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严氏家谱啊??急用!!!!!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有谁知道严氏家谱啊??急用!!!!!,第1张

严氏家谱

http://yanyuqinghomesunbonet/show_hdrphpxname=PN4IT21&dname=QB7JT21&xpos=0&cname=

http://www10000xingcn/x027/

大理喜洲严氏家谱

http://wwwzhuangyaninfo/zupu/2007/1220/article_68html

咸丰严氏家谱附件连载(一)到(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9530b010002cdhtml

贵州:《黔南严氏族谱》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37006&joursid=45026

江西分宜《介桥严氏族谱》摘抄

http://yj40714blog163com/blog/static/28866620081272419830/

在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从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演义着一幕幕明代历史的活化石。而安顺屯堡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西秀区七眼桥镇以云山、本寨、雷屯为主的云峰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该景区位于安顺市东面21公里处,景区面积225平方公里。景区自开发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认为云山、本寨的明代古城墙、古箭楼、古巷道、民宅、古堡等,保存良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2002年在七眼桥镇出土的明代率军南征将军傅友德、沐英将军捐资建庙的石碑证实了专家学者的论断。二零零二年七眼桥镇以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明初文化村落群--'屯堡'被列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二零零一年国务院将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屯堡村落云山屯、本寨古建筑群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安顺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

六百年的屯堡,六百年的故事,六百年的沧桑。岁月悠悠,明清的中原文明早已成为现代的史书,时光倒流,六百年前的江南风物在这里被定格。黔中屯堡人,以其遗存的古风和鲜明的特色为世人所惊叹、震撼。

让我们走进屯堡,走进那久远的年代…… “迨制既废,不复能再以军字呼此种人,惟其住居地名未改,于是遂以其住居名而名之屯堡人”(《安平(平坝)县志——民生志》)

屯堡人不是当地土著民而是外来户,这在大量的史料中是有记载的。

“屯堡者,屯军居住之地名也”(《安平县志》)。

“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而来,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安顺府志)。

“汉族迁徙来最早者,为明洪武初年征南屯田戍边之军队”(《镇宁县志)。

“县境汉里之民,多明初平黔将士之裔,来自江南,尚有江南遗风”(《兴仁县志》)。

“安顺府民之种类,于苗民之外,有屯田子、里民子,又有凤头鸡(即凤阳妆头饰),凡此种种,实皆汉民”(《黔南职方纪略》)。

“凤头苗,惟安顺府有之。此族原系明初征苗来黔,其始祖皆凤阳人也,女子挽髻于项,与各族迥殊,俗以凤头苗目之。其习俗多与汉人同”(《贵州通志》)。

“明祖以安徽凤阳起兵,凤阳人从军者特多,此项屯军系为凤阳藉。又此种妇女头上束发作凤阳妆,给一笋,又呼之为凤阳头笋,决非苗夷之类也”(《平坝县志》)。

“凤头鸡在安顺府属,原籍凤阳府人,从明傅友德征黔流寓于此”(光绪《百苗图咏》)

除史书记载外,众多屯堡后裔留存的家谱中也可看出屯堡人的来龙去脉。安顺西秀区九溪村(原名“大堡”)征南先锋官顾成后裔宗谱记:“始祖成公,由前明洪武二年奉救征讨滇黔,授征南都指挥之职,躬膺王命,统率王师,自吴来黔。其后平服黔地有功,封镇远侯征南将军,遂久镇南疆。”

日州詹家屯曾氏族志记:“曾巩后裔曾德一祖居江西南丰,至明朝初年,任征远将军之职,率师来黔,镇居于安顺府。”

雷屯雷氏家谱记:“始祖讳龙,原籍凤阳人,后调江西建昌府……洪武十四年随颖川侯傅统领带兵平贵州,留守镇宁卫,……因我祖来黔屯兵以守此地,故名雷屯。”

