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可以根据字辈查到家谱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请问可以根据字辈查到家谱吗,第1张

笔者从相关渠道收罗了全国各地《刘氏家谱》的字派排行,展示如下,看看你属于哪一支?辈分有多高?

刘氏族谱

1、辽宁北镇满族一支

……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注:辽宁北镇满族刘氏:1941年刘恩铨、刘名仁等重修北镇《刘氏宗谱》记载,这支刘氏宗族本是汉族,原籍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俗名山后大户刘家。据先人传述,与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帝刘秀均系同族,与宰相山东诸城刘墉更属一派。明朝隆庆五年,又迁居海城县前三台子、新河屯两处居住,直至今天,仍世代居此。到20世纪中叶,这支满族刘氏已传到第二十代,发展350户2500多人,分布在前三台子屯、新河屯、大二台子屯一带,为当地望族。族谱还记载,该族“移居盛京、安东、吉林、龙江、锦州、盖县、盘山县等处之户人口非常稠密,可以称为兴旺族耳”。这支刘氏宗族的一世祖刘忠死后葬在海山寨东北山,传到六世祖刘德进,生子4人,后裔因此分为4大房。从一世到十五世“多以耕讲工商为业,忠厚传家。入军政两界充差者,率皆显耀门第,颇极一时之盛”这个宗族在清嘉庆八年、咸丰七年、民国三十九年先后编修了宗谱。

2、福建南平一支

……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米、尔、祖,万、世、永、盛……

3、江苏刘楼一支

……敦、本、思、敬,绍、廷、克、光。荣、培、希、守,世、泽、延、长……

4、吉安县富田一支

……儒、德、君、明、世、家、道、永、昌……

5、吉安文陂竹山一支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

6、吉安文陂镜湖一支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

7、泰和高垅一支

……永、宗、用、促、彦、希、宽、奇、见、先、诚、有、望、积、德、在、宗、贤、训、迪、惟、崇……

8、赣州章水水西一支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开、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9、江西永丰沙溪一支

……厚、松、柏、樟、竹、弥、致、高、难、度、僶、巨、景、文、庭、仕、冠、圣、得、人、德、各、庆、好、施、感、受、发、添、兴……

10、广东紫金一支

……乌、郎、法、琏、应、开、纪、象、崇、永、朝、开、纪、昌、文、字、子、传、兆、志……

刘氏始祖

11、山东滕州古滕一支

……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

12、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一支

……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

13、沛县朱王庄藜照堂一支

……昭、鸿、运,庆、履、祥。遵、祖、训,延、绪、长,建、家、政,诗、书、良。为、忠、厚,冠、汉、乡……

14、江苏睢宁永思堂一支

……良、延、荣、保,益、滋、廉、方,笃、厚、肇、隆,英、才、崇、尚,礼、贤、为、本,泽、惠、恒、长……

15、睢宁城东汤一支

……允、守、振、清,恩、庆、光、荣。邦、靖、德、正,朝、永、昌、明。树、义、延、培,庭、良、绍、兴。志、远、宏、伟,继、贤、盛、隆……

16、睢宁凌城一支

……其、业、宜、广,维、士、则、良。本、仁、祖、义,喜、尔、寿、县……

17、睢宁王集林庙一支

……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18、江苏徐州铜山一支

……永、保、宗、祖、训,勤、忍、刚、正、宏,传、家、维、孝、友,为、善、本、忠、行……

19、江苏盐城新兴一支

……世、守、其、德,义、孝、承、先;人、如、达、立,家、必、兴、贤;弘、扬、廉、洁,荣、耀、超、前;书、海、恒、慧,昌、盛、万、年……

20、吉安樟汲一支

……廷、茂、以、文、彦、永、迪、梅、理、日、佐、乾、子、学、祥、瑞、愈、昌、德、配、孔、孟、建、贤、良、允……

21、吉安值夏一支

……子、伯、汭、万、文、武、成、周、绍、继、祖、谋、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

22、吉安新圩黄塘一支

……仲、鞠、午、参、十、甲、宏、如、文、孟、孔、乔、存、荣、念、齐、尧、方……

23、吉安新圩乡城山一支

……仲、珪、亨、伯、春、仁、德、用、文、高、显、于、渊、邦、从、逊、绍、可……

24、吉安大陂一支

……武、昌、翊、朝、刘、明、光、元、亨、利、贞、大、昌、永、隆、吉、祥、孚、嘉、允……

25、吉水绕源远庆堂一支

……先、绍、光、璠、元、亨、廷、清、永、盛、仁、义……

26、吉水五坊一支

……彦、大、浚、应、容、允、元、已、祐、臧、缉、福、扁、棒、朴、宗、日、云、槐……

27、泰和江夹洲一支

……曰、明、和、震、可、淑、济、均、友、存、永、福、叔、广、崇、京、瑞、应、祯、祥、德、愈、昌、修、齐、道、貌、岸、然、学、建、明、良、安、仁……

28、泰和樟塘龙陂一支

……子、叔、资、朴、荣、常、举、一、士、慰、甲、显、承、光、荣、德……

29、泰和下坊一支

……元、宗、德、光、明、允、有、年、钦、崇、昌……

30、泰和苑前东皋一支

……惠、子、两、鲁、宗、文、以、子、珍、彦、琠、孟、敏、元、春、怀、天、大、承……

刘姓分布图

31、泰和苑前洲刘村一支

……承、子、均、以、克、仲、叔、广、志、卿、尧、梦、维、同、达……

32、泰和钱塘一支

……存、文、礼、仲、惟、元、希、宽、奇、见、国、振、光、望、积、德、在、宗、贤、训、育、须、从、典……

33、泰和文塘一支

……嘉、如、鸿、文、隆、宰、卿、相、廷、翰、朝、国、恩、荣、钦、诏、授、爵、禄……

34、江西白石一支

……宾、贯、麾、壁、洞、甫、治、表、焕、坪、钦、源、梁、长、仲、元、效、树、福、惠、瑞、菊、育、君、峰……

35、赣州章水水西一支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36、湖南宁乡古塘基一支

……基、钜、润、兰、煐,垂、铭、永、树、熏。培、钟、源、本、烈,增、锡、汝、模、烝。均、鉴、泽、荣、耀……

37、湖北监利古柏堂一支

……开、振、宏、绪、茂、义、耀、儒、传。清、源、启、先、德,甲、第、永、联、芳。孝、友、传、家、远,诗、书、启、善、良。安、邦、承、大、道,治、国、焕、文、章。英、贤、定、新、体,齐、国、图、富、强。政、宪、扬、廉、洁,华、宁、乐、同、康……

38、湖北咸丰一支

……元、富、贵、崇、子、思、受、永、应、仕、文。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

39、湖北利川毛坝一支

……允、光、于、文、德,期、尔、长、世、泽。良、能、方、可、贵,用、贤、以、为、则。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

40、湖北利川毛坝一支

……宗、志、洪、思、楚,大、显、文、养、承。士、伯、庠、开、远,永、世、万、代、兴。庆、衍、华、簪、遗、泽、长,弘、蒸、燕、翼、仰、名、扬。箕、裘、丕、振、家、声、盛,奕、禩、云、礽、姓、字、香……

