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辅臣哪个是忠臣
索尼。康熙8岁继位,当时有4位辅政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沙哈。苏克沙哈被杀、遏必隆被贬、鳌拜身陷囹圄,只有索尼得以善终。
从历史上看,索尼出身正黄旗,年轻时随皇太极东征西讨,被授一等侍卫,在多尔衮摄政时期为保顺治帝位,不惜开罪多尔衮。顺治亲政后被重新起用,累进一等伯、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更被顺治遗命为康熙四位顾命大臣之首,权倾一时,在电视剧中他被太皇太后孝庄称为“老狐狸”。这四个人之中,只有索尼是忠君之臣,这是他立身之本。后来明珠和索额图党争,明珠明显在康熙心中罪过要轻一些,因为明珠相比索额图来说,更忠心一些,他没有想过要弑君篡政,所以康熙还处处要保全他,生怕他被索额图给害死了。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索尼长子噶布喇之女。
政治需要 赫舍立后
顺治皇帝24岁就去世了,在他临死时给8岁继位的玄烨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鳌拜。最初的几年,四人还能通力合作,共同辅政。但是后来四人矛盾慢慢凸显出来,索尼、遏必隆、鳌拜都属两黄旗,且从皇太极死后,以及多尔衮专政时都一直坚持站在顺治帝这一边,而苏克沙哈是正白旗,曾是多尔衮亲信,多尔衮死后才投靠孝庄和顺治,告发了多尔衮生前的很多罪状,因此三人对苏克沙哈很是看不上,尤其是居于四大辅臣之末的鳌拜日益嚣张跋扈,势力逐渐上升,与苏克萨哈势不相容。眼见四大辅臣矛盾日益激烈,索尼年迈多病,明哲保身,凡事不出头,鳌拜与遏必隆结成一党后气势越来越嚣张,不甘受制的孝庄和康熙祖孙,决定利用联姻来分解他们权利,巩固自己的皇权。
康熙四年(1665),康熙帝十二岁,要选皇后了,四大辅臣中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鳌拜的女儿瓜尔佳氏都符合应选的条件。孝庄权衡再三,决定立索尼孙女皇后,通过提高索尼的地位,让他去抑制鳌拜一党,遏必隆之女入宫为妃,分化遏必隆和鳌拜的联合,鳌拜的女儿直接指给了苏克沙哈的儿子,让这两个死对头成了儿女亲家。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举行大婚典礼,赫舍里氏成为清朝第二个由大清门(故宫正南门)抬入紫禁城的皇后,第一位是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孝庄太后的亲侄女,两年后被废为静妃,侧居西宫,第二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未举行正式隆重的册封大典,因此没有此待遇)。可以说赫舍里能成为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完完全全是因为当时的政治需要。
少年夫妻 相伴十年
赫舍里嫁给康熙时13岁,十三岁的皇后和十二岁的皇帝,真正是少年夫妻,宫里除了皇后,还有很多其他同期进宫的八旗秀女。但因为婚姻属于政治联姻,一个是娇生惯养的少女皇后,一个是年轻任性的少年皇帝,两个人刚开始的关系并不好。据记载,当时康熙后宫里的庶妃人数至少有13人,其中庶妃马佳氏(即后来的荣妃)于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二十生下了康熙帝的第一个儿子承瑞(康熙九年五月殇,年4岁)。庶妃张氏于康熙七年生下了康熙的第一个女儿(康熙十年十月殇,年3岁),康熙的头两个孩子都不是赫舍里皇后所生,可见两人开始确实感情一般。
这一点在《康熙王朝》里非常生动地演绎出来。
新婚之夜康熙并没有跟新婚妻子赫舍里共度洞房,而是选择陪自己一起长大的苏麻喇姑那里休息。而且后来康熙一直对她十分冷淡,不怎么亲近。让年仅13岁的皇后手足无措,于是她找到了自己的爷爷索尼,索权作为历事三朝的老臣,深谙帝王之道,他认为后宫跟朝堂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于是他向孙女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知足不抱怨
当时索尼是四大辅臣之首,又是康熙皇帝的太国丈,三个儿子是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袭一等公、伯等,儿子索额图是保和殿大学士,孙女赫舍里又是皇后。放眼当时的朝廷,没有哪个家族比索尼家族更加尊贵。所以赫舍里必须学会知足,即便皇帝冷落了你,你也不能抱怨,因为这不是一个世家大族应有的态度。
第二、包容沉住气
赫舍里作为后宫之主、一国之母,无论皇帝喜欢哪个女人,都不能生气吃醋,要学会包容,沉得住气,表现出正宫皇后该有 的雍容大度。
第三、身心并用获圣心。
要俘获男人的心,必须身心并用,讨好他,迎合他,这样他才会得到满足。皇帝一时不喜欢你没有关系,只要你足够优秀,足够有耐心,皇帝迟早会看到你的好。
听完爷爷索尼的话,赫舍里茅塞顿开,她先是天天看书包装自己,让康熙知道自己并不是不学无术的大家闺秀。又与康熙诉说自己心里话,表示对他的无限爱慕和支持,在生活中,还经常会为康熙做一些事情,慢慢地感化他,让他看到自己的真心。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赫舍里受到了康熙的宠爱,于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寅时,生下了皇二子也是嫡长子承祜,而这一年五月,康熙已经除掉了鳌拜,真正开始掌权亲政。扳倒权臣,喜获嫡子,可以想象十六岁的康熙帝该是多么春风得意,他决定去恭谒孝陵(顺治陵墓),去告诉他爹顺治自己终于彻底亲政了。
