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唐诗中探索唐朝历史的发展,麻烦详细举例并论述,谢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如何从唐诗中探索唐朝历史的发展,麻烦详细举例并论述,谢谢。,第1张

649年,唐太宗死,子唐高宗李治即位,武则天到感业寺削发为尼。唐高宗即位后将武则天再次接入宫中纳为妃,武则天对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顺,而王皇后也想利用武则天去与萧淑妃争宠,故不断在高宗面前称赞她,更加深了高宗对她的宠爱。在武则天得宠的同时,王皇后、萧淑妃都遭冷遇了。最后,高宗决心要废王立武,改换皇后。他事先征求有关大臣的意见,李绩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借口有病,根本没有入内;于志宁胆小怕事,不明确表态;二位顾命大臣褚遂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655年十月,高宗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不仅如此,长孙无忌、褚遂良又先后被贬官。658年,褚遂良死于爱州;659年七月,长孙无忌于黔州被逼自杀。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则天乘机插手政治,开始参与国家大事。在排除异己方面,武则天除了害死王皇后、萧淑妃以外,还积极支持高宗打击元老派。后来,宰相上官仪认为武则天干预政事,请求高宗废之,当她知道后,立即使许敬宗陷害上官仪,致使上官仪死于狱中。同时,武则天还抓紧培植私人势力,她建议高宗设置北门学士就是这方面的重要措施。北门学士的任务,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与各种表疏,由于北门学士直接参与国家重要政事,武则天掌握他们就更有利于自己参与政事。元百顷、刘祎之、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宾等人,都是北门学士的重要成员。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683年十二月,高宗病死,唐中宗即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实际上一切政事均由武则天定夺。唐中宗不甘心被其母武则天控制,自作主张把皇后的父亲韦玄贞自普州参军提升为豫州刺史,很快又要以其为侍中。此事触怒了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同时,武则天又重用武氏家族,684年,命其异母兄之子武承嗣为礼部尚书,很快又为宰相。684年,李敬业(李世绩孙)、骆宾王等人会集扬州,声称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遂取而代之;李敬业自称匡复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很快聚集十余万人,发布檄文(骆宾王起草的檄文,脍炙人口,武则天看了这篇檄文,也赞不绝口,认为文章精采),公开讨伐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大总管,率军三十万,镇压李敬业。李敬业起兵不久由于其内部意见不一而溃败,其在逃亡中被杀。688年四月,武承嗣为了迎合武则天想做皇帝的需要,使人献上一块白石,上凿文“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欣喜万分,后自加尊号“圣母神皇”。七月,唐宗室诸王开始酝酿起兵反对武则天,参与这次反武斗争的有: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江都王李绪(元轨子)、琅邪王李冲(李贞子)等。八月,琅邪王李冲开始募兵,武则天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统兵进讨,李冲募兵仅为五千,七日败亡。李贞于豫州举兵响应李冲,武则天派兵十万前往镇压,李贞仅有数千人,也因寡不敌众,兵败自杀。本来,诸王相约起兵,但尚未准备充分,李冲即仓猝起兵,只有李贞响应,其他诸王均未发兵,故而力量不强,致使武则天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接着,武则天又迫使李元嘉、李灵夔、李撰、常乐公主(高祖女)等自杀,其亲党皆受牵连而死。李元轨被贬黔州,于途中死去。以后,又陆续有宗室诸王多人以各种罪名被杀。仅690年八月,一次就杀唐宗室十二人,同时又鞭杀李贤二子。690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上表请求改唐为周。接着,又有百官及帝室宗戚上表支持傅游艺的请求,武则天遂改唐为周,自己又加尊号称“圣神皇帝”,把睿宗改称皇嗣,赐其姓武。武则天为了对抗敌对势力,发展科举制度,开创了“殿试”,还开创了武举,选拔军人,为庶族地主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方便,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张柬之等人,都在政治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武则天十分清楚唐宗室与一些大臣对她掌权进而称帝心中不服,怀疑时刻会有人暗算她,故而大开告密之门。凡有告密者,臣下不得过问,不论是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对告密满意者,加官褒奖;无事实根据者不加追究。这样一来,四方告密者蜂起,许多官员提心吊胆,感到朝不保夕。索元礼、来俊臣等酷吏,都是因告密而得到武则天重用的。武则天时期把政治中心由长安迁到洛阳,从高宗死到她退位的二十多年里,仅有两年住在长安,其余时间都在洛阳,并把东都改为神都。武则天晚年,不断有人劝她传位于儿子,她都犹豫不决。

