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姓氏的起源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苟”姓氏的起源是什么?,第1张

  苟,姓氏之一,多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姓氏来源的说法不一,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姓氏。

  姓氏起源:

  ① 黄帝之子得姓者一十四人,其一为苟,见《国语》 。

  ②相传舜之后有苟氏,见《路史》。

  ③春秋时楚大夫之食邑,以邑名为氏,见《路史》。

  ④春秋时晋大夫荀氏之后避难改称苟氏,见《急就篇》。

  ⑤苟,草名,有此草长之处多为丰饶之地,居者遂以苟为氏,见《通志·氏族略》。然有人认为此乃无据之俗说。

  ⑥北魏时改代北若干氏为苟氏,见《魏书·官氏志》。此为氐人之姓(242)。

  ⑦为避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句氏加草为苟氏,见《急就篇》。

  ⑧后晋高祖石敬瑭,姓敬者为避名讳,析敬为苟、文二姓,见《齐东野语》。

苟姓起源 (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 (2)苟为草名,河内有人以苟为氏 (3)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 (4)五代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和文氏 (5)汉朝大臣狗未央后代改为苟姓 相关资料 1000多年前,后晋一个"敬"姓大臣因冲了皇帝名讳,为避免满门抄斩,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宗族忍辱减"文"留"苟",改姓"苟"。千余年后的今天,登封市唐庄乡"苟"姓村民集体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恢复"敬"姓。 这种因历史原因造成集体要求改姓,国内罕见。登封市公安部门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人格、尊重人格的原则,进行了认真调查,找到了依据,准许唐庄乡"苟"姓人改姓"敬",近日,要求改姓的群众拿到了新的户口簿。 集体要求:"苟"姓村民要求改姓 2005年5月的一天,登封市公安局局长马会强"大接访"。一大早,-群老乡来到控申科,这个推那个,那个让这个诉说,个个脸上愁云密布。马局长以为其中另有隐情,就让他们分开诉说。谁知一说明,原来他们是为了后代不再受姓氏之累,集体来要求改姓的。 唐庄乡玉台村村民苟某诉说了姓"苟"给他造成的诸多尴尬。他因为做生意,经常外出,公众场合熟人出口介绍时,他和听者都感到很别扭,有人还以为介绍人在开玩笑呢,不知该如何称呼,十分尴尬。有时买东西开发票,很容易被写成"狗"姓,让人感到很气愤。 另一位苟姓村民也说,有人用**里那条警犬的名字叫自己"卡尔"。最不堪忍受的是,有人见面干脆连什么都不喊,只用叫狗的声音"嗷嗷"地叫。他有个女儿叫会丽,有些男同学恶作剧喊她"狗狐狸",孩子心里很感屈辱。 提起"苟"姓,唐庄乡郭村村民苟凤更是一脸气愤,她说,姓"苟"可苦了娃娃们,孩子长大了介绍对象时,女方一听男方姓苟,先是"扑哧"一笑,接着就是摇头。特别是上学的孩子,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变相辱骂,搞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有的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哭着和爸爸、妈妈商量要改姓妈妈的姓,不再姓爸爸的姓。 鉴于这些因为姓氏带来的尴尬事,唐庄乡玉台村、张村等地的"苟"姓村民集体来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改姓"敬"。据他们反映,1000多年前,他们祖姓"敬",五代十国时期,有个皇帝叫石敬堂,朝中有个大臣姓敬,为避名讳,皇帝下令把大臣"敬"姓的文字革去,改为"苟"姓。 郭俊朝在群众中调查时,一位"苟"姓老人说他们祖上是从荥阳迁移过来的,于是郭俊朝与内勤宋秋云一起专程赶赴荥阳查询。 在荥阳,郭俊朝在众多"敬"、"苟"两姓群众中了解到,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以晋王身份起兵,夺取了后唐政权,改国号晋,迁都开封。在石敬瑭做后晋皇帝期间,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得罪了皇帝的近臣,遭到陷害,被定了罪,朝廷下令,所有敬姓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亲人,忍辱减"文"留"苟",改姓为"苟",并连夜让家人逃亡各地。就这样,敬姓大臣的部分家人逃散到山西一个叫雷家垌的地方,后来,这一支中部分人又迁到现今荥阳的刘河镇雪沟村。至于在登封唐庄乡居住的"苟"姓人,是解放前这些人的祖辈到登封逃荒要饭,在唐庄乡玉台村给人扛长工,落户在此。现在,荥阳、巩义、新密等地都有"苟"姓人,而且在荥阳,已经有一些"苟"姓群众因为同样的原因改回祖姓"敬"。

