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防护到底存在什么缺陷,被俾斯麦号一炮干沉了?
先上一个胡德号陨落的动图
纠正一点,胡德号并不是被俾斯麦一炮击沉的,事实上胡德号是被脾斯麦号第五轮舰炮齐射,不幸被击中舰尾的副弹药库,然后爆炸迅速波及了主弹药库,胡德号近乎瞬间就断成两半,沉入海中。
那么胡德号到底有什么缺陷,导致自己的副弹药库被击穿了呢?
胡德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设计,拥有20多年舰龄的老船了
胡德号的诞生,源于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为应对德国新建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而制定的“战时应急计划”。
胡德号最开始的设计思路延续了英国战列巡洋舰的一贯思路。
为了取得火力优势,主炮采用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相同的的4座双联装15英寸炮塔,副炮全部位于露天甲板之上,以减少高速航行和恶劣海况下海浪的影响。
▲胡德号上的主炮
为取得30节以上的航速,该舰沿用了英国战列巡洋舰一贯的细长、轻防护设计,其主装甲带仅厚8英寸,水平装甲仅3英寸。
1956年日德兰海战后,英国损失了3艘战列巡洋舰,英国随之针对旧战列巡洋舰的缺点进行了改造,胡德号被重新设计,其侧舷和水平防护增加到了12英寸和5英寸,并且在某些重点部位强化到了足以抵御15英寸炮的水平。
▲胡德号是英国海军上将级唯一建成的1艘
胡德号建成后,一跃成为整个1920年代世界上最为强大、综合性能最强的主力战舰。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胡德号已经是拥有20多年舰龄的老船了,而且在舰艇的各项指标上都落后于新建的战列舰。
胡德号的现代化改装由于二战爆发仅进行了一小部分,未对涉及舰艇生命的防护进行改进。
1940年3月,已经服役20年的胡德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但是仅拆除了12门副炮、对舰艇进行了增强防空能力的改装。
▲胡德号桅杆
随后在第二年安装了火控雷达,并未在涉及舰艇生命防护方面进行改装。
导致胡德号沉没的致命缺陷
由于胡德号是一战时期的老式战列巡洋舰,在装甲防护方面,他没有采用“装甲盒”的概念,其水平装甲和主装甲带顶部并不相连,这就使对方的炮弹可以比较容易从二者的空档之间射入舰体内部。
此外胡德号虽然有着305mm,12度倾斜的主装甲带,但是装甲带高度却不大。装甲带高度是很重要的一个参数,装甲带高度高的话,可以有效保护重要舱室。
▲胡德号沉没
综上所述,造成胡德号迅速沉没的主要原因就是落后的设计缺陷问题,缺乏完整的装甲盒和对炮塔、弹药库的周密保护才是胡德号迅速沉没的主要原因
1920-1929年,于本土舰队服役。
1923年11月-1924年9月,胡德号参加特遣舰队进行了名为“帝国巡游”的环球访问。
1929-1931年,于朴次茅斯进行大修、改装。
1931-1936年,于本土舰队服役,其间于1933年进行部分现代化改装。
1936-1939年,于地中海舰队进行中立巡逻(西班牙内战期间)。
1938年加装装甲。
1939年1月-1939年8月,于朴次茅斯进行改装。
1939年8月-1940年3月,加入本土舰队,其间被德军炸弹轻微击伤。
1940年3月-1940年5月,于达文波特进行小幅度改装。
1940年6月-1940年8月,服役于地中海舰队,参加了米尔斯克比战役,在追逐法国战列巡洋舰斯特拉斯堡号过程中主机发生故障,后修复。
1940年8月-194年11月参加了本土舰队于大西洋、北海上的行动。
1941年初在罗塞斯装备了雷达。
1941年5月21与“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出海参加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搜索。
1941年5月24日,于丹麦海峡被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击中主炮弹药仓,导致主炮弹药仓内300吨炮弹引爆,沉入海底,包括编队司令霍兰中将和舰长科尔上校1418人遇难,3人幸存。
外形尺寸
水上全长:2623米,水下全长:2592米,水线全长:247米。
型宽:最宽处317米,水线宽:289米,吃水:标准,最大102米。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41125吨(设计时)。42037吨(1931)。42752吨(1939)。43360吨(1940)。
满载排水量:46880吨(设计时),48000吨(1931),48650吨(1939),48360吨(1940)。
动力装置
24台3缸锅炉,4台涡轮蒸汽机,4个螺旋桨轴。
输出功率:144000轴马力(设计时),151280轴马力(实际)。
最大速度:31节(设计),3207节(最大),约29节(1941年)。
载油量:1200吨(正常),4000吨(最大)。
续航能力:5950海里/18节。
防护
侧舷主装甲带:船中部水线主装甲带305毫米,上部主装甲带127米,下部主装甲带228毫米,其他102~152毫米;甲板装甲:前部38毫米,上部19~25毫米;主装甲甲板:38~76毫米,最低25~51毫米;防水隔舱装甲:102~127毫米;炮塔装甲:正面381毫米,侧面280~05毫米,后部280毫米;司令塔装甲:228~280毫米。
巡洋舰
巡洋舰是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巡洋舰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历史上巡洋舰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它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帮助。但是在现代这个区分已经消失了。
