满洲语之音与译义,爱新一词为金,觉罗两字为赵,此族应始兴于金国。 讷殷富察] 拼音---Nayinfuchai 郡望---满洲 名人---缺 文献---讷殷富察氏谱传,讷殷富察氏增修支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额尔德特] 拼音---Erdete 郡望---满洲 名人---额尔德特·文绣 文献---额尔德特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依尔觉罗] 拼音---Year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缺 文献---依尔觉罗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依尔根觉罗] 拼音---Yearge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依尔根觉罗阿山,依尔根觉罗穆精阿,依尔根觉罗鹤年 文献---依尔根觉罗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赵、伊、佟等氏。 [那拉]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那拉舒兰,那拉德福,那拉盛安 文献---那拉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吉林伊通河一带,以地为氏,即纳兰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章佳] 拼音---Changjia 郡望---满洲 名人---章佳富勒浑,章佳珠隆阿 文献---章佳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亦作章嘉。 [乌孙] 拼音---Wusen 郡望---河西郡 名人---乌孙讹论 文献---缺 学术研讨会上展开的满族谱单

  历史---金国女真族姓,金有乌孙讹论者,善于骑射,曾为石垒节度使。据姓氏考略载:金姓,望出河西。河西郡设于战国时代之魏国,其境约在今日山西、□西一带。

爱新觉罗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集庆》册为直系皇室册,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爱新觉罗宗谱》原称《玉牒》。清初沿袭明制于顺治九年(1652年)设宗人府,掌皇族属籍,并纂修皇族谱系《玉牒》。清代《玉牒》始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嗣后每越十年续修一次,至1921年共修28次。清制定显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以下子孙为宗室(黄带子),兴祖(努尔哈赤之曾祖福满)、景祖(努尔哈赤之祖父觉昌安)之子孙为觉罗(红带子)。宗室记入黄册,觉罗记入红册,共为《玉牒》。爱新觉罗氏之宗谱,1909年以后停修三次,最后一次修续的《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8年出版的,由《爱新觉罗氏宗谱》修谱处根据沈阳故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保存的《玉牒》,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横表之内,并改称《玉牒》为《爱新觉罗宗谱》。

新宾境内的爱新觉罗氏祖努尔哈赤的三祖父索长阿后裔均为觉罗,记入己册。索长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三兄,“宁公台”六贝勒之一,居住在“六祖城”之一河咯噶善城。该城址初步认定为新宾永陵镇草苍北沟内的罗家堡子古城址。索长阿共生5子,长子履泰,次子务泰,三子绰奇阿注库,四子龙敦,五子飞龙敦。务泰生6子,长子隆苏,次子威准,三子望喜,四子务巴泰,五子僧额,六子洞峨洛。洞峨洛生5子,长子枯迈,次子龙锡,三子禄赫,四子图兰,五子图禄。龙锡生2子,长子阿哈,次子阿塔。

新宾支爱新觉罗氏始祖为阿塔。阿塔生于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满洲镶蓝旗人。由副理事官历任,康熙七年升山西巡抚,康熙八年降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康熙三十年六月授永陵总尉。康熙五十六年卒,年85岁。生子13,长子德特赫,次子凤库,三子福海,四子缓山,五子留格,六子察馨,七子察库兰,八子特克新,九子尹登,十子察库丹,十一子哲尔恳,十二子巴图,十三子赛必图。阿塔由巡抚降为四品,康熙二十五年授永陵副尉,乃携家带子由京城赴永陵任上,途经新宾上夹河腰站村时,见此地山青水秀,即将家小安置于该村,他另携十二子巴图赴永陵上任。阿塔自京城来关外赴任时,共携来7个儿子,即留格、察馨、尹登、察库丹、哲尔恳、巴图、赛必图。除十二子巴图安置于永陵居住,余6子皆安顿在腰站村。五子留格居住在腰站村街里,六子察馨住前街,九子尹登住胜利村(距腰站2里)北山根底,十子察库丹住西头后街,十一子哲尔恳住村东头,十三子赛必图居后台子。这六支形成了今天腰站村满族爱新觉罗氏的六大支派。

