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祖籍在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金庸祖籍在哪里,第1张

金庸祖籍是婺源,链接是上饶晚报的报道:http://papersrxwwcom/srwb/html/2014-06/18/content_1339437htm,全文如下:

名人与上饶

金庸,出生于1924年,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1948年移居香港。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以“金庸”为笔名,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并被改编为多部电视剧、**、广播剧热播,社会影响广泛,成为当代华人界最知名武侠小说作家之一。金庸于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不过,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金庸的祖籍和上饶有着密切的关系——

浙江海宁查氏根在婺源

金庸对婺源故里认同与关注

上世纪90年代,在海外查氏后裔的推动下,浙江海宁查氏有了重修家谱的动议。在整理查阅祖宗纂修的《海宁查氏族谱》时,发现海宁查氏始祖查瑜是从安徽婺源(今属江西)迁来的,便发函与婺源的查氏联系。

海宁查氏的寻根,得到婺源查氏的积极回应。《婺源查氏宗谱》记载:“查姓,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北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查文徵隐居婺源城西查公山,他是婺源查氏一世祖。十八世查瑜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偕妻儿等翻过村北浙岭,来到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里龙山查家桥,查瑜是海宁查氏一世祖。”由此,婺源查氏与海宁查氏一脉相连。

婺源查氏家族是“文宦世家”。始祖查文徵,字希音,南唐时经科举入仕,为寿州六安令,后任南唐宣歙观察使。963年,50岁的查文徵辞官,自休宁隐居于婺源县城西郊廖坞(后称查公山),在此建房安家,并设立“山房道院”,与县令廖平及社会名流修德讲学,终老于此,死后与夫人赵氏合葬于查公山。其墓地所在史称:“日上千人朝拜(对岸每日均有诸多妇人跪在河滩溪埠浣衣洗菜),夜里万家灯火(众多船只停泊在河湾,通宵亮着灯火)。”

查文徵的儿子查元修,初仕南唐,后归宋,袭父宦荫,授宋太常寺太祝。相传查元修在卜居婺源时梦神人语:“见凤而止,遇凰而住。”宋乾德二年(964年),他来到婺北的浙源凤山双路口,问当地人地名,当村人说:“这里是凤凰山。”查元修一听,这地名,既有凤又有凰,遂由婺源县城西效迁居于凤山铸炉坦(今婺源浙源乡查村,浙源中学址)。查元修的两个儿子查甄、查陶均走上科甲之途。长子查甄为宋大理寺评事,次子查陶官至工部尚书。查甄因无嗣,将休宁文徽公之孙查道的第三个儿子查永之(字允言),承继为嗣,查永之曾任福建尤溪知县。

婺源查氏十七世查瑜,为避兵乱,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翻过浙岭,经率水、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水路,直至槜李(即今日之嘉兴),最后定居于海宁园花里(袁花)龙山东南之古朴桥(后人称查家桥),为海宁查氏始祖,由此展开了海宁查氏家族辉煌的历史长卷。

2005年4月1日,散居在嘉兴、海宁等地的查姓家族代表共21人,乘车来到故里婺源,探访了婺源查氏一世祖查文徵曾经隐居的婺源城西查公山及其墓,拜访了位于浙源凤山村的查氏宗祠。凤山村的查氏宗祠为清康熙三年(1664年)始创,祭祀婺源查氏始祖文徵公,当时题名为“孝义祠”,规模不大。1892年,在查氏后裔查允兹、查仲兹、查启明等提议下扩建了查氏宗祠,于1898年建成,现保存较为完好,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2006年4月21日《杭州日报》“金庸力荐少女漫画家当韦小宝老婆”的新闻中报道:

“2006年4月,19岁少女漫画家周洁在带着自己参与创作的《天龙八部》漫画书前往香港拜会金庸时,被金庸意外相中,力邀她出演张纪中导演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老婆。当周洁出现在金庸270度海景的大办公室里时,‘金大侠’眼前一亮,对着周洁问长问短,当得知周洁是江西人时,金庸马上和周洁认起了同乡,‘大家知道我出生在浙江海宁,但没多少人知道我的祖籍是江西婺源。今天也算是透个小秘密。’”

由于种种原因,金庸先生没有亲自到过婺源,但从这些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金庸先生对婺源故里的认同与关注。(吴精通)

