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害了许皇后的淳于衍,最后为何却能逍遥法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谋害了许皇后的淳于衍,最后为何却能逍遥法外?,第1张

淳于衍是汉代宫廷里的一个女御医,她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名的地方,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不是因为犯了那件事后,她可能不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她本身是一个非常有医学天分的人,但是她却害死了许皇后,因此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对于汉朝来说她不大不小,但是对于汉宣帝来说,她害死了汉宣帝最爱的女人。

一、淳于衍故事的起因

淳于衍和大臣霍光的妻子霍显关系很好,霍显是一个小肚鸡肠的夫人,淳于衍医术高超,本来也可以是古代妇科的标志性人物。霍显当时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当皇后,但是汉宣帝刘病已一心只爱自己的原配妻子许平君,决心要立许平君为皇后,后来,许平君怀有身孕成为皇后,淳于衍作为妇科大夫为皇后诊治,霍显看有了熟人,就开始想办法联合淳于衍害死许皇后。

二、淳于衍为了丈夫高升

当时淳于衍为了霍显能够在霍光面前为自己的丈夫说几句好话,答应了霍显的要求,在皇后的药中下毒,起初淳于衍很害怕,毕竟她要害的人是皇后,但是霍显不死心,劝说淳于衍不会被人发现,霍显诱惑淳于衍,保证事后不会有事,淳于衍最终决心要害皇后,下入了慢性药,许皇后没多久就去世了,霍显还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罪。

三、淳于衍的下场

淳于衍被怀疑害死了许皇后,但是在大臣霍光的保释下她被放出来,其实皇帝早就知道许皇后的死是因为霍家,他一直在暗中行事疏离霍氏一门企图削弱他们一家的地位,最终霍氏全族被灭,很多家族接连被诛杀,淳于衍也难逃一死,淳于衍害死了许平君,但是也因此让汉宣帝下定决心要除掉霍家,稳固朝局,不知是福是祸。

许皇后被废后,贿赂淳于长,被淳于长骗财骗色,求他在皇帝面前说情,淳于长也答应会让皇帝复立她为左皇后。可是,淳于长也是只是在说大话,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帮许皇后。

后来,因为在党羽争斗中失败了,还认了“戏侮长定宫,谋立左皇后”的大罪。汉成帝为了自己的面子,也没有再好好审审,就打算赐死许皇后。许皇后知道皇帝根本不会帮她,自己也没有退路了,干脆自尽了。

汉成帝的许皇后曾被大臣淳于长侮辱,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

因为许皇后虽然曾经是许皇后,但是被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陷害,汉成帝就废了许皇后的后位。因为许皇后想从冷宫里面出去,想成为一个婕妤,但是这个淳于长就骗许皇后说可以帮他再次成为皇后。许皇后为了再次拥有权力,就给了淳于长很多的钱,被淳于长骗财骗色。

许皇后一开始和汉成帝也是伉俪情深,许皇后是汉成帝的表姑姑,但是其实二人的年龄相仿,因为要亲上加亲,所以就把二人凑在一起。这个汉成帝非常的好色,因为许皇后长得国色天香,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汉成帝非常的喜欢他。而且虽然汉成帝好色又懒,但是因为有了许皇后以后,他也还是为汉朝做了一些事情的,而且汉成帝专宠了许皇后十年呢,但是后面因为许皇后的父亲许嘉倒了以后,许皇后就在朝中没有了靠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许皇后的子女都夭折了,所以他以泪洗面,晚上也睡不好。

所以这对于好色的汉成帝来说,很快就厌弃了许皇后,慢慢的就不喜欢他了。后面又有人给他介绍了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因为二人长得国色天香,而且二人的野心也非常大,所以就一直在陷害许皇后。刚好当时汉朝出现了三年的天狗食月,所以有人就说是因为皇后才会这样,所以汉成帝就把许皇后贬去冷宫了,许皇后就变成了许废后。

也因为这样,许皇后一直想重新返回权力巅峰,所以就拿钱贿赂淳于长给他美言,但是淳于长是投靠赵飞燕那边的,所以一直在骗她,但是许皇后却觉得淳于长可以帮助他的。所以就一直把钱给淳于长,但是最终这件事被汉成帝发现了,许皇后也就被杀了。

被淳于长骗财调戏的许皇后为何选择隐忍不发?