阿塔举家迁回新宾后,即形成了新宾满族爱新觉罗氏宗爱新觉罗氏今天主要居住在上夹河、下营子、永陵、嘉新宾镇等乡镇。

《爱新觉罗宗谱》现藏新宾图书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共7册,缺第一册《星源吉庆》。近年来,肇恒奇、肇毓勇、肇祥祯等肇氏子孙均在续修宗谱。他们曾数次研究出版本支宗谱,肇毓勇已编出初稿,但终因无专人投入,以及经济拮据等原因,而未能实现。

爱新觉罗氏是满族老姓,有悠久历史。这个姓氏源于金代的“交鲁”姓,在金代为小姓。经元、明、清的三四百年间的繁衍,发展为满族重要姓氏。尤觉罗脉系是个庞大的氏族“哈拉”(hala),支脉繁多,分布也很广,分化出众多的子氏族“穆昆哈拉”(mukunhala)。

爱新觉罗氏最初使用的姓氏,据文献记载为佟。明朝人和李氏朝鲜人都留下了许多有关爱新觉罗氏家族的珍贵史料。如茅瑞征说:“奴儿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傅国说:“万历戊午夏四月,故龙虎将军建酋佟奴儿哈赤初发难,袭我抚顺关,陷之。”张鼐说:“奴之祖曰佟教场,建州卫左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有二子,日奴儿哈齐,速儿哈齐。”曾经见过努尔哈赤的朝鲜主簿申忠一在万历二十四年从佛阿拉回国后,记努尔哈赤祖父名为“佟交清哈”,还说努尔啥赤自称佟姓。努尔哈赤在其致朝鲜国王的回帖中,也自称为“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在努尔哈赤家族早已改为爱新觉罗氏以后的十八世纪末,朝鲜史家李肯翊还坚持努尔哈赤佟姓之说。因此,可以肯定爱新觉罗氏早期本以“佟”为姓。

努尔啥赤之“佟”姓如何而来?这要从他19岁结婚时说起,他的结发妻子(元妃)是佟佳氏。佟佳氏之父为辽东巨富塔木巴彦,汉译为“佟巴彦”,努尔哈赤入赘佟家,遂随妻姓佟。此外,他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提高声誉,也需要强调猛哥帖木儿家族的血统。猛哥帖木儿家族既以佟(童)为姓,那么与努尔哈赤既用“佟”姓又用“觉罗”,这是什么原因呢?“觉罗氏”就是金代的“交鲁氏”。努尔哈赤又以觉罗为姓,根据之一是他表彰功臣时多次赐姓觉罗。其继承人皇太极亦如此。另据乾隆上谕亦有“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之语。据《金史》载, “夹谷曰仝”,仝者,同也,即夹谷汉姓曰仝,同同,同、童、佟三者音同,因此,有的史书译全为童或佟。郑天挺先生说:“朝鲜李朝《太祖实录》书与《龙飞御天歌》时代相若,所据皆当时记录,而一称童猛哥帖木儿,一称夹温猛哥帖木儿,盖一用汉姓,一用对音。”这说得很清楚明了。努尔哈赤一会自称“佟”姓,一会又自称“觉罗”,原来是同一个姓氏。“觉罗”系以居住地而得姓,汉译角落,引申为故里老家之意。后来由于日久年深,氏族繁衍和迁徒,于是形成了人口众多的觉罗氏族。

在努尔哈赤后期,“觉罗”的涵义又发生了变化,即由代表爱新觉罗整个家族而转为特指这个家族的旁系,即疏族——塔克世堂兄弟的后裔。于是,“觉罗”就从姓氏变成了身份地位的代称。姓爱新觉罗的人,就分成了皇家嫡系(直系黄带子〕即宗室和旁系即觉罗(红带子)。自努尔哈赤始,其宗室用爱新觉罗这个姓达300余年。满族使用姓氏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则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若姓”,因此,在官方文献中极少见到“爱新觉罗”这个字样。

