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朝代字号,籍贯,简要生平事迹,作品及评价?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范仲淹的朝代字号,籍贯,简要生平事迹,作品及评价?,第1张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1]),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近一千年来,范仲淹的家族里出了80个状元,400个进士,这个家族为何会如此兴旺呢?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一生在世,总离不开一个“拼”字。我们要在不同的年纪,“拼”的东西也要有所不同,这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福运。

1、少年拼命,立一生之基。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在他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改嫁给长山朱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朱氏子弟还经常讥讽他。于是,他在很小的时候,便暗自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自立门户、出人头地。当时对于他来说,能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范仲淹先是在醴泉寺苦读,他每天只是煮两升小米粥,等粥冷却凝结后,分成4块,早晚拌点腌菜各吃2块来充饥。在他读书犯困的时候,不管多冷的天他就用冷水洗脸,头悬梁锥刺股。每天三更睡觉五更便起来了,他几乎整个青少年求学生涯都是这样度过的。

2、年少气盛,无所畏惧,正是拼命的年纪。

他为了在学业上可以更进一步,努力考入了当时著名的应天学院。他每天凌晨起来舞剑,白天又读书。虽然当时在书院条件已经不错了,但是范仲淹仍然还是每天以粥度日。同窗看到他学习如此刻苦,生活又这么困难,特地为他送来一些好的食物,但却被他谢绝了,范仲淹深知自己来学院的目的是读书,不是享乐。

3、中年拼德,做人之上品。

范仲淹人到中年,终于把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熬过了,他金榜题名,身居庙堂。但是当一个人站得越高,就要看的更长远。他时常教导自己的儿子在平常的为人处事中,应当一大局为重,不要因为私取小名小利而招来大的祸患,以免悔恨。他这样做也是在时刻提警自己: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自己品行和节操。

4、晚年拼运,养子孙之福。

人到了暮年,范仲淹来到被誉为“养老圣地”的邓州安享晚年。这么多年,他一直为国为民,劳心劳力,和家人也是聚少离多。从这以后,他终于能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了,当然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教育子嗣。在他悉心的教导下,他的四个儿子全都学以成才,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期限的,年轻时,血气重,精力旺盛,当然应该努力拼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气渐衰,就不需要千方百计地耗费心力去折腾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句,它的作者就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范仲淹后世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多年。这一切皆因他临终前做了一件事。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63岁时病逝于徐州,后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

范仲淹的童年是不幸的,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生活无依的母亲,只好带着他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的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范仲淹懂事后,不想过这样寄人篱下的生活,朱家虽是富户,但他仍含泪告别母亲,找到老家附近的一处寺庙,安心苦读。

范仲淹少年在寺院读书时,他不依靠家里资助,而是勤俭自立。史载,每天他只煮一锅粥,等粥冷却凝固了,分为4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几根咸菜,稀饭里拌一点盐,这样整整吃了3年。

从小养成的节俭习惯,即使到了他功成成就后,依然保持清苦俭约的生活习惯。即使是身为宰相后,早餐也都是咸菜就粥。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宰相之子,绝对是官二代了啊,可是他一直要求子女不要借他之名搞特殊。他的子女个个都很争气。老范儿子的品行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还要好,从来不说“我爸李纲”之类的狂话。他有个儿子在城外读书,距城有二十里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四十里地上学,没搞一点特殊化,直到他毕业,也没人知道他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

在这种严厉的教育下,老范的子女都品德高洁,为世人所夸赞。

不久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都贤显贵,绵延不绝,传至今已超过八百多年了,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

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僚,为什么能让福祈惠及近千年的子孙后代呢?有许多人都将这些归功于范仲淹临终前留给子孙的一则长仅百字的家训:

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诚然,范公在家训里对后世子孙提出了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但仅靠这则百字短文就能庇佑子孙千年?非也。家训只是范公对其一生为人处世的简要总结,对于子孙后代的影响,还是源于他真实的处世生活。

在此,特摘两则范仲淹以身“说法”的小故事。

范仲淹的母亲去世后,按当时风俗,他曾请风水先生来看看他给母亲选择的墓地,风水先生说,他母亲的葬处是“绝地”,他家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范公说:“既然是绝地,就不应让别人来承受这样的坏运气,我宁愿我自己承受;如果我该绝后,就是迁坟又有什么用呢?”

结果没有迁坟。范公不仅没绝后,而且后世子孙却人丁兴旺。

范仲淹还据相位时,有人告诉他苏州有一个著名的风水宝地——南园,许多人都劝他把南园买下来做住宅,以利后代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说,一家人发达,富贵范围太小,大家都发达了,才是大富贵。于是他花钱买下南园,创办了“苏州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

范仲淹善心为他人谋福利,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报给范氏子子孙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几百倍,是范仲淹毫无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多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舍己为公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大事上,他一心为国先天下,私事上,他福祉先他后为家,这才惠及子孙,福祉不绝!

世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当学范公积善造福之方。

范仲淹的朝代字号,籍贯,简要生平事迹,作品及评价?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1]),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历知邠州、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