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海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秦汉及以后,上海先后属会稽郡、吴郡。
公元751年,唐玄宗时,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
公元991年,宋太宗时,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
公元1218年,南宋嘉定年间,在上海设立嘉定县。
公元1267年,南宋宋度宗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公元1292年,元帝忽必烈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孕育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现在就古代上海的十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崇明高氏: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其一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文公姜赤的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其二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为山东高氏。其三出自朝鲜半岛高句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其四出自鲜卑族、满族、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当今高氏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广东等省,其中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中国形成了渤海湾、东部沿海地区高比率的高姓区域。
高氏的主要郡望为渤海郡、渔阳郡、广陵郡、河南郡。高氏的主要堂号有广陵堂、辽东堂、渤海堂、厚余堂等。上海崇明崇邑高氏仍有家谱传世。
金山黄氏: 黄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于官为,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和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其二源于黄国,黄国灭亡后其子民以国为氏,称黄氏。其三源于回族、满族等汉化改姓。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氏的主要郡望为江夏郡、会稽郡、零陵郡、巴东郡、洛阳郡、晋安郡、濮阳郡、东阳郡、南安郡、西郡、江陵郡、松阳郡、固始郡。黄氏的主要堂号有山谷堂、江夏堂、宽和堂、紫云堂、孝友堂、四士堂、千顷堂、聚斯堂、双江堂、三略堂、五桂堂、源远堂、炽昌堂等。上海金山黄氏、上海嘉定黄氏、上海崇明黄氏均仍有家谱传世。
松江吴氏: 吴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其一源自古吴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其二源自祝融氏吴回,其后裔子孙有以吴为姓。其三源自姚姓,夏启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建立虞国,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其四源自黄帝后裔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与仲雍,其在南方建立了吴国,吴国为越国所灭后,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其五源自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现代吴姓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安徽八省。广东为吴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华南、华东、川鄂贵湘三大吴姓分布地区。
吴氏重要的郡望有延陵、渤海、濮阳、陈留、汝南、长沙、武昌、吴兴等八个。吴氏的主要堂号有延陵堂、至德堂、三让堂、渤海堂、让德堂、种德堂、世德堂、仁德堂、至德堂、秀聚堂、忠义堂等。今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仍有家谱传世。
崇明施氏: 施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其一源于姬姓,为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姬尾生之后,姬尾生,字施父,史称施父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其二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施氏国灭亡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属于以国名为氏,施氏族人大多尊奉施父尾为得姓始祖。其三出自殷商时期七族之一的施氏,周武王姬发之弟姬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施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其四源于方姓,出自明朝初期大儒方孝孺同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施字拆开为方人也。其五源于蒙古族、白族、赫哲族、彝族、苗族、羌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当代施姓主要集中于江苏、福建、浙江三省,其次分布于上海、湖北、安徽、台湾、云南、广西等省。施氏的主要郡望为吴兴郡。施氏的主要堂号为吴兴堂。上海崇明施氏、上海奉贤施氏均有族谱传世。
