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宗祠的姓氏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华氏宗祠的姓氏来源,第1张

华姓分支较多, 并非只有一个来源。明确可考的分支有三支:一支出自夏禹的姒姓,一支出自殷汤的子姓。还有一支则出自后唐的李姓。 姒姓与子姓的祖先同出一源,即4400多年以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子姓是颛顼的儿子契所建立。姒姓是颛顼的孙子夏禹的后代所建立。

源自姒姓的华姓,早在夏朝的第四个天子仲康之时便已出现。当时,距离现在约为4100多年。《姓氏考略》记载:“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西岳指的是陕西境内的华山,所以仲康的子孙自此就以“华”为姓氏了。不过,也有人怀疑当时的华山是否已有西岳的封号,所以认为,是华氏之得姓在前,华山之得名则在后。究竟是谁在前谁在后姑且不管,华姓与华山有一定的渊源,是无人否认的。

源自子姓的一支华姓,则有具体的资料可考。《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 。可见,这一支华姓是因地得姓,在春秋时代的宋国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家族中很多人是宋国的公卿。华姓源自宋国已经是不争之论。不过,哪一个人开始以华为姓却有不同的看法。《古今姓氏书辨证》认为:正考父的儿子华督是第一个以华为姓的人。该书记载:华姓“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 宋国是由周武王封给微子(商纣之后代),以奉汤祀的。殷汤是子姓,正考父和华督都是汤的后代,华姓自然也就源于子姓了。当时的宋国,大致拥有现今河南省商丘县以东,到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片地方。因此,华姓人的最早发源之处,应该也在这儿,后来才逐渐繁衍到其他的地方。

关于第三支华姓,乃五代唐庄宗之后,庄宗因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幸有遗子讳景宏,字道原,河南均州人氏,周显德年间命镇华山,迁西安太守,封梁英侯,赐西安郡,子孙遂以华为氏。可见,这支华姓才是真正得姓自华山。

此外,清代爱新觉罗氏豫亲王,后人有改姓华者。

四、郡望堂号:

汉置武陵郡,现湖南省常德市。 据《广韵》记载:宋正考父食邑于华,后以为氏。望出武陵、平原、沛国。 西安郡,乃后周皇帝所赐。 今陕西西安。

  是福建漳州南诏林姓家庙堂号,详见南诏林氏溯源:

  林姓人闽

  林禄,字世荫,颖公次子,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随司马睿镇建邺。东晋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奉敕守晋安。卒后葬温陵九龙岗(今泉州肖厝涂岭)。追封《晋安郡王》,被称为福建晋安林始祖。由于后裔极蕃,播迁全闽各地,还先后播迁于两广,再转徙于浙、赣、湘,幅射到大江以北各省区及东南亚、韩国、日本和美州。其陵墓和祠遂成海内外林姓族人寻根谒祖之地。

  林万宠(晋安十五世),字圣公,玄泰长子,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明经及第,授新安郡学,历任长史,饶州刺史,知高平郡诸军事,署高平-太守.。生三子,韬、披、昌分别为阙下、九牧、游洋(雾峰)之祖。晋安林姓昌盛发祥,始于此。

  林披(晋安十六世),字茂则,福建莆田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年十五手抄六经子史千余卷,天宝十一年明经擢第,任将乐令,迁潭州刺史,沣州司马,康州刺史,贬临汀曹掾,改临汀令。林披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任临汀别驾。知州事十年,名闻朝廷,御史李栖筠奏授太子詹事。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循、迈、既,传说九子俱任刺史,世称“九牧”。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诏内外长史追显其门。

  堂联:西河肇基光先世,九牧家声裕后文。

  开漳

  唐“九牧”横州派系

  据《龙溪莲池世谱》载:著公(晋安十七世),披公第三子也,小名友直,字孔昭,贞元六年明经及第,初为巴东令,历邕州经略推官,终横州刺史。生一子名患(添护),(另谱载尊公长子松出承著公为嗣子),居横州。至勉思公徙漳,传十五代至观象公(晋安三十二世),初住龙溪赤岭,后播居莲池,石仓。为开基莲池始祖。

  林观象(晋安三十二世),开基莲池一世,系横州之十五代孙。生于南宋淳熙年间,生二子,长绍文,次绍武。绍文生一子,分住漳城内鱼头庙,绍武生二子,长惟善,次惟福,惟善传衍漳州莲池、石仓等处。惟福徙居诏安。

  支系与传衍

  莲池支系(系莲池二世林绍武后裔)