姓氏苟的读音是gǒu。

苟姓,早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此姓,是中国第225常见姓。据2006年统计,全国苟姓人口约有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26‰。苟姓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湖北等省份,其中四川省最多,约占全国苟姓人口的29%。

苟姓的来源说法不一,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姓氏。《国语》记载,黄帝有十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叫苟,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路史》记载,舜帝有一个后裔叫苟居,他的后代也以苟为姓。

苟姓还有其他几种来源:一是出自楚国大夫的食邑苟邑(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南),以邑名为氏;二是出自晋国大夫荀氏的后裔,因避难而改称苟氏;三是出自草名苟,居住在有此草生长的地方者以苟为氏。

四是出自北魏时期改代北方少数民族的若干氏为苟氏;五是出自宋高宗赵构的名讳,句氏加草头为苟氏;六是出自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敬氏析敬为苟、文二姓。(以上数据整理自、豆瓣、好工具网等。)

中国百家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中国姓氏的来源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类:以祖先名字为姓,如黄帝、舜帝、周文王等;以祖先封地为姓,如齐、楚、赵、魏等;以祖先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令狐等;以祖先字号为姓,如诸葛、司空、司寇等;以祖先外号为姓,如单于、单雄信等。

中国姓氏的排名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人口较多的姓氏排名较靠前,人口较少的姓氏排名较靠后。据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发布,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是当今中国的十大姓氏。(以上数据整理自中国政府网、、维基百科等。)

  苟(Gǒu)姓源出有六:

  1、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均有苟氏。据《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又《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传说黄帝有后人居于河内(今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的地区的),因其地多生长苟杞,因以之为姓,称为苟氏。

  2、出自芈姓,以封邑名为氏。楚国有苟邑(今址不详),有公族大夫食采于苟邑,其后人以邑名苟为姓,称为苟氏。

  3、出自姬姓,为晋国公族荀氏所改。春秋时,晋国有公族大夫荀氏,因避难改姓称为苟氏。

  4、出自敬姓,后晋时为避帝讳所简改。后晋时,敬姓为了避讳后晋高祖石敬瑭,将敬姓一拆为二,成了苟姓和文姓,所以此支苟姓、文姓和敬姓是一个祖先。

  5、出自勾姓,为避帝讳所改。据《路史》载,南宋时,为避宋高宗赵构之讳,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头为苟姓,遂又形成了另一支苟氏。

  6、出自北魏时他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若干氏,后改为苟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苟氏。

  芶:

  ①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帝少皞氏(少昊氏)之子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②出自勾姓:为避帝讳所改。据《路史》载,芶氏同宗的勾氏族人在南宋初期,为避南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将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字头改为苟姓或芶氏,有加金旁改为钩姓。 ③姓名混淆:主要是现寸的芶、勾、句、苟的混淆而长期形成,详见各个族谱。[但是一般是同宗的混淆而成],不过现存的“芶(句、勾)[芶、句、苟、钩]”是同一宗族。

