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宠的明史
奸相严嵩及其干儿子赵文华、党羽胡宗宪诬陷张经、李天宠嗜酒废事,明世宗将二人罢免。严嵩奸党又诬陷二人纵容倭寇、养寇自重,明世宗又将二人下狱,并于当年秋天斩首于北京西市。这是明代历史上的一大冤案。
《明史》(卷205)
天宠,孟津人。由御史迁徐州兵备副使,却倭通州、如皐。三十三年六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王忬巡抚浙江。倭掠绍兴,歼焉,赉银币。顷之,贼犯嘉善,围嘉兴,劫秀水、归安,副使陈宗夔战不利,百户赖荣华中礮死,嘉善知县邓植弃城走。入城大掠。贼复陷崇德,攻德清,杀裨将梁鄂等。文华谤天宠嗜酒废事,帝遂除天宠名,而擢宗宪以代。未几,御史叶恩以倭躏北新关,劾天宠,宗宪亦言其纵寇。帝怒,逮下狱,遂与经同死。
洛阳百科-洛阳大事记 李天宠
十四世纪末,因内战而丧失军职的日本南朝武士流亡在海岛上,成为无业“浪人”。他们勾结不法商人和破产农民,结成帮伙,到中国沿海地区走私抢劫,杀人放火,奸*掳掠,明是商人,实是海盗。因为当时日本叫倭国,所以称他们为“倭寇”。十五世纪后期,倭寇猖獗起来,嘉靖时期为倭寇最猖撅时期。1554年,倭寇明目张胆地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形成了严重的倭患,使这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明政府不得不派出大军前往抗御,其中即有洛阳人李天宠所率部队。 李天宠,字子载,号汲泉,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其家在洛阳孟津。李天宠初任御史,后升徐州兵备副使。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他曾率兵在通州、如皋地区抗击倭寇的入侵,数次击退敌人。同年六月,李天宠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协助总督张经继续剿灭倭寇。此时,倭寇又兴兵攻掠绍兴,张经、李天宠率兵英勇抗敌,斩敌数百,明世宗闻讯大喜,下令赏李天宠银币。 明世宗在任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为浙江巡抚之后,却又命侍郎赵文华督察浙江军务。赵文华是奸臣严嵩的义子,他依仗严嵩之势,沿途敲诈搜刮,对张经、李天宠等人,根本不放在眼里。他骄横无理,众人皆畏惧依附,唯张经、李天宠不附,因此,招致赵文华结党营私,力排二人,终以党人胡宗宪代李天宠为巡抚。 不懂军事的赵文华为邀功,遂与浙江巡抚胡宗宪屡次督促张经和李天宠进兵,向倭寇主力作战。张经、李天宠认为敌狡且众,须待各路援军到齐,合力夹攻,方可破敌,遂不听赵文华的指挥。嘉靖三十四年五月,赵文华密奏皇帝,诬陷李天宠、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嗜酒废事”、“丧师失城”。世宗皇帝不识有诈,遂下诏逮捕二人。而与此同时,各路援军已到,李天庞、张经率众出击,当日即有石塘湾之捷。五月初一,又与敌大战于五江泾,歼敌1900余人,敌“焚溺死者甚众”,取得了当时抗倭以来最为辉煌的战绩,称“战功第一”。 这时,诏书也到浙江,抗倭英雄张经、李天宠被捕,解送北京。给事中李用敬、阎望云等上疏世宗皇帝,说王师大捷,令倭寇夺气,不宜易帅。世宗大怒,说张、李是闻听赵文华弹劾后,方才进剿倭寇。遂将李用敬、阎望云也下狱。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张经与李天宠被斩弃于西市。一时间,“京师震骇,罢市数日”,天下冤之。 直到严嵩父子事发,李天宠之子育吾(万历年间进士)上疏为父伸冤,皇帝才派人前往浙江调查案情。浙江巡抚王英阐明真相,并言“督(张经)、抚(李天宠)奚罪,宜加旌扬”。隆庆二年(1568年)河南巡抚杨光训又上疏朝廷,请为李天宠“诏予原官”。朝廷这才“追谥忠直,建祠本县,立坊于祠前。”李天宠这位抗倭英雄终于得到平反。
