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的个人生活
倪匡的好友
倪匡曾撰对联:“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说的是平生最得意的两件事。
倪匡有几位至交好友,古龙,两人于一九六七年结识,旋结为莫逆之交。古龙过世,倪匡伤心欲绝,吊祭时泪洒灵堂(还把古龙陪葬的洋酒喝了一大半)。
金庸,倪匡多年的好友与老板。他的小说只在《明报》连载,而大部份的小说也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倪匡曾替金庸代写连载中的《天龙八部》数个月,故意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不过后来金庸对倪匡说想删去他写的一段,倪匡只说来问我就不是当我朋友)金庸于一九八二、八三年之间赞倪匡曰:“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
香港文化界有四大才子:金庸、倪匡、蔡澜、黄沾。其中除了金庸之外,后面三人又被称做香江三大名嘴。说到这“名嘴”由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沾、蔡澜、倪匡曾合作主持过一档电视成人节目《今夜不设防》,言论开放坦荡,上下纵横,无所不谈;尤爱邀请红星、名人剖析内心世界,喜怒哀乐皆展现观众面前;涉及成人话题时,更是咸湿无忌、妙语连珠,尽显风流才子本色。
金庸说蔡澜: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黄沾说蔡澜:他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倪匡说蔡澜:蔡澜这个小子写什么像什么。有一次,他冒了我的名字,把自己的剧本交给某制片人,结果对方即刻交剧本费给我。如果我死了,他会第一个来凭吊我。
蔡澜说金庸:他是我最佩服的人,因为那时候看他的小说,看得入迷了。
蔡澜说黄沾:黄沾在音乐上的才华是不可否认的,对音乐的认识也非常有趣。
蔡澜说倪匡:倪匡不是人,是外星人,他的脑筋很灵活,他想的东西都很稀奇和古怪,所以跟他讲话非常愉快,我们常常哈哈大笑。
黄沾,倪匡誉其为:奇才;香港粤语流行曲之父。传说两人是“文曲星”下凡,一分为二的结果。倪匡曾于一九九三年秋赠黄沾对联一副:“两日烹调有黄沾,一生煮字无白雪”,但黄沾却认为这两句次序应该对调。
张系国,两人同为中文科幻的开山祖师,但是对科幻小说的理念、表现形式、角色与使命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张系国描写初见倪匡的情形:“倪匡则人未至笑声先到,完全是红楼梦里凤姐儿出场的架势。后来每次见面,都是先听到他的朗声长笑才见其人。”又说:“坦白说,我是先喜欢上倪匡本人,才读他的小说。看他瘦瘦小小的个儿(注:那是十年以前),怎么样也不能想像他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每小时能写四千五百字,四五天就可写完一部小说或剧本……文坛鬼才的美称,倪匡可当之无愧。”沈西城,倪匡专家。曾以“洛人”为笔名,替倪匡续写浪子高达的故事。著有《我看倪匡科幻》、《细看卫斯理科幻》、《金庸与倪匡》等。叶李华,另一位倪匡专家,精研倪匡作品近二十年。因酷爱科幻小说,与倪匡结为忘年至交,也是倪匡的电脑启蒙老师。
倪匡的亲人
倪匡的妹妹即著名小说家亦舒,本名倪亦舒。他笑说出版社每次找他都是为了取得亦舒的出版权,他的反而无人问津。他的儿子倪震,也是出版界的人,出版《yes》杂志,更游说倪写少年卫斯理
倪氏家谱(文/蔡澜)
到新加坡去,遇到倪匡兄的小弟弟,叫倪亦靖,样子清秀英俊,和年轻时的倪匡兄一样。倪震还比不过他。
倪亦靖在新加坡大学教物理,他从学校毕业后就一直教书,没有转换过工作,生活最为安稳。和新加坡女人结婚,生有二女,二个女儿都是绝色美女。小时候遇见我,一直说要当演员,我见他们还在读初中,说等书读完再来找我。一眨眼,大女儿都已经25岁了,明星梦再也不发了吧?