  林惟福,绍武次子,字孝泽,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授广东提举学政之职,途经诏地,悦其山川毓秀,心怀羡慕,任满后留夫人住莲池守田产,携子女徙居南诏,分住畲英、梅岭二处,为开诏始祖。卒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葬吴清溪(今深桥镇政府后山岗)。穴名“十八罗帕”。谥十九致政。生三子一女,长日一解元(无嗣),次日四解元(诏林二世),初居石壁,后卜居含英,三日八上舍人(诏林二世),居梅岭。传衍诏林家庙房。

  二世四解元,林惟福次子,生于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卒于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生三子,长九朝奉(未冠而逝),次十解元,三七官人(回归赤岭后徙居长泰)。

  四世林仲安,十解元之子,号十一朝奉,生于元成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元进义将军,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卒,葬于含英村大坑内河田山,穴名飞天蜈蚣。生三子一女,长南生,次整林,三元熹。开派“五常”、“四德”,诏林兴盛始于此,子孙从宋末开始传衍粤东和闽南的诏安、东山、云霄、长泰等地,还先后播迁港、澳、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在诏安派下分布如下:

  林南生支脉(五常堂)

  五世林南生,仲安长子,字伯洪,生于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卒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葬于含英村晚坑内河田山,穴名“出水葫芦”,谥毅威。生五子,至德、茂德、盛德、四德、五德,号“仁、义、礼、智、信”,世称“五常”。子孙传衍派别东门外,林厝巷、含英、溪雅、径尾、郭寮、万田、凤寮、庄上,县城石井、西门、西峤、林都、龙坑(龙眼营)、涵头、紫桥头、溪边、大梧、东山顶山前、东山城关、三溪村、林家巷、后园、沙前埕、黄厝寮等地。

  林元熹支脉(四德堂)

  五世林元熹,仲安第三子,生于元至元六年(1340年),,卒于明宣德二年(1429年),葬寮仔村山,穴名“三台”。生四子:朝宗、文臻、德恩、成桂,子孙传衍派别诏安林厝、大梧、毫厝、东葛头、东山三宗的港西、岱南、梧龙,播迁广东粤东、台湾等地。

  家庙林支系

  诏安家庙林是多支联宗共祭的林姓群体,他以开诏始祖林惟福第三子八上舍人支系为主,附以永春林、漳浦港头林等几个林姓支系联宗共祭。

  八上舍人支脉

  二世八上舍人系开诏始祖林惟福第三子,妣吴氏,居悬钟所。明嘉靖间,朝廷实行海禁,当地海上武装集团头领吴平、林道乾、林国顕等与倭寇相勾结,杀悬钟所千户周华,对抗官兵,梅岭沿海一带民众深受其害,官府欲治吴平、林国顕等通倭之罪,派兵剿灭。子孙族人恐受株连,纷纷外逃,分衍于悬钟东门、南门、第九、小悬钟、下河、县城东门外、郭厝寮、尖山垅、胶塘尾、四都、五都等地。

  林大辂支脉(馀庆堂)

  林大辂,生于明正德(1509年),卒于明万历(1580年)。祖居南诏东门外“馀庆堂”,俗称林同香,娶妣美山杨氏,次妣李氏,三妣洪氏。生六子:贾、梧、而怀、而贵、而宗、而兴。

  林而兴生于明嘉靖(1558年),卒于明天启(1621年)。明万历四十一年登进士,官至南京户部主事。生三子:日瑞、日煜、日灼。林日瑞生于明万历(1585年),卒于明崇祯(1643年),明万历四十四年登进士,迁陕西布政使,崇祯十五年(1642年)迁右佥御史,巡抚甘肃。

  贾、梧、而贵、而宗、日瑞、日灼子孙后裔先后传衍坑尾(康美)。

  而怀支脉

  林而怀,大辂第三子,学识渊博,在南诏林氏家塾“文峰”执教。而兴、日瑞父子皆而怀所教授,父子俱中进士。而怀生三子,子孙分衍南诏东门外、大巷井、馀庆社等处。

  林真支系(明德堂)

  林真,原籍永春人,明万历初自永春从军于诏,多年未归,其母思子心切,寻子入诏,见子已置家室,遂居诏不返,在诏开宗,建基立业,附人家庙林联宗共祭。子孙传衍南诏东门外、西门、广东饶平等地。建祠《明德堂》。

  林珀支系(系元代教谕林景懋之后)

  漳浦佛昙港头林,七世林珀,约于明末从军于诏,因军功寓居于诏,其孙九世“凤山亭”公,从薄浦港头背其父八世“白塔公”骨骸(迁葬),择居西张。附人家庙林联宗共祭。子孙传衍西张。建祠《奏假堂》。

