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向姓"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向(Xià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史记》的记载,神农氏有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
2、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名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后来国灭,向国国君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的一支。
3、出自子姓,为汤王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有子名肸(Bì 音必),字向父,世代为宋国卿士,其后以祖字姓向,成为向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载,巴郡南郡蛮五姓有向,出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省长阳)。
② 清满洲人有向姓,世居匣塔子。
③ 清时湖广施南,古时巴地之土司为向姓。
④ 今满、侗、彝、土家、苗、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向姓。
得姓始祖:向父。宋桓公之子,名 。其孙(一说曾孙)名子戌,任宋国左师,执掌国政。公元前五四六年,他师华元故智,约合晋卿赵武、楚令尹子木在宋结盟,再次弭兵,谈判修和。此次弭兵大会共邀二十余国参加,使晋、楚藉以平分霸权。此会以后,中原各诸侯国未再发生较大战争,得以安宁十多年,这在春秋史上是少见的。子戌也因此名扬列国。他以祖父向父的首字为姓,其后子孙沿续相传,称向姓。尊向父为向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根据《吕氏春秋》载有:“宋向带为太宰,桓族也。华元杀荡泽、向带等舍于睢上……”。可知向带亦为桓公之后,综合其他史料判断,向子戌所处年代应在向带之后 ,这就说明,向父为向姓得姓始祖无疑,但是否由子戌改向而来尚须斟酌。无论如何,向姓发祥于今河南商丘一带毋庸置疑。宋元公时,华亥与向宁叛乱,后二人双双败逃楚国。战国时,秦国有向寿。可见在先秦时期,向姓已南及潇湘,西入关中。此期至两汉,向姓除继续繁衍于商丘一带外,有一部西迁洛阳,一部迁于今山东金乡一带,并有一部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此际见于史册之向姓有东汉时期的向栩、向长,二人均为河内朝歌(今河南商丘)人,可见在东汉以前,商丘依旧为向姓繁衍之大本营。此期至魏晋时期,向姓在北方发展的尤为昌盛,并形成了向姓河南郡望、山阳郡望、河东郡望。三国时,襄阳宜城(今属湖北)人向宠、向充兄弟,向郎、向条父子入蜀。南北朝至隋,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向姓有避居江东,也有湖北之向姓南迁湖南。但上述三大郡望依旧较为兴盛。唐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两度请回鹘出兵助战,则洛阳、西安两次遭受回鹘将士的灭顶之灾,向姓河南郡望名存实亡。接着又有黄巢起义接踵而来,向姓为避乱或其他原因始大举南下,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成为向姓避难所。北宋时,开封人向敏中入朝为相,又有其从孙向经之女向皇后嫁于神宗,使得这支开封向姓人家飞黄腾达起来,名载史册者有十五人。宋靖康之耻后,向敏中玄孙向子 因仕宦之故迁居临江军清江(今属江西)。明初,山西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际,向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沿海之向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如今,向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向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三、历史名人
向 宠:襄阳宜城人,三国时蜀国将领。初为牙门将,公元223年封都亭侯,后迁中领军。诸葛亮说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后率兵征讨汉嘉“蛮夷”,遇害。
