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谱?家谱的起源与发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什么是家谱?家谱的起源与发展,第1张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民族大融合中,各个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

追溯最早家谱的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它的发展也是根据历史朝代的政治体制来进行兴衰交替的演变。现在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家谱的起源吧。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

周代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的局面影响,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后,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

周代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族”本来只是 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但进入阶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享有特权,其死后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谱“ 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便渗进了主从尊卑的阶级斗争里,其功能也是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

“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中,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云”。由此可见:周代的家谱《世本》之类,是属于以周 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所明的统系,是周宗室的帝王统系;所辨的亲疏,是尊卑贵贱的亲疏。所以,周代的家谱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 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兴盛。

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家谱对于人 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也泛滥起来,这也是利益驱动所致。

五代以后

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南移,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和商帮的出现,推动着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士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五代以后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富起来,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社会功能的方向发展。

具体地说,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踪溯源、联宗收族,维系和强化宗族的作用。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家谱的作用已经上升到规范族人行为准则的一种约束力,其姓氏文化也得到大力的发展,为现在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提供了大量的民间史料。

总之,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已经成为历史学家探究真实历史的考证资料,它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改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到士族再到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祖籍是指家族祖先们曾经发迹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如果我们没有家谱,该怎么找到祖籍呢?这个要找到家族祖先所在的祠堂地,而后就可以找到祖籍以及家谱,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确定的是家族的郡望、堂号以及字辈,而这些如何的去确定呢?

郡望是我们祖先的封地,在唐朝之前的朝代,中华的人口相对比较少,人们在记录某一个人的籍贯时大多都是用郡望、出生地以及居住地,还有当时的职务来作为一个人的身份标识。比如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孔融,他被世人称为孔北海,这是因为孔融在东汉时期的封地是北海,而且当时他还是东汉末年的丞相,所以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于是就称为了孔北海,这其实也是籍贯的一种定义。

堂号是家族祠堂匾额的一种名称,而祠堂是在宋朝起源的宋程朱理学而兴盛的一种家族文化。宋朝时期,中国的人口已经很多了,当时人们为了细化自己所在的家族以及旁支的关系,家族旁支每迁移到其他地方都会建立一个分支的祠堂,并且还用堂号来分辨家族祠堂的亲疏远近关系,这种文化在明朝、清朝都有流传了下来。

字辈是家族中的辈分排列,也常常被称为派,在我国上千年的取名文化中都会有一种特别的礼制,这种礼制就是名字的辈分谱,也就是排到了哪个辈分,那个辈分的名字就要有相应的字。

当郡望、堂号、字辈等确定了之后就可以到各个省市的图书馆去查阅,一般图书馆都有各个家族的家谱,通过我们已知的信息就可以查阅到相对应的家谱并找到祖籍。虽然这个过程看上去非常的简单,但是要确定相对应的信息还是非常繁琐的,这个过程大家务必要有耐心。

1、家谱是姓氏文化的载体

族谱兴起于魏晋时期,到了唐代主要有私修的单姓族谱和官修的天下望族谱,宋代之后,修谱之风盛行,到明清时甚至到了“既无无谱之族,亦无无谱之人”的程度,而家谱的内容则包括世系和血缘关系图表,族规、家训规范,祠堂、祖茔、公田,家族源流和迁徙史等。

2、族谱是家族历史的传承

族谱是记载宗族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它以特定的形式记载了宗族的历史,可以和历史档案中的奏折、题本、信函、日记等并列为一类史料。不但记载了家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

还记载了与家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本家族相关的地方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是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3、家谱是宗族血脉的凭证

家谱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家庭渊源与世袭图表是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记载最详细、最精确的部分。因此,家谱历来是人们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

4、后代重拾文化记忆的精神寄托

家谱是孝道文化的体现,在当今社会更多意义上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寄托着对祖先提倡的优良道德品行的向往,也是优良家风的承续。家谱是家的根、人的根,作为“家史”的家谱不仅可以补充正史和野史之阙,还可以引发大家“寻根问祖”的热情。