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宫廷政变,杀死武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唐中宗李显复位,李显复国号“唐”。李显重新即位以后,政治上毫无抱负,武则天虽然退位但武氏势力仍然相当强大,政权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由于中宗庸庸碌碌,他的皇后韦氏就乘机参与政事,妄图效法武则天,独掌政权。武三思(武则天侄)与韦后,由私通发展到政治上的互相利用,结成武韦集团。韦后嫁女安乐公主于武三思子武崇训。安乐公主也颇有政治野心,于是韦后、安乐公主、武三思狼狈为奸,千方百计欲左右政局。张柬之等人多次劝中宗消灭武氏势力,中宗都置若罔闻。而武三思、韦后诬称敬晖等“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中宗却深信不疑。他按照武三思的意见,表面上分别封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为平阳王、扶阳王、汉阳王、南阳王、博陵王,以示对其尊宠,实际上解除了张柬之、袁恕己的宰相和其他人的职务。不久,武三思又促使中宗把张柬之等五王贬出京师,到外地去做刺史。706年五月,武三思又使人诬告五王参与了驸马都尉王同皎谋害武三思的活动,于是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等人又由州刺死贬为州司马。七月,武三思又陷害五王欲废韦后,与安乐公主内外配合,加罪于五王,中宗又流五王于岭南。接着,武三思又派人赴岭南,杀害五王。武三思除掉五王后,更加肆无忌惮;安乐公主也更为恃宠骄恣,甚至卖官鬻狱。因为太子李重俊非韦后所生,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等,都经常凌辱太子,甚至呼其为“奴”。安乐公主竟然要求废皇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707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及其同党十余人。由于兵力不强,很快失败,李多祚被杀,太子亡走终南山,最后为其左右所杀。太子死后,安乐公主又嫁武延秀(武承嗣子),他们互相勾结,卖官鬻爵。时韦后欲临朝执政、安乐公主欲做皇太女,二人遂于710年六月,毒死了中宗。但由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的干预,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图谋没有实现,唐殇帝李重茂(中宗子)先被立为太子,后即皇帝位。原唐睿宗李旦之子李隆基乘中宗被害、武韦集团声名狼藉之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韦后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又迫使殇帝让位于李旦,恢复了唐睿宗的帝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太平公主自恃有功,擅权弄法与太子李隆基矛盾日深。唐睿宗懦弱无能无力处理二人矛盾,遂让位于其子李隆基。

