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慧敏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厉慧敏是谁,第1张

厉慧敏

厉慧敏(1924年9月10日-2007年03月26日),女,满族,北京人。“厉家五虎”之一。1931年开始学戏,专工青衣、花衫、刀马旦、小生,先后师从韩凤英、王蕙芳、陈盛泰、金碧艳、刘玉琴、潘奎祥、戴国恒、黄桂秋、程砚秋、鲜牡丹、筱翠花等,曾受教于梅兰芳、荀慧生。从7岁开始登台演出到40岁,共演出过近三百多个剧目,包括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代表剧目有《十三妹》、《穆柯寨》、《谢瑶环》、《杨家将》连台本戏、《春香传》、《四川白毛女》等。

中文名:厉慧敏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4年9月10日

逝世日期:2007年3月26日

职业:京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穆柯寨》《十三妹》《四川白毛女》

主要成就:厉家五虎之一

性别:女

人物生平

厉慧敏(1924~2007)京剧旦角演员,出身梨园世家,父厉彦芝系京剧琴师、教师,早年曾在天津演出,“厉家班”的创始人,母韩凤奎、姨母韩凤英均为京剧演员。自幼受家庭熏陶,7岁开始学戏并登台,在上海、南京等地演出。兼习小生。1936年其父组办厉家童伶班,与兄厉慧斌、厉慧良、妹厉慧兰、弟厉慧森、厉慧福等演出于江南一带。后又相继向金碧艳、王蕙芳、黄桂秋、徐碧云等学艺,技艺大进。抗日战争爆发后,厉家班入川继续演出,颇具声望。厉慧敏文武兼长,戏路极广、融各派之长,有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她曾为毛主席、周总理演出了《十三妹》。1949年后,致力于京剧改革,继续向梅、程、荀、尚四大名旦学艺,并任重庆市京剧团挑梁旦角。1958年在重庆市戏曲会演中,主演《穆桂英》获表演一等奖。1984年后,退离舞台,从事教学工作。

艺术经历

梅程尚荀均有教授

中国京剧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为代表的梅、程、尚、荀四大流派,而厉慧敏的幸运在于,这四位京剧大师都曾施教于她。1950年,厉慧敏去北京开会,梅兰芳指定要看她的戏,并给她指导。1958年,荀慧生在长沙演出,正好厉家班也在当地演出,荀先生专门来到厉家班的演出地点,给厉慧敏讲《红娘》,当地媒体以“老红娘看小红娘”为题进行报道。另外,程砚秋和尚小云也分别于1950和1958年来渝演出,给予其艺术上的指导。

曾经给毛主席演出

83年的风雨人生中,厉慧敏从事京剧艺术的时间有七十余年,一生演出剧目近三百出,她演出的代表剧目《十三妹》、《穆柯寨》、《杨家将》等,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1946年,她曾把《十三妹》演给来渝进行国共谈判的毛主席。当时厉家班给毛主席演了两场戏,一场是“五虎”联合上阵出演的《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厉慧敏演周瑜;另外一场则是由厉慧敏主演的《十三妹》。当年的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现宁夏自治区京剧团的前身)来渝演出时,曾提起毛主席的评价,大意是“重庆有个厉家班,戏很正,你们有机会可与他们切磋一下”。这评价让他们受宠若惊。

自掏万元晋京演出

除了演员的身份外,厉慧敏还曾担任重庆京剧团团长,为重庆京剧团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83年全团到成都、西安、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巡演,这也是京剧团首次晋京演出,而当时演出的前期基础费用1万元,还是厉慧敏自己掏腰包拿出来的。著名艺术家沈福存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当时是演到哪里火到哪里,在当时的情况下作出巡演的决定,可见慧敏团长的魄力。”

晚年坚持听戏讲戏

到了晚年之后,厉慧敏已经基本上不再上台演出,但她还是心系厉家班的传承,相继教授了几届学生,包括周利、何曼清等在京剧界崭露头角的年轻演员,都接受过她的亲授。另外,由于家住京剧团的大院里面,窗户又对着团里的排练厅,所以厉老经常都会在家里听演员们唱戏,听到不对的地方就记下来,并把演员喊到她家里纠正。青年旦角孙志芳等得其教导和指点。女星蒋勤勤于重庆艺校毕业后,曾在重庆京剧团师从厉慧敏学习京剧。

2007年03月26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厉家班“五虎”之一的厉慧敏,因病去世,享年83岁。

