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晃简介_朱援朝子女朱烨简介_我的晃荡的青春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朱晃简介_朱援朝子女朱烨简介_我的晃荡的青春简介,第1张

杨再思,湖南靖州人,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享年88岁。杨是唐末五代靖州“飞山”峒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唐代末期,王室衰徵,天下纷争,满镇割剧,其时叙州(治所在今黔阳县西南黔城)南部一带苗、瑶、侗各民族在潘金盛、杨再思的领导下,逐渐兴旺繁盛,形成一个以飞山(距靖州县城5公里)为中心的民族集团--“飞山蛮”,后梁时期,马殷战友据湖南,称盐王。

潘金盛领飞山和五开(今贵州省黎平县)一带,杨再思据叙州的潭阳、郎溪一带,互为声援,以拒马殷。梁开平五年(911年)马殷遣吕师周经飞袭斩金盛。迫于形势,杨率领"飞山蛮"余部,附于楚,被封为诚州刺史,屯 不仅挽救了处于灭亡边缘的"飞山蛮",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为以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附楚后,杨励精图治,设立10峒,以其族姓散掌州峒,抚驭峒民。并以字派"再、正、通、光、昌、盛、秀"七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制度,推动境内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从此“飞山蛮”进行兴盛时期。五代之乱,天下多遭涂炭,独城州兵民屯集,商贾出入,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马楚政权灭亡后,杨之七子正岩将"飞山蛮"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展到今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广大地区(包括湖南靖州、会同、通道、黔阳、怀化、溆浦、麻阳、芷江、新晃、新化、新宁、武冈、城步、绥宁、贵州、锦屏、黎平、天柱、从江、榕江、玉屏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县)。杨再思团结各州的兄弟民族归顺朝廷,因治国安邦功勋卓著,被宋王朝先后追封为威远侯(“威远侯”碑现收藏于会同),芙济侯,广惠存侯和芙党侯。

殁后,湘、桂、黔三省边境人民或其思德,或奉为神灵,或尊为祖先,普建飞山庙祀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杨的生辰)和十月二十六日(杨的忌辰)当地群众常去飞山庙祭奠,经久不衰。

杨再思生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农历六月初六,卒于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寿88岁,葬于贵州省黎平县长岭岗,是唐未、五代“飞山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唐朝未年,藩镇割据,王室衰微,天下纷争。其时叙州(治所在今洪江市黔城)南部一带苗、侗各民族在首领潘金盛、杨再思的领导下逐渐兴旺、形成一个以靖州飞山为中心的民族集团——“飞山蛮”。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马殷初据湖南,僭称楚王,派兵侵诚州。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辰州(今沅陵)蛮酋宋邺、叙州蛮酋潘成盛,互为声援,宋率部攻打湘潭,潘率部攻打武冈。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马殷遣昭州(今广西平乐县)刺史吕师周带领衡山之兵五千讨之。吕师周引兵从城步径间道至飞山,攀藤石而上,分军布栅,至峒前斩潘之部将杨永磊,擒潘金盛至武冈杀害,杀害潘之部卒3000人,尽毁其营寨。

迫于这种形势,为保全实力,不致被马殷部将斩尽杀绝,杨再思统帅“飞山蛮”余部,以其地附于楚,被封为诚州刺史。这不仅挽救了处于死亡边缘的“飞山蛮”,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杨再思服楚后,设立古州(今贵州榕江县)、龙里、潭溪、洪州、八角、湖耳、中林、亮寨欧阳、新化(以上均为贵州省黎平县属)等十峒,号十峒首领,以其族姓散掌州峒,抚驭峒民。其子十二(含其弟二子),受土分镇滇、黔;长子政隆朱晃简介,授知州,与子通蕴住守武冈;次子政滔,授知郡,住守罗蒙(今通道县);三子政修,授刺史,住守真良(今绥宁);四子政约,授知州,住守辰州府(今沅陵);五子政炎,无官,住守罗岩(今通道县东北境,旧称罗岩洞);六子政绾,授知州,住守东山(今绥县西北境);七子政岩,授国公,住守湖耳(今黎平县属)并镇渠江(今靖州县);八子政嵩,授都司,住守黄疆(今黎平县西南);九子政权,授太慰,住守潭溪(今黎平县东部);十子政钦,授都统,住守乐土(今黎平县西南部);十一子政荣,授安抚,驻守澧州(今湖南澧县);十二子政衡,授都使,住守西番。同时杨氏还以字派“再、正、通、光、昌、盛、秀”七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制度,推动和加速了境内各民族的融洽。五代之乱,天下多遭涂炭,独诚州兵民屯聚、商贾出入,境内之民,焕然改色,有礼乐文物之盛焉,此皆杨氏之功也。

