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家谱的字辈
湖南省 渤海吴姓湖南醴陵分支字派为:(目前已到了“定”字辈)
廉让开祥远,友恭发庆长,亨嘉逢康泰,运会际明昌。
传家宜忠厚,立品尚端方,自从名永定,勋业振纲常。
继先贵务本,耀祖重安邦,循法显道哲,守信添谊良。
华藻蕴繁士,英才绍宗光,言功建树伟,奇志贤声扬。 贵州省 毕节大方吴姓字派为:威作学国耀,尚善少之芳,世永贤如起,曾元培德昌 。
正安吴姓字派为:世传万古,严汉承宗,太廷忠兴,典型的有正安县市坪乡刀塘苗寨4000余人,全部为苗族吴姓。
都匀市基场乡山西移居部分字辈:顺启富发祥,文龙邦永进,得贤千万宝 四川省 都江堰(灌县)吴家大冬水吴氏家族世系排行:“春仁启碧玉,泗天作俊佳,守太宏先治,肇懋方明昌。金光照江海,鹏征星宇开,福利寿喜旺,荣华富贵祥。”
都江堰大观、街子交界处没头河吴氏一脉世系排行:(九十一世起:)来元应芳升,伯肇永维兴,国家光玉(裕)泽,文士庆庭登。
遂宁市仁里镇楼子沟村吴姓家谱字谱:光明仕尚章,绍启万事昌(不详) 广东省
潮州府潮阳县河陇吴氏著存堂(十七世起):文、克、至、盛、承、先、恢、统
葫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立定扬明圣、家声克振兴、继承荣耀祖、奕世显朝廷、宏开善述作、衍庆展文英、应树鸿伟志、永期更日新、爱国忠良勇、安帮贤豪卿、成名标史册、晋禄正廉清、让德崇先烈、友逊绍纶珍、礼仪相传习、信义乃本根、敦宗举孝道、和睦发祥祯、谦光能受益、修齐典模称、万年怀同绪、亿兆享平升。
普宁市船埔镇种德堂吴氏字辈(当地第七世起排):敦宗正穆,俊秀用章,纪常名鼎,奕季联芳。2001年续排增十六字辈:毓仁贻衍,德让智傅,冠翰崇沛,宏振光华。其中“用”字辈相当于全国吴氏第101代。 河南省 商城县一支家谱字派(一百零一世起):闻学传宗,忠孝允从。世承先志,家庆国封。德为仁积,道以义隆。贻谋祖泽,绍业天功。长开佑启,远裕宽宏。迎祥保太,本懋枝荣。芳名百代,光耀大同。显扬辉荫,景际云龙。良善登科第,英才著玉京。圣贤帛统绪,伦纪守和平。克信诗书礼,源寻雅颂声。延陵陪宇宙,渤海满怀瀛。 安徽省 阜阳市阜南县中岗镇吴姓家谱字辈:金凤德明广照宪庆霖祥宣帝
阜阳市阜南县中岗镇吴姓历史变迁:先祖泰伯发祥于春秋时吴国(江苏无锡一带),随后迁居山东枣庄,为泰伯十九世孙寿梦第四子季札之后,隋唐时迁居濮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开基始祖为广平侯吴汉的裔孙吴遵。)宋元时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太原吴氏,明代属颍州,清代属阜阳县,解放前后属阜南县黄岗,后迁居中岗。初以耕作为生,世代繁衍生息。 其它 吴氏思源堂一支字辈:“国士登来世文章启今时德原泽宜远材高功应奇英伦光前列叙余炳忠夷家庭修法则为政树鸿猷一本乐昌顺封赐记岐周”。
吴氏三让堂一支字辈:“忠厚传家远行亲继泽长衣冠登相位黼黻发荣光”。
吴氏一支字辈:“傅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氏三在堂一支字辈: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
乾派:“宗伯文仲起汝邦大德与祈天锡瑞裔耀裕庆家声秉礼遵和睦怀仁启显荣同期崇克让祖□永为程”;
坤派:“丹桂碧兰香秀连清芝芳英贞荣翟淑婉毓琳琅孟传名训正湛著今仪良宜室贤相助□成家义有方”;
吴氏一支字辈:“传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1,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杨继盛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2,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著者待考,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3,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吴如胜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4,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吴呜凤撰,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5,吴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两卷,(民国)吴传篪等编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兰蕙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6,吴氏冯墅分宗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7,吴氏宗谱二十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8,吴氏世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吴治埔主修、吴治鸠编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让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9,吴氏宗谱续刻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莘耕纂辑,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10,吴贺宗谱五十二卷,(民国)吴人镜七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11,吴氏历代及德庆广公派下迁西族谱一卷,(民国)吴冠凡编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毂城县图书馆。