以下资料来源于《李氏族谱》
忠直公事实
(李天宠冤案得以平反昭雪后追谥忠直)
忠直公由明嘉靖戊戌进士授行人司历任永宁州知州转江西道监察御史守正不阿权贵侧目通政司赵文华阁臣严嵩深衔之盖疾其不附己也,忠直公巡按浙江明例巡按监临乡试有生员赵慎思恃父文华宦居通政司於贡院门前殴打照磨宦史才公责治慎思不畏权势文华益衔,,忠直公由巡按升徽州府知府适倭寇师尚诏等作乱,文华夙怨不忘因谓公才兼文武力可平贼疏荐之遂由徽州知府升徐州兵俻道实阳荐阴图也,忠直公既任兵俻道奋不顾身与倭寇战於五河县斩首数百级世宗嘉悦赏银十五两纻丝一表里特升浙江巡抚以旌其功,忠直公既任浙江巡抚益励忠诚又与倭贼战於山阴柯桥擒真倭贼首三名斩获数百世宗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裹文华益忌其功,忠直公伟绩屡著赵文华合谋严嵩疏称倭贼繁多差文华巡视浙江至浙江迫公出战公言宁海乃倭贼巢穴业经遣兵攻之以捣其虚不日贼拨营返枚一击可获全胜文华怒疏劾於朝谓公逗遛不进玩寇殃民文华实借端而倾害也,忠直公遣兵攻宁海不日贼兵果退公乘势与总督张经分兵击之至汪汪泾贼兵大溃斩获大半馀皆四散奔逃浙江人民由此以安盖有倭寇以来大小数百战未有如汪汪泾之捷者奇功已著而玩寇殃民之旨下缇骑逮巡抚并张经入都勘问矣。忠直公不附文华,文华因衔怒未已恐不足以杀公又嗾,私人叶思诬 失陷崇德县城比将帅失城之律与总督张经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同斩於西市,时有日杀三贤之语盖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也,忠直公子讳根从西川尤氏讲学由庚辰进士副榜累官佥事疏辩父冤奉旨勘功浙江巡抚王英覆本谓崇德无城而坐以失城督抚奚罪宜加旌扬允符舆论蒙复原职追谥忠直建祠本县立坊於祠前曰劲节清风盖有明已昭雪矣。
忠直公於雍正六年蒙恤録崇祀忠义祠春秋祭享。
雍正八年又蒙督院田公行文孟津查修坟墓嗣后年年行查迄今不绝。
隆庆年巡抚杨光训上疏题表忠直。
总河潘公季驯行文本县建立忠直祠题匾联云
“嵩狱黄河锺正气” “青天白日鉴孤忠”
巡抚颜公鲸联云。
‘阴霾偶合一时之邪正未分”“旭日当空千古之勋名自在”
兵部尚书陶公大临题云
“劲节清风一代斗山启我后”,“诚心直道百年怀抱许谁知
吏部左侍郎李公云翔题云
“气节凌霄扶世孤忠神鬼泣,道德续古阐幽卓识贤愚钦”
翰林院编修杨公玉珂题云
“立朝重节羲指佞触奸耿耿孤忠塞天地”
“诠理溯渊源开来继往绵绵道脉接周程”
忠直理学对联史官题云
“一堂授受志扶精微要实见诸行事之间君子无心求富贵”“两世勋名力报朝廷惟不愧於檐爵之内忠臣何意在蒸尝”。
忠直理学对联云:“庙貌仰巍峨一堂神名臣理学”,“王言宣纶 四个字劲节清风”。“谥忠谥直岂过哉偕张杨共排铁汉,此心此理本同也恨严赵当跪金人。
史官挽诗云:开府浙江握兵符,孰知倭事重相诬,恐传朱鹭铙歌迹竟掩黄龙水阵图
松槚邱陵瞻北斗楼船壮士哭西吴,应垂史册留华夏 銊铁千秋赫奕无
孟津县知县马公呈明勋迹乡贤文曰
