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是那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商洛是那里,第1张

感谢关注商洛,商洛在陕西南部,秦岭以南,从西安走高速全程15小时路程。162公里。途径蓝田等地。人口大约240多万,特产核桃、板栗、柿饼。古时秦风楚韵接壤之地。我就是土生土长商洛人,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以下为商洛官方简介: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山地。东临河南,东南临湖北,北、西北、西南分别与本省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辖商州区和镇安、丹凤、商南、洛南、山阳、柞水6个县。面积约19292平方千米,人口243万。主要生产稻谷和小麦,“岭沟红米”最为出名。是本省核桃、板栗、柿饼、木耳的集中产区。水貂养殖业居全省之冠。有大熊猫、苏门羚、青羊、林麝、水獭、黑鹳等珍稀动物。主要矿产金、银、煤、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本市以312国道为主轴,连结各县的干线公路。名胜古迹有笔架山风景区、柞水溶洞、二郎庙等

390个县市的方言 他说的中原官话。中原官话:官话的一个分支。它分布于河南、陕西关中、山东南部为中心,覆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390个县市。分为兖菏片、徐淮片、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又称宛汝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陇中片、南疆片等十片。

兖菏片

  兖菏片三十三个县市 山东省:兖州市、菏泽市、枣庄市、郯城县、临沂市、苍山县、费县、平邑县、滕州市、微山县、临沭县、邹城市、曲阜市、宁阳县、汶上县、泗水县、东平县、郓城县、嘉祥县、济宁市、鱼台县、金乡县、单县、巨野县、成武县、曹县、东明县、定陶县、鄄城县、梁山县、阳谷县;

  河南省:范县、台前县。

徐淮片

  徐淮片十三个县市 安徽省:淮北市、宿州的砀山县、萧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丰县、沛县、邳州市、睢宁县、宿迁市、新沂市、东海县(北部)、赣榆县(待议);

郑开片

  郑开片二十四个县市 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开封县、荥阳市、荥阳县、滑县、延津县、长垣县、封丘县、原阳县、兰考县、民权县、杞县、通许县、中牟县、尉氏县、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鄢陵县、南乐县、内黄县、清丰县;

  河北省:魏县县城以东、大名县。

洛嵩片

  洛嵩片十六个县市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巩义市、登封市、偃师市、孟州市、孟津县、伊川县、新安县、宜阳县、渑池县、洛宁县、三门峡市、义马市、栾川县、卢氏县。

南鲁片(宛汝片)

  南鲁片三十个县市 河南省:南阳市、鲁山县、长葛市、临颍县、郾城县、许昌市、许昌县、平顶山市、舞钢市、襄城县、郏县、禹州市、汝州市、汝阳县、宝丰县、叶县、舞阳县、西平县、遂平县、方城县、南召县、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镇平县、社旗县、泌阳县、唐河县、邓州市、新野县。

漯项片

  漯项片十四个县市 河南省:漯河市、项城市、扶沟县、西华县、周口市、淮阳县、商水县、上蔡县、汝南县、驻马店市、确山县、正阳县、平舆县、新蔡县。

商阜片

  商阜片二十三个县市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太康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市、郸城县、沈丘县;

  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濉溪县、宿州市、灵壁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

信蚌片

  信蚌片二十个县市 河南省:信阳市、桐柏县、息县、淮滨县、罗山县、潢川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

  安徽省:蚌埠市、金寨县、霍邱县、颖上县、寿县、凤台县、凤阳县、五河县、泗县、固镇县。

汾河片(晋南片)

  中原官话在山西省又叫晋南语,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另外还有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灵宝市。

  山西境内共两个市辖区、四个县级市、二十四个县,分别是 盐湖区、永济市、河津市、临猗、万荣、闻喜、稷山、新绛、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芮城、 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和汾西县。

  河南境内汾河片只存在于灵宝市、另外三门峡市区以及周边的陕县曾经也划分在汾河片,但后来被划入了洛嵩片,笔者认为,三门峡市区、陕县存在全浊声母仄声读送气的现象,其他洛嵩片方言并不存在,声调上兼具洛嵩片、汾河片特点,另外在词汇上跟灵宝方言关系更为密切,故划入汾河片更佳。