-吴姓
1、远祖世系:
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太伯
吴氏起源可溯至远古黄帝。黄帝娶西陵氏女嫘祖,生玄嚣和昌意。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娶原妃姜生后稷。后稷二十一世古公亶父(即周太子),生三子,老大泰伯(又作太伯)、老二仲雍、老三季历。
2、吴氏世系:太伯--季札
泰伯三让王位与季历,与弟仲雍远涉千里,迁居梅里(今江苏无锡),建领地,号勾吴。泰伯十八世寿梦在此地称王,建立吴国。吴国存在一百多年。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灭。
古公亶父:公叔子生于殷商武丁七年甲戌公元前1246年。于岐山下居焉今陕西凤翔府岐山县建国号曰周始开王业娶何氏生泰伯仲雍娶大姜生季历。
开氏始祖:泰伯:古公亶父长子殷高宗武丁四十年戊申{约公元前1212年}正月初九生,卒于殷商庚丁二年甲寅{约公元前1146年}三月初五,享年66岁,卒无嗣墓在常州无锡县北梅里村。娶卜氏。葬今江苏无锡鸿山。
一世:仲雍,吴氏传代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次子。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壬子{约公元前1208年},卒于殷帝乙十九年甲申{约公元前1116年},享年92岁,墓在江苏常熟西北虞山。娶万氏,葬虞山。生子二:季简、居简。
二世:季简始祖仲雍长子。生于殷祖甲四年丁丑公元前1183年,卒葬江苏常熟,娶高氏。生子二:茂讳叔达。盛讳叔夏。
三世:叔达季简长子。生于庚丁甲寅。娶黄氏。生子四:周德周福周章虞仲。
四世:周章叔达三子。生于殷帝乙辛卯。娶林氏。生子一:熊遂。周武王克殷寻找仲雍后裔时,周章已继承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
四世:虞仲,叔达四子。传十二世,至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仲为虞氏、樊氏始祖。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于周原之北夏墟,仲以国得姓,是为虞仲。虞仲所封之国因在周北,称北吴或北虞。虞国介于晋国和虢国之间,晋人借道虞国改打虢国,虞国忠臣宫之奇向虞君进谏:唇亡齿寒。虞君不听,这年十二月,虞被晋灭。
四世:仲奕。阎氏开氏始祖。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雍曾孙仲奕至阎乡(今江苏苏州言桥下塘),其后代以阎为姓氏。
五世:熊遂周章之子。西周吴国国君,在位十七年生于商纣王戊辰。娶苏氏。生子一柯相。
六世:柯相熊遂之子在位三年。生于周成王乙巳。娶朱氏。生子一:强鸠夷。
七世:强鸠夷熊遂之子在位五十一年。生于周康王壬午,娶杜氏。生子一:余桥疑吾。
八世:余桥疑吾疆鸠夷之子在位十三年。生于周昭王己未,娶颜氏。生子二:柏庐、柯庐。
九世:柯卢余桥疑吾之子在位十五年。生于周穆王癸酉,娶梅氏。生子二:周繇、次仲。
十世:周繇柯卢长子在位十年。生于周懿王庚戌,娶江氏。生子一:屈羽。
十一世:屈羽周繇之子在位十八年。生于周厉王丁亥,娶张氏。生子一:夷吾。
十二世:夷吾屈羽之子在位十八年。生于周召共和执政甲子,娶邓氏。生子一:禽处。始衰。
十三世:禽处夷吾之子。生于周宣王庚子,娶彭氏。生子一:转。
十四世:转禽处之子。生于周平王丙子,娶董氏。生子一:颇高。
十五世:颇高转之子。生于周平王壬子,娶梅氏。生子一:勾卑。
十六世:勾卑颇高之子。生于周庄王戊子,娶梅氏,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生子一:去齐。
十七世:去齐勾卑之子。生于周惠王甲子。复兴娶刘氏生子三:寿梦寿昌寿可。
十八世:寿梦去齐之子。又名乘,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庚子(前620)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庚子公元前560年九月。葬于赢博。娶文氏生子四:诸樊、余祭、余昧、季札。
十九世:诸樊寿梦长子。子二:公子光(阖闾)、夫概。公元前548年,在战曹国时,中箭身亡。
十九世:余祭寿梦次子。在位17年,殁于公元前531年。余祭在视察船队时,被看船的越国阉奴刺死。
十九世:余昧寿梦三子。在位4年,殁于公元前527年。子三:僚、盖余、烛庸。
十九世:季札寿梦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葬于江苏武进城外七十里申浦之西,娶颜氏。生子五:吴常、征生、重道、木熹、子玉。今日吴氏、延氏、延陵氏的开氏始祖。
吴姓家谱的字辈
本文2023-10-13 14:57: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