向 秀:河内怀(今河南省武陟)人,西晋玄学名士。司马昭时授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性好老庄之学,开郭象玄言之风。有《庄子隐解》,已佚。
向 拱:怀州河内人,宋代大臣。后周时屡立勋绩,仕至检校太师、河南尹、西京留守。宋初加兼侍中,封谯国公。其纵情酒色、政务废驰。后升为左卫上将军,封秦国公。
向 宝:江西省进贤人,明朝大臣。洪武年间进士,累官至右都御史兼詹事。持身廉直,平居言不及利,身后家无余财。
向 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他和兄弟五人到老也住在一起,十分友爱。
向 荣:四川省大宁(今巫溪)人,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白莲教、李沅发起义有功,调升广西提督。太平军起,因据守桂林、长沙得力,擢为钦差大臣,后建江南大营,威胁天京。大营被击溃后,自缢而死(一说病死)。
向海明:扶风(今陕西凤翔)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自称弥勒出世,公元613年率众起义,不久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为隋将杨义臣所败。
向敏中:开封(今属河南省)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初任地方官,以清廉著称。历任兵部侍郎、参知政事、枢密院使,后加同平章事(位同宰相),曾被贬。大中祥符初被召回,不久复为同平章事。
向子諲:临江军清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宋代大臣、词人。先以恩萌补官,因曾统兵勤王,高宗时官至徽猷阁待制、户部侍郎、晚知平江府。因不满投降派秦桧,辞职。有《酒边词》、《芗林集》、《芗林家规》。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建炎初年任淮宁知府。金人犯境,子韶亲率兵丁和家族子弟守城。城陷落后,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属江苏省)人,南宋将领。进士出身,历进直龙图阁、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曾驰援涪州,坚守潭州,因功升为兵部侍郎兼转运使。后被贾似道诬陷,死于狱中。
向腾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将领、画家。顺治十八年武进士,官副将。善画水墨葡萄,为世人所珍。
向警予:湖南溆浦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1922年加入中国***,是中共第一个女党员。曾任党中央妇女部部长,1928年在汉口英勇就义。
向忠发:湖北省汉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书记。1922年加入中国***,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党的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总书记。1931年在上海被捕叛变,6月24日被国民党枪决。
向秀丽:广东广州人,当代女英雄。1958年加入中国***,同年年底,因所在制药厂化工车间失火,她奋不顾身,抢救国家财产,被严重烧伤致死。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河东郡:秦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山阳郡:汉代置山阳郡,在今天山东省独山湖周围。
2、堂号
中和堂:后汉向长,隐居不仕,性尚中和,精通《老子》和《易经》。自己穷得吃不饱,穿不暖,别人送给他的东西,他留够自己用的,别的仍退还给人家。他常常说:“富不如贫,贵不如贱”。在儿娶女嫁之后,他出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淑均堂:蜀汉将军向宠,为中都督。诸葛亮对后主夸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此外,向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七贤堂”、“竹林堂”等。
五、宗族特征
1、向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
2、向姓派生出了桓、司马二姓。春秋末宋国有向 ,因是宋桓公之后,改为桓 ,故有桓姓;其弟向犁,字牛,因其祖曾任宋国司马,称司马牛,遂有司马氏。