代表剧目

编演现代戏

《四川白毛女》

《嘉陵怒涛》等。

擅演剧目

《穆桂英》

《十三妹》

《白蛇传》

《花木兰》

《人面桃花》

《春香传》

《霸王别姬》

《红娘》

《抗金兵》等。

相关事件

厉家班曾红遍南国

厉家班创始人厉彦芝,1934年白手起家创建厉家班,并收了陈慧君等十大弟子。1935年开始在上海演出,由于训导有方,他的五个孩子很快成为全班栋梁,被观众称为“厉家五虎”,红遍南国。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厉彦芝携带班社百余人从武汉入川,辗转于大西南。1944年厉家班来到陪都重庆,后改名“斌良国剧社”,从此在山城扎根开花。号称“厉家五虎”的厉氏五兄妹,也随着时光流逝而相继凋零——工铜锤架子花脸的厉慧斌,幼年在沪有“小金少山”之称,文革初在渝自缢;工生角、老旦的厉慧兰在1990年去世;厉派艺术创始人、兼容并蓄的京剧泰斗厉慧良1995年在天津寓所猝死;工旦角兼小生的厉慧敏又去世。昔日的五虎,只剩下已80岁的厉慧森。

后人转行剧团传承

厉家五虎逐一减少,厉家的直系后辈也多转行,厉家班的传承落在重庆京剧团的肩上,京剧团副团长朱凯表示,他们会把厉家班的精神一代代发扬光大。厉家五虎的后人大都转行没有从事京剧,其中厉慧敏唯一的女儿当时在重庆旅游行业工作,厉慧良的小儿子薛刚也转行学医,当时在日本工作。作为厉家的后代,薛刚称自己虽然不能直接进行传承,但他一直折服于京剧的魅力,并始终有着京剧情结。虽然后人转行,但是厉家班却有重庆京剧团为其传承,京剧团副团长朱凯称,京剧团所有的成员都是厉家班的传人,厉家“五虎”为京剧团培养的众多学生,都将把厉家班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

票友奏乐纪念厉老

厉慧敏去世后,重庆京剧票友陆续前往悼念厉慧敏。重庆业余京剧爱好者协会还在安乐堂前为厉老演出长达两个多小时,协会负责人李莉莉称,虽然厉老师走了,但她的声音会永远留在我们身边。重庆业余京剧爱好者协会由众多京剧票友组成,对重庆京剧厉家班也一直深爱有加。许多票友为厉老的去世感到遗憾,因为重庆京剧界又少了一个重量级人物。为了表示悼念,京剧爱好者协会几十位成员赶往安乐堂,自带乐队为厉老奏乐演出两个多小时,用老人一生最热爱的艺术形式为她送行,场面感动厉慧敏的家人和重庆京剧团的成员。

当代名人

一、厉以宁

厉以宁:(1929~),江苏仪征人。著名现代经济学家。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经济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二、厉麟似

厉麟似:(1896~1970),原名厉家祥,字麟似,浙江 杭州人。中国近现代教育界代表人物之一,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文化外交家、国学家,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中欧教育文化交流先驱。

三、厉无畏

厉无畏:(1942~),男,汉族,浙江 东阳人,民革成员,1966年9月参加工作,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工业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员。

五、厉声教

厉声教:浙江 杭州人,中国资深外交官、国际法学家、双语作家,清代著名诗人厉鹗之后,晚清金石书画名家厉良玉之孙,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厉麟似之子。

六、厉国香

厉国香: (1914-2003)名瑞兰,字墨华,号国香,当代著名的大画家。

希望能帮助到你

厉家班建立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于是厉家班由武汉乘船溯江而上,辗转在湘、鄂、黔、滇、川各地,最后落户扎根在重庆。20年间,历经艰难坎坷,培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京剧表演人才,编演过许多给广大观众留有深刻印象的剧目,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厉家班舞台艺术风格,为京剧艺术在西南地区的生根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近代京剧艺坛上颇有影响的京剧科班之一。

成立背景

始建于大上海、抗战后扎根于大后方重庆的京剧班社“厉家班”,当年红遍南国。号称“厉家五虎”的厉氏五兄妹,也随着时光流逝而相继凋零——工铜锤架子花脸的厉慧斌,幼年在沪有“小金少山”之称,文革初在渝自缢;工生角、老旦的厉慧兰在1990年去世;厉派艺术创始人、兼容并蓄的京剧泰斗厉慧良1995年在天津寓所猝死。现在,硕果仅存的“五虎”只余下京剧名丑厉慧森与工旦角兼小生的厉慧敏。 与厉家班一起变老的厉慧森老人今年77岁。尽管“厉家班”已是人事全非,但老人依然孜孜不倦做着传承的事,静心埋头写下了30多万字的手稿《厉家班史》和《忆二哥慧良》。

