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氏-姓郏的名人-郏姓起名字-郏姓的起源与家谱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
郏(Jiá 郏)源出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氏。2出自春秋时期的郑国,以地名为氏。3出自芈姓。芈姓为春秋时期楚国的王族。
得姓始祖
郏张。据《姓苑》上的记载,出自郏大夫郏张,他的后代就以封邑为姓氏。望族居于武陵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溆浦县南部。郏氏后人尊郏张为郏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堂号
荥阳堂:以望立堂。
郏亶:字正夫(1038~1103),太仓人,北宋著名水利学家。
郏伦逵:清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字兰坡,号“铁兰道人”,江苏长熟人。擅长于画山水墨兰,在当时名震一时。存世的作品集有《白雪山房集》。
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寻根溯源
1、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以爵号为氏。
2、源于金朝,始祖为西域人马庆祥,入居临氵兆狄道,成为马姓一支。
3、源于元朝,始祖是在金为官的蒙古人月乃和,后人以其官马步指挥使命姓,成为马姓一支。
4、回族人内迁与汉人通婚,采用汉字马姓,为回族常见姓之一。
5、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
6、出自他姓改马姓。汉代,马矢。
得姓始祖
赵奢。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当时,赵国公子赵奢(赵武灵王的裔孙)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赵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二七零年),赵奢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而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赵奢从而就成了马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马姓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咸阳,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建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遍布于福建。至清代,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当今,马姓为中国第十九位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
郡望堂号
马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元和姓纂》所载,主要有九个郡望:
1、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光平东南);
2、京兆郡(今陕西西安);
3、郏郡(今河南郏县);
4、荏平郡(今属山东);
5、临安郡(今属浙江);
6、西河郡(今山西汾阳);
7、广陵郡(今江苏扬州);
8、华阴郡(今属陕西);
9、正平郡(今山西新绛)。
堂号:
“铜柱”、“绛纱”、“扶风”、“驷德”、“回升”、“孝后”等。
宗族特征
1、马姓在少数民族中为大姓,且在汉族人口中也属前列之姓。据有关资料统计,马姓在全国回族中属十三大姓之一,在汉族人口中为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
2、马姓多位于西北地区,历史上所出名人较多,遍布经济、政治、文化领域。
3、各支马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河北青县马姓一支字行为:“有志名克立,维汝受国荣,之文允宝镇,世锡庆元宏。”虞东干渡马姓祖制排行字行为:“观德知仁孝,修身化世风,惟思豪杰士,冀冠圣贤中,经济治君国,诗书善厥躬,鹏飞由祖福,燕翼乃宗功,教守成名训,家传尚质衷,登瀛怀睿智,显达式英雄,宜法攀龙嗣,求多起凤冲,宽和端本道,庄敬令闻崇,恩泽深先代,荣封勉尔忠,品量钦景哲,光耀望元通。”
名人精粹
