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的族谱叫什么
皇家的族谱叫玉牒。
从唐代开始就有了修玉牒的制度。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把纂修玉牒当做国家的重要大事。从唐朝开始发展到宋、元、明、清。而今,清代玉牒是目前我国历史上唯一完整系统保存下来的皇室家谱。
清代玉牒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在内容上有宗室、觉罗之分,一是在文字上有满、汉文之分。清朝初年,局势动荡不安,清廷对于汉官不敢轻信,前期重要文书一般都用满文书写,但是清代玉牒的纂修并未依照此例据。
迎送玉牒的礼仪中,由侍卫前引后护,另有黄盖、龙旗、御仗并奏导迎乐,文武百官盛朝服跪迎、跪送。礼仪结束,一套玉牒送皇史_尊藏,另一套送宗人府玉牒库暂存,备送盛京。
清代玉牒相关说明
按格式可把玉牒划分为竖格玉牒(也称直格玉牒)和横格玉牒两种。竖格玉牒每页15行竖格,按辈分顺序分别详细记载宗室、觉罗子女的情况。横格玉牒则每册格数不等,有11至18个。通常每横格代表一个辈分,辈分最高者写于卷首第一横格,其子孙后裔依辈分递降。
玉牒所记内容主要包括封爵、授职、生卒年月日时、享年、生母姓氏、妻妾姓氏及岳父姓名、职衔等。皇帝则另加被立为皇太子的年月、即位年月日、谥号、生母姓氏及徽号、后妃晋封等。皇族女子不载入横格玉牒而载入按辈分编修之直格玉牒。
玉牒以满、汉两种文字抄写,现存者用朱墨书写,已死者用黑墨书写。编完后,上呈皇帝审阅钦定。顺治时,准将玉牒抄3份,分别藏入皇史_、宗人府、礼部。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为抄两份,分别存于皇史_和盛京敬典阁,其底本则仍装订成帙,存于宗人府。终清一代,共修玉牒27次。后于1921年,溥仪又组织人力做最后一次补修,共纂修过28次。
-玉牒
叫宗正寺。宗正寺,中国古代官署。北齐设立宗正寺,宗正改称宗正寺卿或宗正卿,副官称宗正少卿,掌管皇族事务。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谱牒、守护皇族陵庙,因为唐代道教是国教,所以宗正寺还管理道士、僧侣。隋唐两宋相沿,为九寺之一。
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子没能继位,而是由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历史上,对于赵光义这位继承人的合理性其实存在不少争议,只是我们想获取真相,已经不太可能了。所以宋朝皇室血脉就这样从赵匡胤转移到了赵光义一系。不过历经百年,发生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赵匡胤后代有人重新坐上了皇位,这样的转变也是颇具戏剧性,恐怕赵光义本人也没预料到此事。
赵光义继位
赵匡胤一条棍棒打天下,励精图治,总算是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草头王频出的乱象,结束了相互杀伐无休无止的局面,让黑暗了半个世纪的中国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而著名的金匮之盟说的是,赵匡胤的老娘看到五代十国那种乱象,权臣总是欺负孤儿寡母,包括赵匡胤也是这样得的天下,于是就让赵匡胤死后,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死后再传给赵廷美。
这个东西因为后来的确是赵光义得了天下,史书上是各种修饰,而且还有著名的斧声烛影事件。
总之不管怎么样吧,赵光义最终当了皇帝,皇帝的继承一开始就分叉了,赵匡胤的孩子并没有继承皇位,但故事从这里才刚刚开始,精彩还在后面。
赵匡胤有两个孩子,赵德昭,赵德芳,记住这两个人,后面还会出现,但是赵光义当权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赵光义先是弄死了赵廷美,又是经典的谋反,赵德昭能力很出众,但有一次上朝之后回来就自杀了,不管你信不信,书上是这么说的,没几年年纪轻轻的赵德芳也死了,这些肯定都跟赵光义脱不了干系。
北宋皇室血脉
看见弟弟和侄子们都死了,赵光义终于满足了,开始着重培养自己的孩子了,但不巧的是,可能是亏心的事做多了,他这几个孩子接连出事。
最看重的儿子发疯了,接着又看中一个又死了,总是是一团乱麻,最终被后来的宋真宗赵恒捡个漏当了皇帝。