爱新觉罗氏的后裔为什么有取姓为“金”、“肇”等汉姓的呢?有说,“爱新觉罗”汉译为肇姓, “爱新”汉译为肇,因此猛哥帖本儿被追封为“肇祖原皇帝”。肇者,起始者也。又说,“爱新”汉译也为“金”,“爱新觉罗”即“金姓”,清朝皇室贵族和金代统治者出于同一部族。上二说法都是因为没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质而产生的。其实,早在清朝初年顺治追封肇祖原皇帝之前,早已使用“爱新觉罗”姓氏,这点皇太极加以否认:“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后”。可努尔哈赤为巩固以其为首的女真贵族的统治,强化其家族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地位,在觉罗前面加“爱新”,“以示其异”,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姓氏“爱新觉罗”。其余的觉罗氏则于前俱加土“民”字,构成了“民党罗”,其族属众则以地名为氏,以与爱新觉罗氏相区别,于是,爱新觉罗氏即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成了“国姓”。这样, “爱新觉罗”就不应认同为“肇”姓、“金”姓、“金之遗族”等意思,而应是“金子般尊贵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觉罗族”的意思。这也是神女吞朱果诞育努尔哈赤家族这一神话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努尔哈赤反复强调自己的始祖为上天所生(君权神授)的基本依据。

爱新觉罗氏家族按血统亲疏分为宗室与觉罗,“以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系黄带,六祖(其余的)子孙俱称觉罗,系红带,以别之。”另有获罪而未除氏者,系紫带子。爱新觉罗家族在有清一代享有特权,因此,无人愿舍弃其姓氏。直至清亡后,族人则皆冠以汉字单姓,只宗室支,仍姓爱新觉罗,但“宗室与人私生子,则不入属籍,赐姓口觉罗禅,犹言非正支也。”

爱新觉罗姓氏400余年的演变,首先表现在-名字的汉化上,如福临、玄晔、乾隆等名,即已汉化。据史载:乾隆“命取‘永绵奕载’四字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道光丁亥,钦定续拟‘溥毓恒启’四字。咸丰丁巳,又钦定续‘焘闿增祺’四字,均见谕旨。”取名已经汉化,但“爱新觉罗”这个姓依然不变。

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氏族成员,除极其个别的,多冠以汉字单姓。起冠汉字姓规律为:一、以满语意思冠以汉字。爱新,汉译为“金子”,即以“金”字为姓,如清末肃亲王善耆之女金璧辉、清高宗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七世孙金启孮。另如金寄水等。二、以名为氏。清末以后,以父祖名字得姓者,有汤、英、祝、荣、永、万、成等。如新宾支迁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几个分支,“溥”字辈的汤武涉之子孙,即以“汤”字为姓至今。汤武涉生有五子,为“毓”字辈,长子汤毓琮,次子汤毓琰,三子汤毓琢,四子汤毓瑁,五子汤毓睁。他们的子女则为汤伟刚、汤洋、汤巍(女)、汤伟红(女)、汤伟玉(女)、汤隽东、汤隽王嬴。汤伟刚之子,即汤武涉之曾孙,为汤灵岳。溥哲后改名为洪哲,其子孙即以“洪”为姓。沈阳的肇凤来(毓字辈)之侄肇恒增,据其父辈名之首字而改肇姓“凤”。恒增同辈亦有用“恒”为姓的。三、以“肇”(或赵)为姓。居于新宾的爱新觉罗氏除上述冠以“汤、洪”等姓氏者外,绝大多数冠以肇姓,乃缘因肇祖猛哥帖木儿。但索长阿一支之后裔则没有冠以“赵”姓。其他地方爱新觉罗氏有冠“赵”姓者,如努尔哈赤第十三子赖穆布之后裔在20世纪40年代改姓肇(或赵)为金,辽宁省北镇县赖公堡一带赖穆布的后裔也以金、赵为姓。美术学家爱新觉罗·溥仙,又名赵师兴。四、将爱新觉罗简化为“罗”,并以之为姓。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即是。五、原姓不变。极少数爱新党罗氏之人仍然使用原姓,如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溥杰、爱新觉罗·毓(上品下山)等。一些地方的爱新觉罗氏,也有冠以其他姓氏的,但都不忘其爱新觉罗的旧姓。如居于北京等地的爱新觉罗氏冠以金、罗等姓,居于辽阳的冠以海姓,居于沈阳的冠以肇、德、洪、凤、恒、铁、毓、涛等姓,新宾这支除冠以肇姓外,还有冠以依、罗姓的。

