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后人,现在过得好吗?乔致庸的几个儿子现在何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乔家大院后人,现在过得好吗?乔致庸的几个儿子现在何处?,第1张

大家一定都对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印象深刻吧。当时这部电视剧当时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引起了很大的热潮。电视剧中的乔家大院儿通过塑造荧幕的人物形象,将乔家大院儿的人物丰富饱满,故事剧情紧凑,把乔家事情娓娓道来。通过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从商历程,展示了当时晋商文化,还宣扬了经商的诚信为本,重信重义的精神。但是你知道吗?乔家大院儿这部电视剧其实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改编的。现在乔家大院的后人过得还好吗?乔致庸的几个儿子现在是在何处又是在干什么呢?

就像乔家大院的电视剧那样,现实生活中的乔致庸就是晚清时期数一数二的大富豪,他所拥有的资产是常人不可想象的。乔致庸作为乔家大院儿的第三代传人他无疑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作为一个富三代,乔致庸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生活。在他当家的时候,乔家大院儿可以说是最辉煌的时候。随着事业的发展,也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家人,乔家大院进行了扩建。随着大院儿改造。乔家大院儿的雏形也逐渐形成,整个大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我们每个人的出生是自己所不能选择的,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能够改变自己的未来,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那么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

乔致庸作为一个富三代,他并没有待在家里坐吃山空,而是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商业头脑,他知道再多的钱终究也有花完的一天,如果能够好好的利用手上的资金能够让这些钱以钱生钱,那么所拥有的财富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乔致庸的父亲叫做乔贵发,他一共有三个儿子,乔致庸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儿子。本来乔致庸的心思并不在经商上,而是想去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之路。但是天不遂人愿,他的大哥乔治广继承了乔家大院儿的资产和生意,但当时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整个局势动荡不堪,乔家的生意也受到了波及,经营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任凭乔志广如何想方设法地改善公司经营状况,情况依旧不乐观,生意就快要做不下去了。

乔致庸没有办法,就回到家中帮忙打理相关事物。乔致庸虽然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经商,但是他十分聪明,并且勤奋好学。凭借着他的天资,以及他独到的经营理念竟然奇迹般让家族产业起死回生,更是让乔家大院儿重回巅峰时刻。从此也让乔家大院儿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流芳百世。乔致庸一共先后娶了六个妻子,这些妻子也都很争气都为乔致庸生下了儿子。这个大儿子性格乖张,但是十分聪明有一定的经商头脑。乔致庸心疼哥哥乔治广没有后代,便将自己的大儿子过继给了自己的嫂子,嫂子十分从离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所以大儿子在性格上有些缺陷。

乔致庸的二儿子也不是让人省心的孩子,不仅不认真学习,还经常惹事闹事,最后甚至得罪了蒙古人惹上了杀身之祸,但是这个二儿子好歹还留下了后代。三儿子相较于他的前两个哥哥,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三儿子性格老实憨厚,心思细腻,有些胆小怕事。为人处事十分小心谨慎,乔致庸见他不是经商的料子,平日里也没有对他格外关注。四儿子就比较悲惨了,由于意外因年早逝。最小的一个儿子,自然也最受乔致庸喜欢,但是这个小儿子却很不争气。染上了抽鸦片的习惯,鸦片不仅能够毒害人的身体,更能够损害人的心智。所以这个小儿子在很小的年纪就因为吸食鸦片而去世了。

乔致庸遭受了这个巨大的打击,从此以后便卧病在床,不久之后就去世了。最终接手乔家大院儿的就是乔致庸二儿子留下的孩子,也就是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他很聪明有着经商的头脑,从小就跟在乔致庸身边看乔致庸是怎样管理家业的。在乔映霞十九岁那年就已经开始经营家族事业了,在乔映霞的带领下,乔家大院儿发展得更加蓬勃。但是乔家大院的辉煌还是止步在了清朝时期。随着清朝的灭亡,乔家大院儿也走到了末路。现在乔家大院的后人,已经不再经商,他们做着最普通的工薪工作,也是普通上班族中的成员之一。