============================================================
向姓宗祠通用对联
〖向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上古;
秀毓河南。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向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子平了愿;
伯奋扬威。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朝歌人向长,字子平,隐居不仕,生活贫困,有人送给他东西,他留下必需品,多余的退回去。精通《老子》、《易经》。曾读到《易经》中的损益卦,喟然叹道:“我已知道富裕不如贫困,高贵不如低贱,但不知道死怎么如生啊!”建武年间,待子女婚嫁后,遍游五岳名山。下联典指南宋乐平人向伯奋,字元伯,高宗时官建州知州,孝宗时官户部侍郎。广西叛乱,他出任静江知州,因素有威名,叛军如约出降。
弭兵息祸;
任将称能。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宋国执政向戌,宋桓公的曾孙,官左师,有贤名。宋平公时,晋、楚两大国因国内矛盾尖锐,都想暂停争霸战争而讲和。向戌奔走拉扰晋国大夫赵武、楚国令尹子木,并约合十余国在宋国召开“弭兵(息兵)大会”,使晋、楚两大国暂时妥协,平分霸权。下联典指三国时蜀汉宜城人向宠,初为牙将,后主时历中部督、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称他“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银台望重;
玉殿高登。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向敏中,性端厚,谙晓民政,善于采拔,居大任十三年,人以重德目之。
-----------------------------------------------------------------
〖向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海明雄踞安定;
君玉功播涪州。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向海明,原为扶风(今陕西省凤翔)沙门,自称“弥勒”出世。大业九年(613年)卒众起义,追随者数万人。后转战于扶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之间,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为隋将杨义臣所败。下联典指南宋名将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今江苏省常州)人。绍定进士。曾知安庆府、峡州等,进直龙图阁,秘阁修撰、枢密副都丞旨。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汗蒙哥率军攻涪州(今四川省涪陵),他奉命冬天援迁南安抚副使,升湖南制置副使。官至兵部侍郎兼转运使。
椒房配名臣胄;
竹林侪逸士班。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向敏中孙女为神宗皇后。下联典指晋·向秀为“竹林七贤”之一。
-----------------------------------------------------------------
〖向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七州历仕称德政;
九世同居号义门。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歙县知县向综,字君章,开封人。历随、鼎、漳、汾、密、棣、沂七州。性宽裕,善治剧,于奸恶不少恕。官至中散大夫。下联典指元代名人向逊,宜都人。至宋末及元,九世同居,人无间言,称为义门。
云笺自题二万轴;
风骚以及四千言。
——清·王闿运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咸丰举人王闿运赠清代名人向晴峰联。
烈士荣存长江报;
诗人喜诵寓廉集。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和杰出的领袖向警予(1895-1928),牺牲前主编有《长江报》等刊物。下联典指明代进士,廉州知府向锦,慈溪人,有《寓廉集》(诗)。
-----------------------------------------------------------------