金庸:我的祖籍是婺源

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新伟村,那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属于海宁查氏宗族。金庸对海宁查氏宗族的渊源很感兴趣,也在收集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婺源凤山村的查传宦于1994年5月,向在香港的金庸先生寄送了婺源查氏宗谱资料。1995年2月5日,金庸先生在百忙中给查传宦先生回了信,他在信中写道:“根据长辈所言,我家的确于早年自婺源迁至浙江海宁,故我们应是本家。谢谢你向我提供查氏家族资料,望以后多联系。”

2005年2月,浙源凤山村的查治中又给香港的金庸先生寄去婺源查氏家族及婺源县情的资料。2005年8月23日,金庸让秘书李以建给查治中回了信,信中写道:“查良镛先生衷心祝愿婺源繁荣昌盛,凤山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2005年2月,《环球》杂志驻香港记者廖翊在《金庸:知识分子要有入世精神,我一生都在学以致用》访谈中写道:

“府上哪里?”金庸问记者。

“江西吉安。”

“那可是名人荟萃之地啊!文天祥、欧阳修、杨万里、刘辰翁、解缙……江西自古地灵人杰,唐宋八大家,江西占了三席。”金庸如数家珍。

“我和你算得上老乡——我的祖籍是江西婺源,后来才迁到浙江海宁的。”这是记者第一次听说,十分惊讶。

“日本侵华时,我和家人南下逃亡,从金华进入江西上饶、吉安、瑞金、赣州;然后到了广东,虽然当时年纪不大,但战乱中途经江西的经历,记忆犹新。”

金庸说,很想回江西看看。

2005年,应婺源大鄣山卧龙谷景区开发者的邀请,金庸欣然为景区题字,表达了对故里婺源旅游开发的支持。

金庸为婺源大鄣山卧龙谷景区题字

2005年,海宁查氏族人到婺源寻根

昨天,我和灵芝开车去海宁袁花镇参观金庸旧居,是金庸的出生地。金庸老家早在文革中被烧了,现在的旧居是仿当年的模样造的,不过听旧居守护人,即金庸同父异母弟弟说,现在造的只是当时的一部分。旧居里陈设的东西并不多,只是有关海宁查氏家族明清以来的一些有名望的文人士子介绍、金庸作品、金庸回乡参观的一些照片等。

金庸父亲前后娶了两个老婆,第一个老婆生了四个男孩四个女孩,有两个女孩没有养大,现在这些子女及其后代都没在海宁袁花镇生活,或在上海,或在香港,境况大多不错;第二个老婆原是查家丫环,金庸母去世后,被金庸父收为妾,并生了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及其子女依然生活在海宁袁花镇新伟村,和普通的农人一样种田养蚕艰难维持生计,金庸和这四个弟弟没有任何联系,即便在1996年回乡时也没有到出生地看看,也没有和这几个兄弟见面话情,显得有点无情,乡亲们对他颇有微词,倒是同是查氏的查济民回乡投资、捐助深得乡民称赞。

金庸先后娶了三个妻子,第一个妻子是上海人,当年随他一起去了香港,据金庸堂侄媳说,当是金庸在报社工作,非常努力,常常工作到深夜,很少有时间陪妻子,妻子不懂粤语,和人交流很少,感到非常孤独,后来就和金庸离婚回到上海;金庸的第二个老婆应该说是和金庸共苦的,而且为他生了二儿二女,但金庸把《明报》买下来,有了地位和名气后,又恋上一个比他小二十九岁的女人,也就是他现任妻子林乐怡,为此和妻子离婚。妻子有一个离婚条件,就是要求林乐怡结扎,不能生孩子,林乐怡为了要和金庸在一起,做了结扎手术。就在金庸和妻子离婚的当年,他的长子因为自己失恋而逃楼自杀。金庸和他的二子关系并不好,几乎没有来往。

