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介绍一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第1张

和硕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

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是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后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和硕庄亲王(原称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硕塞是皇太极第五子,曾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被夺爵。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自幼随父祖征战,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但性格狂妄傲慢,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的父亲为代善第三子萨哈璘,萨哈璘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扩展资料: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

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主要有3项:

“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

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参考资料:

-铁帽子王

《清史稿·豪格传》

肃武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初从征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有

功,授贝勒。天命十一年,偕贝勒代善等征紥噜特部,斩其贝勒鄂斋图。天聪元

年,败明兵於锦州,复率偏师卫塔山粮运。二年,偕济尔哈朗讨蒙古固特塔布囊,

诛之,收其众。三年十月,偕贝勒莽古尔泰等视通州渡口,师薄明都,豪格迎击

宁、锦援兵于广渠门外,敌伏於右,豪格以所部当之,冲击至城壕,明兵大溃,

偕岳讬、萨哈璘围永平,克香河。六年,从伐察哈尔,移师入明边,略归化诸路。

六月,进和硕贝勒。

七年,诏问征明与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疏言:“征明,如徒得锦州,馀

坚壁不下,旷日持久,恐老我师。宜悉我众及边外新旧蒙古从旧道入,谕各屯寨,

以我欲和而彼君不答,彼将自怨其主。再用更番法,俟马肥,益以汉兵巨炮,一

出宁远,一出旧道,夹攻山海关,不得,则屯兵招谕流贼,驻师通州,待其懈而

击之。朝鲜、察哈尔且缓图焉。”八月,略山海关。八年,从上自宣府趋朔州。

豪格偕扬古利毁边墙,分兵自尚方堡入,略朔州及五台山,从上视大同,击败明

援兵。

九年,偕多尔衮等收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抵托里图,定盟。还抵归化城,

复略山西边郡,毁宁武关,入代州、忻州。崇德元年四月,进封肃亲王,掌户部

事。寻坐党岳讬漏上言有怨心,降贝勒,解任,罚银千。旋偕多尔衮攻锦州,仍

摄户部。又从征朝鲜,偕多尔衮别自宽甸入长山口,克昌州,败安州、黄州兵於

宁边城下。复遣将败其援兵,次宣屯村,村民言:“黄州守将闻国王被围,遣兵

万五千往援,行三日矣。”我军疾驰一昼夜,追及於陶山,击败之。九月,坐固

山额真鄂莫克图欲胁取蒙古台吉博洛女媚事豪格,豪格不治其罪,罢部任,罚银

千。

三年九月,伐明,自董家口毁边墙入,败明兵於丰润。遂下山东,降高唐,

略地至曹州,还下东光。又遣骑二千破明兵,克献县。四年四月,师还,赐马二、

银万,复摄户部,复原封。又偕多铎败宁远兵,斩明将金国凤。五年六月,偕多

尔衮屯田义州,刈锦州禾,克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兵夜出袭镶蓝旗营,击败

之。又击洪承畴杏山,偕多尔衮围锦州。坐离城远驻,复遣兵还家,降郡王。六

年,再围锦州,击松山及山海关援兵,皆败之,获马五百馀。

承畴将兵十三万援锦州,破其垒三。上至军,将驻高桥,豪格等恐敌约军夹

攻,请改屯松山、杏山间。七年,松山明将夏承德密遣人请降,以其子舒为质,

豪格遣左右翼夜梯城入,八旗兵继之,旦,克松山,获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斩

官百馀、兵千六十有奇。进驻杏山,复偕济尔哈朗克塔山。叙功,复原封,赐鞍

马一、蟒缎百。

顺治元年四月,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固山额真何洛会所讦,坐削爵。十

月,大封诸王,念豪格从定中原有功,仍复原封。其年冬,定济宁满家洞土寇,

堙山洞二百五十一。

三年,命为靖远大将军,偕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西征。师次西安,

遣尚书星讷等破敌邠州,别遣固山额真都类攻庆阳。时贺珍、二只虎、孙守法据

汉中、兴安,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据徽县、阶州。

师自西安分兵进击,登雷、国玺、可成、克德俱降,馀溃走,下所陷城邑。陕西

平。十一月,入四川,张献忠据西充,遣巴牙喇昂邦鳌拜先发,师继进,抵西充,

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捷闻,上嘉奖。

四年八月,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诸郡县悉定。四

川平。五年二月,师还,上御太和殿宴劳。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

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三月,薨。

睿亲王纳豪格福晋,尝召其子富绶至邸校射。何洛会语人曰:“见此鬼魅,

令人心悸,何不除之?”锡翰以告,睿亲王曰:“何洛会意,因尔不知我爱彼也。”