712年八月,太子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密谋废掉他。713年七月,唐玄宗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掌太子左右卫率)、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领万骑)、果毅李守德(领羽林)以及内给事高力士(宦官)等合力诛杀了太平公主党羽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萧至忠、岑羲、窦怀贞(此三人皆为宰相),太平公主被赐死于家,其余党王晋、崔湜、僧慧范等皆被处死。同年十月,玄宗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后姚崇成为唐玄宗时的贤相。714年正月,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命伪妄僧尼还俗者一万二千多人,同时命令不准再建佛寺。714年二月,突厥默啜可汗遣其子同俄特勒将兵围北庭都护府,都护郭虔瓘击破之,并斩杀同俄特勒。716年正月,唐玄宗以郯王李嗣直为安北大都护,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以安北都护张知运为之副。以陕王李嗣升为安西大都护,安抚河西、四镇诸蕃大使,以安西都护郭虔瓘为之副。二王皆不出阁,诸王遥领节度使自此开始。闰十二月,姚崇罢相,宋璟与苏颋同为宰相。717年十二月,以东平王(太宗孙)外孙杨元嗣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嫁于契丹王李失活,次年李失活死。720年正月,并罢宋璟与苏颋相位,而以源乾曜、张嘉贞同平章事(宰相)。723年,张嘉贞与张说不和,嘉贞因事罢相贬官。724年七月,唐玄宗因宠幸武惠妃且王皇后无子,遂将王皇后废后为庶人,十月,王皇后死,宫内皆思慕不巳,玄宗亦悔之。726年正月,更立契丹松漠王李邵固为广化王、奚饶乐王李鲁苏为奉诚王,以玄宗从甥女陈氏为东华公主,妻邵固;以成安公主(中宗女)之女韦氏为东光公主,妻鲁苏。四月,御史大夫崔隐甫与御史中丞宇文融、李林甫共弹奏张说,唐玄宗遂罢张说中书令之职。九月,以安西副大都护、碛西节度使杜暹同平章事。731年,毛仲视因宦官高力士诬陷,被唐玄宗赐死。732年,信安王李祎率兵大破奚、契丹,可罕汗远逃。733年三月,以韩休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宰相)。733年十月,萧嵩、韩休并罢相,而以京兆尹裴耀卿为黄门侍郎,张九龄(时居母丧)复为中书侍郎,二人并同平章事(宰相)。734年五月,唐玄宗以裴耀卿为侍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林甫自此为相十九年,日惭专擅。735年十二月,册故蜀州司户杨玄琰女杨玉环为寿王李瑁(玄宗武惠妃生)妃,时年十六。737年,驸马都尉杨洄诬奏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潜构异谋(谓三人欲害寿王瑁),同年四月,唐玄宗废瑛、瑶、琚为庶人,流锈于瀼州。不久,瑛、瑶、琚三人赐死于城东驿,锈赐死于蓝田。太子瑛既死,李林甫数劝玄宗立寿王瑁,但唐玄宗以忠王李璵年长、仁孝而于738年六月,立李璵为太子。742年一月,分平卢别为节度,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745年八月,册杨太真(杨玉环)为贵妃,赠其父杨玄琰为兵部尚书、叔父杨玄珪为光禄卿,从兄杨铦为殿中少监,杨錡为驸马都尉。同年,酷吏吉温、罗希奭得幸,二人皆为李林甫党羽,时人谓之“罗钳吉纲”。 746年正月,以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知朔方、河东节度事。同年,刑部尚书韦坚与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被李林甫诬为谋立太子为帝,遭贬逐。747年正月,玄宗广求天下贤士,诸人(杜甫也在其中)至京师后皆试以诗、赋、论,竟无一人及第,于是李林甫上表祝贺“野无遗贤”。三月,以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御史大夫,当年安禄山自认杨贵妃儿。四月,王忠嗣因李林甫等人的诬陷而辞去河东、朔方节度使。十月,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以部将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李光弼为河西兵马使;同月,玄宗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王忠嗣认为石堡城险固且吐蕃重兵守卫,现在去攻必伤亡数万而劝唐玄宗放弃,玄宗听后不悦,这时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攻石堡城,玄宗遂命王忠嗣派兵助战,王忠嗣应诏但没有完全按董延光的意图行事,董延光过期未能攻克石堡城,遂上言说忠嗣阻挠军计,玄宗大怒,李林甫借机派人诬王忠嗣欲拥兵以尊奉太子,唐玄宗遂征王忠嗣入朝,委三司审问,玄宗久闻哥舒翰名遂召见华清宫,言谈甚悦。十一月,以哥舒翰任陇右节度使;以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充河西节度使,自此曾身兼四镇节度使的王忠嗣兵权被夺尽。三司奏忠嗣罪当死,此时哥舒翰正受玄宗宠遇,泪劝赦忠嗣,唐玄宗遂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十二月,唐玄宗把天下贡物全部赐给了李林甫。同月,高仙芝因平定小勃律之功被唐玄宗任命为安西四镇节度使。748年四月,高力士加骠骑大将军;六月,迁杨钊为给事中、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十一月,封杨贵妃姐嫁崔氏者为韩国夫人、嫁裴氏者为虢国夫人、嫁柳氏者为秦国夫人,此三人皆美貌,玄宗呼之为姨,出入宫掖势倾天下。749年五月,李林甫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于是府兵制彻底破坏。六月,玄宗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六万三千兵攻吐蕃石堡城,吐蕃仅四百人据险而守,唐以士兵死者数万的代价拔其城(果如王忠嗣所言)。750年二月,杨贵妃忤旨,被送归私第。不久唐玄宗后悔,派中使赐以御膳,杨贵妃不受并剪发一撮献玄宗欲离去,玄宗见后立即派高力士召其还宫,从此宠待益深。五月,唐玄宗赐安禄山东平郡王爵,将帅封王始于此。