马融:右扶风茂陵人,为马氏家族史上第一位很有学问的人,经学家、文学家,一生注群经外,兼注《老子》、《淮南子》。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光平东北)人,东汉初被誉为伏波将军,后历任太守,发展了相马法。著《铜马相法》。马武: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南)人,一代名将,新莽末,参加绿林起义军,归刘秀,被封为扬虚侯。马腾:右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初为凉州刺史司马,曾与韩遂割据凉州,后被曹操所杀。马超: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三国名将,出身于凉州豪强家族,刘备建蜀后,任骠骑将军。马钧:扶风(治今陕西兴平东)人,魏时机械制造家,因改革绫机而闻名,曾制造翻车,指南车等,其所用机械原理比国外早七、八百年。马周:博州茌平(今属山东)人,唐代大臣,被唐太宗赏识,任监察御史,主张少兴徭赋,反对实行世封制,成为当时有名的政治家。马殷:许州鄢陵人(今属河南),五代时楚国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七年。马瑞临:今江西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一生博览群书,历二十年著成《文献通考》,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马远: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人,南宋时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与夏圭并称“马夏”,为“南宋四家”之一。马致远: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散曲和杂剧,以描写王昭君的《汉宫秋》为其代表作。马琬: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画家,曾官至抚州巡府。擅画山水,兼工书法,能诗。马注:云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兰学者,回族,对佛学和伊斯兰教义颇有研究,著有《臣权》、《樗樵》、《清真指南》。马欢: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航海家,曾多次参加郑和的下西洋航行,任翻译,著有《瀛涯胜览》。马建忠:浙江丹徒人,清末语言学家,曾赴国外留学,精通多国语言,著有《马氏文通》,为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马叙伦:浙江余杭(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曾任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后参加革命,历任人大常委,政协、民盟副主席,民促主席等。
剧[剧,读音作jī(ㄐㄧ),不可读作jù(ㄐㄩˋ)]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史记·游侠列传》中记载:“田仲已死,而雒阳有剧孟。周人以商贾为资,而剧孟以任侠显诸侯。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东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
齐国大夫食采于剧邑,原为姬周王族封地,其后裔因地为姓氏,称剧氏。
古剧邑,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一带。
史书记载最早的剧氏人,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燕国将领剧辛,后有西汉时期的侠客剧孟。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吟有:“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剧”为多音字。作为姓氏,读音作jī(ㄐㄧ),这在典籍《正韵》中有特别注释:“剧,姓,竭戟切,音屐,非渠力切”。今人多读作jù(ㄐㄩˋ),包括剧氏族人自己,实乃音讹所至。今许多词典中皆有错注,应予正之。
汉字的多音字,有约定成俗之演,不足为奇。但作为姓氏,以及一些专用字词,应当尊重其文化内涵。
例如“角色”一词,读juésè,当为专指职业演员在戏剧表演艺术中所表演之对象或承担之职业;如果读作jiǎosè,则专指娼妓,源出“角妓”,是古代嫖客们对色艺双全的娼妓之赞称。
在中国历史上,“娼”指女妓,“妓”指男妓。“妓”,是统称以娼妓职业为生的人群,是人类最最古老的两大职业之一。
民众百姓读音念错,情有可宥,但若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影视、歌唱、播音等职业工作者再自称或读作jiǎosè,那就是令人喷饭的事情了!除非其自己果真兼妓而为,如某些“明星”公然标价“20分钟40万”,*金滚滚以争相排富,以至得意自称,那倒是名副其实的。
二迁徙分布:
今安徽省的亳州市,黑龙江省的安达市、大庆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市藁城县,山西省的大同市、山阴县,山东省的烟台市、上海市等地,均有剧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四历史名人:
剧 辛:(公元前?~前243年),赵国人。著名战国时期燕国将领。。
在战国历史上,剧辛不是一般人物,当年在赵国也出仕过赵武灵王。剧辛是法家的代表,著有著名的《剧子》,亦称《处子》九篇。
沙丘之乱后,剧辛听说燕昭王思贤若渴,连马骨头都买,便前往辅佐,一时间,剧辛和郭隗、乐毅、邹衍齐名。在燕国,剧辛实行了一定的变法图强,所以后来燕昭王的国力才会如此之强。
五国联军破齐前夕,剧辛作为燕国的使节和邹衍一起游走各国,达成了对齐国的包围网。联军大败齐军于济西后,剧辛曾经和乐毅争论过是否要进一步攻入齐国腹地的问题。他主张逼迫齐国割地,获得实际利益,是一个比较谨慎小心的人。
