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是谁,有什么代表作,来自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许地山是谁,有什么代表作,来自哪里?,第1张

许地山(1893~1941),男,现代作家、学者。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现在徐闻县有他的故居。(引自于豆瓣网)

这是个一直活在我们小学课本上的人,我们来看看他的代表作,代表作有《缀网劳蛛》和《空山灵雨》《春桃》,这部作品它其实讲的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春桃和礼貌在农村结婚了,但是结婚没两天,他们就碰上了当时的军阀混战、军阀和当时的土匪打架,结果呀,春桃和礼貌就在这场战争当中走散了,李茂被土匪抓走了,春桃呢,逃难逃到了城市,在逃难的过程当中啊,他认识了一个人叫刘向高,这流向高啊,看着春桃长得非常漂亮,她就暗暗的喜欢上了他,这两人一路扶持,一路走到北京,然后,两人在北京住了下来,住到了一起,那么如何生活下去呢?他们找了一个捡垃圾的活儿,可以说,他们是靠拾破烂维持生存的流向高,一直想跟春桃结婚,春桃说,我有老公啊。

我老公叫礼貌,为了生存,我跟你住在一起,这是没问题的,但是,要想跟我结婚或者是发生关系啥的,你就不要想了,春桃啊,是一个非常洁身自好的人,就这样,他俩一起生活了好几年,你可以理解为他俩是室友关系吧,这春桃有一天去捡垃圾,他看到附近有一个乞丐,这个乞丐其实就是礼貌的时候,礼貌是什么状态呢?两条腿已经断掉了,人不人鬼不鬼的礼貌,喊了一声春桃,春桃认了半天才认出来,春桃看了特别心疼,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找你,一直在等你,你怎么成这样啦?春桃就把李茂带到家里,然后礼貌就给他讲,这几年她的经历说,一开始啊,我被土匪抓走以后啊,我就趁机偷了一把枪逃了出来,礼貌从小是练过射击的,枪法很准,后来他去参军做了边防军,但这边防军啊,有一次考核礼貌,打枪的特别准。这军官觉得枪法这么准,一定是个土匪,结果就把他轰走了,那这一被哄走啊,他心里不舒服,就参加了一个民间的义勇军。

义勇军有一次作战的过程中,礼貌的腿呢,被敌人打伤了,直到三天以后啊,同伴们才发现,但这个时候两条腿已经废了,最终呢,只能锯掉双腿,接着被这个民间义勇军呢,就给抛弃了,他就开始流落街头,做乞丐了,李茂和春桃在霞里聊得非常开心的时候,这时候流向高,来了就很尴尬了,但春桃特别坦然大方,就给刘高介绍说,这是我老公礼貌,我出去捡垃圾去了哈,你俩聊,这就更尴尬了,这俩哥们啊,就聊了起来,这礼貌啊,人如其名,真的是非常礼貌非常客气,流向高,也是读过好几年书的人,也是非常的绅士,两人没有大打出手,流向高说,你们夫妻既然已经相认了,那我就搬走吧,礼貌说,别别,别啊,你看我现在是个残废,我也照不了这个春桃,呃,嗯,我突然。插进来不合适哈,俩哥们就一个让着一个,结果春桃回来了,让春桃决定,呃,春桃说,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对于你流向高,我们生活了这么多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对于礼貌,你是我的法定丈夫,我对你有意,那我们三人就一起生活吧,一起再开一个垃圾废品公司,礼貌呢,你就负责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流向高呢,你识字儿,你就把值钱的废品呢,挑出来我们去卖,结果呀,后来三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我们知道在以前的社会,很多时候都是男人说了算,但是这篇文章当中啊,是春桃说了算,他暗示着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一段说,进门是个小院,富人住的是踏胜的间厢房,院子一大部分是瓦砾,窗下还有十几颗晚育晚香玉,其实就是夜来香在这篇文章当中啊,它其实象征的是春桃这样一个人物形象。那这篇文章它反映的是什么?你读到了什么认真品味。