八月,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因克扣士卒军粮而被贬为济阴太守,朝廷以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权知朔方节度事,同月,以安禄山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十月,唐玄宗赐杨钊名“国忠”。十二月,高仙芝伪装与石国约和,率兵袭击,俘石国王及其所统部众以归,杀其老弱者。同年,南诏王阁罗凤因遭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而发兵反唐,攻陷云南杀张虔陀,夺西南夷三十二羁縻州,从此唐与南诏间战争不断。751年正月十六,杨氏五宅(铦、锜及韩、秦、虢三夫人家)夜游,因与广平公主(玄宗女)侍从争西市门而挥鞭抽打公主至坠马,驸马程昌裔下马扶公主,亦被鞭打,于是公主泣诉于玄宗,玄宗命人杖杀杨氏家奴,但又于次日免驸马程昌裔官。751年二月,因安禄山请求兼任河东节度使,唐玄宗遂以河东节度使韩休珉为左羽林将军,以安禄山代之。751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领兵八万,从戎州和嶲州分两道出兵讨伐南诏,南诏王阁罗遣使谢罪并请求归附唐朝,鲜于仲通不允并囚禁了其使者,四月,唐军大败,战死者六万余人,时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奏鲜于仲通有战功。阁罗凤战后北臣于吐蕃,玄宗下制大募两京及河南、河北兵以击南诏,时人闻云南多瘴气而无敢应募,杨国忠遂派御史到各地捉人,锁送到军所。被征者愁怨,父母妻子相送,哭声振野。751年七月,大食兵进攻安西四镇,高仙芝将蕃汉兵三万人击大食,大败而归,士卒死亡殆尽。八月,安禄山率所节度的三道兵共六万人讨伐契丹,以奚二千骑兵为向导。战斗中,奚反叛与契丹合兵夹击唐军,唐军大败,死伤殆尽。752年,李林甫请求解己所兼朔方节度使之职,荐河西节度使安思顺代之。四月,唐玄宗以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五月,唐玄宗加京兆尹杨国忠御史大夫、京畿、关内采访等使,从那时起唐玄宗开始疏远李林甫,杨国忠权震天下。十一月,李林甫死,唐玄宗以杨国忠为右相兼礼部尚书。杨国忠为右相后,征魏郡太守吉温为御史中丞,吉温至长安后,朝廷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向禄山报告。十二月,以平卢兵马使史思明(玄宗赐名)兼北平太守,充卢龙军使。同月,以安西行军司马封常清为安西四镇节度使。753年二月,唐玄宗赐左相陈希烈许国公爵,右相杨国忠魏国公爵。八月,唐玄宗赐哥舒翰西平郡王爵。同年,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大败大勃律。754年正月,安禄山入朝。当时杨国忠与安禄山交恶,屡次在玄宗面前言安禄山有反心,玄宗召之,禄山闻命即至,从此玄宗更加信任安禄山。六月,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击南诏,南诏王阁罗凤引唐军深入,唐军后继不给、士卒又多染瘴疫,死亡大半,乃率兵退却,南诏乘机追击,李宓被擒,全军覆没。时杨国忠隐其败状、以捷上奏,发兵讨南诏,前后死者近二十万人。七月,哥舒翰奏请置神策军,以临洮太守成如璆充神策军使,神策军后逐渐发展成为唐朝的禁军。杨国忠屡次上表诬左相陈希烈,推荐以礼部侍郎韦见素代之,八月,唐玄宗罢免了陈希烈的相位,以韦见素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宰相)。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总共十五万众,号为二十万,从范阳起兵。安禄山率兵南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唐玄宗以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立即赴洛阳募兵(很快就募兵六万人)、调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户部尚书,以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同时,以荣王李琬(玄宗第六子)为征讨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在京师募兵十一万,准备东征,十二月,高仙芝率军五万进至陕州以备叛军,玄宗派宦官边令诚监其军。安禄山自灵昌渡过黄河,攻陷陈留,继又攻下荥阳。封常清在东都所招募的军队,未经训练,在武牢(在今河南荥阳西汜水)一战,溃败退回洛阳,在洛阳又遭失败,安禄山进占唐东京洛阳。高仙芝帅众至陕州,见叛军来势迅猛,遂退守潼关。封常清从洛阳退至潼关、高仙芝从陕州退至潼关。这是两支临时凑合起来的军队战斗力太差的结果,但监军的宦官边令诚却上奏封常清与高仙芝无故退兵,玄宗相信边令诚,杀了封常清与高仙芝,另派因病在家的哥舒翰去守潼关。当安禄山帅军南进的时候,他的后方也发生了危机。平原太守颜真卿举兵抗击安禄山叛军,常山太守颜杲卿在常山举兵,威胁叛军的后方。同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也奉命东征,静边军一战,消灭叛军七千人,继又攻下云中、马邑,打通东陉关,为继续东进开辟了道路。这时,颜真卿联络颜杲卿,切断安禄山的后路,颜杲卿还声言朔方军即将进驻河北,于是河北诸郡响应,有十七郡皆归朝廷,兵合二十余万;依附安禄山的仅为六郡。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以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这时在饶阳一带的叛军将领史思明,为了改变对叛军的不利形势,攻陷常山,俘颜杲卿。二月,唐新任命的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军一万多人,东出井陉,攻下常山。已经离去的史思明又卷土重来,企图夺回常山。双方相持四十余日,不分胜负,后因郭子仪援助李光弼,在九门大败史思明,继又战于嘉山,叛军全线溃败,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军守将而降唐。756六月,玄宗急于打败叛军,收复洛阳,遂命哥舒翰出关东进。叛军将领崔乾佑于灵宝西原把主力埋伏在险要之处,另以老弱兵引诱唐军东进。结果唐军中伏大败,哥舒翰投降叛军,叛军遂夺关西进,直逼长安。玄宗无可奈何,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顿卫队,离京逃命。西行至马嵬驿,由于所随将士饥饿疲惫,怨声载道,陈玄礼等乘机发动兵变,杀杨国忠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等,又迫使玄宗缢杀杨贵妃。虢国夫人虽已远走至陈仓,也被追上斩首。马嵬事变以后,玄宗逃向成都,太子李亨逃到灵武。