康熙九年八月,康熙帝和赫舍里皇后奉昭圣太皇太后、仁宪皇太后启行,前往遵化昌瑞山,祭谒顺治帝陵寝。这也是赫舍里短暂的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外参加活动,而且皇帝、皇后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谒陵,在清朝,也是唯一的一次。
康熙亲政后,他的后宫也开始进入生育期:康熙九年(1670)闰二月初一,那拉氏生皇三子承庆,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董氏生皇次女,同年十二月二十五,马佳氏生第四子赛音察浑。
康熙九年(1670)五月二十四,皇长子承瑞夭折。康熙十年(1671)四月十八,皇三子承庆夭折;十月,皇长女夭折。 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初时,19岁的康熙帝膝下只有嫡长子(皇次子)承祜,新生的皇四子赛音察浑和皇次女。
据《康熙起居注》载:皇后所生长子承祜方四岁,天性聪慧,上甚爱之,视为掌上明珠。
康熙十一年(1672)正月,孝庄患上了皮肤病,要去赤城汤泉泡温泉,康熙执意陪伴祖母前往,正月二十四去赤城,二月初三才到汤泉宫,初六日寅时就接到包衣郎中多璧来奏:不满三周岁的嫡长子承祜于初五日巳时夭折。
加上之前的两个,康熙最早的三个承字辈儿子:承瑞、承祜、承庆全部都夭折了。连续死儿子,这次连贵重的嫡长子都没了,康熙很难过,但为了怕影响到祖母健康,一向孝顺的他在给祖母请安时还笑语如常,不漏一点风声,同时对于处理承祜的一应后事也一直避开祖母,生怕祖母知道了难过。
后来孝庄还是知道了嫡长子去世的消息,命康熙回宫去抚慰一下刚丧子的赫舍里皇后。二月十七,康熙从汤泉回京,照顾了赫舍里一天之后,又返回汤泉宫陪伴自己的祖母。
对于承祜的夭折,史书还记载康熙帝“痛悼之”,对于丧子的赫舍里却没有一言半语记载,母子连心,虚龄才二十岁的赫舍里面对丧子之痛该是如何的肝肠寸断,后人是无法窥知。 但是不管多难过,身为皇后,留守京城,还是要打起精神,履行自己的责任。因为二月十四,那拉氏又生了皇子保清(胤禔),根本没有皇后悲春伤秋的时间,好在一年多以后,她又怀孕了。
康熙十三年(1674)对于21岁的康熙帝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年份,年前吴三桂反了,又遭遇所谓朱三太子杨起隆叛乱。过了春节后的正月二十九,四皇子赛音察浑夭折。不过,二月初十,曾生下皇长女的张氏又生下皇四女,5岁时夭折,(此前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马佳氏生皇三女,就是后来的固伦荣宪公主,也是康熙长大成人的第一个公主)。四月十二,马佳氏又生皇子长华,出生当天就夭折。自此康熙十年及之前所生育的六子二女后来尽数夭折。
五月初三,赫舍里皇后生嫡次子保成(后来的皇太子胤礽),保成出生后两个时辰,赫舍里皇后终因难产去世。三天后,布贵人兆佳氏生下了皇五女,后来被封为和硕端靖公主。
赫舍里去世后,康熙帝悲伤不已,命辍朝五日,诸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持服二十七日,因为正在和三藩打仗,就免去直隶各省文武官齐集举哀制服及遣官进香。
亲写谥文 册立太子
赫舍里去世当年七月到次年三月,除十月外,八个月时间,每月初三日,康熙帝就亲至巩华城月祭仁孝皇后,十月是初四去的,因为初三是皇太后圣寿节。十二月初八,康熙恩封赫舍里之父噶布喇为世袭罔替的一等公。
康熙给赫舍里上谥号“仁孝皇后”,至于“孝诚仁”是后来雍正给改的,在赫舍里皇后之前,清朝其他皇后的谥号都以“孝”字开头,且在康熙之前已册了四位皇后谥,分别是:孝慈高皇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孝端文皇后(清太宗皇太极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孝庄姑母、孝献皇后(即顺治宠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佟佳氏),到了赫舍里皇后,康熙别出心裁给了个“ 仁”,后来他自己也谥号“仁皇帝”,古人十分推崇“仁”,《大学》里称:“为人君,止于仁”,这个仁”的谥号可谓至高无上。康熙能给原配一个这样的谥号,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而他后来的两任皇后,分别谥号“孝昭皇后”,“孝懿皇后”,至于后来的“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的“仁”字都是雍正后加的。 并亲自写了册谥文,班昭天下,谥文中康熙称她:“温惠性成。柔嘉天亶。发祥世胄。正位中宫。佐朕奉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诚克孝。统理内治。维敬维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徽音茂著。懿范彰闻。” 这也是康熙帝唯一写的皇后册谥文,他后来的两任皇后都没有此待遇。
康熙十四年五月初二,康熙帝就到巩华城,到次日仁孝皇后忌日,行期年致祭礼。十二月十二日(嫡长子承祜生祭出生日),以册立皇太子。
康熙帝册立胤礽为太子,除了追念赫舍里皇后,还有很多政治考虑,当时三藩叛乱,势如破竹,打的不可开交,清廷的战事处于不利局面,康熙帝在那个节骨眼上,推出嫡长子册立太子,有两个含义:其一,是通过立储显示他平定三藩之乱的必胜信心,在客观上起到稳定军心和民心的作用,鼓舞士气,维系内部团结。其二,则是通过嫡长继承制度,来笼络汉族官僚大臣,增强汉臣对清廷向心力的重大作用,也是康熙帝亲政后调整满汉关系学习汉文化崇儒重道的表现。