夏官屯严氏家谱记“原籍江南应天府柳丝巷铁牌楼。明开辟黔省,奉命填南而来,立足成家。” 众多史料和家谱记载,足证安顺屯堡人实系“明代屯军之裔嗣”。随着时代的变迁、屯田的废除、移民的涌入,本来意义上的屯堡有所扩大,在以安顺为中心,东到平坝,西到镇宁和关岭,南到紫云,北到普定,方圆1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屯堡村寨达数百个,人口有约30万人。明朝皇帝“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的举措,不仅实现了明王朝镇压反叛、巩固统治的军事目的,而且屯军移民带来的江南先进耕作技术,也促进了安顺的发展。屯堡人虽然来自中原和江南各省,但同一目的、同一命运、同一生存的需要,人众聚族而居,村寨连缀成片,逐渐形成有别于当地民族和其他汉族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屯堡文化,构成安顺多元文化中耐人寻味的一元。 贵州屯田的最早记载是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8年)十一月,朱元璋命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屯田定边、姚安、毕节诸卫”。定边、姚安在云南境,惟毕节属于贵州范围,但毕节彼时受节制于四川都司,和此前“屯田云南品甸”、“屯田云南”,均早于贵州黔中一带。据史料载,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十年间,明朝先后分三批从四川、湖广、陕西等地抽调十余万军队屯田云南;十三年(公元1380年)置平溪(玉屏)、清浪(岑巩青溪)、镇远、偏桥(施秉)等十二卫屯田;十七年(公元1384年)汤和、周德兴又在铜鼓(锦屏)、思州(岑巩)屯田;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唐胜宗、张龙又在黄平、镇远等地屯田等,都是围绕着黔中地而实施的云贵屯田,但惟独不见有在黔中屯田的记载。云南平定后,原先的三十万征南将士除沐英留守一万余人镇守云南外,其余大部返回黔中。其时全国卫所军队人数仅一百二十万人,留驻黔中的兵力就达约二十万,几占全国总兵力的六分之一,然从未有黔中屯田记载,可见黔中军队以戌守为主、屯田为辅当不虚也。还有一个说明黔中屯军彼时不以屯田为主的事实:明代屯军制度,规定每六十里设一屯堡,这是法律,亦是明代屯田的标准。在全国屯田地方遗存名称的距离和位置上可以得到佐证。但黔中安顺一带屯堡的设置却根本没有受此限制,在方圆二百里的范围内,共设立六卫九千户所,每所管领十屯。明万历《贵州通志》载:“普定卫设管屯指挥使一员,下设五个千户所,五千广所设管军屯印百户各十员,专理卫所军屯事务。”《黔南识略》中说:“旧卫(指普定卫)管五十军屯”即指此。仅普定周围六卫九所,每卫五千六百人,每所一千一百二十人,共有屯军四万三千六百八十人,加上随之至黔的家属,计有十七万人之多(《安顺文史资料十五辑》)。这是在黔中加入全国屯田之后的统计,还未屯田时的戌守兵员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可见黔中屯兵的目的和宗旨了。

屯堡人与屯堡文化是封建耕战经济在安顺一带的留存,它宿命地在大山皱褶里还飘逸着“明代遗风”。这种现象令人费解又不难理解,屯堡人祖先的故乡,在现代文明大潮的冲击、挤压下,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别说“明代遗风”,即便是“清代遗风”、“民国遗风”也荡涤殆尽。相对来说,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屯堡人后裔所在地虽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变化,但步履缓慢得多。特别是几百年的风云流变,在特定态势下所相对固化的特定思维,使他们对于古代祖先的文化传承,从建筑、服饰、语言、信仰、饮食、娱乐、风俗习惯上仍然或多或少地遗存下来,犹如一块块化石,一幅幅岩壁画,一首首古歌民谣,召唤人们去寻觅先民的履迹,去体察历史的刻痕,去作一次次跨越时空的漫游。 亘古千年,纵横百里,时空在这里演化出一方迷人的土地,它,就是你脚下安顺!古往今来,地理学家发现了它“扼锁滇黔”的雄险;富商大贾领略过它“万马归槽”的繁华;文人墨客在它的奇山怪水间留连忘返;考古学家在这里拾取夜郎古邑的断瓦残砖;文化人类学家则在这里追寻“屯堡文化”的踪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山山水水雕琢成一幅幅独具风格的画图;智慧的各族人民在苍凉高原上留下了人类文明的痕迹。于是,神秘与明朗叠映,怪诞与秀美共存,犷野与典雅交融!历史的尘灰遮不住格外神奇的土地!

屯堡在大山的皱褶中闪射夺目的辉光,既是那么古老,又是那样年轻,既曾拖着蹄姗的脚步从远古走来,又正迈开坚实的步履向未来走去……岁月将它熔铸成一部引人入胜的典籍,每一页都留下一个难忘的故事。

这就是屯堡人和屯堡文化!

  枞阳家谱资料

  程姓:

  桐城《程氏宗谱》14卷

  清乾隆14年(1749)程久泰始修。程发强、程裔后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存子堂活字本14册

  安徽地区博、日、美馆藏号:10571

  桐城《皖桐曲水村程氏宗谱》14卷首1卷

  程翰桂修,清嘉庆23年

  (1818)崇箴堂活字本18册。

  人民大学馆藏号:10570

  《皖桐程氏宗谱》20卷首1卷末1卷

  (清)程怡、程茂林纂辑 光绪十八年(1892)伊洛堂刻本22册2046页

  河北大学馆藏号:10572

  桐城《程氏宗谱》28卷。

  清光绪27年(1901)木刻本。

  浙江绍兴博馆藏号:10573

  查康熙四十三年《程氏人物志》程氏各派居里:桐城,县城西门一派;县城东南方向山口一派。

  婺源一支迁桐城始祖:应雷(寿二)、应经(子和)、仁高(德二)、应宰。后裔居:小龙湾黄村圩、青庙堂、缪家山。

  元末程举一避乱居桐城县西丁家冲,后裔分为丁家冲和冯头山两支。

  元末程颐十一世孙程庆四由婺源迁蕃阳瓦屑坝,眀初由瓦屑坝迁桐西瓦庄坂。

  伯符九十二世,簧墩湘公派婺源彰安上宅黄莲木坞时广公支下:文学、文迪兄弟俩约在眀弘治年间由婺源迁桐城。文学子道远;文迪子道孙。

  张姓: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鲁山等续修

  清道光七年(1827)书签堂木活字本刊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张联元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书鉴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士端 张焕之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二十九册