〖向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行阵肃清,见称蜀帝;
城池破陷,不屈金人。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国名将向宠,襄阳宣城人。刘备时为牙门将。后封都亭侯,迁中领军。诸葛亮《出师表》中说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下联典指宋代知府向子韶,开封人。字和卿。清约如寒士,元符举进士。建炎初淮宁府,金人犯境,子韶亲率诸弟守城。城陷,不屈死。谥忠毅。
法立教成,事历之语;
玄风奇趣,竹野之贤。
——佚名撰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山阳人向雄,字茂伯,初为郡主簿,曾无辜入狱,司隶钟会把他救出来,任为都官从事。后钟会因罪被杀,无人殡殓,向雄为他安葬。文帝责备他目无王法,他说:“现在您把他杀了,王法已备;我出于义气为他收葬,在礼教上也无缺失。法在上面立着,教在下面弘扬,你何必使我违背生死大义活在当世呢?”太康初年,官河南尹,封关内侯。下联典指魏晋之际哲学家、文学家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为《庄子》作注,人称“发明奇趣,振起玄风”。在自然观上,提出万物“自在”、“自化”,各任其性,主张自然与名教统一,合儒道为一。擅长诗赋。
宁乡大沩向氏
始祖敏中公,六世士璧公,任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府,葬平江。夫人吴氏,携子避居北直宛平县韩家堡。九世大佐公,元季携子元音、侄元章迁居宁乡三都一区好婆塘。清乾隆53年(1788)始修族谱,咸丰8年(1858)续修,光绪33年(1907)三修,1937年四修,2004年五修。派语:传系宗子许,士公之大元,友能成孝道,至立可祚孔,尊世文源发,祥瑞贤哲隆,家声本楚宦,勋业肇开封,礼法修明定,熙朝正佐清,英才承诏锡,华国启云孙。
宁乡罗家山向氏
始祖文皋公,南宋由江西迁湖南邵阳县。始迁祖大德公于清康熙初年转迁宁乡罗家山。1926年与同邑七都大济支合修支谱。
明铺名臣堂向氏
始祖敏中公派下图系
向敏中字常之,生于后汉乾佑二年(949)己酉岁十月十六日亥时。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累官谏议大夫拜吏部尚书右丞相进左仆射玉清宫昭应官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1)庚申岁二月望七日薨,享年七十二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简,追封燕王,史赞云:性端厚恺悌多智知人善处剧繁时以重德目之。初娶梁氏,生于后周广顺元年(951)辛亥岁,卒宋咸平6年(1003)癸卯岁,封郑越国大夫人;再娶张氏,生于后周显德2年(955)乙卯岁,卒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岁三月初三日,封秦国大夫人;三娶宋氏,生于宋建隆3年(962)壬戌岁,卒乾兴元年(1022)壬戌岁二月初六,封荆夏国国大夫人;四娶王氏,生于后周显德2年(955)乙卯岁,卒康定元年(1040)庚辰岁三月十六日。封周唐国大夫人。子五,传正,传亮,传式,传师,传范。
第1世:敏中三男 传亮 生于北宋开宝八年(974)甲戌岁,任驾部员外郎,卒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丁丑岁,享年63岁,追封周王。娶周氏,赠郑国夫人,俱葬开封府。生二子:向综、向经。向絟。
第2世:传亮次男向经字审礼,生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辛酉岁,任明州观察使,进定国军留守,赠侍中,卒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甲寅岁,终年53岁,敕葬开封府。谥康懿,封吴王,娶王氏,赠安国夫人。生二子:宗回、宗良。生女妙英,册立钦圣皇后
第3世:向经次男 宗良 字景弼,号寿山,生于宋庆历七年(1047)丁亥岁,官秀州刺使,宁海军节度使,封永嘉郡王。卒于政和二年(1112)壬辰岁,终年65岁,赠太保,娶吕氏,赠封赵国太夫人。生三子:子韶、子志、子率。再娶鲁氏,赠封越国太夫人。俱葬开封府。生二子:子沅、子锭。
第4世:宗良长男 子韶 字和卿,号景峰。生于宋熙宁五年(1072)壬子岁。任东京转运副使,知淮宁府,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岁,时年56岁,金兵陷城,举家遇难尽节,立庙淮宁,赠通议大夫,谥忠毅。娶李氏俱旌议太君,再娶戴氏,携幼子避难。