金庸异母弟弟查良楠看上去是一个极本份善良的农村人,现管理着金庸故居。我们到金庸居故时已经十一点,旧居参观时间是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下午一点到四点。他看我们在闭馆时才到,并不阻拦我们进馆,而微笑着说:“上午十一点关门,你们快点进去看看就出来吧。”我们进去了,自然怀着好奇与兴奋仔细参观,整个旧居里就我们两个游人,这里就变成我们的了,这样的旅游情况到那里去找,国庆时期各大小游览地人满为患,所以,我们自然不能轻易地结束这种享受,我们在里面拍照聊天欣赏,我们转了一转圈,大伯找过来了。我们就和他聊,我们告诉他我们原是想来了解查家清代著名学者查慎行,问他是否知道,他说知道,我们问他查慎行故居在哪里,他说在袁花双丰,但查慎行故居已经没有了,只成了一片桑树地了,查慎行的坟墓也不知在哪里。我们问那里还有没有查慎行的后裔,他说没有了,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我们很感谢老伯,提出来要去老伯家吃饭,可以继续聊聊,老伯很为难地说家里没有其他人,也没有好吃的。我们问他家里是不是有查氏家谱,他有些迟疑的说没有,他说重修的家谱在海宁博物馆和徐志摩故居有,还有一些在查氏一些做生意的老板手里。我们又问金庸有没有回过故乡,他说没有,问金庸的兄弟姐妹在哪里,他说有四个儿子在外,后母生的四个儿子还生活在这里。聊得多了,老伯对我们似乎放弃了戒备,于是,很自然地说:“我是他的弟弟”,我们惊讶极了,原来他就是金庸的弟弟,我们便和他拍照留影。后来他回去吃饭,我们准备到袁花镇上用午餐,并告诉他,我们下午再来。他说下午不是他值班,是一个女的来值班,想看家谱可以问问她,她家有。我们谢过老伯离开金庸故居。

我们在袁花镇用过午餐后又在镇上兜了一圈,买了一些种花草的工具,开车再次来到金庸故居,有两位中年女子坐在门首,看见我们,脸露笑容。我们告诉她们,我们上午来过,想来看看家谱。一位坐在凳子上穿黑色衣裤的女子说:“要看家谱啊,我们家有,我去拿了给你们看。”本以为她会不给看,没有想到她如此爽快,大出意外。她问我们想看谁?我说是想看查慎行。她起身回去拿了。我们就和另一位穿花布衣服的女子聊起来,问她是不是姓查,她说是的,他是金庸的堂侄女,刚才那位是她的堂弟媳妇,也是金庸的堂侄媳妇。我们说你们查家在明清时出了很多有名文人,现在子孙有没有受此影响,有没有出息的,她笑说:“没有,没有一个出息的。”还说她自己不认字,所以也不知道这些情况。倒是她堂侄媳认些字,了解些情况。一会儿她侄媳妇拿着一本书走了过来,边过来边说:“没有你们要找的人的记录,可能不在他们这一支上。”这个稍有些遗憾,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家谱,所以,看她拿了家谱,也就很兴奋的翻阅,问她如何看家谱,她说:“原来也看不懂,但现在知道怎么看了。”于时她给我们从金庸祖父看起然后看金庸父亲及其金庸子孙辈。我们发现眼前的两位女子也被编进了族谱,包括她们的孩子,因为这本家谱是最近重编的。

此番去袁花镇,本想去了解一些查慎行的事情,结果见到了金庸的亲人、了解了金庸的一些生活琐事,感觉不虚此行。

姓氏渊源: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

一、姓氏源流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县)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

二、繁衍播迁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

三、历史名人

董 狐:春秋时晋国史官,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 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宛: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 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卓: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字仲颖。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枝江),蜀汉时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

董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三国时神医,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

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传说其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创立了八卦掌。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安徽的董氏家谱有:

10334安徽泾县广川董氏宗谱五卷

(民国)董德庵编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注:卷端作《泾川城北董氏重修宗谱》。

10335安徽石台广阳查氏宗谱四卷

(清)董庭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活字本 四册

安徽图

10336安徽桐城董氏宗谱二十卷

(清)董治勋等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0337安徽太湖皖江大湖董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民国)董思臻等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47)正谊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0334安徽泾县广川董氏宗谱五卷

(民国)董德庵编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注:卷端作《泾川城北董氏重修宗谱》。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其发本邦安业克勤余香”。

安徽萧县董氏字辈:“正宜祥克永明道福开昌诗书鸿经济忠孝誉文章”。

安徽定远董氏字辈:“四开学永正长青”。

安徽太湖董弯董氏字辈:“师继以善长发其强”。

安徽利新张村镇董营村董氏字辈:“明宗珠文保兴化”。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生成有大本勤学必广前传家兴事业积德游人羡”。

