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谱是怎么排列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孔氏家谱是怎么排列的?,第1张

孔姓家谱辈分排列(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孔姓,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曾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这并非是孔孟曾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孔孟家谱顺序如下:

1、明初:

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2、明天启年间

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3、民国八年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4、现在

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孔孟辈数的由来和礼节

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

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克”字下面,开始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

又次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派。依次类推,循环往复。我大概计算了一下,轮回一次,大约需要650年。

50世祖华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娲)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黄帝(姬轩辕)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

45世祖蟜极

44世祖帝喾(姬夋/姬夒/姬夔)

43世祖契(一作卨,商部族首领)

42世祖昭明(商部族首领)

41世祖相土(商部族首领)

40世祖昌若(商部族首领)

39世祖曹圉(商部族首领)

38世祖冥(商部族首领)

37世祖王亥(又名振,王恒之兄,商部族首领)

36世祖上甲微(简称微,商部族首领)

35世祖报乙(商部族首领)

34世祖报丙(商部族首领)

33世祖报丁(商部族首领)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商部族首领)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商部族首领)

30世祖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商朝开国君主,原为商部族首领)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28世祖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商王太庚(子辩)

26世祖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商王仲丁(子庄)

24世祖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商王小乙(子敛)

20世祖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商王祖甲(子载)

18世祖商王康丁(子嚣)

17世祖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羡)

14世祖微仲(又称宋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启之弟,宋国第二任君主)

13世祖宋公稽(子稽)

12世祖宋丁公(子申)

11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9世祖宋父周(子周)

8世祖世子胜(子胜)

7世祖正考父(子正)

6世祖孔父嘉(子嘉)

5世祖木金父(子木)

4世祖(高祖) 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 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

2世祖(祖父) 伯夏(子夏)

1世祖(父亲)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汉族,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文圣”;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卒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他首改“子姓”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

1世孙(儿子)孔鲤

2世孙(孙子)孔伋

3世孙(曾孙)孔白

4世孙(玄孙)孔求

5世孙孔箕

6世孙孔穿

7世孙孔谦(又名孔慎、孔顺)

8世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9世孙孔忠(孔腾子)

10世孙孔武(孔忠长子)、孔安国(孔忠次子)

11世孙孔延年(孔武子)

12世孙孔霸(孔延年子),被汉元帝封为褒成侯

13世孙孔福(孔霸长子,被汉成帝封为殷绍嘉侯)、孔捷(孔霸子)、孔喜(孔霸子)、孔光(孔霸子)

14世孙孔房(孔福子,褒成侯)、孔永(孔捷子)、孔放(孔光子)

15世孙孔均(原名孔莽,孔房子),褒成侯

16世孙孔志,褒成侯

17世孙孔损,褒亭侯

18世孙孔曜,奉圣亭侯

19世孙孔完(孔曜长子,褒成侯,无子)、孔赞(孔曜次子)

20世孙孔羡(孔赞子),宗圣侯

21世孙孔震,奉圣亭侯

22世孙孔嶷,奉圣亭侯

23世孙孔抚,奉圣亭侯

24世孙孔懿,奉圣亭侯

25世孙孔鲜,奉圣亭侯

26世孙孔乘,崇圣大夫

27世孙孔灵珍,崇圣侯

28世孙孔文泰,崇圣侯

29世孙孔渠,崇圣侯

30世孙孔长孙,恭圣侯

31世孙孔嗣悊(孔长孙次子、孔英悊之弟),绍圣侯

32世孙孔德伦,褒圣侯

33世孙孔崇基,褒圣侯

34世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35世孙孔萱,文宣公

36世孙孔齐卿,文宣公

37世孙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孙孔策,文宣公

39世孙孔振,文宣公

40世孙孔昭俭,文宣公

41世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3世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44世孙孔延世(孔延泽之兄),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5世孙孔圣祐:文宣公兼知县事,无子

45世孙衍圣公孔宗愿(孔延泽子、孔圣祐从弟)

46世孙衍圣公孔若虚(孔宗愿次子)、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宗愿长子)

47世孙衍圣公孔端立(孔若愚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长子,南宗)

48世孙衍圣公孔琥(孔端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孙衍圣公孔拂(孔琥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子)、孔拯(孔璠长子)

50世孙衍圣公孔元用(孔拂长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远(孔搢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长子)、孔元紘(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

51世孙衍圣公孔之厚(孔元孝子)、孔之全(孔元用子)、孔万春(孔文远子)、孔之固(孔元紘子)

52世孙衍圣公孔浣(孔之厚子)、孔治(孔之全子)、孔浈(孔之固子)、孔洙(孔万春子,南宗)

53世孙衍圣公孔思晦(孔浣子)、孔思诚(孔治子)、孔思许(孔津子,孔之言孙,孔仁玉的第11世孙,南宗)

54世孙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子)、孔克忠(孔思俊子,孔洙孙,南宗)