关中片

  关中片包括:陕西省境内的:商洛市商州区、商南县、洛南县、丹凤县、山阳县、渭南市、潼关县、华县、华阴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西安市、长安区、阎良区、临潼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咸阳市、兴平县、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永寿县、淳化县、彬县、旬邑县、城固县、洋县、铜川市、宜君县、韩城市、宁县、黄龙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陵县等县市。另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甘肃省宁县

秦陇片

  主要分布于陕西省陕南、陕北南部、关中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西部、青海东部等地区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陕西省: 安康市、柞水县、镇安县、旬阳县、白河县、平利县、汉中市、勉县、宁强县、凤县、略阳县、西乡县、长武县、宝鸡市、麟游县、陇县、千阳县、扶风县、眉县、太白县、延安市、甘泉县、富县、定边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固原县、彭阳县

  甘肃省: 庆阳市、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正宁县、合水县、平凉市、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武都区(陇南市)、成县、徽县、两当县、宕昌县、文县、康县、西和县、礼县、临潭县、武山县、甘谷县、渭源县、漳县、陇西县、靖远县、景泰县

  青海省: 西宁市、门源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湟源县、湟中县、平安县、贵德县、化隆回族自治县、敦煌

陇中片

  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宁夏回族自治区: 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

  甘肃省: 天水市、天水县、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庄浪县、通渭县、静宁县、隆德县、定西市、会宁县、临洮县、通渭县、康乐县、和政县、临夏、永靖县、

  青海省: 民和县、乐都县、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同仁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南疆片

  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广大地区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宁、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巩留县、阿克苏、温宿县、拜城县、新和县、库车县、沙雅县、轮台县、库尔勒、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尉犁县、博湖县、吐鲁番、吐克逊县、鄯善县、喀什、阿图什、疏勒县、疏附县、阿克陶县、英吉沙县、伽师县、巴楚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皮山县、和田、墨玉县、策勒县、洛浦县、于田县、民丰县、若羌县等

姓氏

Tán:

谭氏,发源于山东,却长久以来称盛于湖南及其四周各地,声誉响亮,备受尊敬。

一、 姓氏源流

1、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另一说出自嬴姓,即黄帝之后皋陶有子伯益,为嬴姓。周朝时,伯益之后被封于谭国。公元前684年,谭为齐国所灭,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此说最为普遍,已为古史和民间谭氏家谱所佐证。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3、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

4、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分布于湖北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

二、 迁徙分布

谭氏起源于山东。

先秦时期,谭姓主要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

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

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

唐、宋时期,谭姓第一大省为湖南。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四川、山东、河北、湖北。明、清以来仍以湖南为中心,形成了湘粤川赣鄂谭姓大聚集区。北方则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中心的谭姓群。

五代时,福建泉州人谭峭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种“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太和”社会。

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大约从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当代,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378%),四川(重庆)(14%),广东(87%),湖北(6%),山东(48%),辽宁(47%)。在国外,则由东南转向为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谭氏自春秋立姓开族,在2700年的历史变革中,已遍全国各地,现为当代第65位大姓。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善断堂”:唐宪宗时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说:“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后宦居河南,再迁江右。今湘、川、粤、桂、赣、鄂、港、澳诸省区多其裔。

“齐郡堂”:是谭氏最早的堂号,国出入齐,谭子后裔为缅怀故国,以齐郡为堂号,以志永远。今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以及广西东兰、越南同登等地谭氏多称齐郡堂。

“弘农堂”:亦称“宏阳堂”。汉时先世籍弘农,曰弘农郡。后谭氏子孙以郡望为堂号,称弘农堂。至清康熙三十八年因避讳改为宏阳堂,族谱有载,沿用于今。广东、广西、海南、港、澳、台等谭氏多以宏阳为堂号。 另外还有“济南”、“弘农”等堂号。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齐郡:西汉时改临淄郡置郡,治所在临淄(今属淄博市)。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