安徽安庆董氏字辈:“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万化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濉溪县四铺乡董氏字辈:“光明俊秀福寿恒昌传家宝善

安徽省董氏字辈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其发本邦安业克勤余香”。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 学 金 文 怀 玉 吉 明 长 久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支 学 先 人 大 长 照 万 世 贤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龙、光、吉、善、功、宜、后

安徽(从江西迁入)董氏一支字辈:常照万世

安徽萧县董氏字辈:“正宜祥克永明道福开昌诗书鸿经济忠孝誉文章”。

安徽泾县夏浒董氏字辈:传承祖光 思明大学。

安徽蚌埠怀远(四百年前 从山东般过来的)董氏字辈:四、 学、 金、 文、怀 、玉、吉、明、长、久。

安徽定远董氏字辈:“四开学永正长青”。

安徽太湖董弯董氏字辈:“师继以善长发其强”。

安徽太湖董氏字辈:师继以善 长发其强

安徽利新张村镇董营村董氏字辈:“明宗珠文保兴化”。

安徽利辛董氏字辈:凤、金、学、保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生成有大本勤学必广前传家兴事业积德游人羡”。

安徽铜陵董氏字辈: 光 明 学 大 成

安徽安庆董氏字辈:“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安庆市董氏(从安庆市怀宁县茶岭镇范塘村祭庄迁来)辈分排序是: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万化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东北大学士政宜祥克永道福来春。

安徽临泉(山东枣庄迁来)董氏字辈:“春、文、怀、克、志、修”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濉溪县四铺乡董氏字辈:“光明俊秀福寿恒昌传家宝善”。

安徽巢湖的董氏字辈:“紫大迎朝,国政恒新(以上是音),常照先训,维德科明,船家善道,允水能承”。

安徽巢湖董氏字辈:兆先训维德

安徽巢湖董氏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芜湖市芜湖县陶辛董氏字辈:良、仕、可

安徽泗县的大董村和林董村的辈分排序是一样的:尚 兆 广(夫) 存(维) 丙

安徽肥西县董岗董氏字辈:……志(智)学先仁(人)大,常昭万世贤,继承维远业……

安徽庐江董氏字辈:大、昌、照

安徽六安霍邱董氏字辈:学玉金邦策(册)

安徽六安市董氏字辈:玉,字,常,健,凤,国,恩,有,事(斯),年。

安徽亳州(清代的时候从山东或是山西搬过来的)董氏字辈:建 春 振 廷 月 昌 绍 纪(际)

安徽合肥董氏字辈:立、本、传、道、德。

安徽合肥董氏字辈:支 学 先 仁 大 长 柏(绍)万 世 贤

安徽肖县(从山东逃荒到安徽的,堂号是,江都堂)董氏字辈:希,相,玉,清

安徽涡阳董氏字辈:学 梁(甫)文 金 继(汉) 步 开 立

安徽阜阳界首董氏字辈:瑞、连、西、金、玉、满、堂、红。

安徽太和县肖口董氏字辈:镇董庄董氏字辈:荣、怀(金)、如(国)、玉、学、现、新。

安徽舒城董氏字辈:维尔崇中大,雨道必思先,学士吾成本,永荣康世宁。

安徽皖西南一带(祖籍是陇西郡)董氏字辈:原籍鄱阳老派:晋献初国正,相生有万千。居太湖老派:福寿仑陵大忠,孝可全传平秩。清初加定新派:国家光盛,启运安邦,思继以善,长发祺祥,承宗法祖,世代贤良,克守先绪,芳声永扬。七届重修加定新派:皓气冲霄汉,文章贯斗牛,仁义礼智信,道德广延流。

我是婺源的,金庸的高祖叫查嗣庭,是当时雍正期间辅助大臣隆科多的学生,雍正3年任江西考官,当时他出的考题是:维民所止。当时正值雍正搬倒隆科多,被人诬告包藏祸心要杀皇帝的头(雍正2字去掉上面一横就是维和止字),所以被牵连以同党打入大牢,其中一部分查氏的后代就逃到了婺源定居在婺源的浙源(现在村里还有查氏祠堂)