马楚政权灭亡后,杨氏子孙相继弘扬祖业,据《宋史·蛮夷二·诚徽州》载:“诚徽州,唐溪峒州,宋初杨氏居之,号十峒首领,以其族姓散掌州峒。”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首领杨蕴始内附。五年,杨通宝始入贡,命为诚州刺史。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其刺史杨正岩复来贡,是岁政岩卒,以其子通盈继知州事。自此,“飞山蛮”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展到湘西南、黔东南、桂东北广大地区(包括湖南靖州、会同、通道、洪江、怀化、溆浦、麻阳、芷江、新晃、新化、新宁、武冈、城步、绥宁、贵州锦屏、黎平、天柱、从江、榕江、玉屏、广西三江、龙胜等县)。

杨再思由于能团结各地兄弟民族归顺朝廷,治国安邦,功威卓著,宋开宝中(公元968-976年)被追封为英惠侯;绍兴三十年(公元1161年)封为威远侯;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改封英济侯;嘉定十一年(公元1219年)封广惠侯;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封创远英惠侯。历代以来,散居在湘、桂、黔、川、鄂及东南亚各国的杨氏后裔,广思其德,祀为神灵,尊为祖先,先后建飞山庙或飞山宫上万处。其中最早兴建的靖州飞山庙,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3年始建于飞山绝顶之上。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6年)置于绝顶下方广寺之左侧,后迁建于靖州县城西一里许原作新书院左侧至今,系纪念杨再思的总庙。每年生辰六月初六和忌日十月二十六日各地杨姓群众均要举行大型庙会活动。

杨再思(860—954),叙州(今黔城)人,唐咸通元年(869)六月初六日生,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十月二十六日卒,享年九十四岁。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杨再思父亲杨居本及其弟弟杨居庆、杨居忠,随杨再思祖父杨临牒,由淮南扬州丞,迁叙州长史。

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六月初六日,杨再思出生叙州。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杨再思随父亲杨居本守叙州。后江陵节度使举杨再思为叙州知州,领五溪峒地。杨再思赴任后,在五溪地区建立峒制,管辖十五峒,亦称五溪长史。

唐龙纪元年(889),杨再思受朝廷绢诏,分镇滇黔,保境卫国。

唐昭宣帝天佑年间(904—907),边郡割据。杨再思临危受命守沅州,分镇黔滇,保境护唐,授左仆射尚书、江淮湖广都铃辖使,都统兵马。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朱晃废昭宣帝,自称皇帝。杨再思发誓不奉梁,亦不附楚,仍使用唐昭宣帝“天佑”年号,众奉为诚州刺史,威名日盛,被称为令公。杨再思坚持奉唐正朔,改叙州为诚州,诚心固守,自封“诚州牧”。使用唐哀帝“天佑”年号,村寨使用唐规、唐款,在西南腹地创建忠于唐室的藩镇,以功受唐诰封为“诚州刺史”,左仆射尚书,食邑一万二千户。

后梁乾化二年(912),杨再思私改叙州为诚州,以示“诚心固守”之意朱晃简介,并自封“诚州牧”。杨再思有十子,各为酋长,称为“十峒蛮酋”。并以字派“再、政、通、光、昌、盛、秀”七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制度,推动境内峒瑶苗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从此叙州蛮进行兴盛时期。

后唐清泰元年(935)七月十二日,杨再思第一夫人韩氏逝世,诰封一品夫人。生子三:杨政隆、杨政滔、杨政修。唐末帝李从珂表彰杨再思丰功伟绩,授银青光禄大夫、诚州刺史、左仆射尚书,食邑一万二千户。

后晋天福年间(937—944),杨再思领导征西、平南两大战役,将来犯界之部族在黔粤交界击退,凯旋而归。与西部诸峒酋长在平南一战,使诸峒酋长部属威服,不敢冒犯诚州。

后晋天福九年(944),杨再思年迈,已是八十四岁高龄,自感心力不济,遂将权交与十子分管,二子杨政滔主管军权,七子杨政岩主管政权。杨再思有十子,各为酋长,称为“十峒蛮酋”。三子杨正修,管辖今绥宁、城步、新宁、武冈等峒寨地区。当时属叙州蛮徽州赤水峒,故称“赤水峒主”。

后周显德元年(954)十月二十六日,杨再思逝世,享年九十四岁。葬於黎平县长岭岗。杨再思生前娶有五氏,依次生十子。

原配韩氏(892—936),唐仆射司马韩至之女。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八月十七日诞生,诰封一品夫人。后唐清泰元年(935)七月十二日逝世,享年四十四岁。韩氏生子三:长子杨政隆、次子杨政滔、三子杨政修;

续配蒙氏(893—957),唐左拾遗蒙正言之女。唐昭宗景福二年(893)九月初九日诞生,诰封二品夫人。后周显德四年(957)七月十二日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蒙氏生子二:四子杨政约、五子杨政款;

继配马氏(904—975),安武节度使马殷之女。唐昭宣帝天佑二年(904)八月十四日诞生,敕封端庄夫人。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七月初三日逝世,享年七十一岁。马氏生子三:生六子杨政绾、七子杨政岩、八子杨政嵩;