由是得全。八年正月,上亲政,雪豪格枉,复封和硕肃亲王,立碑表之。十三年,

追谥。亲王得谥自豪格始。以谥系封号上,曰武肃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

庙。

豪格子七,有爵者二:富绶、猛峨。

富绶袭爵,改号曰显亲王。康熙八年,薨,谥曰懿。子丹臻,袭。三十五年,

从征噶尔丹。四十一年,薨,谥曰密。子衍潢,袭。乾隆三十六年,薨,年八十

二,谥曰谨。富绶孙蕴著,袭。乾隆中,自三等辅国将军授内阁侍读学士,历通

政使、盛京户部侍郎。调兵部侍郎,迁漕运总督。坐受商人馈遗,谬称上旨籍

盐政吉庆家,坐绞,上宽之,复授副都统,历凉州、绥远城将军,工部尚书。既,

袭封。四十三年,复号肃亲王。薨,年八十,谥曰勤。丹臻孙永锡,袭。官都统。

坐事,罢。道光元年,薨,谥曰恭。子敬敏,袭。咸丰二年,薨,谥曰慎。子华

丰,袭,历内大臣、宗令。以火器营设碓制药,占用王府地,华丰力拒之,诏责

不知大体,罢宗令、内大臣。八年,薨,谥曰恪。子隆{勤心},袭,官内大臣。

光绪二十一年,疏请纳正言、裕财用,上嘉纳之。二十四年,薨,谥曰良。子善

耆,袭。三十三年,授民政部尚书。逊国后,避居大连湾。久之,薨,谥曰忠。

温良郡王猛峨,豪格第五子。顺治十四年,封。康熙十三年,薨。子佛永惠,

袭。三十七年,降贝勒。卒。子揆惠,袭辅国公。坐事,夺爵。

延信,猛峨第三子。初封奉国将军。累官至都统。五十七年,从抚远大将军

贝子允�昷率师讨策妄阿喇布坦,驻西宁。五十九年,授平逆将军,率师徇西藏,

道青海,击败策妄阿喇布坦将策零敦多卜,遂入西藏。西藏平。诏曰:“平逆将

军延信领满洲、蒙古、绿旗各军,经自古未辟之道,烟瘴恶溪,人迹罕见。身临

绝域,歼夷丑类,勇略可嘉!封辅国公。”寻摄抚远大将军事。揆惠既夺爵,议

以延信袭。进贝子,再进贝勒。授西安将军。雍正五年,上以延信与阿其那等结

党,又阴结允�昷,徇年羹尧,入藏侵帑十万两,夺爵,逮下王大臣按治。谳上

延信党援、欺罔、负恩、要结人心、贪婪乱政、失误兵机,凡二十罪,当斩,上

命幽禁,子孙降红带。

爱新觉罗·豪格为何屡屡受挫,甚至遭构陷身亡?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从西周伊始,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由嫡长子继承。然而,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长子——爱新觉罗·豪格却没有这么幸运,他虽然一生戎马倥偬、屡建军功,而且还亲手射杀了张献忠并平定四川,但一生却屡受挫折,最后还以微罪黜爵入狱,并因此失去了生命。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初,爱新觉罗·豪格晋封肃亲王。仅8个月后,豪格就受到岳母莽古济的牵连,被革去亲王爵降为贝勒。直到3年后,豪格率军征战明朝凯旋回到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皇太极才恢复了他的肃亲王爵。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然驾崩,但却未立嗣君。历代汉族王朝的帝位继承,一般都按嫡长的原则进行。如果按“嫡长子继承制”,皇太极长子豪格当然帝位不二的继承者。但在皇位继承制度上,满族统治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

按满族惯例,皇太极在世时所倚重的八大铁帽子王都有继承皇位的权利,皇位需要通过议事的方式来确定。此时,正黄、镶黄、镶蓝、正蓝四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肃亲王豪格继承。而豪格的叔父,比他小3岁的睿亲王多尔衮也是备受皇太极器重且军功显赫的候选者,他得到的是两白旗的支持。在两人争夺皇位的斗争旋涡中,重臣们惟恐出现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动乱,希望能出台第三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经过17天的反复磋商,最后做出决议:由6岁的九皇子福临继帝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豪格不仅失去皇位,还因得罪多尔衮而埋下杀身祸根。

顺治元年(1644年),豪格一个部属公开揭发豪格图谋不轨,经常散布不利于多尔衮的言论。多尔衮乘势打击豪格,召集诸王大臣会审,将豪格的多个心腹大将以“附王为乱”的罪名处死。幸好7岁的幼帝福临念及长兄之情,啼哭不食,豪格才免于一死,但被废爵号,贬为庶人。同年十月,清朝从盛京迁都北京,福临再次举行即位典礼,豪格肃亲王的爵位又被恢复。