41、江西省全南县一支

……均、景、叟、可、尚,允、绍、庭、刘、大。刘、天、思、嘉、世,永、定、期、昌、隆;盛、国、为、梁、栋,圣、朝、泽、恩、崇。诗、书、传、奕、冀,恒、泰、庆、奇、逢;志、高、鸿、发、达,才、洪、涵、祚、昶。德、声、荣、裕、远,怡、方、添、正、刚;君、子、常、守、礼,儒、士、惟、文、章。哲、克、群、伦、霖,甘、润、万、方……

42、重庆万县董家猪羊坝一支

……君、子、泽、长,善、人、祚、永,观、国、之、光,承、家、有、庆……

43、万州董家岩大地坪卫生寨一支

……贞、元、启、泰,肇、衍、隆、兴,绳、其、祖、武,克、光、德、心,存、仁、履、义,永、恭、康、宁,敦、汝、有、于,世、守、一、经……

44、河南省濮阳华龙区南里商一支

原派:……树、人、宗、光、显,培、善、传、世、长,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

现派:……树、人、宗、世、泽,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

45、河南信光山县十里店一支

……立、世、秉、直、诚,懋、义、敦、仁、斯,为、德、本、传、家,崇、诗、礼、安、常,守、正、 广、福……

46、河南信阳一支

……凤、文、显、树、玉……

47、北京一支

……志、国、兴、成、业,安、邦、永、贤、明……

48、河北一支

……泰、道、沛、崇……

49、江苏一支

……堂、诗、礼、遵、亭……

50、广西一支

……京、太、文、庆、合……

51、湖南郴州一支

……朝、臣、元、尚、良,尊、先、贤、肇、运,继、启、发、昌、明,敦、本、传、家、顺,诚、心……

52、湖南华容一支

……天、国、祖、邦、钦、鸿、廷、永、文、昌、德、世、忠、贞,有、时、显、著、云、龙、际、扶、保、王、朝、寿、宇、清……

53、河北省故城县小庙乡刘洼一支

……孟、瑞、世、凤、文、华、通、顺……

54、山东一支

……佩、振、嘉、生,继、业、长、洪,士、同……

55、山东省夏津县新圣店镇徐庄村一支

……义、承、先、泽,自、今、维、新,书、庭、有、训,家、世、长、春……

56、河北威县一支

……广、华、万、世、昌,安、邦、庆、永、祥,民、心、从、大、道,勤、学、自、成、章……

57、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刘家沟一支

……盈、月、朝、天、子,宏、仁、万、世、芳,光、宗、荣、显、耀,永、远、震、乾、坤……

58、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禹、万、清、国,元、亨、利、贞,祥、延、奕、世,文、章、道、德,光、耀、祖、宗……

59、广西贺州一支

……家、学、代、昌,守、道、成、仙……

60、安徽肖县一支

……夕、光、世、纪……

百家姓——刘

61、山东泰州一支

……严、新、寿、百、庆……

62、山东一支

……世、宗、要、士、梁……

63、江西吉安县一支

……先、德、诗、书、启、文、章……

64、山西祁县来远乡张登村一支

……形、太、玉、荣,世、学、登、廷,克、广、德、新,永、照、大、统……

65、辽宁凤城一支

……尚、登、文、起、应,国、美、天、志、庆,玉、凤、贵、法、德,永、远、聚、宝、峰……

66、四川渠县一支

……正、大、光、明、中、庸、尚、德……

67、河北黄滕庄一支

……世、守、中、合,习、北、元、吉、文、明、延、祚,永、存、成、式……

68、天津大港一支

……天津建市前属于河北省,因而天津刘氏大多自认为河北刘氏。如天津市大港区刘岗庄刘氏,就是属于河北沧州聚馆刘氏一派。据道光二十三年奉旨率领4个儿子和2个侄儿随驾北迁,落籍于直隶沧州东北乡聚馆,成为聚馆刘氏的开基始祖。到今天,聚馆刘氏后裔人丁兴旺,广泛分布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69、山西太原一支

……据《太原文存》卷8《刘氏族谱序》记载,太原刘氏形成于明朝,以刘信为开基始祖。刘信,明成化时人……

70、山西芮城一支

……形成于明朝初,以刘敏为开基始祖。该族以“孝悌堂”为堂号。至明嘉靖时,有第7世孙刘良臣,始创修芮城《刘氏家传》,明万历时刘良臣的儿子续修。清康熙时,刘敏第十四世孙也即刘良臣的第七世孙刘士锡,再次重修《芮城刘氏家传》……

71、山西岳阳一支

……据清咸丰时手抄本山西岳阳《刘氏宗谱》记载,该支刘氏家族形成于明初,以刘美天为开基始祖。刘美天在洪武年间定居岳阳县金堆里石佛叠,传到第七世时分为四大房,分别居于岳阳县罗家山、弱柳、凌云、邓家山等地。清朝乾隆58年,四大房始合宗祭祖,创修族谱。现在,这支刘氏家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美天的第24代……

72、山西徐沟太常村一支

……据民国二十六年手抄本《太常村刘氏系图》记载,该支刘氏形成于明初,开基始祖刘仲礼,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徐沟太常村。到今天,该支刘氏已传到始祖刘仲礼的第27代……

73、山西交城一支

……据民国末年刘学光编交城《刘氏世谱》记载,这支刘氏家族原籍江南,明朝初年徒居山东省济南恒台县等地,清朝光绪十五年以后,才陆续迁入山西省中南部八县。民国三十七年,有一支又由屯留迁入交城瓦窑村落籍,此后到今仍居于此。这支家族现在已传到第23左右。据族谱记载,该族历史上较著名的人物有刘麟,曾任直录河间府通判;刘泰华,曾任下德骑尉、候迁守备;刘志通,曾任安徽怀远县丞;刘得洪,任江西浮梁知县,补用知府……

74、山东滕州古滕一支

……清朝道光十八年,古滕刘氏从开基始祖刘元的第17世纪开始,使用如下统一16字字派:“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古滕刘氏迁滕始祖刘元去世于明景泰七年,享年84岁。夫人王氏,为山西临汾县处士王澄之女,生1子:刘武。

二世刘武,卒于明天顺八年,寿82岁。夫人泰氏,生6子:刘殳渚、刘殳、刘殳殿、刘殳俞、刘殳为、刘殳雄。

三世刘雄,又作刘殳雄,夫人陈氏,生1子:刘完。自开基始祖刘元至刘希贡先生的传递世系如下:刘元—刘武—刘雄—刘完—刘傥—刘学礼—刘钧—刘芳申—刘恺—刘培新—刘仕俊—刘永清—刘振方—刘玉珂—刘欣韶—刘性善—刘守辰—刘聚真—刘希贡。

到今天,古滕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元的第27代孙。如作家刘浩歌就是刘元的第20世孙……注:形成于明朝,来自山西,以刘元为开基始祖。据今人刘希贡先生提供的。此后数百年来,这支刘氏家族就世世代代都聚居于此,形成当地的望族。这支刘氏家族非常兴旺发达,不但人丁众多,而且人才辈出,到今天已繁衍到约5万人,并孕育出了清代进士刘德夙、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书田将军和当代著名作家刘浩歌等大批优秀人物。古滕刘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滕州市、枣庄山亭区、徽山等地。古滕刘氏修有自己的刘氏家祠,并以“崇善堂”为堂号。1995年,该族刘刘氏家祠还被当地政府列为滕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滕刘氏在历史上曾5次修谱。现有一到五修族谱共550卷之多。

