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家谱是什么样的顺序?
1、明初:
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2、明天启年间
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3、民国八年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4、现在
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扩展资料: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
-孔孟一家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56代 57代 58代 59代 60代 61代 62代 63代 64代 6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代 67代 68代 69代 70代 71代 72代 73代 74代 7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代 77代 78代 79代 80代 81代 82代 83代 84代 8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86代 87代 88代 89代 90代 91代 92代 93代 94代 95代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代 97代 98代 99代 100代 101代 102代 103代 104代 105代
他们的祖先都有一定的联系。一提到孔姓,我们一定最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孔、颜、孟、曾这四个大姓都是与圣人有关。这四个姓的祖先分别指孔子,颜子,曾子与孟子,他们都是圣人。其中孔子是首圣。颜子是复圣,曾子是宗圣,孟子是亚圣。这四位圣人之间孔子是颜子和曾子的老师。孟子又是孔子的孙子的学生。我们也常常说,孔颜曾孟是一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出同门他们四大家共用一个通谱,所以他们会出现在一个族谱上面。孔子是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孔子是百家争鸣时鲁家学派的代表,他的弟子有着上千人其中著名的弟子颜渊就是颜子,曾参就是曾子。
这种不同姓氏的人出现在一个族谱的情况叫做通谱。一般是由皇帝封赐的,在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他给孔家钦定了谱系。其实不只是孟、颜、孟、曾这三个姓,他还与卜、冉、闵这三个姓共用的一个谱系,这是在清朝乾隆时期一位孔家钦定的续谱。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重大且深远的。各代皇帝都十分尊重儒学。据记载,汉代的汉高祖刘邦、唐代的李隆基到宋朝的宋真宗赵恒再到清朝的康熙皇帝都亲自去祭祀过孔子。
孔子是儒学大家十分注重伦理秩序,这又是由皇帝钦定的族谱,孔家也被称为按资论辈最讲究的家族。他们取名字要严格按照你的辈分,且按伦理来说,这四家还不能通婚。因为同姓不通婚,虽然这四家不同姓但通用一个族谱,如果通婚还是有悖于家族伦理的。虽然说这一套在现代可能不太适用 ,但在古代是要严格遵守的,不知道因为这个在古代又拆散了几对好姻缘呢。
有各姓氏辈分书
孔姓主要起源于子姓,据记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不同家族的字辈蕴含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孔氏家族自始祖孔子之后形成最完整的族谱,在姓氏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同时孔姓也是一个非常尊贵的姓氏,所以了解字辈排行后可以为按照顺序为孔姓宝宝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既代表着家族延续的标志,也有利于传统姓氏文化的传承。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姓家谱辈分排列(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3 姓氏辈分排名
同宗同族有辈分,同一姓氏不同族的辈分都排不了,不同姓氏的辈分更加排不了。
4 姓氏辈分排列表
:关于家谱全部字辈排行同一个姓氏全国各地也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家谱中,内容不管如何简略,但字辈谱一定会有。字辈谱也称行辈字、排行、派语、派行诗等。它是用来表明世系的用字,也是为子孙起名时定下的辈序用字。这个字一般放在三字名的中间,也有少数姓名,三字中最后一个字为辈序字。这种取名方法其他民族少有,是汉民族特有的。
5 姓氏祖谱排序列表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卫康叔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6 姓氏的排辈顺序
不同姓氏有不同字辈的排序,不同地方其字辈用字也是不一样的。如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但贵州毕节杨氏字辈就是: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自古以来,人们对取名择字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在古代更有沿用字辈取名的习惯。杨姓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于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
杨姓家谱字辈大全集1、湖北孝感杨氏字辈:文正炳有中和德,本利培成义道才;敬先祖如在其上,启后继换乎为新;荣华富贵运朝堂,永照世代真自强。
2、湖南永州迁入四川达州杨氏字派(部分):楚、其、士、本、正、文、天、如、可、用、才、长、宜、从、新、知、时、成、先、以、安、全、多、加、仁。
3、山东临沂庄坞杨氏字派:传家惟效友,继世尚公平,一本常敦序,同宗保令名。法权自先启,守之在心中。敬绍兴绪远,复立鸿文通。
4、四川简阳杨晓初杨氏字辈:天映本其先,永春章荣昌;宗枝绍祖德,学尚佐家邦。简阳另一家之版本:天映本文朝,声大章荣昌;宗之绍祖德,学尚左家邦。