756年七月,唐肃宗李亨即皇帝位,改元至德。肃宗命郭子仪率军到灵武,并以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宰相平定叛乱。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九月,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元帅为皇子李俶)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联合回纥兵马,大败十万叛军,收复长安。十月,唐军继续东进收复洛阳。758年九月,肃宗调动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兵力围攻相州的安庆绪,安禄山部将史思明率军十三万来救。在这些节度使中,郭子仪、李光弼的战功最多,威信最高,肃宗不愿把军权交给他们,所以不设主帅,只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揽全局。759年三月,双方展开激战,鱼朝恩不懂兵法致使唐军大败,史思明杀安庆绪,留子史朝义守相州,自回范阳。四月,史思明称大燕皇帝,年号顺天。七月,鱼朝恩进谗言将相州之败归咎于郭子仪,肃宗遂改以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天下兵马元帅为赵王李系)。八月,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据州城作乱,康楚元自称南楚霸王。九月,张嘉延攻陷荆州,荆南节度使杜鸿渐弃城而逃。同月,史思明南下攻陷洛阳。十一月,商州刺史韦伦发兵讨伐叛军,俘康楚元,其兵遂溃败。十二月,史思明派李归仁西攻陕州,被唐军击破。760年四月,襄州将张维瑾、曹玠杀节度使史翎,据州反。肃宗以陕西节度使来瑱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平叛,瑱至襄州,张维瑾等投降降。五月,以京兆尹刘晏为户部侍郎充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刘晏长期充任此职,总管全国财政成效颇大。七月,李辅国矫旨迁玄宗居太极宫并流放高力士于巫州,玄宗由此忧郁成病。八月,以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761年二月,史思明欲西破潼关,受阻后退回永宁。这时,史思明长子史朝义利用一些将领对史思明的不满情绪,策动兵变杀了史思明,自立为帝,同时又派人到范阳杀了与其争夺帝位的异母弟史朝清。在朝中,自鱼朝恩之后,肃宗开始信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肃宗同时又宠信皇后张良娣,纵容她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连成一片,结为一党。后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张皇后、李系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762年四月,肃宗病重,张皇后召见太子李豫,欲与其合诛宦官,太子不从,张皇后遂与越王李系合谋。李辅国、程元振得知张皇后阴谋后带禁兵入宫将李系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当着唐肃宗的面将张皇后拖出宫杀掉。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于当天病死。