虽然如此,也不得不承认康熙对赫舍里皇后的感情,尤其是对她芳龄早逝的愧疚。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帝前往巩华城34次;康熙十四年,康熙帝前往巩华城24次;康熙十五年,康熙帝前往巩华城15次,一直持续多年。前后共计八十余次。康熙十六年,尽管册立了第二任皇后才过了十几天,康熙帝不顾大喜之期应有避讳,亲自去巩华城祭奠嫡妻。甚至康熙十六年除夕,康熙也依然如故地冒着风吹雨打前去巩华城陪伴妻子亡灵。
死后哀荣 多年追忆
作为康熙帝第一位皇后,又是少年夫妻,赫舍里氏与玄烨共同生活十载,又一起度过了鳌拜专政时那段艰苦岁月,康熙对其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康熙大婚后最初十年,对于整个康熙朝的发展,乃至奠定康乾盛世的坚实基础,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而这十年中由于赫舍里皇后的得力辅佐与勤理内治,使得康熙能够在祖母的指导下,顺利渡过他继位后的早期阶段,为其后近半个世纪的出色统治,开了一个好头。这其中有赫舍里氏一份功劳,她对于康熙朝早期的历史进程,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根据《康熙起居注册》的记载,除非朝中有重要祭祀或大事,康熙皇帝在孝诚仁皇后忌辰五月初三日(康熙亲自去祭奠孝诚仁皇后山陵)当天破例是不到乾清宫处理政事的,这样的持续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这样的维持已有二十五年载,足见康熙对结发之妻的喜爱和思念。由于康熙皇帝对皇后感情深厚之故,康熙后来册立的两位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都没有表现出如同对待孝诚仁皇后这般深厚的情感。而正是由于赫舍里皇后的芳年早逝,使得康熙每每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光时,总忘不了和赫舍里在一起的日子,无限追念感怀,赫舍里也成了康熙心中的那一抹白月光。
只可惜赫舍里皇后拼着性命生下的太子,后来变成了骄纵暴戾、奢侈无度、不忠不孝的废子,经二立二废,最终被圈禁而死。
赫舍里家族虽然以辅臣跻身后族,进入鼎盛时期,但是其家族自赫舍里皇后、索额图之后,再未出现过什么才华出众的人物,虽然也多与显贵联姻,但因为皇后的早亡、索额图的失势、太子的被废,最终让赫舍里家族昙花一现,甚至在索额图被杀多年后,还被康熙帝深恶痛绝斥责为本朝第一罪人,其家族也被彻底修理,只是那时想起自己追念多年的赫舍里皇后,不知道康熙该作何感想?
帝王也是人,虽然有真爱,但康熙并不像他的父亲顺治一样,痴情到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地步。他虽对赫舍里念念不忘,又是帝王,还不至于为她多么用情专一,守身如玉,赫舍里皇后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去世,康熙十四年六月二十一,马佳氏生下了皇八子长生(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子刻殇,时年三岁),十月初八那拉氏生下了皇九子万黼(康熙十八年正月殇,年5岁)。
赫舍里丧满三周年,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康熙大封后宫,册立继后钮钴禄氏,封佟氏为贵妃,封李氏为安嫔、王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纳喇氏为惠嫔、郭络罗氏为宜嫔、赫舍里氏为僖嫔,康熙的后宫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说到苏克沙哈其实很多人不认识这个人,小编也不太认识,但是如果把这个人和鳌拜放在一起,那么是不是对这个人有一点印象呢?其实这个人就是和鳌拜一起的一个人,他们两个是死对头啊,大家都知道鳌拜是坏人,但是这个苏克沙哈又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欢迎一起来揭秘分析!
其实苏克萨哈虽然和鳌拜是死对头,但是这个人的成份也是非常有问题的,怎么说呢?其实很好理解了,鳌拜对于康熙来说那一定是奸臣的,因为鳌拜的目的就是杀康熙了,那么苏克萨哈和鳌拜是死对头,是不是就能证明苏克萨哈是来保护康熙的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苏克萨哈和鳌拜成为死对头,只是想借用康熙的手除掉鳌拜罢了,而且他还不仅仅是借用康熙的手,还要借用太皇太后的手了,如果他把鳌拜搬到之后,是不是也会走上鳌拜的路呢?其实想想这件事情也不是没可能的,所以苏克萨哈真的不能算忠诚了。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克萨哈其实不算忠臣也不算奸臣了,其实他们算权臣,就是为了权力而生的大臣了,所以最可怜的还是要属于上面的统治者了,但是还好上面的统治者精明,所以最后两人的结局都非常的惨。
其实也有人说了,如果苏克萨哈不是忠臣为什么要帮助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这些人呢?其实大家仔细想想苏克萨哈其实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如果任由这三人死去,那么鳌拜的势力是不是越做越大呢?所以这是权衡之后的选择,如果苏克萨哈想要鳌拜倒下,不让鳌拜壮大也是一种方法了,所以说苏克萨哈很聪明的,做的事情让人感觉到他就是忠臣,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所以综合来看,苏克萨哈真的不是忠臣了,说权臣倒是可以的。
苏克萨哈的起步是和多尔衮息息相关!