松江刘氏: 因汉高祖刘邦祖籍丰县,起家于沛县,而丰县和沛县后来都属彭城郡,所以天下刘氏莫不以彭城为自己的祖籍,而称为彭城刘氏。彭城也就历来都被视为刘姓的正宗郡望,宋代以后更成为天下刘姓的统一郡望。西汉初,汉高祖刘邦的小弟刘交受封为楚王,史称楚元王;后来,汉宣帝刘询又封皇子刘嚣楚王,史称楚孝王。因此,彭城刘氏也就分为两个主要支派,一是楚元王刘交派;一是楚孝王刘嚣派。
刘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东三省,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其中江西为刘姓第一大省。
刘氏的主要郡望为彭城郡、沛郡、弘农郡、河间郡、中山郡、梁郡、顿丘郡、南阳郡、东平郡、高密国、竟陵郡、河南郡、尉氏县、广平郡、丹阳郡、广陵郡、长沙郡、临淮郡。刘氏的主要堂号有彭城堂、藜照堂、中山堂、五忠堂、墨庄堂等。上海松江刘氏仍有族存世。
崇明倪氏: 倪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其一出自曹姓,黄帝后裔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郳,建立郳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为郳氏。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为避仇改氏为儿,再后又改为倪姓。其二出自远古颛顼帝后人邾侯之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其三出自商诸侯儿伯,子孙为倪姓。其四源于鲜卑族,北魏代北复姓贺郳氏改郳姓,后又改为倪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其五源于蒙古族、满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倪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为多。倪氏的主要郡望为千乘郡。倪氏的主要堂号有千乘堂、经锄堂、敬业堂等。上海崇明倪氏、上海南汇倪氏均仍有家谱传世。
嘉定金氏: 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出自少昊金天氏。其二出自古有金国,国人以金为氏,伏羲臣金堤为其后。其三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金城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其四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执金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五源于官位,出自三国后期曹魏时期官吏金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六源于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如今金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二省,其次分布于山东、辽宁、安徽、江苏、湖北、上海六省,其中浙江为当代金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东南皖苏沪浙、中原豫鄂、东北三省三块金姓聚集区。
金氏的主要郡望为彭城郡、京兆郡。金氏的主要堂号为京兆堂、丽泽堂等。上海嘉定金氏和上海宝山罗溪金氏均仍有族谱传世。
上海乔氏: 乔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为黄帝守灵之后裔,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名为氏,称为桥氏,属于以地名为氏,桥氏改为乔氏。其二源于匈奴族、蒙古族、达斡尔族、满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乔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江苏、山西四省,其次分布于河北、内蒙古、陕西三省,其中河南为当代乔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北部豫晋冀、东部鲁苏两个乔姓聚集区。
乔氏的主要郡望为梁国、顿丘郡。乔氏的主要堂号有梁国堂、顿丘堂、文惠堂、纯洁堂、在中堂、三友堂、善益堂、金陵堂、南有堂、枣临堂、爱竹堂、问心堂、飞鸣堂、积庆堂、世胄堂等。上海梁国乔氏仍有族谱传世。。