问倪亦靖,查清楚倪家到底有多少兄弟姐妹?倪亦靖回答如次: 大哥叫倪亦方,从小由亲戚抚养长大,改姓王,是化学工程师,现居大陆。
老二也是女的,叫亦秀,专攻数理,一直是很出色的会计师,也在大陆。
三哥倪亦俭,电气工程师。
倪匡兄排第四,本名倪亦聪,倪匡是他的笔名。
老五为倪亦平,居香港,是飞机工程师。倪亦平的太太是倪匡大嫂李果珍的妹妹,姐妹嫁给兄弟,象古小说才出现的事。亦平有一个儿子名倪书航,小时患哮喘,咳咳咳,我们叫他咳导演。
老六就是亦舒了。她不用倪姓,笔名只取本来的二个字。
最小的就是倪亦靖了。从前有个错误的印象,是说倪匡找董慕节先生用铁算盘算命时,说他们本有八兄弟姐妹。倪匡兄说我有多少个自己还不知道?明明只有七人嘛!后来问母亲,倪匡兄的令寿堂说其中有一个小时病死。
求证此事,打电话到三藩市找倪匡兄,他大叫胡说八道,大笑四声后说:“是给董慕节算过,他一看就说我排行第四,准得不得了”。
对联和墓志铭
倪匡在四十岁生日时,曾撰自寿对联:“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么;时已无多,无欲无求,无非是这样”。
他自撰的墓志铭:“多想我生前好处,莫说我死后坏处”。
倪匡下笔如有神,六十分钟四千余字,虽云快矣,但仍不如其讲话速度,他说话快如连珠炮,速度比写字速度还要快近十倍(最高记录五秒三句),放慢了速度就说不出来。(据说这是因为倪匡本来是左撇子,被硬性矫正,从小受了“脑伤”之故,也因此至今仍左右不分。)称为名嘴,实至名归。
倪匡科幻奖
倪匡科幻奖,是一个专为中文科幻小说而设立的奖项,由国立交通大学、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办。本奖宗旨为表彰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倪匡之终生成就,提倡中文科幻小说创作与欣赏。参赛者资格不限国家地区,惟规定须以繁体中文写作。
第一届倪匡科幻奖于2001年举办,由叶李华担任主持人。自第四届起与国科会科普奖合办。
倪匡鬼话系列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不祥之兆 选美记
鬼屋 鬼胎(一) 鬼胎(二)
鬼脑 鬼哭 鬼哭
鬼停车场 爱管闲事的司机 先生,别打尖
衬衫 鸡蛋 顾客
搭电梯 宝宝不要哭 麻将遇鬼记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 择时剖腹 猫头鹰的眼睛
橘树 明天我们怎么联络 寻人
放屁 房客 恒娘
陆判
倪,是由“人”字和“郳”字组成的,如果“倪”、“郳”这两个字用以表示姓氏,意义却是相通的,两个姓氏根本就是同出一源。 倪氏和郳氏的这段渊源,历来的史书都记载得十分清楚。譬如,“姓纂”上记载说:“邾武公封次子于郳,是为小邾,后失国,子孙为郳氏,避仇改为倪,郳城在中海”;“姓氏考略”上则指出:“倪氏即郳氏、郳氏,避仇改为儿,后改为倪,望出千乘”;另外,“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样的记载,指出“倪氏即郳氏也;省文作郳。郳良,六国时人,见吕氏春秋。” 从这些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倪氏和郳氏,都是源出于郳氏,那么,郳氏又是怎样来的呢?关于郳氏的来源,历来也已经有了十分详尽的考证,原来,郳氏的上世是出于邾,是邾郏的后代,传到夷父颜的时候,由于有功于周天子,就将其次子友别封为附庸,居于郳,屡次从齐桓公尊王攘夷,所以曾被周天子命为“小邾子”,荣耀一时。后来,郳国被楚国所灭,友的子孙就“以国为氏”,开始以郳为氏。传了若干代,由于避仇,再改为倪,或省文为郳氏。这就是倪姓和郳姓的由来,也说明了这两个姓氏在2500多年以前的同出一源。 倪氏与郳氏,是出自春秋的郳氏,郳氏又分自当时邾国,而邾国则是周武王封给上古颛顼帝的后裔的,则推算起来,后世姓倪与姓郳的人,自然也是最光荣的黄帝子孙了。 现在,在山东省的济宁滕州市和枣庄市峄城区,同时都有叫作郳城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两处地方正是春秋时郳国的所在地,当然,也正是后世倪姓和郳姓人家的最初发源地。 郳氏究竟是什么时候才为了避仇而改姓为郳氏,然后再加上个“人”字变成为倪的?由于文献缺详,所以迄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按照历史上倪姓名人的出现年代看来,倪氏的得姓,至迟也应该在2000多年以前的汉代,因为,在当时就有过一位叫作倪宽(或作郳宽)的人在史书上出现。此稍后的南朝时期,又有一位江阴太守名为倪启,由此当可推知郳氏的改姓为倪,大致是在汉代之际。 到了灿烂辉煌的唐代,历史虽久而得姓较迟的倪氏,开始出人头地,曾经出过一位官拜尚书左丞的大臣倪若水,以治绩的优异而名登史册。 到了宋代以后,倪姓的杰出人物就多了,仅仅有宋一代,就出了倪思、倪闪、倪文一、倪涛、倪祖常等青史传名的人物。 秤砣”倪”就是指的我们倪家祖先,何名不详,当时居住山东省莱邑(莱阳市)望石乡瓦马村.发生”秤砣倪”事件前后,我们倪氏家族人才不乏,任知县,知府以上官职者均有,以瓦马祖坟立有龙头碑为证. 相传在四百多年以前,明朝后期万历年间秋的一天,我们祖先在瓦马祖坟护坟地耕作蔬菜.有一天,正在干活之中,路过一名公子,领着挑担书童,走到此处时,遇着一个农家妇人正在院内树上卸枣.由于两臂用力向上伸张,露出两裸乳房,被公子看见,口出贱言:”一棵树上结两梨,你说稀奇不稀奇.”说这两句贱话,耍笑妇女,被我祖先听见,非常气愤,气不打一处来:当他们走到跟前时,祖先另有他意邀其同坐祖坟树下..欲责其几句.祖先问书童:”你们上哪去?”书童回答:”进京赶考!”祖先一看公子又长得满脸大麻子的”缺德样!”便手摸祖坟龙头碑气愤的说:”你若能考上举人,我家老母猪也能中举.”公子瞪视祖先一眼,起身拂袖而去. 结果,公子进京赶考,真就真中了科举.中举以后心怀不良,加之家中有钱,老子有权,父子有势,通过贿赂买通官衔,第二年还会了进士,吏部等候缺皆不就任,专到莱阳上任县吏官职. 上任途中,带着恶意特走瓦马祖坟路观察,察到祖先正在菜地干活.临近时边走边问:”你家猪中了吗?...”祖先听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以前进京赶考路过此地那位缺德公子返回,官吏模样,细瞧士兵打扮.闻其言,观其行,”有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姿态异常反映,事前给祖先送来了凶险,恶毒,危害的予兆.故意寻衅滋事,挑起祸端,羞辱蔑视祖先...