顺治三年(1646年),豪格任靖远大将军,统率大军从陕西进入四川,连败张献忠的大西军,在西充县一箭射死张献忠,最终平定四川。顺治五年(1648年),豪格率军返回京师后,受到顺治帝的隆重犒劳。

然而,最不幸的事情终于到来了。豪格回京仅一个月,大权独揽的多尔衮便以豪格庇护部将、冒领军功、欲提拔罪人之弟等轻微罪名,削去豪格的爵位并囚禁狱中。不久,生不如死的豪格,便因激愤在狱中死去,终年不足40岁。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13岁的顺治帝提前亲政,为豪格 昭雪,恢复和硕肃亲王爵位,并立碑表彰其功绩。顺治十三年(1656年),又追加格蒙的谥号为“武”,成为清代首个按汉族惯例被赐予谥号的王爷。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又因豪格开国功绩,配享太庙。

爱新觉罗·豪格简介 皇太极长子豪格是怎么死的

顺治元年四月,以往支持豪格的正黄旗头子何洛会,向多尔衮告发豪格图谋不轨,说豪格后悔当初在继位大事上有失谋算。其中有一句侵犯多尔衮的话说:“我豪格恨不得扯撕他们的脖子。”多尔衮以“诸将请杀虎口王(豪格)”为理由,企图谋杀豪格,由于他的同胞弟弟顺治小皇帝哭泣不食,才得以免死。顺治五年,反对毫格的人建议将毫格处死,多尔衮假装说:“如此处分,实在不忍!”便将豪格幽禁起来,等于判了无期徒刑。数月后,豪格就不明不白地死在狱中。顺治七年正月,多尔衮强迫豪格的福晋(妻子)博尔济锦氏做自己的妃子,又害怕此事贻笑后人,秘密布置大学士刚林在史档中不要留下任何痕迹。

其实吧……由于与多尔衮争夺皇位,被多尔衮记恨,平定张献忠后返回北京,多尔衮设宴迎接,不久死去,据说是被多尔衮害死。 爱新觉罗·豪格母亲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本 名 爱新觉罗·豪格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满族 出生地 辽东 出生时间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4月16日) 去世时间 顺治五年(1648年4月12日) 主要成就 攻讨明朝和蒙古,入关平定四川 父 亲 爱新觉罗·皇太极 母 亲 继妃乌喇纳喇氏 封 爵 和硕肃亲王 爱新觉罗·豪格哪一年出生

爱新觉罗·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7年),清肃武亲王,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

豪格广有战功,因其功勋卓著而不断进封。而豪格又素与睿亲王多尔衮不合。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引起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帝位的争夺。当时豪格亲掌正蓝旗,而且又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众多大臣们的支持,略优于有正白、镶白两旗以及多铎支持的多尔衮。但是,豪格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备继位资格并要求其继位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尔衮顺水推舟从而未能入承大统。最终由其弟,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此后,豪格虽仍颇多战功,但受多尔衮打压。顺治五年,因其隐瞒其部将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当年三月死去,年仅三十九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后,为豪格 ,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并立碑。顺治十三年,豪格被追谥,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称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入太庙。 豪格共有七子,其中两人被封爵: 爱新觉罗·富绶,继承爵位,改号显亲王。 爱新觉罗·猛峩,豪格第五子,温良郡王。 爱新觉罗·齐正额 生母庶母纳喇氏特穆之女 爱新觉罗·国泰 生母庶福晋黄氏之女 爱新觉罗·捧赫纳 爱新觉罗·星保 豪格福晋: 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依尔社齐董郭罗之女 侧福晋纳喇氏赫礼台吉之女 侧福晋硕隆武氏德尔赫礼他布囊之女 侧福晋吉尔岳岱氏布穆?台吉之女 庶福晋佐领他克图之女 庶福晋黄氏之女 庶福晋西林觉罗氏男爵之女 庶福晋西林觉罗氏佐领泰尔康之女 妾瓜尔佳氏乐尔赫纳之女 妾牛氏诸尔密之女 妾纳喇氏特穆之女 妾伊尔根觉罗氏杭素之女 妾王氏王明之女 豪格 清初将领,皇太极长子,满族。后金时于锦州等地击败明军,封为肃亲王。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朝后随多尔衮攻锦州、朝鲜,败明宁远兵袁崇焕,杀明将金国凤。后围洪承畴于松山,克之,俘承畴等,并与济尔哈朗克塔山。清兵入关,参与平定中原,复攻陕西、四川,击杀张献忠。旋被摄政王多尔衮构陷下狱,削爵,死于狱中。 爱新觉罗豪格是哪个旗的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7年),清朝肃武亲王,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开始为镶黄旗后被改名为正蓝旗