爱新觉罗氏字辈问题。《爱新觉罗宗谱》自清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儿以下24代世系,自18世以后改汉字姓“肇”。可在《宗谱》中既没出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又没出现汉字“肇”姓,这是满洲个氏族修谱的共同特点,即姓、名不连写。爱新觉罗氏字辈是有史可查、有据可证的。近几年来,一些书刊杂志上刊登的爱新觉罗氏的字辈多是不正确的,原因都是以《玉牒摘要》《肇白山世代要则》序中的《肇白山百字派》来作为爱新觉罗氏字辈的。此字辈中只有“胤弘永增祺”是爱新觉罗氏字辈,其余的根本不是爱新觉罗民字辈。

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阁(错字,应该为“闿”)其余的根本不是爱新觉罗字辈。

正确的爱新觉罗氏字辈应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这14个字辈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玉牒》上所定的字辈序和字辈数。爱新觉罗氏宗谱从1909年以后停修三次。最后续修的《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8年出版的,是由爱新觉罗氏宗族修谱处根据沈阳故官光绪三十二年保存的《玉牒》,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横表之内而成,并改《玉牒》为《爱新觉罗宗谱》。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至此,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觉、塔、努、皇、福、玄(这是肇氏宗族自认的字辈首六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宗谱·己册》世系中所记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三子索长阿的后裔。索长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三兄,为清前宁公台六贝勒之一,住河咯噶善城,此城位于永陵镇后沟罗家堡子后的台地上,距赫图阿拉城9公里,为清前六祖城之一。索长阿有5子,为努尔哈赤的伯、叔。此5子在努尔哈赤起兵“复仇”的过程中,参与了阻止和加害努尔哈赤的活动。史料对绰奇塔和龙敦二人的活动记述,尤为详细。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被明军李成梁部下杀害与古勒城后,年轻的努尔哈赤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征讨仇人尼堪外兰,这在爱新觉罗宗族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宗族中五祖子孙在龙敦的煽动下,听信明朝边臣的传言和威胁,“皆归尼堪外兰”,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努尔哈赤刚刚兴起的势力。在五祖子孙中,索长阿的第四子龙敦成为宗族中反对努尔哈赤的核心人物。以龙敦力代表的族人千方百计地阻挠瓦解努力哈赤的势力,史料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颇多。明“万历十二年初!王祖之子龙敦…¨唆萨木占口:‘尔妹见在我家,汝可与我谋杀噶哈善(努尔哈赤妹夫)’”。萨木占听其言,带领族人遮杀于路。太祖闻之,聚众往寻其尸,兄弟中皆与龙敦同谋,竟无往者。太祖带数人往寻之,族叔尼玛兰城主棱敦止之曰: “族人若不怨汝,焉肯杀汝妹夫,汝且勿往,恐受其害”。当努尔哈赤率部欲攻取兆佳城时,龙敦亦暗中遣人将此密告兆佳城主李岱,致使努尔哈赤劳师往返,一事无成。龙敦又频繁地策划刺杀努尔哈赤,五祖子孙“同誓于庙,欲谋杀太祖”,使努尔哈赤寝卧不安,每“睡到半夜,闻门外有步履声,即起佩刀执弓,将子女藏于僻处,令后故意如厕,太祖紧随,以后之体蔽己身,潜伏于烟突侧。”竟致利用妻子的身体掩护自己,以防族人的刺杀。甚至当他抓到族人派来的刺客,仍惧怕其势力,不敢杀掉,以免族人以此为口实,兴兵问罪,而以窃牛名释之。此时努尔哈赤是何等的艰难。

刺杀努尔哈赤不成,索长阿的第三子绰奇塔又与六祖宝实之子康佳和觉善三人同谋,“纠合哈达国万汗兵,以浑河部兆佳城主李岱为向导,劫掠努尔哈赤所属的瑚济寨而去”。

索长阿的子孙在努尔哈赤创业时,全力地阻止遏制其势力的崛起,在分化宗族势力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当努尔哈赤建立政权挥师西逆时,其宗族,包括索长阿的子孙们又在其率领下奋力冲杀,为建立清王朝树立了汗马功劳,其后人被赐“红带子”。