最开始作为多尔衮的近侍,苏克萨哈跟随多尔衮出生入死,立下功劳!皇太极死后,幼年福临继位,而后多尔衮为“摄政王”,权势滔天!而苏克萨哈借着多尔衮这颗大树好乘凉,一路官运亨通,在多尔衮的庇护下,他逐渐成为正白旗骨干之臣!
在大清入关前,八旗的结构是“上三旗”和“下五旗”!而“上三旗”是皇权的集中力量,本来多尔衮是正白旗,索尼正黄旗,遏必隆和鳌拜都是镶黄旗!因为在皇太极故去,立储之时,索尼坚持在皇子里面选择其一,而且立场坚定的站在孝庄太后这一边,而鳌拜一直被多尔衮打压,没有办法只能选择站队,但鳌拜还是有一定的眼光选择支持孝庄太后,这样就导致多尔衮继承大统的愿望落空!随后,幼年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权力至高无上!他就开始打压索尼和鳌拜,甚至将索尼派发到盛京!
随着多尔衮死去,福林开始清理多尔衮势力!不到三个月,苏克萨哈站了出来,举报多尔衮!他与詹岱、穆济伦首先上奏指责多尔衮私备“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阴谋篡逆”。
这样苏克萨哈反叛了多尔衮势力投靠了孝庄,孝庄也正需要这样的人来投诚,来瓦解多尔衮势力,立即被提拔苏克萨哈。
也就是说苏克萨哈的起步是因为借助多尔衮,而他的高升还是举报多尔衮有功!这样的行为很令索尼和鳌拜等不耻,而且本来索尼就和多尔衮有很深的梁子,而之前苏克萨哈更是多尔衮一派,这让索尼对多尔衮的愤恨转移到苏克萨哈身上,对其行为和品格特别的厌恶!
而在孝庄的眼里,苏克萨哈也只是一名棋子,之前为了对付多尔衮她接受了苏克萨哈的投诚,而接着福临的青年故去,留下幼年的玄烨继位,辅政大臣的选择也必须从“上三旗”中选择!那么正黄旗的索尼,苏克萨哈继承了正白旗势力,而鳌拜和遏必隆都是镶黄旗,这样就是这四位作为辅政大臣!
苏克萨哈是一颗棋子,孝庄刚开始是用来对付多尔衮实力,接着作为辅政大臣,索尼年事已高,遏必隆没有主见,鳌拜明显实力更强!随着鳌拜的强势,孝庄也要利用他们之间的斗争来相互制衡,所以苏克萨哈成了制约鳌拜的一个武器!
而后,索尼死后,苏克萨哈作为首位辅政大臣也想制约一下鳌拜的势力,就上奏撤销辅政大臣给先帝爷守陵,但是这样敲山震虎让鳌拜不愿意接受,因为苏克萨哈要撤去,也就意味着自己于理自己也要放权,鳌拜不愿意!就立马治了苏克萨哈大罪,凌迟诛九族!
此时索尼已然故去,遏必隆本来就是唯鳌拜是从,而孝庄也是坐山观虎斗,让其两败俱伤,
所以孝庄也没有插手!其实鳌拜势力太大,哪怕孝庄去管也不一定奏效,反而会让鳌拜有谋反之心!这样来看,只能是先顺着鳌拜,不能打草惊蛇,以后瞅准机会拿下他!