李天宠字子载号汲泉孟津人嘉靖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擢御史巡按浙江历徽州守迁徐州兵备副使拒倭通州如皋间凡数十战皆捷升佥都代王抒抚浙时汪直等 倭深入大肆焚劫天宠与总督张经檄各镇兵刻日分道并进水陆夹攻由是倭腹背受敌至汪汪泾歼焉竟以不附赵文华获咎吴下冤之先是天宠以巡抚兼浙试文华数其子慎思嘱天宠勿应且发其不法事文华衔之倭之变文华夤缘奉命祀海兼视浙师甫抵浙谓倭易平欲速战以为已功天宠以持重之谋折之文华愈恚密以嗜酒废事劾天宠旨未下而天宠以大捷闻文华恐乃蔽其功更以玩寇殃民丧师失城扬天宠致被逮问遂与张经暨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同日弃於西市京师震骇罢市者累日隆庆年间河南巡抚杨光训表白之诏予原官赐祠
祭祀乡贤并祀浙江名宦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又五月呈。
洛阳县平乐村岁贡郭尔泰联云
“中丞家恩光偏及”“宪臬第春色早临”“劲节清风千秋恪仰勋名重 著书谈道百世永传经史香”。
开府浙江泽正远 分符秦陇恩偏长
“谈道著书思宪臬”“清风劲节忆中丞”。
河南巡抚杨光训乞表忠直疏
题为乞表忠直昭雪诬枉以彰公谕事臣据浙省行勘缘由内开原任浙江巡抚李天宠忠诚鲠介不避仇怨向在地方节次擒斩真倭三千有奇是与总督张经均有功於浙江也原拟陷失城塞概置大辟遂致肤功不酬忠魂蹀血俱属亏枉情有可伤今张经已蒙恩恤则李天宠似难独遗等因到案臣看得孟津县已故原任浙江巡抚右佥都御史李天宠榄辔直忤权奸建牙勇残倭寇无城律以失城之罪实由中伤显功罹显戮之惨不胜幽抑况与张总督事同共难彼幸获致恤典此亦应广恩施伏冀勅下礼部详为查议或行浙江再加覆核如果臣言不谬照例覆请定夺施行庶臣工知励而圣化益彰矣。
(1)主要由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海盗及中国的一些奸商、生活困难的百姓构成。 (2)明朝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造成海上贸易受阻,一些商人和百姓失去谋生之路,铤而走险,勾结日本海盗、武士等酿成倭寇。 (3)①戚继光等明军武力清剿。②明后期实行较为开放灵活的政策,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使沿海商人和百姓从正常的贸易中获取利益。 |
胡惟庸、陈瑛、严嵩、温体仁、周延儒。
1、胡惟庸当了多年的宰相,招权纳贿,在朝廷内外结成很庞大的私人力量。不仅如此,胡惟庸还不断侵夺皇帝专有的生杀废黜之权,内外奏章凡不利于己者必扣留不奏,对反对派必睚眦相报,大谋士刘伯温据传就是被胡惟庸毒杀。
朱元璋日渐感觉到胡惟庸的威胁,于是在1380年以“谋逆”罪名处死胡惟庸,之后穷追其党羽,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其中不乏李善长等重臣,史称“胡惟庸案”。
2、陈瑛为回报主子的恩宠,对朱棣痛恨的人一概穷追猛打、株连牵引,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栽在他手下的贵戚勋臣多达十余人,其他中下级官员无数,往往有被诛灭九族者。等到朱棣位子坐稳、仇敌已尽,为收揽人心,遂改变大屠杀政策,对陈瑛自然是“卸磨杀驴”。1411年,陈瑛因罪被杀。
3、严嵩为进士出身,官至嘉靖朝内阁首辅,权倾天下二十年,为害巨深。为巩固权势,严嵩不遗余力地铲除政敌,尤以加害沈炼、杨继盛为世人所痛恨。严嵩一意媚上欺下、窃权罔利,毫不将国家安危放在心上,致使鞑靼、倭寇之乱愈深。严嵩晚年失势,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寄食于墓舍而死。