他的表演企图,被我善于明辨是非的祖先一眼识破.在这种激情之中,祖先拾起身边卖菜秤砣打去;立即逃脱,躲藏在外.”都说姓衣”隐姓埋名,一时蒙蔽了官府.后来,脏官又派衙役四处寻查暗访,终于抓到了祖先,捆绑押入狱中监牢.天天严刑拷打;边打边审:”你老母猪能不能中举?”祖先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还不饶恕.眼瞅着就要打死了,不死的话,最后过堂也要开刀问斩,处以死刑. 祖先受刑不过,生命危在旦夕,单靠几句美言.五股投地,一切招供,无济无事.处于走投无路,逼着祖先无奈上了梁山,不得不站起来,勇敢地向这位脏官反抗,斗争到底...火速告知探监家人,送饭时带进秤砣,咱祖先家里的儿子都会武术,听到父亲的嘱告,也都暗中秘密的做了准备;将秤砣装入饭底下,送进狱中,祖先把饭吃了,露出秤砣.古代人穿长衣,拾起藏在袖中,狗县官过最后一堂时,祖先跪在堂下不语,装聋做哑,指耳摇头(意思耳聋听不见)脏官左问听不见,右问听不真,县官手示令其前移也听不清,数问如此,最后爬至桌案下,官隔案探首,几乎贴近先祖之耳.祖先见到时机已到,朝官吏脑部用力甩掷秤砣猛击,打死县官.血流堂上,室内院门诸吏衙役,均忙于救官,他的儿子也趁机闯入官府,飞起秤砣与衙役开战拼命,慌乱之机迎救了祖先,立即出衙逃跑. 发生这起事件,瓦马村大祸临头,惊动了明朝官府大动干戈,下令对瓦马村所有倪氏家族,实行”捕,抄,烧,杀”镇压.族人有亲投亲,有友投友,无亲无友自讨方便;一切都未来及准备.从此,大家族慌忙逃亡四散.据山东七县倪族通谱记载:”东逃文登,荣城,宁海,西至海阳,平度,福山城,包括莱阳七个县.重点十四处,望海,垛山,水门口,庙园,夏庄,岸头集,逍遥,赵家,相疃,垛兰埠,产里,鹊山,徐村,北峰头.”长子逃至宅上村.次子逃至倪格庄.三子逃至塔庄.这就是宅上村谱书记载;”上有九世名无记”的秘密. 凡因此事受诛连或四散逃亡者,其后裔均属秤砣倪家族.有位知县倪瑜圻,乾隆年间另立书,凡经我族考察地,六世以上皆同宗,字辈高多属宅上人,人户最多属塔庄,徙居他乡为始祖,辈行至今未分明. 孔孟八十多余世,中国全球不差宗,字辈分明载史记,望族后裔铭该清. 从前,我们倪氏家族,为了搪脱捕快抓人,先祖曾经一致假报姓”衣”隐姓埋名,蒙蔽官府.逃至宅上村又报姓”衣”,明朝官府搜查时,见着姓”衣”者就抓,从此又改为姓倪(尼音),也有改唤姓倪(糜音)官府再就不抓了,一直言传姓音至今.留下我们现代后裔.逃到宅上村第一代先祖逝世后,无记名,墓碑上只写”:倪氏始祖之墓”谱书与家谱上也无记名. 这个真实历史故事,至今还在”秤砣倪”后裔之中继续流传,均没因事境过迁而失传
源流一
出自曹姓,黄帝后裔邾武公次子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辞源》所载,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郳(故城在今山东滕州境),建立郳国,为邾国附庸。子孙以国名为氏,称为郳氏。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为避仇改氏为儿(念ní,不简作“儿”),再后又以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汉初有御史倪宽,其先即为公子肥后裔。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颛顼帝后人邾侯之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在远古时代,今山东半岛上生活着一支氏族。他们因种种说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认为全氏族成员都是这种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于是,他们把蜘蛛当作自己氏族的祖神来祭祀,用它来做氏族的图腾和徽志,而称呼本氏族为“邾”。古代的邾倪字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他们将自己所居之地也称为邾,因而在今山东邹县一带留下了邾城(今山东邹县)、邾峄山(又名邹山、邾山,在邹县南十六公里)等地名。周武王姬发执政时期,封颛顼帝的后代曹安(陆终第五子)之后人于邾(拥有今山东费县、邹县、滕县、济宁县、金乡县等地),并且挟为附庸,建立起邾国。邾国弱小,依附于周王朝,后又依附于强大的鲁国。邾国的名称,经传又写作“邾娄”,战国时又通称“邹”或“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结果,认为“邾娄”是当地土语,“邾”是正名,而邹、驺则是战国后所用的同音通假字,与偃国称燕之类相同。邾侠开创的邾国,后来又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并衍生出小邾与滥国。他也因开创之功而被后人尊为朱氏、邾氏、颜氏、邹氏、娄氏等姓的大始祖。到了汉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西汉大臣、水利家倪宽,他是千乘郡人(今山东广饶县),治尚书,历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等职,后拜御史大夫。倪宽在任期间,十分重视水利建设,调发民工,于郑国渠上流南岸,开辟六辅渠,使周围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绩卓著,得到朝廷上下的赞扬和人民的拥戴。倪氏到底始以于谁,在姓氏学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其后裔倪宽则明见史册,且名声显赫,故而后世倪氏族人大多尊奉倪宽为得姓始祖。
因此,曹氏、倪氏、朱氏三姓实际上同宗同源,这三氏加起来人口已经超过三千万,位在21世纪排名第八位的赵氏之前。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牧童鲜卑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后魏代北复姓贺郳氏改郳姓,后又改为倪氏。