唐朝历史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爆发隋末农民大起义。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五月,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退位,是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日月当空

唐太宗晚年,因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宗也废掉他们二人,并立仁孝的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结识了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在太宗死后,武氏入感业寺为尼。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内斗,王皇后准许高宗接武氏回宫。武氏入宫后,先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及萧淑妃。在大臣的反对下,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唐”为“周”,称圣神皇帝。武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0余年。由于谥号中的“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十五年统治时期,武后为了制衡甚至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韦氏当权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开元盛世

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安史之乱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元和中兴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唐德宗死后,经过了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依靠禁军的兵力令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归服唐朝,史称元和中兴。

会昌中兴

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残唐时藩镇和宦官的直接冲突。

文宗死后,唐武宗继位,建元会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鉴于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给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后,唐宣宗在宦官的协助之下继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后励精图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残唐而亡

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之君,使唐朝的国势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战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之乱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之乱后,唐僖宗在节度使的动乱之中去世,由弟唐昭宗继位。

而朱全忠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唐昭宗被朱温毒死。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都于开封。唐朝灭亡。

 ○鲁炅 裴茙 来瑱 周智光

鲁炅,范阳人也。身长七尺余,涉猎书史。天宝六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颜真卿为监察御史,使至陇右,翰尝设宴,真卿谓翰曰:"中丞自郎将授将军,便登节制,后生可畏,得无人乎"炅时立在阶下,翰指炅曰:"此人后当为节度使矣。"后以陇右破吐蕃跳荡功,累授右领军大将军同正员,赐紫金鱼袋。