74、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一支

……曹县刘氏历史上曾6次修谱。从始祖“闻”字派开始,这支刘氏家族使用如下40字的五言派诗: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自始祖刘闻政至六修族谱主修传递世系如下:刘闻政—刘汉—刘良惠—刘彦书—刘暗修—刘源—刘兆麟—刘本宏—刘堪—刘禄—刘朝征—刘来道—刘科—刘道佑—刘崇诏—刘世亭……

注:形成于明末,来自江苏丰县,以刘闻政为自单入曹开基始祖,以刘源明为受姓始祖。据刘恒心先生提供的1995年刘世亭、刘乃邦等编修的山东曹县刘寨《刘氏族谱》记载,曹县刘氏属于丰沛刘氏大宗中的梁王刘武一支,原籍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刘邦的故乡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明朝末年因战乱迁到山东,落籍山东省单县西南约50华里的刘方店。开基始祖刘闻政,又自单县迁于曹县东南60多里的丁堌村立业,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因改丁堌村为刘寨。刘闻政的后裔,现已传到第18代,全族人口3000余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集中分布在曹县和单县西南各村。

75、山东菏泽刘楼一支

……据民国二十三年因生计生迫,推着石轮马车自江苏省丰县金刘砦迁居于山东菏泽东南90里的刘楼落业,在这里拓荒耕种,营屋而居。刘兴泰的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到今天,已繁衍到第20代,也即刘邦的第73代左右……

76、浙江敦典堂一支

……据浙江图书馆乾隆壬寅版敦典堂《刘氏世谱》记载,该族以唐末节度使刘世容为第一世开基始祖。第五世刘诲迁婺源清塘;第六世刘与为敬兴派始祖;十四世刘昌为株树下派祖;太二为楼下派祖;刘八二为上门派祖;刘八四为后山派祖;刘震六为中门派祖;第十五世刘新为门亭里派祖;刘齐为大坦上派祖;第十六世刘志为刘源派始迁祖;刘延为姜冲派始迁祖。刘源分支的传递世系如下:刘巨容—刘汾—刘升—刘义荣—刘海—刘与—刘泰—刘仕—刘瑀—刘一四—刘伯六—刘千四—刘千七—刘太三—刘桂—刘志—刘尧—刘四—刘贵保—刘长宁—刘景旺—刘鉴—刘润—刘汝直—刘文焕—刘以时—刘一镜—刘汉琮—刘是桂—刘天荣—刘有基—刘廷臣、刘廷爵……

77、浙江上虞一支

……据浙江省图书馆藏民国九年怀贤堂《刘氏宗谱》记载,浙江上虞刘氏以唐朝金紫光禄大夫刘豳为开基始迁祖。刘豳是刘仁晦的第三个儿子,生有4个儿子:刘教、刘敬、刘德、刘度。其中刘教没有儿子,而刘度则生有刘少?、刘少珣、刘少琏、刘少琦、刘少璟、刘少璁、刘少环、刘少璀等8个儿子,于是以第六个儿子刘少璁过继给大伯刘教为后。现将上虞刘氏唐家桥支派的世系抄录如下:刘豳-刘教-刘少璁-刘俨-刘经-刘锡-刘邦昌-刘传-刘天章-刘子木-刘应庚-刘范-刘道益-刘德馨-刘祖仪-刘士正-刘衎-刘溥-刘伯璟-刘克智-刘宗尧-刘时化-刘葵八-刘紫-刘荣-刘允敬-刘新发-刘圣木、刘端木……

78、浙江鄞县悬慈一支

族谱所记悬慈刘氏远古世系……刘迎-刘轻-刘奕-刘清-刘大……

注:形成于南宋,以刘大为迁鄞开基始祖,以刘邦为族谱远古始祖。据宁波天一阁藏民国二十一年。但查《汉书》,元帝刘奭与王皇后、薄昭仪等共生3子:长子刘骜,立为太子,即成帝;次子刘康,封定陶王;三子刘兴,封中山王。其中既没有刘宋或刘箕的名字,而受封为定陶王的不是刘箕,而名叫刘康。因此,族谱所记当有误。刘大大约在南宋时迁居悬慈开基立业,成为悬慈刘氏始祖。刘大生子刘南,刘南生子刘宋,刘宋生子刘世,刘世生3子:刘泽宏——刘松四——刘松六。到1932年刘氏第四次修族谱时,悬慈刘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大的第24代。悬慈刘氏进入近代以后人才辈出,如第23代有刘圭瓒,北京高等师范文学士;刘元瓒,北京大学工学士;刘璋瓒,上海光华大学法学士、北京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刘诗瓒,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士。第24代刘祁坤,东方工科专门学校毕业;刘祁尚,上海复旦大学肆业……

79、绍兴水澄一支

……属于长沙刘氏大宗,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元朝大德年间由维扬适绍兴水澄巷。后来,族人又有从水澄迁往杭州市和贵州省等处。常山渔溪刘氏:属于彭城刘氏楚元王刘交大宗。开基始祖刘嗣恭,是南朝宋南越忠献王刘鋹的第十九世孙。元朝末年由西安迁来常山。第二十九世刘诱,又迁居东。衢县南乡十二庄四都刘氏:始祖刘日琯,江西人,元末任杭州府学教授,避乱迁衢县。衢县南乡十二庄下刘刘氏:始祖刘日暄,江西铅山人,亦任杭州府学教授,元末避乱居此。又南乡十八庄曲溪刘氏,亦称始祖刘日琯,但任仁和贡生,明洪武中任衢县教授,上居南关外金家坞,疑为同一人。龙游刘氏,迁自四川;衢县刘氏,迁自洛阳;海盐刘氏,迁自汴梁;海教育界刘氏,迁自真定;宣平刘氏,迁自江西;象山刘氏,迁自河南……

80、福建南平一支

……自刘楚的曾孙“秀”字辈开始,南平刘氏使用如下字派:“秀茂,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光、尔、祖,万、世、永、盛”……

据族谱记载,六朝至明初(公元1278——1628年)我祖易行万公生有四子,即:永福、永禄、永寿、永喜四公。四祖公的大概分布如下:行万一郎永福公:居()五风、()新华、湖南新宁、城步。行万二郎永禄公:居贵州、湖南靖州、溆浦洪家桥。行万三郎永寿公:居湖广宝庆府邵阳县。行万四郎永喜公:湖北麻城县孝感乡。

二、入川情况及字辈

福禄寿喜四祖公,楚分房系在蜀中。从周朝到明初已经二千多年,传有行万公所生四子,即:福、禄、寿、喜四祖公。先后由湖广三楚,迁入西南云、贵、川三省,后转入四川各地,自立房系,字辈,现分述于后。

(一) 永福公即行万一郎。福公之十一世祖孙崇玺公,于明代万历丁丑年,由三楚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从白沙坎迁入贵州遵义等地转入兴文县簸峡乡落户,繁衍子孙。

自立六十个字的字辈是:朝文攀番魁,永德仕登名。元宗昌克茂,廷相建国纯。三吉思良友,九鼎惠钦成。基述培先映,联方炳肇贞。桂林春蕞发,铨安定显荣。风采光万世,龙章步兆亭。