  安徽桐城·桐城南乡姥山张氏五修谱二十六卷

  张廷镇 张泽辛纂修

  1915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安徽桐城·横螃张氏宗谱二十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张宗铎等辑

  1915年笃亲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绍华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二十四册

  安徽桐城·皖桐南湾张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惕侬等重修

  1924年一本堂重刊本十四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民大学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张开枚等续修

  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

  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李姓: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李怀智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李卓斋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民国)李荫(禾农)等修

  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施姓: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

  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五册

  日本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姜姓: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许姓:

  8789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十二卷

  (清)许鸿昌等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敦德堂木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残)

  8790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许达才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刘姓: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6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现存 7册)

  现藏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宗谱14卷

  (清)刘来璋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敦木堂活字本(现存 14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族谱32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

  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现存 32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14卷首1卷末1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

  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木堂木活字本(现存17册)

  现藏安徽博物馆、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5 14:10:41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5:43

  孙姓: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十九册

  安徽图

  王姓:

  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

  有堂号:槐荫堂。

  《皖桐太原王氏谱》载,太原王氏一支于元末避乱南迁安徽婺源,后移桐城,称桐城王氏、古塘王氏等。县中还有自鄱阳迁来的东楼王氏、龙眠王氏等,也属太原王氏支派。

  何姓:

  桐城青山何氏支谱四十九卷<民国>何荫松修 民国三年刻本

  三十册 3097页 12T 411-3/412-1

  青山何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清>何玉琪纂修 光绪二十一年广石堂活字本

  十二册 945页 19X 89-6/90-7-1

  何应奎——安徽桐城(籍贯)——安徽婺源(祖籍)——《明进士题名碑录》

  郑姓:

  桐城郑氏宗谱

  江姓:

  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

  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委员江高林。江高林也是济阳江氏后裔,其祖上约在700多年前,从婺源一带迁往安徽桐城,祖传的《江氏宗谱》为忠恕堂》,是江皋公受康熙皇封修撰的,据安徽省书协会长刘夜峰叔叔刘唯一的考证,济阳《江氏宗谱》为历代谱学之范本,凡修家谱者,均参照其格式。据张廷玉(清康熙吏部右侍郎)在康熙61年撰写的《江氏支谱序》中记载:江氏之先始于伯益,伯益黄帝18世孙也,生三子,皆封国,其三子元仲封江国于济阳,后为江氏始。后人一般尊称元仲为始祖,传至江高林已130多代。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6:40

  方姓:

  桐城方姓三支:桂林,鲁谼(鲁谼山位于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会宫。方以智、方苞是桂林方,方东树为鲁谼方(修谱者方宗诚为其从弟)。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

  (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安徽桐城鲁谼方氏族谱二十三卷

  (清)方宗诚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 八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友庆堂支谱不分卷

  (清)方传植修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一名《方氏支谱》。

  安徽桐城皖桐方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方炳南 方去危等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白鹿庄五房墨谱不分卷

  (清)方祖德编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一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一胍流派传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袁姓:

  仁风堂,始祖方二,宋末由豫章迁皖城。方二子受一元末眀初迁桐城练潭。

  左姓:

  左氏宗谱(安徽桐城)清宣统三年修木活字本 著者不详 八册

  (左氏)克永公续修支谱(安徽桐城)民国二十三年抄本复印本 左光普抄

  宋姓: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汤姓: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齐姓:

  14121安徽桐城齐氏宗谱十四卷

  (清)齐广渊 齐音谐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14122安徽桐城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齐锡周 齐廷华等修

  民国八年(1919)大启堂刻本 二十一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3-13 14:58:46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7:14

  光姓:

  一世祖:光庆六,新安兴公之裔,世居徽州祁门之八都一日。溶里公,于元季与兄庆一,庆二迁桐,居县东百里马埠山。旋因乱,返祁门。明初又同迁桐城。

  邹姓:

  10799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邹鲁臣 邹开益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皖桐邹氏宗谱》。此为八修本。

  陈姓:

  7431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廷讃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六册

  美国

  7432安徽桐城义门陈氏宗谱四卷

  (清)陈原杰 陈子钊等纂

  清同治七年(1868)传义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7433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五卷

  (清)陈文炳 陈章甫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图

  7434安徽桐城陈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美章 陈春盛修

  清同治七年(1868)怀义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435安徽桐城义门陈氏支谱八卷

  (清)陈夙仪等修

  清同洽八年(1869)庆远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7436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善庆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活字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题名义门陈氏宗谱