崇明宋氏: 宋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时封微子启于商朝发源地商丘,建立宋国,以奉商祀,宋国被齐国灭后,宋国子孙遂以国为氏,此支来源为宋姓正宗,在宋姓人口中占绝大部分。其二出自姬姓,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大夫姬宋,字子公,又称公子宋,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宋氏。其三出自土家族、党项族、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当代宋氏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四省,其次分布于辽宁、四川、湖北、江苏、山西、吉林、湖南、安徽八省,其中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中国形成了冀鲁豫、川鄂、黑吉辽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
宋氏的主要郡望为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江夏郡、乐陵郡、京兆郡。 宋氏的主要堂号有拱微堂、京兆堂、西河堂、广平堂、敦煌堂、河南堂、弘农堂、扶风堂、江夏堂、乐陵堂、玉德堂等。上海崇明宋氏仍有族谱传世。
南汇李氏: 李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出嬴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其二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其三源于蒙古族、满族、锡伯族、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当今李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其中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李氏的主要郡望有陇西郡、赵郡、顿丘郡、中山郡、广汉郡、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李氏的主要堂号为陇西堂、青莲堂、太白堂、延平堂、西平堂、赵郡堂、平棘堂、玉树堂、树伦堂、忠愍堂等。上海南汇竹冈李氏、上海松江陇西李氏、上海溪法华李氏均仍有族谱传世。
上海在古代一直籍籍无名,古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上海如今会成为超越都城的存在。古代上海的默默无闻,反过来为世家大族的繁衍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反而让他们传承的更为久远。
金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六十四位姓氏,在中原和皖苏浙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当今金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总人口大约近380万。那么金姓女宝宝应该如何起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金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木的宝宝) 金荷雅 金芳慕 金芳瑶 金花慕 金琴珺 金筠茹 金桃漫 金桂娇 金琦淑 金琳淑 金花醉 金榆珺 金桐瑶 金琪雯 金花瑶 金榆惠 金琪珺 金娥萱 金芝瑶 金芳漫 金莉媚 金纹娇 金桑瑶 金筠茜 金琦珺 金榆云 金筠清 金纹萱 金楠雅 金芳娇 金芝萱 金烟雅 金煜雅 金琳云 金桃瑶 金桃慕 金琳婷 金芸萱 金筠云 金莉媛 金桐霄 金微茜 金熙茹 金凌萱 金筠媛 金桂莹 金桂萱 金虞雅 金琳雯 金琦雅 金琪涵 金莉雅 金莉茜 金烟茜 金桐蝶 金榆雅 金熙珺 金荷晴 金桐慕 金芳霄 金琦清 金琳珺 金琳雅 金娜萱 金琪惠 金花慧 金琪婷 金琪茹 金荷涵 金花莹 金琳茵 金筠惠 金莉雁 金琳茹 金琦茜 金芙娇 金荷晴 金芳萱 金熙雁 金桐漫 金凌娇 金熙茜 金筠涵 金熙雅 金虞茜 金琪雁 金榆茜 金芸娇 金微雅 金琦云 金榆雁 金桐萱 金筠珺 金琦惠 金芳醉 金琴雯 金芳冰 金倚冰 金纹竹 金芙冰 金桑冰 金花冰 金桐冰 金芸冰 金莉桐 金琦桐 金熙芳 金琳芸 金琪芷 金虞芝 金荷曦 金兰桂 金琦芳 金榆桑 金纹玉 金倚巧 金芷卉 金芳卉 金筠凌 金熙芷 金虞芸 金琪凌 金琳芙 金熙芸 金微芸 金兰夏 金微桐 金琦露 金微娟 金榆芸 金筠芸 金烟芸 金虞花 金虞桐 金烟芙 金熙芙 金芷巧 金兰芸 金榆芝 金琳凌 金筠纹 金微芙 金莉娜 金莉纹 金兰芷 金兰芳 金琳曦 金琦纹 金荷娜 金琳娜 金莉曦 金熙桐 金夏玉 金筠娟 金琳芝 金榆桐 金楠芙 金筠桐 金琦桂 金兰芝 金琪芙 金虞芷 金莉芙 金莉露 金筠曦 金兰芙 金琳芳 金虞芙 金琦芹 金琴桐 金兰娥 金琦娜 金琦芙 金琴芙 金熙娟 金琳芷 金筠芙 金烟芷 金琦蕊 金兰沁 金琦馥 金筠蕊 金兰昕 金微蕊 金莉馥 金兰彤 金兰明 金熙蕊 金熙若 金琦婧 金琴敏 金莉海 金熙婧 金琳雪 金琦雪 金熙卿 金筠英 金琳海 金微卿 金莉卿 金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火的宝宝) 金芳瑶 金煜婷 金桐瑶 金花瑶 金芝瑶 金烟媛 金桑瑶 金恬瑶 金烟雅 金煜雅 金桃瑶 金琳婷 金莉媛 金夏蝶 金凌萱 金筠媛 金虞雅 金傲晴 金烟茜 金桐蝶 金珍瑶 金荷晴 金娜萱 金虞媛 金虞岚 金夏影 金虞翔 金琪婷 金娜瑶 金荷晴 金玲缘 金凌娇 金虞茜 金凌瑶 金娜羽 金珍羽 金夏羽 金虞芝 金荷曦 金筠凌 金虞芸 金琪凌 金兰夏 金虞玲 金虞凌 金烟芸 金虞花 金虞桐 金烟芙 金烟曦 金琳凌 金莉娜 金琳曦 金荷娜 金琳娜 金莉曦 金夏玉 金灵邑 金烟凌 金虞芷 金傲娜 金筠曦 金虞芙 金琦娜 金烟芷 金兰昕 金兰彤 金烟婉 金虞婕 金莉梨 金虞娅 金虞迎 金虞婉 金芙黛 金芳黛 金娜忆 金娜璐 