当时祁县鲁村茶叶市场在山西规模很大,正是南方运抵茶叶的主要交易中转市场。其后传统的茶路将分为两路:一是经西口前往新疆塔城、恰克图;二是通过张家口前往东北。漫长的茶路,从南方的武夷山到蒙古腹地,干系着无数茶工、船工、驼队和山西商人的生计。朱秀海说,乔家单是丝茶生意,直接间接就关系到上万人的生计。而丝绸通道则是将湖州的丝运往山西潞州制成潞绸。商旅路途的艰苦和危险开始让乔致庸逐渐意识到票号的重要作用。

当时乔家还没有涉及票号生意。那时已经有了平遥的日昌升票号,现在找到的最早证据是日昌升在1823年分账的记录,当时是5年一次。不过公认在日昌升之前,平遥就已经有了商号经营汇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票号是平遥人而不是祁县人开创的。朱秀海说,当时票号很少,全国也只有5家,其中最大的日升昌也只有7个分号,且不和中小商人打交道,影响非常有限,一般小商人还必须带着银子做生意。当乔致庸意识到票号的广阔前景后,志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这个想法多么先进,他的理想有多大!这不就类似今天的银联吗?100多年前的山西商人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这样完善的想法和广大的气魄了。不但如此,乔致庸虽然力图将票号发展到全国,却并没有垄断票号生意的意愿。他的想法,其艰难和风险都一眼可知——比如你想让票号把20两银子汇到南方,这在当时连路费都不够。想想看,如果你乔家在新疆要是有票号,让你汇一两银子去你也必须做到,这个成本和风险何其惊人!但乔致庸就是那样的理想主义。

乔致庸之所以如此看重票号的前途自有他的心得。当时商路上土匪和乱军纵横,商人携带大量银两非常危险不便。而票号兑换的汇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没有密记也不可能在票号中兑换到银子。令人惊讶的是,后人考证,整个山西票号史上,至今一例有据可查的误兑错兑都没有过。乔致庸利用乔家的资本一气开了两个票号大德通和大德丰。大德通正是电视剧里的大德兴改过来的。成立于咸丰年间的大德兴最初主要经营茶叶,同时也搞汇兑。乔致庸后来发现票号是更新的产业,于是改成汇兑为主,茶叶为辅。武殿学说,光绪十年,乔致庸把大德兴改为大德通,同年专门成立了大德丰票号,专营汇兑。在乔致庸经营下,后来大德通和大德丰都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票号。武殿学用这样几个数据显示了乔致庸经营票号的发展速度,光绪十年大德丰成立时的资本是6万两,没几年就变成12万两,到光绪十几年的时候资本已经增加到35万两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乔致庸把每年利润部分继续投入作为资本,行话称为倍本。通常山西商人会在每一个账期分利,每个账期一般有3年,4年或者5年。武殿学说,乔致庸几乎所有红利都投入到资本中,他的资本在当时的票号里也可以说首屈一指。当时有人估计乔家的资本有四五百万两白银。建国后的研究估计,乔家的流动资金约在800万到1000万两,这还不包括票号和房地产。武殿学也承认,这个数字是大家估算的,因没有明确记录,主要根据乔家当时有多少铺面字号来推算,准不准也很难说。但在当时山西,乔致庸作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成为明代开始发迹的山西商人群体中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力量。

之所以一介儒生能有如此成就,武殿学和朱秀海都认为,除天赋,乔致庸在经营时把儒家的宽厚和仁义精神带进商业。现在能看得到的最确凿证据是乔致庸去世后立的墓表。武殿学说,乔致庸的墓还在乔家堡村子里,墓表是立在墓前的,墓志铭是埋在墓里的,乔致庸的墓志铭至今没找到。墓表上的文字是乔致庸的孙女婿、民国时的文化名人常赞春写的。他记述乔致庸幼年的家庭状况,以及他本来想通过科举考试光耀门庭,却被迫接手家业,并以儒学为经商指导大获成功。而作为商人的乔致庸手头仍然常备有四书五经和史记等书籍,对于社会上的灾祸,他都会挺身而出赈灾。朱秀海说:‘民为贵,君为轻。’乔致庸内心就是这样一个民本主义的思想。