宋真宗到宋仁宗,倒是父死子继,但中间也是曲折很多,因为真宗也就这么一个儿子,你说惨不惨,真宗已经很惨了,没想到宋仁宗更惨,当了几十年皇帝,居然到死也没有儿子,宋朝皇帝这个产出实在令人堪忧。
没孩子那只能过继呀,按理说要挑血缘最近的,但仁宗也没兄弟,最终选的是宋真宗赵恒的一个兄弟,他的孙子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从宋英宗到神宗,再到宋哲宗这三代都是父死子继,但还没多久呢,宋哲宗又没儿子了,你说这事真的是曲折。
宋哲宗没儿子,就又选了宋神宗的儿子赵佶当皇帝,这对于赵佶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对于宋朝可是灾难,因为他从来都没准备好当皇帝,也没有被当做皇帝来培养,除了当皇帝什么都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徽宗。
宋徽宗这个人,如果是个皇子,那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皇子,但偏偏做了皇帝,文艺青年不懂国事,眼看着国家民不聊生,金兵就要打过来了,赶紧把皇位传给了宋钦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徽钦二帝。
最后这对父子,全都被金兵掳走了,在寒冷的东北了此残生,据说多才多艺的赵佶还写过诗,但再好的诗,也无法挽回国破家亡的命运。
血脉回到赵匡胤一系
徽钦二宗被俘之后,皇位又一次分叉,徽宗的儿子做了南宋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宋高宗赵构,历史沧桑巨变,宋朝已经不是当年赵匡胤的那个宋朝了,但此时太祖的两个儿子终于有露脸的机会了。
历史上很多人嘲笑赵构,他能力确实不怎么样,但比起哥哥和父亲,还有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够站稳脚跟,赵构已经很不错了。
但可惜的是,多年的戎马生涯,再加上过度惊吓,还有就是老赵家一贯的容易绝后,宋高宗赵构又一次出现了无后的情况,而更令人惊奇的是,最终被选为太子的居然是宋太祖的子孙,具体来说是赵德芳的子孙,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孝宗。
宋孝宗,光宗,宁宗祖孙三代总算是平稳过度,父死子继,但可怜的宋宁宗又没有儿子,不知道这宋朝君臣是不是故意的,这一次选的还是太祖的后代,而且还是赵德昭的后代,这样一来,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后代最终都做了皇帝。
到了宋理宗赵昀这里,他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基本上南宋也没剩下多少年了,他在位四十一年,做了很多事,也错了很多事。
这大宋朝都快结束了,你好好弄个父死子继吧,结果还是出问题了,在位四十一年最后还是没儿子,跟宋仁宗真的有一拼,宋朝这个儒家伦理最为强大的时代,皇帝动不动没儿子,这实在是让大臣很是为难,最后选了他的侄子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宋度宗赵禥。
赵禥你可能没听过,南宋到了他这里,基本就马上完了,后来他的儿子宋恭帝赵显继位,就当了两年皇帝,蒙古军队攻破临安,被俘后被强迫去西藏做了僧人。
到这儿基本上宋朝彻底完了,还有个宋端宗是在福州继位的,基本上也就是个大臣拥立的临时政府,兵败被杀年仅10岁,最后一个皇帝就是著名的陆秀夫背着跳海的赵昺了。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宋朝的功过早就化为尘土,赵光义当年丧尽天良苦心孤诣得来的皇位,没想到后代动不动就没儿子,最终太祖儿子两支都做了皇帝。
我们家族就是赵德芳的后裔,宋末送至王茂三领养,后改姓王,本说400年报恩后改姓赵,但是后来家族庞大没办法整齐修改,但是在我们村,一直有生姓王死姓赵的祖训。而且有历朝家谱为证,并非所说的以名人做家谱。家谱我家就有,为赵德芳后裔。如若不信可到我们鄱阳湖与安徽交接的安庆市宿松县复兴镇粱公村 ,鹅湖来访。我们村90%的人都姓赵王。祖坟均为赵。有兴趣可来我们村看一看
福建漳浦县湖西镇的宋代王族聚居地赵家堡和闽南银塘村是一重要部分, “湖西一座厝,银塘一部书”,一座厝指的是位于福建漳浦县湖西镇的宋代王族聚居地赵家堡,如今它已闻名遐迩。“银塘一部书”却鲜为人知。其实,早在明代,就有诗歌吟咏《银塘赵氏族谱》:“一派流香南宋后,千年聚族北溪涯;守旨分散虽三脉,谱牒修来是一家。”