爱新觉罗(329)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铁帽子王有12位,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一、六大亲王

1、礼亲王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2、睿亲王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

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3、安亲王岳乐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改号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爵亲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年六十五岁,谥号和。死后因贝勒诺尼攻讦被夺谥降爵。

4、康亲王杰书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亲王之一。

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封号为康。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伯父巽亲王满达海前罪,剥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

礼亲王世袭铁帽子亲王爵位,由满达海之子常阿岱转由杰书承袭,改封康亲王。

三藩之乱起,拜正白旗都统,授征南大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军前往浙江,围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

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前往投诚,平定耿精忠叛乱。同时,台湾郑经令部将许耀率军万兵攻打福州,为杰书所败。

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湾郑经溃败后,清军收复沿海厦门、金门、铜山等地。郑经兵败,率领残部逃回台澎地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逝世,谥号为良。

5、怡亲王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

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6、恭亲王奕欣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

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逝世,谥号为“忠”。其孙溥伟袭封恭亲王爵位。

二、铁帽子王

1、礼亲王代善(六大亲王已介绍)

2、郑亲王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自小就生活在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皇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

从青年时代起,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

累封和硕郑亲王,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顺治十二年,薨,谥号为献,入享太庙。

3、睿亲王多尔衮(六大亲王已介绍)

4、豫亲王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

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5、肃亲王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

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6、庄亲王硕塞

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顺治元年(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随后跟随多铎率军南下,当时李自成据潼关,硕塞随豫亲王多铎进攻陕州,击败李自成部将张有增、刘方亮,李自成亲自迎战,亦被击破。

随后向南进兵,击破明福王朱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后又跟从多铎征喀尔喀,随英亲王阿济格戍守大同。

姜瓖反叛期间,硕塞率领大军讨伐代州,为清军解围有功,晋升为亲王。顺治七年(1650年),降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晋封和硕承泽亲王。

掌管兵部、宗人府。同年十月,又与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同为议政王。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初五逝世,由他的儿子博果铎袭爵。

7、克勤郡王岳托

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先后封为台吉、贝勒,后因军功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主管兵部。

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大局为重,力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后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极不满,动辄获咎,屡遭贬至贝勒。

崇德三年(1638年),因天花病逝于济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特为岳托立碑纪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克勤郡王之爵世袭罔替。

8、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作为努尔哈赤的子孙,继承了先辈们的勇猛果敢,在明清鼎革之际的烽火硝烟中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封顺承郡王。

顺治八年(1651年),奉命掌管刑部事务。九年,卒,时年三十四岁。康熙十年,赐谥“恭惠”,子孙世袭罔替。

9、怡亲王胤祥(六大亲王已介绍)

10、恭亲王奕欣(六大亲王已介绍)

11、醇亲王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

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欣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班斥退,史称甲申易枢,奕譞开始以商办之名接掌政权。

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任内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历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奕譞薨于藩邸,时年51岁,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12、庆亲王奕劻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于北京,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初封辅国将军,后晋爵贝子、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爵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受命与李鸿章于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首席军机大臣,仍总理外务部。

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让出首相职位改任弼德院总裁。

清朝灭亡后,迁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病死,时年79岁。追谥曰密,子载振袭爵。

——铁帽子王

——清代六大亲王

说道满清入关的第一功臣,很多人都知道是多尔衮,但少了这个人的帮助,满清不可能建国成功,他就是爱新觉罗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四处征战,每场下来都是战功卓越,被祖父努尔哈赤钦封为贝勒爷!

在之后的战役中,豪格更是大放异彩。在明军和后金的宁锦之战中,豪格大胜明军,巩固了后金在东北区域的胜利!而最著名的明清山海关一战,就是在皇太极听从了豪格的建议下发生了,自此明朝在无力量抵抗清军的攻击了!可以说皇太极就是在他的帮助下,才会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进入关内!

然而不幸的是,皇太极还没有打下江山,就暴毙身亡。因死前他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因此清宗室皇子为皇位争的不可开交!其中最有势力的两个人,就是豪格和叔叔多尔衮,因两人战功相当,一时间朝廷内部无法选择!于是经过多次的商讨之后,众人得出一致意见,那就是立豪格的弟弟福临为帝!

这个福临相信有人知道,他就是清朝第三位皇帝——顺治帝,但多尔衮获得了摄政王的职位,豪格就这样失去的继承皇位的机会,也远离了朝政权利!豪格为了发泄对多尔衮的不满,就向几个玩的比较好的官员,吐槽多尔衮的各种不是,结果被友人高发,被多尔衮削去爵位!