贺郳氏,其祖先为慕容鲜卑的分支吐谷浑部,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时,将其多改成汉字单姓,一部分人称贺氏,亦有一部分人称郳氏,后随着融入汉族的历史过程,改称倪氏,且人数远远多于邾侯后裔,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出自商诸侯儿伯,商诸侯有儿伯,子孙为倪姓。[1]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乃马真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倪马查氏,亦称尼玛察氏、专图尼马察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乃马真部,始祖为额合偏武,以姓为氏,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东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滹野(今乌苏里江支流俄罗斯境内达鸟河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喜禄河(今辽河)、珲春(今吉林珲春)、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Nimaca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倪马查氏,多冠汉姓为倪氏、杨氏、榆氏、张氏、佳氏、尼氏、鱼氏、和氏、障氏等。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盍散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倪沙氏,亦称尼沙氏、尼察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盍散部,以姓为氏,满语为Nisa Hala,汉义“结实”,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尼沙(今吉林龙潭山下一带)、乌苏里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倪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倪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倪氏,世代相传至今。
贺宗国:字东峰,为秦御史大夫,授荣禄大夫,调守徐州没,葬九里山前,王山丙向。配张氏:封宜人,葬兴公共冢。是为江苏徐州太始祖。
贺添民:字燎翁,汉桓帝时江西行省提刑没,葬吉州太圳上。配陈氏:封宜人葬兴公合冢。是为江西泰和始祖。
贺应詹:贺应棋、贺应桢、贺应詹兄弟三人,唐荘宗元年由江西太和圳上徙居湖乡之培塘,贺应桢:居万秀塘即今五都也。贺应詹:居南岸老六十都今更为永为丰二十二都,自伯景以后俱系詹公一族。是为迁楚南湖乡祖。
贺伯景:承应詹公而居南岸,没葬南岸东峰冲子山午向。配杨氏:葬南岸东峰冲。是为湖南湘阳贺氏始祖。
贺 冯:唐会昌中自会稽以著作郎令永新,秩满居邑这良坊,没葬秋山之阴,子孙远墓面居,是为良坊贺氏始祖。
贺应詹、贺友恕:后唐庄宗时自江右迁居湘邑南岸,传至明代,有讳宗者生六子,编号日堂,五子友恕为堂五房之祖。是为莲湘贺氏始祖。
贺汉宗:明洪武初由上湘率亲属来湘潭,居城外三十都之黄龙巷。是为湘潭贺氏始祖。
贺 礼:明嘉靖间偕弟智自永新垅田徙楚南之攸邑,再由攸隶籍湘潭篁奇林。是为湘潭贺氏始祖。
贺崇寿:明永乐间避毛由江右永新迁湘潭。是为中湘贺家段贺氏始祖。
贺文亮:明永乐初自长沙移家宁乡回泷铺江家桥。是为鹅山贺氏始祖。
贺 质:先祖东汉傅中,原姓庆,汗安帝父清河王禄廪貂以庆字训贺,赐姓贺,自此世为贺氏生卒葬失考。元配:氏生卒葬失考。
贺 及:字仁甫。宋太元年丙子四月初八申时生,元二庚辰三月初六申时没,葬辰州府后花园。有志。元配:黄氏,宋太平四已卯二月初三戌时生,宝元三年卒已九月初二酉时殁,葬合夫冢。子一:旺。是为益阳祖仁支下始祖。
贺氏出自姜姓,是一个出现较晚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有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庆封(史称庆父)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为上卿,执掌国政,后因故逃往吴国。东汉时,有后裔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之父刘庆的名讳,将庆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其后子孙以贺为姓,他们共尊贺纯为贺氏的得姓始祖。
贺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他从一开始起就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贺纯有孙名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邵之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氏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
会稽贺氏在汉、魏六朝时期,他们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兵连祸接,各民族不断大举南迁,使得南方的贺氏家族分布更广。出自鲜卑的贺氏,也很快繁衍壮大,后与从江南北上的贺氏不断地融合发展,逐渐在北方形成两大郡望,即河南郡、广平郡。
唐朝时期,贺修的十二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今江苏徐州),贺德仁的侄曾孙贺知章任唐玄宗秘书监,可见此期世居会稽之贺氏已呈大批北上之势。
宋朝词人贺铸为贺知章之后,生于今河南汲县,晚年退居苏、常。唐宋之际,贺氏已分布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其中在北方,是以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分布最为集中。此期又形成山阴(隋朝时期贺德基之族所在)、青州(宋朝时期贺恂之族所在)、忻州(宋朝时期易州刺史贺惟忠之族所在)、陈留(宋朝时期右千牛卫大将军贺率景之族所在)、蔡州(宋朝时期中散大夫贺应诚之族所在)、济南(宋时秉议郎贺适中之族所在)、齐州(宋朝时期光禄卿贺志诚之族所在)、密州(宋朝时期贺宽之族所在)等郡望。明初,贺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河北等地。