禄山之乱,选任将帅。十五载正月,拜炅上洛太守,未行,迁南阳太守、本郡守捉,仍充防御使。寻兼御史大夫,充南阳节度使,以岭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五万人屯叶县北,滍水之南,筑栅,四面掘壕以自固。至五月,贼将武令珣、毕思琛等来击之,众欲出战,炅不许。贼于营西顺风烧烟,营内坐立不得,横门扇及木争出,贼矢集如雨,炅与中使薛道等挺身遁走,余众尽没。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太守徐浩未至,裨将岭南、黔中、荆襄子弟半在军,多怀金银为资粮,军资器械尽弃于路如山积。至是贼徒不胜其富。炅收合残卒,保南阳郡,为贼所围。寻而潼关失守,贼使哥舒翰招之,不从。又使伪将豫州刺史武令珣等攻之,累月不能克。武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颍川太守来瑱、襄阳太守魏仲犀合势救之。犀使弟孟驯为将,领兵至明府桥,望贼而走,众遂大败。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鼠一头至四百文,饿死者相枕藉。肃宗使中官将军曹日升来宣慰,路绝不得入。日升请单骑入致命,仲犀曰:"不可,贼若擒吾敕使,我亦何安!"颜真卿适自河北次于襄阳,谓仲犀曰:"曹使既果决,不顾万死之地,何得沮之!纵为贼所获,是亡一使者;敬得入城,则万人之心固矣。公何爱焉"中官冯廷环曰:"将军必能入,我请以两骑助之。"日升又自有傔骑数人,仲犀又以数骑共十人同行。贼徒望见,知其骁锐,不敢逼。日升既入城,炅众初以为望绝,忽有使来宣命,皆踊跃一心。日升以其十人至襄阳取粮,贼虽追之,不敢击,遂以一千人取音声路运粮而入,贼亦不能遏,又得相持数月。

炅在围中一年,救兵不至,昼夜苦战,人相食。至德二年五月十五日,率众持满传矢突围而出南阳,投襄阳。田承嗣来追,苦战二日,杀贼甚众。贼又知其决死,遂不敢逼,朝廷因除御史大夫、襄阳节度使。时贼志欲南侵江、汉,赖炅奋命扼其冲要,南夏所以保全。十月,王师收两京,承嗣、令珣等奔于河北。南阳遭大乱之后,距邓州二百里,人烟断绝,遗骸委积于墙堑间。

十二月,策勋行赏。诏曰:"特进、太仆卿、南阳郡守、兼御史大夫、权知襄阳节度事、上柱国、金乡县公鲁炅,蕴是韬略,副兹节制,竭节保邦,悉心陷敌。表之旗帜,分以土田。可开府仪同三司、兼御史大夫,封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兼京兆尹。"

乾元元年,兼郑州刺史,充郑、陈、颍、亳等州节度使。上元二年,为淮西襄阳节度使、邓州刺史。十月,与朔方节度使司徒郭子仪、河东节度使太尉李光弼等九节度同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节度行营步卒万人、马军三百,以李抱玉为兵马使,炅分界知东面之北。二年六月六日,贼将史思明自范阳来救,战于安阳河北,王师不利,炅中流矢奔退。时诸节度以回纥战败,因而退散,尽弃军粮器械,所过虏掠,炅兵士剽夺尤甚,人因惊怨。五日,至新郑县,闻郭子仪已整众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忧惧,仰药而卒。

裴茙,以门荫入仕,累迁京兆府司录参军。来瑱镇陕州,引为判官;瑱移襄州,又为瑱行军司马,瑱遇之甚厚。及瑱淮西之败,逗留不行,茙密表闻奏。朝廷以瑱掌重兵,恶之,密诏以茙代瑱为襄州刺史,充防御使。茙本镇谷城,及受密命,乃率麾下二千人赴襄阳。时瑱亦奉诏依旧任,瑱遂设具于江津以俟之。茙初声言假道入朝,及见瑱,即云奉代,且欲视事。瑱报曰:"瑱已奉恩命复任此。"茙惶惑,喻其麾下曰:"此言必妄。"遂引射瑱军,因与瑱兵交战,茙大败,士卒死伤殆尽。茙走还谷城旧营,瑱追擒之。朝旨务安汉南,乃归咎于茙。宝应元年七月,敕曰:"前襄州刺史裴茙,性本顽疏,行惟狂悖。顷因试用,爰委军戎,守在要冲,无闻方略。所以申命来瑱,重抚汉南,即宜奔赴阙廷,谢其旷职。而乃顾惜名位,轻图异端,诬构忠良,妄兴兵甲。遽令追召,敢欲逗留,是有无君之心,不唯罔上之罪。又转输之物,军国所资,擅为费用,其数甚广。据其抵犯,合置严诛。但自朕登极已来,屡施恩宥,肆诸朝市,所未忍为。宜宽殊死之刑,俾就投荒之谪,宜除名,长流费州。"