这个不是梁宏达的,梁宏达好像没有评论过康熙王朝吧!《康熙王朝》中的天道与人道 《康熙王朝》开播后,笔者在《中国电视报》上看到总制片人刘大印的采访记,说是《康熙王朝》“主要以康熙平三藩、除鳌拜、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统一全中国为线索,带出一代帝王辉煌的一生”。回味一下所看过的几场戏,笔者并没有找到丝毫“辉煌”之感,所能找到的只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天理天道对于天然合理的人欲人道的绝对征服和野蛮牺牲。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康熙、伍次友和苏麻喇姑的三角情爱。伍次友是康熙扮作普通士子参加大考时认下的师友,在康熙的真实身份没有公开以前,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赢得把康熙既当主子又当弟弟的贴身宫女苏麻喇姑的倾心相爱。大考落榜后被康熙请进宫授予官位,却被他坚决拒绝,理由是知道康熙是皇帝之后,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朋友相待了。康熙有意让他带走苏麻喇姑,又被他痛加拒绝,理由是他知道康熙也喜欢苏麻喇姑,而且皇帝也是人,害怕因为带走苏麻喇姑会遭到报复。就这样,一位知道“皇帝也是人”的聪明人自动牺牲了自己连同爱自己的苏麻喇姑男欢女爱的基本人权。接下来,孝庄太后发下懿旨,要康熙收苏麻喇姑为妃子,苏麻摆出舍生取义的架势抗旨不从,理由竟然是一句“奴才也是人”。到了第19集,陪康熙逛妓院的魏东亭被熟识的妓女团团围住,风流一番后也用“奴才也是人”替自己辩护。说穿了,伍次友的“皇帝也是人”和苏麻喇姑、魏东亭的“奴才也是人”,无非是以“存天理灭人欲”的神圣道学来牺牲自己正当的权力与尊严,进而换取异化变态的奴才个性。皇帝时代的忠臣孝子、清官酷吏所走过的大凡是这样一条不人道、反人道的下贱路子。 身为宗教神圣化的“天”的儿子和天下人独一无二的主子,康熙比起伍次友、苏麻喇姑、魏东亭们不知要神圣多少倍。8岁登基时,孝庄太后就有过“大清的天由你来撑,大清的地随你来踏”的豪言壮语。16岁除鳌拜时,康熙就知道运用买下大臣苏克沙哈的人头换取朝廷两个月太平的治人权术,还要派密探去监视与自己从小就形影不离的“忠臣”魏东亭。南巡垂训时他嘴里说什么“深藏不露,让官员们觉得神秘,是帝王的驾驭术,而不是天子之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大清是天下人的大清,朕行的是天意,是王道”,目的只是要各级官僚跪在自己面前高喊“精忠报国,不负皇恩”之类出卖人格尊严的奴隶誓词,结果反倒受了“大伪似真,大奸似忠”的知府周云龙的欺骗,不得不向苏麻喇姑承认“朕出丑啦”。康熙所谓的“天意”、“王道”、“天下人的大清”,说到底也只是一人独裁下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极权专制的骗人鬼话,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法理和“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现代人道格格不入。 为了维护自己极权极欲的专制统治,康熙连自己的亲生女儿蓝齐儿都可以当作礼物和工具送给蒙古可汗葛尔丹,与李光地热恋的蓝齐儿的正当“人欲”转眼间就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极权专制和神圣道学的牺牲品。剧作家并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场由蓝齐儿和亲生母亲容妃在两军阵前大肆煽情阻挠战争的不伦不类的小把戏,结果证成的依然是极权专制和神圣道学的“天理”对于包括亲情、爱情在内的正当“人欲”的绝对征服和绝对牺牲,用康熙的话说,他要维护的是“君王之道”,“谁妨碍征伐葛尔丹,谁就是朕的敌人”。 在日益全球化的,《康熙王朝》所歌颂的所谓“一代帝王辉煌的一生”,与严格按照现代法理与国际惯例依法行政、以法治国的现代化潮流显然是格格不入的背道而驰,这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电视剧竟然能够堂而皇之地走上中央电视台的黄金强档,实在是一件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 展开这个不是梁宏达的,梁宏达好像没有评论过康熙王朝吧!《康熙王朝》中的天道与人道 《康熙王朝》开播后,笔者在《中国电视报》上看到总制片人刘大印的采访记,说是《康熙王朝》“主要以康熙平三藩、除鳌拜、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统一全中国为线索,带出一代帝王辉煌的一生”。回味一下所看过的几场戏,笔者并没有找到丝毫“辉煌”之感,所能找到的只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天理天道对于天然合理的人欲人道的绝对征服和野蛮牺牲。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康熙、伍次友和苏麻喇姑的三角情爱。伍次友是康熙扮作普通士子参加大考时认下的师友,在康熙的真实身份没有公开以前,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赢得把康熙既当主子又当弟弟的贴身宫女苏麻喇姑的倾心相爱。大考落榜后被康熙请进宫授予官位,却被他坚决拒绝,理由是知道康熙是皇帝之后,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朋友相待了。