朱秀海认为,这个精神可以延续到乔家祖上。乔贵发是个草根阶层,30岁都娶不上媳妇。但他最终娶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可谓情深义重。你到山西乔家看看,他们家有个报本堂的第一代先人,那个泥塑旁边是个要饭的篮子和一根打狗棍。他们并不隐瞒自己祖上贫穷的历史,反而要家族记住这些贫困史。不只是乔致庸,包括到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这一代,每到过年时候,他们都要用车拉着米面,给那些贫穷的家庭资助,帮助渡过年关。他们家有很好的家教,其中就有不要忘记自己贫穷的出身。乔家家教有多严格可以举个例子。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戏台,但乔家没有,怕的是后人玩物丧志。乔家还有一个规矩,家里不用年轻的丫环而用中年妇女,为的是避免年轻的男主人出现不雅的事情。

《乔家大院》的走红,不仅展现了山西乔家的发家史,更是展现了晋商大佬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部电视剧基本与历史相符,今天我们就不再啰嗦乔致庸的发家史了,重点介绍一下乔致庸后人以及乔家大院的后来的情况。

乔致庸高寿之人,一生多子多孙。乔致庸生于清嘉庆年间,活到了1907年,活了89岁,是乔家中最长寿的人。乔家家规不允许娶妾,但他一生娶了6个妻子。

当然作为带头人的他不能破了这个规矩,他的后6位妻子都是续弦的。而他的最后一个妻子两人相差30多岁,可以做他的孙女了,不是他好色,而是儿女的主意,给他续弦,更加方便照顾他的起居。他一生6妻留下6子11孙,可谓多子多孙。

急流勇退,隔代选取了自己的孙子作为乔家的继承人。在乔致庸晚年,他急流勇退,看中了自己的孙子乔映霞,出现了隔代传,19岁的乔映霞从祖父手中接过了乔家事物。

乔映霞事业心很强,不愿意乔家诺大家业在他手中败落,力图振兴,维护这个家族的繁盛和完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乔家的事业在他的手下也一度繁荣过一段时间。

尽管乔映霞很能干,但也只能在乱世中苟延残喘。乔氏家族的衰败,是从清末清政府设户部银行。清政府的巧取豪夺,致使银行存款减少,乔家损失惨重,不得已将银行改为钱庄。

辛亥革命时,清廷的灭亡,导致原本依附清政府的乔家商业损失惨重。后来,军阀混战,1926年西北军向北撤退,饷粮皆由包头商垫支,摊派极重,乔氏复字号因此损失粮食五万石,现洋150万元,元气大伤。

1937年日军侵占包头,乔氏复字号当铺、钱铺均被日伪组织接收。抗战后,乔家商号复业,仅苟延残喘。

乔映霞很重视教育,乔家的子孙基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自己更是一个很新潮的人。1938年日军入侵山西后,乔家人全部在迁往了北京、天津等地。

在乱世,乔映霞一生充满理想,但最终对于乔家商业的结局却无能为力。作为乔家的掌门人在40年代后期因各方面的压力和变故,得了间歇性精神病。1956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1岁。

而他的儿子乔铁民在没有股份分红的时候,只能做一名小学的总务,勉强可以度日。乔映霞的孙女乔燕和做了一名昆曲演员。乔家其他的子孙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却很少人涉足商业。

乔家大院得以完整保存,堪称奇迹。1938年日军入侵山西后。乔家大院因为一面意大利的国旗得以幸免于难,而不像其它山西大户大宅都被日本人破坏。

但乔家人总觉得不安全,于是乔家人都搬离了大院,并且是一去不复还。后来,乔家大院一度成为县政府的办公地。1985年,当地政府在古宅的基础上建成了祁县民俗博物馆。

后来,乔家大院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A级旅游景区。乔家大院得以完整保存,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乔家大院,见证了乔家百年的兴衰,也见证了社会的大变革。它依旧如故,但乔家的商业帝国早就是过眼云烟,唯有它继续向世人诉说着乔家曾经的辉煌。

  大家对乔致庸和晋商乔家发生的事情产生很大兴趣,当这段历史搬上荧屏之后更是吸引无数观众想要去了解,一代富商乔致庸的后代去哪里了他们现在都在做什么带着这份疑问让我们走进乔家几代生活。

 乔致庸

 乔致庸一生六个儿子,乔致庸也想在他们中找到下一任乔家继承人,可看到这几个儿子乔致庸犹豫了。大儿子桥横不能委以重任,二儿子性格暴躁,三儿子又太老实,不是做生意的料,四儿子太过于愚钝,不善于和人交往,五儿子只知道读书,对生意丝毫不感兴趣,小儿子从小体弱多病。经过一番分析之后乔致庸最终决定把乔家家业交给了长孙乔映霞手中,乔映霞接手之后秉承诚恳踏实的经营理念,将信义坚守到底。