金娜黛 金凌璐 金桐黛 金倚黛 金桐璐 金娜君 金夏邑 金桂璐 金芝璐 金娜邑 金倚璐 金夏君 金花璐 金怡采 金忆曦 金黛蓝 金采莲 金檀曦 金采羽 金黛君 金采忆 金黛亦 金璐邑 金璐羽 金君黛 金黛曦 金昕萱 金怡瑾 金昕忆 金欣瑶 金南璇 金昕影 金映蓉 金昕莹 金欣璐 金昕莲 金宛瑶 金妮萱 金柳瑾 金佳瑶 金依璐 金妮莲 金妮黛 金彦璇 金虹晓 金佳黛 金宛璐 金宛黛 金彦瑾 金映瑾 金昕乐 金彤瑶 金昕邑 金彤蝶 金昕瑶 金艳璐 金欣蝶 金柏璇 金妮影 金璐芷 金采桑 金君恬 金黛瑾 金璐芳 金璐恬 金黛璇 金宛璇 金采娜 金彤瑾 金莲璇 金莲娜 金黛桑 金璐瑾 金佳晓 金优璇 金昕晓 金采芙 金采曦 金黛芸 金采芸 金忆璇 金欣瑾 金采璇 金璐芸 金璐蓉 金璐颖 金采芝 金璐芝 金采芳 金采芹 金璐凌 金黛娜 金采芷 金奇璇 金妮瑾 金采凌 金君娜 金黛玲 金璐桐 金杏娜 金黛芙 金昕颖 金忆瑾 金昕瑾 金莲珍 金昕燕 金璐芙 金忆凌 金妮颖 金黛芹 金采桐 金璐倚 金忆晓 金采颖 金君瑾 金琴昕 金蝶娜 金夏嘉 金蝶桐 金夏菲 金娜裳 金莹娜 金娜语 金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土的宝宝) 金倩影 金傲岚 金珊影 金诗岚 金素影 金歆岚 金珊叶 金珊缘 金傲晴 金虞岚 金夏影 金虞翔 金玲缘 金珊羽 金娜羽 金珍羽 金夏羽 金素羽 金傲珊 金灵邑 金傲娜 金烟婉 金虞娅 金诗婉 金歆婉 金虞迎 金虞婉 金诗娅 金艳秋 金艳柔 金艳姿 金艳幽 金艳怡 金娜忆 金素邑 金夏邑 金珊邑 金娜邑 金柔邑 金怡邑 金玥羽 金怡采 金怡羽 金思羽 金柔羽 金幽羽 金幽邑 金忆曦 金采羽 金忆馨 金采忆 金忆羽 金黛亦 金璐邑 金忆邑 金璐羽 金怡瑾 金依缘 金昕忆 金昕影 金幽燕 金宛瑶 金依璐 金宛缘 金宛璐 金依叶 金宛黛 金思燕 金昕邑 金姗影 金玥静 金艳璐 金妮影 金宛璇 金优璇 金忆璇 金忆静 金忆倩 金依静 金忆瑾 金昕燕 金忆宸 金忆凌 金忆珊 金忆晓 金宸嫣 金诗宛 金素嫣 金以珊 金虞宛 金幼珊 金缘娜 金夏嫣 金诗依 金娜嫣 金娜瑛 金恬嫣 金傲妮 金虞依 金影娜 金缘玲 金忆瑜 金忆翠 金晓影 金忆嫣 金黛瑛 金晓缘 金璐瑛 金忆瑛 金静影 金钰嫣 金燕黛 金晓邑 金虞嫣 金燕璐 金晓忆 金虞瑛 金宛儿 金影岚 金缘瑾 金忆依 金缘婷 金忆晴 金幼丝 金璐依 金佑怡 金忆絮 金忆妮 金忆媛 金依青 金采宛 金姗依 金宛妮 金采玥 金采音 金忆宛 金缘媛 金忆彤 金妮宛 金冬岚 金缘璇 金昕依 金忆姗 金忆舒 金采依 金艳铃 金姗玥 金诗燕 金妮玥 金姗怡 金蝶宛 金蝶依 金宛怡 金依怡 金昕怡 金宛姿 金昕音 金宛玥 金瑶依 金昕韵 金虞燕 金缘妮 金影儿 金瑶宛 金宛春 金姗音 金缘姿 金晓怡 金瑶怡 金缘秋 金瑶瑛 金夏依 金珊依 金晓玥 金珊宛 金娜依 金夏宛 金蝶嫣 金缘翠 金缘绿 金瑶嫣 金蝶玥 金倩依 金素宛 金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金的宝宝) 金倩影 金纹婵 金熙舒 金素霄 金熙絮 金诗惠 金诗云 金珊影 金珊婵 金宸慕 金珊霄 金诗岚 金素影 金歆岚 金宸婵 金倩婵 金珊叶 金珊缘 金诗雯 金倩慕 金歆寒 金珊慕 金靖雯 金诗淑 金歆絮 金珊漫 金倩霄 金新惠 金倩冰 金珊冰 金珊羽 金素冰 金宸冰 金素羽 金诗露 金歆纹 金傲珊 金熙珊 金熙倩 金熙宸 金诗素 金歆珊 金诗珊 金靖珊 金歆素 金诗倩 金诗宸 金微倩 金歆馥 金诗敏 金歆雪 金诗曼 金诗雪 金诗婉 金歆婉 金诗觅 金诗娅 金歆旋 金铃雪 金艳秋 金艳柔 金艳姿 金珊霜 金笑霜 金珊妍 金素霜 金素邑 金珊妙 金宸霞 金素霞 金倩缦 金珊缦 金珊邑 金倩霜 金素妍 金素缦 金素妙 金春妍 金柔邑 金柔冰 金思冰 金柔妍 金思妙 金思江 金思羽 金思妍 金柔羽 金思秀 金忆馨 金霞馨 金霜秀 金姗妙 金姿洁 金青慕 金姗婵 金姿静 金思静 金思洁 金姗秀 金姗漫 金姗妍 金思凝 金柔霎 金思润 金姗慕 金思燕 金姗影 金沐婵 金沐秀 金玥静 金青慧 金青婵 金柔凝 金姗洁 金雨静 金霞宸 金秀馨 金初露 金秀纹 金妙宸 金忆静 金姗凝 金缦珊 金忆倩 金依静 金妙静 金霞静 金江倩 金江静 金忆宸 金霞珊 金忆珊 金含珊 金霞素 金妙珊 金歆沐 金宸嫣 金诗宛 金青仙 金素嫣 金诗雨 金以珊 金诗佩 金宸鸣 金慧倩 金素嫦 金珊瑜 金诗明 金幼珊 金素华 金漫倩 金诗沐 金慕珊 金诗依 金漫珊 金纹瑜 金素瑜 金宸瑜 金靖儿 金漫宸 金素睿 金宸华 金珊凤 金歆姗 金珊华 金诗青 金歆佩 金白珊 金诗沁 金熙姗 金沐仙 金倩华 金静趣 金忆瑜 金霞瑜 金忆翠 金霜瑜 金静慕 金静霄 金霎婵 金润婵 金静影 金钰嫣 金静霞 金诗华 金诗碧 金静霜 金歆华 金诗凤 金新华 金诗瑜 金歆舞 金诗睿 金霎秀 金歆瑜 金歆翠 金熙瑜 金静江 金宛儿 金秀姗 金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水的宝宝) 金芳慕 金花慕 金微雯 金桃漫 金纹婵 金琦淑 金琳淑 金琪雯 金榆惠 金熙舒 金素霄 金熙絮 金娥萱 金诗惠 金芳漫 金诗云 金莉媚 金纹娇 金宸慕 金熙淑 金榆云 金珊霄 金筠清 金纹萱 金熙雯 金琳云 金熙雯 金桃慕 金筠云 金桐霄 金微茜 金熙茹 金熙惠 金琳雯 金诗雯 金琪涵 金熙珺 金桐慕 金芳霄 金微涵 金琦清 金倩慕 金歆寒 金琪惠 金珊慕 金花慧 金靖雯 金荷涵 金筠惠 金熙云 金诗淑 金熙雁 金桐漫 金熙茜 金珊漫 金筠涵 金熙雅 金倩霄 金微雅 金微惠 金琦云 金新惠 金琦惠 金琴雯 金倩冰 金珊冰 金芳冰 金倚冰 金纹竹 金芙冰 金素冰 金桑冰 金宸冰 金花冰 金桐冰 金芸冰 金熙芳 金诗露 金纹玉 金歆纹 金熙露 金熙芷 金熙珊 金熙倩 金熙宸 金熙芸 金微芸 金微桐 金琦露 金微娟 金熙芙 金筠纹 金微芙 金莉纹 金琦纹 金熙桐 金莉露 金兰娥 金熙娟 金微倩 金兰沁 金琦馥 金微蕊 金莉馥 金歆馥 金兰明 金熙蕊 金诗敏 金熙若 金熙雪 金歆雪 金琴敏 