(二) 永禄公即行万二郎。原居湖广邵阳县,生一子,期望公,迁入四川江安县连天乡白果文桥村马栏湾安居落户。以三十字立字辈是:明光在泗子,佳人启世方。旬朝训本万,永代汉福昌。积善添崇佑,家和定安康。

(三)永寿公即行万三郎。是湖广宝庆府邵阳县白沙州。生四子,即:魁、明、榜、生,他们先后于清代康熙三十至四十年,入四川隆昌县,李子屋基和江安县井口乡薰坝村落户。

四房均有字辈,各房字辈排列于后:

魁房字辈是:应以必文祖,宗远廷福崇。世成得正大,光明贞元启,佑遵守典型。

明房字辈是:应天得以必,文才永远思,宗祖朝廷庆,大科贞元启,佑遵守典型。

榜房字辈是:应林文发义,通一志才廷。秀水远思彦,再兴天重恭,敬遵守典型。

生房字辈是:应宗德以必,文祖有才廷。永添继世朝,崇定贞元启,佑遵守典型。

四房合议后续辈定为:太原开祚久,南楚肇基长。善述惟忠孝,家声百代昌。

(四)永喜公:即行万四郎。明代成化至弘治年间,迁入四川富顺水井街石灶头落户。

对不起,我无法确定李姓家谱中是否存在“占金皆辈”这一辈分。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不同家族的家谱可能存在不同的辈分和字辈。因此,如果您想确定某个李姓家谱中是否存在特定的辈分,您可以尝试向该家族的长辈或家谱研究人员咨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分支的李姓家族可能存在不同的家谱和辈分。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姓氏的家族,其家谱和辈分也可能存在差异。

本人老家天门市马湾镇,我们哪里的魏姓,族谱字辈是,:光明正大,顺理成章,天开文运,百世流芳:据传始祖是江西迁来,叫做“扶万”,下面有三位祖先:新甫,乔甫,彦甫。孙辈共有11位堂兄弟,号称十一郎。我们家祖先是六郎的后人。万六郎(继苏)----纯礼----存善-----志高----道清---

小时候听我爷爷大致讲过,还有一本很破旧的族谱。现在爷爷已经过世多年,很多东西,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林任申

林 林

( 泰兴市黄桥历史文化研究会,泰兴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丁文江先生的家世材料,向来极为稀缺。笔者是丁文江先生家乡的后辈,在黄桥生活了数十年,自幼对这位乡贤十分景仰,故而对他的家世也备加留意; 近年来搜求到 《绿野堂丁氏族谱》和 《楷三房支谱》,又走访了很多丁氏族人,对丁文江的家世有了较多了解,现将调查研究所得整理如次,以飨读者。

一、丁文江与绿野堂丁氏

黄桥多丁氏,素有 “五丁不同宗”的说法,丁文江的这个 “丁”,自他的十一世祖慕春公起分为三个堂号 ( 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 ,一曰松茂堂,一曰维善堂,一曰绿野堂。丁文江家这支属松茂堂,这是稍微上了点年岁的松茂堂后代尽人皆知的事实。据丁家的人说,松茂堂和维善堂原先也是有家谱的,但 “文革”期间都毁了。前年,我们从黄桥东边的丁庄找到了一部民国乙未年版的 《绿野堂丁氏族谱》。这部十二卷的木刻本家谱是在清道光五年 ( 1825) 和光绪元年 ( 1875) 谱的基础上重修的。从谱中记载可知,道光五年修谱时,丁文江的高祖丁椿 ( 字古园) 作为丁氏族人曾参与其事。谱中说,嘉庆二十四年 ( 1819) ,丁庄族人倡议修谱,但因 “年湮代远,旧谱无一函存者”,修谱工作难以进行。职业修谱的 “梓人”( 时称 “谱蛮子”) 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出坏点子说, “远祖世系有中断者可以假捏讳号”。这个意见遭到大多丁氏族人的反对,说: “祖宗的名字怎么可以随意编造呢”修谱的事搁浅了。以后丁文江的高祖丁椿出了个主意,问题才得以解决。丁氏十六世孙增年 ( 与丁文江的高高祖乔年平辈) 在 《支谱序》 ( 这里的 “支谱”即指 《绿野堂丁氏族谱》) 中这样写道: “适古园侄自袁州卫予告回籍,谘余曰: ‘闻我族有修谱之议,何以不果’余曰: ‘修谱则诚美举也,其如星宿海莫接何’古园曰: ‘何不为支谱’余聆其说,欣然以为近理,相约择吉日草创支谱。”

丁椿不仅提出修支谱的可行性建议,还具体参加修谱工作。仪征县教谕杨华在《丁氏族谱序》中说: “乙酉夏仲,得兰友丁君溶川、荣吉书,并手编世系一册,与其族叔秩猷、振凡、凤千、锡年、朗轩,族兄琢成、屿亭,族弟古园、西A ( 作者按,丁文江二高祖丁桂的字) 、道南、道隆诸君子,共襄此举,将付剞劂,请序于予……”从上面这两段文字中的 “我族”、“古园侄”、“族弟”等用语看,松茂堂与绿野堂虽然堂号不同,但原系一家,绿野堂丁氏的祖先也就是松茂堂丁椿的祖先,也就是丁文江的祖先无疑。

二、丁氏迁居黄桥的时间

关于丁氏何时迁居黄桥,《绿野堂丁氏族谱》有二说。贡生出身的泰兴人张馥于道光三年 ( 1823) 所撰 《丁氏族谱序》中说: “余家张氏,望出清河,其始占籍斯土,与何氏、丁氏为时略同。”查张、何二氏均系南宋时迁入泰兴、 “占籍斯土”的,丁氏迁入泰兴的时间理应也是南宋了。但从 “为时略同”几个字看,这只是一种大体说法。丁氏十八世孙天麟于光绪十八年 ( 1892) 所撰 《丁氏族谱序》中的话就比较确定了: “吾先世居泰兴……南宋以迄国朝 ( 按指清朝) ,继继绳绳,盖数百年焉。”

另一说是道光十三年 ( 1833) 丁氏十六世孙尊年所撰 《重修家谱跋》: “吾族世家( 居住) 丁庄,自元明迄国朝五百余年。”尽管谱序中持 “南宋说”者多多,而持 “元说”者甚少,但我们还是认为后一种说法更为可信。《丁氏族谱》中的谱传,是这样介绍丁氏始迁祖怀冠公的: “怀冠,卜居丁庄自公始,生于至正丁酉年 ( 1357 年) ,卒于永乐癸卯年 ( 1423) 。配赵氏,生于至正己亥年 ( 1359) ,卒于宣德己酉年 ( 1429) 。”丁氏的始迁主生于南宋灭亡后的 70 多年,丁氏怎么可能是南宋时迁入泰兴呢 据此可以认定,丁文江的老祖宗是元代迁入泰兴的,“南宋说”只是溢美之词。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丁文江的先祖迁入泰兴第一站并不是黄桥,而是黄桥东南6km 的丁庄。这一点前文已述,只是说得简单些,增年在 《支谱序》 中说得比较详细:“先祖世居泰兴丁庄,历有年。迄乎明初,家声益大。嗣是瓜瓞绵绵,由明代历国朝,根深叶茂,子孙众多,散居各处。前万历间,余高高祖慕春公乃自丁庄卜筑永丰镇( 今黄桥镇) ,堂构相承 ( 喻继承祖先遗业) 阅今盖九世焉。”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丁文江的先祖迁入泰兴后是先到丁庄,明代万历年间才由丁庄迁到黄桥的。万历始于公元 1573 年,止于 1620 年,这就是说,丁文江的祖先迁入黄桥至今已有 400 年之久了。我们曾采访过丁文江的族叔、现年 90 岁的丁善绍,当我们告诉他这段历史时,他恍然大悟地说: “怪道我小时候常跟着父亲去丁庄祭祖呢,原来丁家的老祖宗在那里。”