  责任者(清)陈法堂纂修

  版本清光绪34年(1908),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桐城

  堂号怀义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陈友德

  摘要始迁祖友德,元代自九江德化县来居桐城县。卷首、卷一谱序、诰敕、传记、契约,卷二至卷末世系。有张英序。

  陶姓:

  陶渊眀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西乡)。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9:13

  潘姓:

  安徽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承勋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德经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安徽图 美国

  钱姓:

  《流光谱》记述的是文穆王第十子俨在皖的后裔繁衍情况,其桐城支派大多分居在安庆、无为一带。

  蔡姓:

  11716安徽桐城蔡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蔡开泰 蔡惠甫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丁姓: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慈姓:

  慈姓原是江西陈姓,在安徽枞阳做官,为官比较清廉,告老后被当地人留在枞阳。元末明初,陈姓兄弟是陈友谅一派,与徐达开战。徐达攻打枞阳城,陈姓六兄弟带枞阳人民守城被

  难怪我曾经听说:慈陈一家!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0:23

  黄姓:

  8220安徽桐城黄氐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黄魁等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培根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221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兴岩等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辽宁大连中图(存卷5-卷末) 日本 美国

  注:清初黄自章创修,此为五修。

  8222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金耀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活字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美国

  8223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民国)黄南垣等七修

  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8224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介孚等八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永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日本 美国

  8225安徽桐城黄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黄南垣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刻本 二十二册

  吉林大学

  8226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

  (清)黄慕颜 黄菊佳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永堂木刻本 五十八册

  河北大学

  8227安徽桐城黄氏族谱

  民国三十一年(1942)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6、16、18、19)

  余姓:

  3442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四十五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余文辅 余桂清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本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2、6、8、14、39、42、卷

  首下,卷末上)

  注:余上驷等首修於清乾隆二十六年。

  3443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余梦诗六修

  一九八二年复印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10,12-17、卷首)

  注:明嘉靖四十五年余腺首修。

  严姓:

  14451安徽桐城严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严佳树 严淦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富春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日本 美国

  姚姓:

  5799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

  姚氏先德传七卷

  (清)姚寿昌等七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二册(缺卷6-11)

  北图 日本 美国

  5800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姚

  氏先德传七卷

  (民国)姚国桢 姚联奎纂修

  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安徽博 湖北图 日本 美国

  注:附《姚氏先德传》,(清)姚莹著。

  杨姓:

  安徽桐城杨氏宗谱 民国九年木刻本

  杨竹坡、杨望如等修 三十一册 2846

  安徽桐城彭杨氏宗谱 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本

  杨伯侯、亿世杰等修 十册 744

  胡姓:

  崇德堂。始迁祖胡玉一(字立起)、胡金章(字璜章),元末自江西鄱阳迁居桐城。

  双峰堂。始迁祖胡广一,明初自豫章迁居桐城西乡撩风铺。

  浔源堂。始迁祖胡光亨(字时升),为徽州婺源清华胡氏十世,宋时迁桐城走马津。

  桂姓:

  5892安徽桐城桐邑桂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心斋等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盛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5893安徽桐城桐西桂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枝润五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传盛堂木刻本 三十七册

  河北大学 安徽博(存二十七卷)

  注:清乾隆元年始修,此为五修。

  詹姓:

  11615安徽桐城詹氏支谱六卷

  (清)詹怀彦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守训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1:33

  高姓:

  8894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

  (清)高卜芳等修

  清乾隆二十年(1755)庆寿堂活字本 十册

  美国

  8895安徽桐城官山高氏宗谱十五卷

  (清)高尚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庆寿堂活字本(序) 二十册

  人民大学

  8896安徽桐城高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高择善等撰

  清同治八年(1869)共祀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项姓:

  9922安徽桐城项氏重修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清)项寅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培桂堂刊本十六册

  上海图

  马姓:

  6217安徽桐城扶凤马氏族谱四卷首七卷附族图 一幅

  (民国)马其昶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安徽博 日本 美国

  金姓:

  4479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金承诏 金兆奎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安徽博(存卷26一28)

  4480安徽桐城金氏宗谱十四卷

  清末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同治年间。

  4481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金莘农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活字本 一册

  安徽博

  --------------------------------------------------------------------------------

  作者:唐志虎

  发表时间:2005-2-15 11:33:17

  内容可否提供?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2:58:39

  如果要看到家谱的内容,就是从民间祖传下来的,如果没有的话,就到收藏的地方去查阅。

  我只能整理到家谱目录!内容无法知道!