清廷入关之后,顺治帝大封王爵,因豪格评定中原有功,恢复起其和硕肃亲王的爵位,并派他前往四川剿灭张献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豪格就平定了张献忠的势力,受到了顺治帝的慰劳。然而与他有间隙的多尔衮,一直都想找个机会除掉他!

于是多尔衮就以他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豪格下狱,不多久就被多尔衮派人毒死!豪格死后,他的福晋被小叔子多尔衮给抢走,其他的被送给了多尔衮的兄弟!顺治帝亲政,处置了多尔衮之后,豪格的冤案才被昭雪天下、顺治帝亲自为豪格 ,重新封他为和硕肃亲王,并入太庙。

皇长子正蓝旗旗主、肃亲王豪格,时年34岁,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

皇二子洛格,幼殇,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

皇三子洛博会,幼殇,生母元妃钮祜禄氏;

皇四子叶布舒,时年16岁,生母庶妃颜扎氏;

皇五子硕塞,时年14岁,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

皇六子高塞,时年6岁,生母庶妃那拉氏;

皇七子常舒,时年6岁,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皇八子,幼殇,生母是关睢宫宸妃海兰珠,也就是后来的敏惠恭和元妃;

皇九子福临,时年5岁,生母是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

皇十子韬塞,时年4岁,生母庶妃克伊克勒氏

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时年2岁生母是麟趾宫贵妃娜木钟,也就是后来的懿靖大贵妃。

阿哥这个词汇在满语里,本意是侄子的意思。后来满清入关建了国后,阿哥指的是“未受封的皇子”。所以阿哥起初是很普通的称谓,只是后来加入了皇族思想,这才使得这个平凡词汇变得不平凡。阿哥、阿玛之称不是皇族专称,而是整个满族所用的称呼。实际上正式场合的称呼,都是皇子。比如康熙遗诏里称“皇四子胤湛”,就是皇上的四儿子胤禛。满族人称呼儿子都是阿哥,女儿都是格格。皇室的女儿是称公主的,也不是称格格。格格一词也是民间用的。至于宗室内部可以这么称呼,但是外人绝对不行的做法,是很多影视剧的一个讹传。

在清代,阿哥没有级别之分,真正体现出阿哥身份的是在女眷之外,皇家子弟及宗亲王室所谓的“十四等爵制”,据《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宗人府·封爵·封爵等级》所记载,“十四等爵制”定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目的是保证皇亲国戚的优厚待遇,显示他们高人一等的 社会 地位。另外在俸禄制定上也有不同,避免引起僭越纷争。清代宗室中从亲王到贝子,薪俸岁银均在1000两以上;镇国公以下都在千两以内,最少的奉恩将军只有110两。因此,清代宗室中,血统纯正的“阿哥”享有得天独厚的富贵特权,对于未成年的皇子,清廷依然优渥待之,乾隆时期,对于未成年的皇子,按其应得的俸禄米石,减半赏给,甚至全俸赏给。此外,皇子们还领有庄田及各种赏赐。

清廷沿封努尔哈赤之父显祖塔克世诸子孙的十二等爵位。顺治六年(1649)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自此,始定袭封、降封初例。将世子、长子两爵,正式列入前定十爵之中,增列为十二爵,此制遵行长达95年。乾隆十三年(1748),始将两公爵中未入八分者划分出来,别立不入八分两爵,合构成十四等封爵。此即: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郡王,四、长子,五、多罗贝勒,六、固山贝子,七、奉恩镇国公,八、奉恩辅国公(以上“奉恩”两字,乃雍正八年世宗胤禛所加),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镇国将军,十二、辅国将军,十三、奉国将军、十四、奉恩将军。第八爵以上皆入八分,第九爵以下概不入八分。公爵入八分与否,用不同等级固定,一目了然。十四等封爵制,沿用至清末。

清代在皇子爵位问题上,吸取了明代宗室滥施封爵的教训,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制度。按有清“赐爵之本意,酬庸为上,展亲次之,固有皇子反封贝勒、贝子、公者”,比之前明皇子例必封王要严谨得多。清代宗室一共分为十四级,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的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两个爵位,由于很多亲王、郡王继承者在承袭爵位之前并没有受封,所以实际上只有十二个等级。一般来说, 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混得比较差的皇子会“沦落”到镇国公甚至镇国将军。清代皇子爵位是可以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功劳的上升慢慢“升级”的。而反过来,清代的皇子爵位也是可以“降级”的,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能上能下”。为了避免皇室宗亲积年以后支派繁衍所带来的无穷麻烦,清廷规定除著名的12家“铁帽子王”,其爵位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都每一代降一等,直到降至规定最低封爵或闲散宗室。比如睿亲王多尔衮是铁帽子王,他的子孙就可以永远袭亲王的王爵;而如奕劻,爷爷是做过亲王的乾隆第十七子永璘,到了他这一代便只袭得了“辅国将军”这个爵位。但后来因为慈禧器重他,慢慢升成了亲王,也就是著名的“庆亲王”。