后来,四十多年过去了,剧辛年老,由于燕武成王家族的排挤而没有继续得到重用。当他重新得到了燕王喜的赏识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
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见赵国屡困于秦国,又逼走廉颇,以庞煖代将。燕王喜以为有机可乘,问剧辛能不能攻打赵国?剧辛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煖作朋友时的印象,对庞煖做出了评价,他认为庞煖是“易与”的,也就是很容易打发的人。
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伺机进袭赵国。结果剧辛轻敌,率军冒进,被赵军统帅庞煖击败,剧辛被俘杀,燕军损兵二万。
剧 孟:(生卒年待考),雒阳人(今河南洛阳)。著名西汉游侠。
汉朝时期的游侠,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操,不登权贵之门,不为豪门所操纵。如雒阳的剧孟称名于吴楚,符离人王孟称侠于江淮,济南有间氏,代郡的白氏以全家俱从事侠举而闻,梁地有韩无辟,阳翟的薛况,郏郡的韩孺等,俱是名闻一时的豪杰。
这时正是汉景帝刘启当政,高祖刘邦分封的子弟功臣而王者有十数人之多,他们又渐渐恢复了前周封建时代的局面,割地称雄,隐然地成为一个小朝廷,拥兵自固,但这些王侯们的野心很大,不事相互的攻伐,都想西举长安,取代那个高高在上的天子。
汉景帝很担心这些事,遂起用了青年贵族晁错为御史大夫,掌握政令,准备削减诸王的封地。后吴、楚两侯国联络其他诸侯,果然造反,并以清君侧为名逼汉景帝杀了晁错。
后来汉景帝醒悟,遂以河内太守条侯周亚夫为太尉,率军在短短的三个月即平定了七国叛乱。周亚夫进军时,得到了剧孟的帮助,当时他大喜叹道:“吴、楚两侯造反举大事,而不求剧孟帮助,我就知道他们无能成事。天下骚动,本大将军得到剧孟襄助,若得一国之军。”
剧元峰:(公元1965~今),河北石家庄人。著名建筑设计师。
1987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土建系建筑学专业。
现任石家庄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二所副所长兼主任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领导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其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勇于开拓,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得到同行的肯定。
主要作品有河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获省优秀设计二等奖;瑞国花园小区规划,获河北省“八五”新住宅设计方案竞赛二等奖;河北省村镇公共建筑优秀设计竞赛“青少年之家”获佳作奖;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建筑设计方案竞赛获鼓励奖;石家庄市人民商场三期扩建工程获省优秀设计王等奖;石家庄市图书馆获省优秀设计二等奖;辛集市工商银行营业楼获省优秀设计表扬奖。
剧 雪:(公元1968~今),北京人。著名影视艺术家。
1987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91年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 空军政治部话剧团,当年即参加演出了影片《真诚的梦》、《百变神偷》、《烟雨情》等。
1991年在《烈火金钢》(上下)中演村女,开始与何群导演合作。在《消失的女人》中以自然的表演,表现出人物的真诚,纯洁。
1993年,剧雪主演影片《凤凰琴》,表现出人物初到学校的不适应,对民办教师的不理解到热爱,人物真诚、正直、倔强、热情,剧雪表演得亲切,感人,自然,真实可信。该片获1993年 奖最佳影片奖,第十四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
1994年,在影片《永失我爱》中,剧雪演一个空姐,人物成熟大方,有性格,表演生活化,与自己本身性格相结合,戏不多,但人物十分丰满、动人。凭借该片,剧雪获第十五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1995年剧雪在**《上一当》中表演了一个为家事担心,而又要掩饰的实习女教师。
1996年,在《混在北京》中,演女记者,表现了一个成熟的城市女性,为生活所累,在工作的人际关系中周旋,为感情纠缠,不向现实屈服,努力工作。
1997年剧雪在何群的影片《男孩女孩》中友情客串。
剧雪性格坚强,稳重,成熟妩媚,在片中众多的明星中,是一个极为耀眼的角色。
荚姓人口数量较少,2014年全国人口普查,荚姓排名第350名。
荚姓是一古老的姓氏,据史料记载是尧之后,黄帝后裔,多源流。
其一支发源于山西,平阳族(今山西临汾县西南)。近祖唐叔虞(周成王弟),始祖晋大夫荚成僖子(荚成系邑名,以邑为氏,后子孙姓荚、成及复姓荚成)。郡望:平阳。至今最少2600余年。
(注:1、平阳,尧都,古唐虞之地,内有平阳、羊舍、高梁邑,前453年始属韩国。2、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其弟叔虞为唐国国君,其子继位后,迁居平阳晋水之傍,改国号为晋。3、晋文公在位时间前636年-前628年,开始在君之下设卿、大夫、士。大夫世袭,有封地。4、三家分晋从前453年开始。前403年,即周烈王二十三年,魏、赵、韩三家封为诸侯,前376年晋静公被灭,晋结束)