茙器局轻褊,初兴师徒,给用无节。及败挠,迟回赴召,将至京师,会有是命。既行,至蓝田驿,赐自尽。

来瑱,邠州永寿人也。父曜,起于卒伍。开元十八年,为鸿胪卿同正员、安西副都护、持节碛西副大使、四镇节度使,后为右领军大将军、仗内五坊等使,名著西陲。宝应元年,以子贵,赠太子太保。

瑱少尚名节,慷慨有大志,颇涉书传。天宝初,四镇从职。十一载,为左赞善大夫、殿中侍御史,充伊西、北庭行军司马。玄宗诏朝臣举智谋果决、才堪统众者各一人。拾遗张镐荐瑱有纵横之略,临事能断,堪当御悔之任。丁母忧,以孝闻。

安禄山反,张垍复荐之,起复兼汝南郡太守,未行,改颍川太守。贼攻之。城中积粟素多,瑱缮修有备。贼继至城下,瑱亲射之,无不应弦而毙。贼使降将毕思琛招瑱,琛即瑱父曜故将,城下拜泣吊瑱,瑱不应。前后杀贼颇众,咸呼瑱为"来嚼铁"。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摄御史中丞、本郡防御使及河南淮南游奕逐要招讨等使。鲁炅败于叶县,退守南阳,乃以瑱为南阳太守、兼御史中丞,充山南东道节度防御处置等使以代炅。寻以嗣虢王巨为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因奏炅守南阳,诏各复本位。贼攻围南阳累月,瑱分兵与襄阳节度使魏仲犀救之。犀遣弟孟驯将兵至明府桥,望风败走,贼追蹙,大败而还。兵素少,遇败,人情汹惧,瑱绥抚训练,贼不能侵。诏为淮南西道节度使。收复两京,与鲁炅同制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御史大夫,封颍国公,食实封二百户,余如故。

乾元元年,召为殿中监。二年,初除凉州刺史、河南节度经略副大使。未行,属相州官军为史思明所败,东京震骇。元帅司徒郭子仪镇谷水,乃以瑱为陕州刺史,充陕、虢等州节度,并潼关防御、团练、镇守使。乾元三年四月十三日,襄州军将张维瑾、曹玠率众谋乱,杀刺史史翽。以瑱为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山南东道襄、邓、均、房、金、商、随、郢、复十州节度观察处置使。

上元三年,肃宗召瑱入京。瑱乐襄州,将士亦慕瑱之政,因讽将吏、州牧、县宰上表请留之,身赴诏命,行及邓州,复诏归镇。肃宗闻其计而恶之。后吕諲、王仲升及中官皆言瑱布恩惠,惧其得士心,以瑱为邓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襄、邓、唐、复、郢、随等六州节度,余并如故。俄而淮西节度王仲升与贼将谢钦让战于申州城下,为贼所虏。初,仲升被围累月,吕諲病于江陵,瑱在襄州,又恐仲升构己,遂顾望不救。及师出,仲升已没。裴茙频表陈瑱之状,谋夺其位,称"瑱善谋而勇,崛强难制,宜早除之,可一战而擒也。"肃宗然之,遂以瑱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安州刺史,充淮西申、安、蕲、黄、光、沔节度观察,兼河南陈、豫、许、郑、汴、曹、宋、颍、泗十五州节度观察使,外示尊崇,实夺其权也。加裴茙兼御史中丞、襄邓等七州防御使以代之。瑱惧不自安,上表称"淮西无粮馈军,臣去秋种得麦,请待收麦毕赴上",复讽属吏请留之。裴茙于商州召募,以窥去就。

如何从唐诗中探索唐朝历史的发展,麻烦详细举例并论述,谢谢。

649年,唐太宗死,子唐高宗李治即位,武则天到感业寺削发为尼。唐高宗即位后将武则天再次接入宫中纳为妃,武则天对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