第5世:子韶子 向鸿 字宇仪,赐通议大夫,生于宣和4年(1123)癸卯岁二月十五日亥时,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岁,父守淮宁,城陷不屈,举家尽节,惟公六岁逃难,历吉水、豫章、茶岭,迁居湖广兴国州棋盘大原,以天年终,葬大柘园坐北向南。娶丁氏 生绍兴2年(1132)壬子岁八月十三日,葬合夫莹,子五,善一、善二、善三、善四、善五。世系详后。赞曰:嗟嗟我祖名藏天府避乱隐居吴来楚垂裕后昆克神祖武万亿及秭受天之佑。
第6世:鸿公后裔--长子善一--长子庚三--长子荣四--长子德六--长子庆四--次子千七--长子国宝--次子世章--之子儒一--长子隆一--次子相二--次子通六--次子才伟--长子永生--长子(言+布)
第21世:(言+布)公长子秉嘉 字天申 号北峰,生于嘉靖辛卯年(1531)第22世派下 :良--甫--日--应-- 正--太--光--明--贤 --先--志--能--恢--守 --前--功--可--建--成 --长--期--临--典--礼--定--克--振--家--声
湘乡琥珀向氏
始迁祖庚八公,原兄弟八人,元明鼎革之际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分徙长沙、宁乡、湘潭、衡山、溆浦等处。庚八卜居湘乡琥珀大屋冲。一传为友华,再传分通肃、礼、义、贤、谅,肃房无传,衍为四房。清乾隆60年(1795)、嘉庆21年(1816)纂修族谱未果,道光间各房分修,光绪3年(1877)合修,1912、2003年续修。旧班:友通文子允,彦伯再朝廷,仁正定元良,福嘉世代昌。续班:立纪承先远,敦伦裕后长,尊亲隆孝让,树德显明扬。
湘潭大屋湾向氏
始祖北宋敏中公,传至十二世祖元贤公,于明永乐4年(1406)携次子有铭由善化迁此。清光绪34年(1908)五修族谱。
湘潭白沙洲向氏
始迁祖永春公,字长青,号荣发,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因壬申岁兵灾,明永乐2年(1404)迁居湘潭白沙洲。三派衍为富、禄二房,六派衍为材、炳、高、虎四房。明万历间始修族谱,清雍正4年(1726)续修,乾隆、嘉庆、咸丰间纂有草谱,同治3年(1864)五修,光绪34年(1908)六修,乾隆50年(1785)建宗祠于白沙洲。至1948年,男女丁口约2500人,分布于醴陵、长沙、浏阳等处。名派:(自十二派始)正应新昭盛,宗泽世熙隆,德茂功修建,家声裕后丰。
茶陵白沙江向氏
始祖敏中公为宋左仆射,五世孙尧庆公,于靖康之乱后自金陵隐迹茶陵叶坪,又五传至寿卿公生四子:文祥居攸县白茅洲;文荣徙湖北潜江白莲塘;文信徙衡山白莲寺;文贵,字富新,号凌云,文林郎,明洪武2年(1369)徙居茶陵白沙江海堂。清乾隆60年(1795)建宗祠于罗堂。清初始修族谱,乾隆4年(1739)、嘉庆12年(1807)、咸丰4年(1854)、光绪17年(1891)、2000年续修。至1948年,有人口800人。派语:尧盛让君秀,卿文法以道,永玺处体能,汝学高鸣远,承宗必显荣,继业恒昌泰,孝友思前绪,诗书裕后人,钦遵忠厚训,谨守圣贤箴,甲第连开日,家声大有亨。
衡东白莲向氏
始祖敏中公,宋真宗时官太尉,谥文简。五代孙尧卿,宋南渡时自金陵迁居江西永新,后徙湖南茶陵叶坪,后越五代至受卿,生四子:文祥迁攸县白茅洲;文荣迁湖北潜江白莲塘;文贵迁茶陵白沙江;第三子文信,明洪武时迁衡山白莲坊。清康熙25年(1686)始修族谱,雍正4年(1726)、乾隆44年(1779)、嘉庆20年(1815)、道光26年(1846)、光绪4年(1878)、宣统2年(1910)、1940年、2002年续修。1940年八修时有男丁7810人,女口6328人。2003年九修时,有男丁12400人,女口12184人。班行:(自十一世始)嗣世鸿文显,纶恩大典荣,贤才修德业,诗礼振声名。本族名人向燊,字乐谷,民国初官陇南观察使、湖南省财政厅长。向德,民国间发明煤气车,解放后曾任长沙市副市长、省政协副主席。
平江、湘阴向氏
始祖敏中公,字常之,宋太平兴国5年(980)进士,赠太尉,谥文简。五世孙许虔,字诚一,号笃轩,守洪州,有惠政,卒于官,其从子士衡、士龙、士雄、士渊由洪州洗马市扶梓迁居平江,葬公于邑西下东山铁门槛。士衡,字开云,居石轧头黄金坪;士龙,字见田,居张古塘;士雄,字飞仙,居湖源西山;士渊,字学海,居湘阴白果洞。宗祠设在平江伍市,建于清乾隆51年(1786)。族人分布于平江长江源、石洞、大头岭、桥墩,湘阴向家洞、三合庙,长沙霞凝、麻林桥、源头洞等地。至1948年,男女共12400余人。族谱始修于乾隆54年(1789),道光5年(1825)续修,咸丰7年(1857)三修,光绪10年(1884)四修,1914年五修。旧派:朝廷重贤贵,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至,永载显名扬。续派:贻裕源先德,文光曜楚云,增修逢万寿,福泽庆长延。
桃源青云向氏