55世孙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子)、孔希路(孔克忠子,南宗)

56世孙衍圣公孔讷(孔希学子)、孔议(孔希路子,南宗)

57世孙衍圣公孔公鉴(孔讷子)、孔公诚(孔议子,南宗)

58世孙衍圣公孔彦缙(孔公鉴子)、孔彦绳(孔公诚子,南宗)

59世孙衍圣公孔承庆(孔彦缙子)、孔承美(孔彦绳子,南宗)

60世孙衍圣公孔宏绪(孔承庆长子)、孔宏泰(孔承庆次子)、孔弘章(孔承美子,南宗)

61世孙衍圣公孔闻韶(孔宏绪子)、孔闻音(孔弘章子,南宗)

62世孙衍圣公孔贞干(孔闻韶长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贞运(孔闻音子,南宗)

63世孙衍圣公孔尚贤(孔贞干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无子而早夭)、孔尚乾(孔贞运子,南宗)

64世孙衍圣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子)、孔衍桢(孔尚乾子,南宗)

65世孙衍圣公孔兴燮(孔衍植子)、孔兴燫(孔衍桢子,南宗)

66世孙衍圣公孔毓圻(孔兴燮子)、孔毓垣(孔兴燫子,南宗)

67世孙衍圣公孔传铎(孔毓圻长子)、孔传锦(孔毓垣子,南宗)

68世孙衍圣公孔继濩(孔传铎子)、孔继涛(孔传锦子,南宗)

69世孙衍圣公孔广棨(孔继濩子)、孔广杓(孔继涛子,南宗)

70世孙衍圣公孔昭焕(孔广棨子)、孔昭烜(孔广杓子,南宗)

71世孙衍圣公孔宪培(孔昭焕长子,孔宪增之兄,无子)、孔宪坤(孔昭烜子,南宗)

72世孙衍圣公孔庆镕(孔宪增子,过继给孔宪培,1794年袭爵)、孔庆仪(孔宪型子,孔传锦的第5世孙,南宗)

73世孙衍圣公孔繁灏(孔庆镕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无子,南宗)

74世孙衍圣公孔祥珂(孔繁灏子)、孔祥壮、孔祥楷(孔繁英长子,过继给孔繁豪,南宗、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75世孙衍圣公孔令贻(孔祥珂子,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贻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其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为妻;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孔维鄂;子:孔维益、孔维宁;长孙:孔垂长

77世孙孔维益:孔德成子,早卒,未袭封

78世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孔维益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孙孔佑仁:孔垂长子,2006年元旦,生于台湾

79世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参见:通天家谱)

76代。

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后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

尤其是乾隆帝曾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写给孔府经过避讳后的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75代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从明朝初年朱元璋、朱允炆赐字辈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字辈起名,最终在民国时期才确定了这五十个字(曾氏从六十三代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

自春秋以后,这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

扩展资料:

令字辈衍圣公:

孔令贻(1872-1919),字谷孙,号燕庭,孔子的第76代嫡孙。1877年袭衍圣公,1898年孔令贻奉谕为翰林院侍讲,并正式主持府务。1892年署理四氏学学务。

1907年奉旨稽查山东学务。1913年中华民国封衍圣公。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组织“筹安会”,孔令贻为“名誉理事”,袁称帝后,加封孔令贻“郡王”衔。

1919年春,进京为前清废帝溥仪祝寿,蒙赏紫禁城骑马。同年秋再次赴京为继配陶氏之父陶式送殡,突发背疽,于11月8日在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病逝。

——通天家谱

孔家家谱祥字辈后还有: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三十行  辈。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扩展资料:

孔姓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传说时期,远古时代已有孔姓。当时有个史官,叫孔甲,曾作《盘盂》一书。但因为孔甲之后的世系没有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

子姓孔姓又分两支:一支来自商族的始祖契。契的第14代子孙成汤是一个很有名的君王,灭掉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建都于亳。成汤还有一个名字叫大乙,他的子孙里有一支就用子姓配上乙字,组成一个新的姓。这个姓,写着写着就写成了孔。

子姓孔姓的第二支,孔姓全国性家谱《孔子世家谱》就是以孔子为上溯的源头。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箕子、微子、比干)之一微子启,即孔姓远祖。

《孔子世家谱》是世界上传承时间最长、最广泛的家谱。2005年《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保存之全,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参考资料:

-孔姓家谱

一共五十个。

无论天南地北的“孔孟颜曾”后人,取名字都有固定的辈分排字。

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言、公、彦、 承

宏、闻、贞、 尚、衍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毓、传、继、 广

昭、宪、庆、 繁、祥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扩展资料

始祖起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之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

2、源于子姓。出自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孔父嘉的六世孙为孔子。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4、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个大夫叫妫孔宁。

在妫孔宁的后裔子孙中,有的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是为陈郡孔氏。

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6、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孔姓

孔氏家谱是怎么排列的?

孔姓家谱辈分排列(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宏(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