侧室潘氏(914—975),潘金盛之妹。后梁末帝乾化四年(914)六月十八日诞生,敕封端庄夫人。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七月十八日逝世,享年六十一岁。潘氏生九子杨政权;

侧室郑氏(918—976),后梁末帝贞明四年(918)八月二十日诞生,敕封随阵夫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十月十四日逝世,享年五十九岁。郑氏生十子杨政俭,又名杨政钦。

五代之乱,天下多遭涂炭,独诚州兵民屯集,商贾出入,社会安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杨再思团结各州的兄弟民族归顺朝廷,因治国安邦功勋卓著,被宋王朝先后追封为威远将军,英惠公,英惠侯。殁后,湘、桂、黔三省边境人民或其思德,或奉为神灵,或尊为祖先,普建飞山庙祀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杨的生辰)和十月二十六日(杨的忌辰),当地群众常去飞山庙祭奠,经久不衰。

后周显德四年(957)七月十二日,杨再思第二夫人蒙氏逝世,诰封二品夫人。生子二:杨政约、杨政款。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七月初三日,杨再思第三夫人马氏逝世,敕封端庄夫人。马氏生子三:杨政绾、杨政岩、杨政绾。七月十八日,杨再思第四夫人潘氏逝世,敕封端正夫人。潘氏生子一:杨政权。

杨再思诸子晋京纳贡。朝廷追封杨再思为诚州刺史、英惠侯。杨政隆兄弟自从父亲杨再思辞世以后,见炎宋兴起(960),唐祚已终,人心归宋,乃顺应潮流,晋京面圣,称臣朝贡,献诚州版图。宋太祖赵匡胤龙心大悦,赞扬杨氏父子济世良策,守土有功,树为靖边楷模。

封杨政岩为诚州刺史,世袭父职,治诚州;杨政岩将“飞山蛮”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展到今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广大地区。

封杨政隆为临州知州,治洞口。后授江西丰城都练使,治丰城。

封杨政滔为正二品资政大夫,湖耳、古州、柳州等处防御使,龙虎卫大将军,都元帅,军民宣抚使等职,治湖耳。

封杨政修为刺史,治城步,辖今绥宁、城步、新宁、武冈等峒寨地区。当时属“飞山蛮”徽州赤水峒,故称“赤水峒主”。

封杨政约为古州八万军民安抚使,治古州。

封杨政款为洪州刺史,治洪州。

封杨政绾为播州知州,居绥宁。

封杨政嵩为防疆使,治防疆。

封杨政权为太尉,治潭溪。

封杨政俭为威胜将军,镇黔阳。

并追封杨再思为诚州刺史,赐爵英惠公、英惠侯,立杨英惠侯墓碑,嘉奖旌表,由朝廷赏赐兄弟绢帛回籍。从二世起,随官任职,散居十地。子孙开始与土著峒苗各族联姻融合。宋初,在民族地区设置总管府、军民总管府、都护府等地方政权。自三世起,杨再思后裔世袭土府的有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等,官民相通,地方升平,出现了空前盛世。朝廷思念杨氏治世之德,九次褒封杨再思为王侯,弘扬德范,赐庙供养。五溪地区各民族人们也纷纷建立庙宇,祭祀杨再思。至今仍然香火不断。宋诗人陆游题杨再思庙对联云:“澄清烽火烟,赤胆忠心昭日月;开辟王化路,宣仁布义壮山河”。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十月十四日,杨再思第五夫人郑氏逝世,敕封随阵夫人。生子一:杨政钦,亦名杨政俭。

杨再思是唐未五代时期靖州“飞山”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

唐代末期,王室衰徵,天下纷争,满镇割剧,其时叙州(治所在今黔阳县西南黔城)南部一带苗、瑶、侗各民族在潘金盛、杨再思的领导下,逐渐兴旺繁盛,形成一个以飞山(距靖州县城五公里)为中心的民族集团——“飞山蛮”。

后梁时期,马殷据湖南,称楚王。潘金盛领飞山和五开(今贵州黎平县)一带,杨再思据叙州的潭阳、郎溪一带,互为声援,以拒马殷。

梁开平五年(911)马殷遣吕师周经飞山袭斩金盛。迫于形势,杨率领“飞山蛮”余部,附于楚,被封为诚州刺史,不仅挽救了处于灭亡边缘的“飞山蛮”,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为以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附楚后,杨励精图治,设立10峒,以其族姓散掌州峒,抚驭峒民。并以字派“再、政、通、光、昌、盛、秀”七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制度,推动境内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从此“飞山蛮”进行兴盛时期。

五代之乱,天下多遭涂炭,独诚州兵民屯集,商贾出入,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马楚政权灭亡后,杨之七子正岩将“飞山蛮”的统治范围扩展到今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广大地区(包括湖南靖州、会同、通道、黔阳、怀化、溆浦、麻阳、芷江、新晃、新化、新宁、武冈、城步、绥宁;贵州锦屏、黎平、天柱、从江、榕江、玉屏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县)。