《弘农杨氏重修房谱》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于福建明溪,为宋代著名学者杨时房谱。该谱除世系传记外,还汇编了有关杨时的诰封敕令及杨龟山年谱、画像及龟山故里图。该谱藏于明溪县龟山乡杨时直系 23代后裔家中。

《瓮来、竹林坪、大叉杨氏族谱》清道光五年湖南省凤凰县杨再传等撰修,该谱由清一等果勇侯、太子太傅杨芳创议,由杨再传聚瓮来杨氏族人撰修杨秀袍后裔分住于凤凰县的支系家谱。

《墨杨氏家乘》有清至民国续修刊本及排印本。该谱除详列世系外,有《祭法》一篇,记叙元旦大祭等家族仪式及规程较详,对杨氏族人的定婚许字,丧仪葬礼等也有一定之规。民国二十五年(公元工936年)排印本所载杨玠《家法》条规较细。

《武林杨氏宗谱》有民国年间抄本复印件。该谱卷l为杨氏《祭规》,订于清乾隆年间,共22条,前面数条为先祖遗规,以后为族众同订。谱中所记宗族支派及世系甚详。

《民国黄梅宗谱》该谱托为杨业宗谱,所载祖宗世系多据民间传说故事以编制,世系谬乱,人物真伪不分。

《咸丰平越杨氏重修小宗祠谱》清杨裕深重修,刊本。

《杨氏谱书》民国时期杨锡绶等续修。该谱包括序及世系等内容。吉林永吉杨氏为满族,谱序称原为汉人,康熙年间由山东登州莱阳县迁居永吉州地方,后人吉林鸟枪营镶黄旗汉军。谱载始迁祖杨荣,至今传14世。该谱为了解东北杨姓迁人情况提供了线索。

《杨氏族谱》该谱为辽宁岫岩满族易穆查氏族谱,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立谱。参与修谱者有杨伟、杨春静、杨恒荣等。谱中排列族中先人名讳年庚、长幼次序,并注明迁居他方的族人的居住地、支派及子孙繁衍情况。对族中先人事迹略有考实。了解易穆查氏的改从杨姓,该谱提供了重要依据。

《杨氏族谱》贵州天柱蓝田镇杨氏族谱。1930年杨正光录,杨恩培藏。封面标明“四知堂第”。谱序谓由南昌府丰城县迁来,至修谱时已历 2l世,至收藏者为23世。谱中载字派三种,略有不同,反映由于分房带来一定变化。

《杨氏族谱》贵州天柱邦洞镇观州村杨氏族谱。祖贤公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祖籍系陕西省弘农杨氏华阴人氏,杨震“四知堂”清白传家嫡系,诚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威远广惠王杨再思第七子政岩公后裔。

《杨氏族谱》贵州独山杨一诚草创,杨祖芳重修,亦托为弘农杨氏支系。该谱包括序文三篇、世系表及重要人物小传等内容。谱载先祖杨春为明末人,由江西来黔贸易,卜居独山,至修谱时传13世。该谱为木刻本。

《杨氏谱系》黔西彝族杨氏谱,杨氏后裔于民国年间据彝文谱纂修。该谱包括源流、世系、彝汉文对照乌蒙世系、各家支世次及夷字释略等内容。谱至始祖迄修谱达73代,唯中间有阙佚。该杨氏世居黔西,明末改土归流,始从汉姓。该谱为研究黔西杨氏源流的重要文献。

《杨氏家谱史》贵州桐梓杨修礼、杨修国等,1990年据旧谱及其他文献编纂。修谱人称为播州杨氏土司始祖杨端第44代孙。谱分三卷,内容较为丰富,重要者有世次记、碑记、姓氏来源、世系源流、谱系、名宦词、人物事迹、仕居分派史、承续总歌及注解、正宗源流等。该谱自杨端往上溯48代,谬悠难信;白杨端始谱至今历47代。该谱为铅印本。

《弘农杨氏宗谱(残)》始修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咸丰初年杨月三等续修。据谱可知杨月三之族散居于安徽合肥、庐州等处。该谱为刻本。