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08万吨—2万吨,装备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有些巡洋舰可携带直升机。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舰的地位日渐衰落。在现代战争中巡洋舰实际上已经消失了,它们的作用完全被驱逐舰代替。
世界上著名的巡洋舰有: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以及苏联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历史
巡洋舰这个词是在19世纪出现的。在帆船时期,护卫舰指的是小的、快速的、远距的、装甲轻的(只有一个炮台)的船只,这些船一般用来巡逻、传递信件和破坏敌人的商船。舰队的主体则由战列舰组成,这些舰只比护卫舰大得多,也慢得多。护卫舰一般逃避这样的战舰,也不参加这样的战舰之间的舰队海战。最早的铁甲舰也只有一个炮台,因为它们的装甲太重了,没法装其它的炮台。尽管它们是带有大炮的大船,而且也可以想战列舰一样作战,它们依然被称为护卫舰。因此护卫舰这个词的意义就开始变化了,原来的小帆船被改称为巡洋舰。
长时期里巡洋舰弥补了非常轻型的船只如鱼雷艇与战列舰之间这个孔子。巡洋舰足以抵挡小的船只的进攻,而且足以能够远离自己的基地航行。而战列舰虽然在作战时威力非常大,但它们太慢和需要太多的燃料(尤其是在使用蒸汽机后这个区别就更加明显了),它们很难远距离作战。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和20世纪初巡洋舰是一支舰队的远程威慑武器,而战列舰则待在基地附近。巡洋舰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袭击敌人的商队。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其速度:它们瘦长、流水线的船体尤其利于高速航行。为了减少流体漩涡它们的船首和船尾均逐渐变细。
在几乎所有的大洋中活动的英国皇家海军尤其注重巡洋舰。一支强大的巡洋舰舰队使得英国能够使用比较少的耗费来控制大量海域。这些巡洋舰可以侦查敌情,保护战列舰舰队开赴远处,也可以群攻。比如诺福克号重巡洋舰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尾随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直到英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达到并击沉俾斯麦号。一艘英国重巡洋舰和两艘轻巡洋舰得以分散德国袖珍战列舰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的优势火力。虽然英舰受创,但是德舰不敢恋战,最后决定逃往港口。
巡洋舰也被编入主力舰队作为侦查和巡逻用。
随着战列舰的不断增大巡洋舰的吃水和大小也不断增大。风帆被蒸汽机代替后出现了装甲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比较小的、很快的战列舰。19世纪末战舰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数年后下水的巡洋舰就已经超过了此前的战列舰。美国的白色舰队在下水几年后就已经过时了。在这段时间里一支舰队往往含有很老的舰只,也含有很新的舰只,而新舰往往比老舰大得多。
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区分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不同的军备限制条约中对这两个概念均有定义。轻巡洋舰的炮径为61英寸(155毫米)以下,重巡洋舰的炮径在此以上(8英寸,即203毫米尤其常见)。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8英寸为重巡洋舰的炮径上限。只有五艘巡洋舰的炮径在此之上:三艘德国德意志级装甲舰和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两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在1880年至1910年期间各国还建造了许多小得多的护卫巡洋舰。由于它们的装甲很少,这些装甲不是装在船侧,而是装在甲板内。
一种更小的巡洋舰是辅助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战争爆发后快速装配了小炮的商船。这些船被用来为其它商船提供保护,但由于它们航速慢、火力弱、装甲弱,因此它们实际上几乎无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均使用装配了巡洋舰火炮的小商船来袭击盟军商船,因为这些商船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些到底是什么船。一些大的远洋轮也被这样改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和德国使用这样的船只来袭击敌方,这些船的优点在于它们的高速度(56千米每小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再次使用这样的船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英国使用这样的船只来保护商船队。
战列巡洋舰
战列舰设计的一个常规是它们的装甲应该可以抵挡它们自己的炮火。这样的设计被看作是均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经有过一种破坏这样的均衡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比战列舰要快得多,但是在火力上与战列舰一样的舰只,这些舰只的作用在于追击敌人的巡洋舰。