明、清以后,贺氏遍及全国各地,并有远播海外者。如今,贺氏分布甚广,尤以湖南、山西两省多此姓,两省贺氏约占全国汉族贺氏人口的31%。贺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七位的大姓,人口约二百八十八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8%
贺氏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姓氏,他们得姓于东汉的安帝年间,只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
江苏常州江村贺氏河西分支宗谱十卷首一卷,(清)贺关福、贺全培等续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常州江村贺氏宗谱十八卷,(民国)贺庚大主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江村贺氏河西分支宗谱十八卷,(民国)贺近供等主修,徐士清编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郭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萧山贺氏宗谱四卷,(清)贺锡璋、贺景彰等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百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椒江临邑三山贺氏宗谱二十卷,(民国)贺翰铨、贺选编辑,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椒江市栅浦乡三山村。
江西贺氏十一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镜湖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北英山贺氏宗谱三十五卷,(清)阖族嗣孙合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垂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收藏在武汉大学图书馆。
湖南天彭贺氏族谱不分卷,(民国)贺维翰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鹅山贺氏四修族谱三十卷,(清)贺炳沾、贺萱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善化贺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贺家栋等编,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善化贺氏滋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湖南宁乡贺氏族谱,(清)贺云溪,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贺氏续修族谱十卷,(清)贺光曦胡、宗瑛等纂,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四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
湖南湘潭中潭贺家段贺氏支谱十四卷,(民国)贺顺璋、贺顺哲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远明堂铅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乡涟湘贺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贺才臣纂,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涟湘贺氏三修族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清)贺希万、贺圣璋等修,贺圣范等纂,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梅塘贺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存一册)。
浙江萧山贺氏宗谱四卷,(清)贺锡章纂修,清光绪十年百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贺氏合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湘花桥贺氏从隆公房谱十一卷,首两卷,(清)贺绍滢、贺世鸣纂修 同治六年赐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湘封祠贺氏宗谱十卷,首两卷,(清)贺品章纂修,清同治六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湘南门贺氏支谱八卷,(清)贺氏合族纂修,清同治八年广平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贺氏封祠续修宗谱十四卷,(民国)贺南纲纂修,民国七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虞贺溪倪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倪启寿等主修,民国二十年经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贺氏十修支谱十四卷,皆分上下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会稽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贺氏十一修支谱二十七卷,首末上下,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册,缺卷十二卷末下。