康熙有意让他带走苏麻喇姑,又被他痛加拒绝,理由是他知道康熙也喜欢苏麻喇姑,而且皇帝也是人,害怕因为带走苏麻喇姑会遭到报复。就这样,一位知道“皇帝也是人”的聪明人自动牺牲了自己连同爱自己的苏麻喇姑男欢女爱的基本人权。接下来,孝庄太后发下懿旨,要康熙收苏麻喇姑为妃子,苏麻摆出舍生取义的架势抗旨不从,理由竟然是一句“奴才也是人”。到了第19集,陪康熙逛妓院的魏东亭被熟识的妓女团团围住,风流一番后也用“奴才也是人”替自己辩护。说穿了,伍次友的“皇帝也是人”和苏麻喇姑、魏东亭的“奴才也是人”,无非是以“存天理灭人欲”的神圣道学来牺牲自己正当的权力与尊严,进而换取异化变态的奴才个性。皇帝时代的忠臣孝子、清官酷吏所走过的大凡是这样一条不人道、反人道的下贱路子。 身为宗教神圣化的“天”的儿子和天下人独一无二的主子,康熙比起伍次友、苏麻喇姑、魏东亭们不知要神圣多少倍。8岁登基时,孝庄太后就有过“大清的天由你来撑,大清的地随你来踏”的豪言壮语。16岁除鳌拜时,康熙就知道运用买下大臣苏克沙哈的人头换取朝廷两个月太平的治人权术,还要派密探去监视与自己从小就形影不离的“忠臣”魏东亭。南巡垂训时他嘴里说什么“深藏不露,让官员们觉得神秘,是帝王的驾驭术,而不是天子之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大清是天下人的大清,朕行的是天意,是王道”,目的只是要各级官僚跪在自己面前高喊“精忠报国,不负皇恩”之类出卖人格尊严的奴隶誓词,结果反倒受了“大伪似真,大奸似忠”的知府周云龙的欺骗,不得不向苏麻喇姑承认“朕出丑啦”。康熙所谓的“天意”、“王道”、“天下人的大清”,说到底也只是一人独裁下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极权专制的骗人鬼话,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法理和“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现代人道格格不入。 为了维护自己极权极欲的专制统治,康熙连自己的亲生女儿蓝齐儿都可以当作礼物和工具送给蒙古可汗葛尔丹,与李光地热恋的蓝齐儿的正当“人欲”转眼间就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极权专制和神圣道学的牺牲品。剧作家并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场由蓝齐儿和亲生母亲容妃在两军阵前大肆煽情阻挠战争的不伦不类的小把戏,结果证成的依然是极权专制和神圣道学的“天理”对于包括亲情、爱情在内的正当“人欲”的绝对征服和绝对牺牲,用康熙的话说,他要维护的是“君王之道”,“谁妨碍征伐葛尔丹,谁就是朕的敌人”。 在日益全球化的,《康熙王朝》所歌颂的所谓“一代帝王辉煌的一生”,与严格按照现代法理与国际惯例依法行政、以法治国的现代化潮流显然是格格不入的背道而驰,这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电视剧竟然能够堂而皇之地走上中央电视台的黄金强档,实在是一件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 总结《康熙王朝》的七大“硬伤” 自从长篇电视剧《康熙王朝》播出以来,有关它的话题几乎天天出现在媒体的视野中。话题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康熙王朝》是正史还是戏说?如果戏说历史,它是否存在着危害性?二是《康熙王朝》编导演的功夫是上乘、中等还是等而下之?三是对《康熙王朝》常识性历史错误的质疑。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社科院清史研究专家王钢等人士,他们指出的问题恐怕会令许多观众感到惊讶—— 第1处:清兵怎能攻入大明皇宫 剧中,杨启隆劝紫云姑娘在茶中下毒害死康熙,以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时,杨对紫云姑娘说,其母是被打进宫中的清兵凌辱而死。但众所周知,历史上攻入大明皇宫,迫使明末皇帝崇祯上吊自尽的是李自成率领的农民义军,并非清兵。清军入关,已是其后的事了,根本不可能出现清军攻打明宫的场景。这在历史上可算作重大事件,是很基础的历史常识。 第2处:董鄂妃其实是旗人 《康熙王朝》第二集,顺治宠爱的董鄂妃患天花,佟妃恨恨地对孝庄太后说:一个汉女把皇上迷得七荤八素的。其实,董鄂妃是汉女(董小宛)这种民间传言早就被史学界否定了。 王国维先生在《吴梅村清凉山佛诗与董小宛无涉》一文中指出:“董氏,实董鄂妃,又作栋鄂妃,为八旗著姓。世祖(顺治)妃嫔中,出于董鄂氏者共四人,一即孝献皇后,内大臣郑硕之女。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已卯封皇贵妃,十七年八月壬寅薨,以皇太后旨追封为皇后。” 第3处:孝庄太后不能自称谥号 孝庄太后知道顺治出家心思已定不可挽回后的一段独白,其中说到“我孝庄……”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13岁的时候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她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病逝,康熙给祖母上尊谥: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是这位太后死后的谥号,谥号是死者的哀荣,也是对她一生的评价,孝庄太后自己不可能用谥号来自称。 第4处:圣祖如何托梦? 