  参与诏安家庙林联宗共祭的还有竹港“燕翼贻谋堂”的林姓支系和云霄官宅“永思堂”林姓支系。

  林文康支系(系唐“九牧”端州派)

  林向日,字双溪,谥文康。祖居宁化石壁,元中岁进士,署程乡县教谕,元末肇基南诏溪东上营村。妣张氏,生四子:原吉、原兴、原庆、原隆。子孙传衍溪东上营、南陂、广东三饶、潮州、揭阳等地。建祠“应源堂”。派下分布如下:

  原吉支脉,分衍溪东上营、福鼎舍。

  原兴支脉,分衍广东饶平枫头、上寮、南陂、德林、东山埔。

  原庆支脉,分衍广东潮卅、揭阻。

  原隆支脉,分衍诏安南陂、庵下、上田、桃林、新陂、大陂、古笃、哥口,播迁广西、台湾等地。

  林景春支系(金溪楼仔《孝思堂》)

  林景春,讳茂育,龙海海澄五都人,为启明公第八世裔孙,元末避兵乱祖上从同安县竹坑寨徙居龙海海澄。明嘉靖末年景春从海澄迁徙南诏北门真君亭。生六子:桃、椿、松、橙、梧、梓。桃椿松橙四房衍居何地未详,惟五子梧开派金溪楼仔。六子梓分衍南诏东门。建祠“孝思堂”。

  林梧支脉,传衍金溪楼仔。

  林梓支脉,传衍南诏东门。

  后林支系(西峤《奉思堂》)

  西峤《奉思堂》乃从东山后林三世四川公之孙衍派而来,子孙分衍西峤、后城、顶城、北门埕。建祠《奉思堂》。

  林敬纯支系(秀篆埔坪《种玉居》)

  秀篆埔坪《种玉居》,祖源从广东省海丰县五世敬纯公之孙迁徙而来,子孙传衍秀篆埔坪樟溪坝,播迁广东饶平、台湾等处。建祠《种玉居》。

  分布

  唐“九牧”横州派分布

  南诏镇的东门外、林厝巷、灯笼街、市雅内、仙官街、岳前街、石井、西门、盘石街、城内、文峰街、秀峰街。

  桥东镇的桥园、溪雅、含英、林都、后园、柴桥头、涵头、沙前埕、溪边、林家巷、田仔乾、井脚。

  西潭乡的龙坑、岑头。

  深桥镇的万田、风寮、庄上、郭厝寮、尖山垅、径尾、胶塘尾、樟朗。

  梅岭镇的林厝、毫厝、东葛头、悬钟东门、第九、小悬钟、董厝。

  四都镇的西峤、四都、邱厝城。

  唐“九牧”端州派分布

  官陂镇的南陂、庵下、新陂、大陂。

  西潭镇的上营、福鼎金。

  永春派分布

  南诏镇的东门外、西门。

  漳浦港头派分布

  四都镇的西张。

  龙海海澄林分布

  南诏镇的北门真君亭、东门、金溪楼仔。

  东山后林派分布

  四都镇的西峤、后城、顶城、北门埕。

  海丰派分布

  秀篆镇的埔坪樟溪坝。

  文物

  祖祠家庙

  诏安林氏大宗祠《追远堂》

  《追远堂》址在南诏东门内戏台后、石井边(今城南小学东北角)。为二进三开问土木建筑结构。坐北向南,是诏安林氏象征开诏始祖肇基开族的祖祠。今祠已废,但祠址尚存。

  诏安南诏林氏祖祠《五常堂》

  《五常堂》址在南诏南大街河沟边。约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座北向南,另包墙围山,隙地甚宽,但祠不甚高大。清康熙年间,林家巷干爹公精通地学,改建三山外门,收外局山水入丈,精巧别致,蔚为壮观。祖祠大门两侧立石狮一对,外匾《大夫家庙》,内匾《五常堂》。

  中堂左右楹联日:

  一派本西河随唐开漳历七百载昭穆偕岁月永序,

  五常肇南诏自元徙镇衍廿二传俎豆垂春色常新。

  祠门联日:

  源昉三仁源远流长充滨海五常新气象地夺良峰秀。

  本生九牧本深末茂发上林十德旧家风门吞南狱英。

  《五常堂》历代祭祀隆重,解放初期遭受破坏,祠已废,祖祠石柱、石狮、石匾、石雕、石基七零八落。但祠址尚存。

  诏安林厝林氏祖祠《祀先堂》

  《祀先堂》址在梅岭林厝村,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座北向南,规模宏大。原祠《四德堂》,清初林厝蒙难祠废,至康熙五十年重建并易名《祀先堂》,1993年5月再次重修。

