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欠加偏旁组词语 欠加偏旁组词语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用欠加偏旁组词语 欠加偏旁组词语有哪些,第1张

欠字加偏旁组词

 欢 欢笑  饮 饮料  炊 野炊  次 Ci序  软 柔软  欺 欺骗  吹 吹Niu

欠可以加什么偏旁组什么词

 口吹牛,又欢乐,火野炊,石砍树,土坎坷,Ge唱歌,其欺负,次数,求采纳

欠的偏旁和组词

 “欠”的偏旁和组词:    偏旁:欠。  Zu词:  欠安、欠条、欠挂、哈欠、呵欠、He欠、赊欠、缺欠、逋欠、尾欠、欠债、欠产、Qian资、拖欠、该欠、欠缺、欠身、下欠、欠情、Qian款、欠佳、短欠、挂欠、欠伸、积欠、欠账、Kui欠、欠负、蠲欠、欠爽、欠据、打呵欠、讨He欠、假撇欠、石哈欠、欠欠丢丢、撒欠颩风、He欠连天、起起欠欠、欠欠答答。

欠加偏旁组字组词

 喜欢  [xǐ huan]  愉快;Gao兴。  欢呼  [huān hū]  Huan乐地喊叫。  欢庆  [huān qìng]  Huan快地庆祝。  欢闹  [huān nào]  1Kuai乐地或活跃地喧闹。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菅词语 菅组词 下一篇:一个大电视的唯美句子 看电视的唯美句子

欠可以加什么偏旁组词为数

 欢 欢笑  饮 饮料  炊 野炊  次 Ci序  软 柔软  欺 欺骗  吹 吹Niu

欠加部首组成新字

 吹 炊 次 砍 软 饮 坎 Qin 肷 芡 忺 龡 缼 弞 杴 扻  赼

“欠”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1、口+欠=吹,吹牛 (chuī niú):You叫吹牛皮,吹法螺,指说话不根据事实,夸Da或浮夸话的内容。造句:小明又在那里吹牛。Chu处:清 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一:" Weng叔平 两番访鹤, 吴清卿 一味吹牛。"  2、Zuo+欠=饮,饮水(yǐn shuǐ):1)(Dong词) 喝水;2)谓清廉;3)(名词)Zhi饮用水。造句:饮水要思源,吃水哪能忘了Wa井的人。出处:清 袁赋正《睢阳袁氏(袁Ke立)家谱·序言》:"语云"饮水思源",Yi其知有本也。"  3、冫 +欠=次,多Ci(duō cì):意思是屡次,数次,许Duo次。造句:他已来过多次,因而对这里的环Jing很熟悉。出处: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Lu园》:"袁家山(袁可立别业),……此后,Shan阜、八仙亭、山门、庭院等曾多次整修,作Wei文化馆展览文物之用。"  4、艹+欠=Zuo,芡实(qiàn shí):睡莲科芡属Yi年生水生草本植物,造句:芡实喜温暖、阳Guang充足,不耐寒也不耐旱。出处:扬雄《方言》Yun∶南楚谓之鸡头,幽燕谓之雁头,徐、青、Huai、泗谓之芡子。  5、土+欠=坎,坎坷(kǎn kě):Xing容道路凹凸不平。事情不顺利或不称心。比Yu不得志。造句:他经历人生坎坷,依然对她Bu离不弃。出处:《汉书·扬雄传上》:"濊 Nan巢 之坎坷兮,易 豳 岐 之夷平。"  6、Jin+欠=欣,欣喜(xīn  xǐ):指欢Xi、高兴、开心。造句:欣喜与沮丧交替出现。Chu处:《左传·哀公二十年》:“诸 夏之人,Mo不欣喜。”

欠加偏旁、组词

 次 欢 欤 欧 欥 欦 欣  坎  Kan坷  炊  炊烟  吹  吹气  Ci  次数  欣  欣慰

欠字加偏旁组词 欠有什么偏旁组词

 欠加偏旁组新字  歌  欢  软  饮  Qin  欲  次  欣  欺  歉  歇  Kan  款  欧  砍  漱  嵌  炊  Zuo  歁  欯  龡  歅  ……  歈

关于欠字偏旁的组词有哪些?