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贺氏家谱纪略四卷,(清)闻性道等纂修,清朝年间逸老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攸县长桥贺氏族谱,(清)贺家悠等纂修,清同治六年常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存卷2-4。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阳贺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存卷5、6。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常州江村贺氏五修族谱十八卷,(民国)贺庚大纂修,民国十二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晃动番禺贺氏家谱不分卷,(民国)贺启藩纂修,民国十六年世德堂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善化贺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贺家栋等纂修,民国十八年滋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五卷、卷首。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乡莲湘贺氏支谱五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贺永贤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堂五房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乡涟湘贺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十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贺氏五修族谱十二卷,(清)贺德颂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务本堂铅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中湘贺氏四修族谱十六卷,(清)贺德澡纂修,清光绪二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今仅存第一~十一卷、第十三~十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贺氏门修族谱,(民国)贺明性等纂修,民国二十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今仅存第一~八卷、第十~十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宁乡鹅山贺氏四修族谱三十卷,(清)贺炳琪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第六卷、第八~十二卷、第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三~二十六卷、第二十八~二十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宁乡鹅山贺氏四修族谱三十一卷,民国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六~十七卷、第十九~三十一卷、卷首。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宁乡宁邑贺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间四明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五卷、第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萧山贺氏宗谱四卷,(清)贺锡琪等纂修,清光绪十年百威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衡阳贺氏四修族谱,(民国)贺少章等纂修,民国十三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醴陵罗田贺氏三修族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贺之焕等纂修,清咸丰元年儒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卷首。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醴陵罗田贺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儒宗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卷、第九~十卷、第十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醴陵贺氏族谱五卷,首一卷,附一卷,(清)贺林桂等纂修,清同治五年听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黄门贺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儒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下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黄门贺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儒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贺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四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贺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崇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贺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贺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八~九卷、第十二~十三卷、第十五卷、第十七卷、第二十一~二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ttp://zhummzykingbokeecom/viewdiary11552349html
