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的乡亲示范
《了凡四训》作为一部家训,袁了凡的告诫多以他儿子熟悉的亲人、亲戚和乡亲作为例子,即所谓“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
笔者对《了凡四训》中所提到的52个当时有名姓的人物,进行一番考证探究,初步搞清了他们的经历和籍贯。在这52个人中,嘉善县18人,当时在嘉善的4人,嘉兴府秀水、平湖县等10人,浙江余姚、鄞县、仙居等县和时在杭州为官的10人,福建省7人,江苏省常熟、江阴各1人,山东省1人。(39)因此,浙江人在道德教育的示范作用上,功德卓著!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是一个地方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浙江作为劝善思想家的故乡,袁了凡思想的形成,既是他家学传统培养教育的产物,也是底蕴深厚的浙江地方文化和人文精神涵养滋润的结果。
注释
1、 [明]袁仁:《嘉禾记》,明万历《嘉善县志》卷“十·艺文志”,54、55页,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章士雅重修,上图藏。
2、姚立军:《话说了凡之一》,《嘉兴日报》2007年9月3日,B3版。
3、嘉善县志编委会编:《嘉善县志》“三十五编·人物”,103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4、 章宏伟:《有关袁了凡生平的几个问题》,《明清论丛》第七辑154页,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8月。
5、 中华道德学会:善书总览-创造幸福的宝典-《了凡四训》。
6、 《曾国藩全集:日记(一)》,岳麓书社,1987年。
7、 胡适:《<精本袁了凡先生四训>封面题记》,耿云志主编《胡适研究丛刊》(第一辑)29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
8、 《赵田袁氏家谱》:42页,《了凡列传》,民国九年钞本,上图藏。
9、 [明]袁了凡著:《了凡杂著历法新书》,《袁了凡文集》四卷,351-462页,嘉善县地方志办公室编,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10月影印本。
10、33、[日]酒井忠夫著:《中国善书の研究》,弘文堂,昭和三十五年日本东京国书刊行会,昭和四十七年重刊。
11、冯贤亮:《陈龙正:晚明士绅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浙江学刊》2001年第六期,第133-139页。陈龙正(1585-1645),字惕龙,号几亭,崇祯七年进士,有《几亭全集》60卷。
12、游子安:互联网上《功过格的现代意义讲稿》。
13、章宏伟:《要加强袁了凡思想研究》,《嘉兴日报》2007年7月30日,B3版。
14、[明]章士雅:《嘉善县志序》,明万历《嘉善县志》,卷“一”,3—8页。
15、[明]袁黄:《跋新修嘉善县志后》,明万历《嘉善县志》,卷“一”,9—12页。
16、[清]潘柽章:《松陵文献》卷六《人物志·袁黄》,《续四库全书》541册,44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明] 叶绍袁:《湖隐外史·明哲》,收入叶绍袁原编、冀勤辑校《午梦堂集》,1043页,中华书局,1998年11月。
17、[清]彭绍升编:《袁了凡传》,《居士传》四十五第619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清光绪戊寅年钱塘许氏刊本,1991年。
18、[明]袁颢著:《袁氏家训·家难篇》,上图藏《袁氏家训丛书》卷之一,1页。[明]袁仁:《家居八景赋》,明万历《嘉善县志》卷“十一·艺文志”,8、9页。[明]袁黄:《重梓袁氏家训跋》,《袁氏家训丛书》卷之二,18页。[明]袁黄:《刻袁氏丛书引》,上图藏《袁氏丛书》卷首,4页。
19、22、姚立军:《关於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考证》,《嘉兴日报》2007年7月16日,B3版。
20、万历壬寅年(1603),“武塘了凡居士袁黄”为天台慈云寺沙门释真清(象先)撰铭。见互联网:[明]释如惺撰《大明高僧传》,袁黄撰《象先禅师塔铭》。
21、[明]袁仁:《家居八景赋》,明万历《嘉善县志》,卷“十一·艺文志”,8、9页。
23、[清]万相宾增修:清嘉庆《嘉善县志》卷“二十·外纪”,20页,清嘉庆五年庚申夏镌刻本,嘉善档案馆藏。
24、[明]万历《嘉善县志》卷“八·选举志·科贡”。
25、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第13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6、《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沈起炜、刘德重主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27、[清]陈寿熊撰:《袁松巢君家传》,《袁氏家乘》,第42页。
28、[清]沈刚中纂,[清]陆燿订:《分湖志》卷二《人物》。上图藏。
29、[明]袁仁:《嘉禾记》,明万历《嘉善县志》卷“十·艺文志”,第54—55页。
30、同上,卷“十二·杂志·灾祥”,9页。
31、36、38、[明]袁黄:《袁了凡先生四训》,《袁了凡文集》七卷,891页、877页。
32、丁宾(1543—1633),字礼原,号改亭,諡清惠,有《丁清惠公遗集》8卷。
34、[明]袁衷等录,[明]钱晓订:《庭帏杂录》,《丛书集成新编》第33册179页,新文丰出版公司。
35、[明]王畿:《袁参坡小传》,《王龙溪先生全集》,台北华文书局,1970年5月。
37、[明]释德清:《云谷先大师传》,《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六,5a-9b页,故宫博物院藏《嘉兴藏》续藏第53函。
39、姚立军:《话说了凡之三》,《嘉兴日报》2007年10月30日,B3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了凡四训》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书只有一万多字,本是明代袁了凡先生写给后代的家书家训,后被大众喜爱并广为传播的一本劝善书。该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主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强调自助者天助、积善余庆。与此同时,本书能让我们侧面了解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并感性体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对个人律己修身大有裨益。
注引: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享年七十四岁。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半年前我就买了这本书,放在床头书柜里,因公务繁忙加心性浮躁,从未翻阅过。近期我无意间翻了翻《了凡四训》,便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后来思绪一发不可收,彻夜未眠苦读,感慨万千。
哪有人读书,只不过是读自己。为何对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爱不释手?因为此类书籍非常强调内观自省,阅读时侧面映射出自己许多不足之处。读古书古训,心中总能激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复。
展卷一读,如当头棒喝,如醍醐灌顶,余音绕梁。本书虽简言切要,涉及诸多主题,抛开书中谈论的各种命理象数、因果报应等儒释道深层义理,我仅就“改过之法”发表个人的读书心得。因个人认知有限,若表达不当或偏颇之处,还望诸位朋友不吝赐教。
对于过错,我以前理解比较浅薄。后来我看到了凡先生的改过之法和修身之道后,加深出对“过”的理解,从而牵引了对“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的重新思考。
从前我总是浅显地认为"我错了",便会没来由地、不顾一切地各种自责,陷入对自我性格的分析。如,我很急躁。但是,同志!你真的知道什么是"过错"吗?灵魂叩问下,来一段苏格拉底式的夺命连环问:
1、如何定义急躁?