  --------------------------------------------------------------------------------

  作者:东方红

  发表时间:2005-2-15 13:41:14

  目录网上可以查到的,我也查阅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04:59

  陆姓:

  7107安徽桐城陆叶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三卷

  (清)叶国文等续修

  清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伍姓:

  1782安徽桐城伍氏家乘二十四卷

  (清)伍受糈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恩远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美国

  注:一名《伍氏宗谱》。

  殷姓:

  6733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六卷

  (清)殷士琏等修

  清嘉庆十年(1805)世裕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6734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心田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世裕堂活字刊本 十册

  美国

  6735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立怀 殷志邦缮稿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

  注:清初殷朝聘创修。

  6736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殷家友等重修

  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注:该族居住黄荻板。

  董姓:

  10336安徽桐城董氏宗谱二十卷

  (清)董治勋等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章姓:

  9023安徽桐城章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章卫武 章汝调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4)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博

  注:封面题《全城世家》。

  朱姓:

  安徽·桐城紫阳朱氏重修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

  (清)朱伯平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年)活字本二十三册

  安徽桐城·皖桐柳峰朱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儒鸿等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敦睦堂木活字本十五册

  葛姓:

  10282安徽桐城葛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葛履成 葛拔萃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26 21:48:07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55:20

  周姓:

  4728安徽桐城周氏宗谱四卷

  (清)周广盛等重修

  清嘉庆十年(1805)遵训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4729安徽桐城周氏支谱八卷

  (民国)周启财等续修

  民国十四年(1925)遵训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4730安徽桐城桐西周氏支谱七卷末一卷

  (清)周晴川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濂源堂活字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4731安徽桐城鹞石周氏尚义堂支谱二十三卷

  (清)周月波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二十九册

  美国

  4732安徽桐城河湾周氏宗谱□□卷

  清笃兴堂刊本

  安徽图(存卷1)

  4733安徽桐城练西周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一卷

  (民国)周承先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肇岐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15 14:56:00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8:39:26

  芮姓:

  2052安徽桐城皖桐芮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

  (清)芮学之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9:54:02

  曹姓:

  8515安徽桐城曹氏支谱五卷首一卷

  (清)曹正朝 曹情田等编

  清道光三十年(1850)木活字本

  日本

  --------------------------------------------------------------------------------

  作者:gmsh917

  发表时间:2005-2-26 12:03:42

  郜姓可查到么?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13:45:02

  没有查到,只知道是发源于今山东菏泽成武(古郜国),兴旺于今陕西西安一带(郡望京兆)!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22:06:3

琐园村的一绝是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据严氏家谱记载,清朝祖族严子陵第五十一世(代)严必胜率兵平定两广匪乱有功,皇帝诏允为官,在家乡琐园盖了十八座雕梁画栋的厅堂。历经岁月风雨,现保存的古建筑有旌节石牌坊、严氏宗祠、务本堂、怀德堂、聚义厅等明末清初堂屋十六座,是金华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这些厅堂建筑结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都极具江南古民居的典型特色。如集义堂又叫方厅,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方形的石柱、木梁、木栅等,前进置方形花窗,后进方梁上置斗拱承托棱栅。该厅最别具一格的是把牛腿与拱牵巧妙地设计成一条腾飞的牵龙,惟妙惟肖。又如继述堂、忠恕堂,是用屏门分离开的两个对称四合院,俗称两面厅。该厅的雕刻极为精细,除梁架、马腿上雕有栩栩如生的走兽花鸟外,窗棂腰板上雕刻的楼台古刹、山水风景更是精湛。而四个大门倾篷都刻着麒麟、凤凰、松鹤、鲜花等形态生动的砖雕,是为中国古建筑雕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目前厅堂建筑大多散落于村民家中,由村民负责维护、接待与讲解,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还可感受到琐园村百姓的热情与好客。

严氏宗祠是村南最大的古建筑,共四进,通面宽20米,深近63米,高大敞亮,每进均有天井,天井两侧均建厢房相连。祠堂大门为八字形,门额挂一匾,系乾隆年代之物。“山高水长”四字是取自范仲淹发现严子陵后裔后,写的一篇记中的文字。严氏宗祠右边耸立的一座清乾隆52年建的旌节石牌坊,横石梁刻有“为故民严锡佩妻黄氏建”字样。牌坊雕饰精细,气势宏伟。

因形状如锁而命名的琐园村也有过辉煌的历史。抗战期间,琐园村人民与日寇作过英勇的斗争。如今村边王姆山当年日军炮台遗址还在,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春节在即,疫情当前,就地游玩。作为 旅游 达人,只看风景,不谈政坛之事。话说2021年2月3日沿G220国道在江西省分宜县境内行驶,突然路边的一块非常醒目的景区广告牌闪现在眼中,上书:介桥古村。我知道,这是明朝宰相严嵩的老家,赶忙掉头驶进村庄。

介桥村是个享有“八世一品”美誉的千年古村,是严嵩的出生地,他年少和年老被罢官后在此生活了几十年,如今是江西省 历史 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严嵩生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一生经历明朝5代皇帝,在明嘉靖年间执掌朝政长达20年,堪称政坛上的“不倒翁”。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严嵩去世,享年86岁,在古代能活到这寿数的,简直是奇迹。

严嵩5岁入私塾,8岁有神童之名,19岁中举,26岁中进士并入翰林院任侍读,63岁拜相入阁,83岁回归故里“卖红薯”(知识点快记下),其一生的生、死、钤山隐读等共40年是在分宜县介桥村度过的。

走进古村,急切地要先看严嵩的家,按照一路的指引牌,穿过村里的几条古巷,在村子的中部,有一个玻璃房,难道明朝时严嵩就赶时髦了?