4、温体仁为人奸佞,一味讨好皇帝。他对周延儒表面奉承,暗底谋夺其首辅之位。在温体仁的策动下,对周延儒步步紧逼,暗中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周延儒。周延儒的子弟骄横于家乡,遭言官弹劾;朝臣有过错,亦弹劾首辅;周延儒与不少官吏修好,遭猜忌被劾;周延儒的姻亲陈于泰高中状元,亦被劾为与周延儒有私。
5、周延儒多次上疏争辩,崇祯帝虽慰藉,但心里不免多了许多疑问。崇祯六年,延儒被温体仁排挤。六月,托病还乡,帝赐金银彩缎,派人护送回乡。温体仁当上了首辅,民谣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周延儒
-严嵩
参见:大礼议嘉靖为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时期的年号。明武宗死时无子,朱厚熜是由内阁及六部大臣经明朝宗法顺序寻找确立的继承人,为明宪宗孙。其继位初期,改革吏治,节省浪费,清除宦官,多有建树。因大礼议事件,明世宗与明朝内阁、六部为首的文臣相抗,并最终以强权镇压而获胜。此后,明世宗日渐腐化,大建宫殿、重用奸臣,长城以北及东南沿海深受战乱入侵,后因服食仙丹去世。 年代 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刑部尚书 工部尚书 都御史 嘉靖元年壬午
(1522年) 乔宇 孙交 毛澄 彭泽 张子麟
林俊 林俊
陶琰
赵璜 金献民左都御史 嘉靖二年癸未
(1523年) 乔宇 孙交
秦金 毛澄
罗钦顺
汪俊 彭泽
金献民 林俊
金献民
赵鉴 赵璜 金献民左都御史
俞谏左都御史 嘉靖三年甲申
(1524年) 乔宇
杨旦
廖纪 秦金 汪俊
席书 金献民 赵鉴 赵璜 俞谏左都御史
边宪左都御史
李钺左都御史 嘉靖四年乙酉
(1525年) 廖纪 秦金 席书 金献民
李钺 赵鉴 赵璜 颜颐寿左都御史
李钺左都御史 嘉靖五年丙戌
(1526年) 廖纪 秦金 席书 李钺
王时中 赵鉴
颜颐寿 赵璜 颜颐寿左都御史
聂贤左都御史 嘉靖六年丁亥
(1527年) 廖纪
罗钦顺
李承勋
桂萼 秦金
邹文盛 席书
罗钦顺
吴一鹏
桂萼
方献夫 王时中
李承勋 颜颐寿
桂萼
李承勋
胡世宁 赵璜
童瑞 聂贤左都御史
胡世宁左都御史
伍文定右都御史 嘉靖七年戊子
(1528年) 桂萼 邹文盛
梁材 方献夫 王时中
李承勋
胡世宁 胡世宁
高友玑 童瑞
刘麟 伍文定右都御史
李承勋左都御史 嘉靖八年己丑
(1529年) 桂萼
方献夫 梁材 方献夫
李时 胡世宁
李承勋 高友玑
周伦
许赞 刘麟
章拯 伍文定右都御史
李承勋左都御史
熊浃左都御史
王宪左都御史
汪鋐左都御史 嘉靖九年庚寅
(1530年) 方献夫 梁材 李时 李承勋 许赞 章拯
蒋瑶 汪鋐左都御史 嘉靖十年辛卯
(1531年) 方献夫
王琼 梁材
许赞 李时
夏言 李承勋
王时中
王宪 许赞
王时中 蒋瑶 汪鋐左都御史 嘉靖十一年壬辰
(1532年) 王琼
方献夫
汪鋐 许赞 夏言 王宪 王时中 蒋瑶
赵璜
聂贤
秦金 汪鋐左都御史
聂贤左都御史
王大用右都御史 嘉靖十二年癸巳
(1533年) 汪鋐 许赞 夏言 王宪 王时中
聂贤 秦金 聂贤左都御史
王廷相左都御史 嘉靖十三年甲午
(1534年) 汪鋐 许赞
梁材 夏言 王宪 聂贤 秦金 王廷相左都御史 嘉靖十四年乙未
(1535年) 汪鋐 梁材 夏言 王宪
张瓒 聂贤
唐龙 秦金
林庭? 王廷相左都御史 嘉靖十五年丙申
(1536年) 许赞 梁材 夏言
严嵩 张瓒 唐龙 林庭?
甘为霖 王廷相左都御史 嘉靖十六年丁酉
(1537年) 许赞 梁材 严嵩 张瓒 唐龙 林庭?