有一集孝庄皇太后称圣祖托梦给她云云,殊不知,清圣祖正是她的宝贝孙子康熙。而且历史上称圣祖的也仅此一人而已,更何况这是个庙号,得过50多年,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后才能定下,50多年后雍正和他的大学士们朝会数日才议出来的庙号,不料竟被他的曾祖母就一语道破。 第5处:皇太后看儿子还是祭祖? “圣祖”托梦以后,紧接着孝庄皇太后即前往东陵,如果正如孝庄太后所说,是祭祖的话,应该去沈阳,即的奉天。如果去遵化东陵,当时遵化也就有顺治的孝陵,谁家老娘看儿子称祭祖来着? 第6处:皇宫御马能跑多快? 为了挽救莽撞的康熙,苏麻喇姑策马前往东陵问计于老祖宗,康熙睡下以后出发,次日早朝以前竟然跑了一个来回。东陵敝人也曾驱车前往,去时走通州过三河、蓟县,共用3个半小时,回时过平谷,经密云、怀柔共用3个小时,而且时速绝不下于60公里。想骑马从北京到遵化一夜一个来回恐怕得掂量掂量。第7处: 白话文如何中状元? 苏克萨哈拿到伍次友的策论《论圈地乱国》(这个名字本身就不伦不类)之后激动异常,不禁照着文章对着康熙吟诵了起来,谁知脱口而出的竟是一段白话文章,殊不知科举考试最讲究八股文的。这样的文章,如果真中了状元,首倡白话文的恐怕就不是胡适等人,而应该是这位苏克萨哈大人了。信报记者冯旭 擒鳌拜——一点都没体现出康熙少年有为,智勇双全这些特点。如果说这时候的康熙还是个孩子,需要孝庄来扶持,可到了青年康熙,给人的感觉就更离奇了,简直就是一个草包,什么都听那几个宽脸大臣的,毫无主见,还大言不惭地说:吴三桂不会反叛,可到底还是反了,于是就要退位,迁都,一下子由一个狂妄自大,好高骛远的康熙变成了一个懦弱,怕事的康熙。 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电视上说是在康熙28年,康熙还在为台湾这个小岛一筹莫展,可历史书上讲清朝在康熙22年就收回了台湾,这都28年后了还在发愁,编剧还是看看历史书吧!这个编剧可要好好学学小学历史了,大家都知道1661年台湾才被郑成功收复,怎么剧中的明珠却说,大明朝郑氏进驻台湾,1661年是康熙刚登基,怎么是大明朝? 最让人发笑的就是那个在山西的“二品”知县周云龙,知县有二品的吗,有意思,清朝五品以下才能是知县,他二品都成知县了,太简陋了吧。我已经无话可说了。 忠实追看热情评说 观众对《康熙王朝》褒贬不一 号称“2001年最后一部古装大戏”《康熙王朝》12月3日在中央八套开播。从开播第一日开始,它就吸引了全国观众的注意。根据尼尔森收视率调查显示,开播第一周《康熙王朝》北京地区平均收视率为106%,最高收视率达到160%,遥遥领先同期同时间段播出的其他电视剧,而在全国其他省市,《康熙王朝》也是势不可挡,所向披靡。一时间,《康熙王朝》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康熙”热潮。本周五《康熙王朝》将 播出最后两集。尽管剧情接近了尾声,然而讨论它的声浪却越来越高。看多看少的,说好说不好的,不论是谁,都要点评一两句。 学生看:戏说+正史挺有意思 姚蕾(中学生16岁):《康熙王朝》我看了一些,很喜欢看,不过因为学习紧张,看电视的时间比较少,爸妈只是周四、周五让我看,周六我会再看一次重播。以前我看电视爸妈还会说我两句,因为我喜欢的他们都觉得不好,但这次我们全家达成一致,都觉得这部戏非常好看,演员演得很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谢晓茵(中学生17岁):《康熙王朝》我觉得非常好看。它播出的这段时间爸妈破例让我看电视,这几天我们班也有同学经常讨论它。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可以通过它了解历史,索额图、明珠、葛尔丹那些历史人物名字以前历史书出现时,怎么记都会忘,我这次看了后,一下就记住了,还记得特别深了。而且书本上出现的康熙那些政绩,我现在再去看,就会和电视上那些情节结合起来,一一映照,就特别有感觉。说实在的,《康熙王朝》也有很多毛病,比如我觉得容妃她们的出现就是画蛇添足。 文人看: 李叶(出版社工作人员46岁):《康熙王朝》吸引我的原因就是它的风格和《雍正王朝》类似。我看了前面几集还行,后面剧情发展就越来越拖沓了。人物服装、画面都很精致,导演的一些表现手法也很有新意,但是还是无法和原著媲美,电视剧省去了很多关键人物,比如方苞、高士奇、阿秀、陈潢等等,他们就是用来体现康熙个性中仁厚温和的一面的,这很可惜。 总体还是非常好看,尤其陈道明演的皇帝,我认为他演的很出色。 钱亦名(退休教师54岁):好看,就是演的太慢了,每天总是结束在很重要、很紧张的地方,周末还停播,让人比较着急。这个戏把这段史实表现很生动,不枯燥,有张有弛,有血有肉。演员表现都不错。结尾曲也很好听,每天我都听完了才换台。 剧迷看:康熙怎么还在“围城” 王晔(大学生22岁):我现在为看这部戏,每天还得骑车回家。《康熙王朝》开播,我很担心,因为不久前中央台8套也是这个时间段播了部《笑傲江湖》,那次我特别失望,差不多骂不绝口。这次是无意中看了两集,觉得特棒,就养成了“习惯”。《康熙王朝》硬伤不少,不过,这么大的一部剧,包含的内容太多太重,有缺陷可以理解。我个人看法,孝庄、小康熙、少年康熙都演得很到位,陈道明演的中青年康熙不太好,康熙应有的霸气、英气他都没表现出来,就感觉陈道明演的是一个很有心计的皇帝。这部戏里他看人时的那种模样让人想起他演的《围城》里的方鸿渐,可能是那部电视剧印象太深,怎么看他都是那种样子了。 杨蓓:(银行工作人员26岁):我一集没落在看这部戏。非常好看。故事节奏紧凑,事件发展流畅,人物的台词也比较有文化内涵。而且那种敌对人物之间的斗争描写都非常精彩,看得惊心动魄。不过越发展到后面,我觉得有些情节越来越假,比如皇贵妃的女儿大摇大摆到宫外去买东西,我觉得不太可能,我知道这是编剧要制造冲突,不过“侯门一入深似海”,怎么可能让她到处乱跑呢?这戏说都没说好。