许地山中文名称: 许地山 又名: 名赞? 字地山 笔名落花生 性别: 男 生 卒 年: 18931941 国别: 中国 籍贯: 广东省揭阳

生平简介

许地山于192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命命鸟》许地山简介,接著又发表了前期代表作小说《缀网劳蛛》和具有朴实淳厚风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他虽在执著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却又表现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20年代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著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春桃》和《铁鱼底鳃》便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他的创作并不丰硕,但在文坛上却独树一帜。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剧本集《解放者》、《杂感集》,论著《印度文学》、《道教史》(上),以及《许地山选集》、《许地山文集》等。

许地山是老舍先生最好的朋友。他们早在到英国之前,就有密切的关系。当时许地山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和青年教员,老舍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他们在一个教会里帮忙做社会服务义工而结识,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这主要的原因就是:许地山有学问而没有架子,他爱说笑话,村的雅的都有。这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后回忆的印象。

1924年许地山和老舍都到了英国。许地山到牛津大学神学系学比较宗教学,此外还研究人类学、民俗学、文学、考古学,学过梵文和巴利文。他们在英国的留学生活是清贫的。许地山先写小说许地山简介,又鼓励老舍写小说,老舍在写作中得到了他的很大鼓励和帮助,在言谈中常常提起。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落花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 运动先驱者之一。许地山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他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许地山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许地山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等。

扩展资料:

许地山的故事:

周俟松第一次见到许地山是在“五四”的游行队伍中,当时她还是个中学生。第二次见到许地山是在接待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欢迎会上,也只是远远地观望这位活跃的助教。

两人真正认识是后来在熊佛西家。熊、周两家不远,同在石驸马大街,其时周俟松已考入北师大数学系就读。许地山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就很出名,这不仅因为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还因他一年四季爱穿黄对襟棉大衫,留长发蓄山羊胡,精于钟鼎文梵文。这个“三怪”才子,给周家的女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婚后许地山谈到两人的缘分曾说:“幸而你没有进燕大,我是不会和学生谈恋爱的。”许地山早年曾结过一次婚,夫人林月森是台中人,两人生有一女,1920年林月森于赴京途中病逝于上海。

1923年后,许地山赴美英留学,1927年学成归来,先后执教于燕大、北大、清华和北师大等京城学府。婚姻之事最终也水到渠成。

1929年 5月1日,许地山、周俟松两人的婚礼在北京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举行。据传,周家对两人结合提出了两个条件,许地山都答应了。

有人曾经以这件事嘲笑许地山,许地山为人幽默,不以为忤,以自嘲为自己解围:“我生平最怕管家事,现在有人代劳,是求之不得的。即使有人改为周地山,有何不可?

戚友谁不知我是许地山?”1933年秋,许地山偕夫人赴广州中山大学讲学,之后绕道台湾探亲。这期间,两人发生冲突,互不相让,周俟松一气之下返回北京,许地山远赴印度考察宗教去了。

1934年4月,许地山在印度历经半年之后,反思自己的婚后生活,回忆与周俟松4 年的相依相伴,深感有愧,他提笔给妻子写了一封长信,提出了解决两人矛盾冲突的“爱情公约”。

-许地山

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妻子周俟松,为晚清民初诗人周大烈的六女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台湾被占领后,举家迁回大陆,于福建龙溪落户。三岁时,许地山随父漳州定居。四岁时入私塾读书。

不多时,许地山家道中落,开始自谋生计。他在石码眉麓小学当过教员,也曾在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

扩展资料:

作品特色

许地山的出世恰恰是为了入世,他那建立在现实苦难之上的宗教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许地山尽管熟诸佛道经典,却从来不想避世隐居,始终把改造社会、拯救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简单朴素的信条贯穿了许地山的一生。

其作品既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体悟和阐释,同时也集合了他对基督教文化、道教文化乃至现实主义文化的多重思考和体认。接受佛学的虚空观,不是导向现实人生的否定和是非观念的泯灭,而是承认局限,敞开自我,拥抱世界。

-许地山

  一、人物简介:

  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现在徐闻县有他的故居。

  

  二、主要作品: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三、人物生平: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现在徐闻县有他的故居。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落花生》,并被登在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5课。祖籍广东竭阳。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后曾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1941年8月4日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是谁,有什么代表作,来自哪里?

许地山(1893~1941),男,现代作家、学者。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