明初自江西南昌徙桃源县北青云乡向家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莫溪、莫林、浯溪、漆河等地。宗祠在向家坪。族谱创修于1941年。
桃源大里坪向氏
始迁祖五郎公,元末自江西吉安泰和迁湖南桃源县西大里坪。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2000余人,分布于善溪、绿萝坪、向家坪等地及武陵龙湾渡、龙阳五路湖、辰溪羽溪泊等处。宗祠一在八公桥,一在白麟洲。清雍正13年(1735)创修墨谱,光绪8年(1882)、光绪32年(1906)、宣统元年(1909)、1936年续修。
桃源太平庵向氏
始迁祖万春公,明初自江西丰城徙居桃源县北莫林村向家冈。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余人,分布于大田、九溪、漆河、温泉、三阳等处。清咸丰12年(1862)建宗祠于太平庵。族谱创修于道光12年(1832),1914年续修。
石门二都乡花小坪村靖安隘土百户向氏
始祖祥公,明洪武2年(1369)封为武德将军、土官正百户。
石门竹溪向氏
清康熙时自沅陵迁石门。
桑植向氏
元末蛮酋向仲山,以讨鹅梯有功,授宣慰司职,拥有上下桑植之地。后嗣分布在凉水口、廖家村、上洞街、新街、官地坪等地。
桑植竹叶坪向氏
始迁祖元友、元凤二公,清康熙中叶自湖北鹤峰红土坪岸门泉迁桑植竹叶坪康三峪。民国年间与旧土司裔合谱。
益阳向氏
远祖世居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及智公迁居荆州,数传至洪德公,原居荆州府当阳县石马头,生天圣,字燕容,明长沙潭王太傅,见言事见忏,谢职隐居益阳七里向家堤,为迁益始祖。又一支贤暹公,明时自溆浦迁益阳舒塘。清道光16年(1836)二支始合修宗谱,称三修,光绪4年(1878)四修,1917年五修。贤暹公房派语:述延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洪德公房派语:名贤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
益阳宋家村向氏
始迁祖大发公,元泰定帝时自四川成都避乱迁此。后裔居岳家桥向家湾。
新化河思乡西陂溪向氏
始祖宗彦公,南宋绍兴年间自江西南昌丰城县铁树观栗村向家巷迁居湖南沅陵莲花池。传十一代至文皋公迁居溆浦栗村麻阳水,其孙必才公于元末随父希庸公由溆浦麻阳水迁居新化石马二都大陂塘(今河思乡西陂溪)。必才生宗宪,宗宪生文质、文彬、文贵。质、彬居大陂塘,文贵居安化城北小石桥。谱一修于明嘉靖45年(1566),清康熙51年(1712)二修,嘉庆18年(1813)三修,道光26年(1846)四修,同治13年(1874)五修,1930年六修,1990年七修。旧班:文纯恭如,震贤子仁,希必宗质。质房续班:景秉元显,廷胜大国,立兴加富贵。彬房续班:景秉元承,一世经大国,立兴加富贵。贵房续班:景崇琼守,承维大日国,安凝忠生治。1930年六修班次:惟品修宜笃,仪容在克庄,平康咸迪吉,开济业其昌。溆浦麻阳水向氏班次:维善乃为宝,行义由立身,孝友施家政,济美蔚云礽。
邵阳向氏
始迁祖梅桓公,清朝时自江西迁邵南红石梅溪村。
邵阳新建乡向氏
传为当地土籍,约150人,居铁甲塘村,源流无考。
洞口向氏
谱称始祖文皋公,南宋时由江西南昌新建任辰阳太守,以治蛮夷。子纯公,字居仁,迁居溆浦胡铛溪,生七子,浚、哲、文、英居莲花池,敏、明、行仍居胡铛溪。明公生如松、如梧。如梧卜居寨头岩,生通江。通江居安江阳坡坳蒋家坪,生子思。子思生银仲,银仲生庆荣,元季明初迁居武冈会龙山,今属洞口。清嘉庆19年(1814)创修族谱,道光24年(1844)续修,光绪元年(1875)三修,宣统元年(1909)四修,1948年五修。班次:庆行子德思,文汝通光日,兆朝廷用云,礽迪传书章,乾垣生瑞彩,坤运启祯祥,祖赐勋名大,家承绪业长,银台隆仕籍,绅宦守辰阳,恪绍伦音训,贻谋定炽昌。
黔阳秀州向氏
始祖文皋公,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由江西吉安府宦游辰州,任太守,退居沅陵莲花池,生纯公,纯公生恭浚、哲、文、明、焕、敏、礼,恭敏由溆浦迁居黔阳滩头岩山脚,生二子,长子如梓由滩头迁居安江斗字街,又生五子,湖、海、汉、江、济,第五子通济居秀州,今属洪阳。清光绪是9年(1893)创建宗祠。道光16年(1836)一修族谱,光绪21年(1895)二修,1936年三修,1994年四修。字派:纯恭如通列基勤德通光仕思汝文万必方子正朝邦永世嘉泰昌宏贤克维先泽宗。
黔阳沙湾向氏
始迁祖通海公,字明甫,因兄弟分居而自沅陵迁居黔阳县沙湾乡在头。族人多分布在黔阳县各乡及龙山县镇南坝以及湖北来凤县黄茅坪等地。至1948年,男女丁口万余人。宗祠在沙湾乡在头。
永顺下榔保腊葱洞向氏
元时向孛烁为洞民总管,子世贵,明洪武3年(1370)为长官。
永顺驴迟洞向氏