 欠字偏旁的字:  欢,欢乐  欧,欧洲  Xin,欣赏  欲,欲言又止  欺,欺瞒  Chui,吹牛  炊,炊烟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菅词语 菅组词 下一篇:一个大电视的唯美句子 看电视的唯美句子

1、口+欠=吹,吹牛 (chuī niú):又叫吹牛皮,吹法螺,指说话不根据事实,夸大或浮夸话的内容。造句:小明又在那里吹牛。出处:清 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一:" 翁叔平 两番访鹤, 吴清卿 一味吹牛。"

2、饣+欠=饮,饮水(yǐn shuǐ):1)(动词) 喝水;2)谓清廉;3)(名词)指饮用水。造句:饮水要思源,吃水哪能忘了挖井的人。出处:清 袁赋正《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言》:"语云"饮水思源",以其知有本也。" 

3、冫 +欠=次,多次(duō cì):意思是屡次,数次,许多次。造句:他已来过多次,因而对这里的环境很熟悉。出处: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家山(袁可立别业),……此后,山阜、八仙亭、山门、庭院等曾多次整修,作为文化馆展览文物之用。"

4、艹+欠=芡,芡实(qiàn shí):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造句:芡实喜温暖、阳光充足,不耐寒也不耐旱。出处:扬雄《方言》云∶南楚谓之鸡头,幽燕谓之雁头,徐、青、淮、泗谓之芡子。

5、土+欠=坎,坎坷(kǎn kě):形容道路凹凸不平。事情不顺利或不称心。比喻不得志。造句:他经历人生坎坷,依然对她不离不弃。出处:《汉书·扬雄传上》:"濊 南巢 之坎坷兮,易 豳 岐 之夷平。" 

6、斤+欠=欣,欣喜(xīn  xǐ):指欢喜、高兴、开心。造句:欣喜与沮丧交替出现。出处:《左传·哀公二十年》:“诸 夏之人,莫不欣喜。”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晋江清沟苏崇龟迁居于此,故称“苏厝”。据明代李伯元《青阳志·氏族》记载,明初,龟湖苏厝苏有斌,号恪素,入赘庄氏,迁居晋-阳。传三世苏世_,嘉靖年间贡生,任公安县训导。其子苏存轼,万历元年(1573年)中举人。

清代,苏厝石埕房山确公派下于康熙年间迁居台湾台南县城仔内。据台南县《苏氏志》记载,城仔内苏氏出自晋江龟湖苏厝石埕房,始祖振文公奉父亲苏良庚、母亲郭氏,“举家迁台,定居现地,系城仔内苏氏之开基祖”。

宋代,苏厝曾与下库、郑厝合称“福安”。

下库又名“夏库”,雅称“霞课”、“霞顾”,张氏所居。清代《龟湖霞课张氏家谱》记载,其开基始祖二十四郎公于宋代从仙游大蜚山入赘龟湖后宅林氏,迁居苏厝下库。明初泉州精通“春秋三传”的学者张文应(正德丁卯科第二名举人,任乐平知县)祖家即在龟湖下库。明代李源《乐平尹南溪张先生墓志铭》记载:“南溪者,张公文应,字廷凤。唐季,先世光州河南人也。宋季,有二十四郎公居晋江之龟水(即龟湖下库),时有泉张之号。”

别称“夏库”。清代《铺锦新厝黄氏旧谱》记载,黄钟元(1689—1735年),字元长,“娶本都(二十四都)夏库张氏,号勤慎”。

又称“霞顾”。清代《龟湖霞课张氏家谱》记载,其家族“居于湖水之福安,即霞顾也”。

福安即龟湖苏厝、下库、郑厝的总称。现苏厝保存有“福安宫”,俗称金钱妈宫。清代《铺锦新厝黄氏旧谱》记载,黄履素(1520—1580年),字绚斯,“娶福安苏氏,号勤慈”。

铺锦、后宅、郑厝、苏厝频临龟湖塘,乡里六大姓吴、黄、林、蔡、苏、郑被推为陂首,负责管理龟湖塘务。清代《晋江龟湖塘规簿》记载,宋代淳熙十年(1183年),龟湖塘海岸被潮水冲崩,海水倒灌。鳌峰保吴秀才、铺锦里黄里正、桃林保(即后宅)林细孙、福安蔡时望、苏景福、郑钦叟捐资重修堤岸。可见,“福安”古地名起源于宋代。(李国宏郑国贤)