《杨氏家谱》民国杨芝田编,该谱始修于明万历年间,至杨芝田已为五修。据谱可知杨芝田之族散居山东临沂、沂州等地。该谱为石印本。

《衡湘杨氏族谱》清杨世准修。谱中称其堂第为“清白堂”,认为弘农支系。据谱可知杨世准之族散居湖南衡阳、湘乡等地。该谱为刻本。

《杨氏列代世系表》民国杨培志编。该谱为铅印本,除世系表外,附坟墓祭祀一览表。杨氏宗谱(残)据残卷可知谱主为重庆开州人,世系不全。

《宁都城东郁公派族谱》

《宁都杨氏族谱》

《宏农杨氏宗谱》

《杨氏铜城族谱》

《郴州杨氏十修族谱》

《蓝山杨氏族谱》

《观州杨氏族谱》

《草塘杨氏七修族谱》

《卧龙杨氏四修宗谱》

《济邑梅川杨氏宗谱》(乾隆三十六年修)

杨玉清、杨兴韶主编的《丰顺杨氏九修族谱》

《靖州杨氏宗谱》

《杨凝式家谱》

《杨氏血脉谱》

《杨氏家谱状并墓记》

《杨氏支分谱》

《杨氏谱》

《杨愔家传》

《杨氏家乘》

《宏(弘)农杨氏重修房谱》

《咸丰平越杨氏小宗祠谱》

江西《宜春北关五甲杨氏支谱》

山东《即墨杨氏家乘》

1 如果知道你奶奶的爷爷的名字 是可以查到的

2 范 满族老姓包括:博都哩氏、富珠理氏、范佳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范氏(汉族)等。

当然 也许你奶奶的老姓也可能和这些都没关系 是随意改的姓

你爸爸说是两黄旗 请问有什么根据呢 是他听你奶奶说的还是自己猜的?

如果你提供的线索属实

可以根据这些缩小一下范围

================

你提供的信息是:范姓 满族 两黄旗 佳木斯

================

上面已经说过了范姓的满族老姓 我们先看看这几个姓氏有没有可能

如果没有可能那就按照你提供的世居地“佳木斯”查该地的人源情况

1 博都哩氏 Bodu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鄂温克族共有姓氏,鄂温克族又作“布利托天”、“布勒多索夫”。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孛木律、金代姓氏“孛术鲁”,以姓为氏。世居索伦。后冠汉字姓博、鲁、范、花、卜、布。隶属正蓝旗。代表人物[和伦] 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四十六年以参将从征白莲教,累官巴里坤总兵。

》》》博都哩氏 世居索伦 ,索伦是今黑龙江嫩江市以西广大地区。

旗籍和你家不符 但是世居地可以考虑

2 富珠哩氏Fujuri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富珠理,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姓氏“孛术鲁”,以姓为氏,元朝时改汉字姓鲁、花、范、富等。金代著名人物有:参知政事、北京留守孛术鲁阿鲁罕,参知政事兼签书密院事孛术鲁德裕等。隶正红旗。

》》》富珠哩氏 世居富珠理 富珠理是今辽宁省新宾县东六十里处。

世居地和你家不符 旗籍不符

3范佳氏Fan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辉发,后冠汉字姓范。隶镶蓝旗。

》》》范佳氏 世居辉发 今吉林省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辉发部集聚区,包括辉发城、多壁城等。

世居地和你家不符 旗籍不符

4范氏Fa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本汉人姓氏,世居沈阳。隶正红旗包衣。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范继生] 抚顺尼堪,满洲正红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沈阳,任主事。

世居地和你家不符

以上几个隶满洲旗分的姓氏中都没有两黄旗的。或许是汉军两黄旗的,当年也有不少汉军旗的后来也报了满族。像汉军镶黄旗里最显赫的范氏家族当属范文程家族

抱歉我只能搜到这些了~

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三位知名人物:

  ①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20世纪40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

  ②国立河南大学校长、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台湾当局“司法部长”查良钊;

  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专家委员会第一至第四届委员、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咨询组成员,北京市第九、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查瑞传。查良钊之子。

  此外还有:

  ①徐志摩——著名诗人。金庸的表哥。

  ②蒋英——钱学森夫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金庸的表姐,已去世。

  ③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金庸的表姐夫。

  ④曹时中--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金庸的妹夫。

  ⑤张文良——老先生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金大侠的亲叔伯兄弟,北京德云社演员,已去世。

金庸祖籍在哪里

金庸祖籍是婺源,链接是上饶晚报的报道:http://papersrxwwcom/srwb/html/2014-06/18/content_1339437htm,全文如下:名人与上饶金庸,出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