不不不,外层的玻璃是文物部门加的保护层,重点是里面,可里面没啥呀,只是一堵两米高的断墙而已。

真想像不出,这里就是严嵩出生地和启蒙拜师的瑞竹堂。

这栋屋不是严嵩盖的,而是他的先祖建的,有600多年的 历史 ,当年房前有一片秀美的竹林,严嵩曾专门为此写过一文——《瑞竹园记》,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瑞竹堂仅剩下这半堵断墙,竹林已被族人占去建了房屋。

就在这堵两米多高的断壁残墙上,有一个至今未解的百年之谜。墙上有一幅半身的大象雕塑,因隔着玻璃,又是手机拍的,所以不清晰,但用眼睛细看,足见惟妙惟肖,一头大象从门外奔入,刚进半个身子,两腿和象鼻的动态呼之欲出,十分生动,非一般民间艺人所能为。

众所周知,江西是没有大象的,大多数村民一辈子没见过大象,当地民居上也均没有大象的图画、雕塑,那为何严嵩的故居出现了大象的雕塑呢?这与严嵩做内阁辅臣半夜直(值)庐受大象袭击有关吗?

话说明嘉靖皇帝移居西苑后出台了新规,内阁辅臣须轮班直(值)庐,时刻准备被传唤。嘉靖十九年(1540)农历二月十五日深夜,严嵩正在当班,忽然,一头大象撞门闯了进来,围着床咆哮跺脚,严嵩吓得不轻,心里默念着“渡汉江事”(程伊川的一首诗)。过了很久,养象的人赶来把大象牵走,一场虚惊总算过去。问题是大象是怎么进皇宫的,又是怎么进值班室的,大内侍卫上哪儿去了,若是来了刺客怎么办?当夜,严嵩即写下一首诗《纪象入室事》:独宿直庐逢象斗,忽来入室绕床鸣;平生危险更尝遍,事合惊时亦不惊。猛象咆哮君合避,只需屏息坐帷中;江舟几复心无怖,记取程家主一翁。从这首他写的诗中,可见此事对他刺激不小。这大象图是否为事过几年后,严嵩重修瑞竹堂时把它特意塑在故居墙上的?几百年过去了,严嵩故居墙上的大象图仍让人迷惑不解。

介桥古村可参观的远不止严嵩祖屋,还有严氏祠堂、世德堂、飨褒堂、大夫第、御史第、进士第、科甲第和柳树厅等古建筑,这些古建有三进式的,有喜鹊聚巢式的,其装饰雕龙画凤、古色古香。

严氏宗祠是村中最大的祠堂,古祠早在“文革”期间被烧毁,重建的宗祠描金彩绘,高大雄伟,非常气派,正堂供奉着严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严氏宗祠建于一个泉眼之上,为难得一遇的风水宝地。悬挂在严氏祠堂的每一块牌匾,诉说着当年严嵩家族的显赫。

介桥村作为一个具有深厚 历史 文化底蕴的古村,祠堂众多,原有20多座,堂构迥异,各领风骚,现仍留存10座,紧邻严氏宗祠的西侧就有一座祠堂,叫竹坡公祠,又叫毓庆堂,取“积善毓庆,致有子为国之用”之义。

竹坡公祠大门上方挂着两块匾额,上面一块“竹坡公祠”,下面一块“方伯世家”,外墙两侧为清乾隆朝宰相朱轼考察介桥村时留下的一副楹联:介水流长,连绵甲第金瓯固;笏峰俊秀,璀璨人文玉树芳。

竹坡公祠(毓庆堂)并不是严嵩所建,而是第九代世祖严仲恭所创建,至今有600多年的 历史 ,曾三次缩前扩后地大修,有前后三进,上进经过近年的仿古修缮基本还原了1949年前的模样,中进、上进厅基本保留原貌。

1944年前毓庆堂内牌匾有124块之多,明朝永乐年间以来遗留下来的大量文物古迹都悬挂在此,包括嘉靖御笔、史可法、刘统勋、袁世凯、戴季陶等 历史 名人的真迹,如“藩侯官邸”、“宰相神龛”、“廉石”以及朝廷诰封、名流楹联等。今天走进竹坡公祠,还能有幸看到挂着不少匾额,其中一块“平倭告捷”匾背后藏有一则故事。那时严嵩倒台之后,其子严世蕃被杀,孙子严绍庭被发配到安徽定远充军。定远离长江不远,常有倭寇前来掠民。严绍庭协助主将奋力抗倭,立下功劳,被左都御史杨涟授予“平倭告捷”匾额。可见,当时的朝廷是有一说一的,并未以父、祖有罪而全盘否定其后代。