满族肇氏,经《宗谱》与史料相互印证,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的兄长德世库的后裔,原为觉罗,后被革退,系紫带子,沿用祖姓觉尔察氏,其家中存有《福陵觉尔察氏谱书》。《福陵觉尔察氏谱书》在谱序及奏折中都有其先世居呼兰哈达山下觉尔察地方的记载,并“因以为氏”。该氏的先世与努尔哈赤所居毗邻,称努尔哈赤为兄。当觉尔察氏的先世在努尔哈赤起兵后因故受到努尔哈赤的处罚,“抽了红带子,降为陈满洲”时,德世库的后代!尚以觉尔察为姓氏。此足证,努尔哈赤宗族此时尚没有以爱新觉罗为姓氏。

对改用汉字“肇”为姓的满族人,《兴京县志》载:“肇氏即爱新觉罗氏”。此记有错。在有清一代,同为六祖之一的德世库和索长阿二人之后裔,前者为觉尔察氏,后者为爱新觉罗氏,非皆为爱新觉罗氏。

综上,清朝发祥地新宾的《爱新觉罗宗谱》,虽远不如爱新觉罗氏宗室《玉牒》完整全面,但它全面书录了索长阿的后裔世系,并佐证了《满洲实录》和《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爱新觉罗氏宗族内部的纷争,揭示了清前努尔哈赤创业的艰难和蹉跎生涯。《爱新觉罗宗谱》和《福陵觉尔察氏谱书》两部民间谱书,无疑是研究清前努尔哈赤家族发展的两部重要文献,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的民间资料。

朝鲜半岛有一种记录历代祖先的庞大家系图,称为「族谱」。族谱一开始写的是家族始祖的故事,赞誉家族杰出人物的事迹,也记载着这个家族从始祖到现在所有男性的名字,包括他们的字、号、生殁年月日、官职、死后所葬之地、配偶及本籍(姓氏的发祥地)。韩国女性结婚之后不改姓,但是族谱上并不记载女性的名字,通常只简单地写「女」。

自古以来,同姓同本籍在韩国就是来自同一个父系血统的证明。韩国人发重誓时会说:「如果我没遵守诺言就改姓。」可见他们十分重视姓氏。七世纪以后,从中国引进的汉字已逐渐固定下来,现在韩国人所使用的中国姓氏,也开始变得普遍。《三国史记》与《三国遗事》关于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始祖传说里,记载了他们使用中国姓氏,但是这些故事只是神话。

高句丽始祖朱蒙的姓与国名有关,他的全名是「高朱蒙」,所以姓高;百济的扶余族始祖温祚,据说姓扶余。传说新罗始祖是从一颗南瓜般大的蛋里生出来的,这颗蛋由光托着,从天缓缓而降。韩文的南瓜与「朴」的发音相同,「赫」的意思是发出光辉,所以他的姓是朴赫居世。新罗第四代脱解王是昔氏,第十三代味邹王是金氏。朴、昔、金这些姓氏就此传承下来,而且各有其始祖传说。

根据史书记载,在高句丽、百济、新罗鼎立的三国时代,除了与始祖传说有关的人之外都不使用中国姓氏,例如:六、七世纪的高句丽武将「乙支文德」;高句丽领袖「泉盖苏文」(他在《日本书纪》里以「伊梨柯须弥」之名出现);七世纪名为「鬼室福信」的百济军官姓「阶白」。新罗始祖朴赫居世的别名是「弗矩内」。

朝鲜半岛的姓氏出现在「新罗统一时期」(六六八-八九二年)之后。新罗的王公贵族吸收了唐朝文化后,仿效中国人,开始使用姓氏。另外也有一些人不单模仿中国姓氏,还在名字里加上居住地的地名、住家四周的山川名称等等。到了高丽王朝(九一八-一三九二年),姓氏已相当普遍;李朝(一三九二-一九一○年)开始使用名为「经国大典」的户籍登记簿,姓名制度就此确立。