这些战列巡洋舰的大小和火力与战列舰一样,但是其装甲只是巡洋舰的装甲,省下来的重量被投资到更强大的引擎中。其结果是一种拥有高战术机动性的船只:他比任何巡洋舰级别的船的武力均强,而比更大的船则快。
在它们的设计目的中这些战舰非常成功,比如在1914年的福克兰群岛海战中,但是在舰队作战时针对敌人的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它们非常脆弱。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在德国重火力下爆炸。战后英国海军将许多战列巡洋舰拆毁了,剩下的在其允许状态下装甲被加固。不过拆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重型军舰的数量和排水限制。
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舰队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过程中也显示出战列巡洋舰的装甲脆弱的弱点。英国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在炮火上与俾斯麦号一样强大,但是在装甲上却弱得多。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胡德号还未能够击中俾斯麦号就被俾斯麦号炮火击中,胡德号装甲被击穿后爆炸,断裂为两半,迅速下沉。1419名水手中只有三人幸存。
20世纪后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海战的性质。即使最快的巡洋舰也比不上飞机快,而飞机的作战范围不断扩大,最后可以跃大洋作战。这使得单艘船只或者小部队独立作战的机会减小。20世纪后期只有非常大规模的舰队一起作战,这样的舰队可以抵挡几乎所有空袭。这使得大多数海军注重设计只完成一个任务的船只,尤其是反潜和反空船只。大多数舰队中的多功能大船消失了。美国海军、俄罗斯海军和秘鲁海军是目前唯一拥有巡洋舰的海军。
苏联海军将巡洋舰当作它们的作战舰队的基础。战后它们建立了一支拥有大炮的舰队,但很快它们就被装载大量导弹和大量反空导弹的大船取代了。其中最新的四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是在1980和90年代建造的。除最新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外其它三艘的维护状态目前均很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的中心是航空母舰。19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本来设计为驱逐舰,它们的主要意图在于提供极强大的反空力量。出于公共关系的考虑这些船被误名为巡洋舰,目的在于强调神盾战斗系统的作战能力。不过从1981年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下水后这个级别的船只获得了一系列改善,使得它们的反潜和对地面攻击的力量(使用巡航导弹)大大加强。与它们的苏联对手一样,这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也可以作为整个作战群的中心。
战列巡洋舰“Battle cruiser”
战列巡洋舰是一种20世纪初兴建的一种大型战舰。是在装甲巡洋舰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一种功能性很强的新型战舰。 英国广布全球的通过漫长海上航运线和商业网络相互联系的殖民利益,需要强大并且可以快速集结的海军舰队保护。英国皇家海军需要一种强大火力与高机动力相结合的战舰,不仅可以有效的打击敌方的袭扰,又能够快速部署应付突发性事件。于是英国海军以“理想型巡洋舰”名义设计的战列巡洋舰是一种把战列舰强大火力和巡洋舰高机动结合在一起的战舰,当时新的技术提供了建造新型战舰的可能性。战列巡洋舰与装甲巡洋舰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武装。战列巡洋舰的主炮口径比装甲巡洋舰大。从主炮口径大小和威力方面战列巡洋舰可以与战列舰媲美,但防护装甲比战列舰薄。装甲方面省下来的重量被用在更强大的驱动装置上,这为战列巡洋舰提供了更高的速度。
设计战列巡洋舰的主导思想其可以轻而易举地击毁巡洋舰,因为其主炮使它在进入巡洋舰的射程内之前就已经可以对敌舰发起进攻。而它的高航速使它可以逃避敌人的战列舰,或在海战中袭击对方已经被损坏的战列舰。
世界上最早的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的不屈号、无敌号、坚定号战列巡洋舰(即无敌级战列巡洋舰)。所有三艘船都是在1908年下水。它们的船体和炮塔装甲厚度为6或7英寸(150毫米或180毫米),而相应的战列舰的装甲为11英寸或12英寸(280毫米或300毫米)。它们的航速可达26节(48千米/小时),而当时相应的战列舰的航速为20节到21节(37千米到39千米/小时)。它们的火炮口径为12英寸(305毫米),这与同期的战列舰相当。 继英国之后,德国很快也建造了自己的战列巡洋舰。1911年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下水。德国战列巡洋舰的火炮口径比英国的略小,火炮口径为11英寸(283毫米)。但它们的装甲比当时英国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好一些。
在实战中,战列巡洋舰很少能够象它们设计时所想象的那样单独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支舰队的司令总是认为他的舰队的火力越大越好。而将战列巡洋舰的火炮加入自己的舰队的想法是非常诱人的。因此战列巡洋舰往往加入舰队中进行海战。但这些战舰不是为这样的舰队作战设计的,在这样的舰队作战中它们无法发挥它们的速度优势,它们自己却暴露到很大的危险中。它们的速度无法保护它们逃避战列舰的大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福克兰群岛海战中战列巡洋舰证明它们本来所设计时的战术设想是正确的。在这次战役中英国的坚定号和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消灭了一支德国在南大西洋的巡洋舰舰队。而这正是战列巡洋舰的作战目的。