元时向达迪,为洞民总管。
溆浦向氏
始祖文皋公,原籍江西新建县,南宋孝宗隆兴年间任辰阳太守,因蒙古兵祸,不得归,遂卜筑沅陵狗子潭。子纯公,宋端平中登科甲,为大理寺评事,自沅陵徙溆浦湖铛溪,子孙蕃衍,远则徙居川、黔、粤,近则散居武冈、新化、安化、邵阳等地。自六世始分为浚、清、伯、礼四房。清光绪间建总祠于溆浦。1938年四房合修通谱。各房班次不一,自二十一代起改订新班:派衍从中宪,厚荫延祚长,积德绳乃绪,作善发其祥。孝弟垂彝训,礼义合伦常,同敦亲睦念,左师泽流芳。
麻阳向氏
先祖属江西赵州府乌雅县(瑞金)大田坪左右池塘,明建文2年(1400),自伏波开辟辰河一带,移居辰州府莲花池四方井居住。明永乐元年(1403)大房官正二子君保、君佑移居麻阳三家村;二房官员三子移居黔阳;三房官清二子移居芷江、泸溪;四房官义留居老屋。移居麻阳向姓祖公第五代裔孙分别迁往本县各地和云南、贵州、四川等处。清乾隆34年(1769)修谱议定三家村老字派:官君亚(单)有宋朝祖大正胜可春。嘉庆5年(1800)续议:聪明俊秀,宽裕宏昌,尧舜性德,商周忠良,姬公福善,宣盛祯祥,金枝时茂,玉叶添香,仁义绍述,礼智清纲。
新晃向氏
该族为侗族。自称先祖文皋公,原籍江西泰和,继徙丰城县。南宋乾道2年(1166)官辰州太守,后迁溆浦马底坪,因蒙古出兵而返迁江西,至纯公又迁溆浦,生七子,分居沅陵、黔阳、永顺等地。传六世至元亨公,徙居贵州铜仁,继迁晃州百姓寨。子孙分布于洞坡、伞寨、岑朗、丈溪、步头降等地。
会同向氏
始迁祖德世公,宋时自江西吉安徙居会同。
龙山向氏
该族为苗族,由辰州莲花池经若修、老寨、四川斑竹柯迁龙山,族人分布于蹬上、捞田、庆口
我是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的向氏后人。据说,我们这一只源自湖广填四川。先辈到了忠县四方山一带。然后要饭到长江边现在的武陵镇一带。家父生前曾说,九几年有湖北(还是湖南)向氏来万州新田农场与家父接洽工作,偶然聊起向姓,居然我们的家谱和他们那儿几乎都对得上。“守忠成宜本、理世德育先………”听说只有两辈对不上,好像是“世”和“德”相反了。
浙江慈溪向氏家乘十卷,(明)向洪上纂修,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七卷、第九~十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江苏镇江向氏族谱六卷,(清)向士刚、向朝荣等纂修,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北来凤老寨向氏宗谱一卷,(清)向堂兼撰,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来凤县县志办公室。
湖北广济向氏宗谱三卷,(民国)向惠桥总裁,向晓初等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广济县档案馆。
湖南麻阳水向民族谱二十一卷,(清)向世求、向维进纂,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溆浦县档案馆。湖南中湘向氏五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清)向重谊、向泰来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恺悌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南平江向氏五修族谱十二卷,(民国)向泰定、向兴楹等纂,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大耐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有二部)。 湖北广济向氏宗谱二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泰和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广济县档案馆。浙江宁波镇海向氏家谱,(民国)向道衍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让爵堂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常德向杨氏四修族谱十七卷,首上下卷,杨世禄主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四知堂、怀德堂木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馆档案馆。向氏通谱七卷,(民国)向杰纂,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溆浦县档案馆。