根据一九八五年所做的调查,全大韩民国只有两百二十五个姓氏。韩国的姓氏通常是单姓,只用一个汉字。朝鲜半岛单姓居多,一方面是因为采用了中国姓氏,另一方面是因为韩国从李朝时代开始深受儒教影响,十分重视血脉关系。王族的姓氏多为单姓,继承王族血脉的大族或两班(贵族)有金海金氏、庆州金氏、密阳朴氏等等,为了依附这些大姓,所以单姓的情况较多。也有一些例外的复姓,象是南宫、司空、皇甫、夏候、司马、诸葛、西门、鲜于、东方,但都是稀姓。韩国人大部分是单姓复名,一共三个字,不过偶尔也有单姓单名的情况。

根据一九八八年的调查,人数最多的姓氏是「金」,共有八百七十六万六千人,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李」次之,共五百九十八万五千人、约占百分之十五;接下来是「朴」,三百四十三万六千人、百分之九左右。这三个姓氏合计已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四十六。排在三大姓之后的姓氏依序为崔、郑、姜、赵、尹、张、林。

金氏的本籍虽然以庆尚北道为中心,但是另外还有庆尚南道、全罗南道、京畿道等两百八十五个地方,所以就算同样姓金,本籍不同还是可以通婚(例如「金海金氏」与「庆州金氏」)。但有一个例外,据说各地的「朴氏」都来自同一个祖先,所以「朴氏」之间不可通婚。此外,根据神话传说,本籍在釜山附近的「金氏」和「许氏」,他们的始祖是兄弟,所以也不能通婚。同姓同籍的韩国人一认识,就把对方视为兄弟姊妹,所以不会产生男女之情。

韩国遵从儒教传统,所以多年来同姓同籍的男女不能结婚。民法八○九条第一项明文规定「禁止同姓同本内的婚姻」,在韩国引发种种问题,例如有人因为不能结婚而变得悲观,甚至精神异常或自杀;同姓同籍的夫妻所生的孩子也无法登记户口。因为这条法律而不能登记结婚的人,据说达数万之多。

一九九七年七月,八对同姓同籍的夫妇控告「民法八○九条违宪」,宪法法院判决他们胜诉。判决的理由是「对于婚姻的禁止规定,违反了宪法保障人民尊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之理念与规定,而且结婚对象限于同姓同籍与父系血统以外的人,也违反平等的原则。」判决一经公布,老一辈的韩国人强烈抨击,认为「舍弃传统的善良风俗,跟随西方的脚步,是很奇怪的做法」。直到现在,民法中的禁止规定还是没变,但因为法院做了上述的判决,所以这条法律基本上已经失效。

最近在日本受欢迎的通常是艺人或运动选手的名字,过去也常有人替孩子取伟人或自己尊敬的人的名字。但是在朝鲜半岛,不会有人想模仿大统领金大中,将孩子取名「大中」,而且也不会以伟人或艺人的名字来替孩子命名。因为对朝鲜民族来说,名字显示出他们家族的血脉传承,非常重要。韩国的人名通常是两个字,其中一个字必定是显示自己在家族中排行顺序的「行列字」。同族同世代的人,便会使用相同的行列字。例如前大统领全斗焕的弟弟名叫全敬焕,所以「焕」就是他们这一代的行列字。

主要来自汉八旗

满族佟氏是满族的大姓 满姓为佟佳氏 但佟佳氏的起源跟汉族有关 在清朝的时候 汉族人抬旗 都是在原本的姓氏后面加个佳字 佟佳氏在清朝属于汉八旗 康熙他生母就是汉人就是佟佳氏 所以民间有康熙是汉人的传说

有两个起源 一是明代以前的关内汉人移民到女真地 到明末已成为女真化的汉人 满族形成时 佟佳氏已经发展成满族中的大姓

二是 佟姓汉人入旗 汉族佟姓原本就是辽东起源 也是辽东汉人的主要姓之一 努尔哈赤集团兴起后 掠夺关外人口 佟氏汉人 掠入八旗后 就成了佟佳氏 佟佳氏在清朝时 是汉八旗的类似首领地位 汉八旗佟养性为满清的建立 立过大功

努尔哈赤假扮汉人的时候 就是给自己取的佟姓 可见当时佟姓在满族人眼中是汉族的代表姓氏 如同人们听到朴姓 就想到朝鲜族

不过今天蒙八旗都回蒙古族 可汉八旗仍然算为满族

朴姓是读piao还是pu

朴姓是读piao。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黑龙江之嫩江县,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