苏厝村附近有宝盖山、龟湖蔡氏祖祠、玉浦寿昌宫碑刻、景胜别墅、石狮晋江姑嫂塔等旅游景点,有永宁太平洋牡蛎、古浮紫菜、甜_、石狮甜_、安海捆蹄等特产。

清朝文学家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 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逝于江西万安惶恐滩。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曹雪芹(1724—1764年2月1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 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尚任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好诗文,通音律。父亲的好友贾凫西,对他从事戏剧创作影响颇深。虽高才博识,但屡试不中,便捐纳了国子监生,三十五岁之前隐居石门山中。康熙二十一年 (682年),应衍圣公孔额所之请,出山为其夫人治丧。后主修《孔子世家谱》,训练礼生、乐舞生,在把孔时做赞礼,还选聘工匠,监制礼乐器、舞器、祭器达数十种。他日夜忙碌一年有余,因办事认真,才能出众,成绩卓著,受到孔毓圻的赞常。

刘鹗,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才”。他创作了《老残游记》,被称之为“文学家”,因为他拓印第一部甲骨文字的《铁云藏龟》,被称为“古文字研究家”,又因为他引进外资,创办实业,而被人称为“实业家”。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岁。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他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岁。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洪升:(1645-1704)清浙江钱塘人。康熙七年国子监生。二十八年,因在“国丧”期间演所著《长生殿》斥革。晚年醉酒登船,落水死。以词曲著名,《长生殿》外,有《四婵娟》等,另有《稗畦集》、《续集》。 高旭

高旭,近代诗人。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南社创始人与“三巨头”之一。就禀赋本性而言,高旭的文人气质与名士脾气都相当浓厚。作为著名的“南社四剑”之首,高旭日常“以剑自随”,一生惯爱倚剑命名。他用过的与剑有关的名号包括江南快剑、钝剑、帝剑等。1912年以后,高旭对政治颇多参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23年因卷入曹锟贿选事件大受世人讥责,廿年老友柳亚子都不承认。经此连番打击之后,高旭悲不自遣,两年后郁郁而终。

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着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学家。字朝宗。商丘(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才名,参加复社,与东南名士交游,时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为明季四公子。侯方域擅长散文,代表作有《李姬传》。时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清初三大家。他的作品有人物传记,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均有唐代传奇笔法,具有短篇小说特点。其论文书信,或痛斥权贵,或直抒怀抱,都能显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畅恣肆的特色。也能诗。著作有《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

顾炎武,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衡阳(今属湖南省)人。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今属桐城市区凤仪里)。方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成桐城三祖。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仲舒,国子监生,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

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为清朝沿革地理学开山之一,代表作《易图明辨》。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鸿博之征,后剪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毛奇龄(1623~1716) 清代学者、文学家。曾名□,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等等,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末廪生。他曾任清代翰林院检讨,是《明史》的纂修官。他的学识渊博,能治经、史和音韵学,擅长散文、诗词,精通音律,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他在书法艺术上也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清代初年很受推崇。毛奇龄的书法,骨力骏健、笔势挺拔,儒雅清奇、个性强烈,是文人书法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毛奇龄于公元1716年去世,经年94岁,他的学生将他所著的文章编辑成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二部。《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著作多达数十部。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研究纳兰性德和他的作品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在近距离上涉及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由此不难看到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钱谦益(1582-164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唐甄

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唐甄塑像亭。四川省达州(今达县)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 (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

万斯同(1638~1702)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汉族,浙江鄞州人。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吴梅村

吴梅村又名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叟,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旧史氏等。太仓城厢镇人,复社重要成员。

清朝文学家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 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逝于江西万安惶恐滩。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曹雪芹(1724—1764年2月1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 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尚任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好诗文,通音律。父亲的好友贾凫西,对他从事戏剧创作影响颇深。虽高才博识,但屡试不中,便捐纳了国子监生,三十五岁之前隐居石门山中。康熙二十一年 (682年),应衍圣公孔额所之请,出山为其夫人治丧。后主修《孔子世家谱》,训练礼生、乐舞生,在把孔时做赞礼,还选聘工匠,监制礼乐器、舞器、祭器达数十种。他日夜忙碌一年有余,因办事认真,才能出众,成绩卓著,受到孔毓圻的赞常。

刘鹗,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才”。他创作了《老残游记》,被称之为“文学家”,因为他拓印第一部甲骨文字的《铁云藏龟》,被称为“古文字研究家”,又因为他引进外资,创办实业,而被人称为“实业家”。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岁。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他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岁。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洪升:(1645-1704)清浙江钱塘人。康熙七年国子监生。二十八年,因在“国丧”期间演所著《长生殿》斥革。晚年醉酒登船,落水死。以词曲著名,《长生殿》外,有《四婵娟》等,另有《稗畦集》、《续集》。 高旭