5、湖南龙山县杨氏字辈:廷进再政通,光昌盛道宏,元才仁上大,朝国定常公,枝开荣芳友,万世永兴宗。
6、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龙桥杨氏字辈:法仁兴志,应文登学,世代光明显,荣昌庆永芳,正先维友,宗祖在贤。
7、四川遂宁市蓬溪县杨氏字辈:可继思鹏名,单光呸崇作,建绍宗辉成,修善立开,九在寿发,伦克多定先,德万休尚生,居守传年志,贤福官孝安。
8、湖南湘乡杨氏字辈:尧政应洪日名士百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
9、安徽安庆杨氏字辈:中浮鼎振大有咸林益千风遇礼代同仁。
10、江苏六合杨氏字辈:田德常林玉昌保贵如金。
11、辽宁抚顺杨氏字辈:万金法庆常树立永吉祥兴家助为本盛世久安康。
12、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
13、广东汕尾杨氏字辈: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14、贵州毕节杨氏字辈: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7 姓氏族谱排序列表
孟姓文化之字辈
《通天家谱》、《孟子世家谱》都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其他十一人失传。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按宗法制,以始祖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至今,孟氏族众对自己的“户”属辈分也比较重视,都能如数家珍似的理清世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世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还先后特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明太祖所赐行辈,从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排,十字十辈;明崇祯年间,报请皇帝批准,又立了十字十辈。
清朝同治年间由皇上核准,再立十字十辈,并在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续修族谱时予以确认和记载。民国初年,立二十字的行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一字一辈。后来因为避清朝高宗弘历讳,改“弘”字为“宏”,避清雍正帝讳,改“胤”字为“衍”。
孟氏合族统一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凡)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庆父(?—公元前660年),姬姓,名庆父,字仲孙,春秋时期鲁国上卿,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异母弟。
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之祖,鲁庄公去世后,庆父先后派人杀害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制造政治内乱。后来,逃亡莒国。莒国国君接受贿赂,遣送庆父回国,途中自缢而死,諡号“共仲”。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为“庆父”,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庆父 别名 :姬庆父、共仲 国籍 :鲁国 民族 :汉 逝世日期 :公元前660年 职业 :上卿 信仰 :儒家 名裔 :孟子 生平经历,家族世系,相关成语, 生平经历 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兄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鲁庄公于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姜没有生子,既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的收买,主张立庆父;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的生子公子般,并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般。 庆父典故 当年八月,鲁庄公病死,姬般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般。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姬般,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启,为鲁闵公。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且野心越来越大。鲁闵公二年, 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闵公,欲立庆父。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之子姬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死庆父,拥立姬申。国人回响,庆父畏惧,逃亡莒国,哀姜逃往邾国。 姬申得立,季友买通莒国,押回庆父,将其杀死;哀姜是齐襄公之女,为齐桓公宗族之女。齐桓公素来以恪守礼仪自居,哀姜此举令其大失脸面,盛怒之下,将哀姜召回,杀死了。 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公子般和闵公,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大臣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鲁庄公同母弟公子友的支持下,公子般当了国君。鲁庄公的异母弟弟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薰心的人,企图自己成为国君,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死。