甘为霖
温仁和
毛伯温 王廷相左都御史
毛伯温右都御史 嘉靖十七年戊戌
(1538年) 许赞 梁材
李廷相 严嵩 张瓒
毛伯温 唐龙
杨志学 温仁和
毛伯温
杨志学
蒋瑶
周敍 王廷相左都御史
毛伯温右都御史
王尧封右都御史 嘉靖十八年己亥
(1539年) 许赞 李廷相
梁材 严嵩 张瓒 杨志学
周期雍 蒋瑶
甘为霖 王廷相左都御史
毛伯温右都御史 嘉靖十九年庚子
(1540年) 许赞 梁材
李如圭 严嵩 张瓒
樊继祖 周期雍
钱如京 蒋瑶
甘为霖
张润 王廷相左都御史
毛伯温右都御史 嘉靖二十年辛丑
(1541年) 许赞 李如圭 严嵩 张瓒
樊继祖
刘天和 钱如京
吴山 甘为霖
张润 王廷相左都御史
毛伯温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
(1542年) 许赞 李如圭
王杲 严嵩 张瓒
刘天和
毛伯温 吴山
闻渊 甘为霖 毛伯温左都御史
潘鉴右都御史
熊浃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
(1543年) 许赞 王杲 严嵩
张璧 毛伯温 闻渊 甘为霖 熊浃左都御史
潘鉴右都御史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
(1544年) 许赞
熊浃 王杲 张璧
费采 毛伯温
戴金 闻渊 甘为霖 周用左都御史
熊浃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
(1545年) 熊浃
唐龙 王杲 费采 戴金
唐龙
路迎 闻渊 甘为霖 周用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
(1546年) 唐龙
周用 王杲 费采 路迎
陈经 闻渊 甘为霖
王以旗 周用左都御史
宋景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
(1547年) 周用
闻渊 王杲
夏邦谟 费采 陈经
王以旗 闻渊
屠侨
喻茂坚 王以旗
文明 宋景左都御史
王以旗左都御史
屠侨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
(1548年) 闻渊 夏邦谟 费采
孙承恩 王以旗
刘储秀
赵廷瑞 喻茂坚 文明 屠侨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
(1548年) 闻渊 夏邦谟 费采
孙承恩 王以旗
刘储秀
赵廷瑞 喻茂坚 文明 屠侨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
(1549年) 闻渊
夏邦谟 夏邦谟
潘潢 孙承恩
徐阶 赵廷瑞
范鏓
翁万达
丁汝夔 喻茂坚
刘讱 文明
李士翺 屠侨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
(1550年) 夏邦谟 潘潢
李士翺
孙应奎 徐阶 丁汝夔
翁万达
王邦瑞 刘讱
李士翺
顾应祥 李士翺
胡松 屠侨左都御史 嘉靖三十年辛亥
(1551年) 夏邦谟
李默
万镗 孙应奎 徐阶 王邦瑞
赵锦 顾应祥
万镗
应大猷 胡松
欧阳必进 屠侨左都御史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
(1552年) 万镗 孙应奎
韩士英
方钝 徐阶
欧阳德 赵锦
翁万达 应大猷
何鳌 欧阳必进 屠侨左都御史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
(1553年) 万镗
李默 方钝 欧阳德 聂豹 何鳌 欧阳必进 屠侨左都御史 嘉靖三十三年甲寅
(1554年) 李默 方钝 欧阳德
王用宾 聂豹 何鳌 欧阳必进
吴鹏 屠侨左都御史 嘉靖三十四年乙卯
(1555年) 李默 方钝 王用宾 聂豹
杨博 何鳌 吴鹏 屠侨左都御史
周延左都御史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
(1556年) 李默
吴鹏 方钝 王用宾
吴山 杨博
许论 何鳌
欧阳必进 吴鹏
赵文华 周延左都御史
郑晓右都御史 嘉靖三十六年丁巳
(1557年) 吴鹏 方钝 吴山 许论 欧阳必进
贾应春 赵文华
欧阳必进 周延左都御史 嘉靖三十七年戊午
(1558年) 吴鹏 方钝
贾应春 吴山 许论
杨博 贾应春
郑晓 欧阳必进
雷礼 周延左都御史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
(1559年) 吴鹏 贾应春
马坤 吴山 杨博 郑晓 欧阳必进
雷礼 周延左都御史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
(1560年) 吴鹏 马坤
江东
高燿 吴山 杨博 郑晓
闵煦
潘恩 欧阳必进
雷礼 周延左都御史 嘉靖四十年辛酉
(1561年) 吴鹏
欧阳必进
郭朴 高燿 吴山
袁炜 杨博 潘恩
冯天驭
蔡云程 欧阳必进
雷礼 周延左都御史
欧阳必进左都御史
潘恩左都御史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
(1562年) 郭朴 高燿 严讷 杨博 蔡云程
张永明
黄光升 雷礼 潘恩左都御史
张永明左都御史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
(1563年) 郭朴