18个月后在日德兰海战中一支英国的战列巡洋舰舰队试图在英国主舰队到达之前与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作战,其结果是一次惨败。英舰玛丽女王号、不倦号和无敌号爆炸沉没,除少数人外几乎全部舰员丧生。雄师号被迫淹没自己的弹药库来避免同样的结局。德国战列巡洋舰的装甲虽然强一些,但它们的结局并不好多少。吕佐夫号战列巡洋舰被击沉,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被重创。在这次海战中,除一艘德国老式战列舰外英、徳的战列舰没有一艘被击沉。
此后英国海军放弃了战列巡洋舰的战术。1918年下水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胡德号是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它的装甲比过去的战列巡洋舰强,可是在装甲的设计和安排上面依旧保持先前的缺点,在某些角度下炮弹可以轻易贯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在与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炮战时爆炸沉没,而当时她已经预定要进行相关的改装。
世界上没有海军再建造战列巡洋舰了。日本将现有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改造为“高速战列舰”,美国海军将两艘战列巡洋舰的船体改为航空母舰。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本来设计是战列巡洋舰,建造中途因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签定而改造为航空母舰。后来美国建造了两艘类似战列巡洋舰的“大型巡洋舰”阿拉斯加号、关岛号。在太平洋战争中它们表现并不出色,战后其它四艘本来计划建造的类似舰艇被放弃了。这两艘船装备12英寸口径主炮,它们的装甲也是为了对付12英寸口径主炮。这与过去的英国战列巡洋舰不同:英国舰艇装备了同时代战列舰装备的12英寸口径主炮,但她们的装甲无法对抗它们自己的武器。
德国的“装甲舰”是另一个类似战列巡洋舰的方案。它们不是轻型的战列舰,而是非常重火力的巡洋舰。它们体形比较小,装有六门11英寸口径主炮,它们不是使用蒸气机作为动力,而是使用8台九缸柴油机。航速可以达到28节(52千米/小时)。它们参加的唯一的一次比较重要的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拉普拉塔河口海战。德国还造过两艘被称为战列巡洋舰的战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主要被用做巡洋作战,而类似战列巡洋舰的特点,但它们的装甲比传统的战列巡洋舰要强,使用11英寸口径主炮。它们类似法国建造的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更象轻型战列舰(light battleships)。
新型的战舰技术也使得战列巡洋舰很快就无用武之地了。战列舰的重装甲只减慢了几节的速度(一般4千米/小时)。而航空母舰的出现使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都失去了往日的威力。如同当时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它们的航速证明它们是优良的航空母舰护卫舰和炮轰陆地的舰艇,但它们已经不适合于它们本来的设计目的:海上决战。
有人将苏联20世纪八十年代的四艘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划入战列巡洋舰,但实际上它们是重型导弹巡洋舰。
巡洋舰这个词是在17世纪出现的。巡洋舰与其说作为舰只的分类,不如说是表明这种舰只的作用和任务。无论如何,这个词被用作形容小的、快速的、合适于这种角色的战舰。在十七世纪,舰队的主体则由战列舰组成,这些舰只比护卫舰大得多、昂贵得多,也慢得多,并不适合执行长距离的任务(例如美洲)。而且战列舰在战略上太过重要,执行持续巡逻任务显得过于冒险。巡洋舰一般逃避这样的战舰,也不参加这样的战舰之间的舰队海战。
荷兰海军在17世纪开始增加巡洋舰的数量和配置,英国海军以及晚些时候的法国和西班牙海军赶上这个潮流。为了保护国会中的商业利益,英国颁布巡洋舰和护航法——开始将海军的注意力放在用巡洋舰进行商业保护和搜捕,而不是建造更多恐怖和昂贵的战列舰。在18世纪中,巡防舰是一种卓越的巡洋舰种。巡防舰是一种既小、又快、长距离、轻武装(单层炮甲板)的战舰,主要用来侦查,运送信件,破坏敌方贸易线等等。另一种主要的的巡洋舰种是单轨纵帆船,不过其他各色各样的船只也被当作巡洋舰使用。
在19世纪,各国海军开始使用蒸汽动力战舰,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时,开始出现实验性的蒸汽巡防舰和单轨纵帆船。在五十年代中期,英国和美国海军开始制造拥有很长的船体和重炮的蒸汽巡防舰,比如USS Merrimack和HMS Mersey。在1860年代,铁甲舰登上战争舞台。
法国人以1865年下水Belliqueuse号为起点,建造了许多较小型铁甲舰来执行远海巡洋任务。这些“车站铁甲舰”是装甲巡洋舰发展的开端——一种为了快速、独立、搜捕和巡逻的传统巡洋舰任务而生的铁甲舰。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装甲巡洋舰是俄罗斯的General-Admiral号,在1874年完工。英国的HMS Shannon号在数年后服役。