满族大祭中于第三日之夕举行“避灯祭”佛托妈妈。佛托妈妈,又称“佛头妈妈”、“佛朵妈妈”、“完立妈妈”、“万历妈妈”、“歪里妈妈”或“喜兰妈妈”、“喜勒妈妈”,是清代满族朝野上下普遍祭祀的女神。满族常祭(日祭)、大祭与释迦牟尼(俗呼佛祖或宗祖佛)、观世音菩萨(亦称观音菩萨)关圣帝君“三神”同列祖宗板一隅(即右侧),供在西山墙上,主伺保佑人口平安及“以保婴而祀”①,独享专祭,被奉为赐福降子之尊神,全称为“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它是一个用黄布制成的口袋,因其口袋嘴用布条抽紧而现上尖下圆,口袋里装有长四五丈的彩丝索绳,索绳上结系着许多五彩布缕或帛条,用竹筷子劈小半儿制成的弓箭、猪嘎拉哈,俗称布条为“索络条子”,称这种五彩丝索绳为“索绳”、 “子孙绳”或“长命绳”,称这个口袋为“妈妈口袋”。 佛托妈妈之祭,叫做“换锁”,通常是大祭的第三天夜晚举行。据载,“换锁者,换童男女脖子所戴之旧锁也。其锁以线为之”②。祭祀佛托妈妈要隆重举行备锁树柳、求福换锁、夕祭享祚等主要仪式程序。 那么,满族朝野这样隆重祭祀的佛托妈妈究竟是何神?祭祀始于何时?按满族传说多以为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传说与史学考证云:努尔哈赤青少年时代以及起兵前的三年曾在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麾下为亲兵③。努尔哈赤与李总兵的爱姜喜兰私情被觉,李总兵欲杀害他,喜兰传消息并帮他逃回建州。李总兵将喜兰剥光衣服活活杖死,努尔哈赤为报喜兰救命之恩而奉其为“万佛之首的佛头妈妈”④而为其祭祀。因其死时身体一丝不挂,故避灯而祭。另据云:“明万历之太后,关东旧称万历妈妈。盖其时明兵正盛,我祖议和,朝臣执不肯行,独太后坚意许可,为感而祀之。”③诸如此类传说,清史专家莫东寅先生予以否定⑥。假如满族“避灯祭”是为祭喜兰或万历妈妈,其性别是女性无可争议。有的学者曾就佛托妈妈性别问题提出过质疑,如李文刚先生。笔者认为,这一民俗课题,考其真赝实讹,利于研究满族习俗、祭祀以及萨满教的形成,本文不揣冒昧,提出考辨,以求抛砖引玉。谬误疏漏处,敬祈赐教。 莫东寅认为“柳树枝求福(亦称换索)之仪接近于赫哲人萨满求子的捉雀仪式”,“佛托”即相当于赫哲族的“送子娘娘”⑦。锡伯族的女性祖先是“子孙妈妈”,已与“佛托妈妈”无异⑧。兴京(今新宾)“瓦力额摩,世俗多谓歪里妈妈音转化矣,乃家宅之女神”。据载,新宾满族祭祀“民户岁时报本,率皆悬宗谱中堂,前设几案,罗列祭品……”, “又有供朱果神女及万历妈妈者,亦均附祀”⑨。这里明确说佛托妈妈是女性。佛托妈妈为女性,本文谨就如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辨: 首先,我们先弄清“佛托妈妈”之“妈妈”一词的含义。满语,清代称之为“国语”。至清中期以后,经过清代历史上第三次的汉满文化大融合,清代的“国语”满语和骑射逐渐消亡,但个别词汇、语句、称谓等仍保留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中,如称爸爸为“玛玛”、称妈妈为“讷讷′,称哥哥为“阿烘”,称姐姐为“格格”等。那么, “歪里” “完立”是什么意思呢?它们能音转为“万历”吗?回答是否定的。“完立”是满语,其意为木偶,“完立妈妈”是指满族人供奉的女神的神像木偶,如同汉族人的泥菩萨一样。这样说来,“完立”就不是“万立”、 “万历”、 ∵歪里妈妈”也就不是“万历的妈妈”了。那么“玛玛”与“妈妈”同不同呢?是不是写法不同呢?在满语中称母亲为“额娘”、 “讷讷”,还有称“阿家”、“奶奶”者,可就不像汉族那样称“妈妈”。 “玛玛”(妈妈)就是“玛玛” (妈妈),而不是妈妈,从“妈妈”一词中可否断定其性别呢?还是不能。如果从满语分析,满语称“爷爷”为玛法,称爸爸为“玛玛”、 “阿玛”。但这能说明,“佛托妈妈”是男性吗?也不能。我们知道,满族神话中大约有300多位慈祥育世、佑庇八方的女神①。这些女神的名字,满族人世代传说皆称她们为妈妈神,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如:康熙初年从乌苏里江被招抚来宁古塔八旗的郭合乐部族人所供的断事神他拉伊罕妈妈,是女性;宁安(俄多里)吴姓氏族祭祀的鹿神为抓罗妈妈,译成汉语是鹿奶奶,又称作抓罗格格女神。但这里的“妈妈”∵词不是汉语中的“妈妈”(母亲)。另如乌布西奔妈妈、神鹰妈妈,满族神话故事《天宫大战》中永远不死、不可战胜的善神阿布卡赫赫就是一位穹宇母神,是女性神。阿布卡赫赫裂生的卧勒多赫赫(希里女神)也是女神。再如秋千女神车库妈妈,女神塔其妈妈、美丽的尼亚其妈妈等等妈妈神都是女性。富育光说:“满族神祗中现有人格化的自然物神祗,又有半人半兽半禽神祗,而且人神中多数为女神,如果大小神职一一排列,能有300余位女神,可以说是威严的女神圣殿和神谱。”神话中的众多女神,北方习俗称为“妈妈神”①。这里明确说,满族神话中的300余位女神,按北方习俗均称之为“妈妈神”。而佛托妈妈是不是女性神祗呢?按上述说法,是可以肯定的,是女性神。满族神话中的东海女神奥姆妈妈,恰哈拉部族始神女祖老妈妈等均为女性神祗。《沙克沙恩都哩》故事传说,刚有人类的时候,他们只知道捕猎觅食,对一些天灾病患,一点也不懂得预防。为此,天神打算派沙克沙下界,预报一些吉凶祸福。正在这时,下方管平安育子女的神“佛托妈妈”上天启奏9让沙克沙降生在纳音河地方的“一个没儿没女的老人”家⑧。这里也是说佛托妈妈是保婴女神。上边说的众多女神皆为“妈妈神”。这里有个问题,即在现实满族口语中称母亲为“讷讷”、 “额娘”,而不称妈妈,称母亲为“妈妈”的是汉族。在满族人民思想、生活中,是否可能是因公认已知佛托妈妈是女性,因而就无须言其性别了呢?那么,为什么满族女神都以男性“妈妈”来称女性神呢?按理说,满族女神在满族中应以满语来称谓,为什么以男性称谓来称女神呢?我们按满语来分析,原来满语“妈妈”汉语是神之意,而且是女神, “佛托”,汉语意是柳树、柳枝之意,满语“佛托妈妈”,汉语意是柳树女神。