金诗曼 金莉海 金熙婧 金琳雪 金琦雪 金熙卿 金琳海 金微卿 金榆曼 金莉敏 金熙梅 金诗雪 金琦敏 金熙曼 金琳觅 金诗觅 金琴曼 金熙英 金熙婕 金筠雪 金铃雪 金琳曼 金芳妍 金花缦 金纹莲 金桐江 金桐妙 金珊霜 金笑霜 金芳缦 金娥君 金珊妍 金桂霞 金素霜 金桐霜 金芙霞 金纹妙 金芳霞 金芝霞 金桑缦 金珊妙 金宸霞 金纹妍 金素霞 金倩缦 金珊缦 金芳妙 金娟霞 金芷霞 金芳霜 金倩霜 金素妍 金素缦 金素妙 金桑霞 金盈竹 金盈君 金虹妍 金春妍 金芊冰 金柳妍 金柔冰 金盈妍 金思冰 金柔妍 金柳江 金香冰 金思妙 金盈冰 金思江 金盈江 金红杏 金思妍 金柏冰 金芍冰 金霞江 金君霜 金霞冰 金霞馨 金霞竹 金君缦 金霞妍 金君霞 金妙缦 金霜冰 金君冰 金霞露 金霜秀 金姓历史名人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为文怪诞,性情狂傲,不求功名,以著述为务,评天下才子书有六,一《离骚》、二《庄子》、三《史记》、四《杜诗》、五《水浒》、六《西厢》,其评语流传甚广。
金农:清代书画家兼诗人。善诗文,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尤以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日磾:西汉时大臣。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时从昆邪王归汉,任马监,迁侍中。其后世代官宦,且多为侍中。历7世皇帝为内侍,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成为功臣世族的代称。他可以说是金姓历代名人中地位最显赫的人物。
金刚智:唐朝佛教密宗僧徒,南天竺人。来中国传教,来中国传教,曾译《金刚顶经》,与善无畏、不空唐玄宗时并称'开元三大士'。
金姓聚集地: 迁徙分布
金姓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新罗,朝鲜古国名,与高丽、百济并立,其国王姓金。金日磾家族居住在长安,累世官宦。南北朝时,金氏有迁至今甘肃境者,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人。唐朝贞观年间所定益州蜀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在迁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
台湾的金姓,不算很多,在台湾诸姓中排列为第九十位。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遍布台湾各地。大陆的金氏迁台,是始于清代。据有关史料记录,随着时代的变迁,金氏由源地山东逐渐向南移迁,先后迁居安徽、江苏、浙江、以至福建、广东等。尔后,又由福建迁居台湾。最早迁台的金氏,是清嘉庆年间以中人为业的金寿老。金寿老入台,使台湾有了金姓,他也被金人后世奉为台湾金氏的开基始祖。
堂号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皇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金姓又有以'彭城'、'京兆',为其堂号名的。
家乘谱牒
上海:罗溪金氏谱略一卷、嘉定金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苏:金氏新族谱二卷、金氏重修族谱不分卷、金陵金氏族谱二卷、古润金氏宗谱六卷、毗陵金氏宗谱八卷、毗陵金氏重修宗谱二十一卷
浙江:金氏家谱不分卷、富春玉洲金氏宗谱三卷、休宁迁浙金氏谱略一卷、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黄岩大田金氏宗谱十二卷
安徽:京兆金氏统谱十卷、金氏统谱六卷、休宁南城金氏族谱、瓯山金氏眉公支谱四卷、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湖南:金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三卷、宁乡金氏陆续修族谱、金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湘乡金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二卷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姓氏起源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据家族网·国家家谱研究中心的报告资料推测,《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如今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总论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意义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族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7.民族史资料。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
8.地方史志资料。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
9.教育史资料。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
10.民俗学资料。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