严讷 高燿 严讷
李春芳 杨博 黄光升 雷礼 张永明左都御史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
(1564年) 严讷 高燿 李春芳 杨博 黄光升 雷礼 张永明左都御史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
(1565年) 严讷
郭朴 高燿 李春芳
董份
高拱 杨博 黄光升 雷礼 张永明左都御史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
(1566年) 郭朴
胡松
杨博 高燿 高拱
高仪 杨博
赵炳然 黄光升 雷礼 张永明左都御史
王廷左都御史
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7月09日。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 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 张居正像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士儋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明朝文臣,内阁首辅,因其辅佐皇帝治理有效,具有重大历史功绩。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80年)福建泉州人。明朝一代名将,官至都督同知。,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洛江河市,是明嘉靖时期 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他与戚继光齐名被称为“俞龙戚虎”。俞大猷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 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5代。俞大猷少时,家境贫困,经常断 炊,依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和读书。他勤奋学文习武,勇敢机敏,在清源山下读书时,常独自一人在清源山虎乳岩攀援上下,锻炼灵活的手脚。俞大猷当秀才时,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门徒王宣及军事家赵本学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向精通荆楚长剑的李良钦学习剑术。父亲死后,他弃文就武,承袭百户官 世职。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安国全军之 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荣获第5名武进士,授任为守卫金门、 同安一带,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
俞大猷一生戎马舟楫,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喜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扰浙东,北窜苏南。他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用福建楼船在浙东、苏 南大败倭寇,消灭敌兵四五千,击沉敌船140多艘,彻底平定了苏浙倭患。他抗倭 有功,被提升为苏浙副总兵,后任浙江总兵兼暑浙江都督同知。 俞大奠性格则毅沉着,豪迈乐观,不知忧苦。在浙东的一次海战中,突然风浪狂作,天昏地暗,船只几乎倾翻。军士因此断炊两天,号哭不已,副将汤克宽大呼 ‘海神保佑’,拼命许愿。俞大猷却不求神插佛,岿然自若地对汤克宽说:“我平生无所忧挂,今天如能与你一起溺海,了却生命,无负大业,是最痛快的了!”须 臾风平浪静,安然无恙。汤克宽很佩服他的胆略,遂拜他为师。倭寇在苏浙惨败后,便南苊鲈痢br>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兴化。朝迁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断光为副总兵,隶属闽浙叫督谭纶指挥,会同剿倭。谭纶命令戚断光、刘显、俞大猷分别率领三路大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歼敌2200多 人,并救回3000多名被劫的居民,胜利光复了兴化城。其后,俞大猷又在晋江沿海歼灭倭寇,据传,一次他化装潜入安平卫(今安海 镇)倭穴,侦察敌情,遇到倭寇 正在宰杀从民间抢来的牛羊,大开宴会。倭酋座们喝得酩酊大醉,营木栏中还关着许多尚未宰完的牲畜。俞大猷便派一个勇敢机智的随从,乘倭寇醉得东歪西倒之时,从木栏中抱来一只羊,缚起倒挂在大鼓的前面,让羊挣扎,踢动大鼓。倭寇以为明兵劫营,顿时大乱,自相残杀,乡兵趁机杀进敌营,全歼倭寇。又一次倭寇攻占永宁卫,养着两只凶猛的军犬,警卫营盘。他带领士兵,乔装百姓,深夜潜入敌营,在铁钩上挂上香牛肉,先诱军犬争抢牛肉上钩而杀,然后带兵冲杀敌营。倭寇溃乱,争相登船从海上逃窜,俞大猷率军在永宁卫海口一块大石旁全歼敌寇。后来,俞大猷亲自在这块石上题勒“镇海石”三个大字 。俞大猷多才多艺。嘉靖年间,他亲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练习少林棍法, 使少林棍法得以继传。他创造一套用偻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车。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著有《正气堂集》30卷,堪称明朝一代儒将 。