四川向氏总谱八卷,首一卷,(民国)向云隐倡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二卷。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湖北长阳县向氏宗谱八卷,(民国)向宗鼎主修,复印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三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长阳县档案馆。
向氏族谱五修家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五十九册,今缺第二卷、第十三卷缺十页。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向氏族谱茂公系世三十八卷,计有二十四册,昆公系世二十九卷计二十二册,民国年间大耐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向氏宗祠神五修主谱上、下两卷,著者待考,1962年大耐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其他地方亦存大量本地化族谱。笔者四川泸州人。家藏族谱两部。为清末修订版本。民国初年再次补充修订,详细记载了泸州向氏历史渊源。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本地族谱详细记载了元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向氏的详细信息。
四川绵阳向氏字辈:“定光世道……”
四川巫山向氏字辈:“灿应享琉世大洪昌学善登荣作得传方文明绍启长发其祥”。
四川向氏一支字辈:“正国天朝大世学可光中”。
四川宜宾向氏字辈:“万汝通文允庭秀才志兴思大正光纪富贵鼎述书乾恒生焕彩……”
四川宜宾永兴场向氏字辈:
受一派:“受子仕友荣光德思文道大通才学显正应永继述”;
科朝派:“宗世添必仲才祖思迁文朝仕名国正德安见太平”;
元寿派:“元重必文光祖宗才正应永思念道德忠信世代书”;
万山派:“万汝通文永庭秀才志兴思大正罔纪富贵鼎乾坤”。
四川双流向氏字辈:“天自元于尔以之曰纯全峻德世继显荣源清楚发祖启川双家声兆瑞裕后凡昌振光百业富民强邦崇仁尚匕左师传芳”。
四川宣汉南坝向氏字辈:“传系宗祖许士公之大元有能承此道可以守是本朝庭重贤贵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志永代显名扬”
向是大姓,起源于陕西,现在主要居住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浙江一带。
向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向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是炎帝生的二十四儿子之一起为向姓,现在在百家姓中排第129位,按人口计算排名第99位(2007年数据)。在夏朝向垚就在陕西建向国,这是真正的向姓始祖。根据《吕氏春秋》载有:“宋向带为太宰,桓族也。华元杀荡泽、向带等舍于睢上……”。可知向带亦为桓公之后,综合其他史料判断,向子戌所处年代应在向带之后
,这就说明,向姓发源于陕西,并以国为姓,而“向父”为向父姓得姓始祖,无论如何,“向父”的姓祖发祥于今宋国,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北宋时,开封人向敏中入朝为相,又有其从孙向经之女向皇后嫁于神宗,使得这支开封向姓人家飞黄腾达起来,名载史册者有十五人。宋靖康之耻后,向敏中玄孙向子
因仕宦之故迁居临江军清江(今属江西)。明初,山西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北京等地。
明清之际,向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沿海之向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如今,向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向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如今,向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省为多,约占全国向氏人口的35%左右。
百家姓"向姓"的由来
本文2023-10-13 02:58: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