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陈国。”庆父派人杀死公子般后,另立闵公当国君。由于他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庆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内乱,企图混水摸鱼,以致把鲁国闹得不太平。齐桓公便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事实果然如此。过了一年,庆父又杀死了鲁闵公。两年之内,鲁国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人了严重的混乱之中,百姓们对庆父恨之入骨。庆父见在鲁国实在无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国。鲁僖公继位后,知道庆父这个人继续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威胁,便请求莒国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想要让公子鱼带他求情,公子鱼哭着回来了,庆父听到哭声后说:“这是奚斯(公子鱼)的哭声啊!”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 家族世系 鲁惠公生鲁桓公; 鲁桓公生 庆父 (字仲孙); 庆父 生孟穆伯; 孟穆伯生孟文伯; 孟文伯生孟献子 孟献子生孟庄子 孟庄子生孟孝伯 孟孝伯生孟僖子 孟僖子生孟懿子 孟懿子生孟武伯 孟武伯生孟敬子 孟敬子生孟庐墓 孟庐墓生孟敏 孟敏生孟孙激(字公宜) 孟孙激生 孟轲 (即“ 亚圣 ” 孟子 ,字子舆) [ 参见:通天家谱] 相关成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拼音qìng fù bù sǐ , lǔ nàn wèi yǐ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处《左传·闵公元年》 释义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结构复句式 同韵词安分守理、一日万几、碧空万里、万无此理、通文知理、知文达理、季常之癖、孤俦寡匹、恃才扬己、知根知底 成语故事 周朝的诸侯鲁国第17代国王鲁庄公姬同的三个兄弟中庆父十分专横,先后害死后国王姬斑及哀姜妹妹的儿子鲁闵公姬开,野心越来越大,打算自己做国王,最后被他的弟弟季友处死,拥立姬申为王,从此鲁国才平静。 成语出处 冬季,齐国的仲孙湫前来对祸难表示慰问,《春秋》称之为“仲孙”,也是赞美他。仲孙回国说:“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祸难没完没了。”齐桓公说:“怎么样才能除掉他?”仲孙回答说:“祸难不止,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著吧!”齐桓公说:“鲁国可以取得吗?”仲孙说:“不行。他们还遵行周礼。周礼,是立国的根本。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如同大树,躯干必然先行仆倒,然后枝叶随着落下。’鲁国不抛弃周礼,是不能动它的。您应当从事于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是称霸称王的方法。” 原文: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従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昬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战国人物中文名:项
编号:舒良洋
国籍:中国,春秋时期的鲁。
国籍:中原。
出生地:鲁国
出生日期:公元前622年
死亡日期:公元前549年
职业:易博士。
标题:王
负责人:颜之仔
儿子:孔子
梁丘的生活充满了个性。
施颜氏的叔叔周亮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施氏有九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妃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孟丕,但她因为脚病不能做继承人。梁丘向颜路的妻子求婚。颜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叫颜之载。颜的父亲问他的三个女儿说:“虽然医生梁丙的父亲和祖父母都是学者,但他是商朝贵族的继承人。他有10英尺高,非常强壮。我非常渴望和他结婚。虽然他又老又没耐心,但这不值得犹豫不决。你们三个谁有可能嫁给他?”大女儿和二女儿没吭声。颜之斋走到父亲面前说:“服从你的决定,父亲。还有什么好问的?”严复说:“那就是,你可以嫁给他。”他把颜之斋嫁给了周。孔子三岁时,梁书死了,葬在防地。孔子提前年幼,长大后却不知道父亲葬在哪里。颜之在母之后,孔子先葬母于五祖屈。然后,四处打听他父亲的墓地,直到他母亲通知他。孔子只是按照礼的规定,在防御中把父母葬在一起,并为其建了一座坟,高四尺。
周亮陵园,现称孔子父母陵园,位于曲阜城东14公里,面临山防,北堵泗水。它也被称为齐国墓地,齐圣林或齐圣王林。墓前的石碑“圣考齐国墓地”是孔子的第51个孙子,公爵盛宴孔原错,于金明长武在1194年竖立的。在孔子父母墓园的大门前,有一座“大元追封圣王之墓”的纪念碑,是泗水县孔子第五十二代孙殷孔之于1340年竖立的。
公元前563年,晋国的荀子、燕洵、石渣带着诸侯联军攻打阳。四月初九,盟军围攻逼杨,不能占领。石的家臣秦紫衣的父亲用人力拉着装备车赶到战场,逼着杨人打开城门,诸侯兵伺机而动。逼杨内城的人突然放下城门,大叔双手抓住大门,把曾经攻城的士兵放了出来,为军队的撤退争取了时间。孟宪子称赞说:“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力大如山’的男人。”
护送臧祥公元前556年秋,齐国攻打鲁国领土,高厚把臧武忠围困在防线上。项、臧丑、臧家引三百军夜袭,送臧武忠到绿松,然后退回防线。齐很快就退出了军队。
周亮的家族血统
钟伟
12世纪宋世祖公基
1宋世祖丁公
10宋以前的世祖公
9世祖伏伏何
8世祖宋复周
7世祖世子胜
6世祖正在检查父亲。
5祖父孔
4世祖穆金夫
3世祖齐父
2祖父孔
1世祖伯莎
周亮
1孙子孔子
2孙子孔鲤
3孙子孔_
4世孙孔柏
以上资料来自《通天家谱》
孔孟家谱是什么样的顺序?
本文2023-10-13 16:11: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