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郡。置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相当于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大约为洛阳市、嵩县、灵宝县、内乡县以西至陕西省柞水县、商县以东及华山以南地区。

齐郡:西汉时(公元前206年)改临淄郡为齐郡,位置相当于山东省济南、临淄一带,治所在东平陵,即今章丘市龙山镇的平陵城。

北海郡:渤海亦名北海。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相当于今山东省潍坊地区。

临淄郡: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齐郡(齐州)改置临淄郡。“临淄郡四姓有谭氏。”

四、 家乘谱牒

江苏:武进毗陵缸巷谭氏宗谱

浙江:萧山萧邑谭氏宗谱十二卷、嘉兴谭氏宗谱十卷、嘉兴谭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湖北:新洲谭氏宗谱四卷

江西:南丰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湖南:长沙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宁乡谭氏族谱十卷、宁乡谭氏家谱二十五卷、攸县泽田谭氏七修族谱二十二部、茶陵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湘潭湘西谭氏六升堂支谱十六卷、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一卷首一卷、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五卷、湘潭中湘段西塘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湘潭谭氏家谱十六卷、湘潭涧子塘谭氏七修族谱十六卷、湘潭中湘谭氏续修族谱七卷、湘潭青山谭氏五修族谱三十二卷、湘乡湘西七星桥谭氏族谱七卷首四卷、湘潭湘西谭氏四修族谱十卷、湘乡田乐堂谭氏族谱(卷数不清)

地区不明:望仙谭氏宗谱(卷数不清)、谭氏族谱不分卷、仁源谭氏续修支谱不分卷、富溪谭氏族谱残不分卷、天河谭万庄长房系谱不分卷

五、 历史名人

谭子:古谭国国君,谭氏开姓祖先。

谭拾子:齐师围谭后第16代谭子。与战国四公子齐名。

谭忠:唐敬宗时幽州大将军。

谭全播:宋太祖时防御使。

谭溥:明宣德壬子(1432年)举人,仕至南京户部侍郎。

谭元春:文学家,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

谭纶:明代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与戚继光齐名,世称“谭戚”。

谭希思:明中宪大夫。著有《大明纂要》、《四川土夷考》,均入《四库全书》。

谭嗣同(1865-1898):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浏阳人,其父为巡抚。他曾游历西北、东南各省。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堪,在浏阳倡立学社。1896年入资为候初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成稿。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八月以徐致靖荐,被征入京,任四品衔军机章京,参与戊戌变法。九月政变发生,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

谭绍光:太平天国慕王,广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英勇善战,1860年因破江南大营和攻克苏杭有功,被封为慕王。1862年率军围攻上海,打败英法联军、华尔洋枪队,后又转战太仓、昆山,屡创敌军。1863年在苏州被叛徒刺死。

谭纶:明代抗倭名将,江西宜黄人,嘉靖进士,初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制服,练兵抗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抚福建,率戚继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内倭寇。隆庆元年(1567年)总督蓟辽,与戚继光训练部队,加强北方防务。他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主持兵事三十余年,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

谭元春:文学家,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论文强调性灵,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主有《谭有夏合集》。 谭夫吾:战国时期人物,曾以无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谭晶:当代著名歌星,深受广大歌迷的喜爱。 谭咏麟:当代著名歌星,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歌坛天王。 谭浩强:中国计算机基础教育与计算机普及的先驱者。

谭鑫培:京剧艺术家,演员。

谭延凯:北伐时期国民政府主席、复任行政院长。世代书香,为湖南谭氏望族。

谭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军队的优秀***,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任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谭震林:***员,1959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74年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谭浩强:教授,中国计算机启蒙教育专家。

谭千秋: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用自己的双臂和身体护住4个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