高旭,近代诗人。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南社创始人与“三巨头”之一。就禀赋本性而言,高旭的文人气质与名士脾气都相当浓厚。作为著名的“南社四剑”之首,高旭日常“以剑自随”,一生惯爱倚剑命名。他用过的与剑有关的名号包括江南快剑、钝剑、帝剑等。1912年以后,高旭对政治颇多参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23年因卷入曹锟贿选事件大受世人讥责,廿年老友柳亚子都不承认。经此连番打击之后,高旭悲不自遣,两年后郁郁而终。

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着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学家。字朝宗。商丘(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才名,参加复社,与东南名士交游,时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为明季四公子。侯方域擅长散文,代表作有《李姬传》。时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清初三大家。他的作品有人物传记,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均有唐代传奇笔法,具有短篇小说特点。其论文书信,或痛斥权贵,或直抒怀抱,都能显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畅恣肆的特色。也能诗。著作有《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

顾炎武,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衡阳(今属湖南省)人。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今属桐城市区凤仪里)。方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成桐城三祖。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仲舒,国子监生,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

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为清朝沿革地理学开山之一,代表作《易图明辨》。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鸿博之征,后剪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毛奇龄(1623~1716) 清代学者、文学家。曾名□,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等等,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末廪生。他曾任清代翰林院检讨,是《明史》的纂修官。他的学识渊博,能治经、史和音韵学,擅长散文、诗词,精通音律,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他在书法艺术上也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清代初年很受推崇。毛奇龄的书法,骨力骏健、笔势挺拔,儒雅清奇、个性强烈,是文人书法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毛奇龄于公元1716年去世,经年94岁,他的学生将他所著的文章编辑成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二部。《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著作多达数十部。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研究纳兰性德和他的作品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在近距离上涉及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由此不难看到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钱谦益(1582-164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唐甄

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唐甄塑像亭。四川省达州(今达县)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 (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

万斯同(1638~1702)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汉族,浙江鄞州人。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吴梅村

吴梅村又名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叟,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旧史氏等。太仓城厢镇人,复社重要成员。

乙酉正月初四日孤山放鹤亭感怀并诸联

正月初三晚,杭州大雪。予想孤山寒梅当雪中静放矣,更想起林氏先贤逋公与启公在孤山北麓左亭右社的遗迹来(此地本为三林之属,另有林典史祠,已不存),故次日傍晚乃独自至孤山踏雪寻梅并萦於放鹤亭与林社……林社乃清杭州知府林启的祀祠,闽侯人启公杭州任上于教育、文化卓有功德(今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中西书院即由其创办),殁后杭人葬之孤山并建社以祀。放鹤亭则因纪念北宋文人林逋(諡和靖)筑庐、植梅、放鹤以隐居於此而建,代有废毁和再构,另有衣冠冢和鹤冢二。亭、社相邻,依山面湖,北向葛岭,各在三四株巨大古樟的掩隐下高低有次;黄昏细雨,残雪新梅,亭社静静,湖山蒙蒙,身为林氏后人,乃追思而怅然不已……

处士千年身羽去,

春梅秋鹤一亭空。

四时风月怜双冢,

雨露沾香花影中。

乘桴於海一身客,

雌雉山梁时几何?

素隐未然行怪异,

浮生夫子亦吟歌。

唐棣之花翩又返,

风乎雩舞咏南山。

求仁无怨何须隐,

沧浪濯缨清浊间。

仁山智水儒门月,

佛海禅心释路花,

万物群生皆乐育,

牟尼孔老共浮槎。

注一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一作奉化人(奉化《黄贤林氏家谱》)。少孤力学,恬淡好古,长期隐居于西湖孤山,不娶,无子,植梅畜鹤,工书善画,放情湖山与诗文,仙风道骨,时有文名,卒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有诗词和墨迹存于今世。

关于林逋,民国十三年版我《平远济南林氏族谱·九牧派纪略》记载他为循州林氏第四代(循州在今广东惠州/梅州境内)。《九牧派纪略》说:“逋公字君复,是公子,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善作诗,多得奇句,不存稿。真宗时,隐于杭州西湖二十年,足迹未尝入城市,征辟不就,卒谥和靖。”林逋的生平事迹详见《宋史·隐逸列传》及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九牧派纪略》另记载一则循州派林氏与宋代杭州有关的奇特史料,未知其它文献存及否,姑录之:“景熙公子德阳,元兵破宋都,西僧杨琏辈尽发宋诸陵,取其骨筑塔宋内旧址,其遗骨弃草莽,人莫敢收。公与唐珏诈为樵者,至陵上,以草囊拾而取之。又闻理宗头颅骨为花瓶投湖,因以钱购渔者,至幸一网而得。盛以二函藏于越山冬青树下。”