5、家谱是传统教育的生动素材

大多数家谱还记载着家训、家规,表现出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时代风尚,特别是对教育、文化的高度重视,记录着对家族世代为人处世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在阅读这些资料时,历史上的一个个人物便鲜活了起来。

他们的事迹有的令人泣泪哽咽,有的令后人扼腕感叹,是传统教育的生动素材。族规、家训中也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人民网-家谱有何新价值?重拾“家史”背后的温情与敬意

你知道你的祖先是谁吗?校易搜告诉你,不知道也没关系。

现在有很多人寻根问祖。有族谱的人找起来相对简单,但是没有族谱的人要寻根问祖怎么办?其实挺简单的。很多聪明的网友都为大家找出了相关的方法。下面小编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现在是寻根问祖!

现在很多城里人手里都没有家谱。他们只听说他们的祖辈来自某个省、县、村。还有很多农村,家谱在“四旧”破的时候就毁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祖业,经常问家里的长辈。

除了战争之外,还有一个导致血统破裂、祖籍不明的原因:迁徙和人口流动。有明代洪洞、湖广填川、晋宋南迁、山东人闯关东等大移民,也有人口的自然流动。

我家是小姓,在几百个姓氏中排名第139。在老家,他有唯一的姓氏,早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本来有家谱,最后在文革中消失在一个村长手里。前几年村里的老人打算重修家谱,不算延续。没有家谱原著,很难。

首先是收集基本资料,抄录整理各家过年时供奉的家堂、牌位,请老人们一起整理宗族关系,从县志中找出最早迁居祖建村的记载,以及本村原名的事迹。梳理出一个家谱的基本轮廓。

然后将近几十年来所有活着的人进行统计总结,与历代先人一起编纂。对于部分家谱缺失的记载,将进行广泛的核实和补充,然后形成家谱初稿。

之后,审核通过家谱初稿,包括姓名、出生顺序、年龄等。在祖坟插图上加注,为活跃、著名、有事迹的先人立传。最后印刷发行。

首先,第一步是收集相关信息。

1祖先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录(族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迁居此地的官员,可以查地方志和史籍)

2始祖的姓名、字、号、秩数,始祖的生卒年月,以及相关的生平事迹和典故。(先迁祖籍的兄弟、父亲、祖父的姓名,是否同宗、同支);

3、词派,排名词代;

4祖先的相关信息(祖先的其他间接信息,如哪个县,谁是本地人);

5家族的迁徙历史(如迁徙年月,迁徙的故事和传闻)。

6现存家谱的祖先和年代。

第二,求根。第二步:如何收集寻根信息?

1查族谱如果有族谱的话,一般的族谱记载最清楚。

2如果没有族谱,查祖坟墓碑文字?,尤其是始祖的墓碑,大部分都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3如果没有族谱或碑文,只能询问族中老人,仔细记录他们口头的祖先地名、村名、祖名、人物、家乡风俗、故事传说等。尽可能多和老人交谈,用各种方式记录下这些珍贵的资料。

4查看家族是否保存了之前的土地和房产契约,可以大致查到始祖的名字和他生活的时代。

第三,求根。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不是指某一具体物品,而是指家谱中记载的、口头流传下来的祖名、祖坟等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认识到这些信息,并将它们与你的亲人联系起来。如果没有相似性,那么是同族的可能性很小,寻根信息越详细,寻根的可能性越大。至于始祖的地名,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记载方式,比如多少个都城,什么州县等等。,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的地方县志,找出详细准确的位置,再与今天的地图进行对比确认。也可以向当地人和朋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方式和实地调查。

尽可能丰富的收集这些东西,然后在网上寻找族人和姓氏,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入祖群,同部落群等。要和族人交流,或者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上搜索。在网上联系祖籍的宗族亲戚后,你应该从他那里知道祖籍的事情。当大量数据可以确认的时候,就可以去祖籍看看了。根据祖谱记载,查明是否有侨民,确认是否与祖籍资料相符。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好!

建议你去找你的长辈问问,长辈一般都知道的。也可以自己去找,家谱一般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

如果找不到家谱,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寻找: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家谱?家谱的起源与发展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