太祖努尔哈赤有十六子,封亲王者四人,三人为铁帽子王;贝勒五人、镇国公一人、镇国将军三人、辅国将军一人、奉恩将军一人,无爵位一人。皇长子褚英,最高爵位是贝勒。皇次子代善,生前封和硕礼亲王,是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皇三子阿拜,生前爵位为二等镇国将军,死后追封为镇国公。皇五子莽古尔泰,生前爵位为贝勒,曾经和代善、阿敏、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后来因罪夺爵,子孙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皇六子塔拜,生前爵位为三等辅国将军,死后追封辅国公。皇七子阿巴泰,生前爵位为贝勒,死后追封郡王。皇八子皇太极,清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十子德格类,生前爵位为贝勒,后来因罪夺爵,子孙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皇十二子阿济格,生前封和硕英亲王,后来因密谋造反,被削爵幽禁赐死。皇十三子赖慕布,生前爵位为奉恩将军,死后追封辅国公。皇十四子多尔衮,生前封和硕睿亲王,死后追封成宗义皇帝(清成宗),后被罢。睿亲王也是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皇十五子多铎,生前封和硕豫亲王,豫亲王也是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

太宗皇太极有十一子,封亲王三人,二人为铁帽子亲王;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三人,因夭折无爵位者三人,继承帝位者一人。皇长子豪格,生前爵位为和硕肃亲王。肃亲王也是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皇五子硕塞,生前爵位为和硕承泽亲王,后被康熙改为庄亲王。庄亲王也是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皇九子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生前封襄亲王。

世祖福临有八子,封亲王三人,因幼年夭折无爵位者四人,继承帝位者一人。皇长子牛钮,幼年夭折,无爵位。皇二子福全,生前封和硕裕亲王。皇三子玄烨,清朝的第三位皇帝。皇五子常宁,生前封和硕恭亲王。皇七子隆禧,生前封和硕纯亲王。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清初的皇子封爵极其凌乱,封王爵者非常少。因为清朝立国之初,努尔哈赤没有设王爵,当时的贝勒是宗室最高爵位。后来皇太极建清称帝,才开始设立王爵,并在自己的兄弟之中晋封了一批亲王、郡王,如代善晋封为礼亲王,阿济格晋封为武英郡王,多尔衮晋封为睿亲王,多铎晋封为豫亲王。此外,皇太极还在自己的皇子之间晋封了一批爵位,如长子豪格晋封为肃亲王,四子叶布舒晋封为镇国将军,二子和三子早夭,五子硕塞年幼,均没有获得爵位。册封的标准很简单——就看有没有军功。有军功者封高等爵位,无军功者只授低级爵位。

圣祖康熙有子二十四人,封亲王十一人,其中一人为铁帽子王;郡王五人,贝勒以及贝子四人,因幼年夭折无爵位者四人。皇长子胤禔,他的爵位只是郡王。后来因为被圈禁,贬为了贝子。皇二子胤礽,康熙朝太子,因圈禁被剥夺所有待遇,临死前被册封为理亲王。皇四子胤禛,登基前爵位为和硕雍亲王,他是清朝皇帝当中,第一个在登基前被封为亲王的皇子。皇九子胤禟,爵位为贝子,他是康熙所有儿子中,爵位最低的。并且,他还是清朝入关后,有册封的皇子中,爵位最低的。皇十三子胤祥,爵位为和硕怡亲王,怡亲王也是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需要说明的是,胤祥在康熙朝没有爵位,亲王爵位是雍正登基后直接册封的。皇十四子胤禵,爵位为郡王,皇十六子胤禄,爵位为和硕庄亲王。庄亲王也是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皇十七子胤礼,生前爵位为和硕果亲王,他也是雍正的心腹之一。皇二十四子胤秘,爵位为和硕诚亲王,他是和乾隆、弘昼一起册封的。

世宗雍正有子六人,封亲王者两人,封郡王者一人,无爵位者三人。皇长子弘晖,雍正帝嫡长子,因夭折,生前无爵位。乾隆继位后,追封大哥为亲王。皇三子弘时,生前因不讨雍正喜欢,因此无爵位。死后也没有追封。皇四子弘历,登基前爵位为和硕宝亲王。皇五子弘昼,生前爵位为和硕和亲王。皇六子弘瞻,生前爵位为郡王。因为果亲王胤礼没有儿子,弘瞻便过继给了胤礼,继承果亲王爵位。(袭爵降一等)