2、你的急躁具有普遍性还是特殊性?
3、你做喜欢的事情会不会急躁?
4、你和效率高的人共事会急躁吗?
5、你的急躁会受情绪因素影响吗?
6、你在何种情况能克制急躁,而何种情况会变为狂躁?
7、你需要无差别地对所有事情都耐心吗?
8、你会因为急躁犯哪些错误,大错还是小错?
9、你的急躁会不会也有某些优点的存在,如行动敏捷?
10、你如何驾驭"急躁"这匹烈马?
11、你对急躁事件是否做了深入调查及分析?
12、怎么改掉因急躁而犯下的过错?
13、是否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指南和执行方案?
由上可知,很多问题并不容易一概而论。人生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凡事看得简单,做得随意,难免结果惨不忍睹了。因此,对于过错与自省,切勿"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定要终身学习与长期修正。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摘自《了凡四训》
在《了凡四训》一书中,想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自己。凡有不得,反求诸己。了凡先生先分析自身诸多不足之处,例如酗酒贪杯、自视清高、鲁莽任性、语言刻薄、心胸狭隘等,有因必有果,他坦然接受现实并立志要改过。
从意识上,文中提到需保持三心——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知耻是从内心里觉悟,是开悟自觉;畏惧是从外力加持,使人不会无法无天。论语中也提及"知耻近乎于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过则勿惮改"。
从方法上,文中提及需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这三种改过之法类似佛家讲的三种不同根性,上根之人从根本下手,即起心动念处切断一切恶念;中根之人则"明理以遣之";下根之人则只"随事以禁之"。
从时间上,文中提到需每日、每周、每月等长期坚持。改过之后便会有奇效,如感到心旷神怡、茅塞顿开、心明眼亮、诸事顺遂、变怒为喜等。并不忘强调改过需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作为凡夫俗子的我汗颜不止,本就没有古代贤人这么德高望重、礼贤下士等高洁品质,竟然还对于自身错误经常持马马虎虎、随意散漫的态度。既无多维度分析,也无深刻审视自身,更无谈由表及里的寻根究底。
很多时候之所以犯错,不仅是言行举止的问题,更是潜藏的认知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对主体的反思总是开始于对个体的自我认识。如果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是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反省的。
我深知自身不足之处枚不胜数,故每日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不怕工作艰辛,唯恐无暇反思自我和提升自我。赶紧趁着近期修行之时,铭记弘一法师的“一学、二省、三改”,做到勤学思考、躬身反思、改过自新。
弘一法师五十年以来改过迁善的十大措施:
虚心
慎独
宽厚
吃亏
寡言
不说人过
不文己过
不覆己过
闻谤不辩
不嗔
《余之改过之法》
不奢望目前浅薄的认知能够完全认清粗鄙的自己,但也尽量努力迷途知返、改弦更张、重新做人、改头换面,切莫自误前程。
纵横世间里,乱花迷人眼,易扰乱内心。因贪嗔痴迷失自我,偏离清净自性本心。被外力牵扯,心为形役。一切皆为幻灭,唯有修心修行,方能主宰自我命运。
;这本书是明代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封家书,曾国藩十分推崇,还模仿格式出了一篇“曾国藩家书”,四训主要是围绕“命”的话题展开,带有浓重的佛家教派的思想,积德行善因果轮回,所以有些地方对没有教派的人来说稍微有些神圣化。
我只读了前两篇,第一篇主要讲了他过去的经历,因为被算好以及验证过的命运,作者开始是向命运妥协的,后来通过云谷禅师点悟,顿时明白原来命运可以改变。
为了改变命运,他积善行德,所谓德就涵盖了优秀人士身上所有的优点。原本老人给他算的命是无儿女,早亡,不能中举之类的,后来通过认真反省自己的内心世界,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没有儿子”
说话太多容易消耗的精气血,人活着全靠精气神,精气神不足容易导致大脑供养不
足。
一切祸福,全是自己内心思想带动,
,
袁了凡的乡亲示范
本文2023-09-22 03:53: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