对于淳长于的骗财调戏,许皇后是没有机会和证据来为自己打抱不平的,被废除皇后,不得宠幸,家族势力大不如以前,没有翻身的资本和机会。

在西汉中后期,整个大时代的背景就是外戚势力逐渐上涨,朝政腐败,整个西汉一片混乱,皇帝听信小人谗言,没有自我识变能力。淳长于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他的父系一脉并非位高权重,但是他的母系氏族可是名门望族,借助母亲家族势力,他的仕途生涯也是很顺利的。

别看他小小年纪,就知道为人处世,人情世故,更善于察言观色,并且任命于黄门郎,巴结众多高官,接近汉成帝,赢得汉成帝的赞赏和信任。在借助他舅舅的推荐之下,成帝便任命他为列校尉诸曹,成为汉朝的九卿之一,可见职位之高,皇帝的重用。

他始终心里面想的就是如何获得更多的钱财和地位,甚至要打许皇后的主意,向皇帝觐见美女,讨皇帝开心,获得更多奖赏,在罢黜许皇后之后,甚至还贪图美色,勾搭许皇后的姐姐,娶回家做小妾,这般贪得无厌,又向魔爪伸到许皇后那里,不仅夺取大量钱财,还占了便宜,也没办什么实事。

由于许皇后被废后,想要见皇上一面都是奢望,她自己也是为了自身利益,便依靠姐姐和淳于长的关系找到淳于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替自己求情,可她并不了解他的为人,被他卖了还倒贴钱呢,然而自己母家也不得势。

结语

许皇后看到淳于长在皇帝面前比较话语权,许皇后才会贿赂淳于长,还求他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可是没想到淳于长争权的失败也导致自己丢了性命,结束了自己壮丽的一生。

能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286位。

一、姓氏源流

能(Nài)姓源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国王族熊姓。周成王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熊绎的,因为有功,以子男爵受封,这就是楚国的开始。熊绎的儿子名叫熊挚,本来应该被立为楚国的君主,但是由于他有残疾,不能立为王,于是就把他封在夔(今天的湖北省姊归县东),为附庸国,称为夔子。鲁僖公二十六年,楚国以夔国不祭祀祖先为理由,灭掉了夔国。这一国的人本来姓熊姓,为了避免被株连,于是去掉四点,改为能姓。

得姓始祖:熊挚(见上)。

二、迁徙分布

(缺)能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周朝时候,朝廷里有一个大臣叫作熊绎被分封到楚地为王,建立了楚国。熊绎有一个儿子叫作熊挚,因为有残疾,不能继承楚国的王位。后来楚国的王族把熊挚封到夔地去,让他在那里建立了夔国。但是楚国宫廷对熊挚还是不放心,认为留着他迟早是一个祸患,就决心除掉熊挚。这以后,熊挚的后代为了避难,就将姓氏改为能,并世代相传,成为今天能姓的起源。能姓德望族居住在太原(今天的山西省太原)。

三、历史名人

能 监:明代良臣,博学多闻,官始兴县令,有政绩。

能 图:清朝满洲正红旗人。顺治帝的时候任内院笔贴式,翻译辽、金、元三史书。累官左副都御使,加太子少保。名声与史书都流芳千古。

能元皓:唐朝柳城人。是安禄山大将的部下,是一名武将。虽然识字不多,但是勇猛善战,善用兵。安禄山造反,自称为武皇帝以后,升迁能元皓为淄青节度使。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安禄山,自立为帝以后,能元皓见大事以去,于是在大唐兵到来的时候,安庆绪跑到邺城求救于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能元皓率部将归降。乾元二年,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在范阳称燕帝,并再度攻下洛阳。两年以后,史思明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杀害。广德元年,史朝义在唐军的追杀中自杀。从此结束了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

能自宣:宋代名人,医术高超,当时人称他为“国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期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华阴县:本来是春秋时的晋地。汉高帝八年改名为华阴县,因为在太华山的北面,所以叫这个名字。故城在今天的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2、堂号

