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名丘,字仲尼?
http://wwwshnce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313
孔子名丘字仲尼大约有两个原因:(1)叔梁纥与颜氏“野合”之后祷于尼丘山,后来生孔子。(2)孔子刚生时“圩顶”。圩,音违,本义指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坝,田与堤构成凹形,引申为围绕村落四周的屏障物。尼丘山离孔子故里不远,好象是护住村落的“堤坝”。这种形似关系也是孔子命名取字的依据之一。司马贞《索隐》:“圩顶言顶上窳(音与,凹陷)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我认为司马氏对孔子初生头形的反宇之喻是正确的,但如果将“圩”理解为“反宇”,则不切词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脑袋囟门落得很低,这种小孩囟门闭得晚,民间认为很聪明。
名丘,字仲尼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为何名丘,字仲尼?
本文2023-10-13 17:34: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