其二支源于周成王姬诵定鼎郏辱(郏邑,后世称汝州,今郏县),其子孙改称郏氏,尊周成王姬诵为得姓始祖,至今约3500余年。后有子孙因故改为荚姓。郡望:荥阳、武陵。
(注:周成王在位时间:前1042年—1021年,周成王七年定鼎郏鄏。史料记载:“周成王定鼎于郏压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其三支出自韩相侠累之后(近祖姬昌),后因故改为荚姓。该支侠、荚同宗同源,尊侠累为得姓始祖。至今有2400余年。
其四支源于芈姓,出自楚王孙郏敖,其葬于郏城,其子孙以郏为姓,至今有2500余年。后有部分人因故改成荚姓。郡望:襄阳。
(注:郏敖前544-前541在位,《史记四十八》、《资治统鉴八陈涉世家》记载郏敖葬汝洲郏城。《左传》注:“不成君,无号谥者,楚皆谓之敖”。另有说法湖北襄阳也有郏城,但无确证)
荚姓来源纯正,无其它姓氏和少数民族基因流入。目前古籍记载的多指第一支。安徽、江西、福建等地荚姓家谱中记载的为第二支,即郏去耳加草为荚。郡望:武陵郡。
附典籍记载:
1、《汉书艺文志》《世本》(战国时史官修撰)。《世本二》(孙冯翼集本)记载:“荚氏.晋大夫荚氏僖子"。汉南阳宋忠注《世本》:”荚氏.晋有大夫荚成僖子。
2、《姓氏急就篇》(宋王应麟撰,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记载:“荚氏世本晋大夫荚氏僖子王僧孺百家谱荀永之娶平阳荚氏”。
4、《战国策》名侠累,一云即荚氏,音荚。
5、《百家志》(王僧孺南朝梁官吏[公元465-522年])。记载:王荀永之娶平阳荚氏。
6、《风俗通姓氏篇》(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记载:“荚氏,荚成僖子晋大夫也见世本”。
7、《通志
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北宋郑樵[公元1104-1162年]著)记载:“荚氏,荚成僖子晋大夫也见世本”。
8、《姓考》:春秋时荚成僖子之后。
9、《姓苑》(南朝宋何承天著):古代郡望在平阳郡。
10、另外,《广韵》、《姓解》、《元和姓纂》(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成书,林宝修撰)、《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也有记载。
11、胡寅(公元1098-1156年)诗《挽杨训母荚氏》
戚戚秋风飐旐旌,送车千辆咽佳城。令妻寿母名兼美,
孝子慈孙礼备成。望士有诗歌绋綍,梵坊无侣献铙钲。
更惭朴语书铭石,万一幽光久更明。
参考资料链接:网页链接
荚姓人口数量较少,2014年全国人口普查,荚姓排名第350名。
荚姓是一古老的姓氏,据史料记载是尧之后,黄帝后裔,多源流。
其一支发源于山西,平阳族(今山西临汾县西南)。近祖唐叔虞(周成王弟),始祖晋大夫荚成僖子(荚成系邑名,以邑为氏,后子孙姓荚、成及复姓荚成)。郡望:平阳。至今最少2600余年。
(注:1、平阳,尧都,古唐虞之地,内有平阳、羊舍、高梁邑,前453年始属韩国。2、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其弟叔虞为唐国国君,其子继位后,迁居平阳晋水之傍,改国号为晋。3、晋文公在位时间前636年-前628年,开始在君之下设卿、大夫、士。大夫世袭,有封地。4、三家分晋从前453年开始。前403年,即周烈王二十三年,魏、赵、韩三家封为诸侯,前376年晋静公被灭,晋结束)
其二支源于周成王姬诵定鼎郏辱(郏邑,后世称汝州,今郏县),其子孙改称郏氏,尊周成王姬诵为得姓始祖,至今约3500余年。后有子孙因故改为荚姓。郡望:荥阳、武陵。
(注:周成王在位时间:前1042年—1021年,周成王七年定鼎郏鄏。史料记载:“周成王定鼎于郏压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其三支出自韩相侠累之后(近祖姬昌),后因故改为荚姓。该支侠、荚同宗同源,尊侠累为得姓始祖。至今有2400余年。
其四支源于芈姓,出自楚王孙郏敖,其葬于郏城,其子孙以郏为姓,至今有2500余年。后有部分人因故改成荚姓。郡望:襄阳。
(注:郏敖前544-前541在位,《史记四十八》、《资治统鉴八陈涉世家》记载郏敖葬汝洲郏城。《左传》注:“不成君,无号谥者,楚皆谓之敖”。另有说法湖北襄阳也有郏城,但无确证)
荚姓来源纯正,无其它姓氏和少数民族基因流入。目前古籍记载的多指第一支。安徽、江西、福建等地荚姓家谱中记载的为第二支,即郏去耳加草为荚。郡望:武陵郡。
附典籍记载:
1、《汉书艺文志》《世本》(战国时史官修撰)。《世本二》(孙冯翼集本)记载:“荚氏.晋大夫荚氏僖子"。汉南阳宋忠注《世本》:”荚氏.晋有大夫荚成僖子。
2、《姓氏急就篇》(宋王应麟撰,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记载:“荚氏世本晋大夫荚氏僖子王僧孺百家谱荀永之娶平阳荚氏”。
4、《战国策》名侠累,一云即荚氏,音荚。
5、《百家志》(王僧孺南朝梁官吏[公元465-522年])。记载:王荀永之娶平阳荚氏。
6、《风俗通姓氏篇》(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记载:“荚氏,荚成僖子晋大夫也见世本”。
7、《通志
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北宋郑樵[公元1104-1162年]著)记载:“荚氏,荚成僖子晋大夫也见世本”。