杨再思团结各州的兄弟民族归顺朝廷,因治国安邦功勋卓著,被宋王朝先后追封为威远侯,芙济侯,广惠存侯和芙党侯。殁后,湘、桂、黔三省边境人民或其思德,或奉为神灵,或尊为祖先,普建飞山庙祀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杨的生辰)和十月二十六日(杨的忌辰)当地群众常去飞山庙祭奠,经久不衰。

唐末宋初,在今邵阳、怀化两个地区的南部,有一个当时被称为“飞山蛮”的少数民族政权,其首领名叫杨再思,号称“飞山令公”。他有十子,各为酋长,称为“十峒蛮酋”。

后晋天福九年(944),杨再思年迈,已是八十四岁高龄,自感心力不济,遂将权交与十子分管,二子杨政滔主管军权,七子杨政岩主管政权。三子杨政修,管辖今绥宁、城步、新宁、武冈等峒寨地区。当时属叙州蛮徽州赤水峒,故称“赤水峒主”。杨再思有十子,各为酋长,称为“十峒蛮酋”。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 杨政修款附赵宋王朝。第二年,杨政修经魁进士,敕差韶州都统,并授银青光禄大夫之职。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杨政修殁。葬今城步苗族自治县土桥农场狗崽石,为城步杨姓苗族始祖。杨政修后裔繁衍于湘西南、桂西北、黔东南一带,全国闻名的许多苗族将领,史称“杨氏世勋”,与山西太原“杨氏世将”齐名。杨政修墓至今保存完整。已列为城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再思是唐未五代靖州“飞山”“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杨再思励精图治,设立10峒,以其族姓散掌州峒抚驭峒民。并以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制度。

后晋天福九年(944),杨再思年迈,已是八十四岁高龄,自感心力不济,遂将权交与十子分管,二子杨政滔主管军权,七子杨政岩主管政权。杨再思有十子,各为酋长,称为“十峒蛮酋”。

宋建隆三年(962),周行逢死,其子周保权继位。部将不服,湖南再次卷入战乱。叙州刺史钟志存奔武阳徽州蛮酋长杨政岩。杨政岩遂以十峒称王,惟留徽、诚二州,诸县皆废。杨政岩将“飞山蛮”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展到今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广大地区(包括湖南靖州会同、通道、黔阳、怀化、溆浦、麻阳、芷江、新晃、新化、新宁、武冈、城步、绥宁、贵州、锦屏、黎平、天柱、从江、榕江、玉屏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县)。

有宋以来,再思裔孙即为湘西、黔东等地之土著士家大族、当地首领,后为各地世袭土官,对当地社会之稳定,生产之振兴,文化之发展,不无贡献。

据出土文物证实,县境距今3~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繁衍生息。[4]

秦为黔中郡地。

汉为武陵郡镡成县地,三国、西晋因之。

东晋至南朝宋、齐为武陵郡舞阳县地,梁至陈为南阳郡龙檦县地。

隋为沅陵郡龙檦县地。

唐为叙州朗溪县南僚地,唐代中期由侗族大姓杨氏曾自称诚州、徽州(其域甚小,诚州仅渠水滩头一带,徽州仅今绥宁东山一带)。元和中,会溪“蛮”举事,被平定后,诚、徽州消失。[4]

五代,马殷遣吕师周破飞山后,杨再思归附于楚,被封为诚州刺史。[4]

宋初为羁縻诚州,杨氏据之。太平兴国五年(980),“土人杨通宝(杨正岩之子)入贡,命为诚州刺史”。

元丰四年(1081)复置诚州。

元丰五年(1082),析沅州之贯堡砦置渠阳县,隶属诚州。

元祐二年(1087)七月改为渠阳军,三年废军州为砦,隶属沅州。五年复置诚州及渠阳县,为羁縻州。崇宁二年(1103),杨晟臻纳贡归附,遂以安靖之意,改诚州为靖州(靖州称谓始于此)。

绍兴八年(1138)改渠阳县为永平县,州、县同治。靖州辖永平、会同、通道3县,隶属荆湖北路。[4]

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靖州为靖州路,治永平。十三年建立靖州安抚司,翌年,改为靖州路总管府,属湖广行中书省。后降为州,属辰州路。[4]

明太祖乙巳年(1365),更靖州路为靖州军民安抚司。洪武年元年(1368)降为州,三年升靖州府,九年复降为州,同时废永平县,只存靖州,直隶湖广布政使司,领会同、通道、绥宁3县。洪武十八年(1385)设靖州、五开(贵州黎平县)、铜鼓(贵州锦屏县)3卫,都隶于靖州。万历二十五年(1597),改天柱所为天柱县,隶于靖州,共领会同、通道、绥宁、天柱4县。