如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升乡的妈妈伙洛,汉语意是女神沟。这样佛托妈妈为女性是极明确的了。 其次,“换锁”之祭究竟祭的何神?《兴京县志》在祭祀条申说,“树柳枝祭”是为“佛多”(佛朵、佛托)而设,并认为“祭柳枝”、“插佛多”和“避灯祭”均为同条一神,县志中仅寥寥数语,并没说明祭“佛托”之缘起。但在清代《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独为“佛立”一神而祝,其序称此仪乃“为婴儿求福”。n阝么,“佛托”其职究竟是不是专为“求子”或“为保婴而祀”呢?因各文献均未作缘起说明,我们只能作如下分析。 满族民间的“换锁”之仪俗称祭佛托妈妈,并有“前不栽杨,后不栽柳”之谚,因柳枝要受祭拜,就不能栽在院后,祭佛托妈妈时必少不了的是“柳枝”。其仪是,祭祀时将索绳口袋(满族民间亦称之为“妈妈口袋”)打开,请出索线(亦称子孙绳),一头拴在神板挂索绳口袋的斜余子上,另一头扯到屋外祭祀用的柳枝上。子孙与柳枝联系在一起是什么用意呢?我们知道,满族在其形成过程中的200年时间里,尤其进入辽沈地区,最后人主中原的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的马上战争的历史长河中,满族人民世世代代处于战争状态,男丁多死于战争。而满族人民为了维系民族生存,只有重视生育繁衍,才能延续民族血统,保持民族兴旺,兵强马壮,以便开基立业。满族早期处于游猎生产生活时,居无定所,又常年与山牲野兽打交道,幼儿的生命无保障。因此,满族人民对生育和保婴是极为重视的。这样,在创造保护神过程中,自然就创造产生了佛托妈妈保婴女神。 满族的图腾崇拜中有柳树崇拜。柳树生命力强,不择生长条件、环境,只要水分充足,即可插枝成活。满族人民希望能像柳树一样,生育繁殖众多的子孙。这样,满族又将对柳树的图腾崇拜和子孙繁衍联系在一起了。因此,在祭祀保婴女神佛托妈妈时,要保护像柳叶一样多的儿孙。这恐怕就是祭佛托妈妈的缘起吧! 满族人在清明上坟时,不同于汉族,汉族是在坟头压半张烧纸,在坟门口烧纸钱。而满族则是在坟头插“佛托”。佛托就是在一根1。5米左右长的木杆,串上苞米骨(即玉米棒子的核),在苞米骨上扎一团五彩色纸,纸团下飘逸着一圈五彩纸条,长约0。3米左右。据说苞米骨代表裸体女性,而扎缠的一团子五彩纸条代表子孙,一团纸团包住苞米骨,五彩纸条飘垂其下,说明或者说是满族人企望子子孙孙,世代繁衍,相传不息。这里我们不妨来个大胆推理,当子孙绳,即索绳,从妈妈口袋中“请出”时,是一团子布条,红色布条代表男性,蓝色布条代表女性,其形正似坟头上插的佛托头,将这一团子孙绳擎起时,恰好子孙绳外的彩色布条飘逸下来,这样,手臂似佛托支杆,一团子孙绳似佛托之头,一团子孙绳飘下的各色布条(每个布条代表一个子孙)恰好似佛托头当啷下来的五彩纸条,而从妈妈口袋中“请出”子孙绳的是主持祭祀的父、母亲,上坟插佛托,正好是寄希望于父祖辈,保佑后代昌盛,子子孙孙,绳绳继继。因此,我们说佛托妈妈是女性,不是男性。
再次,以满族坟头插佛托和妈妈口袋中的子孙绳为依据,我们再来看看满族有的姓氏的绫条祖先谱。在新宾满族自治县城郊乡蓝旗村的石氏,满族,正蓝旗人,他们的祖先谱即为绫子条式的,称之为“发荣条子”,其他居地的石氏满族亦皆如此。下营子镇、上夹河镇、北四平乡的倪姓满族,他们的祖先谱亦为“发荣条子”。另据载:岫岩满族供奉的祖先板(亦称祖宗板、神板)上,既无文字,又无绘像,仅以各色绫条代修之,置净板上,板贴黄挂彩④。这就是说,由于早期满族还没有接受到汉文化中的祖先谱,满族立祖先谱写在牛皮纸、牛皮、白布或黄绫子上。绫子条式的祖先谱其式为∶用一块蓝布约1。5尺长,宽约1.5尺,自有至左由上钉布条,布条宽约2指,长约卫柞,布条上写祖先的名字。石氏的名字排法是,长居有,少居左。而倪氏的排法是长亦居有,但其写有子孙名字的布条却在其长的布条之后,钉在一起成为一摞,一摞即为一支人。这恐怕也是从子孙绳、佛托衍生而来的吧! 其四,满族接受汉文化的厕姑神崇祀后,逐渐演变为“笊篱姑姑”(亦称笊篱姑娘)神。但在宁安,据满族老人讲,以前曾供过“笊篱妈妈”,其神在大梁之上,笊篱姑姑毫无疑问是女性神,称“笊篱妈妈”,难道这“妈妈”是“爸爸”——父亲之意吗?据有关文献载,黑龙江、吉林各地的满族先人无供奉佛托妈妈之举,也不祭佛祖、关羽和观音菩萨“三神”,佛托妈妈的产生是满族先人南迁后的事。尽管如此,虽然不能完全肯定“佛托”与“感恩所设”有关,但完全可以说是南迁后的满族确是希望民族振兴,人丁兴旺,由此,而结合崇柳,产生佛托女神,不是很自然的吗? 当然,有的学者认为,有的满族人家在祖先板的斜余子上横放一只祖先使用过的“箭”,也受其子孙的祭拜,寓以箭射柳之俗来否认佛托妈妈为女性神,但这仅是有的满族,并不普遍。有的还供祖先使用过的战刀,恐怕这与生育无关了吧? 满族的先人自肃慎时始,就是以渔猎为生的民族,由于捕鱼、狞猎和争战,男子的生命安全没有基本保证,所以,对女性尤其尊重,故而,满族神话中女神尤其众多。而女性又是繁衍后代之母体,早期满族人尊重女性,创造的生育神自然也是女性。因此,满族的始祖神是长白山的裸浴的仙女。至于“换锁”祭时,不让子女近前,传说佛托妈妈赤身裸体,而满族清明坟上插的“佛托”(又称之为“佛绦”)的苞米骨就象征裸体的佛托妈妈。 满族的始祖神是长白山天池中沐浴的三仙女佛库伦,沐浴时误吞朱果而受孕。这似可从“祭堂子”中看出端的。清廷皇室和满族民间“祭堂子”均充满诡秘的气氛,从不准外人擅入。我们虽不能将清官皇室的“祭堂子”同民间的“避灯祭”混为一谈,但是谁能肯定断言这其中没有联系呢?笔者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榆树乡蔡家村孤山子电访问时,正红旗满洲人关中汉说,三十多年前,关氏家族除在西墙供神板外,在二门后供木马(木马为薄板制成马状),今已断裂,但仍保存,在房门后供佛托妈妈(也是薄板制作成未穿衣服的长发女人状,因破碎后未保存,未能看到其形)。因此,我们认为,满族的始祖女神下一沐浴时的三仙女,即是后来宫廷中“堂子”条中的佛母,也就是民间祭的裸体的佛托妈妈女神。“献件避灯迎神,相传谓祀本祖宗也”。其编纂者确信“佛托妈妈”为“家宅之女神”, “树柳枝祭”与“避灯祭”均为祭“佛多”,这“本祖宗”即是“家宅之女神”,这祖宗(即始祖神)能不能和汉民族的始祖神女娲相类似呢? 总之,满族朝野祭祀的佛托妈妈是保婴女神,是满族南迁后由祭柳、崇柳丽形成的隆重的祀典,不仅是满族重要的传统习俗,也是清代朝野重要的祀典之一。
倪匡的个人生活
本文2023-10-13 14:43: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