 乔燕和

 乔家第七代乔燕和15岁入梨园,1943年乔燕和出生在“大德通票号”,她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但心中一直记着山西的那个家。而乔燕和的爷爷便是乔家第五代传人乔英霞,谈起祖辈,乔燕和很是钦佩。据她介绍父亲很早就想为乔家立传,但父亲去世早,直到2003年乔燕和退休之后才有机会筹拍《乔家大院》,想不到一下乔家经商和处事之道一下就传遍。

 影视剧照

 现在乔家已经到了第九代,乔家后人现在大多是公职人员,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对教育方面丝毫不敢携带。家族中有二十多个子女,其中两个博士,三个硕士,还有十二个大学生。尽管家族人太多,但他们还是会每隔几年都搞一次家庭聚会。乔家生意虽然没有了,但乔家精神却一直存在,一代代传承下来,乔家每一代人都恪守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乔家后人大部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的出国在美国、加拿大。乔家大院本地没有乔家后人。其后人大部分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只有一人从商,即乔燕和。她在北京开办了一家影视公司,电视剧《乔家大院》就是她投资拍摄的。

《乔家大院》是一部商战剧,该剧以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乔家大院》以历史上实有其人的山西祁县乔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乔致庸的经历为原型进行创作。乔致庸为乔家中兴时期的当家人,亦是晋商商业理念的代表性人物。

说起中国古代成功的商人乔致庸,很多人就首先想到的是电视剧里的情景,他们整个家族的创立到辉煌,然后再到最后的落败,是一个从普通人励志变成首富的励志故事。

说起乔致庸不得不说其是个人才,从没有经商经验的他,却把乔家大院经营得井井有条,使得乔家大院能够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经久不衰几百年。他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坚守自己的原则,以信为本,还出台了乔家的规矩,不得吸毒,不得嫖娼,不得赌博等等一系列规定。

乔致庸一生活了89岁,娶了6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6个妻子给乔致庸生了6个儿子,6个儿子结婚成家又给乔致庸添了11个孙子,晚年的乔致庸已经是四世同堂,有人说乔家的祖训家规不是不能纳妾吗?其实乔致庸的6个妻子全是在前任病逝之后再续弦的。

毕竟乔致庸活的比较久,据说最后一个妻子的年纪和自己的孙子差不多大,但是并不是他自己要娶的,而是子孙想要有个女子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然而就这样一个妻子还在乔致庸的前面去世了。

下面说说乔致庸的6个儿子。

1、长子——乔岱

由于乔致庸的哥哥乔致广没留下一儿半女的,所以乔致庸就决定将长子乔岱过继给哥哥嫂子。虽然乔岱能力过人,交际社交也甚广,是乔致庸生意上的好帮手。但是后期的乔岱因为嫂子的溺爱而变了样儿。

在进入商界后丝毫没有父亲的宽宏度量,反而变得财大气粗、蛮横霸道。如此一来,乔岱就与晋商大盛魁起了争执,以乔岱暗中勾结、奇货可居的理由送上了清廷。

2、次子——乔景仪

和长子乔岱一样,乔景仪也被乔致庸过继给了哥哥乔致广。无奈,次子乔景仪也不争气,乔致庸曾评价二子个性暴烈,自然是不能成大器之人。后来乔景仪由于莽撞冒犯了当地的蒙古贵族,最终遭到了蒙古贵族的报复惨死。

3、三子——乔景俨

三子乔景俨也并非经营之才,他厚道老实。但由于蒙受父亲的熏陶,处事谨慎,对于操盘家中内务是大材小用了。但是如果要他去经商,显然他的胆识还是不足以拿得下的。乔景俨的一生没有干下什么大事。

但其生性善良,热衷于公益事业。每年夏季乔家堡村都会经历干旱,正当农民为争夺河水来灌溉农田时,乔景俨带头筹资挖河道,这就是典型的花钱消灾啊!乔景俨是唯一一个甘于一直服侍在父亲左右的儿子,只是却没有捕获父亲的经商能力。