11.宗教史资料。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
12.华侨史资料。中国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家谱涉及族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数、时间、侨居地区分布、职业、所在地生产、生活情况及与家乡、家族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联系,这为我们进行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13.重大历史事件资料。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但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
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封建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家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家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中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方法既要继承传统家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2]
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文化
如今,一些地方官方和民间修家谱热情高涨,据东阳谱牒文化研究者马云鹿分析,可归纳为经济的稳步发展、宽松的思想氛围和与日俱增的崇祖寻根意识。
从宋代开始,修纂家谱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有修谱传统的地区,随着思想的解禁,曾被视作封建迷信的家谱可以自由流通阅读,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的美好回忆。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被认为是维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途径。人们热情操办家谱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一种凝聚力。
中国家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记事详备的独特史料。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进行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但作为一种特殊史料,家谱有与正史、方志等其它史料迥然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就构成了家谱特有的属性。修谱还被视为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在浙江温州等地,华侨回乡首要之事就是寻访家谱。当浙江东阳赵氏家族要重修家谱的消息传到台湾后,27位赵氏后人立刻捐助了21万元新台币。随着家谱的复兴,上海、镇江等地图书馆相继开辟出家谱阅览室,用来接待海内外络绎不绝的寻根者。许氏家族曾是江苏句容的名门,其后人意外地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家谱,全族皆为之沸腾,老人们更是喜泪横流,散落在内地和台湾各处的族人们一起复印家谱,并举行了家谱返家活动。
面对家谱的复兴现象,有专家担心家谱的生命力只能持续一时。青年一代家族意识的日渐淡漠,是家谱文化将遭遇或已遭遇到的真正壁垒。10余年来在东阳走村问乡的马云鹿说,在他寻访的每个村庄,提起修家谱,都是年长者劲头很足,而年轻人不理解。在浙江兰溪,当前民间收藏的家谱达500种以上,存量为浙江省县级之最。然而,令兰溪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彩标感到担忧的是收藏户主已由传统型的父祖辈开始向对家谱无多大兴趣的儿孙辈交替,而年轻人对家谱的存放、借用、翻晒等并不重视,所以这段时间来损毁的较多。
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认为,家谱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1、湖北沅江金氏字辈:“国正天心纯学本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帝廷贤辅佐必用读书人”。
2、湖北花水港金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克绍先业正学大光宽信敏惠厚德显扬”。
3、湖北金氏一支字辈:“殿绍生永建家国世配中重起”。
4、湖北金氏一支字辈:“文宗志万正大光明国家新(兴)胜(盛)”。
5、湖北广水金氏字辈:“正大光(成)明传世泽,诗书礼乐继家深”。
6、辽宁辽阳金氏字辈:“玉朝殿新万绍忠文主德继续振家庭”。
7、辽宁灯塔市金氏字辈:“长洪殿作明永宝生”
8、辽宁大连金氏字辈:“明学士广朝宗建延安门地春常在”。
9、辽宁海城金氏字辈:“成兴富贵崇天徵”。
10、辽宁金氏一支字辈:“凤殿玉春井万宝国顺廷”。
即使一个村同姓也未必同祖 所以看别人的家谱没意义
你应该到自己老家找,这里是舍本求末!!