至于丁氏由何时迁入丁庄,谱上没有记载。只是说考 《万姓统谱》云: “齐太公生丁公伋,子孙以字为氏。望出济阳,丁氏之河源岱脉在此矣。”这告诉我们,齐太公 ( 即姜太公) 是丁氏的最老最老的祖先,郡望在山东济阳。但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丁氏是元代由山东直接迁泰兴,还是先迁往别的什么地方后再迁泰兴丁庄的,谱中无记载,但丁氏后人众口一词,丁家是由苏州阊门迁来的,台湾省成功大学历史系丁煌教授也这么认为,故暂从此说。

三、丁氏之世系和丁文江的辈次

丁氏之世系从 《丁氏族谱》世系表可知,怀冠公为迁入泰兴的一世祖,二世祖道兴、道惠、道赞,三世祖文威,四世祖士诚,五世祖廷祝,六世祖绢志,七世祖铎、评、讠宣、绶,八世祖南杨,九世祖俊文,十世祖鸿儒、鸿启。

《丁氏族谱》记载: “鸿启,俊文次子,字敬怀,生于万历癸酉年七月二十七日,卒于顺治甲申年八月二十日。”敬怀以下情况,丁氏十九世孙继宗于同治十三年 ( 1874) 在《支谱序》中有一段介绍: “敬怀公,继之十世祖也。传自敬怀公生三子: 长思春公,次慕春公,次富春公。三公生于丁庄,鼎立之势,固卓卓于吾门者。嗣后,思春、慕春两公迁至庄之西北永丰镇,唯富春公世居于此,即继十一世祖也。”从这段话也可以知道,富春公一直住在丁庄,没有迁到黄桥来 ( 很多年后富春公的后裔亦有迁居黄桥的) ,丁文江肯定不是富春公之后,那么丁文江究竟是思春公之后,还是慕春公之后呢 虽然丁文江这一支的同辈 ( 黄桥还有不少人健在,但年龄相差很大) 和后辈都自称是松茂堂人,我们还是不放心,查绿野堂谱,谱中没有记载,但有思春公这一支世系表,自思春公起一直至十八世,其中没有丁文江高祖椿 ( 十七世) 、曾祖人庆 ( 十八世) 的名讳,用排除法可以推断,丁文江不是思春公之后,而是慕春公之后。至于为什么没有慕春公世系表,是当时情况没有摸清,还是松茂堂想另创支谱不得而知,只有将来找到松茂堂的谱,才能揭开这个秘密。

这里要指出的是,台湾省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1 年出版的刘凤瀚、刘海若所著 《丁廷楣先生访问记录》( 丁廷楣是丁文江之父吉庵的堂弟) 一书中存在着某些失误。该书曾列出一张丁氏世系表,现抄录如下:

地质学史论丛

丁廷楣还为丁文江的高高祖乔年公这一支专门列了一个表:

地质学史论丛

将这两个表与 《丁氏族谱》及 《楷三房支谱》等史料对照,可以发现它至少有这几个问题:

( 1) 敬怀公世居丁庄,未迁入黄桥,不应把他作为黄桥丁氏后裔的始迁祖。

( 2) 敬怀公三子富春公亦世居丁庄,迁入黄桥的是思春公、慕春公,丁廷楣、丁文江都是慕春公之后,而第一表中廷楣先生奉富春公为二世祖,把自己的老祖宗搞错了。

( 3) 一般的说,某姓的世系应从迁入该县的第一代算起,就丁氏而言,则应从迁入丁庄的第一代怀冠公算起,怀冠公为一世,迁入黄桥的接着丁庄的往下排,慕春公则应为丁氏之十一世,丁文江的高高祖乔年公与十六世增年为同辈人,也应为十六世,丁文江的高祖丁椿则应为十七世。

丁椿自己也是这么排辈次的,他虽是松茂堂的人,道光五年 ( 1825) 绿野堂修谱时,丁椿被邀为协力董事,宗谱第一卷扉页上就是这样写的:

道光五年重修宗谱族人名次

地质学史论丛

《家乘条例十四则》也有丁椿参加编写,落款依次为第十六世孙增年谨识,第十七世孙溶、第十七世孙椿、第十七世孙得华同纂。按这样排下来,丁文江应为丁氏二十一世孙,而不是十二世孙。丁廷楣先生的排法是不妥的,把前面的祖宗丢了九代。

( 4) 廷楣先生排出的乔南公后裔中,长子椿、次子桂这两支基本无误,但三子楷这一支除楷本身外全搞错了,所列人名均系绿野堂后裔。据丁楷后裔、丁亚先生家藏的《楷三房支谱》,这一栏应更正为:

地质学史论丛

四、丁氏祖先的辉煌

张馥所撰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丁氏自籍延令 ( 今泰兴市) ,积久而发,至近世,子弟多肄诗书,修名节,登仕版……”可见丁氏历来是书香门第,有功名和为官者不少。贡生出身的增年则以一组排比句概括了丁氏先祖六个方面的闪光点:

“吾丁氏自慕春公以后,兴贤举孝,乡饮重也; 蠲粟赈饥,义问昭也; 耒礽同堂,五世异也; 上国观光,阀阅新也; 柏舟矢节,邑志采也; 黉序驰声,英髦集也。”就是说丁氏族人自慕春公以来,讲德行,尽孝道,受到乡里的尊重; 荒年捐粮救灾,正义的行为得到昭彰; 家庭和睦,五世同堂,其乐融融; 功勋卓著,被推举到京都观光; 女子丈夫死后守贞节,不改嫁,事迹被县志记载; 读书的人学业优异,声名远播,出了许多杰出人才。

以上是对丁氏远祖的概括介绍,丁文江高高祖乔年公以下的情况,光绪十三年( 1887) 《泰兴县志》有比较具体的记载,现择其要,稍加注释,抄录于次:

乔年 ( 丁文江的高高祖) 字南友,又字南乔。国子生。乾隆中,大父 ( 祖父) 绍宗,输巨赀赈灾,膺优奖。后二十年,邻邑潮灾,流亡麋集,乔年与弟引年并助赈。平日救焚拯疾,暨诸善举,壹切慨任之。临觞,嘱子椿为义庄以赡族。

椿 ( 丁文江的高祖) ,字古园。援例卫守备 ( 领运漕粮的官员) ,权庐卫,调沔阳。楚中军户离逖,亲诣编审,尺籍乃定。每构讼,虚衷研鞫,群情翕服。檄补袁州卫,母疾告归。