淄青堂:唐朝的时候,能元皓为淄青的节度使。他开始的时候属于安禄山,后来安禄山反,归唐。

能姓宗祠通用对联

〖能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夔国;

望出太原。

——佚名撰能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能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医称国手;

邑有政声。

——佚名撰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医能自宣,医术高超,当时人称他为“国手”。下联典指明代人能鉴,博学多闻,官始兴县令,有政绩。

〖能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清代副都御史;

唐朝节度将军。

——佚名撰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太子少保能图,顺治间任内院笔贴式,译辽、金、元三史书成。累迁左副都御史。下联典指唐代淄青节度使能元皓,原为安禄山部将,“安史之乱”后,归唐。

〖能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奋南城以登高第;

尹京兆而著贤声。

——佚名撰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能自宣为一代名医。下联典指明·能鉴官始兴令,有政声。

〖能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惠政及人,共颂花县品;

洪功济世,咸仰杏林春。

——佚名撰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良吏能鉴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名医能自宣事典。

我姓于,我骄傲!我姓于,我⾃豪!于⽒家族就是⽜!

⽆论您在哪⾥,只要您姓“于”,先点

上⾯蓝字于姓于⽒,再点关注,每天

免费阅读

俺姓于

俗话说“⼀笔写不出⼀个于字”,说起咱们⽼于家,那也是⼈⼝众多,据统计,于姓的⼈⼝已达到

720万,为全国第三⼗九位姓⽒,⼤约占全国⼈⼝的04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东、辽

宁、⿊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六省,⼤约占于姓总⼈⼝的719%,其次分布于江苏、内蒙古,

这两省区⼜集中了91%的于姓⼈⼝。

回顾历史,有众多的于⽒⽜⼈,可以说声名显赫、举⾜轻重。

然⽽,对于⼤多数⼈⽽⾔我们是平凡的,我们是⽆闻的,但是我们都有共同的属性,那就是我

们都姓于,这是我们家族的根,在⼏千年的历史演变,地域变更,于⽒家族产⽣了不同的分

⽀,每⼀个分⽀都有⾃⼰的家谱和字辈。

闲话少说,先来看看关于我们于⽒的历史:

于⽒起源

源流⼀

出⾃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西周初年,周

武王克商后,⼤举分封诸侯,其第⼆个⼉⼦邘叔被封在邘国。后来,邘叔的⼦孙就以国名为

⽒,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春秋战国混乱,邘叔有后裔迁⼭东郯

城,为⼭东于⽒。。

源流⼆

出⾃古炎帝姜姓齐国公⼦、⽂学家淳于髡的后裔淳于⽒,在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改单姓于⽒。

据《古今姓⽒书辩证》所载,淳于公⼦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9] 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

七姓,有淳于⽒。⾄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复姓淳于⽒改为单姓于⽒。到了

宋代,⼜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部沿袭未改的,形成此⽀于⽒。

源流三

出⾃北魏前期中原于⽒避三国之乱于平城⽽改姓的万忸于⽒,在孝⽂帝汉化改⾰时,恢复本姓

于。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原为⼭东于姓⼈,后随鲜卑俗改之,孝⽂帝汉化改

⾰,⼜复于姓。实际上,他们是汉朝于公的后代,在三国战乱时,随拓跋邻部离开中原,并为

了适存于鲜卑族⽽改姓为万忸于⽒。到后来鲜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国北⽅建⽴了北魏,才⼜重回

中原,复姓为于⽽已。居住在北⽅的于姓之⼈乃⾄播迁全国的于⽒族⼈很多都是此⽀于⽒。

源流四

出⾃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来

①明朝时赐元⼈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的部分尼玛哈⽒改于姓。

②⼜有达斡尔、鄂伦春、⼟、回、⾼丽等⼩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邘叔

于⽒得姓始祖

于⽒字辈排序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凤、俊、运、海、进、⾦、合、光、永、⽂、顺、继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凤、俊、运、海、进、⾦、合、光、永、⽂、顺、继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江苏省⾦坛市勋华崇国望,清德治家声