8、《姓考》:春秋时荚成僖子之后。
9、《姓苑》(南朝宋何承天著):古代郡望在平阳郡。
10、另外,《广韵》、《姓解》、《元和姓纂》(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成书,林宝修撰)、《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也有记载。
11、胡寅(公元1098-1156年)诗《挽杨训母荚氏》
戚戚秋风飐旐旌,送车千辆咽佳城。令妻寿母名兼美,
孝子慈孙礼备成。望士有诗歌绋綍,梵坊无侣献铙钲。
更惭朴语书铭石,万一幽光久更明。
参考资料链接:网页链接
荚姓人口数量较少,2014年全国人口普查,荚姓排名第350名。
荚姓是一古老的姓氏,据史料记载是尧之后,黄帝后裔,多源流。
其一支发源于山西,平阳族(今山西临汾县西南)。近祖唐叔虞(周成王弟),始祖晋大夫荚成僖子(荚成系邑名,以邑为氏,后子孙姓荚、成及复姓荚成)。郡望:平阳。至今最少2600余年。
(注:1、平阳,尧都,古唐虞之地,内有平阳、羊舍、高梁邑,前453年始属韩国。2、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其弟叔虞为唐国国君,其子继位后,迁居平阳晋水之傍,改国号为晋。3、晋文公在位时间前636年-前628年,开始在君之下设卿、大夫、士。大夫世袭,有封地。4、三家分晋从前453年开始。前403年,即周烈王二十三年,魏、赵、韩三家封为诸侯,前376年晋静公被灭,晋结束)
其二支源于周成王姬诵定鼎郏辱(郏邑,后世称汝州,今郏县),其子孙改称郏氏,尊周成王姬诵为得姓始祖,至今约3500余年。后有子孙因故改为荚姓。郡望:荥阳、武陵。
(注:周成王在位时间:前1042年—1021年,周成王七年定鼎郏鄏。史料记载:“周成王定鼎于郏压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其三支出自韩相侠累之后(近祖姬昌),后因故改为荚姓。该支侠、荚同宗同源,尊侠累为得姓始祖。至今有2400余年。
其四支源于芈姓,出自楚王孙郏敖,其葬于郏城,其子孙以郏为姓,至今有2500余年。后有部分人因故改成荚姓。郡望:襄阳。
(注:郏敖前544-前541在位,《史记四十八》、《资治统鉴八陈涉世家》记载郏敖葬汝洲郏城。《左传》注:“不成君,无号谥者,楚皆谓之敖”。另有说法湖北襄阳也有郏城,但无确证)
荚姓来源纯正,无其它姓氏和少数民族基因流入。目前古籍记载的多指第一支。安徽、江西、福建等地荚姓家谱中记载的为第二支,即郏去耳加草为荚。郡望:武陵郡。
附典籍记载:
1、《汉书艺文志》《世本》(战国时史官修撰)。《世本二》(孙冯翼集本)记载:“荚氏.晋大夫荚氏僖子"。汉南阳宋忠注《世本》:”荚氏.晋有大夫荚成僖子。
2、《姓氏急就篇》(宋王应麟撰,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记载:“荚氏世本晋大夫荚氏僖子王僧孺百家谱荀永之娶平阳荚氏”。
4、《战国策》名侠累,一云即荚氏,音荚。
5、《百家志》(王僧孺南朝梁官吏[公元465-522年])。记载:王荀永之娶平阳荚氏。
6、《风俗通姓氏篇》(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记载:“荚氏,荚成僖子晋大夫也见世本”。
7、《通志
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北宋郑樵[公元1104-1162年]著)记载:“荚氏,荚成僖子晋大夫也见世本”。
8、《姓考》:春秋时荚成僖子之后。
9、《姓苑》(南朝宋何承天著):古代郡望在平阳郡。
10、另外,《广韵》、《姓解》、《元和姓纂》(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成书,林宝修撰)、《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也有记载。
11、胡寅(公元1098-1156年)诗《挽杨训母荚氏》
戚戚秋风飐旐旌,送车千辆咽佳城。令妻寿母名兼美,
孝子慈孙礼备成。望士有诗歌绋綍,梵坊无侣献铙钲。
更惭朴语书铭石,万一幽光久更明。
参考资料链接:网页链接
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寻根溯源
1、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以爵号为氏。
2、源于金朝,始祖为西域人马庆祥,入居临氵兆狄道,成为马姓一支。
3、源于元朝,始祖是在金为官的蒙古人月乃和,后人以其官马步指挥使命姓,成为马姓一支。
4、回族人内迁与汉人通婚,采用汉字马姓,为回族常见姓之一。
5、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
6、出自他姓改马姓。汉代,马矢。
得姓始祖
赵奢。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当时,赵国公子赵奢(赵武灵王的裔孙)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赵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二七零年),赵奢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而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赵奢从而就成了马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马姓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咸阳,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建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遍布于福建。至清代,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当今,马姓为中国第十九位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