清顺治四年(1647),仍置靖州直隶州,属湖广布政使司。雍正四年(1726),天柱县改隶贵州镇远府。乾隆三年(1738),贵州锦屏县之平察、善理、新四、营寨4乡划入,宝庆府(邵阳)的城步县划入,六年,复归宝庆府。至清末,靖州仍领会同、通道、绥宁3县。[4]

民国二年(1913),废州存县,靖州改为靖县,属湖南省辰沅道,靖县名始此。[4]

民国十二年(1923)湖南废除道制,靖县直属于省。[4]

民国二十九年(1940),改属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4]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设置靖县,先后隶属会同专区、芷江专区、黔阳专区。[4]

1959年3月28日,靖县与通道合并,改为“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机关移驻县溪镇。[4]

1961年7月1日,恢复靖县建制。1968年4月,黔阳专区改称黔阳地区,靖县随属黔阳地区。[4]

1981年6月,黔阳地区改为怀化地区,靖县随属于怀化地区。[4]

1987年2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靖县,以原靖县的行政区域成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4]

1997年11月,怀化地区改为怀化市,靖州县隶属怀化市。[4]

★这四句出自《五溪蛮颂》,是要猜1种动物,还是猜4种动物?

附:《五溪蛮颂》

欢兜推荐共工任,舜帝诛杀野蛮顽。

尧子丹朱谋反叛,共工怒触不周山。

欢兜部落南迁苦,三苗瓦解变荆蛮。

大禹征蛮民逆命,班师舞羽两阶前。

舜帝征讨三苗国,丧身南国九嶷山。

禹帝复征南土著,楚人生活在荆蛮。

江汉濮人西入鄂,西周古濮入澧沅。

荆蛮叛命方叔讨,蛮服采芭诗记言。

熊眴治楚入沅水,镇压蛮濮附楚天。

三苗汉濮荆蛮混,弃居治楚复攻沅。

乘船进入沅水域,席卷湘西纳楚山。

沅水下游城市建,悼王征伐野南蛮。

吴起因功为楚相,湘资沅澧尽帆船。

春秋楚设黔中郡,关卡如林住税官。

过往车船商旅税,王公贵族治湖南。

鄦阳公治辰沅靖,沅潕沿途城邑关。

楚商庄蹻溯沅水,攻打夜郎入滇南。

左徒屈原参国事,改革触伤尹子兰。

三闾大夫流汉北,楚横流放溆浦南。

郢都离别汉江水,南折洞庭又溯沅。

枉渚才过辰阳望,天问九歌沅水边。

赋罢九章还渡水,东折溆浦涉江干。

昭襄王派秦兵发,司马错攻古楚沅。

沅水中游秦地纳,秦军张若复攻黔。

噩耗惊闻屈子哭,辰溪出道武陵源。

湘君渔父兼橘颂,流放辰溪溆浦间。

后往长沙迁徙路,招魂曲唱汨罗前。

怀沙忆往日将落,端午沉江汨水渊。

谁唱国殇哀婉曲,离骚山鬼舞君前。

麻阳九曲开铜矿,铜鼎铭辞钟贿篇。

楚简竹陶兼铁器,日常农具已超前。

秦朝败楚还楚败,获利刘邦建汉筵。

高祖五年施德雨,五溪流域又复先。

沅头潕尾镡成县,始建龙标古邑前。

武陵郡属沅江域,渠潕巫辰锦酉沅。

西汉末期王莽篡,招徕沅水五溪蛮。

五溪酋长田强勇,十子英雄义薄天。

拒受新朝铜印赐,屯兵五万筑城垣。

委军三子拒王莽,烽火城碉相应连。

建武廿三冬十月,武陵起义五溪蛮。

相单程领推渠帅,抗击官军寇郡垣。

威武将军刘尚讨,长沙南郡武陵编。

乘船溯水沅江上,军兵万众武溪喧。

轻敌入险山深邃,水疾舟船不得前。

刘尚人疏粮又少,蛮民屯聚守边关。

官军食尽引还退,激战沿途诸众蛮。

一万官兵难避闪,尚军大败悉为歼。

挥师东下临沅县,太守马成不克还。

汉遣伏波垂马援,率兵四万往攻沅。

时逢盛暑卒多病,滩险水急舟不前。

被困壶头山下滞,马援病死宋均监。