老人感言

老人说,“我不能再上舞台,怕丢人。但记录厉家班的历史,就责无旁贷了。” 从沦陷区举家迁渝 厉家班创始人厉彦芝,1896年出生于北京旗人之家,从小酷爱京剧,常与票友学演京剧,操练京胡。厉慧森说,“行伍出身的祖父清末驻守得胜门,常与八旗子弟摔跤练武。祖父性情暴躁,生活无计划,所以父亲虽享受朝廷俸禄,但仍入不敷出,不得不靠给投递公文的差役刷马、遛马,以微薄的收入填补家用。” “父亲变声后专攻京胡,时常天一亮便去城墙根练琴,他的京胡被公认拉得刚、亮、脆、准、快,民国建立后就以此养家糊口。”厉慧森说,父亲对子女家教极严,条条家规如有违反,轻则骂重则打:如大人说话不许插嘴,不许当人面要钱,不许打闹,吃饭不许挑菜,不许掉饭粒……兄弟们见父如见阎王。 1930年,广东人周筱卿在上海闸北建立“更新舞台”,聘请厉彦芝主管业务。周老板对京剧是外行,但办事干练、管理严格,他的杀手锏是当时戏剧少有的机关布景加五彩灯光。“在我们七、八岁时,父亲开始延师教授京剧。慧斌学净,慧良学生,慧敏学旦,我学丑,慧兰幼小未归行当。我们弟兄除在更新舞台《西游记》中扮演小猴、云童、娃娃生旦外,有机会还插演其他剧目。”厉慧森说。 两年后一场意外的大火使更新舞台化为灰烬,1934年更新舞台迁至南京。无经费、无计划、无招生和开学日期,无后台赞助,甚至班名都没有,厉彦芝白手起家收了陈慧君等十大弟子。在周老板慷慨为小演员们添置了一批小桌小椅和简易服装道具后,就在厉家兄弟和十弟子基础上,厉家科班初具规模。 1935年更新舞台回到上海牛桩路。