  堂联:东粤就官羊城中人蒙教化,

  南闽择里凤山下世启蕃昌。

  其二:祀典堂皇春裣秋尝酬作养,

  先人妥侑忾见优闻按凄怆。

  诏安林氏家庙《思成堂》

  《思成堂》址在南诏东门外,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坐西向东,约建于明嘉靖至隆庆年间,天启二年重修。《思成堂》是多支联宗共祭的象征性祖祠。至今保存完好,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康熙1717年,知诏邑古润高云龙赠联日: “西陕无双节南诏第一家。”

  溪东上营林氏祖祠《应源堂》

  《应源堂》址在诏安溪东(今西潭乡)上营村,坐癸向丁兼子午。1982年3月毁于火灾,1983年重修。

  南诏林氏祖祠《爱敬堂》

  《爱敬堂》址在南诏城内,俗称“林厝祠堂”,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座北向南,是仁祖派祖祠,今尚保存完好。

  含英林氏祖祠《贻福堂》

  《贻福堂》址在南诏东门外,俗称“含英祠堂”,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座西向东,是义祖派祖祠,今尚保存完好。

  林都林氏祖祠《似续堂》

  《似续堂》址在林都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座北向南,是礼祖派祖祠,公元2001年重修,保存完好。

  以上是诏安县兄弟的撰文,希望对兄弟有帮助。

华孝子祠位于惠山东麓观泉街巷口,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无锡华氏的祖祠,现内部已修缮开放。

华孝子祠祀主华宝(?-481),东晋无锡人。家住惠山之麓,南齐建元三年(481年),高帝萧道成赐予“孝子”额。其事迹见《南齐书.华宝传》。华宝晚年过继弟弟华宽的幼子为嗣。北宋时,华氏后裔徙居河南开封,靖康之变后回归无锡,此后逐渐成名门望族,代有人出。例如:元至正二年(1342)元顺帝旌表门闾的节妇华陈氏之子华幼武,工诗,所著《黄杨集》,其写本在明弘治间,苏州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都穆等均作题跋。又如:明嘉靖间侍读学士华察、明末忠臣华允诚,清中晚期著名音乐家华秋苹,清季著名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民国时民族工商业家华绎之、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等。

华宝祠之设,始于南齐建元三年“邑人即所居立祠祀焉”,即将华宝的故居改作祭祀他的祠堂。该祠在唐宋时曾三次重建。该祠址后改为祭祀湛挺、李绅、陆羽的“三贤祠”,元进士高明《华孝子故址记》述此甚详。因该缘故,元至治年间(1321-1323),华奇五“始于二泉之东偏,建祠以祀孝祖”,赵孟頫题匾。明清时,迁建的华祠规模屡有扩大,然祠址相对稳定在二泉庭院东偏,即今址。华孝子祠是始建最早,现存建筑最早的惠山祠堂。其大体经过为:

明景泰六年(1455),华氏子孙修复元代迁建的华孝子祠。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八月二十五日,华守正倡建的“孝祖享堂”竣工,有华宝木主,按唐例塑华宝童髻长须铜像;同年,开凿承泽池并架溯源桥,并建门头、碑亭(四面坊故址)。弘治癸亥年(1503),华守吉“议大新祠宇”,承诺捐田500亩作为祠产。第二年,因华守吉已殁于任所,由其子实现该遗愿,完成大修及捐祭田事宜;并建成志楼,贮放祭器,后又在承泽池与门头之间建永锡堂。嘉靖四十二年(1563),华守吉曾孙华察对该祠宇作过修葺。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建“竹叶玛瑙盘陀石”门头。第二年(1748),又于碑亭故址建四面坊。建国后,华祠于1957年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在修缮中)

华家祠堂即本文第一章所述宗祠,现当地华氏子孙正在积极修缮重建中,希望华氏子孙鼎立协助,让华氏宗祠重现辉煌!有意协助者可通过百度消息联系本人。

(1)华氏建祠理事会章程

第一条本理事会为民间组织,隶属华氏宗亲联谊会。职责为重建华氏宗祠服务。宗祠地址为安徽潜山后冲华氏宗祠原址。

第二条本理事会拥护党和政府领导,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派主义,加强宗亲联谊,传承祖先美德,弘扬民族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宗旨。