4、四子——乔景侃

四子乔景侃性格内敛、词不达意,自然不能成为乔家大院的掌管人,其一生平淡无奇,刚成年便生病去世了。

5、五子——乔景偁

乔致庸评价其为“书呆子”,但其实也就是这个“书呆子”,是最像乔致庸本人的。因为乔景偁并没有与其他兄弟一样经商,而是埋头苦读书,并且颇有成就。也正因为如此,他是六兄弟中最为注重学习教育的人,其后代也是大部分获得博士学位。但乔景偁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乔致庸去世之前便因病去世了。

6、幺子——乔景僖

一般家庭都会比较宠爱其小幺,而乔致庸也不例外。但令人觉得可惜的是,乔景僖不仅像五哥乔景偁那样自幼就体弱多病,而且还不幸染上了毒瘾。由于时常吸食毒品便早早去世。最疼爱的幺子的去世无疑给了乔致庸一个重重的打击。这一打击也加重了乔致庸的病情,从此卧病在床,最终去世。

事实证明,乔致庸的在选乔家管理人员的时候还是很有眼光的,当时三子乔景俨接管的时候乔致庸并不满意,后来乔景俨去世之后,乔致庸认为大儿子乔岱虽然聪明,但是有些嚣张跋扈;二儿子性格直爽,气性大,沉不住气;四儿子为人憨厚老实,比较迟钝,不适合做商人;五儿子喜欢读书,一心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六儿子虽然是自己最疼爱的,但是却体弱多病,综合这些原因,乔致庸才决定将从孙子辈里面选人来担此重任,他一眼就看上了长子乔岱的儿子乔映霞。

乔映霞在19岁的时候,从祖父乔致庸那里接过了家业,他开始大面积的进行改革,因为他学习的是我国最新式的教育。思想是非常西化的,他的带领之下,家族发展更加的强大富有,不过后来随着清政府开始设立票号业、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乔家大院也开始走向衰落,解放之前,乔氏家族基本上不再经商。

其实乔致庸还有个值得一提的后人,就是三儿子乔景俨的孙子乔倜,他是一名抗日战士,不幸的是在抗日的过程中英勇牺牲,而乔致庸的其他后人记载也并不清楚,只知道乔家到乔倜这里已经是第七代,有200多年的家族历史,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乔家后人已经是“映”字辈,此时也有60多名后人,但是这些后人都为了躲避战火,各奔东西,有的在上海,有的在北京,更有的在云南,也有一部分出国。