,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相邻;西南与安康、宁陕、旬阳,西北与长安、蓝田毗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连。界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 。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区,67个乡,92个镇,4个办事处。至2005年底,全区总人口24061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57391万人, 非农业人口348778万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80公里。 商山乃为今丹凤县城西75公里的商镇对面、丹江南岸之名山——商山。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 洛水,指的是今丹江,而不是“洛河[1]”因丹江古亦被称为“洛水”。而不是洛南县的洛河,也不是洛源河和商洛川河。因为隋文帝不会舍近求远,拿距百里之外的洛南县洛河的“洛”字,拉到商县叫“商洛县”,显然是太过牵强。说是洛源河、商洛川河的“洛”字,似乎不无道理,因为比洛南县洛河要近得多,但两条没有多大名气的小溪也不值得拿来为一个县取名,这显然也是不能成立的。 商洛市政区图

此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关于“龙驹寨”词条的注释日:“龙驹寨在河南卢氏县西,滨临洛水,为通陕西之要驿,在陕西商县东100公里处。”这里所说的“滨临洛水”、“通陕西之要驿”、“在陕西商县东一百里”,不正是指今丹江吗?清《康熙续修商志》载:“上洛县:至于上洛。是也。”清乾隆《直隶商州总志》载:“汉,上洛:《通鉴》注:元鼎四年(前113)置(于今商州区城设‘上洛县’)居洛水上,因以得名。”两部古志记载,充分证明今之丹江,古时称过“洛水”。要不,上洛县能说“居洛水上,因以得名” 事实上,上洛县正好居丹江上游。不言而喻,今丹江就是“洛水”了。清康熙二十年(1681)冬至日由彭氏九世孙彭之贤所修《彭姓长门家谱》在一世孙世才名下载:“始祖原籍江右(西)吉安府吉·资料卡片·水县……洪武元年徙居商州东八十里商山之阴、洛水之北商洛镇,开荒立业。”新编《丹凤县志》载:“商洛镇《彭氏家谱》载:其祖于明初卜居商州东八十里商山之阴、洛水之北。考洛水,即今丹江。”不难看出,“商山之阴、洛水的商洛镇,位置不就在商山之阴、丹江之北吗?也正好证明丹江就是“洛水”。从以上典籍、古志、家谱的记载,龙驹寨“滨临洛水”、商洛镇“居洛水之北”、上洛县“居洛水之上”。足以说明,今之丹江,就是洛水。这就是“洛水”之所指,“商洛”之名的缘由了。至于丹江何时称“洛水”,有待进一步考证。 商洛全景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 米) ,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米)。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 热带。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408℃,最低―118℃~―216℃。降水量年均710~930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无霜期为210天。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 龟山远眺商洛市区

商洛地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史记· 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契即帝喾之子。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先后为郡、州、路、道、区、分区、专区、地区,称谓不一,隶属各异。夏商时期,属豫、梁二州,西周和春秋时期属晋,战国属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部和南部分属关中郡内史区和汉中郡。西汉时分属弘农郡和汉中郡。东汉时分属京兆尹和汉中郡,晋泰始二年(257)设立上洛郡。北魏在境内设洛州和上洛、上庸、苌和、魏兴等郡。西魏增设拒阳郡。北周撤销苌和、魏兴二郡,设慎政郡。宣政元年(578)改洛州为商州。 商洛南大门

隋时撤销上洛、拒阳、上庸、慎政四郡,保留商州。后撤销商州,复设上洛郡。唐时撤销上洛郡,复设商州,归山南道。后改商州为上洛郡 。宋时撤销上洛郡再设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又改属河南路。元时属奉元路。明时属陕西省西安府。清时,商州升为直隶州,仍属西安府。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属县分别划归关中道、汉中道。后废道制,由省直接领县。嗣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领属商县、洛南、山阳、镇安、商南、柞水六县和民国末年设立的龙驹寨设治局(三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陕南行署商洛分区,后改为商洛专区、商洛地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商洛市。

商洛是那里

感谢关注商洛,商洛在陕西南部,秦岭以南,从西安走高速全程15小时路程。162公里。途径蓝田等地。人口大约240多万,特产核桃、板栗、柿饼。...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