此外,陈道明演得我觉得一般,那个小一点的李楠演得更好一些。陈道明给我感觉不像康熙,而是他自己的样子,他本人就是那样。还有几位妃子长相我觉得一般了点,后宫佳丽三千……这有点难以置信。 褒贬的唾沫淹不死 当《康熙王朝》播出36集时,观众对它的反应却是典型的“褒贬不一”,让人觉得有趣的是,“贬”它的许多观众甚至比褒奖它的观众更加“忠实”地追看《康熙王朝》。还有一周《康熙王朝》就将全部播完,到底观众是怎么评说的,记者采访了一批各种年龄段的观众。 新闻1:播出推迟:原定2001年11月26日开始在央视8套播出《康熙王朝》(当时还叫《康熙帝国》),因故延至12月3日播出,且由原来的50集压缩成了46集。据《康熙王朝》制片人刘大印向记者透露,《康》推迟的主要原因是央视8套播的32集电视连续剧《派出所的故事》要延至11月30日才能播完,因此,《康》将顺延至12月3日播出。 新闻2:“帝国”变“王朝”《康熙》开播前夕突然更名:从12月2日开始,央视八套播出的电视剧预告中,《康熙帝国》的剧名突然变成了《康熙王朝》,而这距离12月3日播出只有一天时间。记者采访央视有关工作人员获知,改名通知是由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发出的,他们11月30日接到通知,12月1日花了一整天工夫重新制作片头。改名原因,则是“对原来的剧名一直有争议,某历史专家认为‘帝国’主要用于表述如‘清朝’、‘明朝’等一个封建国家,而‘王朝’则表示某一个帝王统治的时代。” 新闻3:江苏台一天3集抢滩市场:自从《康熙王朝》12月3日在央视露面以来,就一跃成为收视率排行榜上的老大。各地方台为此开始着手抢滩市场。12月6日开始,江苏台以一天3集的速度播放《康熙王朝》,且播放的是50集的《康熙王朝》完全版。虽然比央视晚3天播放《康熙王朝》,不过仅过三天,江苏台的速度就已经超过了央视,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新闻4:50集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自10月22日起,陆续在台湾和香港地区播出。结果播出一周,《康熙王朝》创下了内地电视剧在台湾的最高收视率,超过了以往《武则天》《雍正王朝》和《大宅门》。此前,颇获好评的《大宅门》在台湾的收视率达到17,一度成为内地电视剧的收视“冠军”;而《康熙王朝》的平均收视率达到28,很快就取代了它的“冠军”位置。 新闻5:《康熙王朝》火爆音像市场:早在《康熙王朝》央视8套播出的前一个月,《康熙王朝》的正版光盘已经开始全面销售。《康熙王朝》的VCD、DVD光盘均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发行、广州“俏佳人”音像公司总经销,光盘产品50片包装,售价300元左右,网上购物商城的最低价格也在220-250元左右。如此高的价位却没有让观众望而却步,据一位网上购物商城的工作人员透露,在《康熙王朝》开播之后,销售情况非常好,有时一天时间北京地区就能卖出20多套。 新闻6:刘大印是北京市的A级纳税人:有消息称,因《康熙王朝》在北京的收视率居高不下,中央电视台以2500万元买断了这部电视剧,同时因《康熙王朝》海外发行和VCD以及其他辅助产品销售良好,《康熙王朝》赢利500万元。作为独立制片人的刘大印表示,他2001年纳税已经有100多万元,属于北京市的A级纳税人。 希望采纳!谢谢!收起
康熙早期共有四位顾命大臣是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鳌拜,最后只有索尼是寿终正寝,其他三个都死于非命。索尼之所以能够善终是因为他懂得收敛,而且和康熙站在同一战线。顺治退位之后康熙八岁登基,如此小的年纪根本无法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只能选取辅政大臣来帮助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孝庄皇太后吸取多尔衮专政的教训,不再使用皇亲贵族来辅佐朝政,而是从异姓皇族当中选取能力突出的人作为辅政大臣。
索尼四大辅政大臣之首。鳌拜和索尼都是战功标注的大清功臣,他们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多尔衮专政时期同样是王朝的能臣,无论是个人资历还是个人能力他们都有资格成为辅政大臣。孝庄太后对于四大辅政大臣的人选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权力制衡,索尼和鳌拜素来不和,他们在成为辅政大臣之后同样势同水火,这就达到了孝庄太后想看到的局面,绝对不能把所有的权力放在一个人手中,会威胁到康熙的皇位。
索尼虽然是四大辅臣辅政大臣之首,但是她懂得激流勇退的道理。自己始终夹着尾巴做人,自己的权力越大地位越高,越懂得收敛。不得不说,索尼是一位政治高手,鳌拜一向心高气傲,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现在外面。两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鳌拜后期已经有了一家独大的趋势。康熙为了拉拢索尼,把他的孙女娶到宫中作为大清王朝的皇后,从而拉近了和索尼之间的距离。索尼现在已经是皇亲国戚,他没有背叛康熙的理由,而且在消灭鳌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大辅臣哪个是忠臣
本文2023-10-13 02:56: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4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