现如今,乔氏家族的后人们大多是工薪阶层,没有下海经商,但后辈是很注重教育问题的,也算是弥补了乔致庸当年弃学从商的遗憾。

院有多大? 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一进门就找红灯笼,缠问解说人员,这个宅子里的老爷到底娶了多少个老婆。 自从张艺谋在乔家大院拍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这是经常发生在今天的乔家大院博物馆的场景。 乔家大院,像一个城堡一样,墙厚窗户小。今天虽然统称“乔家大院”,但它并不只一个院落,实际由6个大院、19个小院构成,占地8700平方米,房屋313间。 胡玫说,很长时间以来,乔家大院就是“有点神秘、有点恐怖”的一个景点,“但当年,这里是一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院子”。 “乔家大院不是一个孤立的大院,这个大院是在村子里,它实际上就是村庄里的一家农户。”胡玫说,“我们不要忘了晋商的根是农民。” “那时候,山西这地方属于中原地带,儒教的影响和封建教养是很深厚的。”胡玫说。平遥城外7公里的小村庄金庄,有一座不小的孔庙,从元代开始就一直供奉着一尊孔子塑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孔子塑像之一。 儒家的影响,令这些根在农村的富商们不约而同地将“信”列入家规。当时富商樊现曾得意地对后人说:“谁说天道难信呢?我南至江淮,北尽边塞,人以欺诈为计,我以不欺为计,我日兴而彼日损。” 在今天保留比较完好的乔家大院中,这样的痕迹比比皆是。 乔家屏门扇上刻着《朱子家训》,这是乔致庸规定子孙的必读课;乔家门前,常年拴3头牛,谁家要用,只需招呼一声,便可牵去用一天;祁县当地传说,每年将近除夕,乔家大门洞开,乔致庸会拉出一扇板车,上面满载米面肉,谁家想要,只要站在门口招招手,便可随意取去…… 乔家大院的修建经历了很多代人,一直到1938年全家迁离这里。乔致庸的父亲乔全美买下了乔家堡村惟一十字路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硬山顶的砖瓦房,砖木结构。墙壁厚,窗户小,可以抵抗十冬腊月晋中刺骨的风雪。建成后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正好位于老宅子的西面,老宅做了偏院,改为书塾。就是我们今天看见的乔家大院的北院的一部分。 电视剧《乔家大院》拍到乔致庸的晚年戛然而止,然而乔家的辉煌不止于此。拿作为晋商宅第的乔家大院来说,这个时候也才是刚刚进入修建的高潮期而已。 “乔致庸修这个院子,跟他做生意一样豪爽不羁。”朱秀海介绍,“他很伤心,因为国家快完了,你们从我这里拿走了这么多银子,买了军舰还是要给人家打沉,这个国家眼看就快完了。”他让孙子乔映霞去买地,买木料,都是最好的木料。“挖一个大坑,里面灌满猪血,把木头往猪血里面泡,泡它一个月,然后再捞出来,这木头两百年都不坏。最后虽然他赌气建这个宅子,但他心里头也明白,国家都完了,建这个宅子有什么用呢?后来因为乔家要参与山西商人买阳泉矿山的集资,资金紧张,后面有一角没盖起来,没银子了,大概有2亩地那么一块。山西因为在北方,冬天冷,房子都盖的很矮、很小,为了取暖。说是后花园,其实是块空地,稍微把它修一修,修两条路,种几棵树,弄一点花儿,所谓花园就是这么来的。” 乔家大院的修葺一直到“七七事变”才停止。在山西,保存如此完好的大型民宅,也是屈指可数。“皇家有故宫,民间看乔家”的说法,也是基于它保存完好,几百年下来,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毁灭性打击,看起来没有受过硬伤。 1900年,也就是乔致庸捐给慈禧太后银子的那一年,当时的山西巡抚毓贤在山西剿灭洋人。从山西太原一座意大利天主教堂,跑出来7个意大利修女,她们一路逃到了祁县的乔家堡。乔致庸搭救了这7个修女,将她们藏在一辆柴火车里面,躲过了暴民的疯狂围剿,也躲过了官兵的追杀,送到了山西和河北交界处。 到了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个年头,日军侵占时期,乔家举家外逃,只留下部分家人看护院落。日本军队从太原打来,一路烧杀抢掠,来到祁县。留守的乔家人仓皇之中找到了当地的一个意大利神父,叫孟择喜。神父给了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挂在门口,又用神父的名义写了“安民告示”,告诉日本军队,乔家是主的子民。日军见是盟友的旗帜,就没有进去大肆地破坏。 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乔家大院都没有遭到怎样的破坏,而其他晋商的深宅大院,在这个时期几乎被摧毁殆尽。 1949年后,整个山西保存下来的大院已经很少了。乔家大院被选中成为刚刚成立的地方政府的所在地。一直到1960年前后变成了晋中地委党校的办公场所。“大炼钢铁”期间,这个保存完整的院落找不到什么东西可以拆下来烧的。1986年,在乔家大院里,设立了民俗博物馆。[img] http://wwwrcmolicom/UpFile/UpAttachment/2007-12/20071216145933jpg[/img]

很多人看过《乔家大院》这部剧,讲述的是乔致庸弃文从商,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故事,而剧中出现的乔家大院,也是真实存在的,在历史上也是。不过距离乔致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是乔家大院到现在依然保存的很好,不过原本住在其中的乔家人,现在还有后人吗?这些后人现在又怎么样了呢?他们对于乔家大院有什么作为?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265年沧海桑田,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饱经摧残却又屹立不倒。但你想过吗?为什么在政治变革中,在军阀混战中,在中日抗争中,在解放战争中,它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浩劫,传承至今完好无损?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一起探寻乔家大院那些事。

1看乔家的大智慧,慈禧回京掌权问封赏,乔家却只要了四个字。

想当年慈禧离京流落,十分狼狈。一路下来,各地官员和乡绅只认为她如今落魄,再难东山再起,并没有太多的资助。走到山西晋中,乔致庸却慷慨拿出10000两白银赠予慈禧太后,这让慈禧大为感动。回京掌权后,一直对乔家念念不忘。而乔家却只要:福种琅嬛四字,小小举动,却充满了乔家大智慧。