俞大猷的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留在泉州和闽南等地的很多。如今泉州华侨职 业中专学校是都督第遗址,门前巷仍叫都督第巷。晋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他少是锻炬胆量的“练胆石”,仍在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书“君恩山重”四个大字。厦门、金门、武平、海南岛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读书轩和纪念祠堂 。
明朝洪武十九年,朱元璋下旨,除准留舟山本岛居民547户,8085人外,其余居住在舟山46个岛上的居民,全部驱迁内陆。舟山各岛从此荒废,海防力量大大削弱。嗣后海盗勾结倭寇长期骚乱并盘踞各岛,使舟山军民遭受极大灾难。
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二月,以汪直为首的一伙海盗,勾结倭寇进犯镇海关,遭到明朝守军的反击,退据金塘岛,集聚于沥港。由于金塘岛形势险要,官兵一时难以攻克。次年三月,浙闽提督王抒缜密地侦察金塘岛地形后,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遣参将俞大猷从沥港正面进攻,参将汤克宽从西堠门堵住倭寇退路,采用两面夹攻的战术。
俞大猷是位抗倭名将,从小跟名师学习武艺,还精通兵法。当时,俞大猷部下有名士兵,叫侯得,因严重违犯军纪,被判为死刑,但他却熟悉金塘沥港地形,俞大猷得知后便将他免了死罪,派遣他潜入沥港倭寇营寨放火接应,以此立功赎罪。进攻那天夜里,约定三更时间,为令,侯得放火大烧倭营,顿时,沥港上空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俞大猷率兵乘机攻入沥港,还在睡梦中的倭寇,遭到突然袭击,惊慌失措,一片混乱,四处逃散。俞大猷部下士兵骁勇善战,乘胜追击,打得倭寇丢盔弃甲,纷纷争船抢渡,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只有
汪直率残兵突出重围,潜逃外洋。俞大猷亲自率战船奋勇追击至马迹潭时,不巧遇上大风,不少战船在风浪中沉没,汪直才侥幸脱逃。另一股从沥港溃逃的倭寇,到了岑港,也被把总刘恩至领兵歼灭。在这场围歼倭寇的战斗中,正面进攻的士兵非常勇敢,当俞大猷的战船被
倭寇的船缆勾住,遭到倭寇猛攻时,舟山籍士兵叶七,在这紧要关头,拿起斧头,奋不顾身潜入大海,猛砍船缆,头部被倭寇连刺七刀,血流如注,他视死如归,拼死把缆绳砍断,使俞大猷的战船安然脱险,而他自己却壮烈牺牲了。
沥港一战,歼灭倭寇280余人,狠狠地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大大地鼓舞了舟山军民抗倭的信心。这场战斗也是舟山历史上抗倭首次大捷,影响深远。为此,俞大猷把沥港改称为“平倭港”,当地百姓为了褒扬俞大猷抗倭的业绩,又在沥港建立了“平倭碑”,以供后人瞻仰。
俞大猷保卫东南海防,抵御倭寇进犯,战功卓著。舟山多处留有他率兵剿灭倭寇的史迹。440多年过去了,岁月流逝,山河改观,神州大地,换了人间。然而这块珍贵的文化遗产——“平倭碑”,如今仍然竖在沥港下街头。此碑高近1丈,上刻 “平倭碑”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碑铭记叙了明朝嘉靖年间参将俞大猷率兵围歼倭寇的英勇事迹。该碑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倭寇侵略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叫严嵩想法子对付。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叫他到浙江去祷告海神。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音yóu)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
实际上在明朝初期,倭寇之患还不算太严重,因为当时明军十分重视海军建设。但到了嘉靖年间,官场腐败,海军战力急速衰退,导致沿海地区一些富商主动勾结倭寇劫掠,倭寇之患随之愈演愈烈。从1552年开始,明军对倭寇已经丧失主动权,加上装备经久不修,对于倭寇作乱也只能束手无策。这次就以地图的方式为大家讲讲,当时倭寇的进攻路线到底是怎样的,一起来了解下吧。
嘉靖年间,内忧外患的明王朝屡屡陷入困境。
北边边塞之地战事不断,东南沿海之地倭寇日益猖獗。大明王朝的万里疆土惨遭蹂躏,百姓苦不堪言。沿海倭寇之所以能够侵入东南之地,正是因为那里的武将、流民、百姓、商贩为了一己私利经常和倭寇互通,他们在试图攫取大明王朝财富的同时,也在一步步的将明王朝引向了亡国的深渊。