长时期里巡洋舰弥补了非常轻型的船只如鱼雷艇与战列舰之间这个空档巡洋舰足以抵挡小型船只的进攻,它们太慢和需要太多的燃料(尤其是在使用蒸汽轮机后),使它们在远距离作战时非常依赖补给舰队。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和20世纪初巡洋舰是一支舰队的远程威慑武器,而战列舰则待在基地附近。巡洋舰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袭击敌人的商队。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就非常注重速度:它们瘦长、流水线的船体尤其利于高速航行。为了减少流体漩涡它们的船首和船尾均逐渐变细。
在1880年至1910年期间各国还建造了许多小得多的防护巡洋舰。由于它们的装甲很少,没有侧舷装甲,而是在甲板内设有弓型的水平装甲。
同时,巡洋舰也被编入主力舰队作为侦查和巡逻用途。
随着战列舰的不断增大,巡洋舰的排水量也不断增大。风帆被蒸汽机代替后出现了装甲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比较小的、快速的战列舰。19世纪末战舰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数年后下水的巡洋舰就已经超过了此前的战列舰。美国的白色舰队在下水几年后就已经过时了。在这段时间里一支舰队往往包括很老的舰只,也有很新的舰只,而新舰往往比老舰大得多。
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区分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不同的军备限制条约中对这两个概念均有定义。轻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为61英寸(155毫米)以下,重巡洋舰的主炮口径则在此以上(8英寸,即203毫米最为常见)。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规定8英寸为重巡洋舰的炮径上限。只有五艘巡洋舰的主炮口径在此之上:三艘德国德意志级装甲舰和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两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实际上,这五艘军舰就性质来说都不完全是巡洋舰,而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被称为巡洋舰。
英国皇家海军尤其重视巡洋舰。原因在于英国有大量殖民地,需要保持大量的巡洋舰以保持殖民地的安全。这些巡洋舰可以侦查敌情,保护战列舰舰队开赴远处,亦可以群攻敌人的大型军舰。比如在1941年5月,诺福克号重巡洋舰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尾随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直到英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到达并最终击沉俾斯麦号。而在1939年12月的拉普拉塔河口海战中,英国的埃克塞特号重巡洋舰和两艘轻巡洋舰得以分散德国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的优势火力。虽然英舰受创,但是德舰不敢恋战,最后决定逃往港口。 军舰设计的一个标准是,自己的装甲应该可以抵挡自己发射的炮弹。比如说,一艘战列舰发射的是16英寸炮弹,则装甲亦要抵挡16英寸的炮火。这样的设计保证了火力和防护力的均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经有过一种破坏这样的均衡的设计:无敌级战斗巡洋舰。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速度相当于巡洋舰,火力相当于战列舰的舰船。
这些战列巡洋舰的大小和火力与战列舰一样,但是其装甲只是巡洋舰的装甲,省下来的重量被投资到更强大的引擎中。其结果是一种拥有高战术机动性的船只:比任何巡洋舰的武力均强,而比更大的船则快。
在图纸上,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比如在1914年的福克兰群岛海战中,但是在舰队作战时针对敌人的战列舰时它们非常脆弱。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在德国重火力下爆炸。
英国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在火力上与俾斯麦号一样强大,但是在装甲上却弱得多。在丹麦海峡海战中,一发炮弹在击穿胡德号的装甲后落入弹药库,导致弹药库发生爆炸,船体断裂为两半沉没。1419名水手中只有三人幸存。 巡洋舰 是海军中比较老的一个舰种,差不多和战列舰同时诞生和发展。早在17-18世纪的帆船时代,巡洋舰是指那些装备火炮较少,一般不直接参与战列线战斗,而主要执行巡逻及护航任务的快速炮船。当时最好的巡洋舰是英国的阿拉巴马号,它是一艘多桅帆船,采用蒸汽机推进,排水量1040吨。19世纪末,随着战列舰的崛起,巡洋舰、特别是装甲巡洋舰得到迅速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巡洋舰的发展速度加快,质量也有明显提高,排水量已经达到3000-4000吨。航速25-30节,舰炮口径一般为127-152毫米,个别达190毫米,已经具备压制敌驱逐舰,引导和支援己方海上兵力进行作战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巡洋舰主要分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和辅助巡洋舰三种类型。重巡洋舰的吨位已经达到2-3万吨,航速32-34节,续航力1万多海里,装甲厚达127-203毫米。舰上装有八、九门203毫米口径的舰炮,射程20海里以上,主要用来攻击敌水面舰艇和岸基目标。另外,还装有10—16门副炮,口径130毫米以下。同时,还装有几十门自动炮,用来打飞机和小型舰艇。例如,二战中美国的阿拉斯加级巡洋舰就达30000多吨,装有9门304毫米的舰炮。有的巡洋舰上还可以携载三、四架水上飞机,用来校正舰炮射击的精度和进行侦察。这种重型巡洋舰和战列舰一起构成威力强大的海上堡垒,曾经称雄于世界海洋一个多世纪。