第三条根据地域谱系等原则协商产生理事会,在理事会的基础上选顾问组常务理事组理事成员组,负责日常工作。

第四条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不定期召开会议,会议由会长或副会长主持召开。

第五条顾问组是理事会的领导机构,统揽全局,指导监督常务组工作。确保检祠工作正常运转。

第六条修建祠堂资金由理事会筹款。款项来源由华氏子嗣捐集。

第七条华氏子嗣,不分年龄性别,均为捐款义务人。坚持自愿原则

第八条理事会设立专用账户,由专人管理。款项使用由理事会提议,并召开理事会讨论决定。

第九条理事会负责重建事务,重建地址建筑造型规模,由理事会提议公示,征求意见落实。

第十条历史会工作细则及办公场所,祠堂建成后管理等另行规定。本章程自理事会代表大会通过之日起实行。

(2)常务组人员分工

常务组下设内事组外事组财务组基建组

(一)内事组由华心法华中仛华杰来华蒋余组成,负责召开会议筹备,档案管理,来人接待几办事处的内勤工作。

(二)外事组由华景春华余江华心法华蒋余组成,负责对外联络,承办建宗祠的相关手续。

(三)财务组由华从林华中余华中朝组成,负责管理资金收支工作。

(四)基建组由华心法华景春华中朝华中余组成,负责工程设计招标工程监理等基建工作。

(3)华氏建祠理事会名单顾 问 组: 华金全 华心德 华德贵 华德林 华直富 华文亮 华明杰 华王印

会 长: 待 定

副 会 长: 华从林 华心法 华余江 华景春

常务 理 事: 华中铎 华杰来 华中余 华中朝 华蒋余 华德文 华德喜 华君武 华高红 华熙平 华学明 华的席

华德周 华正印 (桐城)

理事 成 员:(排名不分先后)

华君武 华心全 华余和 华从和 华和应 华高宏 华心来 华心建 华重意 华德明(马石)

华德布 华来杰 华国胜 华心庭 华合松 华 中(周咀)华德文(怀宁) 华德明(西岭)

华德龙(水贵) 华 凯 华国胜(桐城)华四春 华中林(青阳)华长庚 华心平(舒城)

华大林 华从舟 华叶来 华国兴 华双金 华德三 华和宏 华春来 华储印 华中平(普小)

华兆发 华诤青 华中朝(申湾)华心祥(西岭)华和平(杨庄)华海林(菜畈)

华心和(桐城)华心东(官庄)华心福(槎水)华余和 华心慰 华中明(贵池)

(4)华氏建祠工作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

为确保华氏建祠工作有序进行,及管好用好建祠集资,特制定以下工作和财务制度:

(一) 职责

1顾问组负责重大问题决策权,调整常务组不称职人员罢免的决定权。

2常务组负责建祠续谱日常性工作。

3理事成员听从场常务组安排。

(二)所有工作人员办事必须公道正派,无私奉献,敬祖敬业,尽职尽责。

(三)工作成员在开会和下乡工作时禁止饮酒玩牌。

(四)所有成员本着扩收节支的原则,不准浪费挪用公款。

(五)常务组每月向顾问组汇报工作,年终在理事大会做工作总结。

(六)所有人员必须在理事大会签订承诺书。

(七)财务组由审批员华从林会计华中余出纳华中朝组成。

1审批员管理资金使用,负责资金审批功作。200元以上必须经常务组研究决定。

2会计负责记帐,做到月结季清,张榜公布资金情况,不定期向理事会汇报资金使用情况。

3出纳负责经办资金收支工作,收入现金及时入户,禁止未批先支。

(八)一切资金存在当地信用社设立专用账户。

(九)财务人员不得擅自挪用资金,收支票据齐全,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

(十)收集资金必须出具统一收款凭证,不的使用其它票据或白条收款,现金及时缴入专户。

(十一)所有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阳光操作,接受华氏宗亲的查询监督。

七、华氏谱系正在续修中。

畲族村是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太源畲族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61124208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61124。邮政编码为33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93,车牌号码为赣E。畲族村与马鞍村、太源村、西坑村相邻。

2019年12月24日,畲族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畲族村附近有篁碧“词臣”牌坊、篁碧雷家大院、篁碧华氏宗祠、太源畲族民宅、雷法远墓等旅游景点,有黄岗山玉绿、铅山连四纸、铅山红芽芋、铅山河红茶、灯盏_等特产。

华氏宗祠的姓氏来源

华姓分支较多, 并非只有一个来源。明确可考的分支有三支:一支出自夏禹的姒姓,一支出自殷汤的子姓。还有一支则出自后唐的李姓。 姒姓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