当时的东南沿海一带有一个以汪直为首最大的武装走私团队。
明朝在执行海禁之后,汪直便开始联合倭寇一起成为了东南沿海之地最大的王朝毒瘤。
嘉靖三十二年,倭寇从沿海之地侵入温州。
当时朝廷都御史王忬总督东南沿海防务,为了能够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他征调广西之地的狼土兵和附近之地的纨绔青年对抗倭寇。明王朝曾经在东南沿海之地的卫所早就已经名存实亡,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士兵几乎荡然无存,想要剿灭这些倭寇和商贩,只能借用当地的民众组织武装力量练兵。
侵入温州的倭寇被明军部将汤克宽击退之后不久再一次侵入沿海之地。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这一次是有备而来,而且倭寇的数量巨大,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进攻东南沿海之地,东南沿海战线被拉长至数千里。
先后在宁波、临山卫、海宁、太仓、吴淞、上海,倭寇对沿海之地侵夺一番之后,调转枪头强攻乍浦并且顺利攻占了乍浦。随后在乍浦方圆之地疯狂的劫掠,倭寇之患在东南沿海之地开始愈演愈烈,随着明王朝军队的无可奈何,倭寇在大肆劫掠之后安然的撤去。
但是此时在南沙之地却留下了三百多名的倭寇,他们在撤离途中因为缺少船只所以留在了这里。明军部将汤克宽和任环带领军队将这些逗留的倭寇包围了起来,但是奈何仅仅是三百的倭寇明军竟然无法拿下这三百人,等到后来倭寇援救来到,反而被倭寇击溃,倭寇逗留的三百人全身而退。
撤退之后的倭寇仍旧开始在沿海之地疯狂的劫掠,宝山、华亭、上海、嘉定得地惨遭劫掠,百姓死伤甚多。
随后,这些倭寇从太仓开始流窜到温州、泰州、徐州之地,明王朝为之一震,举国惶恐。
为了能够彻底平息倭患,嘉靖皇帝派遣兵部尚书张经总督东南沿海军务。
抵达浙江之地的张经带兵驻守在嘉兴之地,重新在东南沿海之地安排作战部署。总兵俞大猷驻军于狼山练兵,加强苏州、松江、嘉兴之地的军备力量,同时开始日夜练兵,加强军队的战斗能力。
而盘踞在东南沿海之地的倭寇趁着明军准备之机,强行占领拓林、川沙之地,并且在这里驻军防备,屯兵数量高达两万有余。倭寇挟胜利之威在乍浦、海宁之地再一次进行疯狂的劫掠。
嘉靖皇帝眼看战事危急,下令让工部侍郎赵文华祭海。
一向崇尚道教的嘉靖皇帝仍然坚信:
倭寇屡屡侵犯东南沿海之地是有海怪作祟,他希望用祭海的行动能够庇佑大明江山,此等心理安慰实则误国误民。而只身前往东南沿海之地的赵文华还有一向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替嘉靖皇帝监军。
赵文华的到来让东南的军事形势极为紧张,张经经营东南沿海防线一事也屡遭掣肘。
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倭寇开始大规模的进兵苏州、嘉兴,并且三路大军侵入了沿海之地。
沈南山、林碧川、陈东带领军队攻占上海
徐海前锋部队带领军队攻占金山
徐海主力部队围攻拓林、松江之地
倭寇之所以分兵推进,就是想要在控制吴淞江这个关键的流域,借此来引诱太仓、镇江两地的明军。
一时间上海之地顷刻间就被攻占,总督东南沿海军务的张经慌忙调遣狼土兵援救上海,成功的击退了倭寇的进攻。而徐海的前锋部队和主力部队则趁机分别攻占金山、嘉善两地,兵峰直逼张经所驻守的嘉兴。
在这关键的时刻,狼土兵在嘉兴城外扼守双溪桥,成功的打退了倭寇的进攻,张经固守一城,准备等待其他大军到来,主动出击。
东南沿海之地的督军赵文华抓住了此次机会,上疏弹劾张经养寇自重,消极怠站。
倭寇大军在进攻嘉兴失败后,再一次从嘉善出兵进攻嘉兴,形势再一次万分危急。恰好胡宗宪来到此地,鼓舞士气,在关键时刻下令兵分三路,分而击之。
一路大军佯攻诱敌,其余的两路大军趁着倭寇进攻的时候从两次包抄进军,合围前来侵犯的倭寇。这一次明军和倭寇的交战,倭寇败退而走,朝着平望逃窜。
当倭寇逃窜到平望附近的王江泾的时候突然发现这里水深根本无法渡河,他们准备再次整顿兵马奔袭拓林。可是明朝的军队已经陆陆续续的包围过来,汤克宽、卢镗、俞大猷等人已经带领兵马扑杀过来,此时退守王江泾的倭寇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
双方大军在王江泾很快就厮杀在一起,倭寇主力大军很快冲垮了明军的前锋,明军溺水者数不胜数,就连胡宗宪都被挤到了水里。双方厮杀正酣时,俞大猷、汤克宽也在同时带领军队赶了过来,重创了交战中的倭寇大军,杀敌一千余人。
倭寇的大军仅仅剩余200人突围而出,逃回了拓林。
此次王江泾大捷是明朝在东南沿海一带开创性的大捷。嘉靖年间,倭寇为患数十年有余,几乎伴随了嘉靖皇帝一朝,明王朝对于倭寇流窜掠夺的方式实在是无可奈何。将士们的沐风栉雨、身先士卒终于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这场胜仗可以说的打得一点都不轻松,明王朝的一生都被边患、海患无尽的蚕食。嘉靖皇帝的无道专权统治,也在一步步的将明王朝拉向覆灭的深渊。曾经太祖、成祖皇帝苦心孤诣维系的盛世王朝已经在渐渐被外敌侵蚀。
李天宠的明史
本文2023-09-22 03:52: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