据《黄贤林氏家谱》的奉化地方文史资料:

林逋(967-1028),字君复,大里黄贤村(今属杨村乡)人。父早亡。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及长,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应门童子便纵鹤放飞,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以湖山为伴,20余年足不及城市。善绘画,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诗自写胸意,多奇句,风格澄澈淡远。《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往往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郡守薛映敬其为人,又爱其诗,常至孤山与之唱和。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闻其名,赐与粟帛,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绝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亦被婉言谢绝:“荣显,虚名也;供职,危事也;怎及两峰尊严而耸列,一湖澄碧而画中。”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既老,自造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其《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诗抒发思念故乡之情。丞相王随亦与之赛诗,并出俸银为其重建新宅。

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米50石,帛50匹。

注二林启(1839-1900),字迪臣,福建侯官人。1876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为编修,放陕西学政。1889年为浙江道监察御史,1896年调任杭州知府,1897年至1900年兼任求是书院总办,并亲自负责国文教学。1897年农历正月创办求是中西书院,5月21日正式开学,为今浙江大学前身。同年办蚕学馆,为浙江丝绸工学院(今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1899年办养正书塾,即今杭州高级中学前身。三校为浙江省开创省立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之先河。在杭的最大政绩是兴办学校,提倡农桑,并开笃实的士风。

注三林典史,姓林名汝霖,字小岩,生卒年未详,福建侯官人,咸丰年间人仁和县典吏,为职位很低的官吏。太平军攻打杭城时,林及全家殉死(详细事节待查考),后清廷昭旨赐谥,并在孤山建祠祀之,诸如“烈士”云云。——“典史”,明清知县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如无县丞、主簿,则典史兼领其职;“典吏”,则乃司道、府厅、州县所属吏员的通称,为清代之制。

注四乘桴于海一身客:“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欤]?”(《宪问》)“(孔子)使子路反[返]见之(隐者),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孟子·万章上》),“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孟子·万章下》)。——孔子亦有浓郁的隐逸情绪,只是他割舍和放弃不了救世情怀,故“知其不可而为之”,详待作《孔子的隐逸情绪与春秋思潮》,敝《孔子的好学精神》一文曰:

《论语》开篇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结篇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在指向世事人生的儒学中,基于“我”和本于“天下”的儒者,总是有一种难与调和的壮怀与悲凉:行之于世而不能,去之于世而不忍,现实之世事与仁义之我心,遂在“有道”与“无道”之间,演绎了二千五百年的孔门儒学。所谓“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里仁》)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世道如斯,累累若犬尚能内省自讼、知命安仁者,其惟孔子也欤?子曰:“不怨天,不尤[怣]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注五雌雉山梁时几何:“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拱]之,三嗅而作。”(《乡党》)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八有《山雉》一诗,为孔子当时内外情境的绝好注脚,诗曰:“五步一啄草,十步一饮水。适性遂其生,时哉山梁雉。梁上无罾缴,梁下无鹰鹯。雌雄与群雏,皆得终天年。嗟嗟笼下鸡,及彼池中雁。既有稻梁恩,必有牺牲患。”另其卷十《首夏》、卷六十六《春日闲居三首》等诗也及之,《春日闲居》其二说:“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可谓两千年来解《论语》此章最佳切者!朱熹和近人杨伯峻等不得其解而委之以“疑有脱漏”,殊非,唯钱穆《论语新解》甚切之。“(山雉)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共[拱]之,三嗅而作”——予少在乡村山丘上常得此情景,此章叙事乃极为平实。

注六素隐未然行怪异:“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礼记·中庸》)“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季氏》)“夫子忤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欤]。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子路》)“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孔子(曰)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孟子·尽心下》)

注七浮生夫子亦吟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陈蔡之间)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盖寝疾七日而没。”(《礼记·檀弓上》)“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其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间,予殷人也。后七日,卒。”(《史记·孔子世家》)

注八唐棣之花翩又返:“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注九风乎雩舞咏南山:“(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子曰……。”(《颜渊》)“雩舞”,因诗律而“舞雩”之倒装,“舞雩”故址在今曲阜县南,临水高地有坛,俪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五曰:“沂水北对稷门,一名高门,一名雩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即曾皙所欲风处也。”东汉王充《论衡·明雩》对此颇有见解,曰:

“《春秋》,鲁大雩,旱求雨之祭也。旱久不雨,祷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祸矣。……

何以言必当雩也?曰:《春秋》大雩,传家左丘明、公羊、谷梁无讥之文,当雩明矣。曾晰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

《春秋左氏传》曰:启蛰而雩。又曰:龙见而雩。启蛰、龙见,皆二月也。春二月雩,秋八月亦雩。春祈谷雨,秋祈谷实。当今灵星,秋之雩也。春雩废,秋雩在。故灵星之祀,岁雩祭也。孔子曰吾与点也,善点之言,欲以雩祭调和阴阳,故与之也。使雩失正,点欲为之,孔子宜非,不当与也。樊迟从游,感雩而问,刺鲁不能崇德而徒雩也。

夫雩,古而有之。故《礼》曰:雩祭,祭水旱也。故有雩礼,故孔子不讥,而仲舒申之。夫如是,雩祭,祀礼也。……推《春秋》之义,求雩祭之说,实孔子之心,考仲舒之意,孔子既殁,仲舒已死,世之论者,孰当复问?唯若孔子之徒、仲舒之党,为能说之。”

笔者以为,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反映的乃是古代的修禊之事,未必全是祭祀性质而无半点风雅之意,也未必全是游赏性质而无半点祭祀意味,只是由祭祀发展而来的古老民间风俗而已(巫觋之风的存遗)。《周礼·春官》曰:“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国有大灾,则帅巫而造巫恒;祭祀,则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馆。凡祭事,守瘗;凡丧事,掌巫降之礼。男巫掌望祀、望衍、授号,旁招以茅。冬堂赠,无方无算;春招弭,以除疾病。王吊,则与祝前。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旱暵,则舞雩。若王后吊,则与祝前。凡邦之大灾,歌哭而请。”

汉郑玄注“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曰:“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也。”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则把修禊列为重要祀典,云:“《周礼》:“男巫掌望祀望衍,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禊者,洁也。春者,蠢也,蠢蠢摇动也。《尚书》:“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解析也。疗生疾之时,故于水上衅洁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后汉书·礼仪志上》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絜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去,始絜之也。”刘昭注之曰:“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又曰:“蔡邕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于水滨,盖出于此。”——详参《后汉书·礼仪志上》、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及赵洛《从修禊看王羲之的〈兰亭序〉》(《光明日报》2000/03/09)。

注十求仁无怨何须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子曰:不怨天,不尤[怣]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述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腾文公下》)“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注十一沧浪濯缨清浊间:“如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离娄上》)白居易《白氏长庆集》诗吟沧浪自适者甚多,如卷五《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曰“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卷六《舟行·江舟路上作》曰“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卷五十二《池上夜境》曰“但问尘埃能去否,濯缨何必向沧浪”;卷五十四《江上对酒二首》“久贮沧浪意,初辞桎梏身”;卷五十六《见殷尧藩侍御……因继和之》“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 西湖孤山“三林”诸联集录 ※※※

┉┉┉┉┉┉┉┉┉┉┉┉┉┉┉┉┉┉┉┉┉┉┉┉┉┉┉┉┉┉┉┉

以下放鹤亭联,吴棣华、范松上、林则徐撰或题:

华表千年,遗蜕可闻玄鹤语;

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

梅花已老亭空鹤,处士长留山不孤。

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

以下为放鹤亭旧联,王家冶、□□□、□□□、林则徐撰或题:

第三桥是苏学士堤,问夹浦垂杨,可似老梅冷淡?

不数武有岳鄂王墓,慨中原战马,何如野鹤逍遥。

风月无边,笑栗碌劳人,侣水上闲鸥不得;

湖山大好,问孤高处士,比吾家携鹤何如?

苍柳野亭开,居士身闲来放鹤;

湖山行处好,圣朝恩重莫骑驴。

我忆家风负梅鹤,

天教处士领湖山。

┉┉┉┉┉┉┉┉┉┉┉┉┉┉┉┉┉┉┉┉┉┉┉┉┉┉┉┉┉┉┉┉

以下为林和靖墓/祠联,张岱、李光泰、郭文垲、□□□、

虞文桂、□□□、吴芝瑛、陈若霖、□□□撰或题: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孤屿含光,千秋高隐;

巢居潜德,百代清游。

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我是香山旧居士,人称落地小神仙。

香掬冷泉,曲院孤山藏处士;