披着三月暖暖的阳光,沿着绿意盎然、风光如画的九龙江北溪,我们来到距离福建漳州市区二十多公里处的华安丰山镇银塘村,探访居住在这里的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
“我们是宋太祖的重孙赵希庠这一脉传承下来的,赵希庠的儿子赵与仿被我们尊为银塘开基主。而漳浦赵家堡是宋太祖的弟弟赵光美那一脉传承下来的,也就是说,我们是‘皇派’,他们是‘王派’。”望着悬挂 在崇本堂内十八位宋朝国君的“御像”,赵辛超,银塘赵氏的第三十二代传人乐呵呵地说。银塘村就是这样来的,北宋末年,元人入侵,山河摇坠,宋太祖赵匡胤的八世孙赵师诰于宋宁宗年间(一一九五至一二二四)奉命携入闽迁漳,诰长子希庠又于宋理宗宝庆年间(一二二六年),带其子赵与仿择北银塘屯居,因赵希庠的生死年份不详,后人便立赵与仿为银塘开基始祖。当时为什么要居这里呢?原来,至南宋,赵氏统治者已认识到元人入侵势不可阻 家国势贫弱,维以抗击。为了保护赵氏生息力量,就选择了银塘这块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村背后又是崇山峻岭的险要地带聚族而居。
从那以后,银塘赵和漳清湖西赵一样,开始了隐姓埋名的草民生涯, 直到明代,长史大夫赵德懋告老还乡后才修建了崇本堂,又经过明、清时期四百多年的修葺和经营,村中逐渐遗留下许多颇具宋、明风格的古建筑和史迹。漫步银塘村,看着那古城门、古城堡,我们难以相信这是在闽南山区,恍惚间已置自繁华的宋代都城,令人不由顿生思古之情。
放眼银塘村,只见碧清澈的九龙江绕村而去,渡口的几株古榕苍劲挺拔,一片片香蕉林叶如茵,好一个山青水秀的桃源世界!据史载,银塘全村分四个角落,筑有条石砌成的上方形古 楼堡,名为“千秋楼”、“追远楼”、“日新楼”、“安庆楼”面积各有八、九千平方米。古堡居中一条石街道,街道两侧各筑有前、中、后三落的古老民居,鳞次栉比,俨然象个压缩了的街市。虽经数百年的风雨浸漫,这些房子依然庇护着赵氏皇族的后代。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或荷锄担犁,或朗朗诵读,或出外打工做生意,生命就这样坚韧地代代相传了。
宽敞气派的崇本堂如今已成了村老年人协会的活动场所。这是赵德懋的得意之作。学者认为,崇本堂的构筑,在闽地少有,大有泉州开元寺的风貌。崇本堂面积达七百五十平方米,两头小,中间大,其形如鼓。宗庙为二进式,分上厅下厅,不开耳门,中设天井,天井的散水坡凸高三十五厘米,面积约五平方米,由七条石板铺设而成。令人不解的是中间一条石板,两头架空,踩上发出“吭空”之声。原来,“崇本堂”的承水沟有四个小洞通向散水坡,如遇暴雨,积水漫过散水坡,水就从“吭空石”的缝隙渠时暗沟,由后口流出,确是别出心裁。而“吭空石”还具有“耳朵”的作用,因崇本堂不设耳门,就以“吭空石”取代耳朵,这样子孙后代才不致耳聋。“崇本堂”之所以的如此独特的设计,源于赵德懋的“鼋”理念,整座建筑就“万寿之王”大海龟的造型。
赵辛超恭恭敬敬地从一个樟木箱子里拿出厚厚的七本族谱,这便是学者们所说的“银塘一部书”了。这部书又称“皇家玉牒”,据银塘赵潮初先生称:“族内存有沿宋以来世袭编纂的七部《赵氏族谱》,内容蕴含深厚,图文并茂”。“既有宋太祖御制玉牒叙,又有十八帝御容和传略,还有君臣一气图记、并留有许多名宦学者的亲笔史迹……”我们打开一看,画像遗容果然惟妙惟肖。族谱中还有银塘始祖坟图,“据谱载……现已找到墓址,均为宋朝墓葬遗迹……”难怪许多学者阅读了《赵氏族谱》后,引起极大兴趣,认为可补正史的不足,具有考古历史价值。赵潮初先生又说,银塘开基祖赵与仿曾择僻静山林专注整理族谱,当时他手中应有宋室许多珍贵资料,所修族谱可靠性大,价值高。赵氏后人一向对族谱十分重视和尊敬,才屡屡避过风雨水灾,得以保留至今。 与赵家堡的封闭落后相比,银塘村的人们显得开朗、自信。赵家堡自建国后只出过两中专生,银塘村却是人才荟萃,全族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就有一百多人,他们当中有教授、工程师、高级讲师和党政领导。他们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无力自拔,而是把高贵的皇家血统珍藏在心,以坦然积极的态度面对日新月异的现实。 谢谢观看,
皇家的族谱叫什么
本文2023-10-13 04:26: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