http://clubblogttcom/baijiaxing/69/
这里有你们家族介绍 你可以看下
下面是上海收藏的一些家谱 你可以去看下
金姓家谱目录
2004-12-9
--------------------------------------------------------------------------------
金
4380上海宝山罗溪金氏谱略一卷
(民国)金其源纂修
民国六年(1917)排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4381辽宁锦西金氏族谱一卷
(清)金锃纂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木刻本
辽宁锦西市沙河营乡乌朝屯
4382上海嘉定金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金恩沛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本
上海图
4383江苏南京金陵金氏族谱二卷
(清)金玉音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刻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本 二册
北图
注:书签题《重刊金陵金氏家乘》。
4384江苏南京金氏新族谱二卷
(清)朱朝柱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金陵城刊本 二册
科图
4385江苏江宁金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清)金居敬重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稿本 一册
吉林大学
4386江苏镇江润州金氏重修宗谱六卷
(清)金全汉等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修 宣统元年(1909)世
耕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上海图 美国
注:书签题《古润金氏宗谱》。
4387江苏镇江古润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全喜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世耕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金锡爵始修於明供武间。
4388江苏武进延陵金氏增修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
(清)金谔等修
清咸丰六年(1856)木活字本 十册
美国
4389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十卷
(清)金维俊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0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八卷
(清)金方增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追远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4391江苏常州毘陵金氏重修宗谱二十一卷
(民国)金城主修
民国二年(1913)怀德堂活字本 十八册
历史所
4392江苏常州金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金康元 金家骥纂辑
民国八年(1919)受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3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八卷
(民国)金洪兆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追远堂木刻本
苏州大学
4394江苏常州延陵金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杏魁主修 金杏生主稿
民国三十年(1941)延陵金氏纯本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金世祚始修於明万历三十三年。
4395江苏常州毘陵湖里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元升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3、5-12,
又一部存卷5)
4396江苏常州毘陵钱桥里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震一等续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雍睦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4397江苏常州毘陵白荡金氏宗谱八卷
(民国)金嘉戊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始修於清光绪二十年。
4398江苏常州毘陵洋溪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培根 金振之主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毘陵金氏追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9江苏武进剡村金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金兰奎主修
民国十九年(1930)存著堂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4400江苏武进金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椿生主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金庆南始修於清嘉庆二十四年。
4401江西江阴暨阳花园金氏宗谱十七卷
(民国)金醉悟续修 金锡之重篡
民国十五年(1926)敦厚堂活字本 十九册
吉林大学
4402江苏 宜兴 阳潘社里金氏宗谱十卷
(民国)庄棋辰编辑
民国三十五年(1946)雁溪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4403江苏苏州枫江金氏谱略十卷
金承烈钞本 十册
江苏苏州市图
4404江苏常熟海虞慈村金氏家乘八卷首一卷
(清)金铁香等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刊本 四册
美国
4405江苏常熟海虞慈村金氏家乘□□卷
(清)金日良修辑 金荣海重辑
清同治间木刻本
苏州大学(存卷3-9,又一部存卷1-3
4406江苏常熟慈材金氏家乘十四卷
(民国)金慎思续修 金廷桂等纂
民国三年(1914)活字本
科图(存卷3-13)吉林大学 上海图
江苏常熟市图 美国
注:附《金氏文苑》内集二卷,外集一卷。
4407江苏常熟金氏宗谱六卷
(清)金荣济等修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六册
科图
4408江苏吴县金氏世谱不分卷
(清)金淳纂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 二册
历史所
注:金世章始修於清雍正四年。
4409江苏吴县金氏世谱不分卷
(清)金正诗 金正麟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二册
历史所
4410江苏吴县金氏宗谱十卷
(清)金景谟 金升重修
清嘉庆二十年(1815)敬承堂刻本 四册
江苏苏州市博
注:附《下保金氏重修族谱》一卷。
4411江苏吴县下保金氏重修族谱一卷
(清)金景谟 金升重修
清嘉庆二十年(1815)敬承堂刻本
江苏苏州博
注:附《金氏家谱》后。
4412江苏吴县洞庭夏泾金氏宗谱八卷
(清)金兰军编
清道光十一年(1831)叙伦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注:卷端、书口题《夏泾金氏宗谱》,封面、书签
题《洞庭金氏宗谱》。
4413江苏吴县金氏族谱钞不分卷
民国三年(1914)金科乙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博
注:该族居洞庭东山。
4414江苏吴江金氏家谱五卷
(清)金学诗编
清嘉庆三年(1798)修 嘉庆二十一年(1816)
补修刊本
日本 美国
4415浙江休宁迁浙金氏谱略一卷
清光绪二十年(1894)钞本 一册
美国
4416浙江杭州金氏宗谱一卷
(清)金日修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7)刻本 一册
浙江图
4417浙江富阳富春玉洲金氏宗谱三卷
(民国)金守梅修纂
民国五年(1916)怀德堂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4418浙江临安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金发诙重修