1922年限制海军军备的华盛顿条约签署之后,战列舰、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的吨位和数量受到了严格限制。为了不违反条约规定,各国开始发展轻巡洋舰。这种巡洋舰吨位在10000吨以下,航速很快,可以达到35节,舰上装有6—12门主炮,口径在127—133毫米左右。另外,装有8—12门127毫米以下的副炮和几十门小口径炮,同时配有鱼雷和水雷等武器。有的舰也携载2—4架水上飞机,主要用来侦察。由于这种轻型巡洋舰在条约中没有具体规定,所以各海军大国开始打擦边球,搞了许多小动作。比如英国建造的条约型巡洋舰,在设计时按照190毫米大口径舰炮的设计,但在配备武器时却采用了152毫米口径的舰炮,等条约失效后立即更换大口径舰炮。日本也是这样,先装备5座155毫米炮,然后突然换装5座203毫米大口径炮。
二战以后,巡洋舰在数量上急剧减少,主要是提高质量。从技术的发展方面来看,主要是采用了核动力装置,装备了导弹武器和携载直升机作战。发展核动力巡洋舰的主要是美国和前苏联海军,美国在八个级别的巡洋舰中有五个级别采用了核动力推进,而前苏联只有一级舰采用了核动力装置。从吨位方面来看,二战后建造的巡洋舰吨位基本都在10000吨左右,只有前苏联海军发展了一级基洛夫级,排水量达到28000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级巡洋舰。由于导弹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向以装备几十、上百门舰炮为主要攻击武器的巡洋舰开始换装导弹,舰炮只作为辅助性武器。前苏联海军的基洛夫级巡洋舰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舰艇,采用这种装置后,舰艇的载弹量增大,导弹发射速率显著提高。基洛夫级上装有250多枚防空、反舰和反潜导弹,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虽然吨位只有它的三分之一,但载弹量已达到122枚。另外,为了进行反潜作战,舰上还可携载2架直升机。 1990年以来,由于40年冷战的结束,世界形势出现了裁军的趋势,巡洋舰又面临一次大的考验。人们发现,两、三万吨的大型巡洋舰和几千吨级的驱逐舰所用武器相差不大,都是导弹、舰炮和直升机,所不同的只是携载数量的多少而已。所以,人们对于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建造新的巡洋舰提出质疑。美国现役所有核动力巡洋舰在2000年前全部退役,开始研发新型的CGX巡洋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搁置了该研发计划,转而研发DDG1000驱逐舰。俄罗斯由于经济衰落已难以继续建造大型战舰,只能对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进行改装,改装后的巡洋舰将在2020年前服役。
巡洋舰这个词是在19世纪出现,早期称为护卫舰。在帆船时期,护卫舰指的是小的、快速的、远距的、装甲轻的,只有一层火炮甲板的船只,这些船一般用来巡逻、传递信件和破坏敌人的商船。舰队的主体则由战列舰组成,这些舰只比护卫舰大得多,也慢得多。护卫舰一般逃避这样的战舰,也不参加这样的战舰之间的舰队海战。最早的铁甲舰也只有一层炮台,因为它们的装甲太重了,没法装其它的炮台。尽管它们是带有大炮的大船,而且也可以像战列舰一样作战,它们依然被称为护卫舰。因此护卫舰这个词的意义就开始变化了,原来的小帆船被改称为巡洋舰。
随着战列舰的不断增大,巡洋舰的排水量也不断增大。19世纪初,首先出现的是带有风帆和蒸汽轮机的风帆巡洋舰。风帆被蒸汽机代替后出现了装甲巡洋舰和防护巡洋舰,装甲巡洋舰其防护能力较好,排水量较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为小,我国北洋水师的经远、来远是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装甲较薄,但航速高,北洋水师中的致远和靖远和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高砂都是防护巡洋舰。
巡洋舰区分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不同的军备限制条约中对这两个概念均有定义。在华盛顿条约中规定重巡洋舰主炮不大于8英寸(203mm),主炮不超过10门,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速度不超过35节;轻巡洋舰主炮不大于61英寸(155mm),主炮不超过19门,全舰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速度不超过35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英美两国较好的遵守了这一规定,德国则打起了擦边球,设计并建造了所谓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实际上可视为重巡洋舰),日本则在较大幅度上突破了这一条约的限制,建造了妙高级、高雄级和最上级重巡洋舰,排水量都在12-15万吨左右,唯一符合规定的是主炮口径和数量。
从各国设计建造巡洋舰的情况看,都有所侧重。英国拥有广泛的海外领地,所以特别注重轻巡洋舰的发展。而日本则希望以质取胜,倾向于重巡洋舰的设计和建造,而轻巡洋舰则被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用于引导驱逐舰分队对敌进行大规模鱼雷攻击和夜战。美国的巡洋舰相对均衡,还创造性的发展出了以防空为主要任务的防空型巡洋舰(轻巡洋舰)。