高宗乾隆有子十七人,封亲王者六人,郡王一人,其余诸子无爵位。皇长子永璜,生前因不讨乾隆喜欢,没有册封爵位。嘉庆继位后,按照惯例,追封大哥为亲王。皇四子永珹,生前爵位为郡王。因为康熙十二子胤裪没有儿子,于是乾隆便把永珹过继给履亲王一脉传承香火。(袭爵降一等)皇五子永琪,生前爵位为和硕荣亲王。他是乾隆儿子当中第一个封王的。皇六子永瑢,生前爵位为和硕质亲王。因为康熙二十一子胤禧无子,于是乾隆便把永瑢过继给慎郡王一脉。永瑢承袭爵位后,最开始只是贝勒(袭爵降一等),但后来乾隆连续给他升爵,便升到了亲王。皇十五子永琰,登基前的爵位为和硕嘉亲王。皇十七字永璘,生前爵位为和硕庆亲王。他原本只是郡王,后来因为病重,嘉庆为了给他冲喜,就册封为亲王。康雍乾时期的皇子封爵,爵位普遍都比较高,除了未封爵的皇子外,绝大多数都是封王爵。

仁宗嘉庆有五子,除长子早年夭折外,其余四子都是亲王。宣宗道光有九子,封亲王者三人,其中两人为铁帽子王。郡王者两人,贝勒一人,皇太子一人,因夭折无封爵者两人。

文宗咸丰有二子,长子夭折,次子同治帝因是独子,便没有封爵,按太子培养。穆宗同治,德宗光绪都无子嗣。嘉道时期的皇子爵位,级别也是普遍都很高。有功封亲王,无功也是郡王。道光长子奕纬情况比较特殊,他如果不是早早病死,肯定也是亲王。

清一代,序齿皇子是97人,其中封亲王者36人,郡王9人,贝勒贝子9人,国公5人,镇国辅国将军4人,奉国奉恩将军1人。无爵位者32人。若按时代划分,清初封爵非常严格,无军功者不可能封王;康雍乾时期,由于逐步进入和平时期,皇子们还要想获得较高等级的爵位,就不容易了。他们必须靠出身背景、为朝廷办事的机会,来获得宗室爵位。比如康熙第九子胤禟,只是一个贝子。他是清朝入关后,有爵位的皇子中,爵位最低的。嘉道时期,封爵开始泛滥。只要是皇子,一律封王。按关系亲疏封,亲近皇帝的皇子封和硕亲王,关系一般的也能熬到郡王。道光第七子奕譞因为亲近慈禧,从郡王一路爬到铁帽子亲王。堪称是清末一景。另外,乾隆是清朝入关后,在皇子封爵方面比较严格的一位。从顺治开始,未夭折,且没有封爵的皇子只有四人,其中三人都是乾隆的儿子。而之所以不封爵,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乾隆不喜欢他们。

清代主要有两种爵位制,一种是宗室的爵位制,也就是爱新觉罗氏的,还有一种就是非室室的爵位制,用于封非爱新觉罗氏的。宗室的爵位制共十二级,如果是女子的话,分为八级,分别是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品格格。驸马爷也叫额驸,跟公主相对应。其中固伦的意思是天下的,国家的,和硕的意思是一方,所以固伦公主的封号是要高于和硕公主的,一般用于皇后所生的公主。多罗的意思是礼、道、理,固山的意思是一角。入八分,指享受八种待遇,不入八分,即不享受这种八种待遇。

爵位的世袭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罔替,铁帽子王指的就是这种,另外一种就是降等世袭,也就是每继承一次,就降一次,比如亲王的世子变成为郡王,但是降到一定程度,比如亲王降到镇国公,就不再降了,后代就一直世袭镇国公。公爵以上的是超品,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将,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将,奉恩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将军,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将。非宗室的爵位制是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其中伯爵以上是超品,子爵是一品,男爵是二品,后面依次类推。大清的皇子,也就是阿哥,跟明代不一样,明代,只要是皇子,都会被封为王,而清代完全不一样,能被封为亲王的还是比较少数的,一般来说第一次受封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母后的地位,还有他们的次序、年纪,再考虑一下他们的能力表现,会被封为郡王、贝勒、贝子不等,当然也有一些会低于贝子,而被封为镇国公之类的。