江苏省南京市长春维寿,天锡家祥,祖承世德,福庆增光

⼭西省⼤同市灵丘县殿、续(学)、海、振、志、占

浙江省⾦华市浦江县以起承先荣、贤能继祖德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振、守、乾、坤、致、泰、运、亨、通、显、承、兴、龙、英、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永景荣家,朝献⼴(是繁体)⼠,少仙(先)业庆,亚圣吉祥

湖北省北部孝、成、家、⼤、忠、乾、坤

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漳村明、长、克、溪、汉、思、晋、宝、福(改:海)

天津市静海县⼟河村宗源树⼴茂,基业永隆昌

内蒙古⾃治区⾚峰市红、显、永、⽂、久、祖

⼭东乳⼭司马庄思尔尙可载,嗣继维崇新,天年复开姓,间之⼀同⼼。

于⽒各地祠堂(局部)

于⽒宗祠

于⽒宗祠

于⽒宗祠

于⽒宗祠

于⽒宗祠

于⽒宗祠

我族⽜⼈

于质

西汉丞相于定国之⽗,曾任县狱吏、郡决曹。他精通法律,治狱勤谨,以善于决狱⽽成名,⽆论⼤⼩案件,他都详细查访,认真审理,,触犯法⽹⽽被于公依法判刑的⼈,没有因不服⽽⼼

怀怨恨的。

于定国

字曼倩,东海郡郯县⼈。西汉时期官员。汉宣帝刘询即位,于定国上书分条奏请皇上,凡是当时曾规谏过刘贺的⼤⾂都破格升官。于定国因此⽽升任光禄⼤夫,平尚书事。⼏年后,⼜改任⽔衡都尉,被破格提升为廷尉。⽢露年间,于定国取代黄霸任丞相,被封为西平侯。于定国七⼗多岁时逝世,谥号安侯。

+

于吉

(?-200年,⼀作⼲吉、⼲室)东汉末年黄⽼道代表⼈物之⼀,史书有两种说法:(1)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吉于曲阳泉⽔上所得神书百七⼗卷,皆缥⽩素朱介青⾸朱⽬,号《太平青领书》。”(2)认为其乃三国时道⼠,《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琅邪于吉,先寓居东⽅,往来吴会,⽴精舍,烧⾹读道书,制作符⽔以治病,吴会⼈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杀。于⽒宗亲点击加⼊于⽒全球群

于忠

(460-518年),曾赐名于登,字思贤,本字千年,鲜卑族,代郡(今⼭西代县)⼈。南北朝时期北魏权⾂,镇南将军于栗磾曾孙、尚书令于洛拔之孙、车骑⼤将军于烈之⼦。

+

于谨

(493~568年),本姓万忸于⽒,字思敬,⼩名巨弥,河南洛阳⼈,鲜卑族。北朝杰出政治家、战略家,⼋柱国之⼀,镇南将军于栗磾六世孙、陇西太守于提之⼦。

+

你贵姓于

各位宗亲:⾸先感谢家⼈们对咱于⽒⽂化的关注与⽀持,作为于姓,感到⾃豪,下⾯是于姓的起源,希望⼤家喜欢,同时也希望⼤家传给⾃⼰⾝边的于⽒家⼈,让我们于姓的族⼈都感到⾃豪!咱们就是骄傲,就是⾃豪,就是任性!!!

于⽒家族就是⽜!

我姓于!我骄傲!我⾃豪!

快发给⾝边的于家⼈看看吧!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我姓于,我骄傲!我姓于,我自豪!于氏家族就是牛!

我姓于,我骄傲!我姓于,我⾃豪!于⽒家族就是⽜!