还有一种更小的巡洋舰是辅助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战争爆发后快速装配了火炮的商船。这些船被用来为其它商船提供保护,但由于它们航速慢、火力弱、装甲弱,因此它们实际上几乎无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均使用装配了巡洋舰火炮的小商船来袭击盟军商船,因为这些商船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些到底是什么船。一些大的远洋轮也被这样改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和德国使用这样的船只来袭击敌方,这些船的优点在于它们的高速度(56千米每小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再次使用这样的船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英国使用这样的船只来保护商船队。
防护巡洋舰
轻巡洋舰前身,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几乎被轻巡洋舰取代。
例如甲午战争中日本的浪速号,高千穗号。
装甲巡洋舰
近代巡洋舰的前身,提升了装甲防护。
轻巡洋舰
一般指在排水量、装甲和火力方面强于驱逐舰但弱于重巡洋舰的舰只。
重巡洋舰
一般指在火力和装甲方面强于轻巡洋舰但仅次于战舰的舰只。
导弹巡洋舰
在驱逐舰取代巡洋舰前的过渡舰种,其主要火力改以反舰导弹取代主炮,并强化防空与反潜能力的现代化巡洋舰。
大型巡洋舰
罕见的类别,拥有比重巡洋舰更强的火力和装甲,但不及于战列舰,另外也拥有比标准的战列舰更快的速度。由于重巡洋舰与战列舰的界线已有所模糊,加上又存在具两者部分性质的战列巡洋舰,故该类别常难以辨认,不少接近的舰种都被归类于战列巡洋舰,因此此类别仅为政府官方认定而存在。
战列型
战列舰在设计时的一个不成文规定是它们的装甲应该可以在常规交战距离上抵挡它们自己的炮火,这样的设计才被看作是合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有过一种破坏这样均衡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比战列舰要快得多,但是在火力上与战列舰一样的舰只,这些舰只的作用在于追击敌人的巡洋舰,尤其是活跃于各大洋、主要用于破交战的装甲巡洋舰。在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阿巴斯诺特·费希尔主持下,这种被称为战列巡洋舰的军舰的首舰1907年4月14曰在阿尔维克船厂下水,它就是无敌号。
这些介于战列舰和巡洋舰之间的军舰吨位、火力与战列舰相当,但其装甲却很薄弱,仅相当巡洋舰水平,省下来的重量被投资到引擎和火力中。其结果是一种拥有高机动性的战舰:比任何巡洋舰火力都强,但比战列舰更快。战巡之父对这种军舰赞赏有加,因为当时仅次于战列舰的海军主力----装甲巡洋舰在面对战列巡洋舰25节以上高速时,等待前者的只有屠杀。
它们的设计非常成功,至少圆满完成了设计需求。例如1914年的福克兰群岛海战和随后的多格尔沙洲海战中,战列巡洋舰就对其设计对手显示了其绝威力。但是在舰队作战时针对敌人的装甲巡洋舰和战列舰它们非常脆弱。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这种缺陷是很明显的,遭到重大损失。战后英国海军将许多战列巡洋舰拆毁了,剩下的在其允许状态下装甲被加固。不过拆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重型军舰的数量和排水限制。
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舰队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过程中也显示出战列巡洋舰的装甲脆弱的弱点。英国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在炮火上与俾斯麦号一样强大,但是在装甲上却弱得多。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胡德号还未能够击中俾斯麦号就被俾斯麦号炮火击中,胡德号装甲被击穿后引起弹药库爆炸,断裂为两半,迅速下沉。1419名水手中只有三人幸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海战的性质。即使最快的巡洋舰也比不上飞机快,而飞机的作战范围不断扩大,最后可以跃大洋作战。这使得单艘船只或者小部队独立作战的机会减小。20世纪后期只有非常大规模的舰队一起作战,这样的舰队可以抵挡几乎所有空袭。这使得大多数海军注重设计只完成一个任务的船只,尤其是反潜和反空船只。大多数舰队中的多功能大船消失了。美国海军、俄罗斯海军、秘鲁海军、意大利海军是眼下尚拥有巡洋舰的海军。苏联海军将巡洋舰当作它们的作战舰队的基础。战后它们建立了一支拥有大炮的舰队,但很快它们就被装载大量导弹和大量反空导弹的大船取代了。苏-俄最著名的巡洋舰是在80~90年代建造的基洛夫级,共4艘。其核动力系统可为本舰提供30节以上高速和几乎无限的续航能力。除最新的“彼得大帝”号外,其它三艘的状态均很差,前两舰“乌沙科夫”(原“基洛夫”号)和“拉扎列夫”号(原“伏龙芝”号)甚至已经在筹备拆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的中心是航空母舰。19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本来设计为驱逐舰,它们的主要意图在于提供极强大的防空力量。出于公共关系的考虑这些船被误名为巡洋舰,目的在于强调宙斯盾战斗系统的作战能力。不过从1981年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下水后这个级别的船只获得了一系列改善,使得它们的反潜和对地面攻击的力量(使用巡航导弹)大大加强。与它们的苏联对手一样,这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也可以作为整个作战群的中心。