世袭罔替是清朝的一种爵位继承制度,即“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的王爵,俗称铁帽子王。所谓铁帽子王就是子孙后代辈辈为王,见了皇帝不参不拜,不接不送,因此也叫懒王。乾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舒尔哈齐六子;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皇太极长子;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皇太极五子;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其中,爱新觉罗岳托和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是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另外,清朝中后期也恩封了几个铁帽子王: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康熙帝十三子;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道光帝六子;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道光帝七子;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孙;总共12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礼亲王代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生母佟佳氏。代善从小在军中长大,逐渐成为其父帐下的一员猛将。代善就是在攻打海西女真的战争中一举成名的。他于天命元年被封为贝勒,列四大贝勒之首。从此开始了他一生光辉的军旅生涯。天命十一年,太祖驾崩,代善与其子岳托,萨哈廉,推举太宗皇帝即位,对清初政权的稳定过渡起了重要作用。而后,又大力支持皇太极的中央集权政策,主动放弃与皇帝同座,分理政事的权利。由于代善不可磨灭的战功,及对皇太极的大力支持,崇德元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的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因被告发,密谋立多尔衮为帝,代善大义灭亲将其处死。顺治五年,代善去世,年六十六岁,代善可以说是清代亲王中的第一人。

睿亲王多尔衮:是清代 历史 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历史 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母是大妃乌拉纳拉氏。他的童年很悲惨,生母乌拉纳拉氏在太祖死后,被迫殉葬,多尔衮自小就被八哥皇太极收养,多尔衮从小就刻苦学习,尤其对汉族文化非常感兴趣。多尔衮的才华很快就显露出来,深得皇太极的赏识。皇太极初设六部的时候,就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了他。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与其他众王商议,立皇太极九子福临即位,对清朝政权的稳定过渡起了重要作用。之后,多尔衮就开始了他逐鹿中原的计划。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喀喇城病逝,年三十九岁。死后他曾被尊为皇帝,这也是一些文章称清朝有十三帝的原因。又过了一些时候,他又由于被告叛逆而被削爵。到了乾隆年间,多尔衮又被平反,重新被称为和硕睿亲王,配享太庙。

安亲王岳乐: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第四。是顺治,康熙两朝功勋卓著的亲王,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顺治三年,岳乐跟随肃亲王豪格征讨盘踞四川的张献忠,率部击斩了张献忠,被晋升为贝勒。之后被擢升为安亲王。岳乐与其先辈不同,他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郁郁不得志。康熙帝及时铲除了鳌拜,安亲王被重新启用,封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师讨伐吴三桂。不久,吴三桂病逝,岳乐奉调回京,康熙帝亲自赴卢沟桥迎接,对岳乐大加褒奖。并让他重回宗人府掌印。 康熙二十七年,岳乐再度领兵驻防苏尼特,二十八年死于军中。

康亲王杰书:礼亲王代善孙。杰书在顺治年间就已被晋升为亲王。而他的成名作却出现在康熙年间。随着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叛乱,康亲王杰书脱颖而出,被封为奉命大将军,率师讨伐耿精忠。战斗一经打响,康亲王的大智大勇便显露了出来。清军在他的指挥下屡战屡胜,收复了很多州县,大败叛军。但是,东南的战事并没有结束,康亲王马不停蹄,携百战之师横扫金、厦,将郑锦残军赶回了台湾,彻底平定了东南各地。杰书凯旋之时,康熙帝亲自到卢沟桥迎接,荣誉达到极点。康熙三十六年,康亲王杰书病逝。

怡亲王胤祥: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他从小就深受康熙皇帝的宠爱,在皇位的争夺过程中,他始终站在四哥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一边,这一切都为他以后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胤祥不爱财,生活也非常简朴,曾多次婉言拒绝皇帝的赏赐。胤祥不仅清廉,而且有才。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全面地改造和治理了北京周围的水系。可惜怡亲王刚过不惑之年就匆匆离开了人世,使雍正皇帝如同断了左右手,悲痛之余,他亲临祭奠。他下旨,将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以示最大的褒奖。因为康熙帝诸子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胤字,其他皇子的胤字都改为了允字,现在将怡亲王的名字改回,可以体现皇帝对他的重视程度是何等之高。

恭亲王奕欣:宣宗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生母孝静皇后。恭亲王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但由于缺乏经验,在皇位的竞争中败在了咸丰皇帝的手下。老皇帝遗嘱,封他为恭亲王。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恭亲王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他善于谋划,精于用兵,在咸丰五年,打败了北伐军,彻底肃清了直隶省的叛党。咸丰帝去世后,他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打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权。之后,慈禧太后决定吃掉这个政敌,但恭亲王在朝威信很高,加之亲信大臣与王室成员的支持,慈禧的计划终究没有得逞。同治七年,恭亲王打败了以张宗禹为首的西捻军队,再次保住了京师重地。恭亲王不仅屡立战功,还参与了洋务运动。他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这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算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为国家培养了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业,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介绍一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