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苏盐城市盐都县步凤镇人想知道戴氏家谱中我的世数,我的辈份是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6收藏

我是江苏盐城市盐都县步凤镇人想知道戴氏家谱中我的世数,我的辈份是国,第1张

戴姓姓源有二:①源出于姬姓。西周有戴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为宋国所灭,为纪念故国,国人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戴氏。②源出于子姓。宋国国君死后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其谥号“戴”为姓,亦称为戴氏。《元和姓纂》、《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书都持此种观点。

按戴氏家乘记载:微子第七世孙撝(官卿大夫)于民有功,逝后谥号为戴,戴公之孙宣公以戴为姓,从此戴姓产生。

由此可知:

戴姓第一人名叫:微子撝。

一、姓氏起源

1黄帝乃戴姓之鼻祖。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二、迁徙分布: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三国至南北朝时,戴氏又有迁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汉时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戴崇为沛(今江苏沛县)人。又如东汉时的戴就为上虞(今属浙江)人,戴宏、戴封均为刚(今山东宁阳县北)人。唐初,戴氏开始入闽。据《元和姓纂》所列当时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等。清代初年时,广东焦岭县一支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清代以后,还有福建戴氏陆续迁往台湾,此后,又有戴氏族人迁往海外。

代姓来源与戴姓相同,是戴姓的白字。来源有四:1、 黄帝乃代姓之鼻祖。2、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 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代”为氏,是为河南戴氏。3、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4、 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二、 迁徙分布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三国至南北朝时,戴氏又有迁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汉时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戴崇为沛(今江苏沛县)人。又如东汉时的戴就为上虞(今属浙江)人,戴宏、戴封均为刚(今山东宁阳县北)人。唐初,戴氏开始入闽。据《元和姓纂》所列当时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等。清代初年时,广东焦岭县一支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清代以后,还有福建戴氏陆续迁往台湾,此后,又有戴氏族人迁往海外。

我是江苏盐城市盐都县步凤镇人想知道戴氏家谱中我的世数,我的辈份是国

戴姓姓源有二:①源出于姬姓。西周有戴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为宋国所灭,为纪念故国,国人遂以国名为姓,称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