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 (2)苟为草名,河内有人以苟为氏。 (3)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 (4)五代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和文氏。 (5)汉朝大臣狗未央后代改为苟姓 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 干城之将良吏之文 (李文郑) 上联说战国时卫国人苟变,为吏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卫君不再,任用他,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仅)当时在卫国,对卫君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乘战车。圣人对于官吏,应取他的长处、舍他的短处。您现在处于战国时代,正该选拔人才,却因两个鸡蛋舍弃了干城之将。这事千万不可让邻国听说。"卫君采纳了子思的建议。下联说北宋开封人苟日新,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滕蒧任”旧作“胜藏伾”,据晋语四改。“拘”晋语作“荀”,广韵四十五厚引晋语作“苟”,路史国名纪一、后纪五并作“苟”,以为作“荀”者非。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厘”、“衣”,韦昭本作僖”、“依”,史记五帝纪集解引虞翻注与此同。“嬛”字旧脱,亦依虞注补,韦本作“儇”。○经义述闻卷廿一王引之曰:’路史“荀”作“苟”是也。广韵:“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三望。”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荀本姓郇,后去邑为荀,今出颍川。相伦切。”是荀姓为文王之后,苟姓为黄帝之后。轩辕黄帝传亦作“苟”。潜夫论“苟”作“拘”,古声相近。 四川多此姓。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皇帝叫石敬瑭,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在本朝中又得罪了皇帝的近臣,于是朝廷下令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 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忍痛减“文”留“苟”,改姓为“苟”,并连夜驱散家人逃亡各地 (5)敬(gou):敬(gou)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时卫通授业于述圣,子思子得闻圣学,西汉间敬参以忠直著阅数十传。 始祖敬公讳保字仲安,原配罗老太君。明初居陕西凤翔府早掇巍科历宦。黄明敕授,吏部员外郎。历任建阳、临津县知县,后改迁剑阁王母沟今香城寺西沟,敬保坟是也。 祖妣罗儒人生五子,长德隆、次德茂、三德明、四德新、五德用。五子,五房,五世孙。 德明后裔敬钏,正德辛酉科举人,历任山东直颖沂州保祖十一世孙。 德用后裔敬显荣,明太学生,历任云南昆明县知县。 德隆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明分支龙孔山,敬家岩,生二子,长子文祥,二子文彬。祥之后分支阆中县复兴场黎家坝,迁居东溪沟,生子敬琰号妙清,次敬珩号国清。 德新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用分支白殿庙,黎家湾、敬家河、平乐沟,宛泉山,田家湾、敬家嘴、敬家湾,又分支碑毕庙、敬家坝老土地、敬家湾、观子簿、金魁垭。后由白殿庙几处分支潼川、三台县、江油县、汉州。由此观之虽年远世湮,祖宗之德化犹存矣如我。 祖次德茂,扬氏生世佩氏未考,生敬琰,扬氏生耀廷,扬氏生二子,长子大珂,李氏生三子,长子仕美任氏,次子仕文扬氏、向氏,三子仕学敬氏。次大贵李氏、张氏、胡氏,生二子,长仕元任氏,次仕德宋氏。 我祖长大珂迁居东观山,生三子,美、文、学,抱一子罗映山更名敬映山。 我祖仕美号东溪,任氏生胤寿,生翰、佩、琏、攀、瑞,敬翰蒲氏生二子,长子友颜,府学生员,次子友曾。 敬姓柏树垭公正碑中记载生男安名的字派: 文朝心国正,天宗承先泽。尚怀丕常志,崇学绍大贤。 作述钟明德,思远锡鸿光。永保仁长久,履元延万世。 以上摘自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马鞍山《敬姓族簿》,苟参和敬参应该是同一个人。在马鞍山敬姓称呼都读gou,并有地名敬(gou)家山,老辈人称马鞍山是“老家头”。

苟氏是中国人口众多的第237个姓氏,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有一定影响。当代苟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026%,总人口约33万。

苟的名字和图腾

狗的本义是草名。如果我们彼此认同,我们就会互相崇拜。枸杞,茄科,多年生灌木。茎簇生,短刺或无。叶子是椭圆形和红色的。野生植物遍布全国,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广东栽培较多。幼茎和叶可以用作蔬菜。中药里果实叫枸杞,根皮叫枸杞,可以入药。枸杞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填精、养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头晕、肾虚、腰痛。地骨皮具有清热虚热、凉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虚劳结核、发热、盗汗、咯血。苟人以苟草为氏族的原始图腾,苟氏族以种植和药用枸杞闻名。于是,他们以氏族、族徽命名,最后出现了苟氏。