假传圣旨改招抚,司马沅陵吕种宣。

缺食饥荒蛮众苦,单程率部乃降辕。

东汉元嘉烽火起,武陵蛮众聚深山。

詹山领导四千士,起义蛮军聒噪连。

攻邑拘执县令去,作为人质在深山。

朝廷派遣窦将领,率众连攻又败还。

东汉永兴更太守,往招应奉抚詹山。

蜀吴争夺烽烟继,沅水雪峰战争连。

起义五溪蛮众怒,刘阳潘浚统诸辕。

领兵征讨来沅水,筑垒扎营酉口边。

挥斩万余诸峒众,五溪烽火暂熄烟。

建兴征讨南蛮地,诸葛率兵路过镡。

沅水九溪十八峒,截遗铜鼓孔明还。

蜀亡晋建江山改,杜稻图谋反叛船。

派遣将军王贡使,联合诸峒五溪蛮。

舟师截断官军道,却被荆州刺史拦。

陶侃率军攻杜稻,杜军惨败退营前。

王贡动摇生叛变,陶军再败杜军船。

可怜杜稻身先死,王贡残伤亦殡天。

刘宋元徽捐税重,荆州刺史沈无廉。

勒索敲诈群蛮怒,逼反酉溪酋长田。

宋使被杀溪峒内,田酋气死缴赔钱。

缴赔五百万非小,田子逃亡入僚边。

聚部诸蛮图起义,攻城掠郡复仇前。

武陵内史萧嶷讨,遣将调兵攻峒蛮。

诸峒蛮民遭惨败,武陵内史胜师还。

田都请继父王位,获允酋王蛮众安。

七载和平烽火起,武陵蛮首又缘田。

思飘发动蛮军变,内史文和率镇弹。

切断官军粮道毕,思飘中弩死军前。

武陵蛮众城降后,增援官军得胜还。

永明初纪潕阳反,蛮众五千起义连。

潕水蛮酋田与向,宗头向姓豆渠田。

官军进讨义军砦,开道斩山破砦前。

深夜宗头烧砦走,豆渠逃遁若云烟。

萧梁始改龙檦县,初隶南阳复隶沅。

大业十三烽火遍,萧梁后裔趁机翩。

唐军李靖征诸峒,巫叙锦溪富奖兼。

舒氏叙州冉氏酉,富州归向锦归田。

贞观十二巫獠反,沅水巫溪烽火连。

巫郡都督征讨毕,三千俘虏女和男。

开元十二溪州反,酋长行璋本首顽。

门卫将军杨老将,黔中招讨使诸蛮。

生擒酋长行璋毕,斩首蛮民三万兼。

敕任行璋洵水府,官阶别驾慰诸蛮。

叙州设置潭阳郡,治所龙标本汉镡。

天宝七年王少伯,左迁潕水旅行沅。

琴书陪伴孤身侧,酒剑相随两袖前。

野宴龙标愁谪远,航舟潕水醉橘鲜。

辞行渡口伤亲去,画壁旗亭乐友联。

落尽杨花闻杜鸟,升来明月寄佳言。

苍头拾叶供炊宴,蛮女乞诗妆绣帘。

抚曲宫商招老叟,采樵沅潕宴春源。

斋心常被女萝覆,寒露时逢葛蔓连。

静坐谁将金管奏,闲聊酒醉玉壶偏。

箜篌引得秋山冷,佛像招来吕洞仙。

玩月东溪沅水笑,吟诗卫所叙州翩。

古槎河上老人坐,微月山中牧竖眠。

别馆萧条风雨冷,扁舟摇荡藕莲鲜。

汉蛮同是炎黄裔,无论南峒或边缘。

夷夏大防君子笑,目光短浅古人怜。

和睦相处七年后,安史乱掀祸北边。

少伯移舟回故里,沿途景色落诗前。

濠州惹怒闾丘晓,冤死他乡看暮烟。

十二年余朝代改,乱平安史上元年。

元年七月丙辰日,流放巫州高宦官。

渤海郡公巫荠采,赋诗明志表忠言。

改元宝应明皇崩,遭贬宦官遇赦还。

途至朗州闻噩耗,悲伤号恸路途边。

老身垂泪还呕血,哭死朗州终暮年。

大历五年巫改叙,龙标府治朗及潭。

隶属黔郡观察使,辰溪叙奖锦和黔。

元和六载黔州坏,大水冲击城邑垣。

黔州窦使发溪峒,督役抢修逼太严。

辰叙峒蛮因聚众,诸蛮起义闹蜀黔。

叙州首领张伯靖,统帅诸蛮杀向南。

南下义军汹涌起,攻州夺府播费歼。

闰十一月播州占,辰锦叙州为帅辕。

渝鄂川黔湘桂界,尽属蛮峒势如天。

窦群征讨不能胜,集调庸蜀荆汉辕。

南粤东瓯皆助讨,官兵围剿义军边。

广连九峒凭山险,固守辰州锦叙兼。

四省官兵难克服,崔能潘孟阳师填。

进攻四面唐军众,折将损兵不愿还。

提议招降吉甫意,荆南节度使为严。

审时伯靖遂降服,威翊府中郎将兼。

二十八年平静后,淮南丞调叙州边。

五溪峒寨杨朝守,治理龙标拓渝黔。

二十一年初诞子,再思生叙龙标垣。

少年勇猛文韬胜,胆识过人武略兼。

升守沅州知叙事,咸通十四得功迁。

乾符六载饥荒起,辰叙两州溪峒连。