⽆论您在哪⾥,只要您姓“于”,先点

上⾯蓝字于姓于⽒,再点关注,每天

免费阅读

俺姓于

俗话说“⼀笔写不出⼀个于字”,说起咱们⽼于家,那也是⼈⼝众多,据统计,于姓的⼈⼝已达到

720万,为全国第三⼗九位姓⽒,⼤约占全国⼈⼝的04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东、辽

第 1 页

宁、⿊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六省,⼤约占于姓总⼈⼝的719%,其次分布于江苏、内蒙古,

这两省区⼜集中了91%的于姓⼈⼝。

回顾历史,有众多的于⽒⽜⼈,可以说声名显赫、举⾜轻重。

  百家姓里这两个复姓还是存在的 和姓夏、姓于是完全是两回事。

  夏侯

  一、姓氏源流

  夏侯(Xià hóu)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

  得姓始祖:夏禹。夏侯氏出自姒姓,为大禹的后代,得姓始祖为夏候佗。周代,夏禹裔孙东楼公受封为杞候(今河南杞县)。公元前445年,杞国为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之后,给以采地,封以候爵,以奉夏的祖先禹之祭祀,称为夏候,其后世子孙遂以夏候为姓,成为夏候氏。故夏侯氏后人奉夏禹为夏侯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夏侯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从《姓谱》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两书中的记载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夏侯氏的历史渊源。夏侯氏和单姓的夏氏本是一家,只是夏氏为兄,夏侯氏为弟罢了。春秋时代的杞国被楚国并灭之后(约于公元前445年),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裔,封他为爵侯,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世子孙便以夏侯为姓。得姓历史应该是距今2400年左右。夏候氏的郡望为谯郡、鲁国郡。谯郡,东汉建安年间设置,其地在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鲁国郡,西汉初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到三国魏及晋代又改为鲁郡,其地相当于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

  三、历史名人

  夏侯婴:西汉沛县人,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从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

  夏侯玄:三国魏人。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曹爽辅政,玄为爽姑子,任魏征西将军,掌管雍凉州军事。司马懿杀爽,玄亦被废黜。后与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谋杀司马师,事泄被杀,夷三族。玄规格局度,负一时重望,临斩东市,颜色不变,举动自若。

  夏侯敦:三国魏人,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在曹操出兵征讨之时,夏侯敦总是负责防守后方,曾亲自搬运泥土修太寿陂,鼓励将士种田,发展农业,多有功劳。濡须口之战后,夏侯敦留守居巢,统领26支军队,为魏国东线主帅。曹操对夏侯敦格外亲近,经常邀请他一起乘车外出,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其他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曹丕继位后,夏侯敦被封为大将军,不久病逝。

  夏侯渊:三国魏人,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后,夏侯渊负责粮草补给,保证了曹操平定北方。而后夏侯渊又率兵四处征讨叛乱,破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战功卓著,又随曹操平马超,灭张鲁,又破杨秋、刘雄、梁兴、韩遂、宋建等,再立奇功。而后夏侯渊督张郃、徐晃等留守汉中,与前来取汉中的刘备大军交战,在定军山为蜀将黄忠所袭,不幸战死。

  夏侯霸:三国夏侯渊之子,在魏官至右将军、征蜀护军,屯住陇西,多次参见对蜀战争。后因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心不自安,投奔蜀国,被封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后病逝于蜀国,得到追谥的荣誉。

  夏侯湛:晋代散骑常侍。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容颜俊美,曾与潘岳同车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夏侯胜:西汉时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少随夏侯始昌学今文《尚书》,称“大夏侯”,常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宣帝立,大将军霍光令他用《尚书》授太后。后因与黄霸同时下狱,在狱中授黄霸《尚书》。遇赦出狱后,任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说》、《论语说》。他曾以《尚书》授其侄夏侯建,故《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

  夏侯建:西汉今文尚书学“小夏侯学”的开创者。字长卿。东平(今属山东省)人。从夏侯胜和欧阳高学习今文《尚书》。称“小夏侯”。宣帝时,立为博士。官至太子少傅。著作已佚。清陈乔枞辑有《尚书欧阳夏侯遗说考》,收入《皇清经解续编》。

  夏侯郎:隋代学者。开皇时,曾绘《三礼图》。

  夏侯审:唐代御史,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夏侯始昌:汉代鸿儒,甚为武帝器重,官至太傅。

  夏侯嘉正:宋代词赋家。江陵人,太平兴国中进士,著作佐郎,使于巴陵,为《洞庭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谯 郡:东汉建安末年从沛郡分一部分设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县)。

  鲁 郡:汉改薛郡为鲁国,治鲁县(秦以曲阜为鲁县)。晋为鲁郡。北齐为任城郡。又隋有鲁州鲁郡,唐有兖州鲁郡,虽辖有曲阜(隋改鲁县为汶阳,继又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