严嵩先后为家乡捐建了三座桥,其中一座建在袁河上,叫万年桥,这座桥他放血2万两白银,1588年建成后应乡亲之请,写了碑文,次年由知县刻到碑石上,立于桥头。1985年筑大坝成就了仙女湖,而淹没了此桥。1986年仙女湖水位下降,万年桥露出了水面,严氏后人打捞起这块重达25吨的石碑,移送在宗祠门前的一侧。

怡庵公祠虽并不显赫,却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也称飨褒堂,感觉村里的宗祠都取了一个文雅的昵称。

祺远堂也是村里的一座公祠,它正上方的鎏金牌匾很亮眼。

少泉公祠的大门门槛上坐着四位大叔,一个在抽烟,两个在低头玩手机,另一个抬头发呆。

介桥村历代重耕重教,在村中富龙我看到一座钤阳书院,院前有个小院,想必每当私塾下课后这里便充满书童的欢闹。

这个不大的村庄却科甲蝉联,英贤辈出,先后出了7个进士,据《介桥严氏家谱》记载,在明朝科举考试大力扩招的永乐十三年(1415年)至天启元年(1621年)的200年间,全村八代男丁总数511人中就有154人获得秀才以上称号,是人才的富矿区。因严嵩与他的曾孙严云从都贵为一品隆及亲人,使获得一品官职或朝廷诰封的达8人之多,所以该村又有“八世一品”的美称。这里还走出了战功显著的抗倭英雄严绍庭,江西首位武进士严从云等。

村中巷道纵横,呈撒网状,连接着多栋明清建筑的祠宇民宅,有十祠堂、九府第、二十九家私厅,在江西的西部很耀眼。

也不乏众多近代的农房,有的门两侧还留有上个世纪最流行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政治标语。

惊奇的是赣派民房中混杂着一栋洋式楼房,两层结构,因年代久远,与周边建筑没半点违和感。

村前有一条古街,形成于元、明时期,是安福县来往分宜县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地上青砖铺设的人字形古道依然存在。

再过几天就到春节了,在外谋生的严嵩后裔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回到她的根。

苍劲的宋元古樟树群是地处分宜县城郊2公里处的介桥村又一看点,上世纪70年代时全村留有古樟40多棵,后来因为要修铁路、建新房,砍掉了一半,现只存20多棵。

最大最年长的要数村南的“樟树王”,有近千年 历史 ,树径92米,要几个成人才能合抱,树冠遮地面积近1亩。

古樟树旁有一围墙,铁门锁着,透过铁门看到墙内是严氏祖墓,埋着严嵩的曾祖、祖父和他的父亲,而他死后却没葬在村里。

墓前有汉白玉石人石马4座,仍可窥当年的威风。

人物名字:严栻

拼音:YAN SHI

字号:字子张,号髻珠头陀

所属朝代:明代

生卒年代: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

人物简介:明末官吏。严讷孙。崇祯七年进士。仕为职方,有文武才略,能诗,工篆刻,善画山水。严栻像取自清代光绪二年《天水严氏家谱》。

前话 :

分享前以为老师教授我们的是—在如今快节奏中生存的具体技巧,但一开始费老师直言说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了,他给我们带来的只是从陶渊明的诗中来领悟的生活方式。当时想着,那就纯粹当历史和人物传记来听吧。不过后面老师给我们分享的内容却是让我感触很深,一方面我解答了这么多年的疑惑,另一方面 让我认识到自己原来选择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与别人不一样并没有关系,关键是做自己,原来我早走上建立自己心中桃花源的路子,只是曾经一直在怀疑和犹豫中走走停停,终于找到了共鸣,也接触到了很多新东西,今后将更加坚信自己那份信念。

文章最后附加思维导图,

一 乱世活法,同样适用于当今我们

谈到陶渊明和屈原,我印象中他们只是文人诗人或曾经是政客而已,所以当费勇老师聊到生活艺术家陶渊明时,我有点新奇。

屈原和 陶渊明都是生活做自己的践行者,老师提倡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应该学习陶渊明。

1屈原虽然做自己,但是他采用的是和世事抗争的方式,最终对抗的方式上升到投江自尽。这种方式非一般人所及,我们很难学。

2陶渊明采用和世事融合的方式做自己,温存的态度使得自己在混乱的世事中也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陶渊明避世的做法可能在有些人看来有点逃避心理,但作为一位做自己的生活家而言,却是在当时最好的做法,因为有些东西你没办法,没能力去改变,比如整个帝皇的盛衰轮回规律等等。

3对比国外的另一位做自己的大家——梭罗而言,陶渊明做自己的处境比他更困难,梭罗是以公民的身份,即使拒绝缴税最多关押几天放出来就好,而陶渊明是以臣民的身份存在,意味着帝皇能主管他的生死,稍不留意就会人头落地,这种近况下做自己就更难了。