宋邺蛮酋烽火起,诸蛮溪峒附归攀。

叙州酋长昌师益,聚峒诸蛮起义联。

龙纪元年杨再祖,分镇滇黔保境边。

接受朝廷绢诏后,奉唐正朔礼如天。

诚州刺史缘天佑,仆射尚书哀帝言。

一万二千长食邑,五溪十峒永相连。

乾宁四载马殷侵,全盛领兵承磊喧。

攻打楚方军事镇,武冈遭洗戌卒殓。

邵州刺史吕师讨,救援武冈兵五千。

马楚军兵方退缩,再思村寨仍唐藩。

义军退守飞山峒,吕部追攻到靖边。

小路偷袭全盛寨,攀藤越岭入飞山。

空坪立寨方一日,全盛惊呼疑是仙。

承磊领军迎战吕,吕兵捆绑俘虏先。

在前带路俘虏走,承磊仓促应战玄。

奋勇杀敌承磊死,吕军又擒首领潘。

飞山峒破擒全盛,遭俘武冈斩杀连。

余部三千皆被戮,楚王平定溆辰蛮。

再思率部悉降楚,十峒九溪属马藩。

乾化二年昌师益,降旗高举得周全。

叙州刺史马殷敕,宋邺再思同样官。

私改叙州诚郡治,再思思想大如天。

诚心固守诚州牧,十峒蛮酋十子兼。

再正通光昌盛秀,分明七字等级编。

瑶苗诸峒皆蛮土,相继臣服费多年。

龙德元年辰叙叛,联合攻楚尽诸蛮。

彦章节度兵宁远,围剿进攻平峒蛮。

后晋天福溪峒叛,豪酋首领是彭顽。

溪连锦奖三州郡,破澧攻辰烽火燃。

遭遇楚王希范马,士愁率部降斯藩。

溪州铜柱五千重,铭誓表彰两不干。

开运元年烽火起,西方诸峒战平南。

再思得胜诸蛮服,十峒五溪又得安。

十峒蛮酋街十子,凯旋归罢遂交权。

八十四岁再思老,退休庭院养天年。

正滔长子领军事,七子正岩得政权。

三子正修赤水峒,徽州统领率诸蛮。

生灵涂炭人皆苦,颠沛流离已厌烦。

休养生息诚可贵,安居乐业亦怡然。

农林发展兴渔牧,商贸通衢众慰安。

广顺二年时局变,辰州刺史是刘言。

欲招叙州蛮首领,归楚彦通却断缘。

事被周行逢所阻,楚蛮鸡犬不宁安。

叙州蛮众齐归附,首领称王溪峒间。

显德元年兵又起,南唐灭楚进逵焰。

武平节度使王进,遂命彦通节度黔。

斯际正岩充势力,诚徽奖锦舞懿兼。

四年之后再思殁,十峒蛮酋相继喧。

威远将军英惠爵,五妻十子子孙绵。

蛮民普建飞山庙,祭祀杨朝父子连。

治国安邦功卓著,朝廷嘉勉诰封兼。

周行逢死保权继,部将不服战乱连。

赵宋军兵南下掠,诸方烽火遍湖南。

叙州刺史钟志存,奔往徽州杨正岩。

十峒称王杨又起,兼州并县废留间。

宋军压境湖南改,奖叙诸州又复填。

开宝八年炎宋起,正岩兄弟往朝天。

晋京面圣版图献,朝贡称臣太祖癫。

守土有功加诰授,靖边卫国号时贤。

诚州刺史正岩继,世袭父职守峒边。

兄弟十人封赏遍,回乡建庙祀前贤。

澄清烽火烟云散,开辟王图路道连。

赤胆忠心昭日月,宣仁布义壮河山。

太平兴国四年际,赤水峒王归宋筵。

科举魁经登进士,韶州都统领王权。

银青光禄大夫授,诸峒羡称佳话传。

兴国八年诸峒附,辰溪锦富叙相连。

上交租税山川献,图画地形呈圣前。

移地愿将懿锦并,叙州刺史德邦兼。

富州刺史向通汉,诚晃两州相继沿。

进贡朝廷杨通宝,诚州刺史委於先。

晃州贡献古铜印,刺史封予田汉权。

白蜡朱砂淳化贡,太宗亲赐器皿传。

咸平请定租兼赋,荒服不征不允言。

遣使潭州营佛寺,报恩祭祀佑诸蛮。

丹砂名马银剑槊,天禧二年又贡天。

还赐本州防御使,疆土五溪地理沿。

特授留京检校尉,爵高太傅子同官。

富州刺史向通汉,天禧三年终暮年。

知事富州光宪子,亦如父辈喜朝天。

乾兴元年赤水峒,杨正修王殁靖边。

嘉佑三年溪峒乱,溪州酋长仕羲缘。

明溪新寨题名记,錾字为文千古传。

宋将中丞雷简撰,辰州签判甄升填。

辰州知府舜卿窦,琢地筑城相与言。

十五年后章敦至,分兵三路五溪边。

硖懿富鼎诸州灭,归顺版图一仍前。

贡献先朝诸剑印,富州酋长永晤翩。

二十四载到元佑,杨晟台乱绥靖边。

转运使军唐可问,率兵一万镇压前。

功亏一篑和羞走,蛮民起义到明年。