一者,乔家赠银,本就未想过要收回来,只不过要的慈禧一个恩情罢了。而且乔家有钱,几代积攒,区区万两白银也看不到眼里去。日后这老太后会不会回到北京去,谁也不清楚。所以说赠出去的东西重来没想过收回。而且人家本身有钱,这也正是乔家深谋远虑的做法呀。

再者是,当时的清国是内忧外患,自身难保不说,外面还有巨额赔款。国库里面根本就拿不出来这么多银子来偿还。要别的,慈禧根本真拿不出来,只要四个字,也算是全了老佛爷的脸面,故而说这乔家真乃大智慧。

三者,乔家有钱,并不需要什么太多的封赏,商人嘛,要的就是地位和门楣荣光。(这可是老佛爷的广告啊)对慈禧要来四个字当做镇宅之宝,从此乔家的身份再也不仅仅只是商人那么简单了。不仅抬高了门楣,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混战当中,足矣抵挡任何清军的袭击。早早给自己留好退路。

四者,仔细观察这四字,琅环何意?意指慈禧太后,把老佛爷比喻成神仙。借神仙之力为后世人种下福气,极大的抬捧了慈禧。并且寓意美好,蒙阴子孙。故而说,乔家要着四个字实乃大智慧呀。

2抗日时期,乔家大院为何没被抢砸——意大利修女之功?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间,有义和团对此展开了顽强的抵抗,此时有七位意大利修女在中国传教,遭到迫害,一路逃亡到山西晋中。乔致庸见他们可怜,便收留下来并保护了他们。此事过后,又雇车将修女安全的护送走。不多日,意大利得知此事,万分感激,便赠送给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

光阴转瞬而过,又到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而我们都知道,这日本和意大利是盟友,眼看别家大院都被破坏了,乔家也是十分着急。最后死马当活马医,直接拿出那面国旗挂在门外,日本军一看,便也没有痛下毒手,乔家这才免了一劫。

其实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一面国旗救不了一个家族。若真是一面国旗就能救整个大院,未免太简单幼稚了一些。细究之下,我们知道,这乔家再怎么不济,也还是有点积蓄的。而且日本人岂是那么好糊弄的?一群杀人不眨眼的畜牲,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心。

好在乔家人有魄力,为了生存,也是下了血本,该变卖的全都变卖,把钱都给了日本人。也正是这种舍臂保身的魄力,才没让日本人对乔家人太狠。

3历经混战涅槃无损,可后来乔家大院为何充公?

原来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当地的人们都跑出去避难,当然乔家的人也不例外,在江南定居了,而乔家大院只留下几个下人打理。好不容易等到抗日结束,却又爆发了解放战争,乔家见势不好,依然没有回到老宅。乔家也就成了一座空宅。

等到解放战争结束后,乔家人才回到了老家,却发现自己的宅子早就变成了政府的办公用地。乔家人也是爽快,二话不说就充公了。因为他们知道阶级和成分的划分,这些资产早晚都要交出去的。还不如主动一点,既落了一个好名声,也还不会遭到阶级斗争的打压。

乔家人爽快的原因是,除了这座老宅,他们其实还有很多产业。但是后来又碰到了我们的大改造,所有东西都要充公。由此之后,这乔家就再也不剩下任何东西了,但是家风依然保存。

4这大院产业都充公了,乔家后人怎么样了?

想当年乔致庸养六个孩子,十一个孙子。人丁兴旺四世同堂,当然现在的乔家自然也是有很多的后人。据第九代乔家后人乔燕和介绍,现在的乔家虽没有当时风光,但也都是公职人员。算来这乔家家族20个子女中,也出了2个博士、3个硕士和12个大学生了。

至今为止,乔家后人还恪守着当年乔家祖辈留下来的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由于工作,零散到北京天津等地。但也是定期开家族会议的,虽产业不在,却精神永存。这个院落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更是晋商的崛起奋斗史,还是一个家族数百年的变迁兴衰史。

正是由于乔家精神和乔家智慧,才能保护它不受摧残完好至今。

乔家大院后人,现在过得好吗?乔致庸的几个儿子现在何处?

大家一定都对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印象深刻吧。当时这部电视剧当时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引起了很大的热潮。电视剧中的乔家大院儿通过塑造荧幕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