春逢巢鹤,平湖秋月照先生。

生前不系黄金带,死后空余白玉簪。

伊人亦云逝,寒华徒自荣。

祠傍水仙王,北宋尚留高士迹;

树成香雪海,西湖重见古时春。

大义秉纲常,千秋浩气昭云汉;

德星辉翰墨,万古文章灿牛斗。

┉┉┉┉┉┉┉┉┉┉┉┉┉┉┉┉┉┉┉┉┉┉┉┉┉┉┉┉┉┉┉┉

梅亭联,赵祖望、武曾保撰或题:

若问梅花消息,须待鹤归来。

梅横孤影自绝俗,山附高人亦可传。

┉┉┉┉┉┉┉┉┉┉┉┉┉┉┉┉┉┉┉┉┉┉┉┉┉┉┉┉┉┉┉┉

鹤冢联,秦锡田题:

终古吟魂恋,空山旧梦迷。

┉┉┉┉┉┉┉┉┉┉┉┉┉┉┉┉┉┉┉┉┉┉┉┉┉┉┉┉┉┉┉┉

以下为林社联,吴鸿宾、陆元鼎、杨临、

孝恂、□□□、邵章、郑孝胥撰或题:

为我湖山留一席,看人宦海度云帆。

教育及蚕桑,三载贤劳襄太守;

追随有梅鹤,一龛香火共孤山。

风流儒雅亦吾师,好作祠堂旁修竹;

神清骨冷无由俗,一生知己是梅花。

苍生不可赎,此老亦已葬,区区身后名,未足塞众望;

杭人悲太守,作社寄湖上,千秋姓林者,山水擅佳藏。

官余长物,冷树千株,胜地平分高士席;

眼底旧都,炊烟万户,苍生来往我公心。

平生不随波,吾气一何壮,于何见颜色,隔岸耸秋嶂;

文章易朽耳,在日即行状,为我问孤山,年来谁绝唱?

┉┉┉┉┉┉┉┉┉┉┉┉┉┉┉┉┉┉┉┉┉┉┉┉┉┉┉┉┉┉┉┉

以下林启墓联,□□□、周锡璠、□□□撰或题。其中第一联,

清李伯元在《南亭四话》卷五赞叹有加,上海书店影印本,1985/p307

树人百年,树木十年,树谷一年,两浙无两;

处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

清福几身修,伴逋仙高隐、少尉孤忠,一岭梅花寻冷趣;

遗风三代上,继白傅呼宾、苏公判事,两堤杨柳系讴思。

债课蚕丝,担簦趋太守仁风,乐土更宏衣被利;

封崇马鬃,捋酒对西湖明月,梅花永荐墓门馨。

┉┉┉┉┉┉┉┉┉┉┉┉┉┉┉┉┉┉┉┉┉┉┉┉┉┉┉┉┉┉┉┉

以下现林社俗称林启纪念馆联,张学理撰:

两浙展宏图,桃李争妍怀太守;

孤山留片席,鹤梅对舞迓先生。

┉┉┉┉┉┉┉┉┉┉┉┉┉┉┉┉┉┉┉┉┉┉┉┉┉┉┉┉┉┉┉┉

林典史祠联,分别由朱砺金、董慎行、明德、吴廷康、戴槎、

沈景修、吴廷康、程钟瑞、薛时雨、蒯贺荪撰或题:

一命重朝官,劲草疾风终树节;

千秋依处士,寒梅孤鹤与招魂。

劲节抗冰霜,千树梅花皆玉照;

丛祠倚林麓,四山鹤唳即神弦。

上下五百年,处士忠臣各今古;

回环三十里,于祠鄂庙共湖山。

亘古气节,长在人间,两少保立地擎天,跻昔贤坐位可争,直教冷署留祠、明湖建庙;

旷览名山,幸埋忠骨,一家人捐躯报国,对圣主网常无忝,足壮清臣大义、处士先声。

梅鹤旧家风,抷土丛祠,香分一席;

湖山新祀典,忠魂毅魄,足并千秋。

泉冷古梅花,可与盟心惟白水;

亭空孤鹤影,居然埋骨共青山。

旧枝新干,晨夕写梅,欲从山外青山更长双峰撑劲节;

诗梦酒痕,苔茎结契,争羡阁边高阁永留半壁起层峦。

一片土本属通家,尚友古人继绝世,高踪曾为补梅写韵;

八百年预留此席,流水今日想入林,把臂应偕舞鹤同归。

大节媲阎公,取义成仁,国史于今尊县尉;