  2、堂号

  汝阴堂:西汉时有夏侯婴,自幼年起就与汉高祖刘邦是好朋友。刘邦在沛起兵,任夏侯婴为太仆。夏侯婴随刘邦击项羽,入蜀,定三秦,立下大功,封为汝阴侯。夏侯氏因以“汝阴”为堂号。

  夏侯姓宗祠通用对联

  〖夏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谯郡;

  姓启侯爵。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夏侯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定秦入蜀;

  受教说诗。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夏侯婴,从高祖击项羽,入蜀定三秦,屡有殊功。下联典指汉·夏侯始昌,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授徒。

  -----------------------------------------------------------------

  〖夏侯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世龙官历六郡;

  始昌学通五经。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梁代尚书夏侯亶,字世龙,谯人。官历六郡三州,所得禄赐,随散亲故。下联典指汉代鸿儒夏侯始昌,武帝甚重之,官到太傅。

  -----------------------------------------------------------------

  〖夏侯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开皇名图有三礼;

  大历高士列十才。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代学者夏侯朗,开皇时,曾绘《三礼图》。下联典指唐代侍御史夏侯审,谯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

  〖夏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入蜀定秦,滕公辅主;

  受书说礼,博士明经。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沛县人夏侯婴,曾任滕县令,楚人称令为公,故称滕公。从小与刘邦关系密切,跟随他起兵,转战各地,任太仆。后出击项羽,人西蜀,定三秦,屡立殊功,西汉建立后,封汝阴侯。惠帝、文帝时,继续官太仆。下联典指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官长信少府、太子太傅。跟从夏侯始昌学习今文《尚书》,又跟从欧阳生问学,善于说礼,称“大夏侯”(夏侯建为“小夏侯”)。宣帝时,立为博士,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曾受诏撰《尚书论语说》。

  毁体全贞,盛传令女;

  隔帘奏乐,雅号妓衣。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魏·曹文叔妻夏侯氏夫死无子,断发割耳以示不嫁,其叔劝嫁,女又以刀割鼻。下联典指梁·夏侯亶每有客,令妓隔帘奏乐,时人因谓帘为“夏侯妓衣”。

  秀矣丰仪,佥推连壁并美;

  朗然日月,争夸倚玉同荣。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散骑常侍夏侯湛,字孝若,谯国人。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美容观,尝与潘岳同车接茵,京都谓之连璧。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征西将军夏侯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曹爽辅政,玄为爽姑子,累迁散骑侍中护军。旋为征西将军,都督雍梁州诸军事。爽诛,徵为大鸿胪。

  掞蔚春华,并安仁而称双璧;

  丰碑惠政,偕昆季以号二难。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夏侯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美容仪,与潘岳(安仁)同车接茵,京师称之为“双璧”。下联典指梁·夏侯亶,宽厚有器度,为安陆太守甚有威惠。其弟夏侯夔,爱重人士,时称“二难”。“二难”,称兄弟才德俱佳。

  淳于氏

  历史来源

  「淳于」源出:

  淳于(Chún yú)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淳于公封在州邑(今山东省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春秋时期有州公实,亡国于杞,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安丘县东北,原为州国都城),后来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亡国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到唐代中期,唐宪宗名李纯,淳于姓的“淳”字与“纯”字同音,遂在避讳之列,乃去淳为于姓。五代以后,有于姓恢复祖姓,仍复姓淳于。

  得姓始祖:淳于公。从《水经注》上推敲,可以知道淳于这一姓氏的缘起。周武王时,淳于公受封于斟灌国,号为淳于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而姓淳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唐宪宗年间,因要避御名,而改为于氏。古代的斟灌国,根据考证,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这里便是淳于氏人家的老家。故淳于氏的得姓始祖是淳于公。

  二、迁徙分布

  (缺)淳于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远古时的炎帝的后代人,封于州邑,让他们建立了州国。还同时封为公爵,于是州国的君主就称为州公。州国那地方,就在现今山东省安丘县。安丘县的东北边,至今还有个淳于城,这个淳于城,原来就是州国的都城。州国经一度亡国又复国,复国后就称为淳于国。再以后,淳于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了。淳于氏望族居齐郡(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后来因徙迁,有的于河内郡为望族(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一带)。