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需要,大力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也是反导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其中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搭载标准III型防空导弹多次参与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也设计过多款核动力巡洋舰如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但经过使用被认为性价比并不突出。现代大多数巡洋舰与驱逐舰的差别已经很小了,传统意义上以排水量和火力来区分驱逐舰和巡洋舰已经不太适用。有些国家为了掩盖其军事目的,将一些接近巡洋舰指标的大型水面舰艇命名为驱逐舰。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的金刚级、韩国的世宗大王号导弹驱逐舰。它们的满载排水量均接近10000吨,美国最新型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也有9000多吨,而新型的DDG1000驱逐舰更是达到14万吨。而相对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也是9000多吨。
CGX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新一代巡洋舰,是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升级版,排水量预计在一万至三万吨,可能采用核动力装置。仍处于研发阶段。
沙恩霍斯特号。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二战时期的德国海军战列巡洋舰,属于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首舰。沙舰一生战功赫赫,是德国在二战中最后一艘在战斗中被击沉的军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前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该舰始建于1931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之一。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俾斯麦级战列舰2号舰。提尔皮茨号以人称“德国海军之父”,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年-1930年)命名。该舰曾被盟军称为“北方的孤独女王”。
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于1938年8月22日在基尔下水,准排水量14240吨,装备有4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平两用炮、6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6门20毫米高炮和4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舰体装甲最厚处达80毫米,最大航速达到325节,舰员最多为1600人。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1916年9月1日在约翰·布朗造船公司动工,1918年8月22日下水,1920年5月15日服役。胡德号是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唯一完工的一艘,服役时标准排水量达41785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其拥有四门双联装381毫米主炮和31节的航速,被视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次作为展示英国国威的礼仪舰巡游世界各国,最为著名的1923年11月27日至1924年9月28日的“帝国巡游”。
大和号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曾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
武藏号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之一。1944年10月24日,武藏号被美军飞机击沉于菲律宾锡布延海。
英国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是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的二号舰。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最新型的战列舰,也是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主要兵力之一。为区别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列舰中同名的级别(即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而称为新乔治五世级。该级别是按照伦敦海军公约(限制标准排水量35000吨,主炮口径14英寸)而设计的,始建于1937年初。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防护到底存在什么缺陷,被俾斯麦号一炮干沉了?
本文2023-10-13 05:13: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