回忆

厉慧森回忆说,那时更新舞台除演机关布景戏外,还由成年人与小演员合演传统戏,“上海戏迷很喜欢厉家兄妹这批小演员,常去售票处问,小把细格节目有哇?厉家班格戏有哇?从此,我们就被观众定名为‘厉家班’。”随后上海戏曲刊物开始关注厉家兄妹,上海丽歌唱片公司还特地约了五兄妹灌制了《法门寺》、《霸王别姬》等唱片。由于训导有方,厉家兄妹很快成为全班栋梁,被热心观众称为“厉家五虎”。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性情刚直的厉彦芝不愿在沦陷区当日寇顺民,于是携带班社百余人从武汉入川,辗转于大西南。1944年厉家班来到陪都,后改名“斌良国剧社”,从此在山城扎根开花。重庆解放不久,厉家班改制为国营的重庆市京剧团。 几经磨难的“厉家班” 1945年8月15日,对于“厉家班”是个非常难忘的日子。厉慧森说,那天“厉家班”正在“一川大戏院”(今五一路)演出《十三太保》,“我演完僧人了空改扮老军时,突然听到外面鞭炮齐鸣,叫卖号外声不断——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了!中国和世界人民抗击法西斯的战争胜利了!” 厉彦芝立即放下京胡,拿起“号外”走上舞台,向观众宣布特大喜讯。随后他马上宣布《十三太保》后加演《得胜回朝》!这时激动的观众齐声助唱,台上台下欢笑不止。厉慧森说,按照解放前班规,笑场是要挨打的,可这次开禁任你大笑,“我们全体演员特有精神,‘五马江儿水’牌子唱得特别响,回场跑得特别欢。最后慧斌、慧良一段即兴趟马,把戏推向高潮。当晚精神堡垒(现解放碑处)灯火辉煌,中外人士通宵达旦唱啊,跳啊。” 国共重庆谈判时,张治中将军找到厉家班说,“延安来人了,你们演一场如何?”由于当晚票已售出,厉彦芝只得临时分包亲自把场,安排演员们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团演出了全部《十三妹》等节目。回到延安后,喜好京剧的毛泽东专门向延安评剧团介绍了厉慧良高超的演出水平。 50年代中期厉慧良因腿伤离开重庆,先到上海作了短期演出,演毕北上加盟天津市京剧院。据说有次毛泽东想看厉慧良的戏,碰巧那时厉慧良身体不适,联系人不了解情况,要厉慧良演出《挑滑车》,厉慧良只得咬牙演出,勉强演到挑完滑车就力竭倒下,连幕也没有谢成。谁也没想到这次演出在文革中也成了他罪证之一:“为毛主席演戏太不卖力,连幕都不肯谢。”文革中厉慧良受到的冲击最大,当时街头流传批判他的一本小册子,题目就叫《枪毙厉慧良》。 厉慧森说,当时位高权重的康生看不上慧良,1964年北京现代剧观摩演出时,慧良在《六号门》里演出地下党,“康生当时说了句,有厉慧良的戏,我不看!”就这样不久厉慧良的演出被停止了,而后有人罗织了一大堆罪名,加之其生活作风确实放荡不羁,数罪并罚被投进监狱,先说判死缓,后又改无期,最后于1966年6月宣判15年徒刑。 厉慧良身陷囹圄,却从不消极过日子。管教干部考虑他是演员出身,照顾他做轻体力活,可他偏不识抬举一再要求干重体力活,做劳动量大的搬运工。厉慧森说,“二哥怕把功夫弄丢了,搬货时他特意运用京剧的舞台步法,洗澡时他趁人不注意练习双腿劈八字,申请到厕所里解手也是为了抽空练蹬腿。他始终盼着出去后重登舞台,他一心想的是早晚还要演戏。” 厉家几代人的足球情结 厉慧森老人是个不折不扣的体育迷,尤其对足球更是情有独钟。他说,“我多年前就参加了市老年足球队,现在每周二、周四还在重钢练习两次,内容主要为传球、射门。我们拉线、插旗围个小球场,十几个老头摆开战场就开打,有的年过八旬仍在场上生龙活虎。”回首往事,使他想起六十多年前,厉家班组建“慧光足球队”的情景及几场难忘的比赛。 “父亲是个球迷,30年代在上海就常常偷闲看球王李惠堂的比赛。1941年,厉家班在昆明演出时,他特许班内组建了‘慧光足球队’。”厉慧森说,“那时架子花脸刘慧刚球艺最佳,常常带球射门得分;勇猛武生陈慧林腿功特好,踢球时常常把腿高抬,与对方争夺高球;厉慧良爱踢球,但又怕受伤,棉背心、护挡、护膝装备齐全,全副武装披挂上阵。他踢后卫,当敌方带球而入时,他迅速转身,用臀部把来将撞倒在地,趁机将球踢出,这就是他得意的杀手锏。” 他说,幸好当时比赛规则宽松,否则师兄们将通通被罚下场。师兄们敢打敢拼,但在绿茵场上却从不讲究战术配合,只顾自己踢球过瘾,所以常常败北。但慧光队的观众却不少,他们既来看球,也来看人,还可看到精彩的筋斗表演。当慧光队破门得分时,球员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纷纷使出戏剧演员拿手本领,一个个“前空翻”、“后空翻”从敌方驾起“筋斗云”凯旋。 40年代的“东方足球队”由港澳球星组成,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侯容生的铁脚铁头与曹钟的底线射门堪称一绝。1943年,他们从香港到贵阳比赛所向披靡,即便是当地一流球队在比赛中也很难杀过前沿。东方队队员大都爱好京剧,尤其喜爱厉家班的这些小演员。一次,他们提出与慧光队举行友谊赛。那天贵阳南场兵营球场人山人海,东方队有意来了个“乾坤大挪移”,由守门员踢中锋,前锋当守门员,而且还常常主动“诱敌深入”。尽管如此慧光队仍然得分无望,结果背了二十几个鸭蛋,高高兴兴“败”回老家。 解放后,重庆市京剧团组建“精艺足球队”,踢前锋的厉慧森被选为队长。当时他身体非常瘦弱,但尽职尽责在球场一不踢人二不怕死,赢得“拼命三郎”的尊号。他说,“那时市京剧团星期天要演两场戏,于是球员们便安排好时间上午踢球下午演戏,戏后步行走到大田湾体育场看西南队与战斗队的精彩比赛,然后再赶回去演出夜场,真正做到了工作娱乐两不误。” 唱了一辈子的戏,有时候厉慧森真觉得累了。可一旦告别舞台,还是有点恋恋不舍。1988年60岁那年,他从市京剧团退休,不甘寂寞又接着在重庆艺校继续教了两年书。可学生一毕业分配,他就又成了真正的大闲人。厉慧森说,“我是个既怕多事,又怕没事的人。怎么办?只好自己无事找事干呗。” 厉慧森是个收藏迷。解放后他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什么《二十四史》、中外古今名著及诗词,各种画册、字帖塞满了几大书柜。文革抄家后,大部分书籍丢失,仅有《京剧丛刊》、《京剧汇编》戏剧资料等被发还,他又重整旗鼓重新购买,还把自己在较场口的陋室取名为“雅馨斋”。他说,“我是小学也没上过的人,仅有的这点唱戏墨水,全是看书得来的。”他给自己撰了个墓志铭:“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写作,水平甚低;好作诗,打鸭子上架;好发言,打胡乱说;好交友,不尚空谈;好旅游,跑马看花;爱时间,无事忙碌;性嗜酒,偶尔过量”,但身体愈发“返老还童”的他怎么也没用上这墓志铭。

厉慧敏是谁

厉慧敏厉慧敏(1924年9月10日-2007年03月26日),女,满族,北京人。“厉家五虎”之一。1931年开始学戏,专工青衣、花衫、刀马旦、小生,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