  堂号

  德感堂:后汉时有淳于恭,清净不慕荣利。他的哥哥被盗贼虏去,将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盗贼很感动,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淳于恭在家不愿出门,朝廷拜他为议郎之侍中。

  ============================================================

  淳于姓宗祠通用对联

  〖淳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滑稽载传;

  博士知名。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齐国学者淳于髡,以博学滑稽<能言善辩)著称。齐威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他被任为大夫,多次讽谏威王和相国邹忌改革内政。楚国攻齐时,他到赵国求援,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因此而退兵。前后数次出使诸侯国,未曾受过屈辱。下联典指淳于髡的后人淳于越,官博士,以敢谏著名。

  -----------------------------------------------------------------

  〖淳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大槐国梦婚公主;

  太仓长幸育女郎。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淳于棼,梦入大槐国为驸马故事。下联典指汉·淳于意为齐太仓长,尝得罪,其女淳于缇萦愿为官婢以赎父罪,文帝为之废除肉刑。

  保障拜登州刺史;

  昆弟皆隋季忠臣。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淳于难,隋末兵乱,与弟郎帅众保障,民赖以安,拜登州刺史。下联典指唐·淳于朗,武德年间随兄难入朝,因以佐命,后为宰相。

  -----------------------------------------------------------------

  〖淳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保障拜登州之刺史;

  昆弟皆隋季之忠臣。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上联典指唐·淳于难。下联典指唐·淳于朗。

  学擅纵横,讽谏罢通宵之饮;

  医传素问,缇萦有少女之贤。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淳于髡,滑稽多辨,宣王好隐,又好为长夜之饮,髡说之隐,并被听从。下联典指汉·淳于意,少喜医方术,尝得罪,其女缇萦上书请代父赎罪,文帝为之除肉刑。

  ============================================================

  附录:淳于姓典故、趣事

  〖缇萦救父〗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

  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

  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连坐,就是被牵连一同办罪)的法令。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

  〖南柯一梦〗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见他生得一表人才,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又并被钦任“南柯郡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勤政爱民,把南柯治理得很好,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官位显赫,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奉旨率兵拒敌,但屡战屡败,接着他的妻子金枝公主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于是便辞去太守职务到京城,但从此失去国君宠信。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心惊气急这余,猛然惊醒过来,见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有如已历一生。

  淳于棼遂将梦境告诉众人,大家都感到惊奇,便一齐来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

  〖物以类聚〗

  “物以类聚”源于《战国策·齐策三》。

  春秋战国时,齐宣王招告天下贤士来帮助他治理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贤士在一天内给他推荐了七个有才能的人,齐宣王经过问答,果然个个本领高强。齐宣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淳于髡说:“我听说人才是很难等到的,在千里之内的土地上,如果能找着一个贤士那不得了了。现在你却在一天之内,推荐了七个贤士,照此下去,贤士不是多得连齐国都容纳不下了吗?”

  淳于髡听后说:鸟是同一类的聚居在一起;兽也是同一类的走在上道。要找柴胡和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洼地里去找,一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株,但是如果到山的北面去寻,那就可以用车装运了。这是因为天下的生物都是同一类的聚在一起,我淳于髡可算是个贤士吧,所以您叫我推荐贤士,就像是到河里打水、用打火石打火一样容易,我还准备给您再推荐一批贤士,哪里会只有这七个呢!