王安征讨王安死,李湜谢麟相继缠。

制蛮经事全无得,放弃诸蛮仍旧前。

安俊举兵围镇寨,建候知事镇压弹。

政和初纪卢阳令,被杀战场沅水边。

领袖蛮族杨再兴,统领绥宁九十团。

攻占临冈称勇猛,朝廷招讨不能栓。

绥宁县治武阳砦,官吏仓皇改县垣。

十月冬来招抚受,归依南宋遂为官。

绍兴廿四再兴叛,宣布诸蛮自立年。

统制前军李道讨,义军官府战犹酣。

终因寡不敌众旅,首领再兴遭逮栓。

其子正修及正拱,同遭杀害了残年。

元明以后诸蛮峒,化做苗瑶并侗蛮。

政府频施围剿策,义军影响不如前。

清朝民国贪官甚,土匪流氓恣意喧。

改土归流皆汉化,谁还记得五溪蛮。

我有疑问,再思祖的第三个儿子是正修,城步谱记载他是895年出生,百度上又说他是912年出生,《杨再思氏族通志》上记载,再思咸通元年860年出生,老二正滔是930年出生,仅活了55岁,而老七正岩是933年出生,三房马氏生,他们的出生年月,一并算来,都不符合当时的生育规律。不知道是哪方面出错。我是再思祖裔孙,想问个明白。

内容如下:

1、杨正灏、杨正煜、杨正晗、杨正轩。

2、杨正赢、杨正俞、杨正修、杨正坤。

3、杨正泽、杨正祥、杨正熙、杨正航。

4、杨正峰、杨正亮、杨正铧、杨正凯。

5、杨正良、杨正岩、杨正平、杨正彦。

6、杨正铭、杨正抒、杨正则、杨正祺。

7、杨正昊、杨正谊、杨正贺、杨正宸。

利川毛坝《姚氏族谱》记载“ 姚良珊, 自大明帝入沉州芷江县葫芦企寨居住。妻杨氏, 生文献, 素与吴世万相契(文献即君赞)。万对献说, 此地偏窄, 不是一长久之所, 得闻沿溪而上, 有百余里, 尚未开辟。献即应说, 早有此心。二人同行, 至中途云雾腾腾, 天昏地暗, 肚饥日渴, 二人正计议, 忽来杨癫子, 献问至此有何贵千?弟意前来择居。癫子将竹杆插地, 清泉涌出, 放是天开雾散, 三人鼓掌大笑, 莫非天应斯人。三人在此盟誓结为兄王弟。姚曰君赞, 吴日世万, 杨曰天应。万曰兄有派(排)行多少字?献曰二十派(排)行,字多难以乏人。三人新议派(排)行, 七字轮流, 再正通光昌胜秀。”

   鄂西侗族地区广泛流传, 在明代初期, 有吴世万, 姚君赞、谢天飞、龙地盛等为首的一批人, 在湘西新晃的共(贡)溪居住, 当地严重缺水, 云雾不开, 庄稼不好, 有神鸟告诉他们, “ 要得云雾开, 只有天应来。” 吴世万、姚君赞了解到靖州有个杨天应, 他们二人即去靖州请来杨天应杨天应来后, 他们共同凿山开洞, 引出清泉, 从此云开雾散, 庄稼茂盛,五谷丰收。他们感谢杨天应, 与之结为兄弟, 用共同的派(排)行, 再正通光昌胜秀七个字互不通婚, 视如骨肉。这个故事, 在鄂西侗族中, 几乎家喻户晓。现在鄂西侗族姓氏中, 也还用这七个字为字辈排行, 而且互不通婚。

   鄂西宣恩县侗族歌颂祖先的《侗歌十二月》唱道:

   正月里来是新春, 杨氏祖先杨天应,

   神人降旨给天应, 开发沉州是功臣。

   三月里来三月三, 姚氏先祖姚良珊,

   永乐十四迁湖南, 开辟沉州姚君赞

   六月里来三伏天, 吴氏先祖吴世万,

   结拜姚杨龙谢姓, 勘察沉溪谋长远。

   七月里来七月七, 谢氏祖先谢天飞,

   五姓一家住一起, 永留后世创奇迹

   八月里来秋风成, 龙氏祖先龙地圣,

   沉溪结拜五人姓, 万古流传到如今。

   九月里来九月九, 五姓字派辈是一谱,

   再正通光昌胜秀, 异姓同胞传千秋。

   从此立盟定誓言, 子孙繁衍万万年。

朱晃简介_朱援朝子女朱烨简介_我的晃荡的青春简介

杨再思,湖南靖州人,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享年88岁。杨是唐末五代靖州“飞山”峒蛮“酋长”号十峒首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