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出现过哪几位门阀世家?
颍川荀氏
颍川,名士满天下,其中有张良辅助刘邦成就霸业,晁错兢兢业业一心为君王,身死族灭。荀彧,徐庶,司马徽,郭嘉,吴道子等等皆是颍川名士。颍川最负盛名的四大姓氏陈氏,钟氏,荀氏,庾氏,人才辈出,尤以荀氏最为闪耀。
琅琊诸葛氏
对,就是诸葛亮的家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三兄弟,龙虎狗盛极一时,却没想到司马家最后收了天下。不过诸葛家族依旧有诸葛颐,诸葛恢等人出仕,不曾没落。
河内司马氏
司马懿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成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
弘农杨氏
杨姓的郡望之一,始自西汉丞相杨敞。杨敞玄孙杨震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来源于这位“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能继承震公遗风,且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另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代,也是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是一时显赫。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的朝代,隋朝的著名宰相,越国公杨素,其子杨玄感等,就是弘农杨氏的后人。
即使隋朝灭亡后,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武则天之母杨氏,处处昭显着这个关西第一望族的无限辉煌。而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也是弘农后人。
弘农杨氏文武双全,不但武的厉害,文的也涌现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杨大异。
五姓七望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道家鼻祖李耳,秦国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在西汉有飞将军李广,魏晋时期,陇西李氏乱世而兴,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
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300年盛唐,陇西李氏到唐朝连续出了10位宰相。
赵郡李氏
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柏人侯李昙。
李昙,字贵远,秦御史大夫,后入赵封柏人侯,为赵郡李姓先祖。
李昙生四子:崇(李崇)、辨、昭、玑(李玑)。崇为陇西房之祖,玑为赵郡房之祖。”李玑生子李牧,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昙为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的共同祖先。
陇西李氏文化,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
崔姓在历史上源于姜姓,相传是炎帝的后代,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有长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胞弟叔乙继位后,将崔邑赏赐给季子,季子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又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成为崔姓人。
崔氏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
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
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10房崔氏,累计出了29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三国时在曹操帐下做谋士的崔琰,就是清河崔氏的后人。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
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
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
唐初,李唐政权打击山东士族,范阳卢氏暂时沉寂,直至唐代中期复又崛起,先后有八位范阳卢氏成员官至宰相,进入政事堂议事。
在文化方面,范阳卢氏以儒学传家,尤以卢植一脉为代表。
荥阳郑氏
郑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汉末之后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
太原王氏
东汉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国家、社稷上的力挽狂澜而把这一家族推为天下名门。
在北魏,太原王位列天下一流望族,兴盛不坠达两百年之久。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天下王氏出太原”的美誉流行开来。
流风余韵,厚积薄发,到了唐朝,太原王氏这块沃土中终于孕育出了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一批顶尖诗人,形成大唐诗歌史上一个目不暇接的诗坛盛宴。
唐高宗的王皇后即出自太原王氏。
总结:
秦本身就是一诸侯国,奋六世之余烈,方得天下。
西晋,司马氏,千年世家,筹谋几十年,三家归晋,一统天下。
隋朝,弘农杨氏之后,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也是千年世家之后人。
唐朝,陇西李氏之后,李渊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根正苗红的世家子弟。
宋朝,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赵匡胤本身也是手握军权,而后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统一天下。
除去元朝和清朝,你会发现,除了汉明,皇帝都是世家的代言人。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所以,得国之正,莫过于汉明,由此而来。
所以,刘邦和朱元璋,才在这么多开国皇帝里,地位能这么高。
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北周太祖文皇帝(死后追谥),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乱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性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国家,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放荡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继承。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内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沿袭近二百年,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中国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
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即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泰侄儿)、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宇文泰外甥)、王雄,皆世之名将,这么多丰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
杨坚其父杨忠(十二大将军之一)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天和三年(568年)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隋”,建立隋朝。
李虎(八柱国之一)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
隋朝在统一全国后,先后实行均田制,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改以科举考试选拔用人。但隋唐时期的士族仍凭其强调礼法门风的特征在科举考试中突围而出,故唐代门阀士族在政治上仍占有一定的优势。
唐初士族,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李唐起自关中,唐政权中关陇士族最强,左右着唐初的政局。江左和代北士族,至唐朝已经没落;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经农民战争打击,但根深蒂固,到唐朝时,仍有一定势力。唐太宗的大臣房玄龄、魏徵、李昉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山东士族依然保留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士族势力的强大,对皇权不利,唐太宗尤其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自己所属的关陇士族之上。为此,他命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
通过修《氏族志》,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没落门阀士族受到进一步打击,只有关陇士族大致保持了旧日地位。唐太宗达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并为30年后颁布《姓氏录》,彻底否定传统的门阀制度打下基础。
到了中晚唐时期,由于政局混乱,先有黄巢之乱,继有五代之分争,社会战乱灾荒甚剧。在这局势下,最受摧残者为衣馆旧族,使历数百载不衰的门阀士族终趋消融。门阀士族的灭亡除社会战乱因素外,尚有贡举观念与官员入仕条件的转变、私门教育之衰落与社会教育兴起诸等原因有关。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出现过哪几位门阀世家?
本文2023-10-13 15:01: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