忠魂依处士,补梅招鹤,孤山终古属林家。

“生吴死赵”主要居住在安海星塔村

安海星塔生吴死赵来源

宋德祐;占二年(1276),元军攻破临安,俘虏宋恭帝。陆秀夫等大臣拥立益王赵星为帝,改元景炎,由温州、福州而泉州,一路南逃。时任闽粤招抚使的蒲寿庚闭城不纳,举泉州城降元。景炎二年(1277)七月,宋将张世杰从海上回师攻泉州。因恐城中赵氏宗室为内应,蒲寿庚假借设宴延请宗室商议守城之事,席间尽杀之。元兵入城,南外宗人更遭到残酷的屠杀,几乎灭族。当时侥幸逃过劫难的有居住在城外的太祖派子优之孙、宣议郎伯调之子名师玖的一支。据台湾赵氏族人带回的古谱《阳林赵氏家谱》记载:师玖“将欲避祸,独善其身,不慕仕进,徘徊于山水之间,相其地之可隐者而迁居之。一旦往青阳山,靓其山之秀丽,乐其地之丰腴……于是乔迁于此山之下旧市居焉。”青阳距泉州二、三十里,又隔着晋江,是以元兵人泉,赵氏族人得以闻风逃避,躲过此劫。家谱又记“历至五世,由清公登进士第,而为府丞、郎。由洁公充宗学生,而为承务郎。又至八世,仕廉公建万石岭山头庵宇,以为行人休息之所。造官桥、坑桥以通行人往来之便。”“九世禹臣公克绍先业,建宗祠以奉先,构第宅以遗后,其祠宇之规模仿佛于古制,第宅之基址周数乎百丈,立祭田百余亩,以供宗庙之粢盛,建巨坟二首以为祖先之幽宅,开旧市清白泉井、后盛大龙井以济二境之人渴。”总之,躲过劫难的青阳赵氏族人在元代颇有发展,成为当地的大族之一。

明季青阳人李伯元修的《青阳志》对赵氏一族也有详细的介绍:“谱称燕懿王德昭第四子 忠徙南畿,四传忠翊郎子优,字常履,则与太宗玄孙士(左王右吾)及魏任公廷美、公义来泉。子优孙师玖,绍兴间择居青阳旧市,是为始祖。玄孙由清,谱称登进士,为府丞、通直郎;由洁,充庠生,贡入成均,擢承郎。遭寿庚之叛,以官在外得免。由洁无嗣,今皆由清裔也。由清孙顺仲,谱称贡元。孙士廉,建万石岭庵宇,造官桥。曾孙昌世,开旧市清白泉、后盛大龙井,人咸德之。四传瑞智,以八十官带荣寿。弟嗣宗,以庠生保张别驾为御史,黜充吏,后任新会巡司。瑞智子启升,以庠生充吏,任铅山尉,时费状元当国,弟犯法不曲狗,为迁所慕,致仕,邑人立祠。子忠诚与侄忠实、尔彦,俱由庠。是后,见紫名文和、聚阳名萃锡与子学海,及今县试首名汝璋,又有伯贤,俱先后庠生。次池君名助,起身椽吏官府幕,子如龙,继授典史。盖师玖自来青阳后,迁石龟、曾林、岭后、王墩、安平、安溪、仙游不一,称十九世矣。崇祯丙子,瞻崖君甲谟登科,官广东揭阳知县,子泰、潜玄及侄皇纶俱占籍庠宫云。”

如《青阳志》所记,明代青阳赵氏家族兴盛,读书登科出仕者代有其人。奇怪的是,自明末以来,青阳赵氏不知何故陆续迁出,至今竟一户不剩,只留祠堂遗址,供人凭吊。 据查考,现居安溪厚山、惠安黄塘、南安路水头、金门浦边的赵氏计有上万人悉为青阳赵氏的传裔,而晋江市现在有两支青阳赵氏的传裔,一支在安海星塔,有3500余人,门匾镌刻“夹马异香”厅前柱联“宋室开基铁卷丹书光日月,赵城衍派文经武讳振乾坤”,犹保存着青阳赵氏族谱,不过因为历史上为避元祸,“从妈姓”,己改姓吴,待殁后方于神主上书赵氏,是谓“生吴死赵。”另一支就是居住于金井双柄的赵氏,现有100多人。

用欠加偏旁组词语 欠加偏旁组词语有哪些

欠字加偏旁组词  欢 欢笑  饮 饮料  炊 野炊  次 Ci序  软 柔软  欺 欺骗  吹 吹Niu 欠可以加什么偏旁组什么词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