  后来,人们把它概括为“物以类聚”。现在,常用来比喻趣味相投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含有贬义。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淳于髡:战国时齐国文士。博学多闻,知识丰富,口才好,善于答辩,说话幽默滑稽。当时诸侯并侵,百官荒乱,淳于髥游说于各诸侯国之间,说之以隐,并见听从,以为诸侯主客。

  淳于越:战国时齐国博士。李斯和淳于越是一对好兄弟,身居相位的李斯,为了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上表焚书,当即遭到太子老师、博士淳于越的反对。李斯意识到,焚书之议势在必行,却又担心性格耿直的淳于越强谏惹祸,想方设法劝导他,可是淳于越还是触犯了律令。在李斯的袒护下,淳于越免于死罪,革职回乡。为了保护储君,在回乡路上,他又为扶苏代言,泣血上表,谏阻焚书,终于招来杀身之祸。在刑场上,监刑官李斯和死囚淳于越互吐心声,阐明各自的人生观。淳于越舍生取义,与诗书共存亡,死得坦然;李斯保住了禄位,却遭受天下读书人的唾骂。

  淳于量:字思明,南朝陈车骑将军。其先济北人,世居京师。父文成,仕梁为将帅,官至光烈将军、梁州刺史。淳于量少善自居处,伟姿容,有干略,便弓马。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马,令往事焉。起家湘东王国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参军。累迁府佐、常兼中兵、直兵者十馀载,兵甲士卒,盛于府中。荆、雍之界,蛮左数反,山帅文道期积为边患,中兵王僧辩征之,频战不利,遣量助之。量至,与僧辩并力,大破道期,斩其酋长,俘虏万计。以功封广晋县男,邑

  三百户,授涪陵太守。历为新兴、武宁二郡太守。

  淳于恭:字益孙,东汉北海淳于人,清净不慕荣利。他的哥哥被盗贼虏去,将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盗贼很感动,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淳于恭在家不愿出门,朝廷拜他为议郎之侍中。淳于恭的哥哥淳于崇死后,淳于恭亲自抚养哥哥留下的儿子,他教侄儿读书学习,侄儿如果做错了事,淳于恭就用棍子打自己以感化侄儿。侄儿看了非常惭愧,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

  淳于长:字子鸿,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人。其父族虽无权势,但母族十分显赫:其姨娘王政君,是元帝刘奭的皇后,成帝刘鷔的皇太后;其大舅王凤是大司马、大将军;二舅王谭、三舅王商、四舅王立、五舅王根和六舅王逢,也于同一天分别被封为平阿侯、成都侯、红阳侯、曲阳侯和商平侯,一时有"五侯"的盛名。基于此,他20来岁便当上了黄门郎,可以出入于宫廷之中,往来于显贵之间。从此,他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千方百计地接近和讨好成帝,渐渐取得了成帝的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成为九卿之一。

  淳于诞:后魏时蜀汉人。他的父亲兴宗为南安太守。他十二岁时随父亲前往扬州,但在路上其父被盗贼所害,他倍感哀伤,誓要奋发,倾资财结交宾客,半月内遂得复仇,破贼樊文炽等。官终梁州刺史。

  淳于棼:为唐李公佐著《南柯太守传》中的故事人物,叙述主人公淳于棼与二友酒醉、入梦,在大槐安国招驸马,任太守,煊赫一时,后因战败,公主又死,国王怀疑,有人构陷,被送回乡,梦醒时二友正在床边洗脚,即以虚幻曲折的故事情节,讽刺沉迷仕禄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场互相倾轧的情况。

  淳于朗:唐代黄县人,淳于难之弟,武德年间随兄难入朝,因以佐命,官菜阳剌史、后宰相,封燕国公。

  淳于难:黄县人,隋时据守文登。唐兴降唐,文登遂升为州,以难为刺史,封晋国公。

  淳于意:山东人,汉代名医,仕齐为太仓长,世称为太仓公或仓公。少喜医术,后为人治病,决生死多验。文帝时,因故获罪,当处肉刑,其女缇萦上书,愿以身入宫为婢,代父赎罪,文帝悲其孝心,因废肉刑。

  淳于缇萦:汉代名医淳于意之女,她的父亲医道很好,因被豪商诬告,判下肉刑的重罪。缇萦主动随父亲进京,上书朝廷,并自愿献身为奴,抵赎父亲的刑罚。汉文帝被她的孝心所感动,终于下令赦免其父,并废除了肉刑的法令。

  分布地区

  齐 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河内郡:楚汉之际(公元前3世纪末)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一带地区。治所怀县,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谋害了许皇后的淳于衍,最后为何却能逍遥法外?

淳于衍是汉代宫廷里的一个女御医,她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名的地方,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不是因为犯了那件事后,她可能不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