因此,后面的苏东坡也践行陶渊明的方式,把他当作榜样,林语堂所践行的苏东坡方式,其实追根溯源还是传承陶渊明的,林的《生活的艺术》可以拿来看看。

二陶渊明20首诗意境

陶的诗词很多都提到酒,但是他说的大部分又是生活哲学问题,他喝酒的方式不像竹林七贤那边仪式感,那般张扬,他喝得恰到好处,合理把控像酒这般危险的东西也是门学问呀,每次喝酒时便是他反省和感慨人生哲学的时候。

1对于胜败

陶认为人应该认识世事的两面性,容无常。人生某一时段很成功,但人生起起伏伏的规律却是规律,曾经风光无限总会有黯淡时候。做事过程中用心做,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目前流行的成功学和悲观学都是不可取的,成功学固然有激励人心作用,但成功的概率其实一直很小,只属于那1%,99%的的人面对失败该如何,这才是重点。悲观学也不可行,吸引力法则会将负面情绪带来,最终可能真只是最差的结果。

2容不平,守良知

社会上会有很多不公平存在,比如恶人过得很好,好人一生过得却是很惨,面对这些不公,我们不应该纵容自己有借口去行恶,要坚守自己的良知。

3对于孤独

做自己的路上肯定会孤独的时候,学会与孤独同行。

4对待虚名

有些人一生在追求虚名中困住,在别人眼光中存活,应清醒意识到,怎样活着你自己才会真正快乐。

5适当距离/心中的桃花源

如何在乱世还能保持自我,很大程度在于与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陶的方式是回归田园,当一名普通的农民,远离朝堂纷扰,这个距离是实实在在的距离,而若如今我们的话,长期归隐田园感觉不太可行,倒可尝试暂时体验保持实在距离,如像老师一样去西藏徒步,最后还是会回到城市生活。此时可采用心中和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方式,构建心中的桃花源。真正有自己桃花源的人,在哪里过都一样。(很多年前我已经在心中开辟了一片净土,敞开心扉时候只是当时一直疑惑这种方式是不是太逃避现实了,不过现在想来,这并没有错,这是我的精神净地,我要把它打理得更好)

6对待别人

人和人本来就是两个独立的主体,所以相处要做到不干涉但尊重。例如老师和他女儿的相处方式,他给的只是建议,但最终做决定的是他女儿,完美诠释两个独立的人格。

7关于谋生

不把 谋生当作自己行恶的借口。譬如有些工作狂,为了工作项目冷落家庭,他们所谓的口头禅就是,我这好好工作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更好,其实人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就那些,当因这个借口而不去关心家人,却是需要反思。

8每天当作最后一天/把每天过好

很多人总会把希望寄托在未来某一天,以后再说,以后再做,但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你还会这样做么?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正理。

9不犹豫

犹豫只会浪费更多时间,也会让人心乱,不犹豫,才会更美好。

10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人需要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很美妙,最近几年也慢慢在实施。

11不沦为被利用的工具

兔死狗烹,清醒意识到什么时候不会沦为别人利用的工具,学会有足够智慧去辨别。

12经典的力量

学习经典,会给人带来一生的影响,所以人一生还是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做自己。

三自己

1蜕变阶段

学会做自己,从肉体/心灵/外在而言有几个变化:

肉体:从开始享乐——学会当下享受

外在:从追求成功——学会当下成长

心灵:从追求自由——学会当下自在(这个点还不是特别明白)

2世事不可变时做法

当遇到世事事情自己耶无能为力时,有些人把自己交给上帝,有些人把自己交给社会,而我们所提倡的是把自己交给自己,这也是最难做的。

四其他内容

1费老师佛学修炼历程

一般学佛学的人,要不人生太苦,要不太顺利,老师属于后者。(哈哈,没想到乔布斯大大信的是禅中,刚好前几天听一帆直播有了解到,根据内观找到了禅中。)

因老师一生是和文学打交道,所以是从文学中接触到的,只是启蒙原来是美国的嬉皮士文化(所谓的葱边缘为中心,中心处被其他人为所破坏,反而在边缘处更能寻到保留完整的文化)。后面接触了《金刚经》,学习方式包括:自己读书/结交良师益友/自己去实践。后面老师参加的行走的力量,这份体验对他感触挺大的。

2视野

视野大小对一个人走的路影响比较大。以前只知道三观,但不知道还有宇宙观,更不知道宇宙观可以用来解决世界观的问题,所谓跳出自己所在那层的观去看更高一层的地方,更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推荐《景观效应》。

延伸知识:

禅中/嬉皮士/《金刚经》/严氏家谱

《中国文化概论》《以边缘为中心》《景观效应》《统一与分裂》《悉达多》——影响老师很深的书

《生活的艺术》

有谁知道严氏家谱啊??急用!!!!!

严氏家谱http://yanyuqinghomesunbonet/show_hdrphpxname=PN4IT21&dname=QB7JT21&xpos=0&cname=http://www10000xingcn/x027/大理喜洲严氏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