桂 ( 丁文江的二曾祖) ,字西岭,乔年仲子。国子生。历权衢州通判、台州同知。台滨海,民私贩饷盗。桂惩其尤者,余悉宥,予以赀,俾操他业。海溢,漂没庐舍,人畜亡算,履勘设赈,灾黎咸说。乍甫大火,塘工毁,官匿不报。大吏檄桂往查诸。不便者馈巨金,弗内,竟以实闻。巡抚林则徐尝曰: 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丁倅其必寿乎。后果跻耄龄。

此外,丁文江的堂祖父中有两位中过举人,一位是寿铭 ( 廷楣之父) ,字蔼如,光绪三年 ( 1877) 举人,曾任江苏睢宁县教谕。一位是义铭,字实甫,光绪五年 ( 1879) 举人,与民国初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国钧 ( 字紫石) 同榜,丁义铭第 50 名,韩国钧第 96 名。

丁文江还有一位姑父曹叔彦,进士出身,尝治 《孝经》。叔彦夫妇经常从苏州到黄桥丁家来,对文江的读书似有影响; 另一说丁文江曾师从姑父读过一年书。

在这里要补充的是,丁文江的高祖椿虽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但据传他曾做过一件大错特错的事。道光十九年 ( 1839) 泰兴先旱后涝,颗粒无收,佃户们向他借粮度荒,知县李震也出了面,他坚决不允。结果引起公愤,引发以王舜年、尹正纯为首的农民暴动,哄抢了丁家所有粮仓,并捣毁部分房屋。这件事县志上当然不会记载,但道光十九年闹大水这个背景是事实,哄抢丁家也是事实。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两句话: “二月十二百花生,三月十二抢大椿。”光绪年间有人编了一本唱书 《扒抢记》,描述了此事的过程。全书 4000 句,以七字句为主,间有十字句,多用泰兴方言俚语,通俗易懂。此书在苏中地区流传很广,笔者现在还保存着这本书的手抄本。但据笔者研究,书中虚构成分很重,有许多不实之词。

五、丁氏家业之一斑

丁氏在迁入黄桥前已是名门望族,但鼎盛时期是在丁文江的高祖父丁椿这一辈人手上。丁椿做过多年的五品官员,负责漕运,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了解各地的粮食差价,他的堂叔顺年早先又开设过米肆,于是丁椿兄弟三人便先后做起粮食生意来,大大地赚了一笔。丁椿的米店开设在宅第东侧,五间屋门面,店号丁万昌。二弟丁桂的店号叫丁均昌,三弟丁楷的店号叫丁利昌。后来,族人纷纷开设米店,他家住的那条巷子便叫做米巷,一直沿袭至今。有一部通俗唱本描述当时黄桥市场繁荣的景象说: “布巷都是卖布的,米巷家家把米秤……”,可以想见当时米巷的热闹情景。

丁椿致富后,广置田产、房屋,单住宅就有 100 多间,宅后有内花园一座,占地500m2; 宅第左侧有外花园一座,园名东山别墅,占地 5400m2。田产不详。但据光绪年间的 《泰兴县志》记载,道光十二年 ( 1832) 建丁氏义庄时,丁椿 “两捐腴产,设庄赡族”,第一次捐田地 1056 93 亩,市房 ( 可供开设店铺或居住) 75 间; 第二次捐田地314 35 亩,市房 24 间,计捐地 1371 28 亩,房 99 间。捐出的就这么多,他有多少家产就可想而知了,据廷楣先生估计单 “田产在五千至一万亩之间”,民间流传丁椿曾向皇上报过百万的话是可信的。

丁家的富有从两条巷子的命名也可看出,一般的街巷都是公众所有,而这两条巷子却因原先都在丁氏住宅区内,是私家巷子。这两条巷子,一条叫 “万昌巷”,在丁氏住宅与米店、外花园之间,因米店丁万昌而得名; 另一名叫 “秩二房巷”,在住宅的右侧。这条巷子的住户原来都是丁文江的二高高祖引年的后代。引年字秩有,排行第二,故名 “秩二房巷”。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住户的转换,才变成公家巷,但至今两条巷子的巷名仍保留着。另外,丁家还有一座家庙,庙名纯阳宫,在米巷与迪祥巷交界处,庙屋三间,坐北朝南,供奉吕纯阳神像。新中国成立后神像拆除,庙屋改为民居,现为私人开办的幼儿园。

关于丁家的发迹,黄桥人有一个说法。说是丁家住的是一块龙地,米巷是龙身,米巷两侧有五条巷道,南侧有马巷、北迎祥巷、迪祥巷,北侧有秩二房巷、万昌巷,这五条巷道是龙爪。米巷的东头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中有一个圆形大土墩,当地人称它为转水墩,上栽杂色树木,这是龙球。黄桥人说,丁家占着这样一块五爪金龙盘绣球的风水宝地,怎么会不发达、不出人呢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几条巷子以及水塘还在,只是那个土墩,“文革”期间被扒掉了,他们听说土墩中藏有宝物,组织人力挖掘,结果一无所获。

注: 说丁氏南宋时迁入泰兴,有其可信之处。中国历史上因战乱或水旱天灾有过三次人口大迁移,第一次是西晋时匈奴入侵,大量胡人南下。第二次是南宋时期 ( 1127 ~1276) ,华北各地由金人统治,南宋政府迁都临安 ( 今杭州) 。第三次是女真族人迁入黄河流域,原黄河流域的大批汉人又一次被迫移居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丁氏有可能就是这一次大移民中迁入泰兴的。

太多了,而且各地各分支都不一样。给你一些参考吧。

王氏派语(王灿前整理)

1、摘自《楚伪王氏》11修族谱 王门孟伯主修 民国32年 善庆堂 13册

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

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

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

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摘自:《王氏四修族谱》37卷 首上中下 五锡圭主修 民国35年 太原堂 40册

派语:

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

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

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

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

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

方来受命旌。

3、摘自:宁乡鸟石王氏6修支谱20卷,民国28年,太原堂,20册,288×171派语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

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摘自:《王氏四修族谱》12卷首末,民国32年,太原堂 16册

派语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

修礼立义,守本安常

兴家成业,锡庆致祥

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摘自:湖南益阳《王氏四修宗谱》21卷首 王碧林主修 民国13年太原堂木活字本 11册

派语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

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

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

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

老谱历传派语:

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

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6、王氏续修支谱8卷,民国癸酉年,太原堂,存7册,305×198缺卷3

派语

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

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

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

,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7、摘自《王氏族谱》光绪十二年 文德堂

派语

二房车礁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卽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

第联

二房鸭头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德万承雄永,志朝明文焉,武兴家国盛,思昭四

第联

二房西陂滩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纲政,用世万兴天。单懋崇宏盛,思昭

甲第联

三房马鞍山旧派序:钧千万仲福,景世新任碧,丹泉大国宗,先仕荣华家,思昭甲第联

四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四第联

五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良榜伯明天,贞万单湖广,尚兴继承焉,念宗祖显达,思昭甲第联

六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定百季景然,仕得文思万,世崇兴绍先,显继宗行永,全昭早第联

七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九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八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九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

茂元公伯万,允本盛兴明,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九房七星台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师金彦太古,子兴胜崇绵。孔孟儒风大,思昭