郡望堂号
马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元和姓纂》所载,主要有九个郡望:
1、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光平东南);
2、京兆郡(今陕西西安);
3、郏郡(今河南郏县);
4、荏平郡(今属山东);
5、临安郡(今属浙江);
6、西河郡(今山西汾阳);
7、广陵郡(今江苏扬州);
8、华阴郡(今属陕西);
9、正平郡(今山西新绛)。
堂号:
“铜柱”、“绛纱”、“扶风”、“驷德”、“回升”、“孝后”等。
宗族特征
1、马姓在少数民族中为大姓,且在汉族人口中也属前列之姓。据有关资料统计,马姓在全国回族中属十三大姓之一,在汉族人口中为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
2、马姓多位于西北地区,历史上所出名人较多,遍布经济、政治、文化领域。
3、各支马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河北青县马姓一支字行为:“有志名克立,维汝受国荣,之文允宝镇,世锡庆元宏。”虞东干渡马姓祖制排行字行为:“观德知仁孝,修身化世风,惟思豪杰士,冀冠圣贤中,经济治君国,诗书善厥躬,鹏飞由祖福,燕翼乃宗功,教守成名训,家传尚质衷,登瀛怀睿智,显达式英雄,宜法攀龙嗣,求多起凤冲,宽和端本道,庄敬令闻崇,恩泽深先代,荣封勉尔忠,品量钦景哲,光耀望元通。”
名人精粹
马融:右扶风茂陵人,为马氏家族史上第一位很有学问的人,经学家、文学家,一生注群经外,兼注《老子》、《淮南子》。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光平东北)人,东汉初被誉为伏波将军,后历任太守,发展了相马法。著《铜马相法》。马武: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南)人,一代名将,新莽末,参加绿林起义军,归刘秀,被封为扬虚侯。马腾:右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初为凉州刺史司马,曾与韩遂割据凉州,后被曹操所杀。马超: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三国名将,出身于凉州豪强家族,刘备建蜀后,任骠骑将军。马钧:扶风(治今陕西兴平东)人,魏时机械制造家,因改革绫机而闻名,曾制造翻车,指南车等,其所用机械原理比国外早七、八百年。马周:博州茌平(今属山东)人,唐代大臣,被唐太宗赏识,任监察御史,主张少兴徭赋,反对实行世封制,成为当时有名的政治家。马殷:许州鄢陵人(今属河南),五代时楚国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七年。马瑞临:今江西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一生博览群书,历二十年著成《文献通考》,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马远: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人,南宋时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与夏圭并称“马夏”,为“南宋四家”之一。马致远: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散曲和杂剧,以描写王昭君的《汉宫秋》为其代表作。马琬: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画家,曾官至抚州巡府。擅画山水,兼工书法,能诗。马注:云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兰学者,回族,对佛学和伊斯兰教义颇有研究,著有《臣权》、《樗樵》、《清真指南》。马欢: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航海家,曾多次参加郑和的下西洋航行,任翻译,著有《瀛涯胜览》。马建忠:浙江丹徒人,清末语言学家,曾赴国外留学,精通多国语言,著有《马氏文通》,为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马叙伦:浙江余杭(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曾任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后参加革命,历任人大常委,政协、民盟副主席,民促主席等。
郏氏-姓郏的名人-郏姓起名字-郏姓的起源与家谱
本文2023-10-13 06:06: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