苟氏的起源与演变

苟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姬姓、妫姓、糜姓。第一个是出自姬姓。055-79000说:“黄帝的儿子有十四个姓,其中有一个姓苟。苟,实为荀氏,《国语》。春秋时,晋代勾践大夫家后避难,改宗族为勾践氏。据说河内有很多苟草,是苟氏一族居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修武县西沟泉皮,还是苟人的早期居住地。姬姓的历史大约有2800年。

第一个出自桂氏。055-79000说:“相传舜之后有勾践氏。”这个桂姓苟的后代分布不详。

第三个是从姓氏来的。春秋时期,楚博士的美食城以城为氏。这个苟氏家族后代的分布和去处不详。

外来基因的流入

苟氏的构成历来复杂,异族血统的外流在南北朝时期达到高潮。北魏孝文帝将狄族的部分姓氏改为苟氏,成为著名的河南教会成员。后来五代十国,晋代后期,石敬瑭为大祖,为避姓名禁忌,改姓荆,改姓苟、文。北宋时,为避赵构在宋高宗之名,苟氏加草于苟氏。外族和外姓融合的地区基本都在河南及其以北,这是形成今天苟氏分布格局的基础。

历史上尚沟姓氏的分布与迁徙

宋代时,苟氏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明代姓苟的约有一万七千人,他们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四川是全国最大的苟姓省份,占全国苟姓人口的一半。

苟氏在当代的分布与图谱

苟氏当代人口约33万,为第237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026%。自宋代以来的一千年间,苟氏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甘肃和湖北。这四个省份的勾姓约占总人口的72%,其次是重庆、贵州、云南、山东等地。四川是当代最大的勾姓省份,勾姓人口占总人口的29%。形成以川陕甘为中心的苟氏分布区。

勾姓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示意图显示,在川渝黔、陕甘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云南大部、广西西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勾姓占当地人口的008%以上,中部地区占03%以上,占全国人口的276%

族谱目前,四川图书馆收藏有苟氏族谱一份。

名人频率和家族圣贤

从755年到79000年,苟姓名人有15人,占名人总数的003%,在名人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303位;勾星名医占全国医学博士总数的0005%,排名第578位。勾星名家占全国艺术家总数的001%,排名第363位。历史上勾姓的重要人物有:战国魏国大将勾践;史忠与西汉姓水恒;辛莽执政的时候,他去党内高层训诫;晋青州刺史,将军,今都督若嘿;魏河东王,洛州刺史若颓废,车骑将军,并州刺史若孤;宋朝孝子勾允中;元代,孔子祭酒,著名儒生苟宗道。

狗兴血型

勾姓人群的血型总分布为:O型占335%,A型占294%,B型占282%,AB型占89%。

以邑为氏。苟,春秋楚邑。古代氐人姓,为前秦望族。鲜卑族若干氏,北魏太和十九年诏改苟姓。敬氏,后晋时避高祖石敬瑭名讳改苟氏、文氏。至后汉,苟氏有复改敬姓者,或仍为苟姓,今河南苟氏即为其后裔。

1、以邑为氏。苟,春秋楚邑。

2、古代氐人姓,为前秦望族。

3、鲜卑族若干氏,北魏太和十九年诏改苟姓。

4、敬氏,后晋时避高祖石敬瑭名讳改苟氏、文氏。至后汉,苟氏有复改敬姓者,或仍为苟姓,今河南苟氏即为其后裔。

5、羌族姓。本姓哭吾己氏。哭吾己,羌语狗也。

6、宋亡,蜀之苟氏改读去声,后或改芶姓。四川南部(县)等地苟姓,清乾隆十三年进士苟华南之后。乾隆帝因其姓不雅,敕其姓加攵为“敬”,后举族并改敬姓,音仍读苟(ɡòu)。

“苟”姓氏的起源是什么?

  苟,姓氏之一,多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姓氏来源的说法不一,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姓氏。  姓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