甲第联

8、摘自:《楚伪王氏八修族谱》民国癸未 太原堂

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

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

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

熙朝荣后彦,宝树植庭槐

9、摘自湖南浏阳 《王氏族谱》 8卷 王克如主修 民国壬子年槐荫堂木活字本 8册

派语

凿石支派字: 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

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10、摘自《长沙王氏六修族谱》11卷首3(3有之5)末,王兆琨主修 民国38年,德瑰堂铅印本

19册

派序: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

(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句,自十五世国字派起编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

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

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11、摘自《王氏支谱》

派语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

12、摘自湖南常德《 王氏家乘》 10卷首 王玉山等纂修 光绪20年 德符楼12册

派语

(东阳十甲)成龙致世时,永大钦朝思,言事道心立。

(东阳二甲)成龙致世时,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

(东阳三四)成龙致世时,一大□□应,言事道心立

(东阳九甲)成龙致□□,廷时一齐国,言事道心立

(慈利县城)成龙玉本□,之守国仕□,锡朝万邦永

(王家湾) 芳成祖乐□,永本廷然良,国事道惠大

(坪潭等处)成龙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

13、摘自:《硕旧王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道光14年, 2册

派语

声振朝堂,世德传芳

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14、湖南益阳《王氏四修通谱》9卷首,王成功等修,民国36年,木活字本,107册

派语

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动业能宏,承

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15、湖南湘乡《牢田王氏续修族谱》39卷首末 王忠恒纂修 民国7年,亲亲堂 木活字本 2

0册

派语:

原订编排,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

又: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16、湖南安化《王氏续修族谱》7卷首上下,王沛生等主修 光绪戊年,三槐堂,木活字本,

9册

派语

续修旧派语: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

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

,家声傅必盛,前武克相绳。

17、我们王家自南宋初年(公元1127年)先祖王均彝从江西迁入湖南平江至今已传27代,我家

祖宗王旭公是三槐堂王佑公的三子(佑公三子懿、旦、旭)。我们的辈别可能不一样,我们的

是:

均千万仲福,景世新昌宗,汉楚尚朝添,希嘉近绍先,思昭甲第联,徽猷原有自等等等等,我

是原字辈又叫王原铭

18、永 承 宝 烈,允 纪 嘉 光,尚 景 时 泰,宗 汉 克 昌,华 廷 兴 振,德 及 遐 方(

王剑)

29、我原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长石何仙庙跟新屋王家,原有王氏宗祠, 宗谱己不存

,只知堂号:植本堂,家谱尚存,堂号:承启堂 只知第十六世起 排行字辈是:久大观光 奕

世传芳 继承启绪,希望知情族人 互相联系 增进乡谊

20、上启进文思,丹大升朝国,有成献正印,四海龙鲤锦(王文君)

我支谱字:英学志国德 泽起逢文世 有庭韶荣日 明仕继登朝

22、我们是太原王氏,王十郎的后代,据传王大郎在山东,字辈如下:

校友传家政,诗书献国恩,依冠联甲第,事业造槐庭,

忠信辉先烈,培然玉厚礅,堂中需桂柏,禄位震乾坤。

23、我们是安徽省寿县一三槐堂王姓的一支,

我们现在能记得的辈份是

亭街珍穗庆

家世永安康

有学传宗远

景德继续长

24、“大化如春日 芳时显盛宗 英雄豪俊杰 世代永兴隆 功业辉云汉 文章映斗宸 鸿规开继起

介寿字天申”我希望搞清太原王氏迁徙到南昌再分支到浏阳之间地过程。我手头有一部族谱

25、摘自《白水王氏族谱》,太原堂,朝应其廷上,宗昌定见祥,云福多善庆,奕世绍书香。

26、摘自《慈溪半奥王氏宗谱草谱》,积善家道隆,树德斯衍庆。孙会济其美,桂兰联以芳,

崇源维绍述,立志在显扬。安康承泽永,敦厚继世长。

27、《赣榆王氏家谱》,三槐堂,“景裕。彩庭建厚德,全家大吉祥。青松若翠珠,锦秀乾坤

常。”

28、清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王佐倌编修的安徽《高仓王氏族谱》中记载:高仓王氏自明

代洪武年间的魁公起,即使用字辈:“族自魁公来五百有余岁矣,越道光壬寅,始刊印谱,沿

前人旧班行,一韵一翻,未尝增续,今亦因之。但再续两韵,寓有承启之意焉,盖幸望继之者

。”文中所说的“班行”即字辈谱,也称行第。《高仓王氏族谱》所载的“旧班行”是:

仕魁祖德尊,人文振王门。志廷惠正仁,尚思应万春。永佐盛朝国,方显祖宗兴。

自明初魁公的“魁”字辈,传500年,到清光绪年间的王佐倌“佐”字辈,已传20代。光绪二

十三年所修的族谱,又增续20字的“新班行”:

修齐敦孝友,辅弼笃忠贞。承继延朱绪,贤良世代生。

29、山西《太原王杨氏支谱》(清同治木刻本)

〔统派〕富贵戎开宗清,忠厚宽平纯懿,端严简直廉明。

〔支派〕百代衣冠庆满堂

〔统派〕似续前徽永,诒谋召吉祥。德超珠玉美,品重芷兰芳。礼乐遵周鲁,经纶轶汉唐。功

成名愈盛,千叶发馨香。

30、浙江鄞县《蛟川王氏宗谱》(清光绪木刻本)

〔本支行名歌〕

天文大元道,伯嘉尚世宗。储学功成久,德高智广崇。安康振善吉,荣盛维思同。英俊继懋秀

,福祚锡其中。礼义治家法,朝廷名昌隆。

〔本支行次歌〕

追叙本源迩,祖训遗泽长。绳蛰千万亿,寿禄庆封疆。雍睦纲领整,歌颂海波扬。兰芳与桂馥

,言顺绵书香。后天共济美,蜚声迪忠良。

31、广东谱宁县王姓字辈谱

〔族号〕海广天宽,山高水长。龙腾凤舞,芝秀兰香。文武蔚起,国家祯祥。积善余庆,万世

永昌。

〔书号〕开贻厥孙,谋燕翌子。纪志述事,敦伦饬纪。世德作求,遐福降尔。荣祖耀宗,诵扬

书史。

32、广东广州、南海王姓字辈谱(其先来自江西云都)

祖宗文昌永,声若海国扬。世传开百粤,万载衍其祥。

〔左昭·名上之次序〕日兆嘉维敏,章华国尚珍。芳名垂远著,懿德庆长新。积善传孙子,定

昭福祉臻。

〔右穆·字上之次序〕启发仲景隽,文心达性天。高才光海宇,立场继渊源。试汝登科第,簪

缨奕社绵。

33、福建同安松柏林王姓字辈谱:

太原一本,姓卜三槐万春;魁名永耀,文章万国重新;精忠笃孝,尔其克家敦伦。

34、福建同安由礁社王姓字辈谱:

一二三四五,光宗伟继天,子祺行仕志,臣愿学良贤,仁义礼智信。

35、江西南城王姓辈谱:必得朝源国家乃兴

36、湖北天门王姓字辈谱:天门王家邦,盛才学克全。

37、新加坡江兜王氏世系,源于福建省福清县江兜乡,而其祖先又来自福建南安县石鼻尾。新

加坡江兜王氏一直采用祖先厘订的字辈谱取名,其字辈谱的文字与福建江兜乡完全一致,其字

曰:

(名谱)希孔孟学,常志圣贤,显祖荣宗明世德;

(字谱)述尧舜道,惟存孝悌,振声绍武裕孙谋。

据资料,新加坡江兜王氏各房,现多已传至“声”字辈与“绍”字辈。“声”与“祖”同辈,

“绍”与“荣”同辈,其区别在于取自名谱或字谱。

38、福建福鼎县某地1977年重修的《太原郡王氏宗谱》的字辈谱是:

〔新增名行〕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联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宝贵,硕士必优先

。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

〔新增字行〕克俭承前绪,存行启后延。子孙传进步,礼义广义田。丕达流芳长,显耀福长绵

。日月开祥兆,星辰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朗曜照上乾。

39、南渡中沙支第17世至第28世的12代的的字辈为"一永文尚,远惟国天,廷家乃德"

40、江苏楼王镇谱载邦汉公支规定第16世以后的字辈为"嗣丰功伟烈,效明哲仁贤"。

41、江苏海门王雨平反映该谱的字辈为"思古成家顺,德能信士其"

42、湖北汉川马口镇油河乡,文德承家远,诗书训子闲。才名辉楚域,槐絮卜长年

付姓的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付姓名人有:傅说、傅宽、傅玄、傅亮、傅毅。付姓原为罕见姓氏,为春秋时郑人史付之后,明陕西按察司副使,河北大城人付吉即为见于史料的古代付姓名人,后在二简字过程中,将傅字简写为付,造成大量傅姓人士改姓付姓,后二简字取消,仍有大量傅姓人士仍使用付姓。

1、傅说

傅说,傅氏始祖,古虞国人,生卒不详,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丞相,为“三公”之一。

典籍记载傅说本为胥靡,本无姓,名说,在傅岩筑城。武丁求贤臣良佐,梦得圣人,醒来后将梦中的圣人画影图形,派人寻找,最终在傅岩找到傅说,举以为相,国乃大治,遂以傅为姓。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广韵》等书认为傅说是傅氏的始祖。

2、傅宽

傅宽,西汉开国功臣,砀郡横阳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以魏五大夫骑将投归刘邦,任右骑将。后从击项籍,辅佐韩信攻占齐地。汉朝建立,汉高帝分封傅宽为阳陵侯,食邑2600户。吕后时期,陈平奉诏排列功臣名次,傅宽位于第10位。参加平定陈_叛乱后,旋徙为代相,惠帝五年薨,谥景侯。

3、傅玄

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阳县人。西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傅燮之孙、傅干之子。

傅玄幼年随父逃难河南。专心经学,性格刚劲亮直。初举孝廉,太尉辟,都不至。州里举其为秀才,除郎中。后参安东、卫将军军事,转温县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任内颇为称职,曾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五等制建立后,傅玄封鹑觚男。

司马炎为晋王,以傅玄为散骑常侍。西晋建立,进爵鹑觚子,加附马都尉,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后拜侍中,因事免职。又任御史中丞,提出了有名的“五条政见”。泰始五年升任太仆,转司隶校尉,因当众责骂谒者及尚书被劾免。

4、傅亮

傅亮,字季友,北地郡灵洲县人,南朝宋大臣,东晋司隶校尉傅咸玄孙。

博涉经史,尤善文辞。初为建威参军,为桓谦中军行参军。义熙中,累迁中书黄门侍郎。刘裕即位,迁太子詹事,中书令,封建城县公,转尚书左仆射。宋少帝即位,进中书监、尚书令,领护军将军,寻行废立。宋文帝即位,加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始兴郡公。

5、傅毅,字武仲,扶风茂陵人。东汉辞赋家。

汉明帝永平年间,曾在平陵学习章句之学,作《迪志诗》自勉明志。汉明帝求贤不诚,士多隐居,故作《七激》讽谏。汉章帝即位,广召文学之士,以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曾作《显宗颂》十篇,文名显于朝廷,车骑将军马防聘为行军司马。

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辟为主记室。窦宪升为大将军,辟为司马,卒于官。

—傅说

—傅宽

—傅玄

—傅亮

—傅毅

—付姓

付氏家谱

“付姓”与“傅姓”是同一姓氏的不同书写方式。“付”是“傅”的白字。这是历史动荡及文字改革所致。由于建国后中国文字改革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因而在户籍管理和各类档案中出现了“付”姓的书写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民众也接受了“付”变“傅”的替代。

举例:付氏字辈: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傅氏字辈排列:玉为宝珍,瑞映华堂,廉洁永振,孝悌传芳。宪令恒远,祥和安长,德广兴泰,心正大昌。

湖南宁乡傅姓字辈:“调元名世忠国奇勋宏开先业永锡来昆端正宗儒道衣冠绍祖先文章光上国毓秀振家富”。

扩展资料:

付姓迁徙分布:

付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但在台湾省,付氏名列第五十六位,人口总数约八百八十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5%左右。

先秦时期,付姓悄悄地活动于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狭小的地区。

到了秦汉之际,付宽跟从汉高祖刘邦打天下,以功封阳陵侯,历任齐相和汉丞相,付姓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山东,加上蜀中夜郎族付姓和西羌付姓的汉化,付姓在汉朝已是甘肃、宁夏、四川的大姓,很快向西南的贵州、云南、广西等地迁移。

至西晋时,付姓已经北上河北,南下江苏,渡长江进入浙江等地。唐朝末期付姓随中原南下移民潮进入福建。明朝时付姓已分布于江南各地了,清初付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付姓大约有2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排在第五十七位。付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付姓总人口的2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福建、河南,这五省付姓大约占全国付姓总人口的75%。

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山西等地。全国形成了南方赣闽、北方鲁冀豫两大付姓聚集地区。明朝时期,付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2%,列为第五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付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明朝时期,江西为付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付姓总人口的34%。

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两省,大约占全国付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山东、福建、湖北、河南,这四省的付姓又集中了26%。宋元明600余年,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闽、山东两块付姓人口聚集地区,全国中心已由北向东南漂移。

-付姓

-付氏家谱

钱氏家谱全部的字辈

★吴越钱氏钱塘百字派::

圣神功德厚,光盛武陵春。敕券传家宝,文章贯日清。诗书忠孝远,

兰桂冕旒尊。温良恭俭让,奕叶立尼门。王侯从古有,英烈至今新。

物华天象应,人杰地灵生。蛟腾连风起,电紫与霞横。海阔波涛大,

枝繁根底深。仰视星斗近俯视泰嵩平。皇图期巩固,终始袭骈臻。

鄞东高钱八十字派:

具明延希守,伯之克甫安。夫中友文学,景祥思孟贤。良世德应美,

国君尚礼全。起宗自仁义,公正永朝宣。富贵呈恩庆,荣华寿吉昌。

敬恭本树立,忠孝益康宁。诗收功启后,名位士先成。善积清如海,

瑞生贺太平。

浙江钱氏:

请问可以根据字辈查到家谱吗

‍笔者从相关渠道收罗了全国各地《刘氏家谱》的字派排行,展示如下,看看你属于哪一支?辈分有多高?刘氏族谱1、辽宁北镇满族一支……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