清嘉庆十年(1805)裕后堂钞本 七册
日本 美国
注:记事增补至光绪间。
4419浙江鄞县鄞东金氏宗谱二卷
(清)金廷椿纂修
清同治七年(1868)万松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民国)金椿生主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金庆南始修於清嘉庆二十四年。
4420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金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金学泗纂修
民国四年(1915)万松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上)
4421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金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金宏伸 金宏汝等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万松堂木活字本十二册
天一阁
4422浙江鄞县鄞东金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钱启共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永春堂木活字本一册
天一阔
4423浙江鄞县清源金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金德招 金继富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乘裕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4424浙江鄞县鄞月湖金氏家乘二卷
(民国)张琴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稿本 一册
天一阁
4425浙江慈溪汉塘金氏宗谱二卷
(民国)金利镇 金忠书等创修
民国十二年(1923)奉恩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4426浙江奉化龙溪金氏宗谱五卷
(清)王际青重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金歧始修於清雍正八年。
4427浙江嘉兴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
(清)金鸿吉 金兆蕃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
中央民院 辽宁图 山西大学
注:谱首修於清道光十四年。
4428浙江嘉兴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
(民国)金兆蕃续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兴孝堂刻本 一册
北图 中央民院 浙江图 浙江嘉兴市图
4429浙江绍兴山阴贤庄金氏宗谱不分卷
(清)金良编辑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敬爱堂木刻本 四册
浙江图
注:金兰初修於清顺治十四年。
4430浙江绍兴山阴贤庄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金良编辑 (民国)金兆珑续编
民国钞本 一册
浙江图
注:记事至民国仞年。后附《平水金氏谱》。
4431浙江绍兴平水金氏谱
(民国)金兆珑编
民国钞本
浙江图
注:附《山阴贤庄金氏家谱》后。
4432浙江绍兴山阴湖塘金氏宗谱
(清)金宗孝增修 金丙耀监修
清道光九年(1829)仁山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浙江图
4433浙江绍兴会稽五峰金氏宗谱三卷
(清)金天志 金行棠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7)宝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五峰金氏纂修宗谱》。
4434浙江绍兴渔临金氏宗谱六卷
清钞本 六册
美国
4435浙江绍兴渔临金氏谱考不分卷
(民国)金白顺 金成洽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庆延堂木活字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绍兴渔临关金氏藏谱》。
4436浙江绍兴渔临金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金乙麟编辑
民国二十年(1931)庆延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4437浙江绍兴山阴昌安金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金学书 金耀庭等续修
民国十七年(1928)绍城中华印刷所石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一名《续修昌安金氏家谱》。
4438浙江绍兴山阴金氏宗谱
(民国)金士桂等重修
民国十九年(1930)延庆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4439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赠十卷
(民国)金足民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忠孝堂活字本 十一册
历史所
4440浙江诸暨研塘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汝洲 金咏棠续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注:版心作《暨阳安俗刘氏宗谱》。该族原姓刘,
后改姓金。
4441浙江上虞金氏家乘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金鼎 金晴川等修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旧续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4442浙江上虞前江金氏宗谱六集十八卷
(清)金晴川 金翰臣修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旧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4443浙江金华凤山金氏宗谱五卷
(清)金元发等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五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又一部缺卷2)
4444浙江兰溪桐阳金氏宗谱八卷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桐山后金村
4445浙江兰溪桐阳金氏宗谱八卷
清宣统二年(191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
4446浙江东阳中山金氏重修宗谱六卷
(民国)王室蕃纂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红旗乡金家村
4447浙江东阳木香金氏宗谱十卷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东阳宅口乡蒋家畈
4448浙江东阳西衙金氏宗谱□□卷
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古光乡下甲(存八卷)
4449浙江常山彭城金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三年(1914)木刻本
4450浙江常山赤山金氏宗谱二卷
(民国)金景贵重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招贤乡沙帽山村
4451浙江常山京兆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大梓重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金家村(不全)
注:金廷台始修於清嘉庆三十九年。
4452浙江临海岭下金氏宗谱□□卷
<古代上海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本文2023-10-13 13:03:3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4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